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2018-06-16 19页 doc 39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钱春良 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2005年高考语文 钱春良 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1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4、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该试卷较鲜明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 如较正确地掌握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如第1题的拼音。玷污(zhān) (应为diàn)怏怏不乐(yāng)(应为yàng)、剽悍(biāo)( 应为piào) 等,既是常见常用,也是常易错误。 如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如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此题应选B项,除的意思解释为“废弃”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学到过。但只要联系上下文“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可知上下相对,“除”对“庑”,即可判定。 5(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高考与中考总是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上相似的。今年,对于浙江省中考与高考来说,应该说自有其意义。如高考是本省第二年的自主命题,在04年的基础上有了大的提高。而中考改革今年也是有里程碑的意义,即余杭区等三地正式开始新课改的第一次中考,其名称为学业考试。所谓“东风有精神,万物露消息”,新课改的气息必定会对05年的高考有所影响。因为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还是普通高中的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神。 这里所指的倒并不是具体的题目的相似性,而是从试卷中所传达的重基础知识与能力,重人文气息、文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如主观性阅读、作文等都可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就我市考试的具体情况来说,全市文理平均约94分,这个分数高于全省平均近5分,也高于嘉兴全市的平均。 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和我市高中语文的实际水平是符合的。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局各级领导、高三师生也较重视语文学习。如教育局要求教研室教研员深入到各中学去,了解各校实际情况,写出有质量的,给出明确而可操作的建议。各校领导也在师资 2 配备、教学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给予高三语文以应有的重视。教师们也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不断改进教法。 另外,我们嘉兴市这所以近年来能连续取得优良成绩,也是本地区的文化氛围有关。过去,义乌、东阳等地凭着苦学的精神,高考成绩在我省居于明显领先地位,自然也胜过我市。但近年来,除了市政府、教育局在布局调整等诸多方面加以战略性规划外,高考也从偏、难等特点中更多归于选拔与引导相结合,使高考也更利于教学。如此,对于语文来说,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必然对其教学质量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我甚至想,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的学业考试成绩一地平均可达130分左右,北仑区有两个班级甚至超过了141分。其对高考势必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必是多方面的,但勿庸置疑的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今年地区间(包括一校、一班等)的文化氛围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我市具体情况来看,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在此次考试中拉开了差距。如海高平均成绩为104分,其他学校都没有达到100分,二中、三中、海中等校的平均也仅是略高于90分。其中原因与各校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关,也与教师的指导有关。如有些普通中学,由于骨干教师的缺失,一批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就担任毕业班教学重任。对于高考复习的策略掌握得不是很到位,致使教学效率较长时间不高。另外,此次考试中,作文成为明显拉开差距的一题。普通中学中作文不及格、低分的学生较多,而海高的学生的作文大多在主旨确立、材料选择、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胜过普通中学。此在后面会具体谈到。 对试卷的具体评述 基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的前面6个选择题,总体上难度不是很高。这几个考点较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第1题与第2题的读音与别字辨别及常用词语含义的选用。我们知道,在语文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汉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这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 我认为,今年前面的6个选择题,固然是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也是考学生的应考技巧与应试心理。 