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整理版

2019-04-18 9页 doc 25KB 1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整理版准备或已经接受密法灌顶者,一定要学习这篇《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顶者,请不要阅读下文 十四根本戒【整理综合版】 堪布慈诚洛珠开示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开示 堪布索达吉开示 日藏嘎瓦仁波切 十四根本戒又称十四根本堕,是密乘四大传承公认的根本大戒。学密法最根本的就是戒律,破了戒就是断了学密的根,我们就没有办法即身成就,而且现世就会有种种不好的征兆,死后将堕入金刚地狱中。 我们要从密乘道上走到究竟,必须要有正确的道路。众生由于无始以来业障深重,在没有戒律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随过去的习气走。大...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整理版
准备或已经接受密法灌顶者,一定要学习这篇《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顶者,请不要阅读下文 十四根本戒【整理综合版】 堪布慈诚洛珠开示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开示 堪布索达吉开示 日藏嘎瓦仁波切 十四根本戒又称十四根本堕,是密乘四大传承公认的根本大戒。学密法最根本的就是戒律,破了戒就是断了学密的根,我们就没有办法即身成就,而且现世就会有种种不好的征兆,死后将堕入金刚地狱中。 我们要从密乘道上走到究竟,必须要有正确的道路。众生由于无始以来业障深重,在没有戒律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随过去的习气走。大成就者为修学密乘的弟子制定了十四根本戒,就是让我们在到达彼岸以前,避免我们走错走偏的十四个重要的路标。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密乘弟子,应以密乘的德行来感化众生,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十四根本戒不仅关系到行者个人成就,亦关系到整个大密乘的弘扬,因此每一个学密的弟子都必须明了,谨慎护持。 顶礼根本及传承诸师文殊师利菩萨! 一,不敬上师身口意 【第一戒:对上师身、口、意不恭敬。又第一戒、诋毁上师】 1、所嗔谤的对象是上师,自身也应具密乘戒。自从内心起嗔,诽谤、行为不恭敬、欺诳、污辱、打骂或以各种方式将上师的心扰乱使生嗔,界限为上师不承认弟子,弟子也对上师生嗔而分离,失去师徒关系,弟子不忏悔,上师也不接受(非指轻微者及忏悔者)。因为密乘证悟全靠金刚上师的加持,而且金刚上师与佛无别,所以这是众多罪中最严重的,故首先宣说此条。(三恩师指对自己灌顶的、传密法的或传窍诀的三种上师。其中三者具足的为三恩德上师,缺一或缺二的为二或一恩德上师。) 这是弟子对上师的戒律,即行者对上师是否恭敬,身、口、意是否与上师相应,是否按经论所说恭敬供养上师。此为十四根本戒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密乘行者成就与否完全取决于上师的口耳传承、引导。因此,不恭敬上师,甚至违背、诽谤金刚上师是密乘中最严重的犯戒。 当你向上师求得传承、灌顶、引导、开示乃至某一本尊心咒时,就与之建立了密乘的师徒关系。若对这个上师不恭敬、不信任,那么对他所传之法也没有正见,你所求的法也不是正法,对你来说这个法是没有用的,没有加持的,无论你如何精进修学亦无法成就。 这是十四条戒律中最严重的。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什么是上师。关于上师的概念,有些不同的提法。在很多密宗的论典中讲了六种上师:“一般引导誓言灌顶师,酬忏师与令解心续师,以及窍诀传承六上师。”其中引导师为引入法门的上师;誓言灌顶师为赐授灌顶的上师;酬忏师为忏悔罪业的上师;令解心续师为传授密乘续部的上师;窍诀传授师为传授修法诀窍的上师;一般传承上师为稍得法恩的诸大善知识。在大幻化网等续部的解释中也讲了这六种上师,但并没有说诋毁六种上师,都会有相同的结果。而各种观点的不同也正在于此。宁玛派虽然承认对此六种上师,都不能诋毁,但并没有明确地说,诋毁这六种上师中任何一种,都会违犯此戒。 弟子对上师不恭敬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身不恭敬: 譬如打上师;上师讲法时自己坐在高处;上师来往时不起立;故意坐在上师的法座上;用脚踩上师的影子,从上师的衣物上踏过;未经上师许可动用上师的法器、法本和其他物品;取笑上师身体上的缺陷;拍上师的肩、眼睛瞪上师,手指着上师的脸说话;对上师的法像不恭敬,随处乱放,以及其它对上师不恭敬的行为等等。 