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民国时期高考试卷 (11页)

民国时期高考试卷 (11页)

2020-06-29 2页 doc 24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万用文库

暂无简介

举报
民国时期高考试卷 (11页)民国时期高考试卷民国时期高考试卷篇一:民国高考那些事1936年民国高考题走红民国高考那些事1936年民国高考题走红近日,微信热帖“穿越回1936年,你还能考上南京大学吗”被疯狂转发,引来不少惊叹,“当年的数理化考卷太简单,被现在的模拟卷?秒?成渣!”穿越回民国考中央大学,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的学生真有这么简单?对此,教育史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认为,其实没这么容易。1936年中央大学的招考不分文理科,得把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统统考...
民国时期高考试卷 (11页)
民国时期高考试卷民国时期高考试卷篇一:民国高考那些事1936年民国高考走红民国高考那些事1936年民国高考题走红近日,微信热帖“穿越回1936年,你还能考上南京大学吗”被疯狂转发,引来不少惊叹,“当年的数理化考卷太简单,被现在的模拟卷?秒?成渣!”穿越回民国考中央大学,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的学生真有这么简单?对此,教育史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认为,其实没这么容易。1936年中央大学的招考不分文理科,得把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统统考全。这就是……民国高考真题国立中央大学国文一、作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论今日文化之责任二、翻译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男子公孙祥望气宝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帝于水获宝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即此处也(译成白话并注明何书)国立清华大学一、改正下列成语中误字因咽废食开书有益折衡樽俎谆谆善诱临崖勒马鞠躬尽粹焦头乱额读书得闲居心巨测变本加励层层相因阳从阴违二、作文(文言白话均可)我的衣服北平燕京大学一、作文忆母校我们的时代二、加新式标点符号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虽其义逐声韵旨存比兴而深探本源实能自成一子之学与夫专门之书初无差别很简单?物理4道题,作文写“文化责任”和现在要用信封封装的试卷相比,民国考卷走的是“极简”路线。微信热帖的发布者“侯印国老湿”,发布的是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试题,国文考卷只有作文和翻译两种题型。作文题目的“槽点”似乎还不少,第一道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用今天的眼光看,足够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第二道作文题让人有些手足无措——“论今日文化之责任”。放在今天的语文高考试卷里,没有大量知识储备,估计只能扯空话。英语考卷英汉互译的部分,难度更是低于如今的大学四六级考试,“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这样一段话让你翻译成英文,怎么着都没有交白卷之虞。文科出身的网友们乐呵呵地做着文史哲的考卷,理工科达人们扫了两眼数理化试卷。物理四道大题、化学生物各五道大题的题量和现在比起来,绝对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这些需要庞大计算量托底的理科考试里,还冒出了“等速运动”“电位降落”的名词解释。别想歪!考文理八门,军训都要算入总分“这么简单的试卷,民国时期的教育果然不如今天。”昨天,这组试卷迅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在那样一个校长和“领袖”平起平坐、大军阀要看文人脸色的时代,想考上中央大学,似乎比现在容易得多。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教育史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专家表示,真相估计会让很多人陷入“内伤”,想要在民国时期考取大学没这么容易,因为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这也就意味着,考生不仅要考国文、算学(即今天的数学)和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门门都得考。另外,“军事训练”在当年也是高考科目之一。稍有一门科目“瘸腿”,考分立刻会被“拖后腿”。“1937年之前,国立中央大学的试题是自主命题的,考生要考的科目一共有8门。”王院长介绍,“这种考试更加强调?通才教育?,之所以考查8门科目,就是希望考生能够各学科全面发展。”民国高考那些事80年前就有“考试说明”了根据王运来教授的查证,“考试说明”的发布在民国时期早已有之。“举个例子,物理这一门考试,考试说明里就明确写到,力学、热学、音学(即声学)、电学和光学计算题各一道。算学也写明,考查的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知识。只有报考工学院和数学、物理、化学系的同学,才需要加试大代数和解析几何。”至于学生们进入大学后才会经历的军训,在民国时期可是算进高考科目,要统计得分的。王教授查阅的考试说明里,专门有给“军事训练”科目规定的内容,为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久困书斋的书生们,想要手无缚鸡之力就考上中央大学,估计也难。“中央大学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高考生2/3都会将中央大学填作第一志愿。”王教授说。那时也用“5年高考3年模拟”眼下正是高三学生们复习的关键期,随便打开任何一位考生的书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高考必备的“红宝书”可以找到一大把。民国时期的考生们,高考之前是否也是“题海战术”,靠着辅导书“考”出天下?考题的发布人侯印国在微信里自述,“民国时候也有类似现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高考复习资料和报考指南。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叫做《大学投考指南》,侯老湿就是从一本1941年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投考指南》里选取的哦。”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教育史专家王运来的认同。