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2017-10-16 33页 doc 63KB 4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生态学: 2. 生态规划(广义): 3. 群落的水平结构: 4. 土壤肥力: 5. r-选择: 6. 能量流动: 7.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8. K-选择: 9. 须氧污染物: 10.生物种群环境容量: 11.污染物质环境容量 12.生态因子: 13.群落的垂直结构: 1 14.物质循环: 15.酸雨: 16.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 17.生物多样性: 18.湿地生态系统: 19.光饱和点: ...
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生态学: 2. 生态规划(广义): 3. 群落的水平结构: 4. 土壤肥力: 5. r-选择: 6. 能量流动: 7.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8. K-选择: 9. 须氧污染物: 10.生物种群环境容量: 11.污染物质环境容量 12.生态因子: 13.群落的垂直结构: 1 14.物质循环: 15.酸雨: 16.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 17.生物多样性: 18.湿地生态系统: 19.光饱和点: 20.生态型工业: 21.间接生态因子: 22.生态监测: 23.光补偿点: 24.群落的交错区: 25.功能区划: 26.食物链加环延长: 27.生物种群: 28.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 29.人为干扰: 30.平行食物链相接: 31.限制因子: 32.协同进化: 33.群落: 34.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35.光周期性: 36.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7.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 38.生 态破坏: 39.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40.动态平衡规律: 41. 2 边缘效应: 42.温度三基点: 43.耐性限度: 44.反馈调节规律: 45.生态位: 46.自然保护: 47.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 48.温室效应: 49.优势种: 50.生态工程: 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2.正反馈: 53.互利共生: 54.负反馈: 55.食物链: 56.沉积循环: 57.生态幅: 58.食物网: 59.初级生产: 60.环境污染: 61.主导因子定律: 62.生态金字塔: 63.系统功能综合性: 64.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 65.群落的演替: 66.生态平衡: 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68.顶级群落: 82.物候期 83.限制因子 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69.生态失调: 85.耐性限度 70.间接生态因子: 86.生态幅 71.次生演替: 87.主导因子 72.能量流动: 88.主导因子定律 73.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 89.协同作用 74.指示生物 90.不可替代性 75.平行食物链连接 91.综合作用规律 76.食物链加环 92.DO 77.光补偿点 93.COD 78.光饱和点 94.BOD 3 79.光周期性 95.治污生态工程 80.温周期现象 96. 81.物候 二、选择题 1.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 A. 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伤害作用 D.抑制植物伸长 2.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 A. 光合作用 B.引起基因突变 C.促进植物茎伸长 D.促进种子萌发 3.紫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 B. 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伤害作用 D.抑制植物伸长 4.红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 C. 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提高温度,促进植物茎伸长、种子萌发 5.对喜光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 A.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 B.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 6. 对耐荫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 C.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 4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 7.对长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是 。 A. 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 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 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 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 抑制植物伸长 D. 8. 对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是 。 B. 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 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 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 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 9.某种候鸟总是在某一确定的日期从北方迁往南方,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光照强度 B.日照长短 C.温度变化 D.食物不足 10.驱动气候变化的形成各个气候带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 A.温度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水分在大陆与海洋之间的循环运动 11.引起植物发生春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 A.春天气温回升 B.冬天较长时间的低温 C.春天降水增加 D.春天光照强度适中 12.造成生物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 5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 土壤 13.造成生物出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 土壤 14. 造成生物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的直接生态因子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 土壤 15.使得新疆吐鲁番葡萄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长期高温 B. 生长期太阳辐射强 C. 生长期低温 D生长期昼夜温差大 16.温度生态因子主要通过影响 的活性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A.DNA B.