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2012-09-17 43页 pdf 1M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6147

暂无简介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姓名:龙新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李生龙 20040801 中文摘要 “乐府”之名开始于汉武帝,本为官署之名,其职在采诗歌,被 以管弦以入乐,故后世遂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之诗歌为乐府。有“乐 府”以来,即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歌谣,另一种为文人涛赋。文 人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仍为文 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发展两大 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的特色。 ...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 姓名:龙新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李生龙 20040801 中文摘要 “乐府”之名开始于汉武帝,本为官署之名,其职在采诗歌,被 以管弦以入乐,故后世遂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之诗歌为乐府。有“乐 府”以来,即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歌谣,另一种为文人涛赋。文 人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仍为文 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发展两大 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的特色。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于对内容的,主要从文本出发将文人乐府诗的 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一)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二)对战争、边塞 材的开拓,(三)对人生的感叹,(四)对爱情的歌咏,(五)对声色 的近求。 第二部分着重予对形式的分析,主要包括文人乐府诗体式上的创 新:(一)对传统五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二)对七言诗的创新和发展, (三)对传统四言诗的回归。 第三部分为文人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包括:(一)艺术上篇幅的 日益繁富,(二)修辞的日益缛丽,以此来体现此阶段文人乐府创作 的变化和成绩。 关键词:文人乐府诗,内容,形式,艺术特色 Abstract “MusicBureau”isagovernmentofficecreatedduringthereignof EmperorWuoftheHanDynastytocollectfolksongsandtheirmusicfor ceremonialoccasionsatcourt.Themusicwerelaterregardedastwotypes: folksongsandliterarymen’Brhymeprose.Theliterarymen’sprose,poems createdin“MusicBureau’’flourishedaroundtheEasternHanDynastyand becameanimportantcarrierfortheliterarymentoexpresstheiremotions andtalkabouttheiraspirationsintheWeiDynasty,theJinDynastyandthe 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Thispapertriestoapproachtheliterary men’s‘'MusicBureau”creativefeaturesinallthesedynastiesbothfrom、the varietyofpoemcontentandthedevelopmentofpoemform Keywords:literarymen’s‘MusicBureau’poems;content;form;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绪 论 中国古代很早就非常重视音乐,并有掌管音乐、相当于“乐府” 的机构,但“乐府”之名,产生却比较晚。《汉书·礼乐志》:“至武 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越、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 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颜师古注:“乐府之名,盖始于此。 哀帝时罢之。’’1据此,知“乐府”之名开始于汉武帝,本为官署之名, 其职在采诗歌,被以管弦以入乐,故后世遂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之 诗歌为乐府。有“乐府”以来,即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歌谣,另 一种为文人诗赋。东汉初年,乐府仍采诗,而文人拟作乐府渐渐繁荣, 自魏晋以后,仍有乐府之制,,而民间乐府采诗越来越少,’不少文人或 配合乐府古题吟唱,或摹拟乐府古题而作新的内容,或者自创新体。 本篇所要讨论的就是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乐府诗创作。 (一)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的研究现状 对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可划分为四个 大的时期。第一期为世纪初至1928年,第二期为1928年至1949年, 第三期为1949年至1978年,第四期为1978年至世纪末。白1916年 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刊行以后,刘师培出版了《中古文 学概论》(亚东图书馆,1919),黄节出版了《汉魏乐府风笺》(北京 大学出版组刊行,1924),罗根泽出版了《乐府文学史》(北平文化学 罗根泽,《乐府史学史》,东方}};版{l,1996年3月,第一贝。 l 社,1930),陆侃如、冯沅君出版了《中国诗史》(大江书局,193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出版部,1932,后来又增补 了一些篇章,作家出版社,1957),其中对太康文学论述比较详细, 到了1940年,闻一多《乐府诗笺》开始连载于《国文月刊》,1942 年,朱光潜《诗论》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1943年,萧涤非《汉 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在前面众多的研究者中, 罗根泽的《乐府文学史》和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最有特色。 