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2012-04-28 48页 pdf 1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7448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姓名:吕辛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郑训佐 2006051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呈丝日期:论文作者签名:!盈!竺 日期: 训.岁,y ...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 姓名:吕辛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郑训佐 2006051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呈丝日期:论文作者签名:!盈!竺 日期: 训.岁,y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躲学生日期:型:!:! ;l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选定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 示‘咏怀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文人化进程中的作用。本文正文共分三 章,加上前言和结语,共有五个部分. 前言部分梳理了当代学者有关魏晋时期诗歌文人化的研究状况,主要分 析了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和葛晓音‘八代诗史》中对阮籍‘咏怀诗》 的有关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选定此论的意义。 第一章论述汉末到正始时期诗歌文人化的演进情况。汉末建安时期人的 觉醒和文的觉醒,从不同方面推动着文人化向前发展;正始时期受玄学影响, 文人任情放达,创作则玄理虚胜,理性精神的注入更是扩大了文人诗的内涵。 第二章论述‘咏怀诗》的内在情感线索与文人化的关系。分别从现实情 感和哲学意蕴两个方面阐述了《咏怀诗》情感的文人化特征。阮籍本有。济 世志”,可残酷的现实终使其无法施展,在对时局的悲悯和对自身的伤悼中, 表达了高举遗世、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咏怀诗》中自然观、荣辱观 和生死观的流露,体现的是阮籍对人生问题的哲学思考,也因此提高了文人 诗的内在意蕴和理性精神。 第三章论述‘咏怀诗》的艺术形式与文人化的关系。‘咏怀诗》旨趣的 难求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亦有一定内在关联,况且在艺术形式上更能显现出 文人诗不同于民间诗的独特魅力。主要从“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典故 运用”三个方面阮诗艺术形式上的文人化特征.以意寄象型的情感表达, 推理化、意象化的语言运用,对事典的灵活处理,这都标志着诗歌的文人化 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结语部分简要论述了‘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 对后代文人诗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诗歌文人化 咏怀诗 阮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ispaperchoosesRuanJitheintellectualfeaturesofWuYan“YongHuai Shi”asaresearchobject,andthepurposeistorevealtheroleof“YongHuai Shi”intheprocessofpoemintellectualizedintheperiodofWeiJinDynasties andthe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Thetextofthispaperisdividedinto5 partstotally,addingtheprefaceand“TheLastWords”. ThePrefaceParthascombedpresentscholar’Sconcerningaboutpoem intellectualizedinWeiJinDynasties,hasmainlyanalyzedWangZhongling’S “TheChinesepoemhistoryofthemiddleancienttimes“andGeXiaoyin’5“The poemhistoryof8Dynasties”,andonthisfoundation,explainsthemeaningof thisproposition. TheFirstParthasresearchedtheconditionofpoemintellectualizedhistory inHanMeandZhengShiperiod.Theawakeningofliteratureandthe awakeningofpersoninHanMeandZhengShiperiodhave+promotedthe developmentofpoemintellectualizedfromtwoaspects.ZhengShiperiodis affectedbymetaphysics,theintellectualshavemorefreedomtodoeverything, itishardtounderstandthepurposeoftheirpoems,andthespiritofreasonthat appearedinthepoemshasenlargedthefeelingsofthescholarpoetry. TheSecondParthasexploi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nerfeelings of“YongHuaiShi”andthepoemintellectualized.Fromrealisticfeelingsand philosophyYiYuntwoaspectshaveelaboratedtheintellectualfeaturesof “YongHuaiShi”.RuanJihas“JiShiWill”.butthecruelrealworldmakesit unabletodisplayfinally.Inthemourningforthepityofcurrentpolitical situationandthesadforhimself,hehasexpressedhishighideal,andhedoes notwanttoexistwiththepersonswhohavecontemptiblefeatures.In“Yong HuaiShi”,naturally,sightandhonorordisgraceconception,andtheconception oflifeanddeathareembodied.RuanJithinksdeeplyforthephilosophyoflife problem,hasalsoraisedtheintrinsicandthereasonspiritofscholarpoetry. TheThirdParthasexploi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rtisticformof “YongHuaiShi”andthepoemintellectualizedprocess.Theinterestof“Yong HuaiShi”andtheuniqueartisticformhaveexistedinnerrelation,what’Smore,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I●-_l_I__l---______●_l-l-lll●-Il___●●ll_______llll__-_ inartnominalitcanbeshowmorescholarpoetrytheuniqueglamourthatis differentfromnongovernmentalpoetry.From“lyricsway”。