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2019-05-02 37页 doc 165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7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棱柱和棱锥等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7 教学用具:课件、、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棱柱和棱锥等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观察这个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长方体_ ;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_正方形_  或  _长方形;看棱得到的是 ____线段__  ;看顶点得到的是__点____ .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例子. 二、 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一下棱柱和棱锥 你能再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 图4.1- 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三、 练习提升: 1.如图,说出下图中的一些物体的形状所对应的立体图形. 2.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3.如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第3题)    (第4题) 4.如图,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初步经历了由具体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五、作业: 1.结合身边的实际物体,看一看可以得到哪些几何图形,其中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2.动手画一画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3.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做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锥. 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 (第2课时) 小结复习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7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想象并描述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重点: 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观察所得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四、 导入: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也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 这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设计师们常常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 二、讲授新课: 例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例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例3: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三棱柱和四棱锥,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提示:可见棱应画为实线形线段;不可见棱应画为虚线形线段. 三、巩固提升: 练习:如图,右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这个棱柱得到的? 练一练: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回顾学习过程,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成果. (据学生回答情况展开讲) 五、作业: 教科书习题4.1第 4 题.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8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的几何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并能理解这样做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立体图形进行定量研究的认知 教学重点: 通过“展开”和“围成”两种途径认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画法等 教学过程: 五、 导入: 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是怎么制成的? 要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除了美术设计以外,还要了解它展开后的形状,好根据它来准备材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二、实践感知: 自己动手把一个包装盒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盒,体会包装盒与它的展开图的关系. 三、探究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棱适当剪开,观察它的展开图是怎样的,然后画出示意图.(沿着不同的棱剪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比一比,看谁得到的结果多!)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基本情况: 练习: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制作立体模型的步骤: 1.画出展开图; 2.裁剪、折叠、粘贴; 3.修饰、加工. 练习1.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圆柱的展开图是———;圆锥的展开图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是____. 练习2. 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与有“建”字的一面相对的那一面上的字是(  ).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认识了多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且从展开图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向大家汇报一下! 六、作业: 习题4.1第6、7 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 (1)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8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体、面、线、点,并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2、过程与方法: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 点、线、面、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实物或模型中抽象出概念,并举出确切的实例描述概念. 教学过程: 六、 导入: 问题:物体的构成往往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观察长方体模型,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成几个点,三棱柱呢? 观察可知:长方体有__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相交成____个点;三棱柱有__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相交成____个点. 二、新课讲解: 我们先来认识“体”.观察一本书、圆罐、篮球,从它们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如下图:四棱锥有____个面;圆柱有____个面;圆锥有___个面.再联想上一课“展开图”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包围 着体的是___. 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面是有区别的,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练一练:围成下面这些几何体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观察几何体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2)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结论: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 物体的运动会留下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往往也能抽象成几何图形.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动手试一试. 归纳结论:点动成线 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从几何的角度观察这种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线动成面) 既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面动成体) 练习: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三、小结: 1.谈一谈你认识到的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围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想一想在获得一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哪几个环节,这对你将来探索新知识有何帮助? 四、作业: 习题4.1第5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 (2) 小结复习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9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能举例说明这一事实; 2、过程与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法,认识他们之间的练习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读懂简单的几何语言并据此作出图形. 教学重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教学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表示法、画法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七、 导入: 问题1: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和线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的形状并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 问题2: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呢? 问题3:你还能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实例吗? (木匠用的墨线、砌墙时的拉线) 二、归纳完善,丰富新知 问题4:结合直线自身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该怎样表示一条直线呢?这样表示有什么道理? 直线AB或直线l 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1)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2)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也可以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 问题5:当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同时在一个图形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应怎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如图试着描述图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归纳: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 点不在直线上(直线不经过点).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他们的交点. 三、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6:(1)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EF经过点C;②点A在直线 l 外;③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A. 问题7: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你认为应怎样恰当的表示射线和线段呢?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能看成射线、线段的实例. 问题8: (1)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 (2)能否用几何语言简单描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9:填写表格,归纳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10: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 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③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 (据学生回答情况展开回顾) 五、作业: 习题4.2第1,2,3,4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 (3)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19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经过” 、“确定”等几何语言的意义,并能根据几何语言画出简单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的图形的画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八、 导入: 问题1:老师手里的纸上有一条线段,你能在你的本上作出一条同样大小的线段来吗?  九、 新课讲授: 问题2:黑板上有两条线段,你能判断一下它们的长短吗?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判断? 1.度量法              2.叠合法(叠合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练习1:判断线段AB和CD的大小. (1)如图1,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 (2)如图2,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 (3)如图3,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 问题3: 如图,线段AB和A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线段AC与线段AB的差是哪条线段?你还能从图中观察出其他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吗? 问题4: 如图,已知线段a和线段b,怎样通过作图得到a与b的和、a与b的差呢? 问题5:如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2a. 点B把线段AC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B与BC,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可知AB=BC= 1/2AB. 那么什么叫做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呢? 三、巩固提升: 练习2:估计下列图形中AB、AC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估计. 练习3: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四、拓展: 问题6: 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之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联系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1.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五、小结: 六、作业: 习题4.2第5~8题. 4.3 角(1)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24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角的静态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别角,培养识别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十、 导入: 我们知道,线段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小学我们已 经对角有些粗浅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们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 (PPT展示生活中有关角的图片) 一十一、 新课讲授: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的静态定义. 角的表示 如图,如何表示这个角? 角用符号“∠”来表示. (1)用三个大写字母:∠AOB 或∠BOA ;或用一个大写字母:∠O. (2)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 (3)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加弧线表示: 三、巩固提升: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本中练习1. 2、 (1)过25 min,钟表的分针转过了多少度的角?时针呢? (2)5时30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8时20分呢?1时15分呢? 4.3 角(2)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24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角度制,通过与时间单位相类比,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得到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进而从数的角度认识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十二、 导入: 1. 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OC、OD、OE是三条射线,图中共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9个) 2.如果把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那么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及一个周角,至少各需要多长时间?(6小时,12小时)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做1°.除了“度”之外,还有其它的度量单位吗? 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 二、角的度量: 已知∠AOB,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对中——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 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线重合; 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如图,已知∠AOB,画∠EOF = ∠AOB,你有什么方法? 先量,再画. 三、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据学生回答情况展开回顾) 四、作业: 习题4.3第2,3,14,15题 4.3 角(3) 教学对象:七年级(1)、(6)班 教学时间:2017、11、25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线段的长短、和差、中点学习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等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一十三、 导入: 1. 角是怎样形成的图形?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哪些内容? 3. 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角的比较: 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试着画图来解决。 度量法: ∠ABC >∠DEF 2.叠合法: 步骤: 1. 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2. 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一边的同侧, 3.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1. 如果EC与OD重合,那么∠AEC等于∠BOD,记作∠AEC=∠BOD. 2.如果EC落在∠BOD的内部,那么∠AEC小 于∠BOD,记作∠AEC<∠BOD. 三、角的和差与平分: 问题1  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 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有什么规律? 问题3 如图,如果∠AOB=∠BOC,那么∠AOC=2∠AOB=2        ,∠AOB=∠BOC=          我们把射线OB叫做∠AOC的角平分线. 问题4 如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度量法、折纸法) 四、巩固提升: 2.如图,∠AOB=90o,OC平分∠AOB,OE平分∠AOD,若∠EOC=60o,∠AOC=      , ∠AOE=      , ∠EOD=      . 3.如图所示: (1)∠AOC是哪两个角的和? ∠AOC=∠AOB+∠BOC.
/
本文档为【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