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2017-10-27 25页 doc 53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韩晓敏 摘 要 5.12汶川地震不仅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也给灾区人民和救援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为了进一步探讨“5.12汶川地震”给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造成的心理创伤~随机选取北京军区第二五五医院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解放军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进一步研究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其应付方式~并对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 韩晓敏 摘 要 5.12汶川地震不仅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也给灾区人民和救援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为了进一步探讨“5.12汶川地震”给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造成的心理创伤~随机选取北京军区第二五五医院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解放军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量~进一步研究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其应付方式~并对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灾后救援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尤其是躯体化和强迫症状方面伤害较大。2. 解放军医护人员在面对地震灾害应激事件时~采取了“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3.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采用的应付方式存在着相关性~成熟的应付方式可有效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健康。根据上述解放军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创伤提出相关建议和心理救援。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救援 心理伤害 解放军医护人员 1 前言 1.1灾害心理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灾害心理是一种在灾害条件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灾害发生之后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及其 [1] 身心创伤的体验和心理行为异常的反映。 关于地震灾害对于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的系统科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舆论研究中心、加州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和马里兰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对地震 [2]灾害中的感知觉、情绪和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灾害研究部门组织德克萨斯大学社会学系WSA灾害研究所等5个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机构,对于地震心理行为反应和个性心理特征做了相关研究。加州大学80年代设立了“地震与人的行为”研究,对于地震事件中影响人的行为反应的因素做了系统研究。 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创伤研究和救援行动开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之后。它是全国首例灾后心理干预的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长江流域大洪水、张北地震、洛阳火灾和石家庄爆炸案等灾后,都零星出现了心理工作者的身影。以及最近的大连空难,心理医生都参与了救助工作。1998年张北地震发生后,现任世界卫生组织马尼拉观察员的汪向东,对地震后的灾民生活质量、灾后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和发生率进行了调查研究。2002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我国心理专家首次实现了灾后24小时内赶到现场的飞跃。2003年SARS期间,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又对SARS患者、疑似人员、密切接触者、家属、朋友以及一线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的心理干预工作。这是我国心理医生首次大面积、全方位地介入灾难的心理救援工作。2008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深入灾区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灾害心理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基础。 1.2心理创伤及其反应 [6]心理创伤常常用来指导致心理疾患的负性心理事件,也指心理疾患本身。美国精神病 [7]协会在《心理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中对心理创伤做出了专门的定义:个人直接经历一个涉及死亡或死亡威胁,或危及身体完整性的时间;或经历家庭成员预期之外的或暴力的死亡严重伤害或死亡威胁。我国研究者将之定义为:个体在亲身经历或者目睹他人遭遇死亡,面 1 临死亡威胁严重威胁身体完整性和精神正常等创伤性事件后而使得身心受到极大地打击和伤[6]害。 心理创伤引起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关注,是从越南战争回国后退伍的老兵,后来心理学家对这些退伍的老兵进行心理干预,并提出一个诊断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心理创 [11]伤的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1.3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 应付方式(coping strategies)指个体在压力情境中意在减轻压力影响而采取的策略和行为。个 [16]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并籍此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付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因此不论从临床医学还是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积极探索应付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对于丰富发展心理治疗理论,完善和补充健康行为教育内容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Vai1lant认为长期的精神健康可以通过了解受试者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习惯使用的自我防御类型来预测;而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 [6]理和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1.4问题的提出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救灾队伍中人民解放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由于他们工作环境的无比惨烈和特殊性 ,他们要面对这种伤亡惨重的情境,以及他们在灾难中所要肩负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 ,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 ,如恐惧、焦虑、无助、挫败感等。因此当目睹灾后的惨景, 面对痛苦的人群, 以及超负荷的工作时, 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 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可能遭受到“次生灾害心理”的影响。 救援官兵的心理伤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汶川地震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更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为以后的抗震救灾政策的研究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假设:1.