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体育管理学教案

2017-10-25 50页 doc 152KB 3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体育管理学教案体育管理学教案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授课计划 学 期: 2012----2013学年第 一学期 课程名称 体育管理学 课程类别 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公 共选修课? 课程代码 30802023 考核类别 考试? 考查? 系 、 部 体育系 教 研 室 理论教研室 授课专业 体育服务与管理 授课班级 2011届体管班 任课教师 王启明 审 核 意 见 教 研 室 系、部 教 务 处 主任: 主任: 处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总体设想 总计划 本学期 ...
体育管理学教案
体育学教案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授课 学 期: 2012----2013学年第 一学期 课程名称 体育管理学 课程类别 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公 共选修课? 课程代码 30802023 考核类别 考试? 考查? 系 、 部 体育系 教 研 室 理论教研室 授课专业 体育服务与管理 授课班级 2011届体管班 任课教师 王启明 审 核 意 见 教 研 室 系、部 教 务 处 主任: 主任: 处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总体设想 总计划 本学期 理 论 实 践 机 动 周学时 学 时 学 时 学 时 学 时 学 时 36 36 2 22 6 4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是一 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软学科。它的教学目标结构是一三位 组成,他是以职能轴(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 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验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 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及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 管理和微观体育管理)为其三维的立体结构。其课程框架为;: 一、管理的要素有人、财、物、时间、信息。 二、体育管理学与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 (1)系统是体育管理的基础; (2)系统科学是体育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 课 (3)时代与改革的要求。 程三、体育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 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 教 四、管理原理的特征有(1)客观性;(2) 概括性;(3)相对学稳定性。 五、系统原理着眼考虑系统的整体性,他是系统的结构方式相目 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即整体大于部分标 之和。 六、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有(1)计划;(2)组织;(3)控制; (4)决策;(5)创新。 七、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有(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 (3)事后控制。 八、体育管理体制有(1)政府管理型;(2)社会管理型;(3) 结合型。 九、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1)国家学校体育行政管 理机构;(2)学校体育教育及科研机构;(3)学校体育社会团 体。 2 十、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1)考察分析法;(2)试点验证法;(3)轻重之分法;(4)舆论宣传法;(5) 全面认识法。 十一、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有: (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评价; (2)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3)体育师资队伍评价; (4)体育科研评价; (5)体育教学条件评价。 十二、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有 (1)政府管理型;(2)社会管理型;(3)结合管理型。 十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是: (1)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2)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3)运动训练人员管理; (4)运动训练科研管理; (5)运动训练条件管理。 十四、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包括: (1)赛前工作组织与管理; (2)赛中工作组织与管理; (3)赛后工作组织与管理。 十五、群众体育管理的特点是: (1)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及管理组织的复杂性; (2)管理时间的不定性和管理空间的广阔性; (3)管理环境的差异性。 选用教材:《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是一 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软学科。它是以职能轴(决策、组织、 教 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验产业管理、 材 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及层次轴(宏 分 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和微观体育管理)为其三维的立体 析 结构。 3 调整说明: 一、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 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 (2) 严格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严格教学,严 格管理,严格要求。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 (1) 理论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 (2) 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3) 将理论讲授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进一步讲解教管理基本理论知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学 (1) 教学重点应放在讲解能力及教学方法上。 措(2) 认真细致的备好每次课及编写教案,教案中应明确提出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育技能培养的任务。 施 (3) 课的组织要严谨,教学步骤层次要清楚,科学合理,并 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因素。 四、为搞好教学,对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体育管理学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 性。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体育管理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 3、学生必须遵循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完成作业。 1、体育管理学课教学以理论课为主。争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 加强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 学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保证重点、反映师范教学的特点。 3、课堂教学的规范,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不断的改进教学,形 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式 说 明 4 《体育管理学》课程授课进程表 周 日教 学 内 容 理实学次 期 论 践 时 学学合 时 时 计 1 体育管理学绪论 2 2 第一讲 管理的要素有人、财、物、时间、信 2 息 3 第二讲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2 4 第三讲 体育管理学与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 2 5 第四讲 体育管理的研究对象 2 6 第五讲 体育管理学的原理特征 2 2 7 第六讲 体育管理系统原理 2 2 8 第七系 体育管理中整体性原理 2 2 9 第八讲 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2 2 10 第九讲 体育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2 2 11 第十讲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 2 2 12 第十一 讲 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2 2 13 第十二讲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 2 2 14 第十三讲 体育教学评价、体育师资队伍评价 2 2 15 第十四讲 体育科研评价、体育教学条件评价 2 2 5 16 第十五讲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2 17 第十六讲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 2 18 第十六讲 群众体育管理 2 19 体育管理学考试指导 合 计 36 本 课 程 教 学 总 体 安 排 课 程 名 称:体育管理学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培养学生体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活学活用~为今后进入体育管理者行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体育管理学 作者: 张瑞林 秦椿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第二版 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 作者:伯尼?帕克豪斯 著 秦椿林 李伟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1第一版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开卷考试(60%)+平时成绩(40%)=总成绩 6 课 程 教 学 日 历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授课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累计学时 1 第一章 绪论 2 2、3 第二章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4 4、5 第三章 体育管理体制 4 6、7 第四章 学校体育管理 4 8、9 第五章 运动训练管理 4 10、 第六章 体育赛事管理 4 11 12、 第七章 社会体育管理 4 13 第八章 体育产业管理 14、15 4 16 第九章 体育信息管理 2 7 第一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 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绪论 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8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案例分析:(P8) 从案例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试述你身边类似的例子 第一节 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一) 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 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 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 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则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二) 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 9 ,、 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体育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 系;二是体育系统内容之间的关系。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二、 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体育管理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 三、 体育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一) 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之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研究的开始。特点是各自为战,研究始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二) 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体育管理学在美国被正式列入为大学课程,开始培养体育管理人才,6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标志体育管理开始有经验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 (三)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从经济领域移植管理方法到体育领域,同时也开始了对体育管理自身规律的讨论,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建立。 (四) 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人们对体育管理的认识由重视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校级运动训练管理到重视职业体育管理、体育俱乐部管理等方面转移,体育管理学逐渐成熟。 10 四、 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一) 影响我国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由国外管理理论的学习到国内特色的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 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从传统的侧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转换 到对体育发展战略、体育运行机制、体育经纪等多层次、多方位的 研究,促进了体育事业管理部分的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体育管理 体制成为体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 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等的出现。 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健身娱乐运动、老年人体育、 少数民族体育等成为社会体育的新亮点。 ,、 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使体育经济管理成为体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体育文化业、用品业、体育建筑业等发展。 (二) 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发展历程 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比例上升,基础理论的内容比例下降,管 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不断融合。 (2)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虽然总体上趋于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经历着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 (3) 体育事业管理理论部分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一致,并日趋 11 完善。 