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2017-12-05 19页 doc 40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 黄增章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 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 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 帝,肩阔等. 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 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 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文学校就读, 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 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 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 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 ...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 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 黄增章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 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 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 帝,肩阔等. 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 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 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文学校就读, 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 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 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 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 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李金发在留法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学习 目标,最后选择学雕刻,最初他在第戎美术 学校学习,由于该校设备简陋,师资不足, 在校长的介绍下,李金发与林凤眠得以进 入巴黎国立艺术学院.但李金发始终看不 出自己在雕刻方面有什么天赋,且对学成 归国后能否以雕刻找饭吃也有怀疑.但 是,既然选择了它也只好下死功夫,上课 专心听讲,课后挑些泥在狭小的房间里练 习.据说有一次,一个刻大理石的教授到 他的住处,一开门吓得倒退几步,原来李金 发所作人像都是作呻吟或苦楚的情状. 1922年春,在同学的怂恿之下,李金发将 所作的林凤眠,刘既漂的石膏头像送到巴 黎春季美术展览会参选,没想到竟然被选 中.据说这是中国人的雕刻作品第一次在 巴黎沙龙展出. 1922年冬,李金发与林凤眠同到德国 柏林,在那里呆了10个月,除了向新派雕 塑家学习之外,同时学习德语和创作诗歌, 他的两本诗作《微雨》,《食客与凶车》就是 从柏林寄回国内的. 从事雕塑艺术的李金发为什么做起诗 来?后来刊登于1935年第3期的《文艺画 报》中”诗答问”一文中说:他最初是因为 “受鲍特莱与魏尔伦的影响而做诗,”关于 他最爱读的外国人的诗,他列举了拉马丁 (A.deLamartine),缪塞(A.deMusset), 萨曼(AlbertSamain).鲍特莱现通译为波 特莱尔(C.Baudelaire),是法国象征派诗 歌的先驱,西方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李金发对他的经典作品《恶之花》爱不释 手.魏尔伦(P.Verlaine)是法国象征派诗 歌的代表之一.其余三位也都是法国象征 派诗人.李金发还说:”我的名誉老师是魏 尔仑”.据说最初他对魏尔伦象基督徒崇 拜耶稣一样崇奉这位象征派大师.他在 《飘零闲笔》中说到:”那时因多看人道主义 及左倾的读物,渐渐感到人类社会罪恶太 多,不免有愤世嫉俗的气味,渐渐地喜欢颓 广东史惠2001/353 废派的作品……逐渐醉心于象征派的作 风.” “五?