激素 C.酶 D.糖类物质 17.倒春寒造成水稻烂秧属于 。 A.寒害 B.冻害 C.霜冻 D.风害 18.干燥度K值在1—1.49的环境状态称为 。 A. 湿润 B.半湿润 C.半干旱 D.干旱 19.如下属于水生植物特点的是 。 A.根系发达适应松软的土壤 B. 形成多层光合组织适应光照不足 B. 光合面积大、通气组织发达适应弱光缺氧环境 D保护组织发达防止水生动物影响 6 20.土壤对植物的主要直接生态效应之一是 。 A.提供微生物 B.提供氧气 C.提供有机质 D.促进养分循环 21.生物对土壤主要影响作用的是 。 A.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 B.提高土壤的pH值 C.提供氧气 D.蒸腾减少土壤水分 22.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限制因子是 。 A.CO2 B.O2 C.N D.P 23.北半球南坡的主要特征是 。 A.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强 B. 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 C. 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强 D. 温度低,湿度小,光照弱 24.高海拔环境植物矮壮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 。 A.紫外线多 B.红光及红外光多 C.氧气稀薄 D.干旱 25.在一块氮肥充足的稻田中单施钾肥比同时氮肥和钾施肥获得更高的产量,是氮、钾之间发生 的结果。 A.相互作用 B.综合作用 C.直接作用 D.间接作用 7 26.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氧气成为 。 A.主导因子 B.限制因子 C.协同因子 D综合因子 27. 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而导致植物死亡,此时水分成为 。 A.主导因子 B.最小因子 C.协同因子 D综合因子 28.环境因子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不能生存,这是 。 A.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 29.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这是 。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 30.各个环境因子必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环境系统整体作用于生物,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是 。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 3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生态因子具有 。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 8 32.在一块农田中,同时施放氮肥和钾肥,农作物可以获得比单施氮肥活钾肥更高的产量,说明生态因子具 有 。 A.综合作用规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主导因子定律 D相互作用规律 33.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等,缺一不可,说明生态因子 之间具有 。 A.协同增效 B.协同减效 C.不可替代性 D.一定的补偿性 34.在光照不足时,增加CO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明生态因子之间 具有 。 A.协同增效 B.协同减效 C.不可替代性 D.一定的补偿性 35.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属 于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难以判断 36.在某一草场放牧养殖山羊,养殖数量n为其环境K的1/2时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原因是羊群的 。 A.内禀自然增长率最大 B.内禀增长率最大 C.增长率最大 D.死亡率最低 9 37.如下属于r—选择物种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B.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 C. 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D.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38. 如下属于K—选择物种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B.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获得良好抚育 C. 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D.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繁殖快,后代缺乏抚育 39. 如下趋向K—选择的物种是 。 A.水稻 B.沙田柚 C.稗草 D.白菜 41.水热丰富的环境中常常是 植物占优势。 A.一年生 B地面芽 C.地下芽 D高位芽和地上芽 42. 干旱的内陆环境中常常是 植物占优势。 A.一年生和地下芽 B地面芽 C. 高位芽 D地上芽 43.通常情况下,如下垂直结构最复杂的群落 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4.“种群密度首先决定于竞争”是 的主要观点。 10 A.生物学派 B.气候学派 C.中间观点学派 D.前三者都不是 45.边缘效应发生的区域是 。 A.群落中央 B.林中空地 C.群落不同层次之间 D.群落的交错区 46.群落交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性 。 A.好 B.较好 C.一般 D. 差 47.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性强,水热丰富,严重破坏后恢复 。 A.最快 B.较快 C.中等 D.很慢 48蛇与猫头鹰均以老鼠为主要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种间竞争 B.互利作用 C.偏利作用 D.捕食行为 49.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他感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种间竞争 B.互利作用 C.偏利作用 D.捕食行为 50.蛇以洞穴鼠为主要食物,猫头鹰以运动鼠为主要食物,说明两者发生了 。 A.均衡共存 B.优胜劣汰 C.生态位分离 D. 互利作用 51.玉米与黄豆间套种能够增产的原因是两 者 。 11 A.均衡共存 B.优胜劣汰 C.生态位分离 D. 生态位互补 52.生态学上有“捕食行为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有利”,其原因是可以发生 。 A.协同进化 B.优胜劣汰 C.生态位分离 D. 生态位互补 53.根瘤菌与其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种间竞争 B.互利共生 C.偏利作用 D.互利合作 54.某种昆虫与某种虫媒花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种间竞争 B.互利共生 C.偏利作用 D.互利合作 55.在一定地域内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形成的统一体称为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居群 56.在一定地域内的全部生物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成为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居群 57.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主要是指 。 A. 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 B.开展生态旅游 C.对外招商引资 D.