五、 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一、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体 育实践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学的理论 体系,是加快体育改革,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第二、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 程,是提高体育管效率,取得最大效益的需要。 第三、 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 和管理能力,是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管理者队伍的 需要。 第二节 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 体育管理学的性质 (一) 体育管理学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二)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三)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是体育系统的运行和演化规律,它研究如何协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以便创造和谐的管理气氛和发挥集体力量的问题,取得最好效果和效率。 二、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和学科体系 (一)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 以管理科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图1—2) (二)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12 三维结构 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微观体育管理) 三、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 历史性(继承性) (二) 社会性 (三) 综合性 (四) 适用性 (强调管理学是为体育管理者提供管理工作指导的实用 性学科。) 四、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 (二)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 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方法 ,、 比较研究的方法 ,、 历史的研究方法 ,、 理论的研究方法 复习题: ,、 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 ,、 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 你认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 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13 ,、 论述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二章 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方法。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14 本章难点:体育管理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原理 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体育管理方法及其运用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讨论:P26 在中外体育企业的管理中各运用了哪些管理原理, 第一节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原理既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管理学的基础,是管理活动 的行动指南,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反映着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一、 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 客观性 (二) 概括性 (三) 相对稳定性 二、 体育管理的基本管理 (一) 系统管理 1、 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 2、 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3、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 (二) 人本原理 15 1、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是体育管理的前提。 2、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体育管理的重要目标。“蔡振华的爱国主义教 ” 育 (三)责任原理 1、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职责。 2、职责要与能力、权限、利益相联系。 (1)能力,不同的人群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应有所区别。 (2)权限,权力与职责对等,防止有责无权,责大权小。 (3)利益,风险与收益均衡。 3、公平、公正、奖惩分明。 (四)效益原理 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管理效益的高低,直 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1、效益的概念 是指在社会活动的物化劳动和活动的消耗同取得的符合社会 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既有效产生与其投入之间得一种比例关 系。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层意思,(1)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2)产出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2、体育管理效益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人力资源使用效率;(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3)财力资源使用效率。 3、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1)正确处理体育管理活动中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16 (2)正确处理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五)动态原理 体育组织的内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原理是要求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在处理管理问题时避免僵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 随机制宜 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也不能仅 凭主观臆断采取管理措施。 2、 弹性管理 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富有弹性。在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时要考 虑事物可能变动并留有调节余地。 三、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一) 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二) 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三) 快速找到解决体育管理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第二节 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六个职能 一、决策职能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 狭义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行动,或者说是为了解决某个人问题从 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做出抉择的过程,“拍板”。 17 广义是指在体育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或目的, 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优化要求,选择方案或策略,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二)体育决策制定的过程 1、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2、明确具体的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价和选择方案 5、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三) 体育决策的种类 1、 按决策得重要性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 按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四) 体育决策的方法 1、 定性决策 2、 定量决策 二、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计划的实施对于保障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期收回投资、将项目风 险降到最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体育目标管理 1、体育目标 (1)方向性 (2)层次性 (3)多样性 (4)网络化 18 2、体育目标管理 (1)体育目标管理的概念 就是采用系统的方法,使多个关键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个体育部门的整体目标转换为工作单位和成员的目标,并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最终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体育目标管理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反馈。 (三) 体育计划工作 1、体育计划的概念:是对未来体育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2、计划的编制 (1)准备阶段 (2)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 (3)目标结构分析阶段 (4)资源预算阶段 (5)制定实施细则阶段 3、体育计划的编制的方法 (1)网络计划技术 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个计划中各个组成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全貌。 (2)滚动计划法 在已编制的计划基础上,每经过一个时期根据变化了的组织环境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 (四)计划工作的主要原则 19 1、限制因素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导向变化原则 三、组织 (一)体育组织的概念 体育组织是有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成 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 件。 (二)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矩阵型组织结构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4、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三)体育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1、确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针 2、进行职能分析,合理分工 3、进行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并进行部门划分 4、协调方式的设计 5、管理规范的设计 6、人员配备 7、奖罚制度的设计 8、反馈和修正 (四)组织工作的主要原则 1、目标统一、高效率组织原则 20 2、管理跨度原则 3、权限分明原则 四、领导 (一)领导的概念 是指在体育管理过程中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 其为实现体育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二)领导的作用 1、引领作用 2、沟通作用 3、激励鼓舞作用 4、协调作用 (三)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 2、技能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3、身体素质 五、控制 (一)体育控制的定义 就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 调整计划,做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二)体育控制的过程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成效 3、纠正偏差 (三)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 21 1、预先控制 2、现场控制 3、事后控制 (四)控制职能的主要原则 1、未来导向原则 2、责任原则 3、高效原则 4、预防性原则 六、创新 (一)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氛围 (二)体育管理创新的一般过程 1、寻求目标 2、确定事实 3、识别问题 4、寻求创意 5、创意评估 6、创意实现 (三)创新活动的组织 1、让组织接受变革 2、积极鼓励提出新思想 3、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4、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5、制定明确目的,同时给予充分自由去达到目的 6、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22 7、宽容对待失败 思考题:P53 彼得。尤伯罗斯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是怎样筹措资金的, 有哪些创新举措, 第三节 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体育管理方法:是指体育管理活动中能够保障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实施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手段,途经和措施的总称。 一、体育管理方法体系 ,、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具体方法 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法律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 ,、经济方法 5、数学方法 6、系统工程方法 7、评价方法 课后小结: 第三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三章 体育管理体制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23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体制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本章难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24 ,,,思考题: ,、为什么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体育管理体制, ,、你怎样认识国家经济体制与国家体育体制的关系, ,,, 试分析造成中国足球革命的原因何在。 第一节 体育管理体制概述 一、 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二、 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一) 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二) 国家经济发展程度 (三) 民族文化与传统 (四) 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 体育自身的性质对于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在一个国家,体育自身的性质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众体育表现为福利型体育。所以他们的管理体制必然是政府管理型的。 