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2018-11-10 14页 doc 35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 论 2006年第6期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73期) - 蕊赣蕊警蔑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 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姚百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 摘要:1966年,由...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 论 2006年第6期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73期) - 蕊赣蕊警蔑 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 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 姚百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 摘要:1966年,由于面临要求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巨大压力,美国采纳了研究委员会提 案,并支持意大利等国在联大上提出该案.美台为此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台湾勉强接受了该 案.虽然在21届联大上这个提案未能通过,但是它的提出分化了"驱蒋纳我"的力量,拖延了 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中美关系;约翰逊政府;中国代表权问题;"研究委员会提案";"两个中国" 中图分类号:D822.3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O06)06—0024—0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1971年,美国政 府一直阻挠解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 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由台湾蒋介石集团的代表 窃居.在1966年第21届联合国大会上,意大利 等国提出研究委员会提案,声称要对中国的代表 权问题进行研究,以促成其解决;这一提案得到了 美国的支持.美国为何支持该案?台湾对这一提 案态度如何?美国与台湾之间又是如何协调的? 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学术界虽有研究,但尚有继 续探讨的余地?,因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再做进 一 步分析. 一 ,从观望到采纳研究委员会提案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先是 "延缓讨论",后又认定中国代表权问题属于联合 国宪章规定的"莺要问题",而"重要问题案"需要 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以此来阻挠中国代表权问 题的解决.但是1965年8月,联大通过了宪章修 正案,把非常任理事国从6国扩展到10国,一切 决议所需最低票数也由7票改为9票,而当时15 个安理会理事国中只有6个承认台湾.却有7个 承认中国.连台湾"外交部长"沈昌焕也哀叹"处 境至为可虞"[1](p.282). 收稿日期:2005.O7.11 作者简介:姚百慧(1979一),男,汉族,安徽阜阳人,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牛. ?f==l前国内外涉致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颖,迟海波"研 究委员会决议与60年代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 整",载《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zooz年第2期;唐小松:《遏制的困境——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1961—1968)》,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l一159页;唐小松"加,美在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 题七的分歧(1964—1966)",载《世界历史))20o3年第5 期.Lung—ChuChen,HaroldD.Lasswel1.Formosa,China,andtheUnited?0m—— FormosaintheWorldCommunity[M].NeWYork:St.Madin' 8Press,1967,pp.56—57;[加]包义文傅尧乐:《新开端:加拿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70)),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31 页,第159—162页.