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0级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10级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2012-08-06 10页 doc 58KB 6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659

暂无简介

举报
10级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
10级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共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9、对于演绎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 A. 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 B. 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 否定的。 C.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D.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10、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 ①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1、认识客体是指: 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结构的一切物质客体;②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③一切自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12,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法国的笛卡儿。 ①,英国的休谟; ②,法国的笛卡儿; ③,意大利的伽里略; ④,英国的培根。 13、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 ②康德星云假说; 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讲的是: ①人们认识自然的辩证法;②人们变革自然的辩证法;③人们研究自然的辩证法;④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 15、自然界物质运动服从某些共同规律表明: ①自然界具体物质运动的守恒性;②自然界物质运动不灭性;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④自然界物质运动统一性。 16、科学理论评价的简单性要求是指: ①理论展开的层次结构最少;②应用的数学工具最少;③包含彼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定律最少;④概念和定律包含的经验最少。 17、科学观察需要选择典型对象和典型环境;因而: ①它有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的作用; ②具有强化对象及各种观察条件的特点;③具有模拟客观对象的特点;④观察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18、反常问题是指: ①不是正常科学认识中提出的问题;②和公认理论形式不一样的问题;③非正常思维形式提出的问题;④是拒斥已有理论框架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19、人类的新进化是指: ①纯生物属性的进化;②人的社会属性改变推动人的生物属性改变的进化; ③纯社会属性的进化;④人类语言符号的进化。 20,自然辩证法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来阐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这种研究体现了: ①,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②,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1、系统层次结构纵向层次间质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 ①纵向层次间的间断性,②横向层次内的相干性,③纵向层次间的相干性,④纵向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表明它与……处于同一层次。 ①,辩证唯物主义; ②,历史唯物主义; ③,自然科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 23、模拟实验区分为物理模拟、数学模拟和功能模拟的依据是: ①原型与模型之间的功能目的;②原型与模型之间的相似关系; ③原型与模型的材料性质; ④原型与模型的内容关系。 24、由受激辐射理论的突破到激光技术原理的形成的构思方法是属于: ①生物模拟法;②联想法;③原理推演法;④移植法。 25、公理化方法从本质上说它属于一种: ①类比推理;②归纳推理;③演绎推理;④直觉推理。 A26、在系统层次结构中,低层系统的递进相干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产生决定系统特有规律的结果;称为: ①上向因果链;②下向因果链;③双向因果链;④递进分解链。 B27、科学事实属于: ① 客观事实; ② 经验事实;③ 理论事实;④ 假想事实。 B28,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上看,下列哪一个命题是不正确的: ①,正确的自然观是把自然界看成是过程的集合体; ②,正确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处在周而复始的简单循环运动中; ③,正确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 ④,正确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原来面目最朴素的了解。 C29,判别下列句子,哪一个表述比较合理: ①,因为观察渗透着理论,所以它没有检验的功能可言; ②,因为观察受到主体经验和思想的影响,所以它没有客观性可言; ③,因为观察具有实践的品格,所以科学知识源于观察; ④,因为观察受到理论的污染,所以它不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C30.《自然辩证法》一书是: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②恩格斯经过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③恩格斯未完成的遗稿;④马克思撰写;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 D31 在科学思维中能够创造新意象的思维形式是: ①概念; ②判断; ③意象;④想象。 B32. 系统尺度由小到大,其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能呈现: ①由小到大递增;②由大到小递减; ③基本不变;④震荡性变化。 A33,从科学理论的评价上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魅力在于它是: ①公理化体系;②假说演绎体系; ③科学归纳体系;④理想化方法。 B34,恩格斯认为自然界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说明: 自然界中不存在着变化的暂时性;②自然界的发展是循环的无限性;③自然界的运动变化都是有序性的; ④自然界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无限的。 A35,假说检验的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家喜欢采用判决性实验来判定两个互相竞争的假说,但是在科学检验中判决性实验只能够: ①有条件地判定某个假设的真伪; ②历时地判定某个假设的真伪; ③最终地判定某个假设的真伪; ④即时地判定某个假设的真伪。 B36,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 “P→TT→EE→P”,这一模式的思想基础在于: ①科学研究必须重视科学信念的作用;②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猜测与反驳;③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在于科学理论能否得到证实;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B37,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测量的本质在于干扰对象。测量的这种哲学性质是因为: ①确认某类事物属于一定的类需要运用比较逻辑;②主客体相互作用成为对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③测量主体必须引入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测量标度;④测量客体是量和质的统一。 