第1题的读音辨析分别考察了字读半边,玷污(zhān)实际应为(diàn);习惯性误读,剽悍(biāo)实际应为(piào),声调误读,怏怏不乐( yāng), 3 实际应为(yàng)。应该说从2001年恢复考读音以来,此题虽然形式上在变化,但是总体难度在下降,考察的这些字也是生活中经常在用。考生此题答错的原因,是因为不深入细致地训练,再加上平时也不太细致地注意,错误的考生不在少数。 第2题的错别字辨析,难度比第一题明显下降。因为世外桃园(源)与幅射(辐)这两个词很常见,也能在训练中经常遇到。问题是这个“名信片(明)”本来是个最常见的词,与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有些学生偏偏在这个词前犹豫了。从此题的答题情况看来,高考心理还是很明显地影响着考生的心理,特别是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 第3题的近形近义词的辨析。这三组词也是很常见的,就是“病征”一词考生相对较陌生,但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比如第?题干为“他们心中依然 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选择“虽然”还是“即使”只需要辨清所述是事实还是假设。此组辨别成功,应不是很困难的事。 第4题中辨析词语。此题实际是如模拟考中最常见的成语与一些熟语同时辨析。此词A项中的“高山仰止”与D项中的“摩肩接踵”,一般都不成问题。给考生带来很大迷惑的是C项,“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此题应仅看后面,可以突出痞子蔡的水平,但实际上与前面的“蓬勃发展”信息不一致。我估计有很多考生一见此题,首先就以为C项是正确的。 第5题的病句,可以说是这几年来较容易的。沿续以往考察点,即搭配不当为必考题,出现了A项,“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另外一个C项也是搭配不当的问题,是其中的“一面对一面”的问题,“科学进步与否”与“国家富强”不相应。B项属于成分缺少,按理来说,“介宾短语不做主语”是此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即使初中二年级时就已经有这种反复出现的例子,如“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深受启发”等,但此题学生的错误产生之因,还是忽视了语文解题的规律,即也要依据语文的自身特点与要求解题,如果是读一遍,凭印象,或所谓的“语感”,那肯定会出现偏差。 第6题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考常常是隐性的,如放在仿句中、对联中等,直接地出现不是很多,此题似乎是仿照了1991年三年的高考试题。原题如下: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4 A.他提前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象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脚步象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这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象踩在棉花上似的。 今年高考的这一题要求似乎高了些,考的除了比喻还有拟人。但客观地讲,无论是今年这题还是1991年这题,都是把本应运用的题目变成了知识点的辨析,这对于新的课程改,无疑是一个退步。且这样的题目,让考生辨析起来很困难,就像当年这题考生失分很多,此题也是如此。按照所给定的答案,因为是“面对风暴的欺凌”与“江河寂然无语”之间存在矛盾。但这样的答案与“雪化了必然是水”有何差别。因为,“寂然无语”如从自然的规律来说,确实用错,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恰没有用错~所以,此题很能会使很多有文学气息的考生反而失分。 现代文阅读题 今年的科技文阅读,选用了R?Dou-glasFields《记忆是如何产生的,》一文中“大脑的构建”一节。此文兼具科普文与科学论文的特点,科学性强,信息量大,信息点分布均匀;文本相关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体现,似乎是属于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料。这也表现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研究的充分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 从答题的实际的情况看来,此4个选择题(第7至第10题)的得分普遍不是很好,可以说,选得全对的学生比例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材料过于专业化,二是出题较偏、较难。 比较各地的高考试卷,我省的这一题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题型的设计,或是题目的难度上,此题总体上居于下势。 下面对此举例比较。如全国卷(一)选取了一段有关商代城邑考古发现的文章,条理很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同时,其题目设置为3个选择题,比之我省少了一个。(广东卷选取的有关嗅觉系统的材料也只有3个选择题)北京卷选取了《戏剧与戏曲》的介绍中华戏曲的文章,人文色彩很浓,倒有些北京作为首都的大气吧。其题目设置为4题,其中2题为选择题,1题为填空题,1题为问答题。 5 其它如辽宁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苏卷等与我省的出题最为接近,即在材料选择上都是自然科学类(辽宁卷是自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命题都是4个选择题。但是这些材料或因其人文性、趣味性等多能符合高三学生的特点,故其信度要比我省的高。 仅是第8题为例。 “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 从原文可知,此比喻句为第4自然段的开头,但下文对此的阐述中并无“神经细胞”一词,这对于考场处于高度紧张的学子来说,确实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些题目的解答还是考察学生对于信自己的辨析能力,更大程度上是对词或句的把握上。如第10题的信息判断题。