生态系统存在缺口 58.水生生态系统最容易出现的限制因子是 。 A.氧气 B.温度 C.水分 D.二氧化碳 59.赤潮的出现对水生生态系统极为不利,主要原因是产生 12 了 限制因子。 A.氧气不足 B.某种澡类植物大量繁殖 C.光照不足 D.二氧化碳少 60.陆地生态系统最容易成为限制因子的 是 。 A.氧气不足 B.温度低 C.水分多 D.二氧化碳少 61.如下对生物多样性有利的措施是 。 A.封山育林 B.全垦造林 C.开荒种地 D.火烧迹地造林 62.“草-羚羊-老虎”属于 食物链。 A.捕食 B.分解 C.寄生 D.共生 63.“松树-松毛虫-赤眼蜂” 属于 食物链。 A.捕食 B.分解 C.寄生 D.共生 64.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随着食物链延长, 。 A. 蛋白质含量提高 B.某些有毒物质浓度增大 C.某些矿物营养浓度增大 D.糖类浓度增大 65.第一营养级是指 。 A.自养生物 B.食草动物 C.肉食动物 D.大型肉食动物 66.第二营养级是指 。 A.自养生物 B.食草动物 C.肉食动物 D.大型肉食动物 13 67.海南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 A.水生 B.湿地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8.太湖芦苇属于 生态系统。 A.水生 B.湿地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9.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A.植物生长快大量消耗 B.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淋溶严重 C.每年的枯枝落叶少 D.森林垂直结构复杂 70.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如下土壤最肥沃的是 。 A.冻原生态系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1.森林具有改善土壤的功能,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变,又促使森林演化,说明森林与土壤之间存在 规律。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相互补偿 72.恭城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利用农业废物转化为沼气肥,利用沼气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这是利用了生态学的 。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相互补偿 14 73.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的结果常常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说明害虫与环境之间具有 规律。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协同进化 74.在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产,但由于大量消耗其他营养物质,长时间内,最终产量并不增加,这符合生态学的 规律。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相互补偿 75.老虎捕食羚羊,羚羊几乎没有反抗能力,但因为羚羊奔跑速度加快,物种得到有效的保存,老虎也在提高追逐速度而不会因之捕食不到食物,这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 规律。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协同进化 76.人类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后,食欲大增,这是 规律的结果。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反馈调节 D.协同进化 77.东亚飞蝗在干旱季节个体数剧增,不受密度制约,造成严重灾害,这是 规律的结果。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正 15 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78.两个环境条件一致的人工松树林,尽管初始定植密度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长时间生长发育后,最终产量趋向一致,这是 规律的结果。 A. 协同进化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79.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寒冷区域的动物具有更强的抗寒性, 这符合生态学的 规律。 A.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B.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 C.物质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D.相互补偿 80.全球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植被破坏 B.道路建设 C.城市基本建设 D.放牧 81.我国湿地景观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恳、泥沙淤积 B.挺水植物被大量采集 C.湿地动物被大量捕猎 D.环境污染 82.活性污泥法主要用来治理 污染的水体。 A.水体富营养物 B.需氧污染物 C.重金属 D.氰化物 83.厌氧法主要用来治理 污染的水体。 A.水体富营养物 B.有机污染物 C.酚类化合物 D. 16 氰化物 84.如下能较有效清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 是 。 A.活性污泥法 B.生物膜法 C.厌氧法 D.生态系统塘 85.沼气池属于 。 A.活性污泥法 B.生物膜法 C.厌氧法 D.生态系统塘 86.如下对造成温室效应作用最大的 是 。 A.汽车的大量使用 B.森林植被破坏 C.燃烧农作物秸秆 D.大量使用化肥 87.如下对造成温室效应作用最大的是 破坏。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夏绿林 D.草原 88.如下对控制温室效应作用大的是 。 A.开发生态能源 B.防止生物入侵 C.保护和恢复森林 D.生态治理水污染 89.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负离子氧不足 B.紫外线增加 C.红外光增加 17 D.生理辐射减少 90.用于监测大气污染较为便利的生物类型 是 。 A.陆生高等植物 B.水生藻类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 91(目前用于判定水体受有毒物质污染较好的方法是 。 A.水生动物形态的变化 B.水生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 C.藻类植物形态的变化 D. 菌类植物形态的变化 92.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特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值 。 A.等于1 B.大于1 C.小于1 D.上层真透光区大于1,下层弱光区小于1 93(生态规划的基本目的之一是 。 A.经济的高速发展 B.资源的充分利用 C.生态系统恢复的原有状态 D.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94.如下能源中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电力 三、空题 18 97. 光照时间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诱导植物花芽的分化,根据花芽分化所须光照长短的诱 导,植物可分 为 、 、 。 98. 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 来描述,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增长型 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下降型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99.