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课稿ppt课件

2021-02-25 67页 ppt 9MB 71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举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课稿ppt课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基本内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课稿ppt课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基本内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以及制度体系。基本概念基本框架主要机构和内容基本属性公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上免费,或低于成本、收费很少。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基本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均等性全体公民不论地域、民族、性别、收入及身份差异,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做到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杭州市“十五分钟文化圈”规划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塑造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代公民为目标,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以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化、化、均等化、多元化。(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为目标,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能体现时代精神、有创造性的、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营造健康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促进个人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一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二是建设理念的现代化立足特定发展阶段和群众文化需求特点,提供引领时代发展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参与平台,着力培养群众的参与意愿,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在公共文化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三是服务内容的现代化在政府主导下,协同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作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与政府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重点是推动形成公益性文化单位骨干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四是服务能力的现代化重点是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服务方式的变革,实现由被动接待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单纯阵地服务向全时空服务转变。五是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三)重要意义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发挥文化凝聚核心价值、巩固共同理想、培育精神文明、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培育弘扬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面向城乡基层,关系到13亿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积极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人的文化品位进行提升、对知识和文明进行积累和传播,培养包容开放的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撑。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文化权利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一样,是宪法保障的一项重要公民权利,是衡量社会进步与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效果由人民评判、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确保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享受文化福利的机会,实现文化上的公平正义。第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主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当国民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国民收入增加带动国民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精神领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作用则增强。从这个角度说,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不仅要重视物质民生,而且还要重视文化民生,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强国民幸福感的精神家园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服务型政府,必须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由政府主导,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使国家的发展具有后劲。第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1.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3076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30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575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增长141.3%增长135.46%480.135.462012年以免费开放工作为契机,初步建立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在中央对地方文化工程补助资金41.54亿元中,仅免费开放资金补助就达到18.92亿元,占比45%。3.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基本形成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立法,起草了《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各地已出台10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颁布。2012年5月,《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标准规范体系日益完善。4.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国现有24.27万县乡专职文化队伍和366.85万左右的业余文化队伍进行系统培训。积极推广在村(社区)建立政府补贴的“文化协管员”(文化组织员)制度,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5.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一)政府主导责任落实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仍然薄弱经费方面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小,多年在0.3%-0.4%之间徘徊。2012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480.1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125712亿元)的0.38%,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35.46元,相当于教育的2%,卫生的6%,科技的10%。设施方面虽然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按行政层级“全设置”,但覆盖面和服务能力有限,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队伍方面专业人才匮乏、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比如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2万人,平均2.5万人配备1名公共图书馆管理员,远远低于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制订的每2500名服务对象配备1名全日制员工的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机构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尽责的现象仍然突出。(二)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脱节,一些地方对配套设备购置及维护、资源建设、服务开展等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只管建、不管转,设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统筹,资金、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分散在文、广新、工、青、妇、体等各个部门,难以发挥综合效益,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三是绩效管理滞后,一些地方文化场馆被动等着群众“走进来”,服务手段落后,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文化需求偏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三)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混淆公共文化服务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的区别,采取“包办一切”的发展模式,导致“管办不分”,效率不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滞后,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二是文化经济政策不完善,《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政策、难以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均等化水平不高从城乡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尚未根本改观。比如,2011年各级财政对县及县以下农村文化投入共计187.12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47.7%。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2012年,中东部地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70.9%,西部地区仅占全国的29.1%,人均文化事业费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中部地区刚过全国平均水平的60%。从群体看,当前针对老人、少年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和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资源和项目仍然偏少,老龄人口文化服务、流动人口文化服务、贫困群体文化服务等未能及时跟上。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思路和工作考虑总体思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城乡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机制体制建设为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是推动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经费投入上,推动增加政府在公共文化上的财政支出,重点落实“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要求,推动落实“将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以完善和拓展“免费开放”政策为突破口,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完善以本级政府为主、中央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常态化、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推动制定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公共文化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设施建设上,继续推动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建筑用地指标、建设标准,努力完善以“两馆一站一室”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基层设施网络,实现有效覆盖。同时,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规范,促进设施发挥作用。队伍建设上,推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评价制度,健全经常性轮训培训机制,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加大对群众文艺团队扶持力度,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队伍。资源建设上,继续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量上,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立文化惠民工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提高文化惠民效果。增量上,统筹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文化服务,谋划实施新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二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部署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协调机制,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在2013年11月份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由文化部负责这项工作。春节前,我们起草了《关于成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的请示》,上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目前已获批复。当前,我们正抓紧筹备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全面启动协调机制各项工作。我们考虑,通过协调机制这个平台,把财政、发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编制、教育、人事、体育、扶贫办、文明办、总工会、团中央、妇联、残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都组织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中央层面,协调推进制定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以及重大政策,并组织对规划、标准、政策的督导检查;对已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做出统一规划,在协调机制的框架下安排新的项目。二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责任,调整基层政府文化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优化分工协作机制,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作为整合基层文化项目、工程、资源的载体。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在军营文化、农民工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建设上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三是制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明确的标准规范政府行为,对解决当前基层政府越位、缺位、不作为等问题,形成“政府善治”的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指导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也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障标准,二是技术标准,三是评价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标准。下一步,我们将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研究提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程度,各级政府的保障支出责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标准”或均等化标准。以此为突破口,争取在3-5年内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引导各级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公共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整体效能。四是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对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非常重视,并专门要求中宣部改革办进行专题调研,研究起草了《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研究报告》,报送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我们考虑把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谋划针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更大支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以贫困地区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五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加快组建中国图书馆协会、中国文化馆协会等行业组织,理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探索建立文化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和行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交给市场、交给行业组织。二是探索理事会运作制度,推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机构的重大决策,如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重大项目的表决、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单位“年报”制度,报告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年报内容向社会公开;探索绩效评价新模式,鼓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社会舆论机构、中介评估机构等采取多种方式,参与评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三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采购目录,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都从市场招标购买,逐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本文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课稿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