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2.解放军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心理健康存在着相关性。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以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1岁,平均工龄为10.9年。被调查对象在 5月19号赴灾区绵竹市开始进行应急救援。 2.2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 S CL- 9 0 ) 来测试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采用1 ,5级 [8]评分法 。 用应付方式问卷测量群体应付行为类型和特点。此问卷包括62个项目,每个条目有“是”“否” [8]两个答案。该量表包括6个因子: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回避、合理化;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是成熟型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回避是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合理化是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即含有成熟应付方式的成分,又含有不成熟应付方式的成分。国内有大量研究表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解答疑问, 无记名填写量表。 2.3数据处理 用SPSS13 .0建立数据库,计算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和因子项目均分等指标 ;用t检验来比较救援部队群体与中国正常人常模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分析部队医护救援人员心理健 2 康状况 。并研究与其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解放军医护救援人员心理症状各因子与中国常模差异的比较分析 表1 解放军医护救援人员SCL-90各因子与中国常模比较 项目 救援人员 中国常模 t p 躯体化 1.48?0.35 1.37?0.48 2.233 0.031 强迫 1.47?0.39 1.62 ? 0.58 ,2.131 0.026 人际关系敏感 1.68?0.54 1.65?0.61 0.043 0.065 敌对 1.29?0.35 1.46?0.55 ,1.659 0.031 恐怖 1.26?0.23 1.23?0.41 0.042 0.069 偏执 1.27?0.33 1.43?0.57 ,3.548 0.000 抑郁 1.31?0.36 1.50?0.59 ,2.736 0.020 焦虑 1.59?0.49 1.39?0.43 2.033 0.013 精神病性 1.17?0.25 1.29?0.42 ,2.304 0.031 总均分 1.36?0.21 1.44?0.49 ,2.502 0.022 表1显示:救援部队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说明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在躯体方面和焦虑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心理症状中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与中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救援部队医护人员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的症状不明显。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强迫、敌对、偏执、抑郁和精神病性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说明部队医护人员在这些方面没有受到伤害。 3.2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分析 表2 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应对方式 项目 平均分 标准差 类型 排序 解决问题 0.77 0.24 成熟 1 求助 0.59 0.21 成熟 2 躲避 0.38 0.24 不成熟 3 幻想 0.34 0.24 不成熟 4 合理化 0.33 0.21 混合 5 自责 0.22 0.18 不成熟 6 表2显示:军队医护人员对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0.77?0.24) 、求助(0.59? 0.21) 、躲避(0.38?0.2 4)幻想(0.34?0.24)、合理化(0.33士0.21)和自责(0.22?0.18)。说明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3 3.3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表 3 救援军队医护人员 S C L - - 9 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退避 幻想 自责 求助 合理化 解决问题 总分 0.122 0.300** 0.313** ,0.092* 0.139 ,0.251* 躯体化 0.053 0.051 0.015 ,0.084 0.043 ,0.125* 强迫 0.171 0.233** 0.318** ,0.236* ,0.073 ,0.224* 人际关系敏感 0.055 0.250* 0.211* ,0.342** 0.116 ,0.256* 抑郁 0.122 0.322** 0.343** ,0.448** ,0.183 ,0.327** 焦虑 0.203 0.222* 0.216* ,0.139* 0.176 ,0.258* 敌对 0.082 0.201* 0.319** ,0.192* 0.078 ,0.172* 恐怖 0.100 0.116 0.035 0.014 0.102 ,0.064* 偏执 0.121 0.304** 0.330** ,0.166* 0.104 ,0.147* 精神病性 0.073 0.325** 0.308* ,0.276* 0.108 ,0.198* 其他 0.023 0.168 0.102 ,0.224* 0.200 ,0.154* 注:* p<0.05 ** p<0.01 表3显示: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相关性,救援军队医护人员 SCL - 9 0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地震救援中采用解决问题方式能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健康;除躯体化,恐怖外,救援军队医护人员 SCL - 9 0因子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地震救援中采用求助方式也能缓解压力 ;SCL - 9 0各因子与退避呈正相关,差异性不显著;除躯体化、恐怖外SCL,9 0因子与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这些方式不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 4.讨论 4.1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4.1.1解放军医护人员面临的救灾环境的分析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军区野战部队二五五医院接到救援命令后,立即选调精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灾区救援。5月19日,162名队员和装备全部抵达绵竹,医护人员顾不上吃饭休息,迅速卸载编组,快速定位,准确连接,不到两个小时,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张床位、同时展开4台手术的野战方舱医院崛起在绵竹新城区。由于地震刚刚发生余震还在继续,有大批量的伤病员需要救治,门诊组医生每天都要接诊100多位病人,频繁使用听诊器造成耳道破损化脓,但仍然坚守岗位。外科组医生曾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大大小小10台手术。到达救灾一线仅,天时间,就诊治伤病群众2800多人次,二五五医院方舱累计收治伤病员27890人次,抢救重症伤病员190名, [21]抢救成功率100,,实施手术1100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应急医疗救援工作任务特点分析如下:?时间紧迫。地震灾害发生突然,预警性不强,部队官兵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火速赶往灾区,并展开救援工作。?任务繁重。灾难发生后,有大批量的伤病员需要救治,医疗救援力量往往严重不足,因此医疗救援的任务极其繁重。这必然导致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救治工作极度紧张,高强度、超负荷运转。?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危险。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公共设施系统无法运行。