四”时期对传统道德,传统文化 展开全面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对传统的诗 歌进行反思和革新,以胡适为首,兴起了白 话诗运动,开创了自由体诗歌,初步实现了 对旧体诗的取代.但是,初期的新诗形式 还十分幼稚,还需要多方的探索和新的养 料,而胡适的”作诗须得如”,”有什么 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的理论把 新诗引入了歧途,导致诗歌散文化的现 象.李金发在他的第一本诗集《微雨》的序 中说:”中国自文学革新之后,诗界成为无 治状态.”又说:”一般人都当做诗是很容 易的事吧,于是人人都来写,既无章法,又 无意境,浅白得象家书,或分行填写的散 文.”因此,他把象征派的诗看作是”中国 诗坛的独生子,这一族的兴衰,都在这独子 的命运上.”由此可见,李金发走上做诗的 道路,也正是出于对新诗进行探索的目 的. 李金发留法的时代,法国的象征派艺 术正盛极一时,象征派以资本主义城市生 活的喧嚣与丑陋为题材,通过有声有色的 具体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的艺术手 法,强烈地吸引着他,特别是象征派诗歌表 现出来的浓重的颓废,神秘色彩与他的思 想倾向相吻合,这就是李金发选择了象征 派而不是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艺术的原 因. 李金发认为,中国社会生活太缺少美 了,这是中华民族倍受歧凌的原因.因此, 从事艺术的人,”必设法更正之,方算为人 的生活,才好齿于文明民族之列.”“我们 一 日生活不改良,即他们一日不减轻视之 心,视为未进化的民族.”但是,他的改变 办法却是:美化生活,创造艺术.”美的世 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 54i奠!螽器2O01/3 上.”李金发的这一思想使之走上了唯美 主义的艺术追求,这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 与象征派之间在精神上的根本联系,也构 成了他的美学创作原则的核心. 从1920年起,李金发开始写诗.但和 读者见面的第一首诗却是1925年2月,在 孙伏园等主编的《语丝》第14期上,以李淑 良的名字发表的”弃妇”.据说它是以故乡 一 位客家妇女为雏形,成功地刻画了一位 令人感伤,怜悯的妇女的形象.随后在《小 说月报》,《文学周刊》,《黎明周刊》上陆续 发表一些诗歌. 李金发创作的高潮时期是1922年至 1923年这一年多时间.他在1923年2月 出版的《微雨》导言中说:这本诗集”除捡了 一 九二.年和二一年作的几首诗外,其余 是近七八个月中作的.”仅过了2个月,他 便完成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再过 6个月,写成第三本诗集《为幸福而歌》. 1923年春,李金发将《微雨》和《食客 与凶年》两本诗集挂号寄给自己所崇拜但 从未谋面的北大教授周作人,希望”一经题 品,声价十倍”.两个月以后,收到周作人 的回信,”给我许多赞美的话,称这种诗是 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即编人新 潮丛书,交北新书局出版”. 然而,诗集的出版却因故一拖再拖, 《微雨》直至1925年11月才出版,收入诗 歌100首,译诗28首.第二本问世的诗作 不是《食客与凶年》,而是《为幸福而歌》,是 他回到上海后,以文学研究会丛书的名义, 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5年10月,回 到了上海的李金发在《为幸福而歌》的序言 中说:”从前在柏林时曾将稿集成两册,交 给周作人先生处去出版,因为印刷的耽搁, 至今既两年,尚没有印好,故所有诗兴都因 之打消!后除作本集稿子外,简直一年来没 动诗,真是心灵的一个大劫.”在此集收诗 110首,1926年11月出版,1931年6月再 版.《食客与凶车》于1927年5月出版,收 诗89首. 《微雨》与《食客与凶年》所收的诗大体 相近,而《为幸福而歌》则”多半是情诗,及 个人牢骚之言.情诗的?卿卿我我?或有许 多阅者看得不耐烦,但这种公开的谈心,或 能补救中国人两性间的冷淡”.从总体上 概括,李金发的三本诗集主要由四个方面 的内容构成:抒发个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悲 哀;歌唱梦幻与死亡;抒写爱情的欢乐和失 恋的苦痛;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受. 李金发3本诗集的问世,在20年代中 国文坛掀起了波澜,一时言论纷纭,臧否不 一 ,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种意见: 第一种是对李诗持完全否定的意见, 以胡适,梁实秋,任钧等为代表.胡适强调 诗歌要清楚明白,而象征诗晦涩难懂,他说 这样的诗是一个使人难猜的”笨谜”.梁实 秋指出,”笨谜”的产生是由于模仿一部分 堕落的外国文学,尤其是模仿所谓象征主 义的诗,认为象征派的晦涩是由于作者精 神生活太贫乏所造成的,是一种堕落的文 学风气,甚至说:”是人就得说人话,人话以 清楚明白为第一要义”.