这些成果大致梳理了约翰逊政府对研究委员会提案的态度,但 对政策演变探讨不够;较多谈到加拿大与美国的分 歧,而对美台协调分析不多. 24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其他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有变化.1965年法 国政府在纪念联合国成立20周年的白皮书中称, 今年应当打消"重要问题案",以有助于中国入会 [1](p.236).加拿大驻美大使里奇向美进言,如果 西方承认中国或者接纳其加入联合国,或许可以 减少中国对越南问题的干涉;孤立中国达不到任 何目的,只能使美国失去第三世界的支持和让许 多盟友陷入政治困境[2](p.187). 在1965年联大的辩论中,共有71国发言涉 及中国代表权问题,其中明确反对中国加入联合 国的仅有8国,而明确持"驱蒋纳我"立场的却有 26国[1](vv.250—252).最后"重要问题案"仅以7 票的微弱多数胜出,而主张"驱蒋纳我"的阿尔巴 尼亚提案第一次出现47票赞成,47票反对的持 平局面. 美国政府当中也有部分官员认为,应该采纳 "两个中国",让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美国驻 联合国代表戈德伯格认为,美国应该明确地转向 "两个中国"政策[3](p.388).美国驻日本大使赖 肖尔也曾致电国务院,认为美国应该清楚地表示, 即使"台湾可保留它在联合国的权利",但只要北 平像其他国家一样愿意承认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 基本原则,就应该承认它是"一个大国","应该在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团体中拥有代表"[3](P.371). 甚至军方也提出了要求,1966年8—9月美国国防 部提交的备忘录中就指出,应该采纳"两个中国" 政策[3](P.379). 但是国务卿腊斯克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詹 金斯主张采取观望态度.他们认为,"两个中国" 方案虽然可以使美国摆脱守势,缓和批评,但是很 难找到合适的发起人,同时还会遭到台湾的强烈 反对;中国"文革"所造成的影响尚不清楚,还不必 采纳新的方案,而应采取观望态度,静观事态发展 [3](p.388);[4](PP.675—676).这种"观望论"实际 上是想坚持以往的策略. 争论的结果是"观望论"暂时占上风.1966 年9月16日美国政府向各驻外机构发布命令,说 明在21届联大上美国的策略没有任何改变:,方 面尽最大可能击败阿尔巴尼亚方案,另一方面支 持"重要问题案"[3](p.390). 不过美国很快就"观望"不下去了.1O月下 旬比利时和意大利均向美国表示,他们要提出新 方案,即研究委员会提案,来处理中国代表权问 题;而且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如果美国不支持他 们的新方案,他们在对"重要问题案"和阿尔巴尼 亚案的投票中就不跟随美国投票[3](PP-407— 408).加拿大提出的"一中一台"草案更是对美国 的一大打击.11月3日里奇向美国副国务卿卡 赞贝奇递交了"一中一台"草案的文本,大致 包括:台湾,大陆在联合国都拥有席位;安理会席 位归大陆;授权大会主席去探讨此事的可行性. 里奇认为该草案是"保护台湾利益的最好办法", 并表示"如果没有加拿大提案,加拿大将对阿尔巴 尼亚提案投弃权票".加拿大的草案虽然也主张 "两个中国",但与美国的"两个中国"明显不同:前 者主张安理会席位归还大陆,而后者主张仍留给 台湾.安理会席位的归属问题显然击中了美国的 要害,卡赞贝奇当时就表示强烈反对,但未能说服 加拿大[3](PP.412—413,P.413note2).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安抚这些动摇的盟友,美 国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帮 办伯杰向詹金斯表示,他深信在目前的环境下,要 转向"两个中国"方案为时已晚,但不应该"反对一 些友好国家诸如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转向 研究委员会方案的努力";他甚至主张美国也成为 该委员会成员.詹金斯对此也深表赞同,认为在 投票局面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采纳研究委员会 方案[3](PP.409—410).国际组织事务助理国务 卿西斯科向腊斯克进言,认为采纳并积极参与研 究委员会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结局[3](p.409.t. 3).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戴维斯也认为,这是能 使美国免于处在少数地位的"所能采取的最好的 办法".