首先,“乐府”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文体,自来无史,只有零星的评论, 《乐府文学史》做了系统的清理工作,表现了研究工作已经向诸多层 面铺开,其开拓性明显。该书除“绪论”与“结论”.外,正文的部分 共四章,魏晋、南北朝占了其中两章,对魏晋南北朝乐府文学研究有 重大意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除“绪论”外,分两汉乐府、魏 乐府、晋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五篇探讨不同时期文人乐府创作 的特色及成就。 1949年以后,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政治统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也走向统一,文学研究也不例外,此段时间,对文人乐府的宏观研究 作品很少,但对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较多。乐府文学研究进入了丰收 的年代。其中,先后出版的主要研究著作有:余冠英《乐府诗选》(人 民文学出版社,1954),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7),王运熙《乐府诗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等 等。其中王运熙《乐府诗论丛》附有《汉乐府诗研究全书书目提要》 一文,给汉末建安时代乐府涛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游国恩《中 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对两晋文人诗加以评价,认为 这个时期作家的“创作缺乏思想内容,就只能追求形式的华美,逐渐 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晋初傅玄、张华已经表现出这种倾向⋯⋯” 1拨乱反正以后,先后出版的研究著作主要有:余冠英《汉魏六朝诗 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 苏教育出版社1988),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王运熙、杨 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曹道衡、沈 玉成《南北朝文学史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罗宗强《魏晋南北 孳朝文学思想史》(见中华书局1996),。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 述略》(中华书局1997)等,都分别对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有所 提及。稍后,周建江出版了《北朝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此书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对单个作家的研究中都有相当的 篇幅对文人乐府诗加以了关注。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1999),对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也多有涉及。姜剑云的《太康文 学研究》(中华书局2003)一书则以太康文学为整体,对其重要作家 做了评传式的个案研究,对太康文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做了全面而细致 的考察,对太康文学实践几个倾向的分析,较好地把握住太康文学创 作特色。 游周思,《中周史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227.237页。 3 在文人乐府创作研究过程中,全方位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对不同 朝代、不同作家作品的研究却相当的丰富。期间,先后出版的著作有: 鲁迅编校《嵇康集》(1913),黄节《曹子建诗注》、《魏武帝魏文帝诗 注》(北京大学出版组刊行1928),陈一百《曹子建研究》(商务印书 馆出版1928),沈达材《建安文学概论》(北平朴社出版1932),朱自 清《古诗十九首释》开始在《国文月刊》连载(1941),郭沫若《论 曹植》发表于《中原月刊》第一卷第三期(1943),50年代以前,有 关曹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的文章不多,诸文学史中一般对此有所涉 及。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诸乐府诗篇,都反映当时的离乱社会和人民的苦难生 活的优秀作品。50年代,对于建安诗歌时代特征的认识具有代表性 的是余冠英,他在’《三国诗选·前言》中,+通过对三曹主要作品的分 析,.指出了建安诗歌的共同时代特征,即现实性、抒停眭、通俗性, 同时,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1对太康诗人的总体评价是:“大多以 为封建秩序暂时安定,集中在歌颂统一、点缀太平,尽量地使外表华 丽,向辞藻、声律、对仗方面发展,没有什么生活内容可写。有太康 诗坛领袖之称的张华,就是这种类型的诗人。’’2对太康文学及张华简 单的一笔否定,50年代至60年代初,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 民文学出版社,1958),称张华“精通音乐,作了不少乐府诗,精神 面貌有时和汉乐府相近”。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极力发表的有关 l谭丕模,《中围文学史纲》。1954年11月,第125页。 2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封面上是“高等学校交流讲义”,下括号内有“内部交流·仅供参_苟”.屉下 是“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编审处”,不著ii;版社,后封面上有“商务印书馆上海厂印刷”,1954年 11月,第125—130页。 建安文学的文章多达五余篇,且陆续出版了些专著。如章新建《曹丕》,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同时对于西晋文人乐府诗研究,胡 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特别对陆机的 《fJ有车马客行》、《猛虎行》等乐府诗作了详细的分析。对于南朝乐 府诗创作主要作家鲍照的研究,刘大杰《鲍明远之思想及其文艺》(《晨 报副镌》1925)充分肯定其诗歌创作,指出最能代表其作品艺术成就 的是那些杂体的乐府歌辞,曾君一《鲍照研究》特别肯定其对乐府诗 形式的创新。 在以上各家的专著和论文中,因为某些原因,对建安作家中的三 曹等入关注较多,研究也较深。此外,对阮籍的研究也较多。但是因 为文艺观点的某些偏差,导致了人们对南北朝文入所创作的乐府诗, 特别是对北朝诗人庾信所创作的乐府诗的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也相对 少一些。 总之,对魏晋南北朝或魏晋文学作通论的学术著作目前所见的不 少,前面已作了较详细的列举,但单独对其文人乐府创作作综合研究 的文章就相当少见,基于此原因,我对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投以 关注的目光。 (二)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创作概况 乐府至东汉,文人仿制者很多,然而保留至今的篇章很少,至魏 晋,则文人乐府极为繁盛,题材内容丰富,作家众多,形式则有五言、 四言、六言、七言、杂言。综观这一时期的文人乐府诗,大体可分为 两个阶段。 魏晋时代(从220年一420年)约二百年,其主要标志是文人乐 府诗歌的创作趋于繁盛。 汉末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年问,曹操柄政,许多文人都归附曹氏 门下,因此文学史研究者习惯I:=把建安文学归入曹魏文学来论述,建 安文学和曹魏后期的正始文学,是曹魏文学的两个重点。 建安时期,文人诗歌繁兴,钟嵘《诗品》说当时曹氏门下能写诗 的文士有百来人,带来了文人五言诗的繁荣,其中的文人五言诗大部 分为乐府诗。主要作家有: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此外,建安七子 中的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踽等人,都擅长写诗,样式多数是 五言诗。三曹的乐府诗主要有: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短歌 行》、《秋胡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曹丕的《燕歌行》二 首、《秋胡行》、《广陵观兵》等;曹植的《盱嗟篇》、《箜篌引》、《野 田黄雀行》、《名都篇》、《白马篇》、《美女篇》等。建安七子的乐府诗 主要有:王粲的《赠蔡子笃》、《从军诗》五首、《杂诗》、《七哀诗》 三首;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踽的《驾出北郭行》等。此外曹 魏时期,左延年的《秦女休行》以五、七、杂言相兼而成,属于歌行 体乐府诗。 司马氏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建立了西晋王朝。不 久,西晋因少数民族的侵扰而覆灭,司马氏在南方重建了东晋王朝。 两晋时期,文人辈出,文学昌盛。许多文人参与了乐府诗的创作,当 时最有名的当数张华和傅玄。张华乐府有《轻薄篇》、《壮士篇》、《游 猎篇》、《博陵王宫侠曲》;傅玄乐府诗较有文学趣味:《燕歌行有女篇》、 《秋胡行强.《饮马长城窟行》、《明月篇》、《怨歌行朝时篇》、.《历九秋 篇董逃行》、《豫章行·苦相篇》、《明月篇》等。另外著名诗人还有陆 机,其乐府诗主要有《日出东南隅行》、《苦寒行》、《燕歌行》、《猛虎 行》《饮马长城窟行》等篇,《猛虎行》颇有新意。 汉代从事乐府诗创作的文人与乐府民歌的作者不同,他们大都是 中下层士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走京 师,或拜谒州郡,以谋得一官半职。这些人长期出外,家属不能同往, 彼此之间就不能没有上离怨别的情绪,因此当时的乐府诗主要包括以 下几种题材:追求仕宦的热情;游子思妇之情;人生无常,及时行乐; 朋友交情淡薄;概括在一起,此时期乐府诗主要是文人对于现实生活 和内心要求的矛盾、苦闷的反映。汉末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社会 思想的变化ji汉代自武帝以来,一直是儒家思想占独尊的统治地位。 曹魏时期,适应新的现实的需要,名、法、兵、纵横等家思想都有不 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一种自由解放的趋势,文学创作在内容方 面也有了发展和突破。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 文士,围绕他们聚集了“七子”、蔡琰等众多的作家。这些作家大都 认同曹操的统治政策,他们又都曾卷入了汉末动乱的漩涡,因此他们 的乐府诗歌创作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疾苦特别是军旅征 戍生活,一方面表现统一天下的理想壮志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悲凉慷 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此外,正始文学阶段,由于统治阶级大肆 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有了迅速的 发展,玄风开始盛行,反映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乐府诗歌 内容为揭露政治的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诗歌表现的内容 更加多样化。 乐府至南北朝,产生了大批创作作品,作者多为不知名的贫民, 民间乐府达到了最高潮。同时文人乐府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南朝宋代前期,出现了谢灵运、谢惠连、鲍照等著名诗人。谢灵 运所作仿古乐府诗,现存的有二十余首,如《悲哉行》;谢惠连的拟 古乐府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如杂言一首《鞠歌行》。鲍照 的诗今存约二百首,其中乐府八十多篇。如《梅花落》、《代贫贱愁苦 行》、《代放歌行》、《代东武吟》,以上诸篇都是南朝二百年间乐府诗 中少有的佳作,《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代表作。他的乐府诗运用七 言和杂言样式,七言诗隔句用韵,改变了过去七言诗每句用韵的形式, 而且常常换韵,加强了七言诗的节奏和变化,增进了表现力,因而对 南朝后期和唐代的七言歌行有很大影响。 鲍照的妹妹鲍令晖拟古乐府,现存的也有很多首,如《拟青青河 畔草诗》;齐代文人拟古乐府王融、谢眺可为代表。谢眺的若干五言 小诗,语言精炼而又自然,情味隽永,如《蒲生篇》;王融的《有所 思》亦是齐代拟古乐府的代表作品。 梁武帝为开国能文能武之君,雅好音乐,大量文人归附于他的门 下,云集殿堂,有的沿旧曲而谱新词,有的改旧曲而创新调,文人乐 府因此而盛极一时。主要作家作品有:粱武帝《江南弄》七首、《采 莲曲》、《朝云曲》,简文帝有《夜夜曲》、《艳歌曲》、《采莲曲》、《折 杨柳》、《乌栖曲》等,沈约有《四时白苎歌》、《秦筝曲》、《六忆诗》 等,江淹有《西洲曲》;吴均《小垂手》,柳恽有《江南曲》、《独不见》, 江洪有《秋风曲》,费旭有《采菱曲》,包明月《前溪歌》,王台卿有 《陌上桑》,另外女子所作者有范静之妻的《昭君叹》等。 乐府至陈代,声情更加靡荡,其中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陈后主《春 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乌栖曲》,徐陵《折杨柳》、《乌 栖曲》、《长相思》二首杂言,江总《乌栖曲》、《闺怨篇》,等等。 在长期南北分裂时期,北方在经济、文化各方面一直落后于南方, 文学也是如此,文人以乐府诗歌为手段,褒贬时世。此时出现了一些 著名文人乐府作家及作品。如温予升《结袜子》、《凉州乐歌》、《捣衣》, 王容《大堤女》,王德《春词》,邢劭《思公子》,魏收《苎歌行》、《永 世乐》、《挟瑟歌》,裴让之《有所思》,但他们作品大抵模仿南方文人。 无甚特色,北朝文人中最有建树的当数王褒和庾信,’.庾信原是梁代著 名文人,遭侯景之乱,他早期的诗篇,多属宫体诗,后期由于生活环 境的剧烈变化,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乐府诗如《燕歌行》、 《杨柳歌》,亦可见北方文学的影响。王褒的乐府诗多是南北文学的 结晶,他的作品有《关山月》、《从军行》、《饮马长城窟行》、《凌云台》、 《入塞》、《燕歌行》、《出塞》,而尤以《燕歌行》、《出塞》为最优秀 之作品。 南北朝时代,诗歌的面貌和魏晋时代颇有不同,南朝诗歌,不仅 形式技巧上有新的变化,而且题材内容上有新的发展。