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2017-11-11 17页 doc 42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 条件筛选 植物资源与环境2009,18(3):63—68 JournalofPlantResourcesandEnvironment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王小敏,吴文龙,李海燕,于盱,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以黑莓(Rubt~spp.)品种'Kiow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枝条暗处理时间,防褐化 剂以及光照度对组织培...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 条件筛选 植物资源与环境2009,18(3):63—68 JournalofPlantResourcesandEnvironment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王小敏,吴文龙,李海燕,于盱,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以黑莓(Rubt~spp.)品种'Kiow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枝条暗处理时间,防褐化 剂以及光照度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明,在供试的6种基本培养基(MS,1/2MS, B5,1/2B5,N6和1/2N6)中,在MS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37.78%),腋芽诱导率最高(67.89%)且生长 状况良好;褐化程度与外植体的木质化程度及取材部位均有一定的关系,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 植体,褐化率最低(19.67%),腋芽诱导率较高(91.89%)且生长状况良好;接种前进行一定时间的暗处理对外植体 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枝条暗处理3d,防褐化效果最佳;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防褐化剂对外植 体褐化和腋芽诱导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添加3000mg?L活性炭或200mg?L,V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培养过程 中的光照度与外植体褐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l500lx光照度下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15.66%)且腋芽诱导率和生 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防止黑莓外植体褐化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 段为外植体,l5?暗处理3d后,消毒并接种在添加了3000mg?L活性炭或200mg?LV的MS培养基(含20 g?L蔗糖,5.6g?L琼脂及0.2mg-L,6一BA,pH5.8)上,置于光照度1500lx的条件下 培养. 关键词:黑莓;组织培养;外植体;防褐化;腋芽诱导 中图分类号:Q943.1;$6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978(2009)03—0063— 06 Analysisofinfluencefactorsonbrowningofblackberryexplantsandselectionofsuitableculture conditionWANGXiao.min,WUWen.1ong,LIHai—yan,YUXu,LIWei.1in? (InstituteofBotany, JiangsuProvinceand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Nanjing210014,China),PlantResour.& Environ.2009,18(3):63—68 Abstract:Efleetsoffivefactorsincludingtypesofbasicmediumandexplant.branchdarktreatment time.anti.browningagentandilluminationintensitvonexplantbrowningandaxillarybudinducingwere investigatedusingblackberry(Rubusspp.)cultivar'Kiowa'asexperimentalobject.Theresultsshow thatonsixbasicmedia(MS,1/2MS,B5,1/2B5,N6and1/2N6),theexplantsinoculatedonMS mediumshowalowerbrowningrate(37.78%),thehighestinducingrateofaxillarybud(67.89%) andgoodgrowthstatus.Thebrowningdegreeofexplanthasacertainrelationshipwithlignificationdegree andsamplingpart.Thelowestbrowningrate(19.67%),higherinducingrateofaxillarybud(91.89%) andgoodgrowthstatusareobtainedusingtheupperstemsegmentofsemi— lignifieationbranchofoneyear oldasexplants.Darktreatingforacertaintimebeforeinoculatingcaninhibitthebrowningofexplants andtheanti.browningeffectofdarktreatingfor3disthebest.Differenttypesandconcentratio