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2017-12-23 12页 doc 31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总第103期 of the School of Committee Journal CPC Party Zhengzhou Municipal No.1,2010Sum ,103 文史教育 试 论 魏 晋 南 北 朝 及 隋 代 女 性 诗 歌 的 审 美 意 象 崔晓黎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女性诗借鉴了前代诗人广为运用且已拥有固定含义的意象,将之 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进一步深化了意...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总第103期 of the School of Committee Journal CPC Party Zhengzhou Municipal No.1,2010Sum ,103 文史教育 试 论 魏 晋 南 北 朝 及 隋 代 女 性 诗 歌 的 审 美 意 象 崔晓黎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女性诗借鉴了前代诗人广为运用且已拥有固定含义的意象,将之 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进一步深化了意象的特定审美内涵与感情指向。由于文化传统、女性的细 腻感情以及视野局限,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与自然有关,春花秋月、鸟虫酒扇等都容易引起女作家们的 感情,这些意象的广泛应用构成了女性诗歌的显著特色。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审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0Ol 一0115一04 在文学史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甚至因作者所赋予 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在于使无形体的理念具 有生动的感性的美的形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 的感情色彩不同而分为不同脉络。这在魏晋南北朝 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 女性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现在谈起古典文学中的春意象时频频被提到的 意象“是在客体事物形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意识的 关键词是“伤春”。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春 作用,加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显示审美画面印象, 的意象最 初是喜乐的象征。《 管子?形势解》 云:“春 产生综合美感效应,具有相对的独市表意抒情功能 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 的心理图像”?。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 上腾,天地合同,草木萌动” 。陆机的《文赋》则日: 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通过形象思维 “悲落叶于劲 秋,喜柔条于芳春。”春天 和暖明丽,草 和寿在此意在彼的含蓄凝练表达,达到主观情致与 木繁茂,代表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古时青年男女有 客观物象的完整统一。在最初的创作过程中,作者 春日相会的习俗,《诗?郑风- 溱洧》则描写r 郑国 通常是随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事物来承载 三月三日的男女聚会, 自由选择倾爱的对象。上古 自己想要表达的特有的“意”,而这些艺术感染力很 百姓的婚姻也多伴随着春日的“桃之天天,灼灼其 强的意象又往往被后世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袭用。 华”。春的最初含义流传甚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孟珠 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 的《阳春歌》中对春的歌咏就包含着浓浓的喜春味, 手段,使意象带有了历史的承袭性,具有了固定的象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 征意义。 识。”阳春时 节,女子出门游玩道逢同样 出游的少年,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作为中国女性诗歌发展史上 情愫萌动相识恨晚的热情与春日的和风丽景是如此 的一个莺要阶段,女性作品与前代女性创作相比,已 的相合相衬。 成熟了不少,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从艺术上来说,女 后来,在对自然的关照中,诗人发现人生的出 诗人们借鉴了许多前代诗人广为运用且已拥有的固 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与一年四季的运行过程 定含义的意象,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进一步 iE好相同,于是渐渐在美满的春日上附加了另外一 深化了意象的特定审美内涵与感情指向。由于女性 重意义来比拟、象征人生的青春盛年。石崇婢翱风 的感情细腻,也由于她们的视野所限,其诗歌中的意 《怨诗》中就写到:“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鲍令 象往往与自然有关,风雨、黄昏、寒春、清秋、月光、鸟 晖《拟青青河畔草》亦有“明 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鸣、虫吟,都易引起女作家们的感情,也适于表达感 之句。在这里春已经脱离了这个词语的最初时间意 情的需要,这些意象构成了女性诗歌的显著特色。 义,直接被诗人用作了第二重含义??代表女子的 一、春去春来??时间意象 美好青春。 