卡赞贝奇,米克(国务院法律顾问)和戈德 伯格等官员对此也基本赞同[3](P.418note1).腊 斯克此时也改变原有立场,转向了研究委员会方 案.11月5日,在致约翰逊总统的备忘录中他表 示,鉴于加,比,意等国都把采用新政策同在联大 的投票联系起来,美国有必要采取新的策略;因为 "如果丧失这些朋友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方案就可 能第一次获得简单多数";虽然美国还可以依据 "重要问题案"击败该案,但无疑已经遭到严重失 败;因此,继续维持原有策略已经行不通,而采取 任其发展的态度也很不妙,如加拿大的建议中就 存在着很大危险;所以他主张,目前只能采取研究 委员会方案[3】(PP.418—419).腊斯克的意见得 到了约翰逊总统的赞同.这样,在政府内部就形 25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成了统一意见,决定采纳研究委员会提案. 1966年11月7日,戈德伯格在与约翰逊总统 会谈的当天发表公开声明,宣称"美国无意于增进 大陆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的状态",但也不赞同 "北平驱逐台湾,改造联合国以便为其加入联合国 铺路的要求"[3](p.420).戈德伯格的这个声明提 出了研究委员会方案所追求的最后目标:既不孤 立"大陆中国",又不"驱逐台湾",实际上是要实现 "两个中国".戈德伯格的声明代表了美国政府对 这一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美台协调第一阶段: 台湾暂时接受研究委员会方案 美国知道,台湾必定会强烈反对研究委员会 方案,因此决定由意大利等国提出该案,自己则在 暗中给予支持.11月10日,意大利将准备提交 这届联大的研究委员会提案草案交给戈德伯格, 其中写道"考虑到会籍普遍性对联合国有效性的 影响,同时考虑到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以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加入联合国附加了条件, 决定建立研究委员会,以便研究这种状况并向第 22届联大提供建议"[3](口.431.t.4).美国十分 赞赏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提案,国务院对驻联合 国代表指示说,希望这份内容空泛的提案能以简 单多数通过;"但如果在这方面遭到台湾太大的阻 力,则不宜走到前台去明确支持这一提案"[3](p. 431). 美国希望加拿大放弃"一中一台"提案,转而 赞同意大利提案.为此腊斯克专门给加拿大首相 皮尔森写信,施加压力[3](PP.420—424);英国也 被美国说服,表示赞同意大利提案,反对加拿大提 案[3](})p.425—426);美国驻联合国使团发表声明, 称美国的目标是支持"重要问题案",反对阿尔巴 尼亚提案,并"在研究委员会方案达成…致的基础 上,尽力孤立和击败加拿大提案"[3](p.430).在 美国的巨大压力下,加拿大在21届联大上最终没 有提出"一中一台"提案,但也没有参与发起研究 委员会提案,对阿尔巴尼亚提案则投了弃权票[3] (p.432).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试探台湾的态度.11月 8日卡赞贝奇召见台湾"驻美大使"周书楷,告知 美国以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以及日 本等国都将投票赞同研究委员会提案[3](.425 26 .t.5'p.426).但是台湾的反应却令美国十分失 望.台湾强烈反对研究委员会提案,认为它"甚至 比'两个中国'提案更糟糕",并威胁说,如果该案 获得通过,台湾将退出联合国[3](p.427note2).11 月10日周书楷拜访腊斯克,声明台湾决不能容忍 研究委员会提案;如果美国支持该案,则美台关系 将出现裂痕;同时再次发出退出联合国的威胁[3] (pp.427—430)o 但美国决心采纳研究委员会方案.为此,一 方面,腊斯克于l2日致信意大利外长范范尼,表 示同意意大利提案,同时建议意大利与美国以及 其他国家共同发起"重要问题案";14日,美国等 l5国共同提出了"重要问题案"[3](P.432,P.438note 3).另一方面,腊斯克不断向台湾施加压力.他 对周书楷表示,提出研究委员会提案是必要的,因 为它既能阻止中共进入联合国,又能够使美台获 得必要的投票;而台湾如果退出联合国,只能是给 中共的加入创造空间[3](pp.427—430).15日,来 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台湾"外交部长"魏道明拜会 腊斯克时表示:"台湾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 …… 如果台湾的基本地位受到影响,在联合国的 席位将毫无意义."腊斯克则表示:"台湾的国际地 位对其基本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他还分析 说,研究委员会提案有两种,一是简单的研究委员 会提案,其中不包含具体内容,简单多数就能够通 过;二是有重要偏向内容,包含"两个中国"思想的 提案,要求三分之二多数才能通过.他希望台湾 能接受第一种提案.在腊斯克的反复施压之下. 