他表示,《大学投考指导》等辅导书在民国时期的确存在,但考生的考试方式还是得“因人而异”。“王德滋院士考取中央大学时,就是完全?裸考?。压根没上辅导班,也没有在题海里?泡?上很久。”英文不好?小心门门被虐“中央大学的考试经历过两种模式,第一种三民主义、国文、外国文、算学、常识和口试是通试的考查科目,外文科目里考生不仅得掌握英文,还需要在法、德、日三种语言里任选一种掌握。”王运来告诉记者,“后来的考试模式,便是大家在侯印国微信里看到的试题,一共8门。”王运来教授提醒,民国高考语言考查的“隐形陷阱”可不单单出现在英文考卷里,“那些年”的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流行用英文出题。在1936年的史地试卷里,记者果然找到了英文考题。国立中央大学的先生们出题还算善良,在一份网络上流传的1923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理科试题里,数学题连题干都是用英文进行表述的。考生如果英文不过关,其他科目的考试可是有门门都被虐的风险呀。(原文载扬子晚报转载请注明)篇二:民国时如何高考?全国统简单民国时如何高考?全国统考试题简单中国高考始于1902年,60分为及格分的规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1938年,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因为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受到大家的欢迎。今天的我们回头看民国会想:民国高考试题是什么内容,难不难?参战者是全国所有高三(包括高四、高五)毕业生,作战武器包括但不限于:试卷、钢笔、计算器、小抄??凡战争均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这场战争也不例外。胜利者将在9月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读书,失败者———我就不说了。我现在想说的是民国时期的高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生源从哪里来呢?还得向各省求助。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这相当于初试。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好几年,这次考试就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大家记住了,中国以60分为及格分数,是在1902年开始的。坚持了三年的全国性高考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参阅了一些资料,很多都谈到民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统一的全国性高考是在1949年之后才有的。这种说法有误。其实,民国时期也曾经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跟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也是按计划招生,也分文理科,只不过时间比较短,只存在了短短三年。1938年,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出台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同时,它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他相关事宜。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全国统一高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道理很简单,相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它更公平。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更科学。但是在战争时期,全国统一高考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一个安全的考室。南京、上海、北京都被日军占领了,显然无法设点进行考试。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仅有的十来个招生区,又面临着日军狂轰滥炸的危险。加之考生千里迢迢地从家乡赶到这些地方考试,人身安全又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到了1941年,全国统一高考就暂时中止了。直到1949年以后,才分别在大陆和台湾进行这种统一高考。民国高考试题难不难在1912年到1937年之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这就是大家现在很提倡的“自主招生”。在这种招生模式下,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比如,那时候很多大学都开办“预科班”,或者叫“先修班”。在“预科班”中读书的学生,有50%以上可以免试在自己学校读大学。除了“自主招生”外,教育部还曾经制订和推广“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就是由教育部划分考区,在本考区内进行统一的高考。然后呢,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一部分大学联合在一起进行招生。比如,西南联大就曾经作为牵头学校,组织各大学进行联合招生。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民国高考试题是什么内容,难不难?我觉得不难。以国文为例,1933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的国文题中有一道是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散文,这不难吧?再比如,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堪称简单至极。题目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篇三:1936年民国高考题走红用英文考历史地理26日,微信热帖“穿越回1936年,你还能考上南京大学吗”被疯狂转发,引来不少惊叹,“当年的数理化考卷太简单,被现在的模拟卷‘秒’成渣!”穿越回民国考中央大学,当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张大千的学生真有这么简单?对此,教育史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认为,其实没这么容易。1936年中央大学的招考不分文理科,得把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统统考全。这就是??