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2017-09-30 49页 doc 94KB 3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 本册教材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7课时。材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5课时。第四单简 元:吃的学问,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析 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目 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要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求 初步学会认识事...
【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 本册教材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7课时。材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5课时。第四单简 元:吃的学问,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析 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目 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要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求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难 培养学生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点 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学生对大自然,特别学生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素质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分析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目标指平均分 90 及格率 100% 优秀 85 标准差 7 数 教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学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措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施 1 周课 题 课时 周次 课 题 课时 次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十一 不同的声音 1 一 空气的性质 2 十二 快乐的小乐队 1 二 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 1 吃的学问 教 三 空气有什么 2 十二 我们吃什么 1 四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十三 怎样搭配食物 2 冷和热 十四 食物的消化 1 学 四 冷热与温度 1 十四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 六 热的传递 2 排序和分类 进 七 加热和散热 1 十五 排序 3 八 吸热和散热 2 十六 分类 3 九 水加热、冷却后 2 十七 机动 2 度 奇妙的声音王国 十八 复习 2 十 声音的产生 1 十九 考试 十 声音的传播 1 十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1 一 的 审查教研组 教务处 意见 四年级科学学科复习计划 2008年8月10日 2 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目 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高一年的 要 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求 维能力。 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复 以教材为本,重讲解,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习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复习。 措 指导学生适当读记。 施 注重查漏补缺。 时 从第18周开始复习,共1周,计2课时,加上学校统一安间 安 排的2课时,共4课时。 排 序次 具 体 内 容 重 难 点 课 时 我们周围的1 第一单元 1课时 空气 2 第二单元 冷和热 1课时 奇妙的声音3 第三单元 1课时 王国 4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课时 5 总复习 2课时 准备课 第1课时 月 日 3 教学目标: 1、 整理上学期情况。 2、 布置本学期任务。 3、 布置下课准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整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1、 讲解试卷情况。 2、 讲解学习情况。 布置本期任务。 二、 1、 材料准备。 2、 资料准备。 3、 学习准备。 三、 下节课材料。 注射器、橡皮擦、瓶子、气球等。 1-1、空气的性质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能对“杯子里的纸巾为什么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正确的推断。? 能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空气具有流动的性质。?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会制作空气枪。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知道空气 是流动的。?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 你研究过吗,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 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4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要占据空间)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 实验:称气球。 将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一只吹气另一只不吹气,并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观察发生 的现象, ? 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空气有质量) ?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的感觉记录在P62 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1) 实验一 ?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62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新的性质, 五、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物。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 二、探究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 看看点燃的蚊香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会这样,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性质,(空气可以流动) 3、马铃薯、牛奶、空气分别是什么状态的物体, 4、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5、将你的发现和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小结:空气可以任意流动。 三、理论应用。 自带材料利用压缩空气做玩具。(任选一种) 样使空气枪的“子弹”射的远,说说其中的道理。 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开枪”。 四、课外完成其他做玩具活动。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5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能依靠事实推断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 的流动。?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在平常情况下会任意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者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实验探究。 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 ?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热空气上升) 2、探究冷空气的流动 ?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 你能推断出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冷空气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 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 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三、根据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四、热空气的用途 ?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月 日 总第 课时 五、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1-3、空气中有什么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 6 化碳不支持燃烧。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认识二氧化碳。?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难点: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学准备:水槽、蜡烛、火柴、石灰水、集气瓶、醋、小苏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课本第17页的空白。 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 ?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4)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7 ?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看课本第10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和资料介绍。 (3)提问: ?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月 日 总第 课时 3、认识二氧化碳。 (1)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呢, (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晃几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讨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4)讲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不支持燃烧等性质。 