nsofanti— browningagentsaddedinmediahavesomeeffectsonexplantbrowningandaxillarybudindu cing.and theanti—browningeffectsofadding3000mg?L一activecarbonor200mg?L一 Varebetter. Certainly.thebrowningdegreeofexplantassociateswiththeilluminationintensityinculture process,and under1500lxilluminationcondition,thebrowningrateislower(15.66%)andtheinducingrat eand growthstatusofaxillarybudarebetter.Accordingtotheresults.thecultureconditionssuitable foranti. browningofblackberryexplantsareasfollows:usingtheupperstemsegmentofsemi— lignificationbranch ofoneyearoldasexplants.treatingthemindarkconditionfor3dwith15?.theninoculatingon MS 收稿日期:2008—07—04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7GB2C100118);江苏 省农业高技术项目(BG2007311);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 划(BM2008101) 作者简介:王小敏(1980一),女,山东苍山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植物栽培与 生物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E-mail:1wlcnbg@mail.cnbg.net 植物资源与环境第18卷 mediumadded3000mg?L,activecarbonor200mg-L,Vc(containing20g?L, sucrose,5.6 g?L,agarand0.2mg?L6.BA,pH5.8),under1500lxilluminationconditionforculture. Keywords:blackberry(Rubusspp.);tissueculture;explant;anti— browning;axillarybudinducing 黑莓(Rubusspp.)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 近年来兴起的第三代水果之一L1J.黑莓是一种生 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均较好的多年生果树,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J,但目前生产上仍主要采用压条及 扦插等传统方法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对 黑莓进行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优质种 苗.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黑莓组织培养技 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黑莓容易出现褐化现象, 特别是初代培养时外植体褐化率较高.褐化现象不仅影响黑莓外植体与继代植株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增 殖,而且还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而影响组培效率 和组培苗的质量. 作者对黑莓组织培养中与外植体褐化有关的基 本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枝条暗处理时间,防褐 化剂种类及浓度以及光照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研 究,以期摸索出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培养条件,为黑莓 优良品种的推广及种质离体保存提供实验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外植体取自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苗圃,为黑莓品种'Kiowa'的带腋芽茎段及叶片. 1.2方法 1.2.1外植体灭菌于2007年4月采集'Kiowa' 的带腋芽茎段和叶片,洗衣粉液浸泡10min后流水 冲洗1—2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分数70%的乙 醇消毒30S,再用质量体积分数0.1%HgC1,溶液处 理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将消毒后的 外植体修剪至长度约1.5cm后分别接种到相应的 培养基中. 1.2.2基本培养基的比较实验选择MS,1/2MS, B5,1/2B5,N6和1/2N6为基本培养基,均添加20 g?L蔗糖,5.6g?L琼脂及0.2mg?L,6一 BA,pH5.8.以1年生未木质化的'Kiowa'带腋芽 茎段为外植体,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分别接种到各培 养基上,每处理15个外植体,均重复3次.于温度 (25?2)?,光照时间14h?d,,光照度1500lx, 空气相对湿度约70%的条件下培养10d,统计外植 体的褐化率,褐化级别,腋芽诱导率以及腋芽的生长 状况. 1.2.3外植体类型的比较实验以'Kiowa'的1 年生未木质化枝条茎段,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 部茎段和中部茎段,2年生结果枝条的未木质化茎 段以及1年生枝条上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取材时 各茎段均有1个腋芽;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分别接种 在添加了20g?L蔗糖,5.6g?L琼脂和0.2 mg?L一6一BA的Ms培养基(pH5.8)上,每处理 接种15个外植体,均重复3次.