A38,现代科学哲学研究表明,理论的评价并不是单一的理性评价,其原因在于: ①科学理论必须受到实践的检验;②科学理论是人类思维的创造;③科学理论的评价主体是科学权威;④科学理论不是理性的事业。 B39,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 ①逻辑原子论;②不可通约的范式;③“词典”理论; ④中国套箱理论 D40,科学实验中机遇的特点从发生的客观基础看在于: ①,突发性; ②,意外性; ③,偶然性; ④,必然性。 A41,判别下列句子,哪一个较为不合适: ①,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具有绝然不同的方法论准则; ②,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其研究对象所处的条件不同; ③,观察与实验的主体都在从事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 ④,观察与实验的结果在其必然性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A42,科学选题方法中的需要性主要体现了选题的……。 ①,目的性; ②,价值性; ③,条件性; ④,根据性 C43,从现代科学观念出发,判别下列命题哪一个比较合适: ①,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规律; ②,从存在到演化的科学思想转变表示人类更加重视粒子文化; ③,人的科学认识对象都是由自然存在物所构成; 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存在体。 C44,灵感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形式机制上看,你认为下列解释哪 一个最能反映灵感思维的本质: ①,灵感是一种形象思维; ②,灵感是一种思维定势; ③,灵感是一种思维的自组织过程; ④,灵感是一种发散性思维。 B45,从证伪检验的角度看,下列命题哪一个价值更大: A火星以椭圆形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行; B所有行星以椭圆形围绕着太阳运行; C自然界的运动存在着“第一推动力”; D宇宙创生于无。 D46,思想模型是……的产物。 ①,归纳; ②;演绎 ③, 类比; ④,科学抽象。 B47,为什么所有能推理的人都期望并相信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例同经历过的事 例相一致?这是……问题。 ①,归纳心理学;②,归纳合理性;③,演绎因果性; ④,演绎合理性; D48,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统一。 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②,赖尔的地质学原理; ③,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 ④,维勒的尿素合成。 D49,知识经济属性表明,科学知识在认识论上意义上是一种: ①,直接生产力; ②,进化系统; ③,网络知识经济; ④,间接生产力。 B50,科学史上人们曾用燃素说解释纯金属燃烧后变重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发现有机物在燃烧后却变轻,于是提出燃素具有负重量的假设。这一假设从科学哲学看是属于……的。 ①,拟人化; ②;特设性; ③,判决性; ④,辅助性 D51,仿生学的方法论依据是----。 ①,黑箱方法; ②;白箱方法; ③,灰箱方法; ④,功能模拟方法 D52,现代公理化方法要求给出公理体系的----证明。 ①,一致性、完备性、独立性; ②,无矛盾性、完备性、简单性; ③,无矛盾性、完备性、一致性; ④,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 D53,物理学家德布罗依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通过类比得出物质波假说。从思维方式上看,这种类比推理思维的基本环节在于: ①,联想与比较; ②,抽象与分析; ③,意象与想象;④,归纳与演绎 D54,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 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 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 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 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B55,决定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是系统的……。 ①,元素; ②,结构; ③,环境; ④,信息 B56,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是指……。 ①,简单明了; ②,逻辑简单; ③,理论条件简单; ④,理论内容简单 A57,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于……。 ①,观察; ②,问题; ③,假说; ④,归纳 B5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 ①,典型性原则; ②,可检验性原则; ③,系统性原则; ④,全面性原则 D59,从现代科学方法的研究来看,科学方法应该更主张保证知识的……。 ①,精确性; ②,模糊性; ③,增长性; ④,可靠性 B60,从科学力求创造性而言,……的方法论思想有其合理性 ①,范式; ②,怎么办都行;③,科学传统; ④,思维定势 B61,……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科学界限,填平了多年存在于自然科学与 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 ①,哈肯的协同学; ②,普里高津耗散结构; ③,申农的信息论; ④,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D62,判别下列句子,哪一个比较合理: ①,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②,科学是一种具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 ③,政府总是支持科学研究的; ④,科学的发展与特定的经济基础有关。 A63,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那么,首先应该把自己从……提升出来。 ①,自然界; ②,思维; ③,社会; ④,科学 B64,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认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在历史上是一种起革命作用的社会力量; ③,资本主义不可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尽管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唯物主义不能改变自己的形式。 C65,在现代科学条件下,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 ①,人类征服了自然界; ②,人类服从于自然界; ③,互相协调; ④,仍然处在尖锐的对立状态。 B66,科学的外在极限主要是指科学的发展受到: ①,人类的生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②,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③,人类认识功能的制约和影响; ④,科学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A67,科学共同体是具有特定行为规范的社会群体,下列哪一个行为属于科学共 同体的越轨行为: ①,保密; ②,公有性; ③,普遍主义; ④,怀疑。 D68,……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 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 ③,思辩性、联系性、综合性; ④,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 B69,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 ①,相加性; ②,协同性; ③,无序性; ④,同一性 辨析题 1,系统的功能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包括如下五个基本因素: 系统的要素、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边界。 