春之意象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 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追求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 收稿日期:2009一ll 一08 作者简介:崔晓黎1983一,女,河南郑州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l 15文史教育 崔晓黎: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姻足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古人崇尚早婚早育,女子 的词句结尾,“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从郎 索红粉”,“ 从郎索指环”,一句句的郎 唤得一片旖旎 的青春时期更显得特别短暂。这就像春季一样,虽 风光。李月素 《赠情人诗》:“感郎千金 意,含娇抱郎 然美好,但由于中国典型的内陆气候而显得短促则 宿。”盂珠《阳春曲》:“望观pq五年,实情将懊恼。愿 易逝。于是春意盎然的景致被独自居家的少如看 得无人处,回 身与郎抱。”情意不同,语 词却是相似。 到,极易思念起在外的丈夫,渴盼着他能够早日归 “抱郎宿”“与郎抱”都毫无 娇羞忸怩之态,带有民问 家,“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而丈夫不归,空房 生活热辣奔放的气息。 独守,难免联想到自己口渐消逝的青春,心中惆怅哀 怨无限。“妆铅点黛拂轻红。呜环动佩出房栊。看 与“郎”不同,“君”一 词在诗中通常不是单个出 现,往往和“ 妾”成双成对前后对应。苏 伯玉妻的《盘 梅复看柳。泪满春衫中”。王淑英妻刘氏的《赠夫 诗》中笼罩的就是这样一层浓浓的春日愁绪。 中诗》中即连续多句出现“君 ” 与“妾”意象:“君有 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 屈原《离骚》 日:“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 序。”“春秋的更替意味着时间,生命的代序为历 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 治。妾有行,宜知之。” 史”12 鲍令晖的诗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诗句:“是时君不 J。春秋两季,“生物的苏醒和衰残仿佛都在瞬 间完成,这就增大了诗人与景相遇的猝然性”?1。 归,春风徒笑妾。”《古意 赠今人》中的“北寒妾已知, J,春的消失带给人们浓重 南心君不见”,从中可以看出,“君”“妾”的对应,多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14 数与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有关,像是她们想念心上人 的时间流逝之感和对人生的沉思,诗人与景相遇,心 中难免感慨万千,各种情绪纷至沓来,尽呈笔端。正 时的独自,把一腔相思与自己对感情的坚贞如数道 来,平凡而动人。这些诗句格调清新典雅,色调也绝 如被隋炀帝召入宫中却常年困守冷宫不见君面的侯 夫人的一腔悲叹,“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 不像“郎”字诗一样那么明亮鲜艳,呈现出忧伤的闺 怨色彩。“君”字诗与“郎”字诗的区别同闺阁女子 方烂熳,无计奈春何”。对着春天的庭花烂漫,联想 自身在现实中的自我价值难以被肯定,光阴一天天 与民间女子的不同生存状态有直接的关联。 总的来说,这样称谓的使用无形问减少了诗人 被消磨,恰如春光难久,春去难归,想来真是想要哭 泣却发现无泪可流,悲伤缠绕也只能强自歌吟。还 与读者之问的距离。诗人写的时候念着的是自己的 “郎”“君”,读者在读的时 候因为称呼的相似容易有 有徐悱妻刘 令娴《答外诗二 首》诗句:“欲知幽 怨多, 春闺深且暮。”未曾详说思念之苦,幽怨之深,一笔春 代入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从 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 闺深且暮就把这一切情绪尽人其中。面对暮春残 三、花鸟??动植物意象 景,花褪残红,引发心中的芳华易逝、牛命无常之哀 叹,这足自我与对象问同行同构的印证。 花作为语言符号时能对应不同层而的多个所 指,从而显示出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和暗示性。最表 从上面分析来看,同样的春天,带给不同人的感 层的意义如“花庭丽景斜”, 这个花就是简单的物象, 受也有极大差异。除了相异的文化积淀在人们深层 心理上所发生的作用外,也有作者心境与思考角度 为我们描述了庭中花草繁茂的景象,如此而已。再 不同的缘故。情与景的组合有很大的随机性,明丽 往深层次看,有些诗句中花的意象就具有了更多的 含义。闺阁女子青春盛放与花争艳的芳姿自赏,或 的春景高昂的情调带来“喜春”的欢乐;流逝的芳景 目睹春花凋零而生出的韶华即逝的悲叹。这种以花 伤感的心绪必然会形成“伤春”之哀愁。“喜春”与 表白,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 伤,对离人的思忆眷恋, “伤春”是咏春诗里的两个支脉,共同构成了诗歌中 对自我的珍重怜惜,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感叹, 繁复而诗意盎然的春之意象。 都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丁六娘《十索四 二、郎情妾意??人物意象 在古代女子的笔下,情郎的名字是极少出现的。 首》:“君言花 胜人,人今去花近。寄语 落花风,莫吹 一方面碍于诗韵格律等多方面的限制,名字人诗可 花落尽。欲作胜花妆,从郎索红粉”,这首诗里句句 能有损于诗词韵律之美;另一方面也当是女子天生 有花,各有不同。前两句的花还是表层意义的物象, 就是花朵这一实体,但是“人今去花近”已经隐隐有 的羞涩使然。虽然无法直接将名字入诗,她们还是 用自己的蕙质兰心为情郎起了许多好听而简单的称 将花比人的意蕴。到了三四句,这里的花就成了美 人自己的映射。而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 谓。在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的诗歌中,郎与君是 经常出现的女子对情郎的称渭,而妾则是女子多用 对风寄语希望不要把花吹落尽,乃体现了女子对生 的自称。 活的眷恋,更重要的是感叹青春年华的易逝。惜花 郎,此词在这一时期多出自民间女子抑或是妓 也就是自怜自惜,一切美好事物年华,都在此痛惜情 女笔下。这些诗歌不似闺阁女子的欲说还休,往往 怀之中。最后两句的化, 代表着美丽、鲜艳,这就又 直写男女欢爱。丁六娘的《f ‘索四首》每首都以相似 重新回到_『花的浅层次意象 上来。 116崔晓黎: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 文史教育 在许多诗人的笔下,不仅仅有作为整体出现的 不渝其色??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 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其超世之 “花”,更有许多形态各异、 资质不同的花。