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木假山记 苏洵

2018-11-04 4页 doc 1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木假山记 苏洵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在本文的第一段,作者观察大自然,回顾历史,深沉发出慨叹:树木的成长,有的在刚出嫩芽时就死了,有的长到双手合围那般粗细就死了的。那些幸亏长成而...
木假山记  苏洵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在本文的第一段,作者观察大自然,回顾历史,深沉发出慨叹:树木的成长,有的在刚出嫩芽时就死了,有的长到双手合围那般粗细就死了的。那些幸亏长成而可以作栋梁的树木,则被砍伐了。那些不幸而被大风卷而拔起,被流水冲走漂流有的破损折断,有的腐烂掉了。幸亏没有被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们认为是有用之材,因而有被斧头砍伐之灾。其中最幸运的树木,漂流、沉埋于急流和泥沙之中,不知经过了几百年,在激流冲击和虫蛀之后,有的仿佛形成了山一样的模样,于是被一些好事者取走,经过强力加工,做成木假山,从这以后,便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刀斧砍伐的灾害了。然而,在荒野的江畔,像这种酷似山峦的树木该有多少啊。这种不被喜好假山树木的人发现,却让樵夫和农民作为木柴砍伐的,哪里数得清呢,如此说,在这些最幸运的树木里,还存在着不幸呢, 假山,在本文中,是作为人物成材的一种象征。作者谈的是树木,特别是那些形成了假山形状的树木的命运,其实谈的是人才的命运。而读者正可以从树木之命运,窥见到人才的命运。您看,夭折的,被无情砍伐的,被大风卷走的,被流水冲掉的,数不胜数。而那些奇妙的、成了材的假山树木,也不免被毁灭的 命运。世间人才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当作者一一数来时,我们不难品味道他的一种心酸、无奈的心情。】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在第二段,谈到了他自己家门前的三座假山树木。且看他怎样作着比喻:【 作者说道:我家门前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思考这事,就觉得似乎有一种命运在其间起着某种作用。何况,它在发芽抽条时未死,在成长为两手合抱粗细时未死,可用为栋梁而未被砍掉,被大风拔起,在水里漂浮而未被折断,未折断腐烂,还未让人们当做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砍伐之灾。从激流与泥沙里露出来,未被樵夫、农民当做柴火来烧,然后能够来到我家这里,那么,其中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了。这三座假山,不用说,读者一眼就看得出:是指苏洵和他与他的两位宝贝儿子——苏轼、苏辙。苏洵一生抱负甚高,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他自己是人才,经过他自己培养的他那两个饱读诗书、才思不凡的儿子,当然更是人才了,苏洵在为三座假山树木一直安然无恙,巍然屹立的庆幸中,他实际是在为自己与儿子们的才华而骄傲,为他们的命运而祈祷,这是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在第三段,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才把他思考已久而且是最深邃的东西,披露了出来。他说:然而,我之所以喜爱这不假山,并不只是喜欢它的像山,而是有很深沉的感慨在里面。我不仅爱它,而且对它有很高的敬意。我看这中峰,魁梧伟岸,神情高傲,意态气质端庄凝重,好象有什么本钱,可以使它旁边的两峰倾倒似的。旁边的两峰,庄重谨敬,峻峭挺拔,有凛然不可侵犯之貌,虽然他们所处地位是服从中峰的,但他们意志独立,没有一点一滴的对中峰阿附逢迎之态。啊,它们令人敬佩,他们令人感叹,】 苏询的这种感慨,在那样大一统的、家族式统治的时代,如阴云密布的一道闪电,给时人一种全新之感,也使我们后人知道了,古人在培养教育子女方面,并不总是那么千篇一律的呆板,而是有冲决罗网的创新精神。苏询本文结尾一段,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他将自己(中峰)与身边两峰,都比作人才,彼此平等,不分轩轾,这与他平时平易待子,与他们经常亲切唱和诗文,是一致的; 二是,他认为,父亲能受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并不只是因他生养了孩子,而是他那高贵的品质、深厚的修养(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之人格魅力。 而本文最精彩的,还在它的第三点:儿女对父母,决不要有逢迎阿附之意,而是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是不可以被来自任何方面(包括来自中峰)的威压所征服。请看,作者将他理想中的父子关系阐述得何等分明:父亲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儿女,儿女倾倒于父亲的人格魅力,而非阿附,处于青少年的他们,有独立人格,其尊严不允许有丝毫侵犯——而我们知道,最先、也是最容易(在无心之中)伤害青少年一代自尊心的人们,有时恰恰是亲他们、爱他们的父母。苏询对此显然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在文章结尾处,以强烈的抒情意味,描写了他理想中的后代的崭新风姿:“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现代文明认为,青少年有独立的人格,对他们的任何责骂、体罚、打骂,都是不能被允许的。尤其他们的独立人格,决不可以随意侵犯。苏询在教育子女、并与子女平等相处这一方面,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的先驱人物。想一想流传至今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那些带着恐怖气息的古训,再对比一下苏询的言论,我们就不难得知他培养出横空出世的大天才苏轼及文章高手、学术专家苏辙的深层奥秘了。
/
本文档为【木假山记 苏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