2、口不恭敬: 不听上师的教导,有三种不如法的表现:耳不听、心不记、无诚意而听、耳不听似倒扣的碗,无法输入善知识;心不记如漏底的锅,上面进去,下面出来;心不诚,非为闻法而专为观察上师的过失而来,就如碗不干净,注入的甘露也会变成毒液。 语不恭敬,指不仔细听上师传法,打断上师说话,说上师的风凉话或对上师不利的话。弟子对上师应建立起佛一样的信心,上师的教导应视为正法来信仰,因为密宗靠的是口耳传承,上师讲的都是诀窍,你若不恭敬上师的口传,就无法成就。这是密行者最大的障碍。3、意不恭敬: 怨恨上师、嗔恨上师以及其他对上师不净的想法;用种种方式扰乱上师的心;对上师引导的法要不如实观修,凭自己想象去修,从戒律上讲,起念时已经犯戒,应立刻忏悔。你如果扰乱上师的心,就应当向上师求得原谅。 本戒主要指弟子从内心生起嗔恨或其他邪见、诽谤、行为不恭敬、欺诳、打骂等方式扰乱上师身、口、意,自作、教他作、见他作而随喜,都属犯戒。其破戒的界限为引发上师不认弟子,弟子也不认上师,失去师徒关系。如果因此而失去上师,以后想忏悔也没办法。因为密宗的忏悔方式是依靠金刚萨埵本尊或依靠一种坛城,而观想时将本尊及坛城等观想与自己的金刚上师无二。现在将金刚上师抛弃了,还怎么忏悔?如果对一位上师破了上师戒,就等于破了所有的上师戒,就算再拜其他上师亦无济于事。对过去所拜上师不恭敬也属犯戒。因为这条戒的上师不是单指你依止的上师,而是指所有与你有师徒关系的上师。 对这些上师有何种行为就算犯戒呢?关于这一点,经论上比较明确,所以也就没有争执,大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所谓“诋毁”,是指无论从世间的角度,认为上师人品不好,没有学问等等;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认为上师戒律不清净、没有智慧、没有禅定力等等,认为自己已经超胜于上师。犯戒的限度就是,如果认为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可以不再理会恭敬上师,并打算与上师一刀两断。最严重的是以嗔恨心诋毁上师、轻侮上师、扰乱其心。违犯这条戒律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了念头,就算是犯戒,其他戒条不一定这样要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认为上师是有功德、有修证的,但是对我不公平,或者某些地方做得不尽人意。在上师让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不想做,继而产生嗔恨心等等,如果有这样的看法,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还是有一定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精勤 修习,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会因此而间断的。所以应该翻然悔悟,励力忏悔。我们都知道,金刚道友之间有嗔恨心,都是很严重的,更何况是对境极其严厉的上师呢?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有的上师认为,诋毁这六种上师中任何一种,都有可能会违犯根本戒,他们的理论根据,来自于第六条根本戒,也即诋毁自他宗派。这里的“自”,也就是指自宗;“他”,也就是指显宗。他们认为:既然诋毁显宗的法都会犯戒,则诋毁显宗的上师也应该犯戒。所以,这些上师认为,诋毁六种上师中的任何一种,都有可能会违犯此戒。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其理论依据并不是很充分。 另一种观点是以某些印度的大成就者和宗喀巴大师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诋毁六种上师中的任何一种,虽然有很大罪过,但不会犯根本戒。此戒所指的上师,是指赐予灌顶、讲解密宗续部与窍诀的三恩德上师。 因此,归纳各大观点的共同之处,可以得出结论:诋毁三恩德上师是肯定犯戒的。在很多经论中之所以单独列出三恩德上师,至少说明诋毁这三种上师的后果,比诋毁其他上师更为严重。 第一条就是以五毒摄持身、口、意不敬上师:这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上师是成就的根本,成就的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比佛陀的恩德还要大,因为密法的弘传是由上师们一代代延续的嘛,所以凡是受过无上部灌顶的人都必须要视师如佛,这是成就的根本。