它们除了 拥有作为花的共性之外,还因自己的形态、开放时间 致,与不可屈之节,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呤J 显然,与《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的“瞻彼淇 等不同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品质。 梅。至于六朝,梅花在诗中还没有摆脱比兴的 奥,绿竹猗猗”仅仅用竹来做起兴不同,后世文坛里 的竹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符号,用来表现诗人的审美 媒介,成为独立的吟咏对象。但诗人们托物寄意、化 景物为情思已偶见端倪。如何逊的《咏早梅》中“应 情致、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鲍令晖《拟青青河畔 草》就表明 了这一点:“袅 袅临窗竹,蔼蔼垂门 桐。灼 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梅花的自然特点最突出的 莫过于“一树独占天下春”。隋代侯夫人《春日看梅 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这里的竹袅袅婷婷,清 风瘦骨,实为诗人自况其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和“超 诗二首》道: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 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然脱俗”的人生境界。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第一首和唐之 燕。燕子意象与其他自然意象不同的是,诗人 前诗人们所取梅花意象的主流相一致,侧重于早春 在提到它时,往往要在前面加上修饰语,或是言其比 先发,正与“ 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的生命忧 翼双飞,或是形只影单,这些定语的意义甚至超过燕 患意识,以及“只争朝夕”的现世心态相吻合。第二 子本身。《 古意赠今人》: “谁为道辛苦,寄情 双飞燕 首则赞叹了梅花天然生就的傲寒姿态与清香风流,容华一朝 尽,惟馀心不变。”显然, 诗人是以诗寄 蕴藏着诗人自身的品格与意志。虽然无人珍惜这份 托对丈夫的思念 之情,诗中选取了“双飞 燕”之意象, 美好,但是诗人深信梅花谢落之后精神不散,依然在 一方面表达了像燕子一样团圆的愿望,另一方面也 群芳当中与春同在,无疑是对自己高尚、清净品格的 代表着“此心不变”,永远与丈夫比翼双飞的坚贞之 自信与自赏。而且,作者将梅花意象与自己的感情 志。同样是咏燕,卫敬瑜妻王氏则选择了“孤燕”作 关合,当积雪不消的寒冬使作者愁眉不展翘首盼春 为寄托:“ 昔年无偶去, 今 春犹独归。故人恩既 重,不 的时候,梅花“怜悯”地向她露出了笑意,在“砌雪”、 忍复双飞。”燕子丧偶之后独去独归的孤独同她为亡 “庭梅”、“枝头”、“一点春”、“寒艳”、“天真”、“阳 夫守节的情景相一致,而怀恋前夫之恩,不忍再婚配 和”、“群芳 ”的组合中,凸显了审美主 体由自颦到欣 则完全属于作者的意志比附于具体形象之上,更容 喜、自信的情感起伏跌宕的轨迹,作为审美客体的 易为人们所欣赏、理解和接受。 “梅”在作者的笔下超越r 其固有的物质属性,具有 四、酒扇??饮食、器物意象 了与人平等相通的情感交流,使梅花意象真正具有 团扇之咏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新裂 了审美的品格。 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 杨花。在诗歌史上,歌咏杨花的名篇极多,北朝 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风夺炎热。 胡太后《杨白花》一诗是较早 的一首:“阳春二三月,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通首比体,借秋扇 见捐喻 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嫔妃恩宠难以持久的悲哀。“幽怨缠绵,直是言情,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 非复赋物”。以物拟人,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 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诗中的杨花既是实际上的花 切生动,浑然难分。而其中所蕴含的女子似玩物一 朵,亦是作者所钟情的武士杨华的象征。北方的二 般被人任意抛弃的可悲命运,更是饱含警策,超越了 三月正足暮寒时节,杨柳尚为枯枝,但是在作者的意 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钟嵘《诗品》 念中已开出了摇曳的杨花,思念之情跃然纸上。三、 评论到:“ 自王、扬、枚、 马之徒,辞赋竞爽而 吟咏靡 plj 句中的“春风”既可实指,也可暗喻男女风流,暗示 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 作者和情人之问欢聚的时光,如“一夜”般短暂。五 而已,诗人之风顿丧。”[61认为这首诗是汉代妇女诗 六句从回忆拉 回到现实中来,“含情”“ 脚无力”中寄 中唯一可与男子相媲美的,其誉不可谓不高。 寓着痴情愁绪和心事之重相思之苦。最后则表达了 东晋时,王献之妾桃叶作《答王团扇歌三首》, 对情感归宿的美好期许。全诗看似平淡,实则深情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 倾注,过去、 现在、将来时空贯穿交错, “杨花”“飘 忘”,“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 荡”在每一句诗中,字里行间刻骨深情,达到无“杨 托方便”, “团扇复团扇, 持许自障面。憔悴无 复理, 花”不成诗的地步。此后,杨 花就与春愁、情愁、离愁 羞与郎棚见”明显承袭了《怨歌行》中的团扇之意, 连在一起,这些愁绪彼此纠缠、相互融合。 “净如秋团月”,以喻自己的美好情操与高洁志向; 竹。对于竹在中国占典诗歌的君子风范,王国 “动摇郎玉手”写自己的悲喜随丈夫而动,命运被丈 维概括极确切:“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欤? 犬所左右; “与郎却喧暑, 相忆莫相忘”言自己 对团圆 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 和美的殷切期盼,希望炎夏过去之后不会被忘却。 117
/
本文档为【试论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意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