民国高考真题国立中央大学国文试题一、作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论今日文化之责任二、翻译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男子公孙祥望气宝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帝于水获宝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即此处也(译成白话并注明何书)国立清华大学一、改正下列成语中误字因咽废食开书有益折衡樽俎谆谆善诱临崖勒马鞠躬尽粹焦头乱额读书得闲居心巨测变本加励层层相因阳从阴违二、作文(文言白话均可)我的衣服北平燕京大学一、作文忆母校我们的时代二、加新式标点符号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虽其义逐声韵旨存比兴而深探本源实能自成一子之学与夫专门之书初无差别很简单?物理4道题,作文写“文化责任”和现在要用信封封装的试卷相比,民国考卷走的是“极简”路线。微信热帖的发布者“侯印国老湿”,发布的是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试题,国文考卷只有作文和翻译两种题型。作文题目的“槽点”似乎还不少,第一道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用今天的眼光看,足够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第二道作文题让人有些手足无措——“论今日文化之责任”。放在今天的语文高考试卷里,没有大量知识储备,估计只能扯空话。英语考卷英汉互译的部分,难度更是低于如今的大学四六级考试,“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这样一段话让你翻译成英文,怎么着都没有交白卷之虞。文科出身的网友们乐呵呵地做着文史哲的考卷,理工科达人们扫了两眼数理化试卷。物理四道大题、化学生物各五道大题的题量和现在比起来,绝对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这些需要庞大计算量托底的理科考试里,还冒出了“等速运动”“电位降落”的名词解释。别想歪!考文理八门,军训都要算入总分“这么简单的试卷,民国时期的教育果然不如今天。”昨天,这组试卷迅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在那样一个校长和“领袖”平起平坐、大军阀要看文人脸色的时代,想考上中央大学,似乎比现在容易得多。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教育史专家、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专家表示,真相估计会让很多人陷入“内伤”,想要在民国时期考取大学没这么容易,因为1936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这也就意味着,考生不仅要考国文、算学(即今天的数学)和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门门都得考。另外,“军事训练”在当年也是高考科目之一。稍有一门科目“瘸腿”,考分立刻会被“拖后腿”。“1937年之前,国立中央大学的试题是自主命题的,考生要考的科目一共有8门。”王院长介绍,“这种考试更加强调‘通才教育’,之所以考查8门科目,就是希望考生能够各学科全面发展。”民国高考那些事80年前就有“考试说明”了根据王运来教授的查证,“考试说明”的发布在民国时期早已有之。“举个例子,物理这一门考试,考试说明里就明确写到,力学、热学、音学(即声学)、电学和光学计算题各一道。算学也写明,考查的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知识。只有报考工学院和数学、物理、化学系的同学,才需要加试大代数和解析几何。”至于学生们进入大学后才会经历的军训,在民国时期可是算进高考科目,要统计得分的。王教授查阅的考试说明里,专门有给“军事训练”科目规定的内容,为军队内务、野外勤务和步兵操练。久困书斋的书生们,想要手无缚鸡之力就考上中央大学,估计也难。“中央大学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高考生2/3都会将中央大学填作第一志愿。”王教授说。那时也用“5年高考3年模拟”眼下正是高三学生们复习的关键期,随便打开任何一位考生的书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高考必备的“红宝书”可以找到一大把。民国时期的考生们,高考之前是否也是“题海战术”,靠着辅导书“考”出天下?考题的发布人侯印国在微信里自述,“民国时候也有类似现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高考复习资料和报考指南。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叫做《大学投考指南》,侯老湿就是从一本1941年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投考指南》里选取的哦。”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教育史专家王运来的认同。他表示,《大学投考指导》等辅导书在民国时期的确存在,但考生的考试方式还是得“因人而异”。“王德滋院士考取中央大学时,就是完全‘裸考’。压根没上辅导班,也没有在题海里‘泡’上很久。”英文不好?小心门门被虐“中央大学的考试经历过两种模式,第一种三民主义、国文、外国文、算学、常识和口试是通试的考查科目,外文科目里考生不仅得掌握英文,还需要在法、德、日三种语言里任选一种掌握。”王运来告诉记者,“后来的考试模式,便是大家在侯印国微信里看到的试题,一共8门。”王运来教授提醒,民国高考语言考查的“隐形陷阱”可不单单出现在英文考卷里,“那些年”的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流行用英文出题。在1936年的史地试卷里,记者果然找到了英文考题。国立中央大学的先生们出题还算善良,在一份网络上流传的1923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理科试题里,数学题连题干都是用英文进行表述的。考生如果英文不过关,其他科目的考试可是有门门都被虐的风险呀。篇四:民国时如何高考民国时如何高考?2013年06月07日10:0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今天,中国大地将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参战者是全国所有高三(包括高四、高五)毕业生,作战武器包括但不限于:试卷、钢笔、计算器、小抄??凡战争均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这场战争也不例外。胜利者将在9月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读书,失败者———我就不说了。我现在想说的是民国时期的高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生源从哪里来呢?还得向各省求助。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这相当于初试。