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2017-09-21 12页 doc 30KB 1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2007年1月 第l1卷第1期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nalofYan哪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mces) Jan.200r7 V01.11N0.1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钱宗武,陈树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zzs~) 摘要: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 (-r-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2007年1月 第l1卷第1期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nalofYan哪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mces) Jan.200r7 V01.11N0.1 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钱宗武,陈树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zzs~) 摘要: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 (-r-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 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丙本相校,互 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 整理.. 关键词:《校勘记》;文选楼本;南昌府学本;中华书局本 中图分类号:G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030(~7)01—0024—05 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主导和影响 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儒家十三经典 籍是经学的主要载体,它的确立经历了从春秋至 南宋长久的历史过程.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 疏合称为十三经注疏.南宋以前,经与注,疏各单 行刊印;南渡之后,始有合刻本.其中南宋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建本附释音注疏本,世称 "宋十行本",为经文注疏合刻较早,后世流传最广 之册.其版由元人明,递有修补.明嘉靖中据十 行本重刻,称闽本;万历中又据闽本重刻,称明监 本;崇祯中毛晋汲古阁又据明监本重刻,称毛本. 辗转翻刻,讹谬百出.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 殿曾刻《十三经注疏》附《考证》,但影响最大的却 是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阮元主持的南昌学 堂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阮刻《十三经注疏》何以优予诸本?清光绪十 三年(1887)上海点石斋重校缩印阮本前列国学大 师俞樾《序》:"问所据何本,日:'江西阮刻本也', 余闻之益喜.或日:'刻十三经何不遵武英殿本而 用阮本为?'余日:'是无它,取其有《校勘记》.有 阮文达之为《校勘记》,罗列诸家异同,使人读一本 如读诸本."'从中可知阮刻本优于《十三经注疏》 其他版本之处在于其有价值的《校勘记》.阮元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详列诸本异同,定其是非,附 予各经各卷之下,以正明刻诸本之讹,为十三经注 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阮元 用此《校勘记》整理的《十三经注疏》也因此成为诸 本中较善之册,流传后世,影响颇远. 今世流传较广的《十三经注疏》是中华书局 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书前《影印说明》介绍: "原世界书局将阮刻本缩印为两巨册,……我们现 据以影印","影印前曾与清江西书局重修阮本及 点石斋石印本核对".n】中华书局本只是对世界书 局缩印本的漏脱进行了补订,并未对原文重作整 理修改.