“languagestyle”, “aIlusionutilized”the3aspectsanalyzeRuanPoetry’Sintellectualfeatureinthe artisticform.The“YiYiJiXiang”styleoffeelingsexpress,theuseofYiXiang inthelanguage,theflexiblehandlingthatpawnedformatter,thesemarkthatthe poemintellectualizedprocesshasrisentoanewIevel. TheLastWordsparthasdiscussedtheintellectualfeatureof“YongHuai Shi”brieflyonthepositioninthepoemhistory,aswellastheinfluence for descendants’scholarpoetry. Keywords:PoemintellectualizedprocessYongHuaiShiRuanJ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 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由民间诗向文人诗重要的过渡阶段。由 于文人的参与创作。诗歌风貌整体上呈现出不同于乐府诗的文人化的特色. 诗歌文人化是个动态的缓慢的进程,在魏晋时期更显示了一种渐进性的特 征。研究这一文人化的进程,对我们了解古代诗歌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但 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的一些著作在涉及到诗歌文 人化时,往往只是顺便提及,而没有作为专章、专节论述,如胡适、林庚、 刘大杰、余冠英,徐公持等人的著作, 见更深刻的内容。一直到八十年代末, 一论题才为学界所重视。 因此我们很难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窥 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出版,这 诗歌文人化的论述基本上贯穿于‘中国中古诗歌史》下卷第六编,尤其 第二章“向着文人化方向发展的七子诗”中的论述更为集中.王钟陵将魏晋 时期诗歌风貌的转变定位在了建安时期,他认为:。建安时代首先是一个文 学转向真实、转向人民、转向个人的时代。”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交相辉映, 照耀着这一段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建安诗歌的发展,正是表现了一个 由受乐府民歌很深影响的状态转向文人化的过程。大略而言,曹操诗是这一 过程的开端,七子和曹丕诗是这一过程的发展,曹植诗则是这一过程完成之 标志.”圆这段论述相当重要,第六编第二章以下各章节基本上都是循着这一 思路而发.王钟陵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现象的梳理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他 让我们从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去关注文人化的发展历程.要指出的是王钟陵 基本上是从作家的具体诗篇入手仔细分析比较有关的共性,并得出相应的结 论。他认为,在乐府民歌文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言 情抒怀从明白晓畅开始一定程度地向迷离恍惚发展”:二是“建安诗人的篇 什中多景物描写.”@在第四章中他详细论述了曹植诗歌文人化的艺术成就, ①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P229,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同上P242. @同上P255.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从他的论述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样一种思路:文 人化在建安时期就已经完成,并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一曹植。这是目前 看到的对诗歌文人化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但问题是,诗歌的文人化到建 安时期真的完成了吗?对此其他学者早有不同看法,葛晓音就认为:“汉代 五言诗尚未脱离模仿民歌的阶段,此后经过建安、正始几代文人的努力,才 演进为完全的文人诗.”@可以看出葛晓音并没有把建安视为文人诗的完成阶 段;对于正始诗歌的创作,她认为也没有完成文人化:“由于时代条件、人 生态度及文艺思想的变化,阮籍、嵇康的诗歌内容和风格也呈现出与建安诗 歌迥然不同的面貌。他们不再效法建安诗人用模仿乐府叙事体的方式揭露时 事,而是将抨击时世和抒写感愤融为一体,使五言抒情诗脱去里闯歌谣之质, 进一步文人化。”。因此,讨论文人化何时完成确实是个值得再商榷的问题。 而笔者认为诗歌文人化是逐渐出现而又逐渐完成的缓慢进程,并且是一种整 体性的演进,即在众多诗人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一种共性特征,只 不过这种文人化的特征在魏晋诗坛上体现得十分鲜明而已。诗歌文人化离不 开众多文人的自觉参与,但就诗歌发展史而言,具有领袖地位的诗人的推动 尤为重要。 阮籍学识丰富,才情超迈,又具备哲学家的理论素养,是正始诗坛举足 轻重的重要诗人,他参与诗歌创作,无疑大大加快诗歌文人化的进程,从而 将文人化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这个高度的象征,其五言《咏怀 诗》所开创的诗歌风格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人创作.本文即尝试从诗歌文人 化这一角度对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作出解读,从内在情感和艺术形式两 个方面,揭示其文人化内涵。 ①葛晓音:‘八代诗史',1'37,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尉上,p88.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汉末到正始时期诗歌文人化的演进 诗歌的文人化虽然发生在诗歌领域,tu却有着深刻的哲学和文化背景, 尤其与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密不可分。