李金发的老乡,诗 人任钧说读象征派作品”好象在听外国人 说中国话,或是一种笨拙生硬的从外国翻 译过来的文字,而且不怕你很用心地读完 了他们的整篇作品,你也常常不晓得我们 的?莫测高深?的诗人们究竟在说些什么, 表现些什么,读了也等于不曾读.” 第二种是充分肯定和赞扬.最早看到 《微雨》是李璜,周作人和宗白华等,他们或 称之为”中国诗界的晨星”,或称之为”东方 之鲍特莱”.《语丝》在刊登的广告中说: 《微雨》的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流行的 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最早给李 金发的诗写评论的钟敬文先生,他在1926 年《一般》杂志上发表”李金发的诗”一文中 说:”诗坛的空气消沉极了……读了李先生 „弃妇?,?蜂鸣?等诗,突然有一股新异的感 觉,涌上了心头……虽觉得每一篇作品,重 读过两三次,还是不能大懂,可也不知为何 的,只是愿意拜读,绝不生出一点憎恶来, 总有一股凝重的情味,在那里悠然的浮动 着.”诗人黄参岛称李金发为”诗怪”,说他 “满怀是全爱,同时又全憎,悲愤之余,纵笔 狂歌,不知涕泪之何从也.”又称《微雨》 “是流动的,多元的,易变的,神秘化,个性 化,天才化的,不是如普通的诗,可以一目 了然的”.邵洵美针对胡适,梁实秋的评 论,他引征了朱光潜”文字表现可分为三 种:第一种是自言自语,第二种是一个人对 一 个人说话,第三种是一个人对许多人说 话”之后,说诗是属于第一种,认为”„明白 清楚?在诗的疆域里是毫无意义的”,断言 象征主义”是艺术的最高理想,它非但没有 堕落,并且还过于高超.”此外,还有一大 批男女青年对李金发崇拜备至,纷纷给他 写信. 第三种是对李诗进行冷静的和评 价,既肯定其优点,也批评其缺点.朱自清 把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分为自由 诗派,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他在《中国新 文学大系?诗集》中,选人闻一多29首,徐 志摩26首,郭沫若25首,李金发l9首,列 第四位,可见他是给李金发的诗予相当的 地位.朱自清在诗集导言中说:李金发的 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 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 意思而感觉或感情,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 绿一串珠儿,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 着瞧.这就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 是第一个介绍它到中国诗里.许多人抱怨 看不懂,许多人却在模仿着.他的诗不缺 乏想象力,但不知是创造新语言的心太切, ?寡璧j索.2001/355 还是母舌太生疏,句法过分欧化,教人象读 着翻译,又夹着些文言里的叹词语助词,更 加不象——虽然也可以说是自由诗体制.” 草川未雨称李诗”有独有的想象,异国情调 的描写,近于用浑然的情调传染给读者. 其缺点:文白夹杂,如?之矣也??然? „吁?等字,破坏全文的统一,造句太文言 化,生硬,因之减去诗之色彩. 对于李金发的诗大量使用文言文中的 叹词语助词,以及夹杂英,德,法等的文字, 历来都受到批评.但也有人认为,注重诗 歌的音乐感,是象征派诗歌的特点之一. 李诗也力图模仿这一点,但由于法语与汉 语不同,李氏只得借助于古汉语中的叹词 语助词来强化其音乐感,因此,他的诗中, 这些文言文”没有古的或文言的观念,只要 适宜于表达一个意志,一种情绪,或甚至是 完成一个音节.”也就是说,李金发在使用 文言和外文夹杂诗中,其意不在词语的表 意功能,而在于用文字符号表现韵律和节 奏.? 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评价李金发诗歌的 是苏雪林的”论李金发的诗”,刊登在1933 年《现代》杂志第三卷第三期上.苏雪林 称:”近代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氏而始有, 在新诗界中不能说他没有相当的贡献.只 这一点,李氏的诗便值得我们讨论了.”她 列举了李诗的四大特点:第一点为行文朦 胧恍惚,骤难了解;第二点为表现神经艺术 的本色;第三点为有感伤与颓废的色彩;第 四为富于异国的情调.其艺术手法则是: 首为观念联络的奇特,次则善用拟人法,又 次则为省略法.并指出,省略太多,是文法 上的毛病,文白夹杂,则不足取. 对于诸多评论,李金发似乎对苏雪林 的说法较为首肯,他说:”一位苏雪林女士, 还写了一篇分析我诗的文章,说我的思想 的来龙去脉,比我自己还明嘹.”他在”卢 56寨史意2001/3 森着《疗》序”中谈了自己对诗的看法,他认 为:”诗是文字经过锻炼后的结晶体,又是 个人精神与心灵的升华,多少是带着贵族 气息的.故一个诗人的诗,不一定人人看 到能懂,才是好诗,或者只有一部分人,或 有相当训练的人才能领略其好处.”“作诗 全在灵感的锐敏,文字的表现力之超脱,诗 人那时那地所感觉到的,已非读者局外人 所能想象,故时时发生理解的隔阂.