其中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其中的“总是”,错在以偏概全,文中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有两种结果。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错误,因为原文是“神经元上的突触被淘汰”,这是对象上的混淆。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原文中无此信息,这是无中生有之误。 文言文阅读及诗文鉴赏 文言文阅读材料2004年虽然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但仍延续了全国卷多年来考查人物传记为主的模式。今年的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选择了语文性强的典范文言文———唐朝孙樵的《书褒城驿壁》,从而打破了选材的单一性,更符合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实际。这篇杂文通过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兴衰,针砭朝政,具有历史借鉴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不同类型的材料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通过它们,将全面地展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魅力,不仅是传记或诗词曲等。 正确的解答首先是要对这样的文体了解,此文相似的有《卖柑者言》《捕蛇者说》等,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在不经意间寄深刻含义或强烈情感。这对直接解题也有关系。第14题是辨析文章内容,其中A项“文章借他人之口,提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此项仅停留于浅层,往往 6 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当地把握住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官吏)当愁醉酡,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等不顾百姓死活,直求一官之私的弊政给予揭露相违。 另外,要注意与原有知识的积累。文言文的考察点总是建立在已学内容基础上,,故在高考中必然体现出来。如第12题将文言材料中的“以卖州县者乎”与《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的“以”相比较。 要注意答题的一些技巧,比如第11题,“庭除甚芜”中的“除”当与下文中的“堂庑甚残”中的“庑”相对应,可知其为名词,而非“废弃”这样的动词之意。 今年在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了活用会列为考试内容,在考试中也体现了出来。今年把几乎沿续了近二十年的考察辨析人物性格的一题去掉了,而换了这样一题词法题。四项中形式都很相像,都是一词与名词在形式上组合“似动宾短语”,其中三项为使动,“囊帛椟金”中为名动用法。这需要考生能读懂文言文。但是这样的题目,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在要求考生阅读文言材料中,或是在翻译句子中,必然要求考生对此项知识能理解,能应用。相比而言,如2004年第13题“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等题更能考察出考生对文言文整体把握的能力。且此题高明的教师或考生也会用技巧破之。 文言文翻译总是考生感到困难的题目,虽说老师们反复强调注意直译、词法或句式等,也传授了诸如先定已知、后定未知,识其语法结构、上文语境推断等方法,但面临着具体的翻译,还是问题不止。今年的翻译因为在考纲中把句式列为考查点,故考生们试图去用“提宾”等特殊句式译句时,却忘记了最常见的句式“省略”,第15题(1)题省略了主语“褒城驿”,(2)题省略了主语“宾客”。整体上三个句子较为简短,其中第(1)题难度最大,这里有四个词构成了难度因素,“盖”“视”“为”“壮”,所以要考生能较好地译出,难度很大。(2)题难度在“宁”,(3)题难度在三处,“远者”“更”“再”等。 从考场阅卷的情况来看,三题全对的考生廖廖无几。此题也是考生间拉开差距的主要题目。 诗文赏析题,今年采用了两者风格与感情色彩不同的两位大诗人的诗歌比较赏析。在题型上也有变化,采用了填空与简答相结合的方式,这大概是基于一般来说,这样的赏析题容易失分,故分散分值吧。知识性的填空题只要抓住诗句内容即可,如什么时刻,当分别以“两竿落日”和“荷花入暮”等,考生需要细心些。事实上,后面的第1个简答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也可如此,即分别抓住“回首”“愁热”“深藏”等词也可。 7 难度较大的是最后一题,“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出题者可能认为,此两首诗,感情色彩迥乎不同,考生把握时应能区分。但杜诗除了一个“恨”外,其余多为描写景色,且似乎很优美,故对“恨”的具体阐述上造成了困难;杨诗被“愁”误导,以为也是抱怨,再加上我们过去考试的诗句多为表现天下苍生计或是人生之情思类,而杨诗却是选择了其最为常见也是最有价值的风物诗,只是表现诗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这种心理的偏差对考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名句默写,三选二,二个见于课内,一个分别出自李煜《浪淘沙》和《论语》,由于这几年高考名句逐渐定型,故绝大多数教师及学生,都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课内诗文名句的掌握上,而对课外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如我市部分普通中学即是如此。因此,第(3)小题两句,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放弃的。而第(1)和(2)句,要对分别是不要写错别字与错位填写。 第18题是一个恢复性的题目,考查文学常识。题目出的还是巧妙的,通过文学作品中开头的评论把两部中外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与《三国演义》联系起来。但从解题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信息又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因为关键信息只要抓住作品可知作家,或者抓作者即知作品。