南朝文人诗的 代表当推鲍照。鲍照由于“身地孤贱”曾经从事农耕,生活在门阀士 族统治的时代,处处受人压抑,在创作中,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 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深刻的 同情。此外,鲍照的诗歌反抗现实的精神十分强烈,《拟行路难》十 八首比以前的乐府诗内容更加丰富,及时行乐、听天由命的思想同样 存在,但是更多的篇章,内容有所创新,如“泻水置平地”、“对案不 能食”二首,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清理的不满和反抗;“璇闺玉 墀上椒阁”一首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表示深刻的同情,诗中女主人宁 作“野中双凫”,不愿过贵家姬妾的生活,对向往爱情自由的女性是 一种歌颂,诗歌中勾勒的女J陛形象以往比较少见。诗歌发展到梁、陈 时代,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愈来愈多,但是诗歌的内容却愈来愈空虚堕 落了,生活内在宫廷、贵族周围的南朝文人,趋炎附势,生活荒淫, 诗歌也因此充满淫声媚态,此时的f‘宫体诗”不值得多提。北朝诗歌 基本上是沿袭齐、梁之风≯直到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 转机。庾信诗歌,其前期主要是一些寄情声色的作品,他出使被留而 屈节于敌国,是他生活、思想变化的转折点,其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他的诗反复倾诉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可以算是北朝文人诗歌 创作的新题材。由此可见,庾信的诗歌思想内容方面较前有开拓,他 的后期诗除了表现身世遭遇的痛苦外,还有北方边塞的风沙气息的描 写,《拟咏怀》中“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流星夕照镜,烽火 夜烧原”、“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硝”等句子都是南朝罕见的诗句, 思想上也有新意。 一、文人乐府诗的内容 黄巾大起义促使东汉大帝国的瓦解,维护其封建制统治的儒家伦 理纲常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从儒家名教的桎桔中解脱出来, 因而人的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汉末至隋 朝约四百年内,基本上处于长期分裂割据(西晋统一至八王之乱只有 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每一个社会政治集团,每一个割据政权,要求得生存、自立和发展, 都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努力,或者发挥人才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个 人聪明才智的充分显示。这不仅使人才辈出,而且促使学术思想界儒、 玄、法、佛、道以至兵家都应时而出。这些变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影 响极大,而且对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的极度 动荡、丧乱下,一部分文人比较关心现实,运用乐府旧题写下了很多 全新的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战争及边塞题材_朐诗篇,同时也有对爱情 的歌咏,但是也有一部分文人沉溺于对个人命运的咏叹甚至是完全走 向颓废,沉溺于对声色的近求,诗歌也成了他们醉生梦死的一种消遣 工具。因此,在汉末到隋朝约四百年的时问内,文人乐府诗的创作非 常繁荣,诗歌内容也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自有诗歌以来(如《诗经》、楚辞),就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那 就是无论是民间作品还是文人都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可以 说,自汉以来的乐府诗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最初的乐府诗更 多的是民间的无名作者对于民间风俗、王政得失的咏歌。而汉末的社 会大动乱的现实不仅打乱了文人稳定的生活,也使文人面临着不同生 活道路的选择,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 建安作家群体,一方面积极入世,试图建立不朽的功业,一方面用自 己的笔记下J,生逢末世的庶民百姓的苦难生活。如曹操的《薤露行》、 《蒿里行》,两首都是作者借古题写时事,前者感叹何进召董卓酿成 大乱,毁灭了东汉王朝基业,“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 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游而且行⋯几句叙董卓作乱之事, 叹东汉灭国之悲,慷慨悲凉。后者揭露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 难,反映东汉末期动乱的社会现实。如“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六句,为读者 描绘出一幅凄惨、悲凉的图画,这正是诗人正视民瘼,大痛大悲之情 的充分流露。 与曹操同时的陈琳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也是直接摹写民间 疾苦的诗篇;7;其中“水寒伤马骨”一句渲染边地苦寒,修筑长城的士 兵们难耐边疆疾苦和思归之心已溢于言表,“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 脯。吾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诗人用群体的命运来暗示 自己的“祸难”,自己的结局,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的命运, 以及对社会的感叹全寄托在文字之中。到了西晋,乐府诗作家傅玄、 陆机等也有大量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傅玄的《饮马 长城窟行》、《豫章行苦相篇》,陆机的《从军行》、《君子行》等等。 而到东晋以后,除了鲍照、庾信等少数作家比较关心现实以外,越来 越多的作者更多的关心一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对社会现实关心 较少。鲍照出身卑微,才高气盛,生活在战乱之中,“其自身经历, 郭茂侍,《乐府诗集》,L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下文凡乐府诗引文都f|;自此书,珥;再另作说ⅢJ。 12 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其《代贫贱愁苦行》中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描写贫贱疾苦,痛斥世情凉薄,《代白 头吟》“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写当 时政治风气浑浊,社会不良,而其《代放歌行》“小人自龌龊, 安知旷世怀”等诗句,状写当时用人不以才而以权势、重门第而轻才 学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二)对战争、边塞题材的开拓 汉末至隋朝约四百年内,基本上处于长期分裂割据(西晋统一至 八王之乱只有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文人亲眼看 到战争带来的灾难,因此借乐府来反映战争的诗歌从曹魏开始就比较 多。