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刘锴最后表示:"台湾正在向 美国所谓的一个简单研究委员会的想法靠近",并表示台湾非常希望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3J(PP. 437—440).这样,台湾暂时接受了简单的研究委 员会提案. 三,美台协调第二阶段: 台湾勉强同意研究委员会方案 l1月18口,联大辩论开始.意大利在辩论 中强调,中国代表权问题"在联合国已讨论16年, 如不改变方式将永远无法解决";在考虑到中共已 经掌控大陆的事实,中共对联合国的态度以及"中 华民国"政府之地位等等问题之后,意大利认为, 应该设立一个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解决有关 中国代表权的问题[1](PP.317—318).21日,意大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利,比利时,玻利维亚,智利,巴西,特立尼达和多 巴哥6国提出了无明确内容的简单研究委员会提 案.并"恳请所有有关政府协助该委员会寻觅解决 办法"[1](p.3O6). 美国代表戈德伯格在联大辩论中,表示支持 简单研究委员会提案,同时也支持"重要问题案", 反对阿尔巴尼亚提案.他强调,美国不会背弃对 "中华民国"的义务,坚决反对把"中华民国"逐出 联合国的提案;同时要求中共必须首先宣布放弃 使用武力之基本立场,然后才同意设立研究委员 会的方案[1](P.318).美国实际上设立了两道底 线:不驱逐台湾.中国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这 两道底线无疑会导致"两个中国"的结果.美国这 种立场得到日本等少数国家支持.但在联大辩论 中发言的55国中,只有1O个国家既支持"重要问 题案",又支持研究委员会提案,其中只有5国明 确支持"两个中国"[1](pp.318—320). 此时台湾突然改变了立场.21FI台湾"外交 部政务次长"沈锖告诉美国"驻台大使"马康卫,由 于担心研究委员会提案的通过会导致"两个中 国",台湾已经决定,如果"意大利的研究委员会提 案通过,它将会在当天退出联合国".马康卫当即 表示反对,认为台湾的决定是"仓促和不明智的, 与魏道明上周与腊斯克会谈时所持立场不同,也 有违我们之间既定的原则,即遇到重大事宜时必 须事先协商和合作"[3](PP.440—441).美国政府 也急忙采取对策.在向约翰逊总统汇报这一严重 事态之后[3](p.441n0te2),腊斯克在21日当天电 告美国"驻台使馆",让马康卫尽早会晤蒋介石,当 面向他表示美国对台决定的"不满和惊奇",并解 释美方立场.他让马强调以下几点:美国支持研 究委员会方案是为了争取必要的票数,而且美国 的支持是"消极的",不会为之进行游说;美国已经 尽力说服加拿大放弃其提案,也努力消除了意大 利提案中有损台湾利益的内容;台湾退出联合国 只会"达到阿尔巴尼亚方案所追求的结果","只会 帮助我们的敌人".他还特意让马康卫提醒台湾, 希望其信守上周曾经作出的承诺,在研究委员会 方案上与美国合作[3](PP.443—445). 23日马康卫拜见了蒋介石.他在会谈中警 告蒋介石:"一旦台湾从联合国撤出,保护台湾的 地位就不大可能了."但蒋介石对这种警告置若罔 闻,仍强烈反对研究委员会提案,认为"任何研究 委员会的决议都暗示着'两个中国'的存在……如 果这种决议通过,除了说明大家在考虑'两个中 国'外,没有别的结论";因此,"即使在头两个决议 已经获胜的情况下,也只能为台湾赢得一年时间, 明后两年中共还是会加入联合国.与其受辱被 逐,还不如现在就退出.只要研究委员会提案通 过.台湾就只能退出."蒋介石深信,"决议的通过 与否是美国能够决定的".蒋介石最后这句话表 明.台湾态度变得强硬的原因在于要向美国施加 压力,促使其阻止研究委员会提案的通过.由于 蒋介石态度坚决.会谈没有结果. 就在23FI,加拿大代表在联大辩论中要求, 应当在研究委员会提案中加上明确的"两个中国" 内容,以使该提案能够针对"基本变动及政治现 实";既让大陆中国加入联合国,又不驱逐中华民 国;研究委员会"不应仅限于研究",而应做出让中 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加拿大代表建议:1.在联 合国大会中由中华民国代表其所实际控制之台 湾;2.中共代表其所控制之中国大陆;3.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席位给大陆.加拿大代表强调,此举并 非制造"两个中国",中国的问题"应由中国人民自 决",加拿大的建议只是一个适应现实的"过渡性 解决办法".加拿大代表的发言得到荷兰,爱尔 兰,新西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的支持[1](PP. 319—320).加拿大代表的发言及其所获得的支 持,使台湾更加怀疑设立研究委员会的动机与结 果,坚信此举是为"中共人会铺路"[1](p.326),因 而反对研究委员会提案的态度更加坚决. 为让台湾改变态度,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多管 齐下. 首先,表明立场,尽力消除台湾的误会.23 日美国再次向各驻外机构发布指令,重申美国对 研究委员会提案"支持但不游说的立场",称美国 的主要目的是赢得"重要问题案"和击败阿尔巴尼 亚案[3](p.453).25日腊斯克同加拿大外长马丁 会谈,请求加方向台湾澄清加美并未在"两个中 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事实,以消除台湾的疑虑.. 