三、拓展:你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是利用了哪些性质,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对应目标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8 2、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板书 生命之源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3、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空气 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对 可分的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 和动植物变化意识(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到空气对人类、全世(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安全最重要 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意识到我们有责任(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呼吁大家一起来防(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1) 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植物的影响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气的“毒害”性 三、课外拓展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1、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气,就是保护我们自2、 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的完成 己 第一单元检测题 月 日 第 课时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正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9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三、问答题 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睡,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 的水就流不出去。 2、用冰块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还是冰块,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保卫住要冷却的物体, 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2-1冷热与温度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亲历探究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 实践。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热水、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课堂一开始,出示一杯热水,分别指名三位同学到讲台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分别板出学生测出不同的温度。 提问:怎么三个同学测出了三个不同的温度, 二、探讨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相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将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进行假设。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识 1、提问:同学们作出不同的假设,怎样才能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2、学生回答后分组测量,老师统一发令。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连续测量10分钟并做好记录。 3、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4、指导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画曲线图。 5、展示各组画的曲线图。 6、提问:从各组画的曲线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7、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 8、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一杯热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2-2热的传递 月 日 第 课时 10 实验器材: 演示——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茶叶、木屑、颜料等。 分组——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槽。 教学目标:?能够做固体热传递实验和液体热对流实验。?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的“跑动路线”。 ?认识固体热传导和液体热对流都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想。?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研究热在固体金属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一张涂了蜡的铁片,提问:这是一张涂了蜡的铁片,你们想不想把上面的蜡烛油提取出来, 2、学生实验(注意安全,用酒精灯加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谈自己在实验中所看到的蜡的融化。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4、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热在固体金属里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四周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二、探究热在液体水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在液体水中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2、演示实验:加热试管上部的水,直至沸腾。(注意安全) 3、试管上部的水怎么了,被烧开的水温度能达到100?,那试管下部的水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猜测 究竟是多少摄氏度呢,我们来测测看。 教师点名叫一位学生来测量,并读出结果。(学生惊讶)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想提的问题 4、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我们来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看看会怎样。那我们怎样才能看得出水的冷热变化呢,小组讨论,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5、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你们的研究去试试看,需要什么材料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取。 6、分组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水中物体的运动,注意安全) 7、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根据你们的发现推想烧杯里的水是怎么全部变热的。 9、总结:水在液体水中的传递方式。(热对流) 三、设计实验 1、热水在冷水中或者冷水在热水中又是怎样“跑动”的呢,学生谈自己的猜想。 2、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设计。 3、此实验的操作安排在学生课后完成。 2-3加热和冷却 月 日 第 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 11 危害。?体会到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教师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教师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学生感到特别好奇)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 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 2、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蜡画的注意事项。 3、分小组制作。 4、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 5、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糖、巧克力、蜡烛) (二)探究玉米粒爆成玉米花的现象 1、谈话: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探究热情很高,制作的蜡画也很出色。现在,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 来的第二件礼物, 2、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前面领取一个小纸袋。(纸袋内装有事先爆好的玉米花) 3、学生打开纸袋品尝玉米花。 4、提问:你们知道玉米花是怎样爆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把玉米粒加热一定温度后,就可以爆成。 6、教师点拨:你们想试一试吗,应该怎样去做呢, 7、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8、学生爆玉米粒, 教师巡视指导。 9、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三)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 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 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 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记录(在探究铜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铜球在受热的情况下,它不会通过铁圈,原因是它 受热膨胀;它在受冷的情况下,能顺利通过铁圈,原因是它缩小;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 6、提问:通过这三个探究活动,大家有什么新发现, 7、师生共同总结:冷和热对物体有一定的影响。(板书课题) (四)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受到冷和热的影响, 2、大组交流:铺水泥地时要夹木条、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 3、讲解:法国塞纳桥断裂的故事和北京至太原铁轨伸长的事例。 4、讨论:大连的立交桥、快轨在建造在建造时应注意些什么,协和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为什么会长胖25厘米, 5、学生大组交流、汇报。 