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02-04 16页 doc 35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8-05-16 2007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二、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努力克服宏观环境偏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经...
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8-05-16 2007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二、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努力克服宏观环境偏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达1151.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5%。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762.15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78.40亿元,增长26.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1万元(按现行汇率折13424美元)。 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0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56亿元,增长32.4%。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高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水稻亩产 516.7公斤,三麦亩产271.4公斤,油菜籽亩产151公斤,粮食总产达 11.52万吨。全市共引进内外资农业项目34个,其中:外资项目24个,总投资2.06亿美元;内资项目12个,总投资1.68亿元。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实验区总体规划》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成功举办了“2007海峡两岸(昆山)农产品展示展览会”,共设120个展位,150多家农业企业参展;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昆山)农业论坛”;台湾食品工业园通过规划论证。“海峡两岸(昆山)合作实验区”的运作,将为我市引进外资、发展高效农业搭建更大的平台。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到2007年底,全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果蔬生产基地44个;无公害果蔬产品106个,绿色食品果蔬产品198个。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蔬菜和瓜果总产量达9万吨,同比增长12.0%。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2007年产量 比上年?% 产品名称 万吨 11.52 -7.4 粮食 万吨 7.60 -12.4 #水 稻 万吨 3.27 15.7 三 麦 万吨 0.36 -34.5 油菜籽 万吨 3.47 23.3 瓜果 万吨 9.43 1.0 蔬菜 吨 2460 -0.9 禽蛋 万吨 1.14 -8.4 肉类 万吨 0.91 -4.8 #猪 肉 吨 13634 -1.7 牛奶 万吨 5.04 -4.7 水产品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防汛防台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2亿元,完成土方575万立方米,水利建筑物工程145项,防洪挡墙27.88公里,加高加固防洪圩堤40公里,疏浚河道235公里;全覆盖做好河道长效管理;顺利完成《昆山市新农村建设乡镇(片区)水系规划》。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22.76万千 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经济外资、内资全面开花,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克服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40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外商及港澳台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完成总产值3609.50亿元,增长30.9%。私营工业稳定发展,以私营工业为主的其他经济完成产值388.12亿元,增长32.8%。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39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07.9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2.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2%;产销率为98.8%。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实现利税总额252.05亿元、利润总额200.46亿元,分别增长43.5%、44.6%。 IT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笔记本电脑3216.6万台、数码相机1276.31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7.0%和67.9%。我市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规模以上IT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9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5%,占全省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的四分之一。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平稳。不断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诚信市场管理体系,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信用管理。苏州市建筑节能检测中心在我市挂牌成立,成为苏州地区第一个具备建筑节能系统耐候性、抗风压检测的实验机构。2007年,全市工程报建面积1552.98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153.45亿元。本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0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施工面积1421.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14.05万平方米。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新辟城市公交线路13条,加密、延时公交线路12条,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175辆;新建更新城区主干道路公交候车亭50个;开工建设公交保养场2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目标。创新经营模式,引进上海大众公司合作经营,完成100辆出租车的扩容工作。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量2.26亿元,完成城北大道、太仓塘晨曦大桥、萧林路皇仓泾大桥、三里大桥、339省道复线段、公路安保工程和村村通公交路桥改造工程。全市机动车辆增多,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辆18.64万辆,其中汽车9.5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7.3%。私家车拥有率明显提高,全市年末私家汽车拥有量为6.39万辆,比上年增长30.6%,占全市的比重达67.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客运量594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37150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25.1%;全社会货运量1187万吨,货运周转量 8101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7%。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1051.16万件,特快专递96.6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4.8%和34.5%。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年末电话用户80.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3.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2.4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 15.8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9.6%。 国内贸易业 商业企业以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商业业态为抓手,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贸易业零售额为 133.46 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26.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18.6%。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 市场物价 市场通胀压力加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0%。与上年相比,食品类上升最快,达13.3%,其余依次为居住类、衣着类、烟酒类和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分别比上年上升4.2%、2.2%、1.8%和1.0%;文化教育 娱乐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2.8%、1.5%和0.2%。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1069.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0%;贷款余额(本外币)752.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1%,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225.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6%;全年银行现金收入 1708.54亿元、现金支出1826.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22.7%,净投放现金11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5亿元,增长23.4%;人身险保费收入4.37亿元,下降0.5%。赔款支出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2%。财产险承保金额达304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证券交易活跃。全年证券交易额达798.92亿元,是上年的5.4倍,年内证券开户数24560户,年末总户数51502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投资出现理性下降,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456.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13. 1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8%和12.2%。商品房销售增速较快,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12.2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443.6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5.4%和47.1%。商品房销售额达218.17亿元,增长61.6%。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旅游业以产品开发、资源整合、形象推广、环境提升为重点,有力地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9.96亿元,竣工项目6个;投资4800万元的大型水乡原生态实景演出“四季周庄”在9月正式开演;千灯古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编印出版《昆山特色线路手册》,并正式开通昆山一日游和旅游专线车;昆山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周庄富贵欢乐世界2家单位创建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增星级饭店5家,其中瑞士大酒店成 为昆山首家五星级饭店。