“人的觉醒” 最初由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出,主要指“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 脱出来,发现内在“自我”的过程;而“文的觉醒”则是指自觉为文的一种 创作倾向,并由此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人的觉醒”出现在“文的觉醒”之前。有了 “入的觉醒”,文人才能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才会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表现属 于自我的情感体验,而不像以前的乐府诗重在叙述群体性、类型化的情感。 当文人还不能自创一种新体的时候,传统民间的诗歌体裁就是他们用来抒发 情感的最佳载体。文人诗的发萌就源于对乐府诗的模拟,但他们的拟作,已 显然不同于乐府诗。因为文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理性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已经 显露,从而表现出“文”的自觉。这样,诗歌的文人化必然表现为“人的觉 醒”和“文的觉醒”背景下的一种逻辑进程。 诗歌领域中的这种变化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拿古希腊来 说,就有“民间诗”和“抒情诗”的区分,荷马最著名的英雄史诗‘奥德赛》 和《伊利亚特》就是对大量民间诗歌创作的整合,并且在很长时期内仅以口 头形式在民间传唱;希腊民间诗歌都带有歌唱的特征,这些早期诗歌可以按 照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类别,如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后来希腊 化(公元前3—4世纪)时期文人。抒情诗”就是在这些长期流传的民歌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产生了著名的诗人如萨福和品达罗斯等。。朱光潜先生 说:“德国学者常把诗分为民间诗(Volkpoesie)与艺术诗(Kunstpoesie) 两类,以为民间诗全是自然流露,艺术诗才根据艺术的意识与技巧,有意地 刻划美的形象.”圆这里对“艺术诗”的认识正是对文人参与创作后诗歌发生 ①参见陈饽,刘洪涛‘西方文学史’第一章第二节“‘荷马时代,和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学”有关论述,四川 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朱光潜:‘诗论》。F23.三联书店。1984年.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形式变化的概括,这种。有意地刻划”就是在诗歌中发生的文人化的现象。 这与我们习惯上对汉魏乐府诗和文人诗创作特征的认识比较一致。可见在西 方诗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由民间向文人转化的趋势,尽管在具体称 谓不同。 第一节 汉末到建安时期人的觉醒 两汉时期在神学的束缚下,文人依附于大一统政权,相信君权神授,礼 教的伦理纲常维系着社会的运转。文人各安其分,恪守君臣之道,几乎不存 在思考个体独立价值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在汉末得到了改变。 汉末“党锢”作为一个政治事件是不幸的,但在这一惨烈的过程中,文 人的社会影响力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促使了他们更深刻的反思:对 现实的失望使其偏离了政治,转向了学术;对传统的质疑,又使他们由崇拜 圣人变为了崇拜名士。这种转变说明,。在社会心理上正统思想在不知不觉 地消退,而独立人格在士人心理上的地位提高了.”。因此可以说,在汉末这 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党锢事件在加速东汉政权灭亡的同时,也加速形成了一 个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将产生持久影响的文人阶层。文人从大一统的政权中 逐渐分离出来,自身的独立性得到了增强,显示出一种“群体自觉”的倾向. o 一般而言,汉代的人物评议,重道德言行、经学修养和政事经略,无论 是“以德取人”、“以能取人”,还是“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固所重视的 是人的操守和名声,而与人的个性无关。但在党锢之后,这种功利性的品评 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人物品鉴进一步发展为贱名节、鄙俗功、重清简、尊 神明,实现了从政治性的人物品评向审美的个性化的人物品评的转变,儒家 的德行操守虽未完全放弃,但已明显不占优势,神,简,清、识、韵、朗、 秀等成为人物品鉴的重要品目,这些品目直接涉及到对人的本性特征的鉴 ①罗宗强t‘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P5,中华书局,1996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P287.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参见汪文学‘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P¨一黯注引阎步克语.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赏,即重。神鉴”.“由道德功利而艺术审美”,。这种价值评判更有利于挖掘 文人内在的精神内涵,也有利于文人个性化的成长,这完全可以视为“人的 觉醒”的前奏。 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是引起汉末建安思想演变的重要因素。汉末黄巾起 义、董卓之乱、宦官外戚专权以及自然灾害,导致人民颠沛流离、经济衰退。 天灾人祸固然使国家机器濒于解体,同时也引发了文人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 识和思考。在这种背景下。思想领域中的怀疑精神得到了强化,新理性主义 也由此得到了发展。人们向往依靠人自身的知性去认识外在自然,而不再借 助外在的神学体系,这意味着在自然社会面前人的作用提升了。建安时期, 不少文人开始怀疑天命论,曹操宣称自己“性不信天命之事”(《让县自明本 志令》).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中说;“辛苦何虑思,天命信可疑。”王粲对 天命决定生死存亡的说法也是持怀疑态度,曹植在《侍中王仲宣诔》中回忆 说:“又论死生存亡度数,子犹怀疑,求之明据.”否定天命,即肯定人为, 重视人的作用,也体现了人格上的自信与自负。 随着人在社会中作用的提升,汉末建安时期出现了人才学方面的著作, 如曹丕的‘士操》、刘劭的‘人物志》。尤其是刘劭的‘人物志》,可谓这方 面最具理性色彩和理论深度的著作。书中评析人物品鉴的原理,确立人物品 鉴的方法,尤为重要的是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鉴人、用人之道,系 统阐述了人才的本质、分类,以及用人的、原则等问题。可以说此书破 天荒地对人才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的认识已经达 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除了这种理论层面上对人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外,曹操著名的。