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和边界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基本关系,系统的功能依赖于其要素、结构和环境;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构型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边界界线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功能表现,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 但系统的功能主要由系统的结构决定,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系统的环境制约着系统功能的发挥,在既定的环境下,不同的物质系统之所以具有不同甚至千差万别的功能,只能从系统内部的组成元素和结构去分析,系统的组成元素和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构才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根据。 系统的边界一方面将系统的质与环境的质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它又是联系系统和环境的输入输出方式的桥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与程度是由边界的性质决定。边界的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 2.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但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组成元素的性质、种类和数量都决定着系统的性状和功能。同组成元素相比,系统的结构对系统性状、功能的决定作用更为直接。这是因为: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整体所具有的,他是其组成元素本身不具有的,单从组成元素本身无法说明系统为什么会有这一功能。系统整体的性质,只能是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就是结构。 以上分析说明,在决定和影响系统功能的诸因素中,结构对于系统功能的决定作用最为直接和根本。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2,人类面临的困境是由科学发展造成的嘛? 答:不是。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深刻化,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科学与社会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这使得人类面临如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困境。但是,要把科学技术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它的内在规律的支配,又有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使用科学技术的人为着什么目的、满足什么需要以及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有关。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使人类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的人对科学技术应用的目的不同,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而忘记全局利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带来人们未曾预料的,与人类需要、人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科学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正效应和负效应总是同时并存的。我们应该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效应,逐步克服其消极作用。 3,科学和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吗? 答:科学与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二者是有区别的: 首先,技术和科学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都属于生产力范畴,但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史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或一般生产力;技术则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其次,二者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它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针对客观世界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操作体系。 再次,二者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科学的具体的发展途径如何,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已有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最后,对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正是技术与科学多方面的多方面的差异,人们才得以对他们分别研究,建立起相应的技术体系和科学体系。 4,技术评估需要哪些人参与? 答:技术评估是一种政策分析工具,最终结论要为现实的决策服务,并最终实现对技术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技术控制主义构想控制技术的控制手段之一;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又离不开各方面相关专家的参与.因此,技术评估需要专家与决策者相互支持,才能使技术评估的结论最终得以实施.主要从技术评估需要专家的参与、决策者需要专家提供决策信息、技术评估需要政策支持以及当前技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认为,只有专家与决策者的互动,才是技术评估具有存在的必要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大题 1,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如何看待三者,他们之间区别是什么? 答:(1)科学 定义: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B.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一定是科学。 (2)非科学 A.定义:就是指对客观存在未能作出正确解释的学说。因此,非科学的本质源于客观存在。 B.特点:客观存在性、不可证伪性 (3)伪科学 A.定义: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 B.特点:a.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即不可验证性; b.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 c.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 d.断言不合逻辑;e.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4)三者之间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2,怎样理解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答: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第一,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中渗透着理论。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 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观察陈述所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越精确,观察陈述所表达的意义越精确。   第四,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判断观察陈述正确与否,要依赖于理论的检验。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 “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   第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与观察实验。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其检验必须依靠观察实验。 总之,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1
/
本文档为【10级自然辩证法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