这与初中学业考试中文学常识的考查一样,都面临着既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但又不知采用何种方式加以督促与检查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 选材于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这是一篇审视人类自身痼疾,呼唤人们追求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的美文。这和全国各地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风格很接近。如全国卷(一)是冰心的《一日的春光》,北京卷的《合欢树》,福建卷为冯骥才的《日历》,湖北卷为韩少功的《土地》等。出卷者都很清楚,作为很能承载人文因素及人文精神的现代文,总是引导考生去观察与体悟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或是值得深思的东西。 在题目的设置上,出题者试图抓住作者在散文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来命题,如“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为什么称那些先哲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概括作者期望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等。这些题目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比较重视考生对现代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 这些题目的设置难度也是呈梯级,逐渐加深。第19题,从文章前面部分来抓住原文有关信息概括。第20题中考“似乎”的含义,看起来是考查词义,实际上是考查句 8 子的含义。考生不注意就很可能出现差错。另一小题是列举人物的作用。这里就有个规范答题的问题。即不仅要指出所给材料本身作用,则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又有其语境义,即对中心阐述所起到的作用,则是“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21题是整体把握。事实上要解此题,首先要解识其结构,如第2段是分总式。另外还要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第三段中“为此”等。那么此题的答案就可以在第三段中找到。这样的题目难度还是很大,不要说对于普通的考生,即使是教师也很可能答错,或者答而失分。至于第22题是5选2题,其错误可以分别为“望文生义”与“主题偏离”,如D项“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这似乎与原文中的“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相应,但不可忘记了后文还有“没有什么普世价值”,也不可忘记了本文的主旨。 语言运用题 三道语言实际运用题,总体上体现出与时代相连,与人文相应的特点。第23题给禁毒写公益广告语,体现了语文与时代的紧密相连;第24、25题材料为汉字文化及茶文化,体现出语文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吧。 同时,整体上这三题无论是题型还是难度,比之2004年、2003年等都有所降低。如第23题写公益广告,因为在2004全国卷(一)是说普通话的公益广告语,全国卷(二)是义务献血的公益广告等,考生大多都经过一定的训练。且所给材料还是漫画,再有文字“吸一次试试看”,可以传达这样的信息,只要吸一次毒,就会走上绝路。考生失分的原因往往是较宽泛地指出毒品的害处,而没有强调试吸的可怕性。第25题是近年来把标点题从前六题的选择题中置换到后面来,难度也大大降低。其第2小题,只要结合语境也不会成为问题。 作文 此次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这使我想到,话题作文发轫于1998年,形成于1999年,正式定名于2000年,后我省续用至今。其命题的宗旨是解放思想,放飞考生“神游万里”的思维翅膀。但是以往 9 的话题作文实际上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放飞,在产生了一些经验及好的作文后,两个问题暴露出来。其一是所谓的“多元”造成了考生思想与道德的缺席,这倒不是指有悖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而是指文中的思想与情感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不相符合。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阅卷,对此深有感触。2001年是“诚信”,这样叙述的不在少数:小A与小B约好做某事,但小B爽约,小A在雨中淋了一天。2003年是“情感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样叙述的不在少数:小A与小B是好朋友,与小C有隔阂。后来小A心爱的东西不见了,就怀疑是小C偷的,而后来发现实际上是小B偷的。 今年的作文题目有一些鲜明的亮点。 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去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就必要谈“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关系,如果去谈人文知识或者心理素养,就会有离题之嫌。如去年间获得过国际铜奖的南京费滢滢只得了25分。又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就必得谈有关诚信的道理,或讲一个诚信的故事。 今年的作文并没有将叙事、抒情、说理的范围限定在某一具体的对象上,只是框定了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提出了一种思想方法,至于到底去观察什么,去感悟什么,则完全是开放的,有着极大的包容度。诸如父母师长点点滴滴的关爱,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朴实无华;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一份意外的感动,使我们顿悟到这生的世界原来如此的美好温馨;与那艾滋病患者紧握的双手;甚至霍金的来访;春天的一缕轻风;秋天飘落的一片叶子等,都可以进入写作的视野。 