三令”则 以一种偏激的形式破除了礼教的约束,将淹没在伦理道德中的人还原为自然 的人、有才性的人:“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 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举贤勿拘品行令》)这种大 胆通脱昭示着。人的觉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文人不必依附操行 名节立身,更不必担当道德家的职能,而是凭藉自身的才性洒脱地面向社会· ①饪文学t‘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1x30--91。责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更加自由地走向文学天地。 第二节 汉末到建安时期文的觉醒 正如前言所指出的,文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诗歌创作中文人化因素 的强化也有着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而汉末到建安时期正是诗歌文人化演进的 关键阶段,这一时期诗歌演进过程显示出文人性因素逐渐增多的倾向。 汉末到建安,五言诗的发展轨迹就隐含着文人化的过程。五言在表情达 意方面更富于生动性和灵活性,是“更适合于诗的语言.”。五言句式最早见 于民间诗,它在乐府诗中的运用是文人参照的重要基础。但较早的乐府诗“郊 庙歌辞”中是没有五言的,像《安世房中歌》、《郊祀歌》等多用三言或四言, 有的甚至是骚体,如《练时日》;稍后的“鼓吹曲辞”中《铙歌》部分则开 始有五言与三言、四言、七言相互夹杂的诗篇,如‘上陵》、《君马黄》;直 到晚起的。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才出现较为纯粹的五言诗,如《江南》、 ‘鸡鸣》、《长歌行》、《君子行》、‘陇西行》、《折杨柳行》、‘相逢行》、《枯鱼 过河泣》等,这些诗篇通篇使用五言,且技巧相当圆熟。这一时期甚至出现 了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五言巨制。这为文人的模拟创作 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探索人生问题的,且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其 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简明的人生哲理,如‘猛虎行》以“饥不从猛虎食,暮不 从野雀栖”为比,劝人谨于立身;‘枯鱼过河泣》以枯鱼为训,劝诫人们出 入谨慎,警惕意外的灾祸;‘长歌行》由万物的盛衰变化,联想到光阴如水 流入大海不可复归,从而总结出人生当及时努力进取的千古至理名言:。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甚至如‘陌上桑》中的。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 夫”这样平实的语言也深具伦理内涵。这些对社会现象、人类生活本质意义 的认识,很容易引起文人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拟作的冲动. 辛延年‘羽林郎》是文人拟作中较为著名的篇章,在形象塑造上与乐府 ①马茂元。‘古诗十九茸初探'.P33。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陌上桑》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运用上却显示出不同风格,《羽林郎》 中没有太多的叙述成分,语言也更加精致工整,能看出文人斟酌字句的苦心, 如“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鲶鲤鱼。贻我青铜镜,结 我红罗裾。” ’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①是成熟的文人五言诗, h 作者姓名虽不可考,但“这些无名的杰出诗人,正是曹植、王粲的先驱者. 他们所创作的艺术成果,已预示着建安时代的即将到来。”圆《古诗十九首》 中的文人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全用五言形式,不像民歌那样夹以杂言或语气词,有口语化 特征,而是体现了一种文人创作的自觉意识。其二,《古诗十九首》的抒情 方式不同于乐府的浅露直白,而是宛转曲折、反复低回,刻意加工、追求意 趣的目的特别明显。如“青青河畔草”篇,单看后四句“昔为倡家女,今为 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则颇有乐府诗的特色,但前六句“青 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桩,纤纤出素’ 手,”则纯然是文人的艺术机杼,因为乐府诗偏于用平实的语言叙事,不会 一连使用六个精心选择的叠词去描述情境。其三,对杂言体的乐府诗歌进行 加工,使之成为精炼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酋》中多数题材与乐府诗相同, 如思妇、行役、伤时等,但在文人手中这些题材却被雅化了。如乐府《西门 行》:“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何 能坐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饮醇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人 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 . 寿命难与期。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寿命难与期。人寿非金石,年命安可期。 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此诗慨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但五言、杂 - 言混合,语言直白,还存在诗句重复现象,同样题材在‘古诗十九首》中文 学性却得到了强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 等期。”作品不仅语言整齐雅化,而且内在的情感思路也相当清晰。这一演 ①马茂元t‘古诗十九曹初探',P16,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同上。PI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____l______l_l--_-●-_●_●___●____l_ll_l_-_______-___■_-●l___●____I 化过程,。正好说明了汉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乐府民歌怎样过渡到文人的制 作。”回 其四,‘古诗十九首》还体现了文人思维与民间思维的差异.如对服药 长生的态度,乐府日:“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 长.”(‘长歌行》其二)“服尔神药,莫不欢喜.”(‘董逃行》)从中能看出普 通民众希望借助神药益寿延年的朴素期许,可‘古诗十九首》中却说:。