我作 诗的主观性很强,很少顾虑到我的诗境是 否会令人发生共鸣,因为我始终以作诗为 文字的玩意儿,不曾希望它发生副作用,如 宣传之类,故有许多诗句,是我自己才知道 来历的.” 自《微雨》发表后的数年间,中国诗坛 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它虽 然没有以一个共同的杂志为中心的诗人 群,但风格相近的诗人不在少数,如穆林 天,冯乃超,王独清,胡也频等,他们当时的 诗作都明显带有象征主义的特征.但是, 作为一个诗派,象征派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众多的诗派的兴起,特别是国难日炽 的年代,反映现实的作品应时代的需要而 成为文坛的主流,象征主义也逐渐为人们 所淡忘.尤其是在以政治斗争的眼光来评 判文学现象的年代,将文学发展史以公式 化地划分为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 历史,象征主义被划为反现实主义的逆 流. 李金发回国后,主要从事雕塑事业,很 少写诗,只是在《美育》杂志上发表一些零 星的作品.到30年代,他的诗作又逐渐多 起来,主要发表在一些刊物如《现代》,《新 文艺》,《人间世》,《创作与批评》,《小说月 报》,《文学周报》上.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 仍保留着象征主义的风格和感伤虚无的情 调,但大都摆脱了模仿而有自己的创造,在 形象和语言上也不再是一挥而就,而是经 过锤炼,显得凝炼,沉实和完整,许多作品 也较接近现实生活. 抗战期间,他在韶关主持中华全国文 艺抗敌协会广东分会的刊物《文坛》.在这 期间,他发表了十多篇随笔,和一些短篇小 说,游记,以及十多首诗,以上这些诗和文 章被收入1942年12月在重庆出版的《异 国情调》之中.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浓重的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气息.此后李金发 基本上不再写新体诗,据他自己说,原因是 对这种体裁的诗产生了怀疑,也不愿投稿 到不重视诗的刊物中去作补白,还说自己 已江郎才尽.当然,,还有一些他未道尽的 原因,如回国后忙于生活,而原以为难于找 到工作的雕塑事业却收获甚丰,生活优裕, 诗兴却趋于平淡等等. 李金发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而作为 诗人,对客家山歌更是情有独钟,回国之 后,即收集了客家山歌中的情歌,编成《岭 东恋歌》一书,1926年交华东印刷局,不幸 书稿被烧毁.1928年,他回到故乡,重新搜 集,于1929年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的丛书, 由光华书局出版,此书收入山歌578首,以 情歌为主,对于难于索解部分还加以注释, 少数加以评述.台湾曾于1960年将此书重 印. 除了文学上的贡献之外,李金发也在 传播西方雕塑艺术和发展我国雕塑事业作 出了贡献.是第一个将西洋铸造铜像和浮 雕的技术引进来的中国人. 1927年3月,由孙科介绍,任武昌国 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兼职国际编译局 和武昌美术学校.是年夏离鄂赴南京,由 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秘书,实为蔡氏的秘 书.随后李为蔡元培塑了一个头像.这个 作品在刻划蔡元培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 特征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此后他便被 推荐为不少名人作像,如孙中山,蒋介石 等,仅蒋介石的铜像就有好几个. 1928年3月,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 (后改为国立杭州艺术学校)成立,林风眠 任校长.李金发辞去大学院秘书之职,出 任该校雕塑系主任,从此致力于艺术教育 和雕塑创作.主张写实,提倡科学的表现 方法,是李金发一贯的教学思想,他对学生 实施严格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注重研究 人和表现人的特征. 1932年,李金发应孙科之邀,离开杭 州回广州,为伍廷芳,邓仲元铸造铜像.伍 廷芳像高2.7米,它表现伍氏身着长袍马 褂,静坐在沙发上的持重的神态.作品表 现手法细腻,结构,解剖准确,体积饱满,是 件神形兼备的精品.铜像原安放在越秀山 山腰,现由广东省博物馆收藏.邓仲元铜 像为立像,高2米多,身着戎装,气宇轩 昂.此像原竖立在广九车站邓氏殉难处, 现移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专家称李 金发的纪念碑作品”主题明确,布局严谨, 造型坚实,整体感强,注重人物思想感情和 亥0戈0o”? 1937年,由陈立夫介绍,曾养甫委任 李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长.抗战期间, 李金发主要是在外交部及下属单位任职 (因其懂法,英,德,意等国语言).1941年 初回到韶关,在省政府任职,同时任文协广 东分会主席,同年与卢森一起创办《文坛》 杂志.