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2010对比Word 文档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2010对比Word 文档

2021-03-29 15页 doc 388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2010对比Word 文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及分析1总则新旧版规范这部分差别不大。2术语、符号2.1术语新规范增添了叠合式构件superposedmember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专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2010对比Word 文档
《混凝土结构#设计#》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及分析1总则新旧版规范这部分差别不大。2术语、符号2.1术语新规范增添了叠合式构件superposedmember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专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bonde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的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缝structuraljoint根据结构功能需求而采取设计措施分割混凝土结构的间隔。混凝土保护层concretecover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锚固长度anchoragelength受力钢筋端部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弯钩、锚头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所需应力的长度。钢筋连接spliceofreinforcement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配筋率ratioofreinforcement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剪跨比ratioofshearspantoeffectivedepth截面弯矩除以剪力和有效高度的乘积所得的值。横向钢筋transversereinforcement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及用于约束的间接钢筋。删去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靠度、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效应、荷载效应组合、基本组合、组合、准永久组合等术语。分析:新规范增加的基本上是最基本的概念性术语。在计算和设计时使用最多也最关键。2.2符号2.2.1材料性能新规范删去了:——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增加了各级各类钢筋的符号(HRB500、HRBF400、RRB400、HPB300、HRB400E)——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2.2.2作用和作用效应新规范删去了Np——后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Np0——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Nux、Nuy——轴向力作用于x轴y轴的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混凝土中的主拉应力、主压应力、——疲劳验算时受拉区或受压区边缘纤维混凝土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等效应力——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2.2.3几何参数新规范删去了a、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a’s——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非预应力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p、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bf、b’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e、e’——轴向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0——轴向力对界面中心的偏心距ea——附加偏心距ei——初始偏心距hf、h’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高度i——截面的回转半径rc——曲率半径y0、yn——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所计算纤维的距离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合力点之间的距离A0——构件换算截面面积An——构件净截面面积Asvl、Ast1——在受剪、受扭计算中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Ash——同一截面内各肢竖向水平箍筋或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Asb、Apb——同一弯起平面内非预应力预应力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W0——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n——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I0——换算截面惯性矩In——净截面惯性矩2.2.4计算系数及其他——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中和轴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的比值——局部受压时的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摩擦系数、——竖向箍筋、水平箍筋或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增加了:φ——表示钢筋直径的符号,φ20表示直径为20mm的钢筋。分析:这部分新规范删减了很多,留下的也差不多是最基本的,也更贴近实际使用。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新规范增添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的内容:3.1.8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2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3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4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5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分析:这一条给设计者提供了混凝土设计的一般内容,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一个统一的内容标准。新规范提到了施工技术水平和实际工程条件的可行性。而老规范没有。分析:这一点提醒设计者更多地考虑结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的结构形式,甚至是现有施工技术很难做到的结构形式。体现了施工对结构的影响。3.2结构方案本节是新规范新加的,旧规范没有。本节主要规定了如下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应符合的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的要求、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的要求。分析:这部分提纲挈领地给出了结构设计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3.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新规范删去了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的规定。新规范增添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的内容:1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2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3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4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漂浮验算;5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新规范修改后的结果如下:3.3.2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3.3.2-1)(3.3.2-2)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不应小于1.0;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暂短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结构构件的抗力力函数;——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代替的表达形式;——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ad——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可另增减一个附加值。(3.3.2-1)中的,在本规范各章中用内力值(N、M、V、T等)表达;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尚应按本规范第10.1.2条的规定考虑预应力效应。分析:其中,最大的改变是(3.3.2-2)中增加了(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这样可以使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增大。新规范还增加了如下三条3.3.3对持久或暂短设计状况下的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当采用应力设计的形式表达时,应接下列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1按弹性分析方法设计时,可将混凝土应力按区域等代成内力,根据公式(3.3.2-2)进行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6.1.2条的规定;2按弹塑性分析或采用多轴强度准则设计时,应根据材料强度的平均值进行承载力函数的计算,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1.3条的规定。