体育的发展程度对体育管理体制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作为国家福利事业,它的巨额支出将是政府不堪重负;作为一项社会产业,它的高额利润又将吸引各社会利益团体的竞争。会偏向社会管理型方向偏移。 国际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各国体育的性质向这个方向发 25 展。 三、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代表国家介绍 (一) 政府管理型(集权型) 主要特点: 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政府掌握体育管理的领导权,大致国家体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小指运动员、裁判员荣誉称号授予等,均有政府统一管理。 优点:政府管理型体制在发展体育的过程中能够整合社会一切力量,服从体育发展的总目标,体现国家意志,便于国家对体育进行调控,并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可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尤其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非赢利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缺点: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得过死、灵活性差、民主性差、难以调动下属机关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代表国家:苏联、东欧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朝鲜等。 (二) 社会管理型(分权型) 特点:体育主要有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不设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政府对于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即使干预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间接进行。 优点:该体制有利于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现社会的意志;体育的发展以市场为出发点,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体育的发展建立在民主和参与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国家主人翁和民主意识。 缺点:不便于统筹全局,权力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地协 26 调统一。 代表国家:美国、意大利等 (三)结合型(混合型) 结合型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的管理体制。政府或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或指派几个有关的部门负责管理体育。政府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负责体育的业务管理。 优点:体育发展能够体现政府的意志,同时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办事效率低的弊端。同时,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缺点:在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 第二节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一、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 有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从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协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 (二) 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 ,、 举国体制的特点 举国体制的原有含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 27 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 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的管理职权。 (,) 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 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 (,) 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 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在短时期内在旧中国的废墟上迅速重建了中国的体育,并把中国 推向了体育大国的恶位置。但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举 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 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三) 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 ,,,,(,(,,颁布《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为体育体制尤其是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四)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年《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世纪,,年代的体育改革的思路, 二、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实行的是新型的“举国体制”这是一种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强政府,弱社会” (一)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 以男子足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类型 俱乐部包办训练的比较先进的运动训练体制,国家有关部门只对运动 28 员的运动训练提供政策性支持,无权干涉各俱乐部日常的运动训练。 ,、 以排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职业排球俱乐部是事业实体与经济实体相结合的组织,在吸引社会资 金的同时还脱离不了行政手段的干预。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运动训练体 制。 ,、 以田径等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典型的举国体制管理下的训练体制——国家承包运动训练,从运动员 的选材到运动员的训练等一系列事务都纳入国家范畴中,并成立相关 的组织——体工大队,纳入国家财政系统进行统一运作。 (二) 运动竞赛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运动竞赛管理机构由国家体育总局综合司竞训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竞训部门、地市、县级体育竞训部门组成。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 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一、 政府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29 第三节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第三节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第四节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 目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的管理体制依然占主体地位 ,、 易产生行业垄断 ,、 易于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消弱宏观管理职能 ,、 体育不能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 造成大量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困难 (二) 社团的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 ,、 社会团体参与体育管理的渠道不畅 ,、 体育社团发展缓慢,群众体育相对落后 二、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原因 (一) 外部环境因素 ,、 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30 ,、 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 将不可避免的减弱 ,、 体育自身的发展 ,、 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变 (二)内部环境因素 (,)由于举国体制过度的强调了政府的权力,因而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积极性,阻塞了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了微观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 (,)由于过分地依附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举国体育的计划经济与人治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 三、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 (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二)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三)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四)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与规模 四、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要措施 (一)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二)推动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31 (三)推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四)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五)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 (六)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七)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八)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 课后小结: 第四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四章 学校体育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其 它: 32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学校体育管理 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方法、重点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明确落实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措施;了解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把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结构、及对体育课程各组成部分的管理;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作用,并明确如何实现学校体育文化的营造和丰富;明确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的管理;了解管理评价的一般步骤和原则,掌握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特点、原则和方法; 本章难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特点、原则和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33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讨论:当代学生体质的变化。 思考题: 1、 你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应该对外开放,并结合实际谈谈你 的理由, 2、 如果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第一节 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是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活动。 一、 学校体育管理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就在于发挥管理的职能,合理调控资源,最大限度地发 挥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用,去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各级具体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发展。 二、 学校体育管理特点 (1)综合性 校外和校内 学生和老师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教学和课外活动 (2)阶段性 小 中 大学 三、学校体育管理原则 (1)民主化原则 34 (2)科学化原则 (3)责权对等原则 (4)重点突出原则 (5)创新原则 四、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一)行政管理法 (二)教育管理法 (三)规章制度管理法 第二节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一、 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一) 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 2、“健康第一”的内涵 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身体素质”、“体质”的某一方面的促进。 (二) 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 1、 课程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表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35 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体育教材体系的转变 改变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材,建立以学生喜爱德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材。 3、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1) 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乃至“教育 家”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 (2) 体育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境视为“培育”而不 是“冶炼”。 (3) 体育教师应是制定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 而不应是单纯的“实施者”与“操作者”。 (4)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 别。 ?目的不同 ?适应性不同 ?采取的方法不同 ?评价机制 不同 二、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完善 (一) 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校内和校外 1、 校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1) 政府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及职能 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地市、县区教育局,主要职能就是负 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协调和组织大中小 36 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规划指导有关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教材建设,开展师资培训等。 