缺电、少水、食物和药品不足,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之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由此而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4.1.2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救援部队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说明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在躯体方面和焦虑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心理症状中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与中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救援部队医护人员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的症状不明显。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在强迫、敌对、偏执、抑郁和精神病性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说明部队医护人员在这些方面 4 没有受到伤害。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如下 A躯体化 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绵竹开设“野战方舱医院”进行救援,抵达后他们面临的情况是:绵竹市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51万,距震源汶川最近,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截至20日已确认死亡13000余人,伤亡人数在四川全省排第,位,当时有,万余名重伤员亟待救治。绵竹市内医院处于瘫痪状态,二五五野战医院必须承担起当地医院的作用。由于地震刚刚发生余震还在继续,有大批量的伤病员需要救治,门诊组医生每天都要接诊100多位病人,医疗救援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医疗救援的任务极其繁重。救治工作极度紧张,应急救援人员高强度、超负荷运转。再加上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危险,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头痛、长期体力消耗导致的过度疲劳、肌肉酸痛、睡眠质量下降、恶心或胃部不舒服等躯体症状。 B焦虑 焦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对许多事件和活动、工作和学习过分焦虑,难以控制的担心,坐立不安或感觉紧张,容易疲倦,睡眠障碍,烦躁,神经过敏焦虑常常是由应激情境所致。难度高、价值高、强度大、代价重的事件或任务是焦虑情绪的诱因。 解放军应急救援医护人员面临余震不断,医疗救援力量不足的环境。除了在野战医院里救治伤病员,野战医院领导还派出小分队到绵竹市灾情较重的玉泉镇、广济镇、汉旺镇等地进行巡诊,为灾区群众送医送药,还主动参与现场救援、防疫消杀等抗震救灾工作。难度高、强度大、时间紧迫性命攸关的状态,给救援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面临着余震不断、担心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医疗条件有限药品缺乏等困难,以及非常难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情绪、连续作战导致身体无法支撑、亲属的担忧等。由此引发出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C部队医护人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并未出现明显症状 医护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比普通人员接触得多,了解得多,尤其是为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各部队都做了充分准备 ,二五五医院是我军最早探索应急机动卫勤保障力量的建设单位之一,编配有各种先进的野战急救设备。二五五野战医疗所对大批医护人员的、反恐演练 ,使得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承受能力较之一般医护人员有所增强 。再加上部队士气、凝聚力、以及岗位的价值感、军人的归属感等对部队医疗人员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部队官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并未出现明显症状。 4.2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应付方式的分析与讨论 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不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地、有意识的或者是无意 [6]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忍受应激的影响。 应付方式是个体面对不同的应激情景时偏爱或习惯采用的应对策略的总和。根据个体在可控或不可控应激情景中的应对灵活性与应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可分为灵活应对、控制型应对、非控制型应对和异常应对四种应付方式。一个人的应对风格是其人格特征在应对活动中的表现,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面对同样的应激源,不同的个体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从而带来不同的后果, [6]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0.77?0.24) 、求助( 0.59? 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 0.21) 、躲避(0.38?0 . 2 4)幻想( 0.34 ? 0.24)、合理化 ( 0.33士0.21 )和自责( 0.22?0.18)。说明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也表明,救援官兵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积淀,一般能够理智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有计划地针对问题采取直接行动或求助他人,从而积 5 极主动地应对困境。 4.3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关系的分析与讨论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大部分受灾者会经历高度的压力,从而进入应激状态,并表现出相当的应激性生理过程。前人对于应激与应付方式的研究也很多:Pelietier于20世纪70年代指出:“现代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而应付方式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Andrew则发现个体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则心理危机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 基于此观点,Gentry(1983)曾较乐观地认为我们正趋向发展一门“应 [11]付科学”(Science of Coping)。J.C.Coyne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压力。应付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Edwards认为:“合理应付方式的位置处在应激与健康之间”,适宜的应付对缓解和调节环境对个体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Vai1lant认为长期的精神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了解受试者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习惯使用的自我防御类型来预测;而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 本研究所得数据证实了本文假设中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也吻合。分析如下: 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多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或者混合型的应付方式。 表3的结果显示: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应付应激情境时,采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能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健康。求助也和大部分心理症状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求助也是一种减轻心理损伤的应付方式。