具有很大的文学性。我们知道,高中语文如此失去了浓郁的文学性,那就很快会堕入机械的泥淖,语文只会成为风干的丝瓜。作为高考作文来说,更应体现出浓郁的文学性、显示出思想与文化的魅力。这个话题不像去年那样更多的带有硬度与刚性,它以其柔软性和亲和力,贴近处在多梦岁月的青年学子的生活、情思,张扬起他们的才情与风华,让他们用敏锐的感觉、细腻的笔触来表达对生活的个性化的感悟。 这种文学性也体现在考生所呈现的作文上。那些优秀的作文多为舒展性的具有浓郁情思的散文,文采飞扬。如善于铺陈。“当春风催开了桃蕾飘向柳梢时,燕子衔来了春的消息。当金樱子疯狂地燃烧着芬芳时,雷雨浇注出夏日的热烈。当枯叶蹁跹在清泠的微风中时,谷物沉淀出秋的成熟。当寒号鸟呜咽在 10 灰黄的枝头时,冬梅吐露着冬的矜持。”又如考生的视野从“一枝一叶”投向广阔的世界,从狭小的个人生活的具象投向深广的精神生活。如“悲悯是泰戈尔先生不辞辛苦奔走的动机。当荒秽的心田爬满误解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他毅然扛起了人性的大锄,手握佛珠,去施殖一方生命,就鼓舞将次透露的新芽。”又如“在书里,我看见了特雷莎修女蹒跚的脚步在风雨中格外坚定;我看见她低下高昂的头颅,只为恳请瑞典皇宫里每一位高贵者省下诺贝尔午餐的6万英镑,只为用温情的春风吹化苦难者脸上的泪花;我看见她满身疾病,一生贫苦却得到了所有苦难者的祝福——我看见了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 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作文题目能触及到考生本应广阔深远的内心世界,或者引导高中学生如此地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在具有文学色彩的同时,更具有真实深刻的思想,或是浓郁真切的感受,那么高考作文才可成其为高考作文 吧。 但是,客观地讲,今年的作文题目给31.6万考生中的很多学生造成了写作上的困难。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下原因。 一是题目的思想性要求很高。“一枝一叶一世界”,这颇有禅意。佛家之意“一粒沙里见世界,关瓣花上说人情”,西方诗人奥修有言“世界在瞬间收藏”,这些要理解,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而对于大多数被限制在四堵墙中的考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心里所受的冲击是很大的。虽然出题的本意可能是,通过对“一枝一叶”的细微观察,洞悉宇宙世界的变化,希望学生写“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一层意思的文章。但事实上,题目要求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应该表达为“一枝一叶即世界”,两者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引导学生思维“向内看”,后者才是“向外看”,即通过细节看世界。这样的话题把握,当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且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者,而对于绝大多数被限制在四堵墙的考生而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与之相似的是湖北省高考题,以王静安的《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论述为话题,对于考生来说,也有很大的难度。大师的《人间词话》既讲文学创作,又富人生哲理,也不乏美学理论,在国学传承上具有独特地位。但取几语考查,就会使很多考生一头雾水,有一些故作高深,“忽悠”考生之意吧。据闻,该省有些作文满分获得者也没有看到过《人间词话》。所以,我们有很多考生对此不知所措。如有些就理解为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出好的品质。 11 应该说,每次作文都要使学生的作文层次分开。今年的作文区分度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立意,其二是语言文字的功底。很多只是把话题理解为一事一抒情的,只能在40分左右。还有大多数的学生的作文材料陈旧,思路狭窄,语言表述平谈,这样的作文大多只能在42分之间。今年首次采用的电脑背对背阅卷,更加客观、公正,也利于一些优秀作文的发现。不过,对于以上的“常见文章”,他们的分数就更加稳定在40左右了。 对于一个较难表达的题目来说,海高的优势更能体现出来,而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就不能写出较像样的文章来,也有些考生只能匆匆了事。故作文的优势使海高能明显胜过其它学校。 迎接2006年高考的几点想法 高考制度二十多年来,虽然也不断地受到各方面的指责,如朱永新教授在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提出:“高考制度改革已经非常迫切了。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和谐展,目前的关键是将现在的以考为本改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虽然高考改革牵一而发动全身,但是,如果高考再不改革,我们的教育就会出问题。”但结合我们的国情,高考是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有效方式。同时,任何“促进和谐的方式”,一旦转化为考试,特别是可量化的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技能的训练,而技能是可以强化训练的。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地适应新的情8况,与时俱进,在高考理念及操作层面上加以科学化、人文化地应对。语文似乎尤其如此,认清这一点,对于我市2006年的高考很有必要。 1.考纲知透精神。既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动向,又要在一些细微的变化领会精神。既知其要求,也要能转化为具体题型。如2005年考纲上规定了词法为考查点,就在第13题中得到了体现。又如考纲上有题型及赋分灵活的表述,则标点一题分值就从3分变为2分,从选择题变成筛选题等。 2.要特别强调文学底蕴的积累与呈现。虽然高三复习一年不到,但是文学及文化的积淀将是高考永恒追求的主题。钱学森教授在7月30日对温总理进言,科学进步必须要以文化发展为推动。而作为承载了太多人文底蕴的语文,更应如此。可以让高三学生多看些简短的富有人文精神的文章,就如2004年、2005年主观性阅读题那样的文字。 