于温度(254- 2)?,光照时间14h?d,,光照度1500Ix,空气相 对湿度约70%的条件下培养10d后,统计外植体的 褐化率,褐化级别,腋芽诱导率以及腋芽的生长状 况. 1.2.4枝条暗处理时间的比较实验以'Kiowa' 的1年生半木质化上部枝条为实验材料,取其中的 50%,剪去底部较大叶片后置于培养箱内暗处理,温 度保持l5?,分别于3,5和8d后各取一批枝条, 按上述方法消毒后接种;另50%枝条修剪消毒后直 接接种(对照组);每处理15个外植体,均重复 3次.所用培养基均为添加了20g?L蔗糖,5.6 g?L琼脂和0.2mg?L,6一BA的MS培养基 (pH5.8).于温度(25?2)?,光照时间14 h?d一,光照度1500Ix,空气相对湿度约70%的条 件下培养,并分别于接种后1,3,5,7和10d观察记 录外植体的褐化状况. 1.2.5防褐化剂的比较实验在含20g?L蔗 糖,5.6g-L一琼脂和0.2mg?L,6一BA的MS培 养基(pH5.8)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 烷酮(PVP),活性炭(AC),硫代硫酸钠(NaS:0,)和 抗坏血酸(V),其中,PVP浓度分别为300,500和 1000mg?L,;AC浓度分别为1000,3000和 5000mg?L,;NaS03浓度分别为200,500和800 mg?L,;V浓度分别为100,150和200mg?L,. 以'Kiowa'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 第3期王小敏等: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65 植体,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分别接种到各培养基上,每 处理接种15个外植体,均重复3次.于温度(25? 2)oC,光照时间14h?d,,光照度1500lx,空气相 对湿度约70%的条件下培养10d后,观察统计外植 体的褐化率,褐化级别,腋芽诱导率以及腋芽的生长 状况. 1.2.6光照度的比较实验以'Kiowa'的1年生 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按上述方法消 毒后接种到含有20g?L蔗糖,5.6g?L琼脂和 0.2mg?L,6一BA的MS培养基(pH5.8)上;分 别置于光照度1000,1500,2000和2500lx,光照 时间14h?d,,温度(25?2)oC,空气相对湿度约 70%的条件下培养,10d后观察统计外植体的褐化 率,褐化级别,腋芽诱导率以及腋芽的生长状况.每 处理接种15个外植体,均重复3次.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差异显 着性分析.褐化率和腋芽诱导率的计算公式分别 为:褐化率=(褐化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X 100%;腋芽诱导率=(萌发腋芽的外植体数/成活 的外植体数)×100%.根据褐化程度的不同将褐 化级别划分为6个等级:1级为轻微褐化;2级为较 轻褐化;3级为中等褐化;4级为较深褐化;5级为重 度褐化;6级为褐化致死. 2结果和分析 2.1基本培养基类型对黑莓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 导的影响 不同类型基本培养基对黑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 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率的影响差异较大(表1).在 供试的6种基本培养基中,采用1/2MS培养基,外 植体的褐化级别最低,平均值仅为2.07,褐化率只 有28.67%;采用N6培养基,褐化级别最高,达到 5.20,褐化率高达88.33%.采用MS培养基,腋芽 生长状况最好,腋芽诱导率也最高,达到89.33%; 采用1/2MS培养基,腋芽生长状况及腋芽诱导率仅 次于MS培养基;1/2N6培养基的腋芽诱导率最低, 仅为13.33%,腋芽生长状况也最差. 由表1还可以看出,在MS,B5,N6培养基上,外 植体的褐化率和腋芽诱导率均比各自的1/2培养基 高.褐化率差异最大的是B5和1/2B5培养基,前 者的褐化率是后者的1.47倍;差异最小的是MS和 1/2MS培养基,前者的褐化率是后者的1.32倍. 腋芽诱导率差异最大的是N6和1/2N6培养基,前 者是后者的2.08倍;差异最小的是MS和1/2MS 培养基,前者是后者的1.32倍.在6种培养基中, 虽然在1/2MS培养基中外植体的褐化率最低,但其 腋芽诱导率却较MS培养基低21.44百分点,且腋 芽的生长状况也比在MS培养基中差.因而,综合 外植体褐化率及腋芽诱导率2个指标的测定结果, 选择MS培养基为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初代培 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 表1基本培养基类型对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 状况的影响' Table1EffectofbasicmediumtypesOilbrowningandaxillary budinducingstatusofblackberry(Rubusspp.)cultivar'Kiowa' explantsJ 'ABR:平均褐化率Averagebrowningrate;ABG:平均褐化级别 Averagebrowninggrade;AIA:平均腋芽诱导率Averageinducing rateofaxillarybud;GS:腋芽生长状况Growthstatusofaxillary bud.表中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Alldatumsinthe tablearetheaverageofthreereplications;同列中不同的字母表示 差异显着(P<0.05)The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 indicateth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2.2外植体类型对黑莓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的 影响 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及木质化程度与黑莓外植体 的褐化及腋芽诱导状况有明显关系(表2).