3.3.4对偶然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公式(3.3.2-1)中的作用效应设计值S按偶然组合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不小于1.0的数值;当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时,公式(3.3.2-2)中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c、fs改用强度标准值fck、fyk(或fpyk);当进行结构防连续倒塌验算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按本规范第3.6节的原则确定。3.3.5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宜符合本规范第3.3.2条的规定;2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分析:这些规定使不同情况下的结构设计计算能够遵循不同的法则,更合理更实用。3.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新规范增加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的内容。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2对使用上限制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3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4对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关于手腕构件的挠度限制,新规范增加了规定: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当构件对使用功能和外观有较高要求时,设计可对挠度限值适当加严。分析:这里对起拱和预应力起拱的计算给出了更多限制;考虑了结构功能和外观的考虑。关于结构构件正截面受力裂缝控制的规定中,新规范的二级删去了“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改为“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表3.4.5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第3.4.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几个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制(mm)表格修改为如下: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ωlim裂缝控制等级ωlim一三级0.30(0.40)三级0.20二a0.200.10二b二级​——三a、三b一级——注释中主要增加了一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的构件,可根据实践经验对表中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适当放宽”。以适应后边内容中环境类别的改变。本节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应进行的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其自振频率宜符合下列要求:1住宅和公寓不宜低于5Hz;2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4Hz;3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3Hz;4工业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提出要求。分析:经过上网查询,这里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3.5耐久性规定新规范增加了耐久性设计包括的内容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2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3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5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6提出结构使用阶段与维护的要求。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结的构环境类别调整如下: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三b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注: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4受除冰盐影响环境为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指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的规定调整为如下表格:环境等级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一0.60C200.30不限制二a0.55C250.203.0二b0.50(0.55)C30(C25)0.15三a0.45(0.50)C35(C30)0.15三b0.40C400.10注:1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5%;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的规定提高两个等级;3素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4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5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6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对于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的规定,修改了“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由0.06%修改为0.05%。新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尚应遵守下列规定:1设计中的可更换混凝土构件应按规定定期更换;2构件表面的防护层,应按规定维护或更换;3结构出现可见的耐久性缺陷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关于耐久性,新规范做了更详细更多的规定。这些是为了提高结构在使用年限期间的安全性。3.6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本节是新规范新增的,旧规范没有这一节。本节内容如下:3.6.1混凝土结构宜按下列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的概念设计:1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2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的措施;3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用传力途径;4增强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疏散通道及避难空间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5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采取有效的连接措施并与周边构件可靠地锚固;6通过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3.6.2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结构件法:在结构局部竖向构件失效的条件下,按梁-拉结模型、悬索-拉结模型和悬臂-拉结模型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维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2局部加强法:对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竖向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可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也可直接考虑偶然作用进行结构设计。3去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去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采用考虑相应的作用和材料抗力,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也可采用受力-倒塌全过程分析,进行防倒塌设计。3.6.3当进行偶然作用下结构防连续倒塌的验算时,作用宜考虑结构相应部位倒塌冲击引起的动力系数。在承载力函数的计算中,混凝土强度仍取用强度标准值fck,钢筋强度改用极限强度标准值fstk(或fptk),根据本规范第4.1.3条及第4.2.2条的规定取值,ak宜考虑偶然作用下结构倒塌对结构几何参数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材料强度在动力作用下的强化和脆性,并取相应的强度特征值。分析:汶川地震中,建筑连续倒塌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震害。因此,在新规范中加入防连续倒塌设计内容,增强建筑的安全性。3.7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本节是新规范新增的,旧规范没有这一节。本节内容如下:3.7.4为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加固修复等,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3.7.5对既有结构的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要求,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的评定。2应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和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有结构的设计方案。3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时,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4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5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6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提出限制使用的要求。