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

2018-02-12 13页 doc 29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 附件: 第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名称 1杨文斌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2张金城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3桂彬彬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4张海旭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5皮晓丽 北京睿呈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6李慧莹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7胡琳华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8董 朝 北京寰宇宏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张玉敏 北京帝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廖玉霞 北京帝测科...
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
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 附件: 第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名称 1杨文斌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2张金城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3桂彬彬 北京市房地产勘察测绘所 4张海旭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5皮晓丽 北京睿呈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6李慧莹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7胡琳华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8董 朝 北京寰宇宏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张玉敏 北京帝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廖玉霞 北京帝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王存淼 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2孙洪会 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3朱艳霞 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 14张宝顺 北京万兴宏盛建筑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15胡志录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6刘 丽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7罗 勤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8聂 通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9虞红波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熊 娟 北京海澄华图科技有限公司 21王文娟 北京金房兴业测绘有限公司 22殷金华 北京洛斯达数字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23聂世福 北京洛斯达数字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24连九杰 北京世纪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盖利军 北京同创达勘测有限公司 26周芳玲 北京同创达勘测有限公司 27李双燕 北京天一佳信科技有限公司 28李传宝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29崔广宁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30曹 双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31舒 俏 北京市密云房地产测绘所 32唐 林 北京大地万川测绘有限公司 33高思华 北京慧智蓝图测绘有限公司 34米 兰 北京首益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35张庆涛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6王 珍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7赵桂卿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8高 蕾 北京鑫业博诚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39隗永刚 北京赛博时代测绘有限公司 40岳国辉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41焦俊娟 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42崔 阳 航天量子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43李 莹 航天量子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44全淑颖 北京中瑞嘉业测绘有限公司 45李维功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46刘 欣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47蔺志勇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48李 鸣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49刘 淼 北京力佳图测绘有限公司 50张爱英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51杨 蓓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52姜 泉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53张 伟 北京天地鸿图测绘有限公司 54刘 颖 北京天地鸿图测绘有限公司 55巩博华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6张雅静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7左丽丽 北京望唐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58王 静 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59牛圣麟 北京龙泰经纬测绘有限公司 60孙迎迎 北京京昌工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61李 蕊 北京京昌工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62张世刚 地质出版社 63王作勇 地质出版社 64李莉 地质出版社 65魏春萍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6陈新杰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7黄 爽 北京道济测绘有限公司 68王菲菲 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9严咏梅 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0赵晓方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71李宝兰 北京市煤气工程有限公司 72赵 菲 北京威远图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73李国鑫 北京威远图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74李从柱 北京华星勘察新技术公司 75许江林 北京华星勘察新技术公司 76万梅芳 北京华星勘察新技术公司 77张中兵 北京大地宏图勘测有限公司 78付兰星 北京大地宏图勘测有限公司 79张 宁 北京科智成市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80李 强 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1余国容 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2杨亦丁 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3刘 莹 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4吕小锋 北京市海淀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测绘队 85许振光 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委员会测绘所 86曹海燕 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委员会测绘所 87那丽丽 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8敖 谦 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9孔令月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90王绍纯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91单冰辙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92张 凯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3闵杨子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4杨若肖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 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编辑本段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概述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 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编辑本段新的资源观定义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资源系统观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资源辩证观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资源开放观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如不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是有道理的。编辑本段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 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编辑本段资源系统的特点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 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编辑本段中国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中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煤的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编辑本段中国的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资源危机、水危机 ?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编辑本段资源应用 许多资源在其原始形式的情况下是无法消费或者说使用的。为了将其转变化更加方便可用的商品,就必须对它们予以加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开发。例如,将原油变为汽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增多,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发达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要多于发展中国家。 与资源之过度消费相关的需求上涨已经造出了若干的问题: 资源枯竭 资源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 环境退化 公地悲剧 资源诅咒
/
本文档为【第712一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考试通过人员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