三、总结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 12 2-4吸热和散热 月 日 第 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过程与方法:?能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有认 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情境引入问题: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相同吗, 2、学生讨论: ?、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 ?、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3、研究两种情况: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学生做出预测: ?、水比沙吸热快,散热也快; ?、水比沙吸热慢,散热也慢; ?、水比沙吸热快,散热慢; ?、水比沙吸热慢,散热快。 4、学生讨论如何做好实验: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小组怎样分工, 学生进行实验。完成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 活动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学生预测: ?、深色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 ?、深色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 2、学生讨论如何做好实验。 3、学生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月 日 第 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3 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云、雾的成因。?知道雨、露的成因。?知道水蒸气的成因。?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教师出示,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2、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3、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做实验、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 7、学生实验、汇报。 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14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第二单元检测题 月 日 第 课时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结成(固体)。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液体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汽),这种现象叫(蒸发)。 9、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 1、所以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改为: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的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的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对) 5、云和雾就是水蒸汽。(错)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极小水滴。 三、画图题 画出热在水中怎样传递的。(略) 四、问答题 1、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略)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略) 3、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略) 4、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的衣服,(略) 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略) 3-1声音的产生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5 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 因作出假设;?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流程: 1、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 2、准备阶段 (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3、假设阶段:根据平时的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 4、实验阶段 (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5、验证阶段 (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交流验证结论。 6、应用阶段 (1)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什么内容吗? (2)应用“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3-2声音的传播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作出假设;?能够设计活动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 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图片) 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 与什么有关系, 16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3)设计以下的实验。 (3)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用小木棍听小闹钟的声音。 (4)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讨论: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月 日 第 课时 17 课题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 让学生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 3、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4、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认识,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5、 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能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师:耳的模型或用不干胶做的各部分图形,铝箔。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人工耳”的用品,制作“听诊器”的用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交流 备注 导入新课 1、 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看谁能听出是什么动物的播放各类动物的叫声 学习新课 叫声。 2、 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3、 制作“人工耳”。 播放制作“人工耳朵”的过程, 4、 了解耳朵的构造 同时老师现场示范制作 5、 讨论,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出示耳朵结构图。 6、 认识耳朵的重要性。(活动) 出示声音传入耳朵的简单示 让同学们通过捂住耳朵的活动,体会耳朵的重要。 意图 7、 谈一谈听不到声音时的心情。 8、 小结: 知识拓展 能听到声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于听力有困难的人 来说,他们的世界是寂寞的,因而我们要对这一人群报以 同情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9、学生自由浏览有关耳朵介绍的网站。 3-4不同的声音 月 日 第 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 重难点 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 2、大鼓、哨子、竖笛、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8 导入新课 1、 猜声音游戏。 2、 讨论:我们为什么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 3、 出示一只哨子,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1)认识声音有强弱不同。 学习新课 ?演示:出示一面鼓,先轻敲鼓面,再用力敲鼓面,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鼓1、指导学生认 识各种不同的声小,第二次鼓声大) 声音 做吹哨子实验,提问:怎样才能使哨声更大? 2、引导学生认 ?小结。 识声音有强 弱、高低的不 (2)认识声音高低不同。 同。 ?提问:吹竖笛、拉琴,声音除了强弱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分组做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想一想移动铅笔的位置,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 ?小结。 ?分组做敲玻璃瓶实验。教师提出要求:用铅笔依次敲装有水的玻璃瓶口,比较发出声 音的高低,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把玻璃瓶排成一排。 3、指导学生认?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 识噪声的危?讨论:结合刚才所做实验,说说为什么盛水的杯子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害。 (1)出示挂图或放录音,提问: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3)小结。 第三单元检测题 月 日 第 课时 一、选择题 1、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 时比粗、松、长时的声音来得(C)。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A、B、C)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土地 B、空气 C、坛子 二、判断题 1、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好。用嘴使劲向瓶 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水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不 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 听神经 收集声波 (5) 耳 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2)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 耳 廓 传递振动 (3) 鼓 膜 传送声波 19 (4) 听小骨 产生振动 4-1我们吃什么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配套食物分类卡片,全班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的统计表,食物交通规则。