曹操《苦寒行》、曹植《白马篇》、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都 属于这种题材。除此之外,南朝诗人中,还有一些并没有经历过丧乱 的作者,他们利用乐府古题,也写出了能体现“清拔而有古气”和“怪 以怒”的特色的边塞游侠诗歌,如《边城将诗四首》、《战城南》、《入 关》、《从军行》、《渡易水》以及《拟行路难》五首等。从八王之乱到 北魏统一北方中国,近一百五十年时间内,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 族与部分汉族贵族的割据势力此起彼伏,互相攻伐,中原地区遭受到 严重的破坏,大部分文人都亲历丧乱,因此文坛中出现了战争、边塞、 英雄等为主题的文人创作乐府。这些作品的作者比较能注意在诗歌中 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为文人乐府注入了一股新鲜之风,王褒、 庾信属于这种题材的作品较多。王褒、庾信都是梁人。王褒仕梁历吏 部尚书右仆射,入长安授车骑大将军。明帝即位,他笃好文学,王褒 和庾信因为在当时才名最高,明帝对他们大加赏识,委以重任。王褒 《关山篇》、《从军行》二首、《凌云台》、《入塞》、《出塞》、《燕歌行》 等都属于表现战争、边塞或者歌咏英雄的篇章。王褒《关山月》一首: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影亏同汉陈,轮满逐胡兵,天寒光转白, 风多晕自生。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全篇浸染着国运衰微,屡 战不利,边关难守,风雨飘摇的忧患情绪,开首两句承的是“关山月” 题意,从边塞风光出发绘写全诗,战争和边塞的描写也成了诗中的主 体内容。此外王褒《燕歌行》中也有部分诗句是描写边塞,亦描写战 争的典范,如“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描写大漠以北, 蓟城一带的山峦风光,“充国行军屡筑营,阳史讨虏,陷平城。城下风 多能却阵,沙中雪浅岂停兵?”四句,借大将军赵充国,西北屯田戍 边,滞留不还,汉阳史困于平城孤邑,等历史故事写边戍及战争,’此 诗属于边塞诗题材,但并没有写出对战争严酷的真实体验,,只是借助 历史故事,间接地表现战争,作者特别化气力描摹“孀闺泪尽”的妇 女心态。王褒《送别裴仪同》中“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也写出 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寒苦。 除王褒外,庾信也擅于在同一题材的乐府诗中表现自己亲历边塞 的种种感受。如他的《出自蓟北门行》:“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 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笳寒芦叶脆,弓冻苎弦鸣。梅林能止渴, 复姓可防兵。将军朝挑战,都尉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就是此类题材的作品。秦汉以来,关山、陇水、明月就是无数战争的 见证。本文对蓟外北地的苦寒,边陲环境的恶劣,征战的辛苦,战将 的勇悍,_一进行r较生动、细致的描写。庾信《燕歌行》起首六句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雁邕邕渡辽水,桑叶纷纷落 蔹门。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以苍莽凄怆的笔调,描 绘了一幅荒凉的边塞图。“代北云气昼昏昏”两句,写绝域的昏暗和 苦寒。同时。也对战争中前线“无箭竹”、“乏水源”的极端困境进行 了描述,体现战争之苦。 (三)对人生的慨叹 从汉末三国的纷争,接连着就是曹氏、司马氏的相互争国。朝中 将士被杀戮很多,人民深受荼毒之苦。魏明帝时,甚至有“录夺士女 前已嫁吏民妻者,还以配士。⋯⋯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见 《三国志·魏志》卷三裴《注》引《魏略》),故王弼注《老子》,主 张一国之君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阮籍则更加主张无君臣之分; 无贵贱的差别,这种无政府主义观念,主要受当时君主的懈怠从政的 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文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思索越来越深刻。 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的觉醒,加以社会长期的动荡不安,生命贱如蝼 蚁,古人对生命的思索更现实,更迷茫。因此这一时期文人创作中对 人生的咏叹的作品也比较多,其中最典型的当数曹操《短歌行》。 对于曹操《短歌行》的内容,清代张玉谷说,“此叹流光易逝, 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得到多数人认可。但是,《乐府古题要解》 说它“言当及时为乐”,我们认为更加接近作者的本意。因为这首诗 的开头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显地 流露出人生苦短的叹息。“人生几何”的慨叹,可能是为了执着于自 己有限的生命,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更有可能是对 人生苦短的叹息。 自汉代以来,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事实上, 不同时代的众多的文人对王昭君命运的咏歌,也就是对自己的命运的 咏歌。由于时代不同,作家思想倾向也各有差异,譬如石崇《王明君 辞》因时代较早,与汉代相隔不远,文章主要悲叹昭君远嫁,诗中开 头,点出昭君将远嫁匈奴,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迤俪,笔调凄 凉,如泣如诉,作者塑造了一个“远嫁难为情”的昭君形象,突出了 昭君对故国家乡的怀念之情,虽是早期咏昭君诗,却比“那知粉绘能 1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刘长卿《王明君歌》)浩叹要深一层。但是, 诗中的“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两旬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生无常、 韶华易逝的感叹却更加带有普遍意义。刘宋文.八乐府创作的大家鲍照 。的乐府诗数量相当的多,其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 上的珍宝”,其中第一首,运用铺陈手法描绘精美绝伦、色彩缤纷的 场面,蓄足气势,然后峰回路转,悠悠一声吟叹:“红颜零落岁将蓦, 寒光宛转时欲沉。”那种红颜难驻、华年逝去的人生大悲哀岂是美酒、 雕琴能消解得了的?外表富丽堂皇,但诗人的骨子里哀感沉湎,作者 的幽思无边无际的膨胀,然后用“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第四首中“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 愁?”表面上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涵着无限的辛 酸和愤慨,对自己的遭遇进行无言的控诉。