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2023-03-26 6页 pdf 2MB 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孩子他姥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病期属于急性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病程进入恢复期。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疾病分期为急性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年月日日(第2~3天)□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第1天)□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实□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主施溶栓应用评估等□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要□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防治并发症诊□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程记录疗□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工□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入院检查作□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重□内科基础治疗□内科基础治疗点□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运动医□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嘱临时医嘱□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型临时医嘱□尿常规□继续完善入院检查□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护理常规□配合急救和治疗□完成护理记录□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主要□I级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工作□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炼□静脉抽血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年月年月日(第4~14天)日(第21天)□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第15~20天)□初步形成康复和二级□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明确是否出院□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预防方案主□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交代出院后注意事要□防治并发症□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项和随访方案诊□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完成出院总结疗估□防治并发症□通知出院工□干预危险因素作□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进行健康宣教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中风病护理常规□出院带药□分级护理□分级护理□门诊随诊□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重□内科基础治疗□针灸点□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推拿医□病情平稳者推拿治疗□康复训练嘱□病情平稳者予早期康复□其他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证辨证□配合治疗□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办理出院□生活与心理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手主要□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续护理和锻炼炼□出院指导工作□配合康复□配合康复□健康宣教□配合健康宣教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针灸治疗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8.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二、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疾病分期为恢复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时间(第1~7天)(第8~27天)(第28天)□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向患者交代出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康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和随访复评估、认知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采集中医四诊信息方案,预约复诊日期等□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出院总结主□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形成个体化二级预要□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防治恢复期并发症防方案诊□防治恢复期并发症□健康宣教疗□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疗效、预后与出院评估工项作□上级医师查房: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确定危险因素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中风病护理常规□出院带药□分级护理□分级护理□门诊随诊□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口服中药汤剂□中医辨证□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治疗□针灸重□其他疗法□推拿点□康复训练□中药熏洗治疗医□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其他疗法嘱□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临时医嘱□认知功能评价□康复评价□血常规+血型□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颈动脉B超□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双下肢血管B超□配合治疗□配合治疗主要□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手续工作□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出院指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5.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分年月日(第1天)(第2-3天)□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主□中医证候判断□中医证候判断要□眩晕程度分级□眩晕程度分级诊□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明确诊断疗□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审订治疗方案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病程记录作□完成首次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入院检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辨急重期与缓解期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护理常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流食或半流食饮食□静卧□静卧□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重□中药静脉制剂□针刺疗法点□针刺疗法□体针医嘱□体针□耳穴□耳穴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专科常规体检□对症支持治疗□TCD□入院全身情况评估检查□酌情安排影像学等检查(CT、MRI等)□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常规□护理常规□入院宣教□完成护理记录主要□完成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静脉抽血□完成辨证施护□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安排各项检查时间□完成辨证施护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第4-7天)(第8-13天)(第14天,出院日)□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主□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出院随访方案要□中医证候判断□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完成出院总结诊□眩晕程度分级□中医证候判断□通知出院疗工□审订治疗方案□眩晕程度分级作□病程记录□审订治疗方案□辨急重期与缓解期□病程记录□辨急重期与缓解期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护理常规□护理常规□开具出院医嘱□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出院带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门诊随诊□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重□中药静脉制剂□中药静脉制剂点□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医□体针□体针嘱□耳穴□耳穴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处理异常检查结果□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常规□护理常规□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完成护理记录□完成护理记录□指导患者病后康复主要□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护理□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行健康宣教工作□完成辨证施护□完成辨证施护□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饮食指导□饮食指导□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IO编码:1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l.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Ⅲ级或Ⅳ级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脉搏、心率;(6)心电图;(7)胸部X线片;(8)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9)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动态血压、甲状腺功能、B型钠尿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冠脉CTA、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核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痛发作期①寒凝血瘀证:活血散寒止痛。