体育行政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系统等主要负责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监督、检查、评估有关本地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2) 社会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及职能。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中国学生体育协会 科学学会:组织开展国内、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与体育有关的各类咨询、培训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成果鉴定;组织编辑出版体育科技书籍、期刊、科普读物、电子音像等信息资料;向有关部门反映体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接受政府、其他单位委托开展有关工作等。 学校体育研究会:组织开展国内、国际学校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与学校体育有关的各类咨询、培训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成果鉴定;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等。 中国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中国大、中学生参加世界大、中学生体育赛事于交流;规划制定中国大、中学生体育比赛计划;制定相关大、中学生竞赛制度;组织培训大、中学校教练员、裁判员;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2、 校内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1) 我国学校体育的校内管理机构 校领导;学校体育工作部门; 37 (2) 我国校内各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 ?校领导: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 体育部: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 ?团委、学生工作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 ?学生会体育协会: (二)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1、 完善有关学校体育法规文件,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学校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为我国学校体育工 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 2、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体育管理工作机构,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高 效性 3、 明确学校内部体育管理单位的职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 性 4、 加强同级学校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各种学 校体育管理规定的相互衔接性 5、 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评估与督导,保证各项法规政策的落 实性 三、 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一) 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 体育课程目标的地进性 38 基本目标 发展目标 (二) 体育课程结构 1、 体育课教学 2、 课外体育活动 3、 课余训练竞赛 4、 社区体育活动 (三) 体育课程管理 1、 体育课教学的管理 (1) 制定体育课教学计划 (2) 组织体育课教学 (3) 控制体育课教学 2、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1) 制定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3、 课余训练竞赛的管理 (1)特点 双重性 阶段性 (2) 学生课余训练竞赛的运行模式 学校自办 校体结合 校企合作 (3) 课余训练竞赛的科学化管理 项目 建立管理体制 制定训练计划 4、 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 四、 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 是指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 39 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合。 (一)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1、 表层文化(场馆器材设施) 2、 中层文化(体育组织、体育政策、制度、体制、管理体系、 竞赛运动会等) 3、 深层文化(价值观念,精神层面的东西、价值观、审美观、 娱乐观等) (二) 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1、 导向作用 2、 约束作用 3、 凝聚作用 4、 激励作用 5、 辐射作用 6、 娱乐作用 (三)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1) 现有学校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环境的诊断 国家政策 传统文化 外来体育文化 学校文化、 (2) 选择价值标准、构建新的学校体育文化,强化学校师生 认同感 (3) 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文化 2、 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 (1) 以分管体育的校长负责,落实领导管理工作及各部门 40 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 (2) 制定校园体育文化的计划 (3)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 (4) 学校体育文化的控制 第三节 学校体育管理的保障体系 体育教师、经费、场馆设施、科学研究、情报资料等 一、 体育师资队伍管理 (一) 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1) 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 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做好课前一切准备,认真上 好每一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并予以指导和检查。 (4) 组织开展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活动,积极培养后备运动人才, 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5)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活跃学生课余 文化生活。 (6) 协助做好体育场馆器材的保养、维护工作。 (7) 积极做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活 动的认识水平。 (8) 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二) 体育师资队伍科学化管理 1、 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41 (1) 科学制定体育教师编制计划。 (2) 制定学校体育课时工作量计划。 3) 制定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 (4) 制定体育教师引进计划。 (5) 制定体育学术交流计划。 2、 加强体育教师组织管理 二、 体育经费管理 (一) 学校体育经费的收入来源 (二) 学校体育经费的支出内容 (三) 学校体育经费预算 (四) 学校体育经费控制 三、 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 (一) 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购置 (二) 建立相应的体育场馆器材管理机构 (三) 制定各种体育场馆器材 1、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2、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四) 体育场馆器材对外开放管理 四、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 (一) 制定学校体育科研计划 (二) 加强学校体育科研组织 1、 设立学校体育科研机构 2、 明确学校体育科研职责 3、 建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制度 42 (三) 加强学校体育科研控制 五、 体育信息资料和档案管理 (一) 体育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内容 1、 体育图书资料 2、 体育教学档案 3、 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4、 行政文件汇编 (二) 制定体育情报资料和档案管理计划 (三) 建立体育情报和档案资料管理组织 第四节 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 一、 体育管理评价的步骤与原则 (一) 体育评价的步骤 1、 组织准备阶段 (1) 明确组织评价部门和被评价范围。 (2) 确定评价的目的。 (3) 选择评价方法. (4)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5) 安排评价进度。 (6) 组织遴选评价成员。 (7) 准备评价用具。 2、 检测实施阶段 (1) 全面收集评价信息。 (2) 处理评价信息。 43 (3) 作出评价结论。 3、 总结阶段 (二) 体育评价的原则 1、 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原则 2、 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3、 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5、 客观性与可比性相一致的原则 二、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方法 三、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一) 意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 措施,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调整学校发展方案朝着 科学的决策前进的重要阶段。 (二) 内容: 1、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评价内容 校外:本地区同级学校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间是否沟通与协调; 行政性文件能不能顺利传达到基层每一个学校;各个学校体育 的开展情况能不能及时反馈到有关行政部门。 校内:学校是否已设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各层学校体育管理机 构;各层次的职责是否明确;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健 全。 2、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各类教学文件是否齐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否 得到保证,该内容可以通过对体育课的全面评价和专题评价来实 44 现。 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锻炼的出勤率;早操、课间操的组织 与实际开展情况;《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率和通过率;阳光体 育运动的落实情况等。 课余训练: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有没有优势体育项 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输送情况;运动竞赛的成绩情况等。 社区体育活动:社区能否为学生提供运动场合设施;学生能 否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等。 3、 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评价内容 师资队伍: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体育经费;体育科研评价等 (三) 学校体育管理综合评价(图表) (四) 迎接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 1、评价前的准备 2 、评价中的工作 3、评价结束后的工作 课后小结: 第五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五章 运动训练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45 明确本章节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 形成对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总体性认识; 了解运动训练管理内容; 了解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其 它: 堂 教 学 方 案 课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 运动训练管理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本章节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形成对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总体性认识;了解运动训练管理内容;了解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运动训练管理内容。 本章难点: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运动训练管理概念;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 46 运动训练管理内容;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思考题: ,、 你认为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的运作方式属于哪一种,说出你的理 由。 ,、 讨论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科学技术和管理被称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车轮。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一、 运动训练管理概念 是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 二、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及其组成因素 (一)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 是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组成,以教练员与运动员“训与练”的关系为核心,以物质保证、医学监督、科学指导、文化教育等为保障,具有明确目标组成的有序系统。 (二) 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组成因素 1、 人 47 运动员、教练员、各级行政人员、有关的科研人员、领队、文化教员 2、 财 3、 物 运动训练需要的大量硬件设施。 三、运动训练管理特点 (一)全面性 对运动训练整个系统进行科学化与全面的管理,把握运动训练体系的总体特征,兼顾局部利益,避免出现以局部利益的最佳换取全局利益受损的情况。 (二)系统性 (三)动态调整性 竞争对手的情况、竞赛规则的变化、竞赛场地、器材的特点;竞赛分组情况 四、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是运动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运动训练管理的运作方式可以划分为政府管理型运作方式、社会化运作方式和结合型运作方式 (一) 运动训练管理运行机制类型 1、 政府主导型运作方式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古巴、朝鲜以及改革 前的中国),为了实现运动训练和竞赛目标,为了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采取政府管理型的管理体制。 48 特点:(1)运作目标;通过竞技体育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显示其制 度的优越性,激发国内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 (2)组织方式。政府扮演了运动队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参与者 等多种角色,直接控制运动队的运行。 (3)经营方式。政府对运动队实行全额拨款,不足部分由政府 追加,运动队作为纯消耗性的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 任。