这证明采用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的个体会采取积极健康的策略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保持信心并且付诸行动,善于利用周围有效资源以应对当前应激情境,从而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对自身造成的影响。 表3同时表明:自责、幻想和退避应付方式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面对应激情境,使用这些方式不能有效地缓解压力、维护心理健康。这证明采用不成熟型(退避—自责)应付方式的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环境。此类特点的个体倾向于回避问题,否认问题的存在,或者意识到问题但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企图躲避问题带来的危害,认为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过失、欠缺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沉溺失败难以自拔,过分自责。 表3也显示:总体上,合理化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在面对应激情境时,采取合理化的应付方式虽然不至于造成心理健康状况恶化,但是也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压力,因为它只是权宜之计,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5.结论 5.1 研究显示救援部队医护人员心理症状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显著高于中国常模,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与中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余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 5.2军队医护人员对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 、求助 、躲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说明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 5.3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相关性:救援军队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症状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躯体化、恐怖外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症状因子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症状各因子与退避呈正相关,差异性不显著;除躯体化恐怖外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症状各因子与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伤害程度。 6.建议 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地震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精神健康的 6 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善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在高压情境下应对事件的能力,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应当注意改善自我的应付方式,学会用成熟应付方式处理事件。同时生活工作在高压力环境中的人员加强应付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在遇到避免不了的问题时,学会用成熟应付方式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因此,我们建议,应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以集体讲座个别交谈等方式,对官兵分类实施心理教育干预和治疗。依靠各级领导及骨干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宣扬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激励官兵战胜困难的决心。通过组织官兵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谈感受等,消除其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等心理。 根据上述数据结果,结合相关经验和理论,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6.1针对具体的心理症状的建议 6.1.1针对焦虑症状的建议: (1).心理训练的宣泄疗法 宣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 常用的宣泄方法: 行为宣泄。在专业性(科学性)的发泄场所备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供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治疗者可根据来访者(病者)的情况选择发泄对象和发泄方式,对感情倾诉,发泄自己的悲伤、愤怒、仇恨或者其它情绪。 情绪暴发宣泄。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是空旷的原野或无人的山顶,引导对方暴发出压抑的情绪,如引导来访者痛哭或大声喊叫。 (2).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主要适于广泛性焦虑症,所谓广泛性焦虑症,是指患者总是以经常的、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为特征的焦虑症。 催眠疗法需要专业心理医生介入,通过其运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 (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焦虑心理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以“抗条件作用”原理帮助患者逐步摆脱焦虑情绪。施行脱敏法,需要在来访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下,使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达到不能引起来访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并如法炮制,直至患者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 6.1.2针对躯体化症状的建议: 灾难发生后解放军官兵经常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在救援过程中遭遇过度的劳累与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建议:1.在每一天救灾任务暂时告一段落后,有专业的心理干预工作者给予解放军官兵以帮助和指导,以缓解压力,为救援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2.为解放军官兵进行放松训练:从头不开始到脚部,循序渐进的全身肌肉放松。3.加强后勤保障,应努力改善阵地环境,及时消除现场的污秽与尸体。应尽量创造条件,给官兵提供良好的饮食保暖和休息条件,保障官兵每天休息至少四个小时。 6.2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放军应急救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的建议与方法: 6.2.1应急救援医护人员在救援前的心理准备 应激反应是应急救援医护人员在救援时常见的心理反应,出现应激反应的军人往往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时间处在应激状态,不仅会影响救援部队的救援能力,对救援军人的心理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救援军人应尽可能了解如何预防这些应激反应,对救援性质有充分的认识。如:1.增强救援模拟训练。这是救援压力预防的主要措施。平时在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进行训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经历恐慌症状,对军人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刺激,使其反复想象战斗境况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使其心理承受一定压力,并将紧张度控制在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2.了解去灾区可能 7 出现的身心反应,做好心理预防。 6.2.2应急救援医护人员在救援中的心理调适 汶川地震发生后,医护人员经常是日以继夜的工作,不停的抢救伤员,身心处于极度透支的状态。建议1.配备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在每一天救灾任务暂时告一段落后,有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给予解放军医护人员帮助和指导,以缓解压力,为救援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2.