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2019-04-15 16页 doc 6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版本: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                      授课教师:      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                                  2013-11-26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梅志红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和山谷等,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版本:  商务星球版七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                      授课教师:      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梅志红                                  2013-11-26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梅志红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和山谷等,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判读坡度陡缓。 (2)过程与: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会绘制简单等高线地形图。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等高线形图上判断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五种地形类型。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三、教学方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具体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法、记忆法;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图影像资料,等高线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因子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假设:春游爬山。 【提问】:除了以上必需品,你们还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如果学生想不到地形这个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欣赏图片思考回答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地形类型 创设“学习智力快车”课堂比赛模式,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把学生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探究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以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的形式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4、思考: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5、丙地位于海平面之下,他的海拔如何表示? 【讲解 】利用ppt通过课堂比赛“必答题”的形式对学生自学部分进行检查,纠错。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练一练】:ppt展示珠峰和艾丁湖图片和相关简介,学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讨论分析】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2-2“五种基本地形图”。完成导学案上五种基本地形特点自学内容: 比较五种基本地形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的差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不定   地面起伏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五种基本地形景观图片,通过“抢答题”的课题比赛模式对学生自学讨论结果进行检查。简单讲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差异。 【练一练】ppt展示“五种基本地形剖面图”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判断。 学生分小组,并选出各组的小组长和纪律维持长。小组长主要负责问题的回答,纪律维持长负责管理本组人员。 小组长回答: 1.1000米。  2.100米。  3.900米. 4、-500米 理解并识记:海拔、  相对高度。 学生根据刚刚所学知识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8998米 利用导学案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完成导学案内容。组长代表回答。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E平原 以“学习智力快车”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的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成果进行检查。增加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海拔和相对高度图,简单易懂,学生都能看懂。利用自主学习,先让学生看图计算,通过教材分析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在原图的基础上增加低于海平面500米的某处,讲解负海拔。这样就弥补了教材对海拔不完整的交代。最后通过【练一练】及时巩固新知识。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采用“讨论分析法”,学生根据教材和导学案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分享成果。通过“五种地形类型的剖面图”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五种地形类型的理解。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承转】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他们都是三维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 【演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动画。 【讲解】 1、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叫等高线, 2、由等高线组成的地形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课件补充等高线的三个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只有一个等高距;等高线永不相交。但是可以重叠。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承接】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这些地形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合作探究】ppt播放等高线判读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利用导学案对等高线上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特点进行合作探究讨论。 【总结归纳】ppt展示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和导学案上一至),通过“抢答题”课题比赛模式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检查。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梳理并形成完整内容。 山峰——等高线呈封闭的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盆地(凹地)——等高线呈封闭的曲线,数值内小外大.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数值低处凸出 山谷——高线弯曲的,向数值高处凸出。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低洼部分。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地方。 【学以致用】ppt展示“练习” 【多媒体演示】1、出去爬上考虑爷爷为了省力,应该考虑从哪开始爬,为什么? 2、如果野外生存要寻找水源,应该向那个地方寻找? 3、如果发生泥石流要向那个方向逃跑,为什么? 【多媒体演示】:“画一画——世上最酷等高线” 指导学生现场在手上进行等高线图的绘制。相互之间展示绘画成果,选出“最酷等高线”。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1、观察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理解并笔记等高线的特点。 3、学生观察等高线视频,分小组完成学案上的相关讨论。并选派代表进行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可把讨论问题分块,分组讨论以节约时间) 4、学生通过分析并回答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丙,因为丙处是山谷 乙、乙处的山脊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在手上自己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等高线的绘制原理。把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通过观察等高线原理动画,思考、分析并通过教师的讲解构建等高线的知识体系。 等高线的特点作为判读的基础,补充了教材缺失的部分。同时也为今后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视频和软件把相对抽象的等高线判读变得具体生动,降低难度,让学生容易理解。并通过学案让学生自己对等高线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老师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打破“满堂灌”。同时,学生自己观察找到的规律和现象更深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成功的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利用【学以致用】活动,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提问,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连接。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动手画等高线增加趣味性,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老师当堂指导,纠正知识错误,便于记忆。 等深线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作为补充知识。布置成作业。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培养自学能力。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指导阅读】ppt展示课本 “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阅读】ppt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 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拓展提升】多媒体演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过程。简单讲解。 思考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定义。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学生观察并理解 利用对比分析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的特点。 简单的动画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化抽象为具体。 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 概念 计算 五种地形类型    概念 地形图 五种地形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概念 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后巩固提高练习 利用海绵做等高线图。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 2、五种基本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概念: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特点: 同线等高 唯一等高距 永不相交(可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类型 山峰(顶) 凹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特点 闭合等高线,中间数值高。 闭合等高线,中间数值低。 等高线向低处(山脚)弯曲 等高线向高处(山顶)弯曲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绿色——海拔200米以下平原 黄色——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褐色——海拔高原500米的高原和山地 蓝色——海洋 白色——积雪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所以创设了很多活动。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把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加深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趣味性。
/
本文档为【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