课前,请每位孩子写出 自己最喜欢吃的一到三种食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民以食为天”,我们都吃什么呢,我们吃这些食物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2、提问:你对自己吃的食物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小组交流,汇报。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是不是一类的,如果你给它们定个标准,你能分成几类, 2、发给小组食物卡片,学生对食物进行自定义分类,教师巡视,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的分类方法多。 3、小组汇报,并简单说说理由 三、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1、谈话:我们每位同学刚才说了那么多食物,在这么多食物当中,哪几样食物最招我们小朋友的喜爱,我们 来统计一下吧。 2、出示统计图表,解释统计项目与方法。 3、学生按小组把自己写下的爱吃的食物统计出来。 4、全班统计,哪几样食物最受同学们欢迎,完成活动记录的统计图表。 四、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我们吃食物,主要吃食物中的什么呢, 书本44页、45页的资料中向我们介绍,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有哪些营养,分别在哪些食物中。 2、学生限时自学,分组竞答(板书:营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 3、观察统计表,思考: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营养是否均衡,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完成活动记录。 5、师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五、总结、延伸 总结: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我们吃的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1、延伸:道路有交通规则,在我们吃食物时,也要遵守食物交通规则。 2、发给学生食物交通规则资料。 4-2怎样搭配食物 20 月 日 第 课时 过程与方法:?作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金字塔”; ?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知识与技能: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食物结构金字塔方案、文具、塑料盘等 教学过程: 一、食物的营养搭配 1、出示几份食物的搭配,提问:这几份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合理, 2、学生分组讨论。 3、交流各组的评价结果。 4、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份食物,为什么, 5、引导:评价必须要有标准。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二、学习搭配食物 1、认识“食物金字塔”。 (1)“食物金字塔”分几层, (2)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3)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4)“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总结。 三、设计食谱、模拟配餐 1、分析自己的食物搭配。 (1)出示各自的食物日记。 (2)根据自己的食物日记制作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3)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怎样改进, 2、设计食谱。 (1)根据以上情况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 (2)分组对设计的食谱进行交流、评价、修改。 (3)将设计的最终食谱填写在P86活动记录中。 3、模拟配餐活动。 方案A:利用食物卡片来配餐。 方案B:采用纸制餐盘用文字或图画来表示配餐情况。 (1)要求:设计的食物搭配应又好吃,又省钱„„ (2)学生活动,教师作适当指导。 (3)总结。 四、作业 1、制作一周内每天的“食物金字塔”。 2、对家里的食物搭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21 4-3食物的消化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品尝和“跟踪”小馒头。 1、提出问题:小馒头离开口腔,会去哪儿呢,让我们来跟踪它吧。怎么跟踪,你有办法吗, 2、提出假设,想办法搜集证据。 3、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地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4、用听诊器仔细地听一听,在咀嚼和吞下小馒头时发出的声音。 二、小馒头的“旅行”。 1、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2、推测: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3、学生汇报。 三、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1、学生观察、讨论、记录和阅读消化过程。 2、学生讲解消化过程。 3、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4、师生共同小结: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四、饮食习惯。 1、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你知道哪些, 2、你知道哪些关于饮食健康的谚语, 3、你自己的饮食习惯好吗,为什么, 4、搜集有关饮食健康的谚语。 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月 日 第 课时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学会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小组上网调查法、观察法及总结调 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食品中的人造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及 微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对我们身体健康 有害的;?了解怎样吃食物才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安全的食用食 物;?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物的食用安全。 22 教学重难点:?安全通过对比、自主探索、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知 道怎样吃才食物安全;?学会分析加工 食物里的添加剂、初步掌握这些分析方法。 课前准备:?准备一些色彩诱人食物的图片。?有关食物安全方面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的,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2、教师讲述:介绍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1、观察一些色彩诱人的食物图片,分析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什么? (1)了解什么是天然色素,什么是人造色素,通过对比观察知道他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调查加工食品里原料的成分 (1)、我们平时吃的那些丰富、可口的加工食品里到底添加了什么, (2)、通过网络对照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标准、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分析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安全吗, (3)、讨论研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加工的食品。 (第三部分)调查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 (1)、书P54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否安全, (2)、 查看有关食品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3)、小组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第四部分)课外拓展 1、 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有哪些不安全的食物。 2、出一份安全食用食品保障身体健康小报。 第四单元检测题 月 日 第 课时 一、填空题 1、人需要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就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 (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3、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5、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 6、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用线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结起来 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三、判断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2、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 (×) 23 3、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4、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5、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6、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 8、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 (?) 9、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 5-1排序 月 日 第 课时 预期学习结果:?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按两 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昨天忙坏了,好多东西都没有整理,谁愿意帮老师把讲台上这些凌乱的实验器材整理一下,要 求:把这些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活动:指名学生上台排列物体。 3、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你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排列的, 4、教师小结。 二、认识什么排序 1、揭示: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2、布置任务: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来研究“排序”的问题。 