以 'Kiowa'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中部茎段为外植体, 褐化级别最高(4.60),褐化率也最高,达89.33%; 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褐化 率最低,仅为19.67%,褐化级别也最低;以1年生 未木质化枝条茎段和2年生结果枝条的未木质化茎 段为外植体,褐化率相差不大,仅差0.94百分点,但 前者的褐化级别较后者高0.80;以1年生枝条上的 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褐化率达56.33%,褐化级别达 3.82. 腋芽诱导率最高的是1年生未木质化枝条茎 段,其次为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上部茎段,腋芽诱导 ,二者的腋芽诱导率仅相差2.24 率均达到90%以上 植物资源与环境第18卷 百分点;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中部茎段的腋芽诱导 率最低,仅为28.67%.从腋芽的生长状况看,以1 年生未木质化枝条茎段和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上部 茎段作为外植体,腋芽的生长状况均较好. 综合考虑褐化状况和腋芽诱导状况,在黑莓品 种'Kiowa'的初代培养中应选择1年生半木质化枝 条上部茎段为外植体. 表2外植体类型对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状况的影响) Table2Effectofexpla~typesonbrowningandaxillarybudinducingstatusofblackberry(Rub usspp.)culfivar'Kiowa'explants 表中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Alldatumsinthetablearetheaverageofthreereplications;同列中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着(P(0.o5) The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th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2.3枝条暗处理时间对黑莓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在消毒接种前对黑莓品种'Kiowa'1年生半木 质化上部枝条进行暗处理,均可降低外植体的褐化 率,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外植体褐化率均持续增加 (表3).与对照相比,接种前对枝条进行暗处理均 可降低外植体褐化率,且暗处理时间不同褐化率也 不同.3个暗处理组外植体的褐化率在培养第1天 差别不大;暗处理3和5d的外植体在接种后5d内 褐化率差别不大,且均低于暗处理8d的外植体;培 养5d后,按外植体褐化率从小到大对各处理组进行 排序,依次为暗处理3d,暗处理5d,暗处理8d,对 照. 表3暗处理时间对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 Table3Effectofdarktreatmenttimeonbrowningrateofblack- berry(Rubusspp.)cuitivar'IOowa'explants' 暗处理不同培养时间外植体的褐化率/% 时间/dBrowningrateofexplantatdifferentculturetimes Dark treatmenttime1d3d5d7d10d 33.23de6.67d11.11bcl4.33b19.56a 52.33e6.14dl1.68Cl6.11b25.89a 85.42e10.45d19.32c28.67b43.15a 0(CK)11.22e18.78d26.22e37.11b48.33a 表中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Alldatumsinthetableare theaverageofthreereplications;同行中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显着 (P<0.05)The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Windicatethe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暗处理8d的外植体褐化率从光照培养3d后 开始增加,培养10d时褐化率已接近对照组.另外 还观察到,暗培养时间长的枝条,随接种后光照培养 时间的延长,外植体的污染率也呈递增趋势,以暗培 养3d的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因此,经过综合比较后 确定,黑莓品种'Kiowa'枝条暗处理的最佳培养时间 是3d. 2.4防褐化剂对黑莓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的影 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防褐化剂对黑莓外 植体的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4).以活性 炭(AC)和V作为防褐化剂,外植体的褐化率随其 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 为防褐化剂,当浓度为500mg?L时外植体的褐化 率最低,随其浓度的增加褐化率有所增加;而以 NaS0作为防褐化剂,随其浓度的增加,黑莓外植 体的褐化率也不断增加.添加AC作为防褐化剂,外 植体褐化级别最低;添加V.和PVP作为防褐化剂, 外植体的褐化级别也较对照组低;而以N%SO,为防 褐化剂,褐化级别最高. 虽然PVP浓度为500mg?L时外植体的褐化 率最低,但腋芽诱导率不高,且腋芽生长状况也较 差.