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一章先秦的财政

第一章先秦的财政

2018-06-26 34页 ppt 2MB 3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888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一章先秦的财政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财政第一节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第一节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二、中国财政产生的时间三、中国财政产生初期的收支结构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公共部门为了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的分配。财政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中国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神农(即炎帝)氏时代,已渐有农业的剩余,他们以木制的农具,以最幼稚的方法,从事种植,系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还无财政事迹可考。神农之前&ld...
第一章先秦的财政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财政第一节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第一节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二、中国财政产生的时间三、中国财政产生初期的收支结构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公共部门为了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的分配。财政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中国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神农(即炎帝)氏时代,已渐有农业的剩余,他们以木制的农具,以最幼稚的方法,从事种植,系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还无财政事迹可考。神农之前“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资,安居乐业,顺天分地”。私有观念私有财产阶级国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专职公共部门得以存在2、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是中国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是中国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剩余产品二、中国财政产生的时间由于对财政的概念和本质的理解的不同,有关中国财政起源问题的认识也一直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1、国家分配论:即中国财政诞生于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2、公共需要分配论:即中国财政从原始公社公共财政演变而来——公共权力机构生存的需要(人员--衣食住行,供养亲属;办事机构--场所,设施,用品)及其职能需要(政治、经济、管理);3、折中论:即中国财政萌芽于原始社会公共财政。三、我国财政产生初期的收支结构1、收入结构(1)贡纳(2)力役(3)战争掠夺的财物(4)直接控制的奴隶的劳动剩余产品2、支出结构(1)军事支出;(2)百官支出;(3)祭祀支出;(4)公益事业、公共福利和救济等等。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一、政治经济状况二、赋役制度三、财政支出四、财税特征商纣,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纣”是后人给他的谥号,意思是残义损善。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虽材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战于牧野,纣军败,自焚于鹿台。一、政治经济状况1、政治上:(1)都属于王权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呈加强之势,但仍相对松散(邦国);(2)都实行王位、爵位世袭制。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2、经济上:三代的主体经济都农业,采取集体耕作的方式,土地制度是土地王有制,土地占有、耕作、制赋、制禄、分封授民的主要形式及单位是井田制。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周王朝的建立者,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会师盟津,商讨伐商,后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建立诸侯国,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思考: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是什么?财政制度包括:收入制度、支出制度和。取决于:(1)社会性质(奴隶主不仅拥有生产资料,还拥有奴隶人身)(2)政治制度(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3)经济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二、赋役制度(一)田制和田赋三代的土地属于分层分级的奴隶主占有制,其“授民授疆土”的分赐单位和耕作方式是井田制。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贡、助、彻(二)土贡即各国诸侯和平民按规定向天子的献纳,分邦国之贡和万民之贡两类。(三)自由民交纳的税(四)徭役——力役、兵役(包括兵役和军赋)(五)工商杂税——关市税和山泽税(六)国家专卖收入、债务收入、战争掠夺收入等三代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依据三、财政支出(一)祭祀支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王室支出:天子之费(三)军事支出——分田赋兵;(四)俸禄支出——分田制禄;(五)兴修水利、赈灾、救济等。四、夏商周三代财税特征(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二)财政支收形式:以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为主,力役为辅;(三)分田制禄,井田制赋(四)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家天下,国家财政收支同皇室财政(君主家庭收支)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五)“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收支高度一体化)(六)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七)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一、政治经济状况二、财税改革三、财政收支结构四、财税管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1、“多事之秋”:王室衰微、列国争霸,争相改革;战国初期王畿地只剩百里,人口只有3万户,“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4、手工业和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思考: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有何不同?(一)春秋时期的改革1、齐国的改革(前681年—前645年)管仲(1)制国都21乡(四民分业);全国分50县,每10县为一属(编户齐民)(2)官山海(国家垄断山海特产);(3)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差等级征税);(4)按劳绩定俸禄(给官吏按工作量和工作成绩给俸禄)。2、晋国的改革(公元前6世纪中叶)“作爰田”:扩大土地分配,实为承认井田之外土地开垦的既成事实;作州兵:五党为州,计2500户通商宽农。3、鲁国的改革“初税亩”: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又叫“履亩而税”;“作丘甲”:即将军赋由以甸为单位改为以丘为单位来征调(原来,每丘16井须备战马1匹,牛3头;每甸64井须备战马4匹,牛12头,兵车1乘,甲士3人,卒72人);“用田赋”,即依田亩征收军赋。4、楚国的改革“量入修赋”。楚国编钟:钟架为三层四组,上层钮钟三十二件、中层甬钟四十八件、下层低音大钟二十件。钟体总重三吨多,加上全部钟架总重量六吨多重。全套编钟在形制、纹饰、音位结构等均保持古楚曾文化特色。5、郑国的改革“为田洫”:(公元前543年)打破井田制下公田与私田的界限,重新划分田界,整修水利;“作丘赋”:(公元前538年)子产作丘赋,即按“丘”征课军赋(过去按甸征军赋)。(二)战国时期的改革1、魏国的改革(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主张“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1)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卿世禄制,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人才;(2)推行“尽地力之教”,即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3)实行“平籴法”,即国家在年成好时,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办法来平衡粮食价格;(4)制定刑法——《法经》;(5)改革军制。2、楚国改革(前395年楚悼王用吴起)吴起(?—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1)“三世而收其爵禄”,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荒凉的地区从事生产,原有土地由国家收回。既减轻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又增加可供分配的土地,同时对荒远地区的开发也有积极意义。(2)精简官员,削减百官的官俸,“损有余,补不足”,节省的经费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等。(3)整顿吏治。3、秦国的改革(前359年、前352年秦孝公用商鞅)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合法。(2)均平田税:“訾粟而税;(3)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打击游惰。(5)鼓励分家立户,以增加纳税服役和劳动力的人口.(6)按人征收军赋。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支结构1、财政收入田赋;贡纳;户口税;山泽税;关市税;徭役;国家专卖等经济收入。2、财政支出军事支出;俸禄支出;王室支出;祭祀支出;建设性支出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支结构同西周时期的相比有何变化?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本章小结经过原始社会后期中国财税的萌芽和夏、商、周三代财税的发展变化,奠定了中国以后的财税结构、财政管理制度、财税原则、财税思想等基础。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都是对上述传统的递续传承和推陈出新。因此,对先秦时期,尤其是夏、商、周三代财税的了解,便成为把握中国财税历史命脉的关键所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与中国古代专制集权的国家体制改革相适应,后来历代沿用的赋、税、役三元财政结构基本形成。本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贡助彻;初税亩;上计制度 二、简答题1、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2、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启示。4、财政制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为例证明这一财政发展的基本规律。
/
本文档为【第一章先秦的财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