《阮元年谱》谱附:"1935年上海世界书 局据南昌府学初刻本缩小石印."【2】可知,中华书 收稿日期.*2006—09—20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0649) 作者简介:钱宗武(1952一),男,江苏东台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文献与语言研究;陈树(1979一),男,江 苏高邮人,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 24? 局《十三经注疏》所附阮元《校勘记》的底本就是南 昌府学本,内容上保持了南昌府学阮元刻本的原 况. 可是,阮元的《校勘记》除了嘉庆二十一年南 昌府学本外,是否还另有刻本?孙殿起《贩书偶 记》二百四十五卷,扬州阮元恭撰,嘉庆戊辰扬州 阮氏文选楼刊o"N笔者寻得《续修四库全书》中所 存嘉庆十三年扬州阮氏文选楼《校勘记》单刻本, 与1980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 合刻本详加对校,发现两者存在很大出入.为了 记》卷3载:"《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并《释文校勘说明问题,以《周易注疏校勘记》 为例比较异同: 表1文选楼本与中华书局本《周易注疏校勘记》异同比较 对照上表,可以清楚看出文选楼本《周易注 疏》9卷共出校勘记1940条,中华书局本与之相 校,差别很大,这反映了南昌府学本曾对文选楼本 作过删改和增补.具体情况可分为四类:一,将文 选楼本原有的校勘记条目删去,例如文选楼本卷 1:"此潜龙始起:闽,监,毛本同,钱本,宋本'此'作 '比'."南昌府学本将此条删去.二,新加文选楼 本未出校的条目,例如南昌府学本卷2新加一则 校勘条目:"为仁犹己:(补)案:注作'犹',《正义》 作'由','犹','由'古字通."三,在文选楼本原条 目上增补,例如文选楼本卷4:"言此寇虽由己之 招:闽,监,毛本同,钱本,宋本'虽'作'难'."南昌 府学本在其后增补校语:"o(补)案:所改是也." 四,改换文选楼本原条目的表述,例如文选楼本卷 7:"故故尾皆称易日:十行本'尾'上缺一字,闽本 如此,监,毛本删一'故'字,钱本,宋本下'故'作 '首'."南昌府学本改作"故口尾皆称易日:(补)闽 本'故'下重'故'字.明监本,毛本删,'故'字,钱 本,宋本'故'下有'首'字.案:'首'字是也,今补 正." 依表1数字统计,文选楼本与中华书局本《周 易注疏校勘记》有将近1/3的出入.两者差别引 人思考,有必要对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 书过程和版本的流变作详细的考证. 根据《阮元年谱》提供的资料,阮元《十三经注 疏校勘记》的着述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乾隆四十八年(1783),阮元20岁即有校勘《十 三经注疏》的志向.《雷塘庵主弟子记》卷2:"先 是,先生弱冠时,以汲古阁本《十三经注疏》多讹 谬,曾以《释文》,《唐石经》等书手自校改."第二阶 段,乾隆五十六年(1791)阮元28岁,《雷塘庵主弟 子记》卷1:"十一月,奉诏充《石经》校勘官,时先 生分校,得《仪礼》.而那祭酒以《尔雅石经》,彭大 司空以《毛诗石经》属先生襄理,亦多所商正."阮 元《恭进(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折》:"乾隆五十六 年,奉敕分校太学《石经》,曾以《唐石经》及各宋板 悉心校勘,比之幼时所校,又加详备."又阮元《(仪 礼石经校勘记)序》:"总《汉石经》残字,陆德明《释 文》,《唐石经》,杜佑《通典》,朱熹《经传通解》,李 如圭《集释》,张淳《识误》,杨复《图》,敖继公《集 说》,明监本,钦定《义疏》,武英殿《注疏》诸本,以 及内廷天禄琳琅所收诸宋元本,曲阜孔氏宋本,综 而核之,经文字体择善而从,录成四卷,用付经 馆."这次分校石经使阮元增加了实践经验.第三 .《臧拜经别传 阶段,嘉庆五年(18oo)阮元37岁 二集》卷6:"五年,元巡抚浙江,新辟诂经精舍于 西湖,复延拜经至精舍,补订《纂诂》,校勘《注 疏》O99陈康祺《阮刻十三经校勘记》:"盖公抚浙时, 出旧藏宋版十行本十一经,及《仪礼》,《尔雅》单疏 本为主,更罗致他善本,属诂经精舍高才生分撰成 书.《易》,《毂梁》,《孟子》属元和李锐,《书》,《仪 礼》属德清徐养原,《诗》属元和顾广圻,《周礼》, 《公羊》,《尔雅》属武进臧庸,《礼记》属临海洪震 煊,《春秋左传》,《孝经》属钱塘严杰,《论语》属仁 和孙同元."嘉庆十三年(1808),阮元45岁,段玉 裁为阮元编撰的《校勘记》作序:"(阮元)而以官事 ? 25- 之暇,篝灯燃烛,定其是非……犁然悉当,成此巨 编."