当Ac浓度为5000mg-L时,外植体的褐化 率较3000mg?LAC处理组仅低2.56百分点,但 第3期王小敏等: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67 其腋芽诱导率却比后者低22.22百分点,且后者的 褐化级别仅为2.11.V浓度为200mg?L时,外 植体的褐化率最低,比150mg?LV处理组低 9.45百分点,而腋芽的诱导率比后者仅低1.45百分 点,且其褐化级别仅为1.98.以NaS0为防褐化 剂,腋芽的诱导状况最差,浓度为200mg?L时腋 芽的诱导率最高,但也仅为16.11%;浓度为800 mg?L时,腋芽的诱导率降至最低,仅为3.49%. 研究结果显示,在添加了V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腋 芽生长状况最好,腋芽诱导率也较高;在添加了AC 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腋芽生长状况也较好. 综合上述结果后认为,在进行黑莓品种'Kiowa' 的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3000mg?LAC 或200mg?LV可保持适宜的腋芽诱导率并能有 效防止外植体褐化. 表4防褐化剂对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状况的 影响) Table4Effectofanti—browningagen~onbrowningandaxillary budinducingstatusofblackberry(Rubusspp.)cultivar'Kiowa explantsl ABR:平均褐化率Averagebrowningrate;ABG:平均褐化级别 Averagebrowninggrade;AIA:平均腋芽诱导率Averageinducing rateofaxillarybud;GS:腋芽生长状况Growthstatusofaxillary bud.表中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Alldatumsinthetable aretheaverageofthreereplications;同列中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 显着(P<0.05)The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the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2.5光照度对黑莓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的影响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光照度对黑莓外植体褐化 状况及腋芽诱导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5).随着光 照度的增加,外植体的褐化率逐渐升高,褐化级别也 逐渐提高;光照度为2500lx时,外植体的褐化率最 高,达到55.51%,褐化级别也最高,为4.11.较弱 (1000lx)或较强(2500lx)的光照度均不利于腋芽 的诱导和生长.尽管在光照度1000lx条件下,外植 体的褐化率最低,但其腋芽诱导率也较低;而当光照 度为1500lx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和褐化级别仅次于 1000lx处理组,腋芽诱导率却最高,腋芽的生长状 况也最好. 对外植体的褐化状况和腋芽诱导状况进行综合 分析后认为,黑莓品种'Kiowa'初代培养时最适宜的 光照度为1500lx. 表5光照度对黑莓品种'Kiowa'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状况的影 响) Table5Effectofilluminationintensityonbrowningandaxillary budinducingstatusofblackberry(Rubusspp.)cnitivar'Kiowa explants1) ABR:平均褐化率Averagebrowningrate;ABG:平均褐化级别 Averagebrowninggrade;AIA:平均腋芽诱导率Averageinducing rateofaxillarybud;GS:腋芽生长状况Growthstatusofaxillary bud.表中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Alldatumsinthetable aretheaverageofthreereplications;同列中不同的字母表示差异 显着(P<0.05)The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the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 3讨论和结论 植物褐化是指离体繁殖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 基中释放褐色物质,使培养基逐渐变褐,培养材料也 随之变褐死亡的现象??.在果树尤其是木本果树 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外植体或培养物 的褐化,枯死现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黑莓 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也极易出现褐化现象. 培养过程中过高的无机盐浓度能引起某些植物 外植体中酚类物质的氧化,从而产生褐化现象. 因此,在MS,B5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上黑莓外植 体的褐化率均高于各自的1/2培养基.由于MS培 养基的总盐浓度相对低于B5和N6培养基,因此,使 用MS基本培养基可减轻黑莓外植体的褐化. 取材部位及木质化程度对培养过程中黑莓外植 体的褐变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年生结果枝 条未木质化茎段的褐化率高于1年生枝条上的幼嫩 叶片,而后者的褐化率又高于1年生枝条,导致这种 68植物资源与环境第l8卷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生长部位和生理状态不同的外植 体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有 一 定差异?.