救援人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心理学认为,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危机应对系 [7]统, 这就是 “社会支持系统”。解放军医护人员要和工作伙伴和战友在一起,以提供亲情、 物质和信息上的支持,经常分享救援经验,以增进工作效率,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 6.2.3应急救援医护人员救援后的心理康复训练 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开朗、乐观、直爽、意志坚强的良好性格。这样有助于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保持乐观、积极正确的应急反应状态。 1.适当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增加各种生活阅历,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以便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从容实施自救和他救,减少心理伤害。 2.加强军人荣誉感和价值观的引导。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斗志是长期的价值观教育的结果。在抗震救灾中要大力宣扬救灾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激励部队医护人员战胜困难的决心。通过对部队医护人员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为他们坚守岗位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解放军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建议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改变原有的心理状态,增强适应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杨彦波(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07,2 [2]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6,6 [3] 董惠娟,邹其嘉,顾建华(灾害造成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4] 董惠娟, 顾建华, 杨彦波, 钱铭怡 印度洋地震海啸中国大陆受灾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2期 [5] 董惠娟, 顾建华, 邹其嘉, 杨彦波, 论重大突发事件(印度洋地震海啸)的心理影响及本体的应付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4期 [6] 宁维卫,陈丽,陈华,刘娣,徐建,马岳德(震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7] 郗敏(灾害事故救援中对军事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黑龙剑科技信息,2008,34期 [8] 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9] 赵燕(地震灾害对受灾者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干预策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专题研究,2008,3 [10] 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 [11] 蒋明全(地震受灾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及干预(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6 [12] 杨艳杰,乔正学,邱晓惠,杨秀贤,张嫒嫒,张翠,王凯,刘建平,陶雨春(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12 [13] 姜丽萍,王玉玲(不同人群在灾害事件中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干预的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 [14] 庄东哲(解析:中小学生灾后心理干预,中国减灾,2005,12 8 [15] 李伦,孙甜甜,彭菊聪,田金徽,韩冬冬,郭凌云,吕邦策(汶川地震文县居民心理伤害相关问题调查(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89,391 [16] 陈春霞,张理义,徐志熊,等 军人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 ]1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 ,31(11) [17] 徐璐, 乔玉照. 重视对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 理论学习,2006, 6: [18] Coyne J C.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J].Annual Review of Pschology,1991,42:401-425. [19] Ray C,Lindop J.The Concept of Coping [J].Psychology Medicine,1982,1:385-395. [20] Peterson L.Special series:coping with medical illness and medical procedure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9,57(3):331-332 [21] 解放军报.第6版 2008-07-01 9 致 谢 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董惠娟教授给了我很大帮助,从选题到搜集资料,从确定论文大纲到最后完成,都是在您耐心、细致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的。您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董惠娟老师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宽已待人的崇高品质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 感谢您对我的关心,感谢您对我的热情,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感谢您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指导。总而言之,董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那一份无私的爱,使我又在人生的里程碑中认识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坚定了自我。您教会我扎扎实实的做人、做事,勇敢的往前走,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也许我的话不多,也许我不会说,也许这些还不能充分表达我的谢意,但我用最平常、最无彩的语言来表达我最真挚的话语:董老师,您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在此过程中,我还要感谢各位任课和辅导老师在许多方面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你们让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真心的谢谢你们~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也向我提供了一些关于本论文的信息。最后,感谢支持我、帮助我的所有人们。谢谢你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真挚的关怀。 10 附 录 感谢您协助我们的工作~本次调查为无记名填写,所得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并严格保密。请 您放心、仔细填写。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工龄:,, 年 第一部分: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病痛或问题,请仔细地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 最近一星期以内,您的实际感觉,选择适合的答案,在其相应数字上打“?”,请注意不要漏题。 0=没有 1=很轻 2=中等 3=偏重 4=严重 1(头痛。 0 1 2 3 4 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0 1 2 3 4 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句子盘旋。 0 1 2 3 4 4(头昏或昏到。 0 1 2 3 4 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0 1 2 3 4 6(对旁人求全责备。 