①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2)心痛缓解期:①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②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③痰阻血瘀证:祛痰活血化瘀。④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⑤热毒血瘀证:解毒活血化瘀。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穴位贴敷。5.其他适宜疗法。6.辨证施护。(九)完成标准1.病情稳定,心痛、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绞痛分级属于Ⅰ级或Ⅱ级者。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冠心病治疗及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或者住院者。3.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患者及其家属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议,导致该路径无法正常实施,退出本路径。二、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I20.805),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患者。患者姓名: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___岁门诊号: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发病时间:___年___月___日住院日期: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_____天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时间(第1天)(第2-3天)口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口上级医师查房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口中医证候诊断口完善中医四诊信息主口完善中医证候诊断口危险性评估口完善中医诊疗方案要口拟定初步中医诊疗方案口完成病程记录诊口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口完善入院检查口开展辅助检查疗口进行健康宣教口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监护工口进行健康宣教作口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口胸痹病护理常规口完善中医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重□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或静脉注射液点□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完善内科基础治疗医□口服中药汤剂临时医嘱嘱口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根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口口服中成药□甲状腺功能口内科基础治疗(按照西医指南进行)临时医嘱:□B型尿钠肽口必查项目:□超敏CRP口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口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冠脉CTA质口心肌损伤标志物□冠脉造影□凝血检查□腹部超声□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主要口护理常规口规范护理方案护理口完成护理记录口根据病情和危险性,实行分级护理工作口分级护理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口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口经脉抽血病情口无口有,原因:口无口有,原因:变异1.l_一记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时间(第4-7天)(第8-13天)(第14天)□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制定冠心病治疗和二主□进行中医证候诊断□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级预防方案要□分析检测结果,明确□诊疗评估,明确是否近期□交代出院后注意事诊断可出院诊项和随访方案□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根据复查检查结果,完善疗□完成出院总结□根据病情,组织专业相关检查工□预后和出院评估会诊□初步形成冠心病治疗和二作□通知出院□评价治疗效果,优化级预防方案治疗方案□进行健康宣教长期医嘱:□评估危险性和预后长期医嘱:出院医嘱:□出院带药□病情平稳这开展针灸、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医诊疗位贴敷等特色疗法方案□门诊随诊□根据病情危险分层,优化□继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临时医嘱重治疗方案□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证点□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治疗医方案嘱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主□配合治疗□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要□生活与心理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出院指导护□配合健康宣教□配合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理工作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YY2.证候诊断X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H诊疗方案”。/T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1阴两虚证9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2痰瘀互阻证0气滞血瘀证0痰火扰心证8)(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中)。药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新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药临(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床研究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悸。(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3)阴阳两虚证:滋阴补血,通阳复脉。(4)痰瘀互阻证:化痰泄浊,活血化瘀。(5)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理气通脉。(6)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定悸。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1)体针疗法(2)耳针疗法4.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Myerburg分级>3级者,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编码:BNX010、ICD-10编码:I49.30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1天)(第2-3天)主□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要□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诊□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书写□完善内科基础治疗疗□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作□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整或补充诊疗方案□完成入院检查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心电监测□心电监测□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饮食□中医辨证□中医辨证(1次/日)□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点□针灸治疗□口服中成药医嘱□针灸治疗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继续完善入院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对症处理□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护理常规□配合医生治疗主要□完成护理记录□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生活与心理护理工作□配合监护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静脉抽血的康复和锻炼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4-7天)(第8-14天)□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要□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调整方药诊□治疗效果、预后评估□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评价与实施疗工□明确病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作□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强调健康宣教□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心电监测□中医辨证(2次/周)重□中医辨证(2次/周)□口服中药汤剂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医嘱□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临时医嘱□复查异常检查临时医嘱□复查动态心电图□复查异常检查□对症处理□对症处理主要□配合治疗□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配合健康宣教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或心肌抗体(3)心电图(4)动态心电图(5)心脏彩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甲状腺功能测定、风湿系列、血沉、C反应蛋白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毒犯心证:清热解毒,佐以活血。(2)湿热侵心证:清热化湿,宁心安神。(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宁心安神。(4)心阳不足证:温振心阳,宁心安神。(5)气虚血瘀证:益气养心,活血化瘀。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针灸治疗:体针,耳针。4.