选择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1年生半 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作为外植体,可大大减轻黑 莓外植体的褐化程度,降低褐化率. 在培养前对材料进行一定时间的暗处理可使黑 莓外植体的褐化率有所降低,但随接种后培养时间 的延长,褐化级别也随之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暗培 养只是暂时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缓了酚类 化合物的合成,一旦恢复正常培养,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又会有所提高?.暗培养超过5d,培养材料的 生活力降低,木质化程度加深,进而导致外植体褐化 率升高.此外,长时间的暗培养也会使培养材料滋 生大量细菌,导致外植体污染率增加.因此,黑莓枝 条暗处理的最佳时问是3d.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但是对腋芽的生长却十分不利,可能是由 于PVP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腋 芽的正常生长.活性炭(AC)可有效抑制黑莓外植 体的褐化,可能是因为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 外植体产生的褐色物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有 效抑制了外植体褐化,但AC同时也吸附了培养基中 的营养物质,导致培养材料营养缺失,因此在添加 AC作为防褐化剂的培养基中,蔗糖和激素等的浓度 应适当提高.在培养基中加入V也可有效防止培 养材料褐变,这是因为V为多羟基还原物质,既可 以使PPO失活,阻止酚类物质氧化,又能在酶的催化 下消耗溶解氧,使酚类物质因缺氧而无法氧化?. Na:S:O对外植体的褐化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反而 影响腋芽的产生,可能是NaSO,自身对植物细胞有 一 定的毒害作用所致.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 浓度的AC或V可以有效防止黑莓外植体的褐化. 培养过程中,低光照度(1000lx)可有效抑制黑 莓外植体褐化,但不利于腋芽萌发;较强的光照度 (2500Ix)虽可增加腋芽诱导率但也提高了PPO活 性,催化更多的酚类物质氧化形成醌,从而使外植体 褐化程度增加.因此,在黑莓组织培养初期,光照度 应设定为1500lx,有利于降低外植体的褐化. 综上所述,黑莓品种'Kiowa'组织培养的最佳条 件为: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 接种前枝条在培养箱内(15?)暗处理3d,然后经 过消毒,修剪后接种到添加了3000mg?LAC或 200mg?L—Vc的MS培养基(含20g?L蔗糖, 5.6g?L一琼脂及0.2mg?L一.6一BA,pH5.8)上, 并置于光照度1500lx的培养室内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文龙,顾姻.新经济植物黑莓的引种[J].植物资源与环 境,1994,3(3):45—48. [2]吴文龙,李维林,闾连飞,等.不同品种黑莓鲜果营养成分的 比较[J].植物资源与环境,2007,16(1):58—61. [3]徐玉秀,王友升,王贵禧.树莓的利用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前景[J].经济林研究,2003,21(1):64—66. [4]李维林,孙醉君,吴文龙,等.江苏省黑莓区域性栽培试验 [J].植物资源与环境,2003,12(1):38—42. [5]徐桂娟,罗晓芳,姚洪军.黑树莓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北京林业大学,2002,24(1):99—100. [6]蒋桂华,吴延军,谢呜,等.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 研究进展[J].果树,2006,23(4):593—598. [7jPopescuAN,IsacV.Highfrequencyshootregenerationfromleaf- derivedcallusinraspberry(RubusL.)[J].Aeta Horticuhurae,2000,538(2):667—670. [8]BobrowskiVL,Mell—FariasPC,PetersJA.Mieropropagationof blackberries(Rubussp.)cuhivars[J].RevistaBrasileirade Agroci~neia,1996,2(1):17—20. [9]蒋小满,柏新富,赵建萍.黑莓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J]. 北方园艺,2007(10):173—175. [1O]傅建敏,高筱慧,杨绍彬,等.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3,21(4):54—56. [11]姬惜珠,王红,张爱军.木本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问题及 解决方法[J].河北果树,2005(2):l3一l4. [12]邹英宁,吴强盛.果树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及其抑制研究进 展[J].长江大学:农学卷,2007,4(3):47—50. [13]陈菲,李黎,宫伟.植物组织培养的防褐化探讨[J]. 北方园艺,2005(2):69. [14]陈惠娟.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措施[J].植 物保护,2005,3l(2):79—82. [15]张俊琦,罗晓芳.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 法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2006,37(5):720—724.
/
本文档为【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