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南宋官窑研究

2017-09-20 5页 doc 25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南宋官窑研究南宋官窑研究                                 12级文博专业  安磊磊 12210615 摘  要:在中国陶瓷一万多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史上,宋代堪称一个高峰期。当时因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对陶瓷器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名窑迭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宋代瓷器生产的最主要特点是开始出现了官办和民营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窑场。广义上的官窑系指官方设置的专门烧造宫廷、官府用瓷的窑场,这里所说的官窑是狭义上的官窑,即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的官窑。 关键词:官窑  南宋...
南宋官窑研究
南宋官窑研究                                 12级文博专业  安磊磊 12210615 摘  要:在中国陶瓷一万多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史上,宋代堪称一个高峰期。当时因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对陶瓷器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名窑迭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宋代瓷器生产的最主要特点是开始出现了官办和民营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窑场。广义上的官窑系指官方设置的专门烧造宫廷、官府用瓷的窑场,这里所说的官窑是狭义上的官窑,即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的官窑。 关键词:官窑  南宋官窑 瓷器       官窑是指由官府烧制专供宫廷用瓷的窑场,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严禁在宫廷以外使用。素有“旧官”与“新官”的分别,前者是指北宋汁京(开封)官窑,后者是指南宋杭州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我们通常所说的官窑,是指南宋官窑。 1.文献记载与发掘     南宋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官窑最早的记载。北宋汁京的官窑,据《饮流斋说瓷》记载,开封官窑瓷器“体薄色青,有带粉红者,浓淡不一,有色带白而釉薄如纸者。大观中,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有蟹爪纹,紫口铁足,盖其胎本紫色也。”曾有人据此推断而认为北宋官窑即是指汝窑,虽然具体窑址没有找到,但依据文献的记载和当时瓷业的盛况,北宋官窑应该是存在的,欲窥其真实面貌,还有待日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北宋覆灭后,高宗南渡,定都杭州。南宋朝廷沿袭北宋遗制,重设御窑厂。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具体提到:“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体矣。”[1] 对南宋官窑所产瓷器,明代的高镰在《遵生八笺》中做出了如下描述:“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2] 二十世纪初,郊坛官窑遗址即在杭州南郊鸟龟山下为人发现。此后,对南宋官窑的研究,多集中十修内司窑。作为宋室南迁后在临安建立的第一座官窑,修内司窑无疑对宋代瓷器,乃至对宋代历史变迁、礼仪和经济发展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修内司窑址迟迟未能发现:直到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偶然发现,为修内司官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3] 此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十1998年_5至12月和1999年10月到2001年3月,先后两次对老虎洞窑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经过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老虎洞南宋地层应为叶真《坦斋笔衡》所记的“内窑”,也即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修内司官窑[5]。2006年,随着一件带有“庚子年……匠师……记修内司窑置”等铭款的粉青釉荡箍的发现,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身份终十得到确认[6]。 2.制作工艺及技法 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釉面的开片网罗全器,经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的双手,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调的器物增添了天然的美感。 