第六首“对案不能食,拔 剑击柱长叹息”、“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等句子,反映了自己人 生的坎坷和仕途的失意,作者甚至产生了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还不 如罢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想法。鲍诗《代陈思王京 洛篇》,表面上写一位色艺双全的女子备受宠爱,但对自己前景忧心 忡忡,实写自己不被君王赏识,怀才不遇的失意。还有谢惠连《鞠歌 行》中的“年难留,时易陨,厉志莫赏徒劳疲”几句,显然也属于此 类作品。 总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人们生命 意识的不断觉醒,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作品越来越 多,这类作品在文人乐府诗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四)对爱情的歌咏 歌咏爱情是诗歌的一个永恒昀主题,乐府民歌中的这一类作品特 别多,文人笔下的爱情诗也不少。但是民歌中的爱情诗大多数体制比 较短小,表现手法比较简单,和音乐而歌,感情的表露大胆而直率。 而文人乐府歌咏爱情的作品则大多数篇幅较长,表现手法复杂多变, 表露感情的方式更加含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爱情诗的创 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可以算是文人乐府诗中歌咏爱情的代表作 品。其中第一首写一个女子在秋夜里怀念远方作客的丈夫,“群燕辞 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写鸟儿都知道回家,独处深闺的少妇 的丈夫却远游不归,此诗对少妇情切切、意绵绵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 漓尽致。两晋时期傅玄的《青青河边草篇》内容也是属于此种题材, 作者从绵绵青草起兴,触发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思念,诗篇借梦境中 与丈夫像鸳鸯一样形影不离的美好情景表达对夫妻恩爱、相伴相随生 活的向往。鲍照的妹妹鲍令晖“有才思亚于明远,著《香茗赋集》行 世。”钟嵘《诗品》赞美她的诗“崭绝清巧”。她善长写离情闺怨,《拟 青青河畔草》诗,便把一位征人夫妇内心隐微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 漓尽致,其中“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两句,写尽闺妇千种情思, 万般苦恼。另外,王融的《有所思》、谢眺的《江上曲》都属于此类 作品。如王德《春词》:春花绮绣色,春鸟弦歌,.春风复荡漾,春女 亦寻情。爱将莺作友,怜傍锦为屏。回头语夫婿:“莫负艳阳红!”也 是歌咏爱情的有名的作品,作者以春花、春鸟、春风引出了春女的多 情,同时一句“莫负艳阳红?’写出春女的大胆、直率和对美好爱情的 向往和追求。由此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乐府创作中,爱情 已经成为创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五)对声色的遁求 魏晋南北朝时代,虽是天下大乱的时代,但封建贵族穷奢极欲, 以一种病态的狂热度过醉生梦死的岁月,当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傅立传》),一部分文人乐府创作者本身就生活在朝廷,对 当时的社会现象十分了解,文人的思想也处于极度矛盾之中,一方面, 社会的动荡让他们忧心忡忡,一方面积极的进取精神为否定现实的消 极思想所代替,当自己的鸿鹊之志无法实现时追求声色成为文人创作 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繁盛的时期当推南朝宫体诗创作。 事实上,曹丕的作品中就有类似的题材。如《大墙上蒿行》中的 “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邀游,从君所喜,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昂悲”、“排金铺, 坐玉堂,风尘不起”等句子,反映了文帝生活的奢华,同时也体现了 作者对声色生活的一种追求。此外,张华《轻薄篇》也是这类文人乐 府诗的代表。作者以铺叙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描写了骄代王公、末世贵 族的淫逸生活。“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僮仆馀梁肉,婢女蹈绫 罗”等句子看出除王公、贵族外,连家中僮仆、婢女的生活都极尽奢 华,“未世”是个挥金如土的“骄代”,越是荒淫越是色红如花,越是 负罪越是志意沉溺。到了梁陈时期,诗人主要生活在宫廷,乐府诗人 也不例外,他们的诗歌内容受到狭隘生活的限制,兴趣也以君主贵族 的爱好为转移。从宋废帝、齐东昏侯到陈后主,都比较追求享乐,帮 闲的文人也就不免要用诗歌来满足他们荒淫享乐的要求,江总的诗, 有许多属此类。《陈书》本传称其“好学能俑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然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幸。⋯⋯”“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随宴后 庭”,政治上他是追随后主荒淫的亡国昏相,在文学上他又是一个专 写艳诗的宫庭诗人,作品多为艳诗,和陈后主可以算是难君难臣一对, 其乐府诗《病妇行》:“窈窕怀贞室,风流挟琴妇,唯将角枕卧,自影 啼妆久。羞开翡翠帷,懒对葡萄酒。深悲在缣素,托意忘箕帚。夫婿 府中题,谁能大垂手”,写出了当时贵妇的闲散生活,从“羞开翡翠 帷,懒对葡萄酒”两句,町见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奢i‰ 二、文人乐府诗在体式上的创新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乐府诗在内容上火多采用“以古题写时事”的 形式,表现出勇于创新的极大勇气,而在形式上,这一时期的文人乐 府的变化无论是在五言、四言、七言等不同形式的运用上,还是在表 现手法修辞手段的变化多端,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也更加令人刮目 相看。 (一)对传统乐府诗五言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乐府不断发展,其形式多样,其中五言乐府就 有不少。东汉班固作《咏史》诗,单纯咏事,少有寄托,是文人五言 诗的初学之作。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 东汉中期文人在学习乐府民歌方面,已达到相当圆熟的境地,诸诗情 并丽,意旨殊工,皆诗家之正则,五言之形已备矣。接着是张衡的《同 声歌》,,显示了文人五言诗格式上的定型。到文人大量使用乐府旧题 歌咏时事的时候,文人乐府诗逐步五言化,直到最后走向定型。 乐府发展到曹氏时代,五言形式逐渐发展,’‘‘蔚为壮观。《薤露》、 《蒿里》同为乐府古题,两者都是汉代挽歌,都为长短句,曹操却利 用此两种乐府旧题中用五言的形式咏怀时事,写当时董卓作乱之事, 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曹植《白马篇》、《名都篇》、《美女篇》不仅在 体制上自出新题,而且在五言形式的发展上有功不可没。