3、(观看运动会入场式录像片断)思考、交流:在队列训练时,我们是按照什么特征来排序的, 4、提问: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哪些事情经常需要经常排序呢, 5、学生交流。 6、讲解:统计体育比赛的成绩、公布活动竞赛的名次、罗列人体需要的营养数量等时,都需要对各种数据进 行排序。按在各项比赛中成绩的好坏排序,排在第一位的,就叫冠军。 7、排序活动:前两天学校举行了冬季运动会比赛,这是四年级学生参加跳绳、踢毽、长跑比赛的原始成绩记 录单,请大家根据成绩的高低给他们排序。 跳绳成绩记录单(单位:个) 姓名 张军 袁帅 吕冰 钱佳 陶伟 毕仲清 成绩 256 248 270 269 285 277 踢毽成绩记录单(单位:个) 姓名 华昕 朱洁 黄慧敏 黄萍 陆维 蔡明 成绩 188 165 185 176 153 187 24 长跑成绩记录单 姓名 周心仪 杨敏 邹萍 陈倩 钱梦依 孙晓娜 成绩 4分21秒 4分33秒 5分23秒 4分56秒 4分18秒 4分46秒 8、交流排列结果:四年级冬季运动会比赛跳绳、踢毽、长跑的冠军分别是谁,各项比赛的排名分别是怎样的, 三、认识排序的作用和意义。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排序,为什么要排序,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小结。 3、讲解: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资料的方法。 4、活动:整理一组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把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5、交流排序结果。 6、讨论:观察排序后的数据资料,你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 7、教师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四、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和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测试排序结果如下: 材料名称 褶皱实验 抻拉实验 透明实验 吸附实验 食品保鲜膜 ??? ??? ??? ??? 普通塑料袋膜 ?? ?? ?? ?? 衣物塑料袋膜 ? ? ? ? 五、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拓展活动: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5-1分类 预期学习结果:?能以给定的事物特征为标准,将不同的事物分别归类。?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知道什么是分类和分类的意义。?知道什么是多级二分法,并能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通过学习“科学家如何给生物分类”,懂得:?科学探究离不开分类;?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姓”和“名”。?重视分类的科学根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月 日 第 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长西找,忙得满头大汗。 25 2、提问:你们可以帮帮兔宝宝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它找起来一定方便多了。 3、学生交流方法。 4、教师小结:对,如果帮兔宝宝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它找起来一定方便多了。 5、概括方法: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于一类,这种做法就叫分类。 6、揭示课题:分类。 二、尝试分类,了解方法和意义 1、布置任务。(教师为大家准备一些物品,可以是水果图片,也可以是其他实物)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 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 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生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演示课件:给动物分类。 6、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到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7、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分析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月 日 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 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 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26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庭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五四青年节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二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二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二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二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在组群, 但它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方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 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57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带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引导学生分邮票。 6、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7、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 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物质群体及特征,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二分法”给邮票分类。 第五单元检测题 月 日 第 课时 一、填空题 1、排序和分类是(整理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 2、(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3、(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二、排序题 根据给出的资料,给下列花排序,写出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排序的。 27 (1)马齿苋:中午11点开放 (2)万寿菊:下午3点开放 (3)蔷薇花:凌晨4点开放 (4)荷花:清晨6点开放 (5)昙花:晚上9点开放 (6)剪秋罗:傍晚7点开放 (7)蛇床花:凌晨3点开放 (8)鹅乌菜:中午12点开放 (9)牵牛花:凌晨4点开放 (10)茉莉花:下午5点开放 (11)烟草花:傍晚6点开放 (12)半枝莲:上午10点开放 (13)夜来香:晚上7点开放 (14)芍药花:清晨7点开放 排序的标准是一天中午开花时间的先后。 排序的结果是:(7)、(3)、(9)、(4)、(14)、(12)、(1)、(8)、(2)、(10)、(11)、(6)、(13)、(5) 三、问答题 1、分类的方法有多种,请举例说明。 找相同点分类,如分指纹。 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 „„ 2、说出3个需要排序的理由。 如: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等等。 复习一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 1、 复习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目标 2、 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重、难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具准备 一、 指导复习。 1、 空气占据空间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 2、 空气有质量吗, 3、 你知道压缩空气的应用吗, 学 4、 热空气怎么流动, 5、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程 6、 空气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7、 空气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空气, 序 二、学生读记。 复习二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8 教学 1、 复习第二单元《冷和热》。 目标 2、 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重、难点 冷和热 教具准备 一、 指导复习。 1、 热水变凉有什么规律, 教 2、 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的, 3、 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学 4、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与散热, 5、 冷和热对物体有什么影响, 程 6、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怎么形成的, 7、 水在自然界是怎么变化的, 序 二、学生读记。 复习三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 1、 复习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目标 2、 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重、难点 奇妙的声音王国 教具准备 一、 指导复习。 教 a)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学 c) 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d)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程 e)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f) 你会模拟各种声音吗, 序 二、学生读记。 复习四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9 教学 1、 复习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 目标 2、 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 重、难点 食物与消化 教具准备 一、 指导复习。 a) 我们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 b) 不同种类的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什么作用, c) 我们应该怎么科学搭配各种食物, 学 d) 为什么要科学搭配食物, e) 食物在体内是怎么消化的, 程 f) 加工食品中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g)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加工食品, 序 h) 怎么吃新鲜食物才安全, 二、学生读记。 30
/
本文档为【【精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