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76.6亿元,增长18.4%。 质量技术监督 质监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共有42家企业通过IS9000质量体系认证,累计达到474家。国家、省、市三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4.89%。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食品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年内新增中国名牌3个,全市累计拥有11个中国名牌,32个江苏名牌,86个苏州名牌;16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化工作得到深化。起草并颁布了《昆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全市标准覆盖率为98%以上,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2项,历年累计321项。计量工作得到加强。全市8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到位。全年出动检查人员313人次,检查单位612家,消除隐患164起,确保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697人次,检查场所3480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10件,案值3120万元,取缔制假窝点8个,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行政审批中心加大项目清理力度,规范行政行为,取消和调整了20个部门的82个项目,占进驻事项的18%。创新审批方式,实现审批提速。交通、环保、财政等11个部门的17个项目进行网上审批,网上审批办件量达总量的25%以上;全年审批提速项目达到了19个部门59个事项,总承诺时间由原来的912个工作日缩短为430个工作日,缩短了53%。完善“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推进“一表制”办证,工商、质监、税务窗口间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年内启动推进企业上市基础性工作。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取得优异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34.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5.0%,其中:出口总额323.17亿美元,增长32.6%;进口总额211.18亿美元,增长14.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7.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4.3%。对各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对欧洲出口118.37亿美元,增长41.2%;亚洲出口93.86亿美元,增长28.0%;北美洲出口93.85亿美元,增长25.1%。美国、台湾和日本是昆山前三位贸易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招商引资主攻“基地招商、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全市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52项,利用外资29.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14.38亿美元,增长22.7%。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4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 25.87亿美元,其中2900万美元以上项目53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世界500强已在昆山投资了55个项目。投产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9.6%,利税和利润增幅均超过了40%;全年涉外税收入库95.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493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2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6%和40%;派出劳务人员472人。 “富民强村”和个私经济 “富民强村”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批组建投资性富民合作社2家,入社农户140户,投资总额295万元,100%由农户出资;新批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22家,入社农户150491户;新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入社农户7370户,累计参与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农户61647户,占总户数的55.8%。农村劳动力初级技能率、就业率和家庭物业率分别达到94.8%、94.8%、76.7%。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131家,注册资金10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新增个体工商户9174户,注册资金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私营企业达21038 家,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418.3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7%,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抓好光电产业园、保税物流园、企业科技园“三大功能载体”建设,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完成工业总产值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综合投资环境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四,全年新增合同外资13.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9亿美元。花桥经济开发区加快服务外包、区域总部、现代物流等三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项目的承载力,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昆山高新区、沿沪产业带、科技教育园区、昆山软件园等特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以“三学”为新目标深入实施“三自”创新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863项目2项,实施科技项目275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省火炬计划17项、省星火计划4项。龙腾光电和华恒焊接两个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520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9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5家,建立产学研联合体30多项。设立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山工作站。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76%。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合一”审判试点。昆山高新区成为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全年完成专利量6084件,授权量164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7.6%和54.3%,双桥传感器的微型动态传感器发明专利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全年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软件企业12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59个,省软件产品58个。网进科技和中创软件通过CMMI3级国际认定。人才 集聚效应显现。全年共接收、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29250人,其中,博士16人、研究生397人、本科生15144人、大专13474人。 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9.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继续保持100%,残疾儿童入学率和贫困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70%,15-17周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59%;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19周岁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5.89%,18-22周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77%,07年度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达93.1%,本科录取率达61.18%;成人自学考试报名人数28367人,万人报考率继续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39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4年以上,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14.32年。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4.01亿元;学校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共竣工学校建设项目14个,完成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30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21748人,专任教师734人;小学45所,在校学生43334人,专任教师2293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36024人,专任教师2698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2838人,专任教师535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9所,在校学生12043人,专任教师566人;地方高等教育项目7个,在校学生23485人,专任教师1177人。07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确认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率先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成为全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进展顺利,文明进社区、进外企、进民企、进农村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社区、企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了金秋经贸招商月开幕式大型综艺晚会、“第三届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文艺活动。特色文化创建成效显著。至年末,全市拥有文广站(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个。市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4.5万册,总藏书量达54万册,乡镇藏书量31万册。全年城乡放映流动电影3100场,观众人数85万人;举办文艺演出895场。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8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 70小时。 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7.21万户。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2007昆山印刷展,积极创建“保护版权模范城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与微软(中国)公司签订合作意向,探索政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工作模式。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631.63万份,比上年增长7.7%。