是年8月,赴重庆任外交部欧洲司第 二科专员,其间曾赴桂林任第四战区外事 课课长.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变节投敌后,李 金发对这位曾在他的文学生涯中起过关键 作用的恩人大为愤慨,撰”从周作人谈到 „文人无行”„一文,痛加斥责.对汪精卫的 卖国罪行也予以痛斥. 李金发1952年1月移居美国,在纽约 以雕刻为生,1971年退休.1964年,他的 紊J枣瓷2001/357 最后一本着作《飘零闲笔》出版.中年以后 的李金发爱好画画和书法,晚年还转而写 旧体诗.1976年12月25日因心脏病在纽 约长岛寓所去世,终年77岁. 除上述着作外,李金发还撰写有《德国 文学ABC)),《雕刻家米西盎则罗,《意大利 及其艺术概要》,《核米顿夫人传》,《艺术论 文集》,《北京的最后勾留》等文.译作有 《古希腊恋歌》,《托尔斯泰夫人日记》,《范 伦纳诗选》等. 进入8O年代以来,随着长期以来束缚 学术研究的思想枷锁被打破,近年来朦胧 诗风的兴起,引起学术界对象征派诗歌及 其代表人物的重新评价,也重新引发了对 李金发评价的争论.与过去不同的是,即 使是反对重新评价,对李诗贬斥多多的人 也不得不肯定他在引进象征主义的功绩, 而以肯定为主的人,也客观地指出其诗作 的弊病.一些学者在回顾新诗发展的道路 之后,对以李金发为首的象征主义诗歌的 历史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 法是,象征派虽然没有如新月派那样曾经 形成很大的影响,但象征派的艺术”对新诗 的影响就更持久,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 更具有成就一些”.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 人受象征派影响相当明显,一些人直接把 以李金发为首的象征派与戴望舒为代表的 现代诗派合称为现代象征派.40年代的九 叶诗派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 一 个发展,有人称为后期现代派.8O年代 现代主义诗歌再度成为热潮,从中可以找 出与二,三十年代象征派诗歌的许多暗合 与联系.”中国新诗发展的这种?复归?现 象虽有许多社会文化的复杂原因,但是不 能不承认,经过几十年的中断与理性反思 后的这种重新选择,所体现出来的现实合 理性与历史必然性以及价值观念的现代性 意义.”? 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孙玉 石先生的《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一 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以李金发为 代表的象征派诗歌的学术专着.在书中, 作者用了近1/3的篇幅对李金发的诗作进 行剖析,较详尽而客观地论述李诗的艺术 特征,艺术优长和缺陷,充分肯定了他在象 征派诗歌的提倡和探索,实践方面的功绩, 他说:”从李金发的作品看,他不乏一个青 年诗人应有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甚至与 五四初期一些白话诗人比较起来,他这种 诗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还有许多过人之 处,他对诗歌的艺术摸索和创造,超过了他 的年龄的限度.比起那乏味或晦涩的平庸 作品,他的佳作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它 们在新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方法丰富多彩 的潮流中,树立了别开生面的的旗帜.”? 注释: ?孙玉石:《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第74页,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3年版 ?曾逸:《走向世界文学》第400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赵国 宏:《?诗怪怪异? 之谜——重看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其人其诗》,见《中国现代,当代文 学研究》1997年第3期 第127页,北京 ?王泽龙:《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位置刍议》,见《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7 期,第149页,北京 ?崔开宏:《雕塑家李金发》,见《美术杂志》1984年第1期,第15页,北京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 58广雾露豢
/
本文档为【中国诗坛象征派的前驱——李金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