其《名都篇》 用首句开头二字名篇,摆脱了乐府旧题的约束,开唐代即事名篇的新 乐府诗先河,诗人在描写和叙述时,剪裁细致,简略分明,“凡人作 名都诗,必搜求名都一切物事,杂错以炫博;而子建只单单推出一少 年作个标子,以例其馀。⋯⋯于名都中,只出得一少年;于少年中, 只出得两件事:一日驰骋,一日饮宴”1。《美女篇》运用我国古代诗 是洪,《六制选诗定论》。 歌的传统手法,通篇用比,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怀才不遇,委婉而 含蓄,“《美女篇》,意致幽渺,含蓄隽永,音韵节度,皆有天然姿态, 层层摇曳而出,使人/fi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1。《白 马篇》以开头二字名篇,是曹植前期诗歌的名作,但因为作者为人雅 好慷慨,文风骨气奇高,其诗在形式上,讲究用辞赡丽,语句工整, 摆脱了前期乐府诗质朴的风格。 到了晋代五言乐府诗进一步发展,西晋文人写作乐府诗,体制上 大抵模仿汉魏,较少新意,而在文章的结构方面略有一些创新。张华 的《轻薄篇》在内容上保留了汉乐府关心现实的精神,而在形式上堆 砌辞藻,繁缛乏味。而傅玄《青青河边草篇》拟乐府古题饮马长城窟 行而作,在艺术上有明显的提高:在结构上显得比原作更紧凑,:原作 显得较散,全篇缺乏统一的意境;在抒情描写上比原作细致,如原作 写梦很概括,主人公心理也不如本篇写得深入,可见作者的匠心和工 力。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远离原乐府诗的朴素,不惜在形式上铺 陈,显著反映了魏晋诗歌从民问风格进一步转向文人风格的变化。 南朝时期,齐永明间(公元483.493),以沈约为首的永明诗人们 开创的“新变”之诗,将四声的区分导入诗中,给诗歌带来优美的节 奏感,这种“抱声韵”、“尚丽靡”的倾向到简文帝的时代变得更为突 出。以沈约为领袖的永明诗人给予梁简文帝等宫体诗人一一个很大的影 响,就是爱好以五言八旬为基调的五言诗。在梁简文帝为晋安王到皇 太子的期问,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文人集团,这个文人集团成为推动 萧涤1F,《汉魏六刺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Ij版社,1984年3月,第148贝。 2l 新文学潮流的原动力。 多位诗人竞作乐府题诗,实始于齐永明年问,以沈约为中心,谢 胱、范云、王融、刘绘共五位诗人同赋汉鼓吹曲乐府题五种,人赋一 题,各成五言八句诗。五言八句的诗型是作为参加诗会的诗人共同了 解的事项被认定的。正如诗集“先成为次”所示,《谢宣城诗集》是 按写成的次序排列诸诗的。各诗都由三个字的乐府题按自己的理解驰 骋想像,凑成八句。五言八句的形式不仅是集体场合的创作样式,它 在个人的系列中也经常被使用。例如颜延之的《五君咏》五首,除相 当于序章的第一首外,,蕞余一.1丑.首也都是五言八旬。在这类从多种角 度描写同一主题的系列诗中,五言八旬的形式相当有效地发挥了机 能。就是长篇乐府诗,.自古也是八句一换韵而成为一个意义单位的,: 大概因为八句的长度对章的转换来说正好合适吧。 ’组诗较多的是王融,以同谢觥一起赋五言四句体《永明乐》十首 为首,五言八句的《秋胡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七首f《乐府诗 集》卷三十六)、《法乐辞》十二章(《广弘明集》卷三十、《乐府诗集》 卷七十八)等是有代表性的。颜延之有九首近似的系列作品,但诗型 变成了五言十句。王融的五言诗多达九十首,其中三十首由八句构成, 占三分之一,另外,二韵四句的绝句形式也有三十首,包括《永明乐》。 其全部五言诗中短诗型作品之多很引人注目。谢胱五言诗中,四韵八 句以下的短诗型作品有五十九首,也可以说很多,但在全部作品中占 的比例则不如王融高。 在艳诗选集《玉台新咏》中,自汉至刘宋之诗收在卷一至卷三, 共一百一十八首,其中五言八句诗仅七酋,而到卷四齐诗,四十四首 中有十五首,卷五梁诗六十九首中有三十一首,卷七梁皇族诗七十一 首中有二十六首,卷八梁在世作者五十七首中有二十一二首,可见齐梁 以后五言八句诗显著增加。由此也可以理解,所谓宫体诗及与之部分 交叉的艳诗,与五言八句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对七言的创新和发展 七言体诗滥觞于西汉,刘熙载《艺概·诗概》日:“七言讲音节 者,出于汉‘郊祀’诸乐府;罗事实者,出于柏梁体。”《东方朔别 传》载,“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 上坐。”由此可见,柏梁体是武帝与群臣共作而成的,后人有疑其伪 者,实不可从。现在观其文,群臣各言其事,并无统一的主题,和以 后的七富诗还是有较大距离的。西汉的七言韵语还有司马相如的《凡 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是便于记诵的字书。我们认为这些文字都 是七言诗的雏形,是-T中民间俗文体。前后《汉书》有关七言的记载, 东方朔、杜笃、崔琦、崔瑗、崔实等都有作品,然而完整的作品没有 保留下来,东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是中国古代诗 歌中产生年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句中有几乎不用的“兮”字作语助 的诗歌,在现存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古诗范围里,本诗是最早的一首。 此诗虽然有不少《诗经》的痕迹如重章叠旬、每章句子用奇数,以及 《楚辞》的痕迹如“兮”字的使用:但它卜.四下三的句式,却早在大 半个世纪以前已达到了《燕歌行》的水准,其节奏上前长后短,使听 觉上有先长声曼吟、后悄悄低语感受,节奏短的三字节落在后面,听 来有渐趣深沉之感,有利于表达当时文人诗人的丰富情感,曹丕的《燕 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被称作中国诗歌史中“七 言之始”。曹丕的两首《燕歌行》产生后,七言诗才总算“千呼万唤 始出来”了。以此而言,曹丕的首创之功实在不容抹熬。明人胡应麟 说:“子桓《燕歌行》二首,开千古妙境。子建天才绝出,乃七言独 少大篇”。在七言诗上,曹丕在建安时代确实是独擅胜场,无人能与 他匹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 君客游思断肠”对于这首诗句句有韵、声调短促,而又句旬相承、一 气卷舒的特点,清代诗论家陈祚明在他的《采菽堂古诗选》中评述得 很透彻:“盖旬句甩韵者,其情掩抑低徊,中肠摧切,,故不及为激昂 奔放之调,即篇中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也。故此体之语,须柔脆 徘徊,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丽言若绝。,后人仿此体多不能佳,往 往以粗俗语杂于其间,失靡靡之态也。” 南朝时期,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七言歌谣一 直在民问流传甚广,《行路难》本来是北方牧竖的歌曲,但是鲍照的 《拟行路难》十八首大胆地采用了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 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变 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且可以自由换韵,如“红颜零落岁将蓦,寒 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春燕差池风散 梅,开帏对景弄禽爵。