服 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篇) 则在享乐意识中透露出理性倾向。此外对功名的热衷也是‘古诗十九首》的 一个特点,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今 日良宴会”篇)而这在乐府诗中几乎没有体现。再如。庭中有奇树,绿叶发 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篇)这种“折枝送别” 的情致大概只有文人才会具有,如刘宋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代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两首诗中的送别情趣与。庭中 有奇树”颇有相通之处。‘古诗十九首》中还出现了反映文人生活的诗歌, 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跻。”(“明月皎夜光” 篇)当文人把目光转向自己熟悉的生活时,就更容易在诗歌中表现出细腻的 情感体验,这对后代文人抒情诗的发展是重要的铺垫。其五,值得注意的是 <古诗十九首》中还出现了较多情感物化的诗句,如“晨风怀苦心,蟋蟀伤 局促.”(“东城高且长”篇)“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 篇)“凛凛岁云薯,蝼蛄夕鸣悲。”(。凛凛岁云暮”篇)这些诗句中的。晨风” 。蟋蟀”。白杨”。蝼蛄”都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即“以我观物,万物皆着 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这显然是文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其六,‘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是精致的书面语,往往于自然中透露出锤 炼的痕迹。叠词的大量运用即是明证,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青 青陵上柏”篇)“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青青河畔草”篇)。纤纤擢 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篇)此外,‘古诗十九首'用典之处颇 ①马茂元。‘古诗十九酋初探’.1399,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只是略不经意,如“明月皎夜光”中的“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据马茂元先生考证,。“携手好”语出‘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 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而“遗迹”则语出‘国语·楚语下》:“(楚) 灵王不顾其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典故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这不仅体现了与民歌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为后代文人的使事用典积累了成功 ' 的。 文人化必须是整个文人阶层群体性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有大量文人的自 觉参与和成熟的文人作品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建安时期是文人化的一个重 要转折阶段,在多层面具有开创意义。 建安时期,文人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五言诗的创作中,最终便这一源自 民间的诗歌形式空前成熟完备起来,o并由此形成了真正以创作为主的文人 集团。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认为:“暨建安之初,五言腾涌。文帝、陈‘ 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钟嵘在‘诗品》中也说: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冀。 次有攀龙托凤,白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这是对 建安文人集团文学创作盛况的描述.这一集团内部的文人大都有着自觉的精 神追求,价值观比较一致的文学主张和风调基本一致的诗歌创作.三曹既是 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诗坛领袖,他们对身边的文人比较宽容,曹丕、曹植 更与集团中的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流连诗诵。曹丕‘又与吴质书》 云:“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何曾须臾相失?”无疑,这种亲善的氛围十分有利于创作互动关系的形成, 如曹植写过一篇‘神龟赋》,向陈琳征求意见,陈琳大加赞扬;“譬犹飞兔流 。 星,超山越海,龙骥所不敢追,况于驽马可得齐足!。(陈琳‘答东阿王笺》) . 曹植‘与杨德祖书》和曹丕的‘又与吴质书>都对建安。七子”进行了切实 而热情的批评。我们从今天能见到的邺下文人彼此往来的信函中,知道他们 对彼此的文学创作非常熟悉。这种文人之间的相互切磋特别有利于文学风气 的形成和文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①马茂元t‘古涛十九首初探’,1'38,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参见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的新特点4一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 当耋奎兰罂圭兰!兰笙兰 ..。 建安文论是对建安文学创作的理性概括,这是文的自觉在建安时期的重 要表现。曹丕‘典论·论文》出现之前,儒家的诗教观强调。经夫妇,成孝 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即重视诗歌的政教功能,而对诗歌本身的 文学性则认识不足.但‘典论·论文》却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盖文章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 若文章之无穷。”将文章提高到与立身、扬名同等重要的地位,便自然使文 学摆脱了附庸的地位,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这样文人凭其文学才能同样可 以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曹丕还评论了当时文人文学创作的 成败得失,如认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应场和而不壮,刘 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然不能持论”,结合这些文人流传下来的 作品看,这些评价是全面而又深刻的。值得注意的是,曹丕进一步将文章的 风格与作家个性特征相联系,提出著名的。文气说”,认为。