马丁答应了美国的要求,但又表示台湾根本不可 能误会此事,因为此前加方已同台湾谈过此事[3] (ppI455—456).同时,腊斯克还请亲台派首领,众 议院前议员周以德帮助说服台湾.26日周以德 会见周书楷,力陈台湾退出联合国是为中共"敲开 联合国之门","易失同情,且使仇我者快".周书 27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楷则表示,研究委员会之设立.势必导致"两个中 国",所以不能接受;美国如果不愿台湾退出联合 国,就应阻止意大利提案通过.他还让周以德转 告腊斯克,不要迫使台湾"采取激烈行动"[1](ppI 306—307).看来,美国此举是无的放矢,因为台湾 根本就未曾误会美国的意图. 其次,美国政府高层致信台湾,加以劝解.约 翰逊总统l1月26日致信蒋介石,指出台湾如果 退出联合国,那"对两国来说都是悲剧",因此建议 蒋介石暂缓行动,至少等到腊斯克访问台湾以后. 但是腊斯克访问的日期已经是在联大投票结果出 来以后,所以约翰逊实际上是要求台湾,即便研究 委员会提案通过也暂时不要退出联合国.当日腊 斯克也致信魏道明,再次说明研究委员会提案并 不包含"两个中国"内容,也无法预知该提案能否 通过,因此"尚有时间斗争,不必急于退出";他警 告台湾,若执意退出联合国,美国将很难阻止中共 加入;腊斯克还保证,美国决不会改变支持台湾的 政策,反对任何要把中华民国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和让中共加入进来的主张;美国一定信守共同防 御条约的"神圣义务".他希望这些保证能够使台 湾改变立场[3](pp.458—461). 最后,当面向蒋介石施压.28日马康卫再次 与蒋会谈,告之腊斯克将在l2月6日访问台湾; 重申美国"消极支持"的立场;同时他指出,台湾媒 体的报道给人以错误印象,似乎美国在联合国代 表权问题上倾向于"两个中国"政策,这种错误印 象势必损害美台之间的共同利益;马要求台湾纠 正错误的报道,正确理解美国的立场.面对美国 的压力,蒋介石的态度有所缓和,表示一定尽力消 除舆论的错误印象;同时答应与其他政府高官就 此问题再次协商;但他也表示,"如果意大利的研 究委员会提案通过,台湾不会沉默",他要求美国 向日本表明立场[3](PP.462—465)美国答应了蒋的 要求.29日美国向日本表示,不希望日本对研究 委员会提案投赞成票[3](p.464ot.5). 面对美国的压力,台湾作出了让步.29日晨 蒋介石召开会议,决定如果意大利提案通过,台湾 "暂时退出联合国大会,而不退出其他机构,但在 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去参加联大任何一届会议". 当天,沈铸向马康卫通报了台湾的决定[3](pp.467 — 468).至此,一场危机基本告平. 28 四,研究委员会提案的投票结果 l1月29日联大进行投票,结果让美台都很 满意:"重要问题案"以66票赞同,48票反对,7票 弃权而得以维持(上年为56:49:11);阿尔巴尼亚 提案则以46:57:17而再次被否决(上年为47:47: zo);研究委员会提案也以34:62:25被否决.美 国国际组织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波珀认为,联大 的投票结果"暂时加强了中华民国的地位.也增进 了要用中共替代中华民国或者朝向'两个中国'的 替代战略的困难"[3](pp.469—470)-[1](p.330). 但就意大利提案的投票情况来看,6个提出国中 有5个与台湾有"外交"关系,34个赞成国中27个 与台湾有"外交"关系,这反映出,即便是与台湾有 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其中也有许多赞成"研 究"中国代表权问题,因而赞成意大利提案.因此 有论者称,对于台湾来说,"1966年的投票绝 非好兆头"[5](p.57). 意大利提案未获投票通过的原因,一是中国 的"文革"和越南战争等等事件使中国代表权问题 更加复杂化,许多国家宁愿维持现状;二是与中国 友好的国家认为,设立研究委员会是拖延时间的 办法;三是台湾对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使这些 国家的投票有利于台湾,以致腊斯克向蒋介石夸 赞:"此项工作甚有意义!"[5](pp-65—57);[1](p. 336)除此之外,海峡两岸都对"两个中国"问题极 其敏感也是重要原因.其实不仅台湾持反对态 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强烈反对意大利提案. 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研究委员 会提案是一个"形式较为隐蔽,而实质上仍是制造 '两个中国'的提案",同时批评加拿大赤裸裸的 "两个中国"主张,认为这些都是对"伟大的中国人 民的严重挑衅"[6]. 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在盟国的压力下,美 国最终摆脱观望,采纳了研究委员会提案,这说明 美国迈出了支持"两个中国"的实质性的一步.不 仅如此,美国还不遗余力地向台湾施压,最终迫使 台湾基本接受美国的立场.