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05-18 6页 pdf 442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7338

暂无简介

举报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与地形态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读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T1~T4()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第题。4、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5、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B.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答案】第题颗粒物是由流水沉积而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C.B4,T1~T4相对比较平坦,后地壳多次分阶段上升,河流继续下切,形成多级阶地。故选C项。第5题,伴随地壳上升,落差增大,流速加快,河流侵蚀以下蚀为主,A项错;东南岸露出基岩,应该是表层沉积物被侵蚀所致,C项错;露出水面的阶地在少雨季节可能受风力侵蚀,D项错。随着地壳抬升,河谷不断变窄,水流速度加快,B项正确。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题。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D.B解析:第6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7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题。8、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3、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BD第8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9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2019·武昌区调研]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题。10、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1、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CB解析:第10题,该景观为黄果树瀑布图,瀑布属于水圈,图中瀑布周围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岩石同时还有清新的空气,因此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故选C。第11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A错;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对;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C错;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D错。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题。12、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13、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DC解析:第12题,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项错误。第:13题,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项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地壳运动应相似或相同,故A、B、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③处的地形属山。(2)请在图中③的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多选)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答案】(1)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断块(2)绘图略。(3)AC(4)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解析: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示中②处与此相符。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断层处岩块相对上升的为地垒,而岩块相对下降的为地堑。③处为地垒,为岩块断裂上升。④处为断裂下陷的地堑,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均属于地堑。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向斜,即①处。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中①处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在乙图中,与甲图中①处地貌相同的是___(填字母)。(2)简述甲图中②处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3)乙图中河流在C处河流侵蚀作用以______和_____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______型。(4)乙图中A处的地貌类型简述其成因。【答案及解析】(1)河流流出山口处B(2)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3)向下向源头“V”(4)位于河口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成以及分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①地为冲积扇,常常形成于河流的出山口,图乙中,C位于山谷,B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冲积扇易形成于B位置。(2)读图分析可知,②处岩层发生断裂,岩层发生错位,因此②为断层,断层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形成断层。(3)读图分析可知,乙图中C位于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多成“V”型谷,而下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4)读图分析可知,乙图中的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多因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河流在上游河段流速比较快,携带泥沙较多,而到了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
本文档为【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