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既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又是 对文学本质特征的深刻把握。 这个时期文人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诗歌题材的开拓。除了传统乐府中 的常见题材如思妇、行役、伤时、忧世之外,建安文人又开拓出新的诗歌表 现领域,体现了越来越接近于文人生活的倾向。建安文人作为一个群体经常 在一起流连诗诵,这在他们的诗歌中就有详尽的描述,如王粲、刘桢、陈琳 的《宴会诗》,阮瑶、应场的《公宴诗》,曹植的《正会诗》等。这些作品于 良辰美景、歌舞燕乐、旨酒佳肴的展示中透露出浓浓的文人生活的氛围。不 仅如此,诗人还将文人的一些特殊爱好写入诗歌,如曹植、刘桢、应砀的《斗 鸡诗》。可见诗歌的审美娱乐功能在建安文人这里得到了强化,这是文学进 入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些细致的景物描写也在建安诗歌中出现了,并体现了文人特有的审美 化观照.如王粲‘杂诗》:“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刘桢《赠徐干诗》: 。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曹丕‘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这些 景物描写从文人的欣赏视角入手,以细腻的笔触、精炼的语言描述景色的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_-I-Ill-I●t目______I-___●_●_-_l_l-l_ 化,带有鲜明的文人特色,也开启了华丽藻饰的风尚。对此,刘勰有所论述, 如“魏文之才,洋洋清绮”,子建“诗丽而表逸”。;钟嵘也评价曹植诗有“辞 采华茂一的特点。因此,正如葛晓音所指出的:“建安文人对于文采和华丽 的要求体现了对文学形式特点的初步认识。”@这是觉醒的文人注重诗歌形式 美的开始。 ①晃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葛晓音,‘八代诗史'。P45.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节 正始时期文人化的新特征 文人化在正始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任情的倾向.儒学的衰退是个不争的事实,只是这个时期文人的 态度与建安时期相比显得更为大胆和激进.文人不仅热衷于讨论圣人有情无 情的问题,而且对儒家心目中的圣人也可以菲薄,其意义在于把儒学还原为 一种学说,使之具有了世俗的生长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礼教对人们行为的 约束已经微乎其微,文人已从意识深处真正褪去了虚伪的矫饰,显露出任情 的本色。如“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日:‘礼岂为我辈设也。一 国事虽由叔嫂相别引起,但阮籍的否定已涉及到整个礼教。又如:“王平子(王 澄,王戎弟)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 平子脱衣巾,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得鹊子还下弄,神 色自若,傍若无人.”。这种情景即便以今日眼光去看,也不免有失体统,可 王平子却能“神色自若”、“傍若无人”.因外无礼教束缚,内无条律规约, 一切率性而为,言语便能冲口而出,不假藻饰,即觉机趣横生,自然可人. 如。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日:。我以天地为 栋宇,屋室为裨衣,诸君何为入我裨中!一@又如。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日‘漱石枕流’.王日:‘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日:‘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一再如“王太尉(王 衍)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日:‘君不得为尔。’庾日:‘卿自君我, 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说新语·方正》) 正始文人的交流还出现了重视品性而轻视功利的现象,。嵇康与吕安 善”,即看重吕安“志量开旷,有拔俗风气”的本性,所以才会有“每一相 思,千里命驾”囝的行为.即便长幼之间也能实现平等交往.王弼未弱冠时 ①徐震塄,‘世说新语授笺'(下).P393,中华书局,1984年. @同上,P413. @目上。P3昵. @徐震塄:‘世说新语校笺'(上),P412,中华书局.1984年.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便与时任吏部尚书的何晏论辨回;阮籍虽然年长王戎20岁,却能。相得如时 辈”,谈玄“必日夕而返”,喝酒能“酬酢终日”。。甚至举荐官吏也重视人物 品性,如山涛举阮成为吏部郎的理由就是认为阮咸。真素寡欲,深识清浊, 万物不能移也。”o一些更是随性所之,不为物所累。‘世说新语·雅量》载: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日;‘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l’神色闲畅。于 是胜负始分。” 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朝代的文人能像正始文人这样无拘无束地生活 着,在。人”的解放道路上他们走得更远,以超然物外的心态,以任情的行 为践行着自由而又艺术化的人生。 其次,作家的学者化.谈玄是这一时期文人生活的主要风尚,彼此。剖 玄析微,宾主往复”o,乐此不疲。玄学涉及的命题往往是高度抽象和玄远 的,如本末、有无、言意、名教与自然等,正如罗宗强所说:。谈玄正反映 了其时士人建立玄学理论的巨大热情。此时士人生活中出现的巨大的理论热 情,可以说为数百年来所未有,实为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思想理论都极为 活跃的高潮。”@这种热情不仅为哲学家如何晏、王弼、夏侯玄等人所拥有, 一些作家文人如阮籍、嵇康,向秀等人也充分具备。‘世说新语》记载:。初, 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 风”,当他把注本拿给吕安时,吕安惊日:“庄周不死矣!”准康著有‘养生 论》、‘声无哀乐论》等哲学名篇,他既是一流的作家,也是一流的哲学家. 阮籍则著有‘达庄论’、《通易论》、‘通老论’等,见解超出凡俗.文人谈玄 论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创作中更深入地思考社 会与自身,这无疑有助于加强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文人化. 再次,与以上问题相关,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哲理化、思辨性的特征.这 一时期诗歌情感的表达不像建安时代那样倾泄出一种单纯的慷慨与激昂,而 ①徐震坞l‘世说新语校笺’(上)。P106,中华书局.1984年. ②阀上P411. @嗣上i'231沣引‘山涛启事k ④见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三‘劝学'. @罗宗强t‘玄学与魏晋七人心态'.P58.