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如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室速、房颤等)、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级以上者)、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1天)(第2-3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汇总化验单结果主□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要□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诊疗□完成住院病例和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工□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充诊疗方案作□完善辅助检查□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观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入院检查长期医嘱:长期医嘱:□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普食□普食□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静点中药注射液重□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点□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继续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对症处理□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或肌钙蛋白、心肌抗体□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沉、C反应蛋白□入院介绍、入院评估□观察病情变化主要□健康宣教□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定时巡护理□护理常规视病房工作□完成护理记录□指导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定时巡视病房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记录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时间(第4-14天)(第15-20天)(第21天,出院日)□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方□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方案进□出院日完成“出院总结”案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和“病历首页”的填写主要调整治疗方案疗方案,明确是否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要□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级事项、预约复诊时间诊级医师查房记录医师查房记录□通知出院疗□采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出院后健康宣教工□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作□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效果、预后评估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门诊随诊□普食□普食□中医辨证重□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点□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医□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嘱□口服中成药□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对症处理□复查异常检查□对症处理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要□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护□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理心理护理、定时巡视病房护理、定时巡视病房工作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2.证候诊断)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西嗽)诊疗方案”诊。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医断临床常见证候:诊标风邪犯肺证断准风寒恋肺证标:风热郁肺证准参风燥伤肺证:参照(三)治疗方案的选择《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中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ZYYXH/T4-2008)。医嗽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内2的.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四)标准治疗时间为≤诊10天。证诊断疗效标准》断(ZY/T001.1-94)。(五)进入路径标准与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治码:疗R0501)的患者。(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中华医学会,2009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2.针灸3.药物贴敷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5.其他疗法6.健康教育(1)生活、饮食指导。(2)心理辅导。(九)完成路径标准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TCD:BNF011,ICD-10:R05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10天实际治疗时间:天时间年月年月日年月日日(第3~7天)(第8~10天)□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第1天)□分析检查结果□疗效评估□完成相关检查□必要时选择相关检查□制定随访□血常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胸部X线片□注意中医证候变化□其他检查项目□评估治疗效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咳嗽症状计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评估有无并发症□症状评估:□疗效评估咳嗽症状计分:□完成复诊记录主□完成首诊记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要□中医辨证治疗方诊□中成药案疗□针灸工□药物贴敷作□砭术、刮痧、拔罐病情□无□无□无变异□有,原因:□有,原因:□有,原因:记录1.1.1.2.2.2.医师签名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编码为:M06.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编码为:M06.991)的患者。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4)AKA、APF、CCP(5)抗核抗体谱(6)心电图(7)双手、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祛风除湿,通络止痛。(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3)湿热痹阻证:清热除湿,活血通络。(4)痰瘀痹阻证:活血行瘀,化痰通络。(5)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活络祛邪。(6)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蠲痹通络。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疗法:辨证选穴,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4.外治法: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中药熏治、中药全身浸浴、中药穴位贴敷等。5.手法治疗:按摩等。6.其他疗法:如关节腔穿刺、长圆针闭合手术、关节康复治疗。7.手术治疗:如关节矫形手术。8.调摄与护理。(九)出院标准1.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2.疾病活动度指标有所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如发生病情变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本病常并发多系统受累,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3.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TCD编码:BNV070、ICD10编码:M06.99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第1天)(第2~7天)(第8~14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确定治疗方案情调整治疗方案主要□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诊疗□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善必要检查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成住院记录□完善必要检查□防治并发症□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完善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防治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普食□普食□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外治法□外治法重点□外治法□其他治疗□其他治疗医嘱□其他治疗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定其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其他检查□对症处理□ESR、CRP、RF、IgA、IgG、IgM,□对症处理C3、C4、CH50□AKA、APF、CCP□抗核抗体谱□心电图□腹部超声□双手、胸部X线片□其他检查主要□做入院介绍□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进行入院教育施护理措施工作□一般状况评估□尪痹专科护理指导□尪痹专科护理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指导□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饮食、日常护理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饮食、日常护理指导□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病情□无□尪痹专科护理指导□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1.1.记录2.2.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15~21天)(出院日)□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及生活调摄主要确定出院时间□交代出院注意事项、随诊日期诊疗□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开具出院诊断书工作□完善必要检查或复查□完成出院记录□防治并发症□通知出院长期医嘱长期医嘱□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停止所有长期医嘱□分
/
本文档为【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