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等诗句用 韵自由灵活,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榜样,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自他以后,七言诗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巾口益繁荣起来了。 庾信的《燕歌行》在七言诗的发展中则起了承前肩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全诗如下:“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雁邕邕 渡辽河,桑叶纷纷落蓟fJ。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属过 征戍久力居,阳关音信节能疏。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 云。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 寄韩寿。春风燕来能几日?二月蚕眠不复久。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 春冰千层穿。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英新开巧似钱。蒲桃一杯千日醉, 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这首《燕歌 行》在齐梁绮靡诗坛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明代杨慎谓“庾信之 诗为梁之绝,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清代刘熙载也说“唐初四 子源出子山。”(《艺概》)并认为庾信这首《燕歌行》是“开唐初七古” 之作。 (三)对传统四言诗的回归 我国诗歌最早的诗体是四言诗,四言体到春秋时期已相当成熟。 两汉四百年间,作四言诗的文人殊为寥寥。西汉韦孟所作四言诗曾被 鲁迅誉为“皆有风雅遗韵”,1读来确实与《诗经》之作十分相似,却 失去了那种活泼生动的趣味,东汉蔡邕,所作四言诗也纯出对《诗经》 的模仿,读来味同嚼腊,令人不敢恭维,且两者都不属于乐府诗,汉 代文人乐府诗中,四言诗可能是一片空白。曹操的四言诗却异军突起,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Ⅲ版社,1974年,第109页。 25 ‘扫秦汉以来规行矩步的模拟之风,或述志,或抒情,或咏史,或议 政,莫不纵横自如,气概不凡。刘熙载《艺概》称其诗“气雄力坚, 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良有以也。 曹操的四言诗之所以能在汉末诗坛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也与 他在四言句法和诗行建构方面的创新有关。他在四言方面的新创主要 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以平易的当代口语组织四言诗的语汇,突破了汉 代四言体普遍不敢改变《诗经》体语汇的局面。到汉代语言结构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四言诗虽然已经以双音词为主体,但仍然袭用《诗经》 的典型句式,这样就不得不使用《诗经》式的语汇,特别是雅颂体。 曹操使用当代语汇,有的在艺术上并不成功,如《短歌行》“周西伯 昌”、《度关山》.等诗篇,=以直线叙事夹带议论,偶用顶针勾连。是高 度散文化的四言体,但文字比较直自,丽其艺术上最成功的几首则能 在朴素的口语中提炼出平易的双音词汇,’使二一二节奏得到强化,如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步出夏 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等诗句, 都很新鲜易诵。二是改变了四言的诗行结构关系和句序。从表面上看, 曹诗仍是二旬一行,四句一节,但是一些诗行的两句之间已不像《诗 经》那样存在着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诗经》的一句基本不能独立, 需靠下一句才能完成一足句。曹诗中固然仍保留着这类结构,如“呦 呦鹿鸣,食野之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诗经》的原句。但 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类诗句,主要是凭意思的连贯构成 。行或一节,各甸句法是独立的;这些句子加一字就可变成五言。这 样就不必再用《诗经》式的句序。尤其是场面描写和抒情,《诗经》 主要通过组织各种复叠变化的句序进行铺叙,而曹诗的抒情写景如前 所举例,是以结构独立而句意连贯散句构成画面,并不着意追求重叠 排偶,从而使《诗经》原来短促的节奏感变得自由而舒缓。 此外,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中,六言诗也存在,曹植《妾薄命》 二首为其中罕见之作,“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灯步障舒 光,皎若日出扶桑”,晋代傅玄的《董逃行历九秋篇》也属六言作品, “历九秋兮三春,遗宾客兮远宾。顾多君心所亲,乃命妙妓才人,炳 若日月星辰”,其诗五旬为一节,句句押韵,北朝诗人庾信的《高句 丽》冀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碗港.苊垂手奋袖婆娑。 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有句句用韵,有隔句用韵∥慷慨陈 词,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但因为此体式的诗歌不便于吟诵和歌唱,不 符合诗歌高低起伏的规律,在诗歌史上一直未形成大气候,在入乐的 乐府诗中更加少见。 三、文人乐府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乐府诗产生于民间,质朴自然,而文人的思想情感特别丰富,人 生目标比较明确,在生活中不断的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 当人生目标难以实现时,他们就借助诗文抒发自己的失意和苦闷,为 了满足表达日益丰富的思想情感的需要,文人乐府诗在创作的形式不 断地变化,创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前面已作了粗略的分析,同时为 了更好地抒情言志,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所变化和创新。 (一)篇幅上的日益繁富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象一条红线,贯 串在从建安到南北朝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 主义传统,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从“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到“借 古题写时事”的魏晋等文人的古题乐府,然后到摆脱旧题而自创新题, 文人乐府创作由不自觉到半自觉,随着创作形式的变化,文章的篇幅 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体裁不再受到局限,文人可以恣肆的表达自 己的情感。加上从汉末建安开始,大多文人都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 代旋
/
本文档为【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