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好几年,这次考试就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大家记住了,中国以60分为及格分数,是在1902年开始的。坚持了三年的全国性高考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参阅了一些资料,很多都谈到民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统一的全国性高考是在1949年之后才有的。这种说法有误。其实,民国时期也曾经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跟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也是按计划招生,也分文理科,只不过时间比较短,只存在了短短三年。1938年,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出台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同时,它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他相关事宜。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全国统一高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道理很简单,相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它更公平。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更科学。但是在战争时期,全国统一高考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一个安全的考室。南京、上海、北京都被日军占领了,显然无法设点进行考试。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仅有的十来个招生区,又面临着日军狂轰滥炸的危险。加之考生千里迢迢地从家乡赶到这些地方考试,人身安全又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到了1941年,全国统一高考就暂时中止了。直到1949年以后,才分别在大陆和台湾进行这种统一高考。民国高考试题难不难在1912年到1937年之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这就是大家现在很提倡的“自主招生”。在这种招生模式下,高校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比如,那时候很多大学都开办“预科班”,或者叫“先修班”。在“预科班”中读书的学生,有50%以上可以免试在自己学校读大学。除了“自主招生”外,教育部还曾经制订和推广“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就是由教育部划分考区,在本考区内进行统一的高考。然后呢,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一部分大学联合在一起进行招生。比如,西南联大就曾经作为牵头学校,组织各大学进行联合招生。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民国高考试题是什么内容,难不难?我觉得不难。以国文为例,1933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的国文题中有一道是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散文,这不难吧?再比如,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联合招生国文试题,堪称简单至极。题目就两道,一是作文:学校与社会;二是解释成语的意义: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高考历史人物盐号大小姐王德懿76年前在上海高考今年93岁的王德懿老人,1917年出生在重庆王家沱,是当年享誉川东的万茂正盐号的大小姐。1936年7月,19岁的王德懿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普高班毕业,抱着实业救国的热情,她跟10多个同学一起登上民生轮,出夔门、过三峡,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求学。“当时,重庆的大学很少,重庆大学开办也没几年,好像只有两三个专业。”王德懿说,高中毕业,同学们个个热情澎湃,渴望走出四川盆地,到大上海去考大学。那里的大学都是单独招生。到了上海后,王德懿与同学们分头报考自己向往的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包括上海周边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南通大学等都在上海招生。”王德懿说,她住在亲戚家里,天天买报纸研究报考哪所大学。因为中学期间各科成绩都很好,王德懿决定报考当时最有名气的公立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文、算学、外语、理化、史地、公民??”70多年过去,王德懿已记不清当年考了哪些科目,也记不得当年的考试分数,但仍扳着指头数出了七八门考试学科。“考了两三天,中学学过的几门学科都考了。”王德懿说,那时,考试没有总分,也没有录取线,每门学科满分都是100分,只要考到60分就算及格,每门考试科目都及格,就有录取资格。考试结束,没有邮政快递送录取通知书,想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只能去学校看榜或寻找报纸上登出的录取名单。十几天后,在交通大学门口的新生录取榜上,王德懿激动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被交通大学录取到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成为交通大学录取的第一名重庆女生。书香子弟曹越华抗战烽火中高考今年92岁的曹越华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九龙场一个书香门第。因为父亲在重庆做小学教员,曹越华12岁时来到重庆,就读于川东师范附小,两年后考上市立初中(现重庆一中),三年后又考上求精中学。上初中时,曹越华遇到曾留英的英文教员曾璋鲁,练就了一口标准的英语。求精中学,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曹越华在此将外语练得非常流利。1938年,抗日战争烽烟正盛,复旦大学从上海迁到重庆,在战火中继续坚持办学。“当时,我正好高中毕业,听说复旦大学来到重庆,我就想去报考。”曹越华说,复旦大学刚到重庆时,落脚在菜园坝,离求精中学非常近,于是,他跑去报了名。到参加入学考试时,复旦大学搬到北碚夏坝。在简陋的教室里,曹越华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高考。
/
本文档为【民国时期高考试卷 (11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