运动队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责任由政府承担,运动队的目标, 运动项目的设置,运动队的数量、人员编制,伙食标准、服装供应、 工资标准等都要服从上级的统一安排。 (4)约束方式。 一是政府对运动队及成员的组织约束;二是 对运动队采取非经济的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5) 激励方式。一是行政奖励;二是对运动队人员的精神激励。 2、社会化的运作方式 市场经济运行的国家,美国 特点:(1)运作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比赛实现俱乐部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最基本的目标。 (2)组织方式。采取职业联盟协调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方式。 (3)经营方式。一般由门票、媒体转播费、赞助与广告、商务开发等构成。 (4)约束方式。 契约约束、竞争约束、经济处罚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 (5)激励方式。工资差别、比赛奖金 49 3、结合型的运作方式 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模式 (二) 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运作方式 1992年国家体委 《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总目标: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符合现代化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 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出现了社会运作方式和政府主导运作方式、两者结合型运作方式 ,、 社会化的运作方式(足球、篮球) (,) 在组织方式上,采取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的组织形式。 (,) 在项目管理中心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关系上,项目管理中心 制定并组织实施该项目的职业联赛,并规定竞赛制度、竞赛计 划、规划和裁判法等;对职业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管理各级 国家队;负责和指导该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 负责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和会员协会、俱乐部有关人员培训等。 (,) 在经营目的上,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独 立地经济实体,俱乐部的经营以盈利为根本目的。 (,)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赞助商的赞 50 助、门票收入以及少量的媒体转播费和广告收入。 (,)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上,实行工作 制、聘任制,在运动员转会、员工聘用中各俱乐部普遍实 行工作合同制。 (,) 对运动员的管理,俱乐部还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来调动 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 结合型的运作方式 既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运动队的一些特征,也具备了职业体 育俱乐部的一些特征。 乒乓球采用了“双轨制” (,) 组织形式上为俱乐部与省市队并存的双轨制,政府与企业在 经费上双重投入。 (,) 体育局与企业对俱乐部实行双重管理。 (,) 运动员实行双重身份制。参加 省市代表队和代表俱乐部参 赛 (,) 双轨制的特点:既没有对乒乓球原有训练体制作根本性的改 革,保证乒乓球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又能利用 社会资金实 现俱乐部和专业对共同发展。 ,、 政府主导型运行方式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很能进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运动项目,射击、体操、举重等。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 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运动科研管理、训练经费管理 51 一、 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一) 运动项目管理 1、 我国运动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必须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人们的体育意识、项目特点 等进行选择确定,并要突出重点、合理分配资源,实行分类管理。 2、 我国运动训练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1)“奥运争光计划”。 (2)奥运会的一般参赛项目。 (3) 非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有国际比赛以及在我国开展状况较好, 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4)省、市、自治区选择确定本地区或本行业运动项目,在考虑相 应国家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5)长期效应与“立竿见影”。 (6)运动训练项目的保障条件。 (二)运动训练项目布局管理 (1)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运动项目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布局。 (2)项目布局予以分散,但应加强统一的组织机构----单项协会的管理。 (3)相对形成项目布局的地域中心。 (4)项目布局是动态的,随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使项目布局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52 (三)运动训练项目组织管理 1、我国运动训练项目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 政府包办运动训练的体制已向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和俱乐部的社会体育组织机构转换 3、 我国目前运动训练项目的类型 4、 运动项目协会制管理 “协会制”是指运动项目单项协会具有独立负责本项目管理的法人资 格,并且根据章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和义务。 特点:建立和完善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动项目协会制、 政策和规定;加强政府对运动项目的政策调控力和协调力;强化各协 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国家级、省区市级、地市县级项目协会 自成体系,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调控个单项协会;各单项运动协会按照 协会章程、规则管理全国或区域单项运动训练的开展等 二、 运动训练人员管理 (一) 教练员管理 1、 制定各项目教练员选拔聘任计划 2、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3、 加强教练员职责权限 4、 教练员的培训、考核与晋升 (二) 运动员管理 1、 运动员选材 2、 运动员的合理流动 53 (1) 我国人才流动的现状。流动但不平衡,且阻力大,主要 阻力是目前在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和法规。 (2) 运动员合理流动的具体方法:A立足于开发本省、区、 市、和本单位人才,流动只是一个补充。B国家利益为主, 体现“举国体制”,兼顾地方和个人。C、双方受益。D、 保护边远、落后地区利益。 (3) 促进运动员合理流动的具体办法。A、代训流动法:是 一种有偿流动,即委托单位给代训单位一定代训费。B、借 聘合同流动法:人才缺乏和人才过剩的地区双方签订借聘 合同。C、公开招聘和招考法。D、交流互补流动法。E、 自由选择流动法。F、有偿转会流动法。 3、 运动员管理方法 (1) 目标激励法。 (2) 责任激励法。 (3) 奖惩激励法。 (4) 利益驱动法。 (5) 思想教育法。 三、 运动训练科研管理 (一) 我国运动训练科技发展战略 (1) 增强科研工作的参与意识、保驾意识、服务意识。 (2) 要在提高训练效益,减少无效训练,克服训练工作盲目性、 随意性上下功夫。 54 (3) 围绕比赛任务,科研服务工作要分清阶段和步骤,体现出工 作的针对性和重点。 (4) 科技宏观管理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杠杆转变。 (二) 科研管理的措施 1、 强化领导体制,形成训练科学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2、 加快综合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科研效能 3、 科学确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课题。 4、 创造有利于科研的学术氛围 5、 加强运动训练科研信息管理 四、 运动训练经费管理 (一) 运动训练经费的来源 1、 政府的财政拨款 2、 经营创收 3、 社会投资 (二) 运动训练经费的使用 五、 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管理 (一) 我国运动训练场地设施的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已有60多万个,20多个训练基地。 (二) 运动训练场地和设施的管理 (1) 依靠立法,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和管理。 (2) 转变经营机制,扩大对外服务。 (3) 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55 (4) 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体育设施,并对体育设施、器材用品实行 登记保管、购置验收、领借签字、报废审核等严格管理办法。 第三节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三级训练体 系。 高级:国家集训队和各省市运动队 中级: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等体校 初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运动队 一、 初级训练形式管理 (一) 体育传统校的现状 (二) 体育传统校的主要运行模式 ,、 体育传统校独立运行模式 ,、 与青少年俱乐部联办模式 ,、 与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 ,、 与体育专业运动队联办模式 ,、 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模式 ,、 与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联办模式 (三) 体育传统学校科学化管理 ,、 构建体育、教育大观念,走“体教结合”之路 ,、 建立体育传统校的竞赛机制 ,、 拓宽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 ,、 加强体育传统校场地、器材设施及体育师资建设 56 二、 中级训练形式管理 (一)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管理 ,、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 业余体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身体素 质和一定运动技术水平的优秀运动后备人才。 体育学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身体素 质和一定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开展群众体 育活动技术骨干。辅导体育学校学生的训练,加强文化基础课 的学习。 ,、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特点 (1)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主管部门是体育行政部门, 学校配有专职人员和教练员,有自己的场地、设备和器材、 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管理规章制度。 (2) 业余体校一般以业余训练为主,体育运动学校虽提倡读 训并重,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过多强调竞技训练,往往导 致很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过关。 (3) 生源严重不足,这也成为造成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 发展的最大障碍。 ,、 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思路 (1) 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 (2)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之路。 (3) 加强智力和物力投资,提高教学训练效能。 57 (4) 严格控制科学选材。 (5) 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 (6) 搭建交流研究平台。 (二)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管理 ,、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的优势 (1) 科学管理的优势 (2) 文化教学的优势。 (3) 科学训练的优势 ,、 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的科学化管理 (1) 充分利用体育学院的优势。 (2) 继续坚持亦读亦训的办学方针。 (3) 加强学生管理,严格教育。 三、 高级训练形式管理 (一) 省、市、区优秀运动队管理 ,、 省、市、区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 ,、 优秀运动队的管理理念 ,、 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1) 正面教育为主。 (2)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二) 国家集训队管理 ,、 国家集训队管理体制 国家集训队是以运动项目为纽带,以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58 夺得优异成绩为目的而组建的队伍。 ,、 国家集训队管理模式 85年以前,多实行领队负责制,强调领队的政治作用。 85年以后,多实行主教练负责制 2001年开始实行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一)设置科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 (二)制定科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案 (三)改革和建立起教育系统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四)改革竞赛制度,使“体教结合”变成实际 (五)强化竞赛管理“法制化”程序 (六)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校内激励机制 (七)强化教练员队伍管理 (八)正确处理社会资助中的各方利益关系 课后小结: 59 第六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六章 体育赛事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管理的常识性知识;掌握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了解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实际操作,模拟一项体育赛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实际操作,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第六章 体育赛事管理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管理的常识性知识;掌握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了解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实际操作,模拟一项体育赛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赛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 60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赛事的基本概念; 体育赛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 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思考题: 你认为本次赛事主要在那些方面盈利, 能够盈利的原因是什么,盈利的渠道有哪些, 体育赛事管理是一项涉及诸多要素的复杂体系。 体育赛事概述 第一节 一、 体育赛事的基本概念 (一) 运动竞赛的概念 运动竞赛的概念都不能摆脱比赛的范畴,侧重于赛场的竞技较量过程,反映着竞赛层面的含义,没有把运动竞赛所涉及的赛场之外的众多因素包括在内,随着运动竞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赛数量的不断增长,运动竞赛已经不是单纯的竞技较量,而是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殊社会活动。 (二) 体育赛事的概念 61 从现有定义中 可以看出:体育赛事的核心部分是运动竞赛;体育赛事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体育赛事不仅受竞赛规则的制约,还受到传统习俗、组织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体育赛事具有市场运作潜力,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体育赛事能够达到多种目标与目的。 (三) 运动竞赛与体育赛事的关系 运动竞赛只是 体育赛事的核心内容,体育赛事与运动竞赛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体育活动 体育赛事 运动竞 赛 二、 体育赛事的特征 (一) 竞赛性 (二) 文化性 (三) 项目性 (四) 市场产品性 (五) 目的的综合性 (六) 庞杂性 三、 体育赛事的价值 (一) 竞技价值 (二) 文化价值 62 (三) 商业价值 (四) 教育价值 四、 体育赛事的类型 分类标准不同,如赛事参加者的年龄、行业、赛事举办的地域、季节、组织形式、性质和任务、规模、级别竞技水平等。 五、 体育赛事的组织机构 一般赛事包括办公室、竞赛、宣传、保卫、行政、后勤等主要工作机 构。 第二节 体育赛事管理概述 一、 体育赛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体育赛事管理是指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者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与 方式整合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 物质保障作用,实现体育赛事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 二、 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 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体育赛事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体育赛事的启 动、体育赛事的计划、体育赛事的控制、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体 育赛事的收尾五大板块。 (一) 体育赛事的启动 (1) 体育赛事开始于想象和主意。 (2) 进行情形分析(体育赛事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外部环境情况 等)。 (3) 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63 (4) 确定目标。 (5) 进行可行性分析。 (6) 决定是否继续。 (7) 开始申办。 (二)体育赛事的计划 体育赛事计划是对体育赛事实施过程及行为的理论规划和设计。体育 赛事计划的目的在于指明体育赛事的方向,减少各种非确定因素的干扰 和冲击,同时,也为未来体育赛事的运作设立了控制的标准。 1、 体育赛事计划的内容 (1) 根据体育场馆的容量和历史记录决定预期收入,根据预期收 入制定财政预算和开支计划,在预算范围内务实地工作会产生 较小的压力。 (2) 确定体育赛事前、中、后活动的时间安排,分配好时间。 (3) 明确每一项任务的最后期限。 (4) 与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如销售商、主要工作人员、志愿者 领导以及官员等,定期交流,以确定和核实计划。 (5) 明确需要什么样的礼节,以及明确一些联盟或联合会的特殊 礼节和规定,并将其纳入计划中。 (6) 在体育赛事的单个计划中,列出每个部门负责的所有活动。 然后把所有的单个活动汇总到总计划之中。 (7) 在计划手册内要有总联系表,列出体育赛事管理队伍人员的 姓名和重要号码。 64 (8) 在计划中提前决策偶发事件,如体育赛事因下雨而受阻,是 否取消计划。 (9) 以最小的可计量单位来制定计划。 2、 体育赛事计划的制定 (1) 体育赛事计划制定的步骤。 A、 确定目标 B、 分析环境 C、 提出方案 D、 确定方案。 E、 编报计划 (2) 体育赛事计划的流程图。 (三)体育赛事的控制 1、体育赛事控制的步骤 (1)衡量实际行为 (2)实际行为与标准进行对比 (3)采取管理行动 2、体育赛事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 (2)同期控制 (3)反馈控制 (四)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 1、明确工作范围 65 2、工作划分 1)工作人员 2)志愿者 3)利益群体 3、任务分析(主要目的是财务预算,评估各项工作板块的费用、所需时间、人员和物资供应等。) 4、制定进度表(将每项关键任务列入时间表,并特别说明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 5、确定关键途径 (对于相互冲突的时间表,要明确各项任务的优先次序。) 6、责任分配 (五)体育赛事的收尾 考虑赛后使用和赛后使用者以及为评估长远目标而进行的评估过程。 三、 体育赛事管理的知识体系 以运动竞赛为核心,以一系列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基本条件为支持,以赞助、广告、媒体等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以战略管理来统筹全局达到主要目的与目标 第三节 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体育赛事的申办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前,没有城市愿意承办奥运会,更谈不到申办。 (一)国际体育大赛的申办形式 1、征询申办 2、购置申办 (1)一次性 (2)多次性 66 (3)长期性 3、竞争申办 (二)奥运会的申办程序 1、预申请 打算承办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联系本国的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NOC),并参与选举程序,以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的提名城市,NOC再报送给IOC。(交纳15万美元) 2、候选资格批准程序 NOC提名的城市仍然称为为申请城市,直到被IOC接受为候选城市。 3、 候选资格阶段 被接受的候选城市要提交一份候选资格文件给IOC,由专门的委员 会对文件进行评估,参观候选城市,经过慎重考虑后,将评估报告 正式提交给,,,会议的候选城市,被IOC接受后开始宣传自己。 4、 选举 每个候选城市都要申办演说,由IOC成员进行多轮投票,产生获胜 城市。 (四) 申办的关键因素 1、 申办书和演说 2、 利益相关群体 3、 知识信息 了解申办的相关内幕 4、 招募主要管理者 67 何振梁 二、 运动竞赛管理 (一) 竞赛委员会 (二) 运动竞赛计划 (三) 制定竞赛规程 1、 竞赛规程的主要内容 竞赛规程包括竞赛名称、竞赛时间和地点、竞赛项目及组别、参加单位、运动员资格、参加办法、竞赛办法、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以及有关经费的规定。 2、 制定竞赛规程的注意事项 (1) 竞赛规程的制定要以竞赛的目的、任务和竞赛计划为依据。 (2) 竞赛规程要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相适应,并 与体育竞赛制度,计划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及国内竞赛的 有关规定协调配套。 (3) 竞赛规程的制定要符合客观要求,既要符合国家、地区的情 况和体育项目的实际,又要反映国际、国内体育运动发展的 水平和趋势,以及运动员对竞赛的需要状况等。 (4) 竞赛规程应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精神。 (5) 竞赛规程应提前制定。 (6) 单项规程要与宗规程吻合。 (7) 应具有稳定性。 3、 编制竞赛秩序册 68 (四) 报道、注册、住宿、训练 (五) 技术会议 (六) 场地设施布置、兴奋剂检查 (七) 运动竞赛的过程管理 1、 开幕式的组织 开幕式的程序一般 应包括:宣布开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 奏乐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讲话;裁判员、运动员退 场;开幕式表演开始;宣布开幕式结束。 ,、赛事活动的管理 ,、人员管理 (,)裁判员的管理 (,)参赛运动队的管理 (,)观众的管理 ,、后勤管理 ,、闭幕式的组织 三、体育赛事的人力资源管理 四、体育赛事的财务管理 (一)财务目标 (二)财务预算 (三)财务风险控制 五、体育赛事的后勤管理 (一)赛前后勤的管理 69 ,、消费者供给 ,、产品供给 ,、设施和设备供应 (二)场地后勤管理 (三)赛事结束后勤 六、体育赛事的沟通与信息技术管理 七、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一)体育赛事风险的类型 ,、财产风险 ,、人身风险 ,、责任风险 ,、赛事取消风险 ,、财务风险 (二)体育赛事风险控制的方法 ,、风险回避法 ,、风险转移法 ,、减小风险法 八、体育赛事营销 (一)体育赛事产品的类型 ,、有形产品——竞赛产品 ,、无形产品——服务 ,、衍生产品——附属产品 70 (二)体育赛事营销的主要方式 ,、电视转播权 ,、门票营销 ,、赞助性广告收入 ,、专有权 九、体育赛事的评估 (一)持续评估阶段 (二)赛后评估阶段 思考题: 你认为本次赛事主要在那些方面盈利, 能够盈利的原因是什么,盈利 的渠道有哪些, 课后小结: 71 第七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七章 社会体育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体育与社会体育管理以及全民健身的常识性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掌握社会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社会体育管理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社会体育与社会体育管理以及全民健身的常识性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掌握社会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社会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基本认识。 本章难点:体育管理理论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社会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基本认识; 城市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72 农村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社会体育资源管理的内容。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第一节 社会体育管理概述 一、 社会体育管理的概念 社会体育:是除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的人们在余暇时间中开展的体育。 社会体育 (狭义的群众体育) 广义的群众体育(大众体育) 学校体育 体育 武装力量体育(军队体育) 竞技体育 二、 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 (一)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 (二) 管理组织的复杂性(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三) 管理时间的不定性 (四) 管理空间的广阔性 73 (五) 管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 社会体育管理方法 (一) 行政方法 (二) 规划方法 (三) 协调方法 (四) 法律方法 (五) 经济方法 (六) 宣传方法 (七) 竞赛方法 (八) 评比方法 (九)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方法 (十) 社会调查方法 思考题: 1、 你认为国民体质下滑的根源在哪里, 2、 你认为今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因该采取何措施改变这种 状况, 第二节 城市体育管理 一、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 (一)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概述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是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 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场地设施为物质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 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74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则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城市社区体育目标的活动过程。 1、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1) 社区体育的政府管理系统 (2) 街道社区体协的组织结构 以街道为区域范围,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由管辖区各单位和下 属各居委会参与共同组成,采用理事会制度,机构附设在街道文教 科、文化站或社区服务中心。 (二) 社区体育管理的具体内容 1、 社区体育服务管理 了解并根据社区体育居民的需求,设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网络, 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并对服务质量 进行监督、保证,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提高居 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体育文化管理 对文化娱乐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组织健全各类文体活动组织, 帮助和指导这些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性文体活 动,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全民健身活动。 3、 开发社区体育资源 4、 组织社区体育活动 5、 城市社区晨练活动的组织管理 75 第一、 要全面了解本社区晨练活动量的总量,各类活动点的数 量和规模。 第二、 制定晨晚练活动点管理办法。 第三、 做好指导员的选拔培训工作。 第四、 组织活动点之间的比赛交流。 第五、 为活动点解决场地方面的困难。 第六、 加强宣传组织工作。 (三) 社区体育管理中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1、 处理好社区体育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2、 充分发挥驻区企事业单位的作用 3、 增强居委会一级社区体育组织建设 4、 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 5、 建立社区体育工作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 职工体育管理 职工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各种劳动人口的总称,职工体育是由一定的组织,按计划开展,并由职工自愿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一种社会体育。 (一) 职工体育管理组织 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全国俄职工体育事业。 (二) 职工体育管理的原则 1、 自愿性原则 76 2、 灵活性原则(时间、地点、形式、内容) 3、 多样化原则(内容的多样化) 4、 基层性原则 5、 协调性原则(与本职工作及正常时间的关系) (三) 我国职工体育管理的主要方式 1、 争取单位领导对职工体育重视和支持 2、 制定本单位职工体育 3、 广泛宣传,引导广大职工参加体育活动 4、 改善职工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5、 促进职工体育组织建设 6、 重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7、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 8、 建立职工体育评比检查制度 三、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管理 (一)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投资 1、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投资特点 (1) 初期投资数额大。 (2) 交易完成的周期长。 (3) 投入资本回收较缓慢。 (4) 营销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 (5) 价格稳定程度高。 2、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投资规划的基本内容 77 (1) 环境分析 (2) 消费者分析 (3) 竞争对手分析 (4) 自身资源条件分析。 (二)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投资规划步骤 1、 市场调研和预测 2、 确定场地 3、 选择场地 4、 选择经营商品或服务范围 5、 财务收支测算 6、 投资保障 7、 评价政策风险 四、 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 组织机构设置 (二) 人力资源管理 (三) 健身器材与设施管理 (四) 会员管理 (五) 营销管理 1、 产品营销策略 2、 价格营销策略 3、 地点营销策略 4、 促销策略 78 第三节 农村体育管理 一、 农村体育概述 (一) 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 农村体育的任务 第一、 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体育工作的认识,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小 康村镇建设的发展规划,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重要内容。 