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市中医院门诊急诊楼、市三院和四院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市急救中心正式运行。市一院开发区分院和广仁分院主体工程封顶,千灯、周市、花桥等中心城镇及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婴儿死亡率5.7‰,孕产妇死亡率为10.57/10万。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41家,其中:公立医院18家、民营医疗机构105家(其中医院12家、门诊部55家、诊所38家)、公共卫生机构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2所、企事业单位门诊部(卫生站)49所。年末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740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900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3207张,比上年末增长4.3%。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79人、拥有护士数2.31人、拥有病床位数4.72张。 体育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市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省体育局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10个镇全部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镇。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积极开展了全民健身百村乒乓球赛、百村篮球赛和百支健身团队展示“三个一百”活动,启动全民健身休闲徒步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市民达4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台资企业运动会。业余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向苏州输送运动员38名,另有3名运动员进入江苏省队训练,女子短跑运动员蒋兰入选国家队,并有望成为我市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女运动员。体育彩票销售又创新高,全年完成销量8720万元,比上年增长51.2%,返奖3449万元。成功举办了国际体联2007年蹦床世界杯(中国昆山站)、亚洲男排四强赛和中欧男篮对抗赛、中澳足球挑战赛等大型高水平国际赛事,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昆参加比赛。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宣传昆山、推介昆山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 余文体生活。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形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城镇投资2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8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7.6%。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1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1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二、三产业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7.5%和42.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4.5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63.61亿元,增长5.5%;民间投资82.97亿元,增长36.1%。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减排工作。围绕“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着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实施水源生态保护工程和城乡绿化工程。年内成功入选国家生态园林试点城市,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考核验收。新建、扩建铁南区、石牌、南港等污水处理厂,全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31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81%,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4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0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7.26。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65起,死亡146人,重伤179人,直接经济损失938.1万元,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5%,死亡人数下降8%,直接经济损失上升5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 集约用地和资源节约 节能降耗初见成效。通过提高节能环保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快节能减排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能源消耗水平下降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07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21.8%。 强化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投资强度、建筑高度等集约用地的“八个度”,提高了每亩地投入的“门槛”。2007年,外企亩均投资50.96万美元,民企亩均投资327万元;协议收回闲置土地7790亩,无偿收回165亩。 城乡建设 城乡布局日益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有了较大程度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不断深化,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批重点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按照成片、整体、分期推进的方针,加快推进以环城滨江景观带建设为重点的老城区综合改造;完成前进西路改造和正阳桥重建工程;市民文化广场一期工程竣工;晨曦大桥等重点路桥工程建成。市一中、玉龙广场、琅环公园等一批停车设施投入使用。20万立方米/日的第三水厂二期工程及出厂管线工程竣工,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增至100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2581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7%。公用事业设施继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全市供电负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地区最高供电负荷211.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9%,全社会用电量123.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72亿千瓦时,增长19.6%。共投入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2.75亿元,新(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个,新增主变容量94万千伏安。供电形势总体平稳,实现全年安全无事故。至2007年末,昆山电网已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51座,主变容量547.6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33条,输电线路133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537条,配电线路3981公里。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全市出生 人口6065人,出生率为9.01‰,死亡人口3880人,死亡率为5.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5‰。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679846人,比上年末增加13037人;年末外来暂住人口达902572人,比上年末增加167616人。 就业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全市就业情况良好。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7.12万人,比上年增加6.64万人。当年培训人数43405人,比上年增长45.3%。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040人,登记失业率为2.2%。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城镇三大保障覆盖率达99.0%。有82.6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2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按时发放率保持100%。有63.2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35.6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行政村覆盖率和基金到帐率均达到100%。最低工资水平为85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加强,低收入群体得到关心和重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标准从上年的每月300元提高到320元;农村居民由上年的2200元提高到2880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11598人,其中:城镇2921人,共发放差额补贴1399万元。全年发放特困人群医疗救助资金444.65万元。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15所,拥有床位数1540张。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14亿元,销售量居全省县级市之首,筹得公益金1197万元。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704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7元,比上年增长15.3%。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316.46亿元,比年初增加37.73亿元,人均(按户籍人口计算)储蓄存款达4.65万元,比年初增加4748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53元,比上年增长13.1%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30元,增长12.6%。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 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为33.9%、城镇居民为35.1%。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城市居民家庭:彩电231台、家用空调213台、电冰箱117台、移动电话219部、照相机59台、家用电脑79台、热水器119台、家用汽车19辆;农村居民家庭:彩电185台、摩托车79辆、洗衣机96台、热水器107台、移动电话195部、影碟机70台、家用空调149台、家用电脑53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1.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5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4和0.9平方米;市区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100%。 过去的一年,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CPI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巩固。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山人一定能克难争胜,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省局反馈数。
/
本文档为【2007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