前后历时2o多年,阮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撰 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此即孙殿起所记阮氏文 选楼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续修四库 全书》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嘉庆阮氏文选楼刻本影 印,题《十三经注疏并释文校勘记》,首有段玉裁 序,全书含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217卷,《释文 校勘记)25卷,《周易略例校勘记》1卷,《孟子音义 校勘记》2卷,总计245卷,俗称阮氏原刊本. 嘉庆十九年(1814)阮元51岁任江西巡抚. 阮元《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总目录附记》:"嘉庆二 十年,元至江西,武宁卢氏宣旬,读余《校勘记》而 有慕于宋本.南昌给事中黄氏中杰,亦苦毛板之 朽,因以元所藏十一经至南昌学堂重刻之,且借校 苏州黄氏丕烈所藏单疏二经重刻之……今重刻宋 板,凡有明知宋板之误字,亦不使轻改,但加圈于 误字之旁,而别据《校勘记》,择其说附载于每卷之 末,俾后之学者不疑于古籍之不可据,慎之至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择其说",恐阮元原意是想对 早年已成的《校勘记》再加整理,可是事并未如阮 公所愿.嘉庆二十一年(1816),调江西巡抚阮元 为河南巡抚.江西盐法道胡稷《重刊宋本十三经 注疏后记》:"嘉庆二十有一年秋八月,南昌学堂重 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成卷四百十六,并附录《校 勘记》,为书万一千八百一十页.距始事于二十年 仲春,历时十有九月……或输廉以助,或分经以 校,续残补阙,证是存疑,而宫保于退食余间,详加 勘定……宫保既记其刻书始末于序目之后……" 阮元的《附记》,后题为《江西校刻宋本十三经注疏 后》存录于《擎经室三集》卷2中.记末其子阮福 谨案:"此书尚未刻校完竣,家大人即奉命移抚河 南,校书之人不能如大人在江西时细心,其中错字 甚多.有监本,毛本不错而今反错者,要在善读书 人,参观而得益矣.《校勘记》去取亦不尽善,故大 人颇不以此刻本为善也."l4南昌府学本虽以文选 楼本阮校为底本,但由于经过卢宣旬等人删补,改 动较大,这就是表1两者相差甚远的原因. 嘉庆二十二年(1817),阮元54岁任两广总 督,嘉庆二十五年(182o)在广州设学海堂,编纂 《皇清经解》.收录了阮元《校勘记》文选楼本,而 没有采用南昌府学本.总司编辑钱塘监生严杰在 《清经解?周易校勘记》卷1末尾有附语:"……近 年,南昌重刻十行本,每卷后附以校勘记,董其事 者不能辨别古书之真赝,时引毛本以订十行本,不知所据者乃续修之册.更可诧异,将宫保师《校勘 记》原文颠倒其是非,加'补'校等字.因编《经解》 时附正于此,俾后之读是《记》者知南昌本之悠谬 有如是夫.钱塘弟子严杰谨识于广州督粮道署, 时道光六年(1826)J\月朔日."l5这种在原文之中 加附语的现象让人玩味,南昌府学本取舍文选楼 本《校勘记》有不当之处,严杰作为早期编纂者也 是不满的.同年南昌府学教授朱华临《重校宋本 十三经注疏跋》:"局中囊事者未及细校,故书一 出,颇有淮风别雨之讹,览者憾之……今夏制军自 粤邮书,以倪君模所校本一册寄示……于此想见 宫保尊经教士之心,历十余年而不倦,隔数千里而 不忘."这一方面反映了阮公想校刻善本的良苦用 心,但另一方面正说明了南昌府学本不尽如阮元 之意.清陈康祺《阮刻十三经校勘记》:"校勘记虽 勘于江右,实成于吾浙……惜南昌刊版时,原校诸 君大半星散,公亦移节河南.刊者意在速成,遂不 免小有舛误云." 综上考述,本文所涉及的版本之间的关系可 归纳为表2. 表2《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版本流变关系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实际上形成了两个 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共245 卷;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校勘记分 别附于每卷注疏之后,共416卷.两者在内容上 存有异同.结合表1所分四类,兹引例详明之. ? 26? 1.删去文选楼本多则校勘条目.对照文本, 笔者发现删去的条目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罗列异文,不定是非.如:(1)《周易 注疏校勘记》卷1:"兼三才而两之:闽,监,毛本 同,钱本'才'作'材',下同."(2)《礼记注疏校勘 记》卷63:"言此礼可贵与玉相似:闽,监本作 '此',毛本'此'作'其',此本空缺."(3)《春秋公羊 传注疏校勘记》卷11:"得麟之后:闽本同,鄂本, 监,毛本'后'作'後',下及疏并同."这类校勘记 只罗列异文,不能断定是非,卢宣旬等人删去的原 因恐是避免繁琐.如南昌府学本《论语注疏校勘 记》卷1下有一条校勘记:"所以为说怿:皇本降' 下有'也'字.o案:皇本注文有'也'字者甚多,此 本十去八九,今不悉出.""此本"指宋十行本,下文 只要是文选楼本有关皇本"也"字的校勘记条目, 南昌府学本多删去恐是避繁. 