第二、 积极引导和加快建设适合农村特点、植根于农民群众之中的 各种群众体育组织,发挥以农民体协为主体的各种群众体育组 织的作用,形成农村健身组织体系。 第三、 要结合农村集镇建设,进一步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和改善 体育场地设施,为农民提供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 第四、 积极培训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 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开展科学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 从农村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努力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 育活动方式。 第六、 组织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第七、 积极推进农村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大力倡导社会团体和个人 修建体育场所,自办小型竞赛和业余训练,设立健身辅导站等。 79 (三) 农村体育的特点 1、 锻炼时间的随意性与季节性 2、 经济条件的滞后性 3、 活动项目的传统性 4、 锻炼地点的天然性 5、 体育活动开展得基础条件薄弱 二、 农村体育管理的内容 (一) 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种类 1、 各级政府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 2、 各级群众组织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 3、 农村体育管理的社会团体 4、 农村体育管理的民间组织 (二) 体育行政部门农村体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制定农村体育的发展规划;2制定农村管理工作的制度;3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4进行农村体育工作的监督、检查、评比;5扶持农村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6组织开展农民体制测试工作;7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竞赛制度;8借助各种新闻媒体,运用各种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农村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9组织开展农村体育的科学研究;10加强对农村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 (三) 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系统 1、 乡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80 2、 村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四) 农村体育管理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社会体育资源管理 一、 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管理 (一) 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是指以实现社会体育利益和满足社会体育需要为宗旨,以提高组 织的管理效率为目标的社会体育组织对本组织人力资源的现在和 未来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即指对体育人力资源的未来和现状 进行的预测、规划、投资、培训、配置、使用、研究和开发等一 系列的组织和决策行为。其目的在于运用有效的激励和开发机制, 拓展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二) 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对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 ,、 对社会体育人力资源质的开发 ,、 对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 ,、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计划, ,、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 ,、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控制 二、 社会体育经费的管理 (一) 社会体育经费的来源 81 ,、 国外大众体育经费的来源 ,、 我国社会体育经费的来源 (二) 社会体育经费管理的内容 三、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一)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计划 ,、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计划 ,、 各种体育器材设备的购置计划 (二)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组织管理 ,、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日常维护 ,、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 课后小结: 第八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八章 体育产业管理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产生的内涵,了解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明确体育市场的概念,提出加快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掌握体育产业管理的内涵,分析部分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其管理措施;理解体育产业管理职能的内涵,结合实际阐述其 82 在体育产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产业管理 4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产生的内涵,了解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明确体育市场的概念,提出加快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掌握体育产业管理的内涵,分析部分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其管理措施;理解体育产业管理职能的内涵,结合实际阐述其在体育产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理解体育产业管理职能的内涵。 本章难点:体育管理职能在体育产业管理过程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管理内容; 体育产业管理职能;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83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NBA采用了哪些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 2、如果你是,,,的组织管理者,你将采取哪些行动, 3、如何借鉴NBA的成功经营模式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职业化、市场化的进程, 4、推广品牌为何重要, 阿迪推广品牌主要成功在哪里, 5、如果你是一名体育产业管理者,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有何建议, 第一节 体育产业概述 一、 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合。 二、 体育产业化 (一) 体育产业化的含义 体育产业化指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有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 (二) 体育产业化的核心 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合理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 84 段来办体育,反映了体育产业发展必须 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把我国的体育事业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手段和做法转移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轨道上来。 三、 体育产业分类 (一) 按体育产业现行管理体制划分 1、体育的主体产业是指那些以体育资源为开发基础直接进行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它是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发挥与体现。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也、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咨询业、体育资产经营业等。 2、体育的相关产业 是指以体育娱乐作为载体,向消费者间接提供各种与服务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主要有体育用品、体育经济与代理、体育新闻与媒体 、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建筑等相关产业。 3、体办产业 是指 体育行政部门或单位利用某些体育资源,为弥补经费不足进行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 。如体育场馆出租、餐饮、宾馆、航空票务代理等。 (二) 按体育产品种类划分 体育用品业、 体育服务业 体育用品业主要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运动饮料业及体育科研仪器业等;体育服务业主要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活动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 85 体育会展业、体育养殖业等。 (三) 按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划分 体育健身业和休闲娱乐业。 体育健身业主要包括健身指导业、健美减肥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疗养业、体育康复业等;体育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运动游戏业、极限运动业、棋牌活动业、水上、冰雪活动业及特殊娱乐业、垂钓狩猎业等。 (四) 按经营、集资方式划分 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及体育经纪人业等。 四、 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一)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体育产业居十大支柱产业第六位,仅NBA大赛2006年带动经济增长就达4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澳大利亚运动休闲创造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 (二)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90年代末,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社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崭新阶段。98年中体产业公开上市,标志着我国体育商业化、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体育向产业化全面转变的新起点。 假日经济、周末休闲热等,体育产业异军突起。 05年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发布了《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 06年建成并开通了体育彩票热线销售系统,全年共销售323.6亿 86 元。 五、 体育产业开发的意义 (一) 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 (二) 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三)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五) 合理利用社会的闲散资金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NBA采用了哪些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 2、如果你是,,,的组织管理者,你将采取哪些行动, ,、如何借鉴NBA的成功经营模式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职业化、市场化的进程, 第二节 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 一、 体育产业管理概述 (一) 体育产业管理的概念 是指以规范体育市场为目的,以实现经营目标为依托,由一定组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 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不同时期的特征 第一阶段:政府直接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市场管理进入阶段 第三阶段;政府与市场管理结合阶段 (三)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与错位 87 ,、 产业政策管理体系不健全 ,、 缺乏有效手段推动体育消费 ,、 体育产业市场发育不均衡、体系不成熟 (四) 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 ,、 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制化管理 ,、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 ,、 引导全民体育消费,实现产业超常规发展 ,、 开发培育健全的体育市场体系 二、 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 (一) 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管理 ,、 改革体育竞赛体制、转换运行机制 ,、 完善体育竞赛招标制度 ,、 提倡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 优化政府与俱乐部分开的管理体制 ,、 加强对赛制和竞赛质量的管理 (二) 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 ,、 加强对各种健身娱乐组织的管理 ,、 加强对场馆设施的管理 ,、 加强对健身娱乐组织人员的管理 ,、 强化健身娱乐法规建设 ,、 注重开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市场 中老年:康复咨询、运动处方、保健康复型的体育健身娱乐产品; 88 青壮年:减肥、健美、型体训练; 少年:游泳、乒乓球、足球、轮滑等; 都市居民回归大自然:野外生存、定向运动、郊游等骑游、徒步、 轮滑等。 为外商及国内白领:高尔夫、保龄球、游艇、网球等 (三) 体育彩票业管理 ,、 进一步完善彩票管理体制 ,、 全面挖掘新的增长点 ,、 大力开发西部体育彩票市场 ,、 加强思想引导 (四) 体育广告业管理 体育广告是以体育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体介绍商品的一种广告形式。体育可以为广告提供的载体很多,如队服、鞋帽、场地、门票等。 ,、 加大培育广告市场 ,、 加强体育广告媒体选择 ,、 加强体育广告的理论建设 ,、 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作用 (五) 体育旅游业管理 ,、 鼓励多渠道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利用我国的地理优势、民族特点、文化习俗等,多渠道开发体育旅 游资源。 ,、 规范对体育旅游设施的管理 89 ,、 培训体育旅游人力资源 ,、 加强宣传力度 (六) 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 体育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中长期使用,但不具有实物形态,却对生 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的经济资源。如:牌号、服务商标、租赁权、 冠名权、火炬接力递送权、吉祥物、纪念邮票、会标、队标、俱 乐部名称等。 ,、 健全体育无形资产管理法规 ,、 提高开发效益 ,、 加强体育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建设 (七) 体育用品业管理 体育用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体育市场体系中成熟度最高、市场规模最大,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物质产品市场,许多世界知名的体育用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 强化质量观念 ,、 注重开发新产品 ,、 加快发展体育用品市场 (八) 体育经纪人管理 体育经纪人是为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等活动提供居间(说合、调 解)、行纪(行纪业务系指为他人进行商业上的交易的业务, 诸如财产买卖、有价证券买卖、代为保险、代为出版、代收债 权、代为租赁、代售入场券、代登广告等。行纪人负有以下义 90 务:以自己的名义代委托人进行交易;遵照委托人指定的价格 进行交易,妥善保管将出售或已购入的货物;为了委托人的利 益而为必要的处分委托出售之物的行为。行纪人享有以下权 利:报酬和费用请求权;拍卖提存权;介入权。)、代理等中间 服务,并 收取佣金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 其本质是以从事经纪活动作为谋生手段,创造价值。 ,、 加强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监督 ,、 强化对体育经纪人业务培训与考核 ,、 实行信誉考评制度 (九) 体育场馆管理 南京奥体中心2006年创收2000多万元,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年收入5561万元,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年收入超过1200万元。 ,、 充分发挥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的作用 ,、 提高场馆建筑空间利用率 ,、 引入新的管理和经营理念 ,、 加强有关管理法规制度的制定 三、 体育产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 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二)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三) 坚持以法律为保障 (四) 注重各种经济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三节 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 91 一、 体育产业管理的计划职能 (一) 制定产业计划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 以客观现实环境为依据 ,、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方法 ,、 坚持可行性和超前性的统一 (二) 制定体育产业计划的基本程序 ,、 体育产业系统环境分析 ,、 确立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可行性论证 ,、 拟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 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 方案优选,编报计划 二、 体育产业管理的组织职能 (一)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设计 ,、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环境分析 ,、 体育产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系统整体原则 (2) 统一指挥原则 (3) 责权利对等原则 (4) 有效幅度原则 (5)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创新原则 ,、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92 (二)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 人力资源开发 ,、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2) 创造条件使潜人才迅速成长 (3) 进一步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4) 正确对待风险 (5) 重视全员培训 ,、 体育产业管理组织人力资源 三、 体育产业管理的控制职能 (一) 体育产业管理控制职能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 完成体育产业计划的重要保证 ,、 实现体育产业组织目标的根本措施 ,、 改进管理工作的手段 (二) 体育产业管理控制 职能的类型 ,、 体育产业管理事前控制 ,、 体育产业管理即时控制 ,、 体育产业管理事后控制 (三) 体育产业管理控制职能的基本步骤 四、 体育产业管理的创新控制 (一) 体育产业管理创新职能的基本含义 (二) 体育产业管理创新职能的特点 93 ,、 高风险性 ,、 高效率性 ,、 相对性 ,、 继承性 ,、 发展性 (三) 体育产业管理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 体育产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 体育产业管理手段的创新 ,、 体育产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四) 体育产业管理创新职能的基本程序 确定问题——形成新思想——提出设想——付诸实施 (五) 体育产业管理创新职能的实现方法 思考题:1、推广品牌为何重要, 阿迪推广品牌主要成功在哪里, 2、如果你是一名体育产业管理者,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有何建议, 课后小结: 94 第九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九章 体育信息管理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育信息的基本知识;理解体育信息的基本属性;了解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认识体育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 其 它: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信息管理 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讨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育信息的基本知识;理解体育信息的基本属性;了解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认识体育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体育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 本章难点: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 95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体育信息概述; 体育信息管理内容; 体育信息管理的职能与方法;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第一节 体育信息概述 一、 信息的概述 (一) 信息的含义:信息是反映客观情况的,它表达和反映了人们对 某一事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信息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正确的 决策必须依靠和控制有足够数量的而且可靠的信息,信息通过决 策体现自身的价值;信息 是抽象的认识或知识 。 (二) 信息的性质 1、 客观性: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随意想象和创造的 事物,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可以被人 感知、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 2、 传递性:客观事物本身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地 发展更新,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传递。 96 3、 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分析、加工整理。 4、 效用性:信息对信息的使用者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即有益和实 用,能够帮助使用者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 信息与管理 信息是管理的纽带,信息活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信息沟通的过程。 二、 体育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一) 体育信息的特征 1、 广泛性:广泛性是指体育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2、 综合性:是指体育信息的内容具有综合性。一份体育科技信息, 其内容就可能涉及材料学、力学、人体形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这也是其他一般信息所无法比拟的。 3、 周期性:是指体育信息的有效使用时间呈现一种周期特性。随 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科学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体 育运动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记录不断涌现,促使体育 信息老化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的有效使用时间越来越短。 4、 保密性:许多关于技战术、训练方案和手段等的信息是具有保 密性的,只有被许可的的主体擦有可能获得这些信息。 5、 普遍性: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只要有事物存在,只 要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其运动状态和方式,就存在信息。 6、 动态性:客观事物本身都在不停运动变化,信息也在不断更新。 (二) 体育信息分类 97 ,、 从管理组织的角度划分:分为系统化信息和非系统化信息 系统化信息是指按照各项规定的指标、制度、方向、传递的时间间隔期和期限、指定的形式所详细规定的那种体育信息。 非系统化的信息是一种偶然的信息,是指不按照某种固定程序而得到的那部分体育信息。 ,、 按照体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划分 体育内部信息与体育外部信息。 ,、 从体育信息的应用部门划分 分为学校体育信息、群众体育信息、训练与竞赛信息、体育产业 信息、体育科技信息等。 ,、 按照体育信息的记录符号划分 分为音像信息、体育文字信息、体育数据信息等。 三、 体育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信息传递技术是指一切能使信息跨越时间或空间而流动的技术,主要包括时间传递技术和空间传递技术两大类。时间传递技术是指各种信息存储技术,如印刷、出版、缩微、复制、照相、录音、录像等;空间传递技术则是指通信技术。包括面谈、演讲、广播、电报、电话、传真、电影等都可看成是通信。 四、 体育信息化 (一) 就是指体育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 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提高对于体育信息资源的认识程度,通过广 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信息网络,加速体育信息资源的 98 开发与应用,实现体育资源的高度共享,进一步优化体育资源的 配置,让全社会生活的变动、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贡献。市 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的升级,是体育信息资源开发的拓展。 (二) 体育信息化的应用 ,、 体育电子政务 是借助电子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 ,、 竞赛训练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各项体育运动中以及综合性运动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上注册、竞赛成绩的自动采集、短跑中鹰眼设备的运动分析等。 ,、 群众体育的信息化 在体制检测方面,目前体质测定系统,已经解决了测定的自动 化问题,所测试的各指标数据都记录在磁卡里,再将数据读取到计 算机进行评定。 ,、体育教育的信息化 (,)体育教务管理。 (,)数字体育图书馆。 (,)教学课件。 (,)远程体育教学。 第二节 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容 一、 体育信息的收集 体育信息的收集是根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将分散蕴涵在不同时空域的 99 有关信息采掘和积聚起来的过程。 (一) 体育信息源的类型 ,、 个人信息源 主要指体育领域的专家和对体育运动的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权威。 ,、 实物信息源 事物信息源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它包括的信息往往是潜在的、隐蔽的。文物等。 ,、 文献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是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体育信息存储在 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等物质载体上面形成的一类信息 源。 ,、 数据库信息源 数据库是指在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方式和 结构组织起来的恶,具有最小冗余度的较高独立性的大量相关数 据的集合。 ,、 组织机构信息源 组织机构信息员主要是指各级各类的体育组织机构,他们也是发 布各种体育信息的主要源泉。 (二) 体育信息收集的原则 ,、 目的性原则 是指体育信息的收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根据需要和客观实 100 际,有的放矢的收集。 ,、 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指所收集的体育信息应真实、客观地反映体育运动 的实际状态。 ,、 系统性原则 是指所收集的体育信息应当完整、齐全。 ,、 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所收集的体育信息应能反映体育发展的最新情 况,使体育信息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收集体育信息时应注意与体育系统相关信息的收 集。 (三) 体育信息收集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参观考察法、专家咨询法、预定采购法、信息检索法、日常积累法、访问交谈法、交换索要法、委托收买法、技术截获法等。 二、 体育信息的加工整理 体育信息的加工整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文献资料本身的科学管理,即分类、登录和保管等;另一个是编制检索工具,即二次文献工作,包括对文件资料的选择鉴定、主题分析和编制文摘和索引等工作。其目的都在于揭示文献资料的内容,并不断改善文献资料的存储与检索,提供良好的检索手段。 三、 体育信息的检索 101 (一)、信息检索的原理 体育信息的检索是信息加工的变换过程。信息加工整理的目的是将零乱的信息组成一个有序的体系;而信息检索的目的是迅速从这个体系中找出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 (三) 信息检索的方法 1、信息检索常用方法 (1)手工检索方法 直接查验法,间接查验法,追溯法(文献追踪法),综合法 (2)机械检索法 (3)非正式方法 2、目前体育领域常见的互联网检索方法 (1)利用公用搜索引擎 (2)利用体育领域专业网站 (3)充分利用各体育信息专业数据库。 (4)充分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数据服务功能。 (5)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 四、体育信息的研究 体育信息的研究是针对体育领域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得信息的信息劳动过程。 ,、 信息联想法 ,、 综合分析法 102 ,、 信息预测法 ,、 信息评价法 五、体育信息的报道 体育信息的报道也称为体育信息的传播和传递。分定向报道,主要指 信息部门主动进行的信息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定题报道:指信息部门 根据用户的专门要求进行的各种信息报道。 六、体育信息服务 1、文献服务 2、咨询服务 3、网络服务 七、体育信息队伍建设 第三节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 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二、 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三、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四、 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五、 体育信息管理实用决策支持系统 课后小结: 103 104
/
本文档为【体育管理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