这不仅仅是尊敬某个上师的外在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你自己心中的三宝总集要生起清净的净信。密法中的上师有多种,总的来讲就是结缘上师和根本上师。对无论是结一法之缘的师父还是三恩根本上师都要恭敬,否则过失太大了,你们不必要分得过细,这样好些。 大乘戒和密乘戒无论哪种戒,都已不仅仅是被动的遵守了,而且还要有积极主动行持的一面,就是说它是双向性的,哪方面做不到都会有犯戒的可能。后面讲的戒条都有这样的意思,这跟十戒和十善业的道理是一样的。每条都有这种含意,一方面让你戒掉一些东西,另一方面让你积极的修学一些东西。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今天这里不过多讲。重点讲戒的内容(犯处)。 在这一条中犯戒的对境就是上师,所以无论何种上师都要恭敬,不能不恭敬,更不能嗔恨打骂,就是说不管是传你显宗还是密法的上师都不要诽谤讲过失。没有建立师徒关系的不算犯此戒,但一旦建立了师徒关系(如求法灌顶等等)就不能再说三道四,就是认为上师无功德或功德不圆满也不能到处说,这涉及到敬师的缘起,所以一定要事前观察好后再决定是否有信心依止。是不是非要大灌顶的才算数呢,这倒也不是,因为根本戒是每一个修密法的人都必须要遵守的。 什么样算犯了此戒呢,就是说要有一个发心和身、口、意的实际行动,最后产生了结果,这样才算完整的构成犯戒。即使心里(意)起邪见也会有个因和果的,所以此条戒没有其他身、口助缘也可促成。这条戒的持处就是要恭敬自己所有的上师,生起敬信。因为信心决定着成就的大小,具体怎样侍师,上师五十颂里说得很详细,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犯处是以五毒心摄持来诽谤污蔑上师,讲上师的过失,包括起心动念,还有以上师为对境开不如法的玩笑话,作出一些不恭敬的行为扰乱上师的心等等,或者随喜他人诽谤任何上师这都不行。破戒衡量的就是决心不再依止上师修学,同时上师也不再愿意教授。有的居士说“那有时因为不懂不故意的算不算?”,这个是另一回事不算破戒,但有一些过失,要立即忏悔。 上师戒是密乘戒所有戒条中最重要的戒,什么罪都能忏,唯有打骂侮辱上师忏不净,也很难忏净,也根本不可能得成就,所以这一条一定要严格遵守。 二,不尊显密律师义 【第二戒:对显密律仪不遵守,违背师命。又二、违如来教】 2、违背佛和上师言教:释迦牟尼佛有三藏十二部,密教有四续六续中已明确地开示了取舍,上师对你已讲,你已了知,反而违犯这些言教,一边轻毁一边相反而行,如说随他怎幺说,我杀生堕地狱就堕地狱,或指上师已说此事能否作或上师让你作何事,你觉得上师有什幺了不起,这样一边轻毁一边相反而行,为破戒。若行轻毁并反行逆品,二具则成违此条。若无轻毁不为全犯。如果佛和上师虽然已说而你却不知或因你愚痴未知佛和上师的本意而违犯,并非完全破戒,但也有一些过失。 1、必须建立在违背三种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基础之上,违背其他经书上的内容,不能归于此戒条; 2、必须是明知自己所做的行为会违犯戒律; 3、必须是以毫无顾忌的轻视心态违越这些戒律,才算违背此戒。比如在违犯盗戒及酒戒时,如果明知偷盗不对,却满不在乎地认为:偷盗又有什么了不起,犯戒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者认为:虽然佛陀在小乘经典中不能喝酒,但喝酒也不会阻碍解脱道,所以喝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等等。有这样的轻视心理,就算违背此戒条。如果没有轻视之心,比如,如果有人在想喝酒的时候,心想:虽然喝酒是不对的,但是酒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我实在抵挡不住诱惑,真是很惭愧。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喝酒,虽然违犯了别解脱戒,却没有违犯此戒条。但是,如果有轻视的念头,即使是别解脱戒中最轻微的戒条,比如过午不食,如果认为此戒并不可怕,继而胆大妄为,就犯此戒条。 这条戒主要讲你在进入密乘之前,若受过别解脱戒,菩萨戒等显乘的戒律,进入密乘之后,如果不遵守这些显乘的律仪,不仅违犯了显乘戒,亦是违犯十四根本戒。 对于密乘戒不遵守,违背师命。主要是指在修法方面犯三味耶戒。例如:在密典己明示若未受灌顶,未有传承者不得擅自翻阅。而你心里不以为然,自己去翻阅修学。另外,在观修过程中不按照法的仪轨和引导如实去修,而依据自己想象胡乱增减或改造。对上师引导法以及三传承法产生怀疑,认为这些是非佛法,都是犯此条戒。 第二条是舍弃佛陀三学和上师的教诫:佛陀的经、律、论三学都是让我们更好地修行早日解脱的助缘,上师的应机开示也都是针对弟子们的习气所作的善意调伏,对于这些正确的因果取舍不去遵从,反而背道而行,甚至还轻毁佛陀和上师的教言,认为不了义、不究竟、不正确,或没必要修学,不学也没过失;还有用怀疑的心态或者轻视小乘等等心态来舍弃上师三宝的教诫,那就是犯了此条戒了。