第二种是版本异文,定其是非.如:(1)《周易 注疏校勘记》卷1:"行必协阴阳之宜:闽,监,毛本 同.钱本'协'作'叶'.o'叶'即'协'字."今案: 《说文》:"协,众之同和也.从窈,从十.叶,或从 口."《周礼?春官?大史》:"大祭祀,与执事b日. 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汉郑玄注: "协,合也;合,谓习录所当共之事也.故书协作 叶.杜子春云:'叶,协也,书亦或为协."'又《新唐 书?李逢吉传》:"逢吉与李程同执政,不叶."文选 楼本校勘记最后解释了钱本作"叶",与"协"是异 体字关系,说明钱本不误.(2)《周易注疏校勘记》 卷3:"何由得吉无不利乎:岳本,闽,监本同.毛 本'由'讳作'繇',下同."今案:监本刻于明万历年 间,不须避讳"由".陈垣《史讳举例》:"万历而后, 避讳之法稍密……明讳之严,实起于天启崇祯之 世."毛本刻于崇祯中,避明思宗朱由检之名讳. 文选楼本此则校语说明了毛本作"繇"的原因. (3)《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卷1:"升中于天而 凤皇降:闽本,监本,毛本'皇'作'凰'.按:'凰', 俗'皇'字."今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 来仪."孑L传:"雄日凤,雌日皇."《尔雅?释鸟》: "凤,其雌皇."陆德明《释文》:"皇,本亦作凰."《广 韵?唐韵》:"凰,本作皇."《经籍篷诂?阳韵补遗》: "诗卷阿凤凰于飞,唐石经作风皇于飞.""皇"受 "凰"字同化,故俗写作"凰".闽本,监本,毛本一 脉相承,同写俗字"凰". 2.新加文选楼本未出校的条目.如:《周易 注疏校勘记》卷2:"何长也:(补)各本作'何可长 也'.此十行本原脱'可'字.案:《正义》日:'何可 长者',又日'何可久长也'.是'何'下当有'可' 字.今补."《周易注疏校勘记》卷3:"四居无应 者:(补)案:'居'当'俱'之伪.此述注'四俱无应' 之文.毛本正作'俱'."对照各本原文及各家注 疏,补其当补,南昌府学本新加校勘记所述为确. 3.增补文选楼本原条目的内容.如:文选楼 本《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卷1:"须存于此若 也:闽本,监本,毛本'若'作'者"',南昌府学本后 加:"o案:十行本初刻'若',后剜改作'者',不 误".又如南昌府学本《论语注疏校勘记》卷3载: "讨迷士惑者:闽本同,北监本,毛本无'士'字.o 补案:此'士'字因下'士不大射'误衍."南昌府学 本对原校勘记作补充说明,明各本文字歧异原委. 4.改换文选楼本原条目的表述.如《周易注 疏校勘记》卷1,文选楼本载:"夫两雄必争:十行 本'夫两雄'三字,'夫'字,'雄'字笔画舛误,'两' 误'用'.闽本亦作'用',缺'夫'字.岳本,监,毛 本如此."南昌府学本改为"夫用雄必争:(补)岳 本,监本,毛本'用'作'两',是也.闽本作'用',缺 '夫'字.十行本'夫','雄'字笔画舛误,今正."又 如《论语注疏校勘记》卷1,文选楼本:"考之齐古 为之焉:十行本,闽本'古'误'右',毛本''作 '注'."南昌府学本:"考之齐右为之靛焉:毛本 '右'作'古',''作'注'.案:所改是也.o今订 正."两例可看出,虽然表达方式有所改变,但是两 个版本的观点还是一致的. 依据异同比较,综核分析,就两个版本价 值作出. 第一,文选楼本较南昌府学本全面,完整,南 昌府学本有删减不当之弊.从数量上看,南昌府 学本删去文选楼校勘记的条目比重很大.据表1 统计《周易注疏校勘记》9卷南昌府学本就删减 598条,占文选楼本校勘记条目总数的30.8%. 其他篇章亦缺失很多,不胜枚举.从价值上看,删 去的校勘记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虽只罗列异 文,不能遽定是非.但是,这种校勘记可保持各版 本的原貌,让后人择善而从,有保留的价值.第二 种情况,文选楼本校勘记或正诸本讹误,或辨众字 流变,卢宣旬等人径删而不出说明似欠妥.这恐 就是阮公所说"《校勘记》去取亦不尽善"之处吧. 所以选用南昌府学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本就未能 做到真正全面吸收阮校的成果. 第二,南昌府学本的增补可视为一家之言,亦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昌府学本虽然删去文选楼 本多条校勘记,但亦有文选楼本所无者,即南昌府 学本新加,增补和改换的校勘记或案语.前贤就 曾说,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生.卢宣旬等虽不如 顾广圻等诂经精舍高才生学问精深,但正所谓智 ? 27? 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不 管是补还是改,就笔者对校,还未曾发现南昌府学 本与文选楼原刊本相矛盾之处.看来,卢宣旬等 人固然将文选楼本删去多条,但对所增却不敢轻 下妄言.他们对文选楼本或作补充证明,或改换 表述方式.