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意义 有 、 、 。 100. 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 有 、 、 、 。 101. 水体受到污染,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程度 ,敏感种 ,耐性种 。 102. K-选择的物种,其种群出生率 ,个体 ,寿命 ,繁殖 ,竞 争 ,后代获得良好的抚育,破坏后恢复速度 。 103.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必须 其贮藏的能 19 量, 能量的滞留时间。 104. 反馈的类型有 和 。 105. 水体有机污染物含量指标通常 用 、 。 106. 从性质上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型,即 和 。 107. 群落演替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基质分为 和 。 108. 生态系统依据人类活动可以分 为 、 和 三种类型。 109.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是 、 ,一般海洋增加 容易造成富营养化。 110. 主要物理环境即非生物环 有 、 、 、 、 等。 111. 生态系统依据生境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112. 生物对土壤的主要影响有多方面,主 有 、 、 、 。 113. 请列举3个趋向r-选择的物 20 种, , , 。 114. 水体生态系统的光照 ,溶解氧 ,生产力 。 115. 国民经济结构包含三大产业,分别 是 、 、 。 一般情况下,对生态系统直接干扰最严重的 是 。 116. 不同光谱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其中红橙光、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分别为 、 ,称为 。 117. 大气因子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其中二氧化碳是 原料,但过多是会造成 不足,抑制动物,氧气影响生物的 作用,氮元素是 和 的 必须元素,水体中含有过多的含氮物质,会造成 作用。 118. 污水生态治理的方法,根据其对氧气的需要分为 、 两大 类,其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 方法更有效。 119. .造成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使 、 。 21 120. 地形的基本类型 有 、 、 、 、 。 121. N、K结合施肥比单施N或效果好,这种现象称为 。如果土壤中N肥充 足,单施K比结合施N、K效果好,称为 。 122.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 ,营养 ,生物多样性 ,生产 力 。 123. 目前,生态工程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和 ,把木薯加工的废物进一步用来生产酒精属 于 。 124. 在北半球,阳坡与阴坡相比,光照 ,温度 ,湿度 。 125. 请列举3个趋向K-选择的物种, , , 。 126. 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和 。 127. 陆地生态系统是以 为基质,环境因子通常变化 ,最常成为限 制因子的生态因子是 。 128. 植物对不同光照适应的结果形成类不同类型的植物, 22 分别为 、 、 。 129. 坡脚与坡顶相比,土壤 ,水分 。 130. 热带雨林分布在 的两侧,生物多样性 ,生产力 ,垂直结构非 常 ,稳定性 ,土壤 ,破坏后恢复 。 131. 厌氧法处理污水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即 、 。 132. 种群的主要特点 有 、 、 。 133. 生态系统的四大基本组分包 括 、 、 、 。 134. 空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可以通过测定生理功能来进行,常测定的生理功能 有 、 。 135. 种群的遗传特征是指 ,包含两层含义,分别 是 、 。 136. 群落的结构特征是指群落具有 结构和 23 结构。 137. 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某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产生 或 。 138. 目前,四大能源(电力、煤炭、天然气、石油),对环境污染严重性由大到小分别 为 、 、 、 。 139. 客观条件下的出生率称为 ,不受环境因素限制只有生理因素决定的出 生率称为 。 140.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大部分,即 和 。 141. 温室气体是 的气体, 如 、 、 等。 142. 富营养化的水体上层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下层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早期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后期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143. 生态因子现状评价一般评价的内容 有 、 、 、 。 144. 最适条件下的死亡率称为 ,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为 。 145. 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是指生态系统具有 、 24 和 。 146. 固氮的途径主要由 、 和 三大类。 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升高,温度 ,海拔每变化100米,温度一般变 化 ?。 148. 种群增长率是 指 ,它等于出生率 死亡率。 149. 生物可以从 、 、 方面来适应低温,同一物种,在寒 冷地区比在温暖地区的体形 ,外突肢体 ,体内脂肪 。 150. 环境条件无限制时,种群增长模型的微分形式为 ,种 群增长曲线呈 型。 151. 从生活型而然,水热丰富的环境, 植物和 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 地位。 152.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有 、 、 。 25 153. .水对生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 在 、 、 、 等方面。 154. 环境条件有限制情况下,种群模型为逻辑斯谛方程,其微分形式为 ,其曲线呈 型。 155. 从生活型而然,干旱寒冷的环境, 植物和 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 地位。 156. 生态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有: 、 、 。 157. 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水分过多会造 成 , 158. 水分过少会造成 。 147. 由于温度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生物具有 地带性分布和 159. .环境条件有限制时,种群增长模型是dN/dt=Rn(1-N/K),其中r、N、t、K、1-N/K 分别 为 、 、 、 、 。 160. 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污染物 26 有 、 、 等。 161. 水分是影响生物 性分布的重要因子,有沿海到内陆,水分 ,植被类 型依次为 、 、 。 162. 种群调节根据其影响因素的性质可以分为 和 。 163. 生态金字塔的主要类型有 、 和 。 164. 对净化大气植物的选择主要 是 、 、 165. 植物对水分多少适应的结果,形成不同的植物类型,分别 是 、 、 、 。 166. .对种群密度或数量自然波动有多种观点,主要学派有 、 、 等三种。 167.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是 指 、 、 、 和 。 168. 对吸滞大气粉尘植物的选择主要标准 是 、 。 169. r-选择的物种,其种群出生率 ,个体 ,寿命 ,繁 殖 ,后代缺乏抚育,容易受到破坏,破坏后恢复速 27 度 。 170. 