3.7.6既有结构的重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化结构方案、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固性、避免承载力及刚度突变;2荷载可按现行荷载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按使用功能和后续使用年限作适当的调整;3应根据检测、评定的结果确定既有结构的设计参数;4结构既有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强度的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5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的几何尺寸、截面配筋、连接构造和已有缺陷的影响;当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6结构后加部分的材料性能应按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确定;7既有结构与后加部分可按二阶段成形的叠合构件,按本规范第9.5节的规定进行设计;8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的承载历史及施工状态的影响:9既有结构与后加部分之间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构造措施。分析: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既有结构面临着延长使用年限、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加固修复等问题。而原规范对这一部分没有明确的规定。新规范填补了这一空白。4材料4.1混凝土4.1.2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分析:这里提高了部分情况下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以适应钢筋强度等级的提高,并可提高结构安全性。新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和泊松比的规定: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可按相应弹性模量值的0.40倍采用。混凝土泊松比可按0.20采用。在确定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的疲劳强度修正系数时,新规范增加规定“当混凝土受拉-压疲劳应力作用时,受压或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均取0.60。”而且,的取值修改如下:混凝土受压疲劳强度修正系数0.680.740.800.860.931.00混凝土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0.630.660.690.720.74——0.760.800.901.00——分析:这样将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细分,使规范更加适用于不同情况。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规定中,去除了C20和C25等级的混凝土。4.1.8当温度在0℃到100℃范围内时,混凝土的热工参数规定修改如下:线膨胀系数=1×10-5/℃;导热系数λ=10.6kJ/(m·h·℃);比热c=0.96kJ/(kg·℃)。4.2钢筋淘汰低强钢筋(235级钢筋)并代之以300级光圆钢筋,增加高强、高性能钢筋(500级钢筋),推广400级和500级钢筋,限制335级钢筋。相应强度等其他规定也做了相应调整。增加了总伸长率的限制: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应不小于表4.2.4的规定的数值。表4.2.4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钢筋品种普通钢筋预应力筋HPB300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HRB500、HRB500δgt(%)10.07.53.5分析:此处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以更好适应地震区的使用。增加了以下几条: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在新规范中得到了很大补充。新增了5.2分析模型、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弹塑性分析、5.6塑性极限分析、5.7间接作用分析等几节。在5.3弹性分析(对应旧规范5.2线弹性分析方法)中,新增了够的二阶效应不利影响的考虑。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的影响。”在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中,完善了连续梁和连续连续单向板、双向板等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1一般规定本节明确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6.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Ⅰ)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关于正截面承载力的基本假定,新规范明确给出了n、ε0、εcu的计算式,以使其规定更明确。其他与原规范基本相同。在确定中和轴位置时,对双向受弯构件,其内、外弯矩作用平面应相互重合;对双向偏心受力构件,其轴向力作用点、混凝土和受压钢筋的合力点以及受拉钢筋的合力点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尚应考虑扭转影响。新规范规定了可不考虑构件自身挠曲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的条件,即: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一主轴方向的杆端弯矩比不大于0.9且设计轴压比不大于0.9时,若构件的长细比满足公式(6.2.3)的要求,可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新规范修改了考虑附加弯矩影响的方法: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小于1.0时取1.0;对剪力墙肢类及核心筒墙肢类构件,可取等于1.0。式中:——构件端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当小于0.7时取0.7;——弯矩增大系数;N——与弯矩设计值M2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附加偏心距,按6.2.5条规定确定;——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计算值大于1.0时取1.0;h——截面高度;对环形截面,取外直径;对圆形截面,取直径;——截面有效高度;对环形截面,取;对圆形截面,取;此处,r、和按本规范附录E第E.0.3条和第E.0.4条计算;A——构件截面面积。新规范将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截面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纳入附录E中。这是为了适应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多的结构形式的发展。(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这部分与原规范基本相同。(Ⅲ)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的规定,将修改为。其余与原规范基本相同(Ⅳ)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这部分与原规范基本相同。6.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关于仅配置箍筋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新规范做了如下修改:6.3.4当仅配置箍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一般受弯构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取为,λ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λ等于a/h0,当λ小于1.5时,取1.5,当λ大于3时,取3,a取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新规范新增了剪力墙受剪构件承载力在各种情况下的计算:6.3.19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当斜向剪力设计值V的作用方向与x轴的夹角θ在0°~10°或80°~90°时,可仅按单向受剪构件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6.3.2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6.3.2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当N大于时,取A——剪力墙的截面面积;Aw——T形、I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截面面积,对矩形截面剪力墙,取为A;Ash——配置在同一水平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sV——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取为M/(Vh0);当小于1.5时,取1.5,当大于2.2时,取2.2;此处,M为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弯矩设计值;当计算截面与墙底之间的距离小于h0/2时,可按距墙底h0/2处的弯矩值与剪力值计算。当剪力设计值V不大于公式(6.3.21)(上式)中右边第一项时,水平分布钢筋应按本规范第9.4.2、9.4.4、9.4.6条的构造要求配置。6.3.2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上式右边的计算值小于时,3等于。6.3.23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6.4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4.2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可不进行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但应按本规范第9.2.5条、第9.2.9条和第9.2.10条的规定配置构造纵向钢筋和箍筋。或——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纵向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的合力,按本规范第10.1.13条的规定计算,当大于0.3fcA0时,取0.3fcA0,此处,A0为构件的换算截面面积;N——与剪力、扭矩设计值V、T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当N大于0.3fcA时,取0.3fcA,此处,A为构件的截面面积。新规范将“受扭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的符号改为了ζ关于剪力或轴向拉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T形、I形、箱型截面剪扭构件或框架,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方法,新规做了些许修改。