在美台这场外交斗争 中,居于弱势的台湾虽非一无所获,比如迫使美国 承诺"消极支持"研究委员会提案,美国这种消极 态度也是该提案未获通过的又一原因;但是从根 本上讲,台湾失去了过去所拥有的那种对美国的 影响力.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意大利提案的提出,分化了支持恢复中国合 法席位的国家,也使得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继续追 随美国,加之"文革"和越战的形势,使得中国的代 表权问题不得不继续拖延.从这个层面讲,美国 采纳研究委员会提案的策略是成功的.但从另一 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及其国际地位的 提升,已经成为美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美国采纳 研究委员会提案虽然是一种拖延策略,但是现实 的压力毕竟迫使美国的态度和策略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视为美国日后逐渐走向"两个中国" 和"一中一台"的开端. 但是,中国毕竟仍然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这是当时中美关系未能实现正常化的结 果,也是一个原因.拥有7亿人民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被阻挡在联合国的大门之外,这不能不说是 对联合国所谓的"普遍性"原则的莫大讽刺,也是 对联合国效能的一大打击.今天笔者重新探讨这 段历史,希望能以史为鉴,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王正华主编.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史料汇编-中国代表权[z]. 台北:国史馆,2001. [2?加]包义文,傅尧乐主编.新开端:加拿大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1949—1970)[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3]DavidS.Patterson,HarrietDashienSehwar,rore/gnRelationsof theUnitedStates,1964—1968lZ].Washington:UnitedStates GovernmentPrinting0仿ce.1998. [4]HistoricalOfficeBureauofPublicAffairsed.American,0 p0f,currentdocuments,1966[z].Washington:U.S. 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69. [5]Lung—ChuChen,HaroldD.Lasswel1.Formosa,China,andthe UnitedNatiom——Formosainthe%rfdCommunitylMJ.New York:St.Martin'8Press.1967. [6]新华社讯.严正抨击美国在联大摘"两个中国"阴谋,巴基斯 坦等许多国家代表主张恢复中国合法权利,驱逐蒋帮[N]. 人民日报,1966—11—25(4), TheJohnsonAdministrationandtheQuestionofChineseParticipationinU.N. —— AStudyAround"StudyCommitteeResolution"in1966 YaoBaihui (HistoryDept.,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 Abstract:DuetothegreatpressuretoletChinajoinU.N.in1966,theUnitedStatesadopted"Stu dy CommitteeResolution"andbackedItalytoputitforward.Soaheatedcontroversywasdevelo pedbetweenAmerica andTaiwan.Finally,Taiwanreluctantlyacceptedtheresolution.Althoughthisresolutionwasdefeatedatthe21st GeneralAssembly,itbrokeuptheforcesof"ejectingTaiwanandseatingPRC",andthereforepostponedthe processofChineseParticipationinU.N.. Keywords:Sino-Americanrelations,theJohnsonadministration,theQuestionofChineseParticipationinThe UnitedNations,"StudyCommitteeResolution","twoChinas" (责任编辑:梁二南) 29
/
本文档为【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以1966年研究委员会提案为中心的讨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