这条戒看起来好像不复杂,其实内容要求是最广泛的,也很不容易做到。 三,金刚兄弟起怨诤 【第三戒:对金刚兄弟起怨诤。又三、嗔恨道友】 3、违金刚道友:如果嗔恨总的金刚道友(指所有众生都是菩提的道友)、远的金刚 道友(指一切入了佛门的众生)、近的金刚道友(指入了密宗的,不分内外续)、内的金刚道友(指同一坛城中一个上师灌顶传法的叫密乘金刚道友,若是同得四灌者更重),这里真正指对内友生嗔,似报仇之心,思维看他怎幺样,嫉妒、诽谤或污辱等为犯。 宁玛派的观点认为:凡是入密乘者,都称之为金刚道友,都是犯戒的对境。而对在同一上师前接受灌顶的道友犯戒,其结果就更为严重。但是,作为道友必须具备密乘戒,如果对方已经失去密乘戒,就不属于金刚道友。 怎样作就算是犯戒呢?如果仅仅有嗔恨心,但是并没有打骂的行为,是不会犯根本戒的。但在嗔恨心的前提下,只要有打骂中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算犯戒。这里所指的骂,必须是在对方已经听见,并且了知自己在遭受辱骂的条件下,如果对方没有听见,比如耳朵失聪,也不算是犯根本戒。别解脱戒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犯妄语戒,也必须对方能够听见,如果对方听不见,也不算犯戒。如果没有嗔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对方的目的,就象母亲打儿子一样地打骂道友,就不算犯戒。 因此,犯戒的界限是:1、对境为密乘道友;2、对方具有密乘戒;3、明知对方是密乘道友及具有密乘戒;4、在嗔恨心的摄持下,并具备打骂的行为;5、如果骂对方,必须对方能听见并听懂。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具备,虽然有过失,但不算犯根本戒。 金刚兄弟有远,近,内三种。远的指皈依了三宝的众生;近的指入了密乘的佛弟子;内的指同坛金刚兄弟,即同一个上师传承,灌顶的金刚兄弟,尤其是同受无上灌顶,这种金刚道友可以说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彼此之间更不能互相争斗、怨恨,否则我们就无法宣扬佛法。因为单靠一个弟子是不可能弘法的,必须所有金刚道友团结一心。 有些弟子进入密乘之后,也带领一帮人学密法,但是不懂得好好引导他们,慢慢地分帮结派,彼此争斗不断。还跟人家说密法好。好在你们之间相互争斗吗?人家看你们这样,谁还敢学密法呢? 当然,凡夫聚在一起不生一点嗔恨心、嫉妒心,不产生一点矛盾是不可能的。生起嗔心应赶紧对治。如果生起嗔心之后再去打骂,污辱对方的话,就犯了此条戒。这是一条特别容易犯的戒,希望大家小心护持。如果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而造成犯戒的话,应及时忏悔。 如果确实是慈悲心,没有一点嗔恨、嫉妒心,并且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他改正的话,打骂是不犯戒。但要考虑对方接受与否,如果对方根本无法接受,并且反过来怨恨你的话,应设法消除他的怨恨。否则,还属犯戒。 第三条是金刚兄弟不团结:什么样的人算是金刚兄弟呢?它有远、近和内金刚兄弟三种。从广义来说,“佛弟子” “佛弟子”,佛的弟子嘛,所以一切佛弟子都是我们的远金刚兄弟;近金刚兄弟是指所有修学金刚乘的人;内金刚兄弟包括“同父同母”的师兄弟,也就是说共同依止同一个上师的或同时在相同的坛城灌过顶的,尤其是身口意的大灌顶、无上部的大灌顶类的师兄弟,你们一定要团结,不能互相勾心斗角,那样是不可能弘扬佛法的,也不可能修行好。在我们那里一般很少有这类事发生,寺院有寺院的要求,部落有部落的规矩,甚至有绊几句嘴而被逐出去的,在汉地就不太好说了,所以你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定要团结,不能拉帮结派,不要没事就凑在一起评论他人的过失,也许这些习气自己的身上就存在。众生的习气千差万别,大家在一起难免有时会有不如己意的,这时要忍耐,如果不忍耐,反而以贪嗔痴来加大矛盾,甚至害心恶口,侮辱诽谤打骂,事后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还到处去两舌,说离间语,这就是犯戒的行为了。我们都是佛的弟子,都是要成佛度化众生的修行人,所以彼此一定要尊重,要学会容忍他人的习气,要齐心协力、像一个合睦的大家庭一样,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个人的修行,佛法才能兴盛。这次法会这么圆满殊胜就是大家团结,心劲儿往一块使的好
/
本文档为【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整理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