补与改的校勘记置于注疏原文考察, 亦多可信.严杰指责卢宣旬等将阮校"原文颠倒 其是非",或许有点过甚其词.我们也不妨适当地 参考利用卢宣旬等人的增补之说. 中华书局在影印世界书局本时,于书前《影印 说明》介绍:"我们现据以影印,以应急需."可知中 华书局本是未加详考的急就之册,有待于进一步 补订,当时的出版者已早有卓识.我们认为在《十 三经注疏校勘记》整理过程中,选用文选楼本为底 本,以南昌府学本(中华书局本)为参校本,详加校 勘,应是全面吸收阮校的较稳妥的方法. 章学诚《校雠通义?校雠条理》有云:"夫博求 诸本,乃得雠正一书,则副本固将广储以待质 也."版本在古籍校勘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 斑.版本的采择是古文献整理之基础,它关系整 个宏伟工程的成败.通过《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 个版本系统的考辨,我们认为在古文献整理之前, 首先必须搜罗完备各种版本.除了借助诸多古籍 书目,提要书目,版本书目之外,题跋,序引,年谱, 笔记等资料的参考价值亦不可忽视.整理者必须 对各种版本的形成过程,源流嬗变,主要内容,样 式特点,流传收藏等情况作详细全面的考察,考订 诸版之关系,比较各本之异同,鉴别真伪正误,辨 识精善粗劣.其次,要细心考辨关于各种版本价 值的成说,对公认的善本作客观分析.版本 优缺力避主观臆断,对各种版本都应亲自目验,拂 去历史之封尘,还故书以本真.最后,在对各种版 本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善本作为工作底本,确 定对校本,参校本,进而互校比勘,辨伪存真,取精 用弘. 我们正在集中力量整理《阮元全集》,其中的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以文选楼本为工作底本, 以中华书局本参校.我们希望能赓继乡贤未竟之 业,弘扬扬州学派的学术传统,在学术界的关心和 帮助下,尽快完成《阮元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 [2]王章涛.阮元年谱[M].合肥:黄山书社,2OO3:1042. [3]孙殿起.贩书偶记: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73. [4]阮元.犟经室三集: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93:621. [5]阮元.清经解:卷807[M].上海:上海书店,1988:283. [6]牟玉亭.中国古典文献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O5:74. OntheTwoEditionsofRuanYuan'SCollatingNotes on"theThirteenClassics,AnnotatedandExplicated'' QIANZong-wu,CHENShu (SchoolofChinesehngu~andLiteratur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2,Jiangsu,China) Abstract:RuanYuan'SCollatingNoteson"the,I11irteenClassics,AnnotatedandExplicated"~tieanyrevisesthe ThirteenClassics,AnnotatedandExplicated.Therefore,Ruan'Sblock— printededitionofitiSbetterthantheothers. 11~oughresearchingthecompilationandcirculationofRuan'SCollatingNotes,thisarticleconfirmsthatitreallyhas twoeditions:theoneofWenxuanloucarrieoutin1809andtheotheroftheprefectureschoolofNanehangcarrieout in1817.Therearebeth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setwoeditions.TheversionpublishedbyChina PublishingHouseandwidelycirculatednOWiSbasedonthelattereditionandwaitstoberevisedbyrefer~.gtothe formeredition. Keywords:CollatingNotes;editionofWenxuanlou;editionofprefectureschoolofNanehang;theversionbyChi— naPl1blishingHouse ? 28? (责任编辑言逊)
/
本文档为【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