0 1 2 3 4 7(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0 1 2 3 4 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0 1 2 3 4 9(忘性大。 0 1 2 3 4 10(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表的端正。 0 1 2 3 4 11(容易烦恼和激动。 0 1 2 3 4 12(胸痛。 0 1 2 3 4 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0 1 2 3 4 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不足,活动减慢。 0 1 2 3 4 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0 1 2 3 4 16(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0 1 2 3 4 17(发抖。 0 1 2 3 4 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0 1 2 3 4 19(胃口不好。 0 1 2 3 4 20(容易哭泣。 0 1 2 3 4 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0 1 2 3 4 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0 1 2 3 4 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0 1 2 3 4 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0 1 2 3 4 25(怕单独出门。 0 1 2 3 4 26(经常责怪自己。 0 1 2 3 4 27(腰痛。 0 1 2 3 4 28(感到任务难以完成任务。 0 1 2 3 4 29(感到孤独。 0 1 2 3 4 30(感到苦闷。 0 1 2 3 4 31(过分担忧。 0 1 2 3 4 32(对事物不感兴趣。 0 1 2 3 4 33(感到害怕。 0 1 2 3 4 34(您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0 1 2 3 4 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0 1 2 3 4 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0 1 2 3 4 11 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0 1 2 3 4 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0 1 2 3 4 39(心跳得很厉害。 0 1 2 3 4 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 0 1 2 3 4 41(感到比不过别人。 0 1 2 3 4 42(肌肉酸痛。 0 1 2 3 4 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0 1 2 3 4 44(难以入睡。 0 1 2 3 4 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0 1 2 3 4 46(难以做出决定。 0 1 2 3 4 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0 1 2 3 4 48(呼吸有困难。 0 1 2 3 4 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0 1 2 3 4 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0 1 2 3 4 51(脑子变空了。 0 1 2 3 4 52(身体发麻或刺痛。 0 1 2 3 4 53(喉咙有梗塞感。 0 1 2 3 4 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0 1 2 3 4 55(不能集中注意。 0 1 2 3 4 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0 1 2 3 4 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0 1 2 3 4 58(感到手或脚发重。 0 1 2 3 4 59(想到死亡的事。 0 1 2 3 4 60(吃得太多。 0 1 2 3 4 61(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0 1 2 3 4 62(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0 1 2 3 4 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0 1 2 3 4 64(醒得太早。 0 1 2 3 4 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0 1 2 3 4 66(睡得不稳不深。 0 1 2 3 4 67(有想摔坏东西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0 1 2 3 4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0 1 2 3 4 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 0 1 2 3 4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0 1 2 3 4 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0 1 2 3 4 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 0 1 2 3 4 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0 1 2 3 4 74(经常与人争论。 0 1 2 3 4 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 0 1 2 3 4 76(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0 1 2 3 4 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0 1 2 3 4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0 1 2 3 4 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0 1 2 3 4 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的或不像是真的。 0 1 2 3 4 81(大叫或摔东西。 0 1 2 3 4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0 1 2 3 4 12 83(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 0 1 2 3 4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 0 1 2 3 4 85(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 0 1 2 3 4 86(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0 1 2 3 4 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的问题。 0 1 2 3 4 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 0 1 2 3 4 89(感到自己有罪。 0 1 2 3 4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0 1 2 3 4 第二部分: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根据您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面选择一个 答案,在其相应的“?”上打“?”。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 “无效”作出评估,同样在其相应的“?”上打“?”。 是 否 有效 比较有效 无效 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 ? ? ? ? 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 ? ? ? ?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 ? ? ? ?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 ? ? ? ? ? 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 ? ? ? ? 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 ? ? ? ? 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 ? ? ? ? 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 ? ? ? ? ? 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 ? ? ? 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 ? ? ? ? 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 ? ? ? ? ? 