优势种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 ,生长 ,数量 ,覆盖率 , 对群落的 和 具有控制作用。 171. 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 有 、 、 。 172. 受污染的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变化趋势是:呼吸作用 ,氨化作用 ,硝 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酶活性 。 173.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有 、 、 、 。 174. 对一个保护区,为了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 有 、 、 、 、 。 79.生态破坏的主要特征 有 , , , . 28 80.空气污染对植物的主要影响 有 , , , , 。 81.受空气污染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叶面积 ,生长速度 ,苔藓、地衣 ,植物体内污染物质浓度 。 82.富营养化水体上层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最终带来溶解氧 ,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 。正常水体真透光区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83.土壤遭受污染后,呼吸作用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酶活性 。 四、判断题 1. 在食物充足时,动物对低温的耐性加强。( ) 2. 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越大,其功能越强。( ) 3. 负反馈是使系统偏离加剧的反馈。( ) 4. 封山育林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 5. 温室效应是大气温度提高,亚热带可能会变成热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提高。( ) 6.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 29 7. 具有完整协调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一定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 8. 加快物质循环,必然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生态系统贮藏的能量,不例于生态平衡。( ) 9.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能丰富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良性循环有利。( ) 10.群落中个体数最多的物种必定是优势种。( ) 11.东亚飞蝗在干旱季节个体数剧增,不受密度制约,是一种负反馈现象。( ) 12.优势种是指群落种个体高大的物种。( ) 13.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物质利用率越高,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所以,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延长食物链。( ) 14.种间竞争使种群发展受到抑制,是一种负反馈现象。( ) 15.温室效应会带来生物带北移。( ) 16..BOD指标越高,水质的质量越好。( ) 17.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植物可以大量繁殖,使养鱼的理想水体。( ) 18.次级生产要消耗原有生物,并有大量的呼吸消耗,因此会造成生态系统生物量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功能。( ) 19. 30 20. 21. 正反馈使使系统趋向稳定的反馈。( ) 温室效应将使北方温度提高,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生产粮食,有利粮食安全。( ) COD指标越高,水质质量越好。( ) 22.当水分条件最适合水稻时,水稻生长旺盛,所以对低温、缺肥的耐性限度下降。( ) 23.自然保护就是要将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完好无缺的保护下来。( ) 24.正常水体透光性好,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繁殖。( ) 25.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完全恢复原有生态。( ) 26.大熊猫新出生的幼子非常小,只有100多克,所以其趋向r-选择。( ) 27.不同环境条件群落的垂直成层现象复杂性不同,水热资源越丰富,垂直成层越复杂。( ) 28.生物的耐性限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 29.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物种个体大小高矮有差异。( ) 30.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水热丰富,微生物活动剧烈,淋溶严重。( ) 31.富营养化水体,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 31 光合作用。( ) 32.工业集中布局会使局部产生严重污染,生态规划时,应该分散。( ) 33.生物的耐性限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保持不便。( ) 34.两个物种的生态位越接近,越有利于均衡共存,不会产生激烈竞争。( ) 35.生态系统具有四大基本组分,缺一不可。( ) 36.在生态系统中加环会降低物质循环的速度,不利提高生产力。( ) 37.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光合功能强,很少会出现缺氧现象。( ) 38.种间竞争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优胜劣汰。( ) 39.热带雨林结构复杂,土壤贫瘠是其别破坏后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 ) 40.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造成水生生物脱水死亡。( ) 41.环境受到污染,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年轮变小,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年轮大小来监测环境。( ) 42.群落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是温度具有经度地带性变化。( ) 43.生态系统自成体系,是一个封闭性的系统。( ) 44.热带雨林生产力高,枯枝落叶丰富,所以土壤肥沃。 32 ( ) 45.封山育林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相对较慢,不宜多采用。( ) 46.生态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完全恢复原有生态的良性循环。( ) 47.群落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是土壤的地带性分布。( ) 48.由于热带雨林土壤贫瘠,所以生产力较低。( ) 49.有毒物质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都会出现生物放大作用。( ) 50.农业结构中,对生态系统干扰最严重的使种植业。( ) 51.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环境质量,常用的功能指标是生产力。( ) 52.动物具有运动性,所以动物群落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 5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 54.物质循环再生,提高物质的利用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55.