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徐震垮;(tg说新话校笺’(上),PIII.中华I{局,1984年.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表现出理性,内敛的倾向。受玄学影响,更多地融入了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对人生出路的探索,这在整体上提高了文人诗的意蕴。嵇康诗中多次表达这 样的认识,如“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四言赠 兄秀才入军诗》)。游心大象,倾昧修身。”。贵得肆志,纵心无悔。”“齐物养 生,与道逍遥。”(‘四言诗》)。抱玉宝六奇,逍遥游太清。”(‘五言赠秀才 诗》)“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述志诗》)从引用的这些诗句可以看出, 嵇康着意阐发高远、冲虚、自然的人生理想,这实为玄学思想在诗歌创作中 的反映。阮籍五言《咏怀诗》更是诗歌风尚转型的突出代表,在诗歌史上具 有崇高地位.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咏怀诗的内在情感与文人化 阮籍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更是当时举世瞩目的大名士,正始时期文 人化的三个重要特征在他身上都得到了集中展现.王钟陵在《中国中古诗歌 史》中有一段论述可谓深中肯綮:。‘咏怀诗》高古浑成,汪洋恣肆,波澜起 伏,继汉末古诗后开辟了一条文人抒怀诗的道路。汉末古诗出于中下层文人 之手,生活实感多,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十分明显,风格较为明白晓畅。阮 籍的《咏怀诗》用典、词采的因素显著增加,表现了文人诗的显著特征;在 抒发胸怀上,更是‘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沈德潜 <古诗源》卷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为封 建社会文人既忧馋畏饥。又要抒发内心感慨,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艺术范型。 特别是《咏怀诗》那忧叹之中有峻骨,深厚之中有远意的崇高型的文学风格, ● 更是树立了一种后世难以企及的高格。”o 五言《咏怀诗》内容博大精深,素来以“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著称, 为探究其中真谛,前人和当代学者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五言《咏怀诗》进 行分类,比如陈沆从八十二首中节取有代表性的三十八首分为上、中、下三 篇,并在内涵上分为“悼宗国将亡”、“刺权奸,以戒后世”和“述己志”三 类,o当代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神仙题材、现实题材等,这样划分自有其一定 道理,但这对理解五言‘咏怀诗》文人化特征帮助不大。因此,笔者尝试从 五言《咏怀诗》的情感线索入手分析其文化内涵。 ①于钟陵:‘中田中古诗歌史),P336。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②参见陈沆(清)‘诗比兴笺'卷二,上海占藉出版+t,1991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 现实情感——忧生之嗟 正始时期名士们不拘礼法,热衷于畅言玄理、追索人生真谛,并由此发 展为任情;统治阶层或口尊礼教,或言榜清虚,实则骄奢淫逸、荒淫无度, 纵欲之行司空见惯。文人任情,可以践行自由的人生理想;统治阶层纵欲, 却祸害无穷,导致政务废弛、纲纪不举。 明帝之世就“好兴土木,且广选美女以充后宫”,o到齐王芳继位、曹爽 辅政时,纵欲尤甚。“爽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初其家,妻妾盈后 庭。”又“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 饮酒作乐.”。而且政治上多树亲党,专擅朝政,变易朝典,屡改。@这 显然不是文人所期望的治世景象,所以正始八年,当曹爽召阮籍为参军时, 阮籍最终选择。因以疾辞,屏于田里.”o其后岁余,高平陵政变发生,曹爽 被诛,何晏、邓飚,丁谧、恒范等人皆被夷三族。司马懿一方面笼络其他名 士,如山涛、阮籍等人,同时又图重整儒学,恢复纲纪,但文人还是疑其用 心,心存戒虑。不久嵇康被杀,更是在文人心中造成巨大的阴影。阮籍“由 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囝阮籍虽不问世事,可其《咏怀诗》中却颇多忧 生之嗟。时事凶险,使其不能直言,“文多隐晦”、。阮旨遥深”的特点亦由 此形成。 一、慷慨济世一一“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垌.。 壮士何慷慨, 良弓挟乌号, 岂为全躯士, 垂声谢冶世。 志欲威八荒. 明甲有精光. 效命争战场. 气节故有常.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第三十九首) ‘本传》记载,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日:‘时无英雄,使竖子 ①陈伯君,I阮籍集校沣’,”04,中华书局,1987年. @见陈寿‘三国志·曹爽传'. @参见陈伯君‘阢藉集校注’中。阮籍年表”资料。 ④同上。 @见‘晋书·阮籍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o从‘本传》中这些 资料看,阮籍少时确有济世志,有参与政治,追求功名的强烈愿望,只是后 来时局大变,不能施展。但其诗中还是保存了多首反映此类慷慨济世志的诗 篇。充满对壮士的歌颂和对高尚气节的赞扬之情。如本诗中就对“I艋难不顾 生,身死魂飞扬.”和。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英雄人物怀有景仰之 情;再如,第四十二首:。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士颂 声隆。”。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其中流露了对元凯盛世、良辅之臣的 希冀和眷恋:而第六十一首更于动情的回忆中焕发出血气方刚的豪情:“少 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l临沙漠,饮马九野 垧。”这些热情洋溢的诗篇仍有建安风骨的余韵。这类诗虽然在五言《咏怀 诗》中所占篇数不多,但仍让人感受到一个积极进取的文人形象。可是,阮 籍生活的现实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 =、悲悯时局——“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驳驳.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泣下谁能禁l (第十一首) 阮籍所处的时代其实是颇有悲剧意味的,明帝崩殂前将后事托付曹爽和司马 懿,让他们辅佐太子。齐王芳继位时只有八岁,时为大将军的曹爽根本没把 他放在眼里,明帝一去世他就马上把素与亲善的何晏、邓飚、毕轨、丁谧等 人。骤加引擢以为腹心”,o又用丁谧的计谋“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 之”,而内则使。尚书奏事先来白己”,正始八年,又。