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 ? ? ? ? ? 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情绪的问题 ? ? ? ? ? 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 ? ? ? ? ? 15、常自暴自弃 ? ? ? ? ?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 ? ? ? ? ? 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 ? ? ? ? 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 ? ? ? ? ? 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 ? ? ? ? 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 ? ? ? ? ? 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 ? ? ? ? ? 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 ? ? ? ? ? 23、常自我责备 ? ? ? ? ? 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 ? ? ? ? ? 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 ? ? ? ? ? 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 ? ? ? ? ? 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 ? ? ? ? ? 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 ? ? ? ? ? 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 ? ? ? ? ? 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 ? ? ? ? ? 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 ? ? ? ? 32、借烟或酒消愁 ? ? ? ? ? 33、常责怪他人 ? ? ? ? ? 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 ? ? ? ? ? 13 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 ? ? ? ? ? 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 ? ? ? ? 37、常自卑自怜 ? ? ? ? ? 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 ? ? ? ? ? 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 ? ? ? ? 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 ? ? ? ? ? 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 ? ? ? ? ? 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 ? ? ? ? ? 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 ? ? ? ? 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 ? ? ? ? ? 45、常祈祷神灵保佑 ? ? ? ? ? 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 ? ? ? ? ? 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 ? ? ? ? ? 48、常怪自己没出息 ? ? ? ? ? 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 ? ? ? ? ? 50、常抱怨自己无能 ? ? ? ? ? 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 ? ? ? ? ? 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 ? ? ? ? ? 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 ? ? ? ? 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 ? ? ? ? ? 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 ? ? ? 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 ? ? ? ? 57、总怪自己不好 ? ? ? ? ? 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 ? ? ? ? ? 59、常自感运气不好 ? ? ? ? ? 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 ? ? ? ? ? 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 ? ? ? ? ? 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 ? ? ? ?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14 Harm of Emergency Military Medical Rescuers during Earthquake Hanxiaomin Directed by Prof. Dong Huijuan Abstrac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nchuan on May 12, 2008 not only hit the people of enormous material losses, but also brought great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 to the Emergency Military Medical Rescuers in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This study adopts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members comefrom the255 hospital who take part in the Emergency Military Medical Rescue in ord to study their coping style during the disaster relief ,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 shows that: 1.The factor score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of SCL-90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Rescuers during Earthquake relie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inese norms .2.Adopting mature coping styles(solving problem, seeking help) can eas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ffectively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arm while adopting immature coping styles (self-blame, fantasy, retreat )or mixed coping style (rationalization) is not effective in reducing psychological damage; in high-stress sit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is more close,and coping styl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which decide whether the individual is able to maintain mental health in the high-pressure situation.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 that the rescuers have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psychological ways to help . Key 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 Emergency Rescue Psychological Harm Military Medical Rescuers 15
/
本文档为【地震灾害对应急救援解放军官兵心理伤害的调查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