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培育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 ) 56.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和经度地带性分布。( ) 33 57.热带雨林水热丰富,环境优越,被破坏后自我恢复速度很快。( ) 58.目前,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农耕。( ) 59.生态系统塘是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动物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处理污水。( ) 60.畜牧业可以使农产品进一步增值,又是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的重要环节。( ) 61.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大量滋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 62.相互适应规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 63.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容易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 64.光照不足时,增加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 65..K-选择的物种竞争力强,其种群破坏后容易恢复。( ) 66.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意味着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失减少。( ) 67.森林面积少、质量差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是结构缺损。( ) 68.人为干扰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69.由于生态因子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由调空那些对生物产 34 生限制性的因子才能发挥作用,调空其他因子是没有意义的。( ) 70.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会由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出现流失现象,不利于生态平衡。( ) 71.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只要具有大小协调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等子系统就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 72.人为干扰会影响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以的生态平衡都是不利的。( ) 73.随着食物链的增长,所有的有毒物质被不断降解,浓度降低。( ) 74.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等的生态系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75.林业生态工程要求各林种、树种合理配置与组合。( ) 76.不同生理过程主导因子相同。( ) 77.生态平衡的关键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都能相互促进。( ) 78.在一定的区域内,森林与农田是两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关系。( ) 79.林业生态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林产品及其相应的经济利益。( ) 80.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 35 81.干扰会使群落的结构与功能都受到影响,应该完全控制。( ) 8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滞留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 83.只要生态系统具有完整协调的营养结构,即具有协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比例关系,生态系统就会处于平衡状态。( ) 84.微生物活动减缓,生态系统有机营养物质增加,生产力提高。( ) 85.各种生态因子同等重要,一个因子的不足,不能通过相关因子补偿。( ) 86.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出等于输入,生态系统即处于平衡状态。( ) 87.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含有丰富的肥料、氧气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 88.酸雨可以造成土壤Al3+胁迫加强。( ) 89.酸雨可以带来土壤矿物营养流失。( ) 90.酸雨会带来生物多样性降低。( ) 91.苔藓植物、地衣植物对大气污染极为敏感。( ) 92.植物体内含硫高,一定表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严重。( ) 93.现场栽培敏感植物是无公害农业生产环境生态监测有 36 效的方法。( ) 94.生物指数高,水污染严重。( ) 95.富营养化水体的光合作用必定小于呼吸作用。( ) 96. 五、简答题 1.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2. 森林对水的作用 3. 群落产生演替的原因 4. 生态恢复对植物种类选择的主要要求。 5. 防治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对策。 6.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7. 空气污染对植物的主要影响。 8. 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生态效应。 9. 群落交错区的特点。 10. 简述氮的循环过程。 11. 昼夜温差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其原因。 12. 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3. 简述生态恢复植物技术的要点。 14. 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 15. 简述碳的循环过程。 16. 群落交错区的概念与特点。 37 17. 生态系统中四大组分的作用。 18. 环境质量的生态学指标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19. 种间竞争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 20.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21.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对策。 22. 物质循环的生态学意义。 23. 如何理解生态平衡的含义, 24. 生态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危害。 25. 群落结构出现时间变化(时间格局)的主要原因及其类型。 26. 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27. 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的关系。 28. 污水好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29. 简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 30. 污水厌氧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31. 生态监测的基本原理。 32. 