迁太后于永宁宫”, 实际上成了自己一人专擅朝政,司马懿则。称疾不与政事”,国这就更加助长 了曹爽集团骄奢无度的风气.此处所引诗中。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 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实为曹爽集团淫靡生活的写照。可当曹爽诸人白 以为高枕无忧、更加恣肆妄为的时候,却“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第 ①见‘晋书·阮籍传'。 ②见陈寿‘三国志·曹爽传). @同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十一首)即一朝为司马懿一网打尽,因此阮籍才会有“一为黄雀哀,泣下 谁能禁”的慨叹。曹氏政权为当时正统所在,再者阮籍父亲与魏室有臣属关 系。因此阮籍对它抱有同情态度是很自然的。但阮籍并未参加曹爽的正始政 事,发此感慨,实又有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悲悯关怀.在此关怀中,渗透着强 烈的时代内容,因此,阮籍的咏怀不同于一般的对人生际遇的哀叹,而是具 有严肃而鲜明的时代精神。这种悲悯意识在‘咏怀诗》中多有体现,如第十 六首、第二十九首、第三十一首中出现的“大粱”、“魏都”都是借历史上的 变故,表达对所处时代惨烈政变的感慨,不仅有悲悯同情的意味,还透出浓 重的史鉴意识. 三、悲悼伤己一一。挥涕怀哀伤,辛酸谁语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第三十三首) 现实中阮籍的自我形象是孤僻、内倾的‘,。喜怒不形于色”,而且“言皆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即便别人“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他也能 “以酣醉获免.”。。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即反映出一个自闭者的憔悴形象。诗中出现的动植物形象也大多与诗人孤独 愁苦的心境相契合,比如第十四首:“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第二十四 首:“蟋蟀在户牖,蟪蛄号中庭。”第七十一首:“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蟋蟀、蟪蛄活跃于夏秋之际,出没于院落、草丛之中,常于夜幕降临后发出 悲切的鸣声,在荣去枯来的季节变换时分,心怀郁闷不平之气的文人闻此会 更加心事重重。再如,第十三首:“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 飞鸟呜相过。”第六十四首:。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松柏郁森沉,鹂黄 相与嬉。”两首诗中都出现了“松柏”。而松柏能给人静穆、孤寂的印象,这 也是阮籍苦闷心情的写照。从‘咏怀诗》大量使用类似感情色彩的动植物形 象来看,阮籍悲悼伤已的情绪是相当浓烈的。他敏锐地把握了自身的情感状 ①陈伯君:‘阮藉集校注',P422.中华书局.1987年. 2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态与动植物形象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并用传神的语言予以形象化的描述。 时局凶险是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的重要原因,处于。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者”的时代,。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这种谨小慎微、惟恐罹 祸的苦恼始终伴随着阮籍,因此他感叹:“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这种 焦灼烦闷的情绪在五言《咏怀诗》中流露甚多,因此,悲观、颓废、消极成 为阮诗的又一个重要特色。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荣华富贵,顷刻丧失; 功名利禄,转眼即逝;甚至妻子儿女也难以保全。正如诗人所说:“万事无 穷极,知谋苦不饶”,世事变化无常,而人的智力有限,因此,在认识外在 世界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少苦恼.在阮籍的视野中,传统的价值固然毫无 意义而不值得留恋,可在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呈现在眼前的唯一的真实是 人的生死。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对生死的认识,“也是一种人的自觉或觉醒, 是人对自身的生命、命运的价值和意义的新的发现、思索。”o但是,在对生 命意义的思索过程中也是伴随着深深的哀愁,如“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第四十七首)再如 第十七首:。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则显示 一种无人诉说的孤独苦闷情绪。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阮籍所能做的就是高飞 远举,与现实决裂。 四、志在刺讥一一“岂与鹑鹦游,连翩戏中庭” 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迪风吹四壁,寒乌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与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鹤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第八首) 志在刺讥,即讽刺那些奸佞之臣、礼法之士。高平陵政变后,一些。当朝执 政之臣率皆趋附权奸而不顾返”,o阮籍此篇即为此而发,。如何当路子,磐 折忘所归”二语即点明题旨.阮籍并不是一个毫无主见、是非不分的糊涂文 人。他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无疑对司马氏的专横残暴和阴谋纂权行为 是不满的,虽未见直接痛斥,但此处对那些逢迎之臣的讥讽批判,亦能看出 ①高晨阳t‘阮籍评传》.P186,南京大学If5版社.1994年. ⑦转引自陈伯君‘轨藉集校注)P237。集评”刘履语.中华书局.1987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阮籍对司马氏的态度。这与屈原‘离骚》中不与结党营私的小人同流合污的 取向是有相通之处的。诗人用。周周”、。蛩蛩”作比,就是讽刺群臣已失掉 其应有的操守.结尾四句。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鸽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 安归,”则用以自励,表明不与这些佞臣、礼法之士合流.再如第二十一首: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第四十六首:“焉 鸠飞桑榆,海鸟运天地。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
本文档为【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