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说法。 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当时的烧造工匠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3.南宋官窑特征 南宋官窑器均属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追求精致,不可越规。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铜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严格规定。从出土器物和传世官窑瓷器综合考察,器型除习见的盘、碟、洗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者甚多,多为宫廷陈设、观赏品。大件器物较少见,所见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盘、碗、瓶、炉、洗和文房用品等。 (1)官窑是由官府设立并掌管的窑场,是内侍官兼职提点、提举等职,即是由入内内侍省都知邵愕统领的专门从事礼制性器物和宫廷用器生产的邵局建立并管理的,进而可知其产品应主要为国家重大礼制性活动上使用,即其产品应主要是祭器或供器,所以又称“内窑”。 (2)由于官窑的产品都是供礼制性活动使用的,因此在生产中非常讲究,精工制作。官窑的产品是青瓷器,用澄泥为范制成。《坦斋笔衡》云:“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以前,学者们对这句十分重要的描述并未予以重视,甚至不明其意。事实上,在老虎洞窑发现以前,人们是很难理解此句的含义的。现在,这条记载被老虎洞窑的发掘资料所证实了。 (3)南宋官窑对生产的次品采取了特殊的掩埋制度。老虎洞窑南宋时期的器物极少出土于地层中,而是集中出土于24个瓷片坑中,这是老虎洞窑相当独有的特点。这些瓷片坑大体按时代顺序从早到晚有序地排列。瓷片坑内堆积几乎都是纯粹的瓷片(图一二),经过初步的拼对整理,发现瓷片坑中出土的瓷片基本都能拼对成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7] 4.鉴定与去伪   官窑瓷器自问世后即很名贵,历代多有仿制,仿品可分四种情况:一是宋龙泉窑仿;二是明清官窑仿;三是清末民国仿;四是现代新仿。[8] 宋官窑瓷器多为黑胎和黄褐色胎,釉面均有开片,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炒米黄等色。底是满釉,支钉有三、四、五、六个不等。历来有“官哥不分”之说,据实物观察,二者却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釉色偏黄的,确实与哥窑难分。     (1)宋龙泉窑仿品   宋龙泉窑所仿官窑瓷器,与杭州乌龟山所出资料大致相同,尤其是釉色十分接近。但二者亦有明显区别,官窑用支钉支烧,龙泉窑则采用垫饼或支圈烧,没有支钉痕。另外,龙泉窑仿品没有一件是满釉支烧的。     (2)明清官窑仿品     明清仿官窑属官仿官,均是景德镇御窑厂所仿。这些仿品釉层较厚,釉面开大小纹片,多为粉青和灰青色,不重造型,只重釉色。 清雍正仿官窑产品被文献中称为“仿铁骨大观釉”。釉色多为豆青、灰蓝和月白,少数无纹片,多为大开片,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失透的容易与宋官窑混淆,其精致产品中,支钉痕为黑色,类汝窑细小的芝麻钉。清雍正、乾隆官窑仿官产品,其目的均是为迎合帝王之需所制,多有本朝六字或四字青花篆款。 明清管窑仿品虽为仿品。但因系官窑所仿,因此做工精细,仍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明清官窑仿品多具本朝款识或本朝造型特征,不会与宋官窑作品混淆。     (3)清末民国仿品     清代晚期及民国仿品,其目的完全是为了营利,故均刻意模仿真品,从造型到釉色追求乱真,不仔细辨认,真可鱼目混珠,这些仿品的失败之处有两点:一是造型仅仅形似,但曲线变化与真品相比,显得僵硬,比例失调;二是釉色过于失透,几乎成了无光釉,有些甚至呈乳浊状,开片也不如真品自然,显得呆板,有的甚至无开片。   (4)现代新仿品     现代仿品有两种:一为浙江所仿南宋官窑;二是河南开封所仿北宋官窑。前者产量很大,市场流通的也很多,后者仿得不多,未批量生产,多系现代工艺成型,只是釉色近似,胎体十分坚硬,,叩之有金石声,真品则是发“噗噗”之声。开封仿品胎体也很坚硬,重量都比珍品重。 概言之,要鉴别南宋官窑器真伪,就必须先看胎质。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真品视之如青玉。因为要追求玉质效果,釉面玻璃质感不强,釉面润泽,呈亚光乳浊性。放大镜下可见气泡如细小的串珠紧密聚集在一起一样。因为烧造温度不高,整器击之声音较低。仿品这一点上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凡器物无玉质感者,就须谨慎待之。出土器在开片之内可见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颜色,但在放大镜下常可见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匀,认真细看,不难识别。真品器形规正,形美而又有沧桑之感;仿品在这一点上常无法达到,尤其是不能传递出历史的沧桑之感。 5.价值及收藏     南宋覆灭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现传世珍品不足百件,且多散落在世界各地。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 、釉色、胎质和艺术水准均达到中国古瓷器巅峰,尤其是器物表面釉层的开片纹理、制作工艺与审美蕴含堪称登峰造极。
/
本文档为【南宋官窑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