12 3.除了看,还要记(笔记及心记)并在相关题目,特别是高考作文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可以设想,今后凡是合题的能体现文学底蕴的文章必定是高分作文。 4.解答语音和字词类试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关注读音问题,思考词语运用的缘由,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特别是对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读音,要勤查工具书,善于、积累、归纳。要在分类识记和集中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一定量的优化练习巩固识记成果,在强化训练的同时,摸索规律,探索答题技巧。 5.答题要规范。可分三点:组织文字答题,不能用修辞语言对答,宜用生动、易懂的文句;综合分析鉴赏,不能只答抽象的含义,宜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对应主题解答,不能遗漏答题的要点,宜用准确、全面的词句。 6.要善于研究出题者的意图。对于教师来说,高考实际上也是一场教师与出题人、阅卷人之间的博奕,这样不了解出题的一般规律及答题的规律及规范是不行的。 7.比如诗歌鉴赏题,无论是哪一年考试,必定要考到主题思想。故诗歌鉴赏题的关键是读出诗歌中的主旨。又如病句辨析,搭配不当应是必考题。另外,主观性阅读或是信息根括,或是手法,或是主题等,都是从不角度考查。比如2005年的第20题考查“似乎”一词,实际是考查“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而非像一般的说明文或议论文中加点词语要不要的问题等。 8.要以规范性题目为训练,要以典型性题目为重点。现在各类练习很多,即使模拟考,除市里组织的几次外,各校也有月考甚至周考等,但很多试卷都是不规范的,其信度也不是很高。比如,对照2005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会轻易地发现2005年一些模拟试卷的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如果在平时的时候,以“卷”代“纲”,势必贻误不浅。甚至于如2005年我省的第7至第10的科技文阅读题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此题与其它高考卷的一些好题之间的差距。正常情况下,明年无论是阅读材料的类型或难度,题目的设置等都会调整,如果还是以这些题目为客观性阅读的典范,那就有很大问题了。 9.既要重视2005年高考试卷,又不可迷信之。应该说,每一次高考,既体现了对以前高考的总结,又是对下一年高考的开启。试卷也是如此。但不可迷信。主要是领会其与考纲(或是课标)之间的契合特点及程度,而非照单抓药而已。从今年福建省的高考试卷来看,今年形式上更会走向多样性,但又不背 13 离高考要求,如何把握这“变”与“不变”的关系,是我们的师生当注意的。又如每年高考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新型的题目,如2004年的出对联,2005年的公益广告等,这些新型题目的出现,对于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把它归结到相应的语文考查知识点上去。即从宏面把握,从微观下手。 10.要防止集体性应付现象。现在高三年级多采用集体备课,这本来可以形成集体优势。但也可能造成责任不清,有时候就有应付之嫌,特别在试卷选用上,很多时候也只是一个人决定,或几个人大体看过,而不求实效,这实际上是把责任分解了。故要强化备课组建设,特别是发挥有热情,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的作用。 11(要服务于学生,切实解答学生的困难。南京三中三年前高一新生中有76人达到560分,今年达到二本线的有86人,在推进人数上足足多了十人。三中在课程上有一个统一的特别安排,就是全校每一天安排统一的自习课,一般是下午最后一节课,每天下午5点到6点各年级都不允许上课,要求自习,这时老师就在教室内答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一天的功课“消化”一下,有不懂的问老师。 12.高考学习与复习要循序渐进,不可赶时间。即使我们在高一时把所有课都上完了,高二即进入高三复习,都是无效的,容易造成学生疲劳,得不偿失。这里除了要把高三的复习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平时教学中去外,还要注意与挖掘出语文教学的美丽之处。让语文课时时充满生机,而不是变成机械无味的复习课。须知,学生一旦不喜欢语文课,将是高三教学悲剧之始。 13.各校、各位教师要立足自己现实。现在,由于行政或考核需要,固然有相同的进度,但各校、各位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是按部就班或是跟着他人,势必不能获得好成绩。所谓非改变不能提高,这个改变,即要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时时注意学生的反映,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自己的教学只有一个目的,即在现在基础上使之提高,并向新的目标前进;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获得高三语文学习的快乐,并在成功感的推动下不断努力。三年前,雨花台中学高一新生入学时,560分以上的仅35人,而在今年的高考中,该校 600分以上的达二本线的有66人,推进率达到188.6%,达一本线的为31人,7人,最高分达到645分。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高中三年的发展目标。并将其分成若干个子目标,形成一个自标链。每个老师要对几个学生进行 14 个案式辅导,包括学业和心理状况;老师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高考信息、最新试题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遇到问题,今天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解决。 560分以上14(分层教学,昭顾全体。扬子二中当时分数线只有490分,的学生80人,达到二本线的学生有112人。学校就是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班级间的流到。 15 16
/
本文档为【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