利用水生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能较好判定水生生态系统受污染的程度的原理。 33. 群落形成垂直结构的原因和生态学意义。 34. 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38 35. 生态规划的目的。 36. 土壤的主要生态意义。 37. 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危害。 38. 简述严重干扰和适度干扰对群落的作用。 39. 利用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规律简要大量施用化肥总体生产力下降的原因。 40. 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41. 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作用。 42. 捕食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43. 简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44. C.Raunkier按休眠芽所处位置和保护方式,把植物划分为那五种生活型, 45. 生态系统生态失调的主要标志。 46.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 47.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治污能力的原因。 48. 人工湿地治污生态工程治理水体污染的基本原理。 49.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 50.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 51. 土壤农药污染的主要特点。 52. 氧化塘治污的基本原理。 53. 旱生植物的主要特征。 54. 简述形成生态金字塔的主要原因。 39 55. 如何通过现场调查方法监测大气污染。 56.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与生态环境的主要关系特征。 57.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电力与生态环境的主要关系特征。 58.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 59. 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60. 农业生态工程的特点 61. 营养结构型农业生态工程提高综合效益的机理。 62. 空间分布型农业生态工程提高综合效益的机理 六、综合分析题 1. 试叙广西适当发展速生桉政策的意义。 2. 试分析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生态的影响。 3. 隆安县发展石灰岩木本饲料植物构树、肥牛树等为原料基础,发展饲料加工工业,试分析其生态学意义。 4. 受污染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般变化。 5.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性。 6. 广西不少果园开展家禽养殖,试分析其生态学原理。 7. 恭城县农业生态模式最重要的措施是发展沼气,试分析其生态学原理。 8. 古零村是广西石灰岩地区生态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其 40 主要特色是山上封山育林,山腰果林,山脚农作物,试分析其生态学原理。 9. 试分析“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的生态学意义。 10.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生态住宅小区绿化植物种类不能太少,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试分析该规定的生态学意义。 11. 广西是我国的糖业大省,经过科学攻关,大量的废物实现了资源化,如蔗渣用于造纸,废液生产酒精,在糖价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试从环境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理。 12. 全州县有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模式,即在稻田种养殖禾花鱼,试分析该模式的生态学意义。 13. 在西部生态恶化的地区,我国推行“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政策,试分析该政策的科学意义。 14. “玉米+黄豆”的套种方式是广西传统的耕作,试分析其科学意义。 15. “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是大多数矿区复垦采用的方式,是分析其科学意义。 16. 试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 17. 试分析集约经营农林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18. 试分析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对控制温室效应的意义。 41 19. 试分析城市园林绿化对治理大气污染的作用。 20.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植物配置应该是“三份草七份树”,是分析其生态学原理。 21. 生态工程的主要特征。 22. 请你提出并分析对解决经济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这一矛盾的2种途径。 23. 充分利用光因子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请你提出3种途径,并分析之。 24. 缺水是广西岩溶山区农业生产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请你提出2条提高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并适当分析。 25. 请你对一个单一经营的荔枝园提出并分析2项符合环境生态学原理的高效措施。 26.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灾害,请提出2条治理对策,并分析其环境生态学的合理性。 27. 请提出一个既节省资金,又能有效处理一个小镇生活污水的符合环境生态学原理的对策 ,并分析之。 28. 圆明园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古典山水园林,曾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它的山水之间形成了一个山水浑然一体的美学意境。以前虽然遭到过破坏,但是它的基本结构是完整的,它作为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是存在的,虽然圆明园的山水是人造的,但是它宛若天成,经过300多年的演化,现已成为 42 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和谐、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作为这样一个5000亩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北京市来讲,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但由于渗水严重,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多次补给。于是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如下措施来防渗,试分析该措施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方面不利的影响。 (1) 用挖土机清除湖泊内淤泥,加深湖泊,整平湖底; (2) 将斜坡状驳岸改为垂直石砌驳岸; (3) 将湖底全部铺设防渗塑料膜,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 (4) 在塑料膜上覆土30厘米,便于栽培荷花之类水生植物 (5) 水深由原来的80厘米左右增加到150厘米。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43
/
本文档为【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