6.5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5.1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6.5.3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当受冲切承载力不满足本规范第6.5.1条的要求且板厚受到限制时,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9.1.11条的构造规定。此时,受冲切截面及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受冲切截面2配置箍筋、弯起钢筋时的受冲切承载力——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采用;——与呈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箍筋截面面积;——与呈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弯起钢筋截面面积;——弯起钢筋与板底面的夹角。6.6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此部分内容与原规范基本相同。6.7疲劳验算此部分内容与原规范基本相同。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1裂缝控制验算7.1.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边缘应力或正截面裂缝宽度验算:1一级与原规范相同2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构件,在荷载标准组合下,受拉边缘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3三级裂缝控制等级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环境类别为二a类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受拉边缘应力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构件受力特征系数修改如下:类型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弯、偏心受压1.91.5偏心受拉2.4—轴心受拉2.72.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2)受弯构件式中:——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应按本规范第10.1.13条的规定计算;——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z——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按公式(7.1.4-5)计算,其中e按公式(7.1.4-11)计算;——的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和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和普通钢筋合力点的偏心距;——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作用点的偏心距,应按本规范第10.1.13条的规定计算。7.2受弯构件挠度验算本部分与原规范基本相同8构造规定8.1伸缩缝此部分内容与原规范基本相同8.2混凝土保护层对应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环境等级板墙壳梁柱一1520二a2025二b2535三a3040三b40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8.3钢筋的锚固普通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没有变化,但其中(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新规范对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如下表:锚固形式技术要求90°弯钩末端90°弯钩,弯后直段长度12d135°弯钩末端135°弯钩,弯后直段长度5d一侧贴焊锚筋末端一侧贴焊长5d同直径钢筋,焊缝满足强度要求两侧贴焊锚筋末端一侧贴焊长3d同直径钢筋,焊缝满足强度要求焊端锚板末端与厚度d的锚板穿孔塞焊,焊缝满足强度要求螺栓锚头末端旋入螺栓锚头,螺纹长度满足强度要求注:1锚板或锚头的承压净面积应不小于锚固钢筋计算截面积的4倍;2螺栓锚头产品的规格、尺寸应满足螺纹连接的要求,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3螺栓锚头和焊接锚板的间距不大于3d时,宜考虑群锚效应对锚固的不利影响;4截面角部的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布筋方向宜向内偏置。8.4钢筋的连接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的规定改为: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改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8.5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由于钢筋等级的提高,最小配筋率调整如下: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级别500N/mm20.50强度级别400N/mm20.55强度级别300N/mm2、335N/mm20.60一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0和45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板类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级别400N/mm2、500N/mm2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中的较大值;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新规范增加了如下规定: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的需求时,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ρ——构件按全截面计算的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hcr——构件截面的临界高度,当小于h/2时取h/2;h——构件截面的高度;b——构件的截面宽度;M——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板(Ⅰ)基本规定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的规定修改如下:1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板的类别最小厚度单向板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行车道下的楼板80双向板80密肋楼盖面板50肋高250悬臂板(固定端)悬臂长度不大于500mm60悬臂长度1200mm100无梁楼板150现浇空心楼盖200新规范增加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一些规定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Ⅱ)构造配筋此部分基本一致(Ⅲ)板柱结构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改为“不应小于200mm”并增加了板柱节点的规定。9.2梁(Ⅰ)纵向配筋增加了“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的规定新规范增加了架立钢筋的规定:“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Ⅱ)横向配筋与原规范基本相同(Ⅲ)局部配筋新规范增加了表层钢筋网片的规定: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时,可配置表层钢筋网片,表层钢筋网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梁侧的网片钢筋还应延伸到梁下部受拉区之外,并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锚固;2两个方向上表层网片钢筋的截面积均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保护层(图9.2.15阴影部分)面积的1%。3表层网片钢筋保护层应符合本规范第8.2.3条的要求。9.3柱、梁柱节点及牛腿(Ⅰ)柱与原规范基本相同。(Ⅱ)梁柱节点新规范引入了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Ⅲ)牛腿原规范中牛腿是一节,新规范将其变成了一节的一部分。由于新规范提高了钢筋强度等级,所以将牛腿顶部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改为“宜采用HRB400级或HRB500级热轧带肋钢筋。”9.4墙本节完善了墙中配筋的方法,并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其余与原规范差别不大。9.5叠合式构件本节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9.6装配式结构本节为新规范新增内容,完善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9.7预埋件及连接件该部分根据钢筋等级的提高,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的有关要求。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一般规定新规范中,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规定如下:1钢丝、钢绞线2预应力螺纹钢筋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2)后张法构件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可考虑内力重分布,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不小于0.1且不大于0.3时,其任一跨内的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且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0%。式中:M——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MGQ——控制截面按弹性分析计算的重力荷载弯矩设计值;——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计算;——弯矩调幅系数。新规范补充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有关的构造规定。如:补充了无粘结预应力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0.2预应力损失值计算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中,热处理钢筋改为预应力螺纹钢筋,且一次张拉0.04,超张拉0.03。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中,夹片式锚具无顶压时,a取8~10mm。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一般情况先张法构件后张法构件10.3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新规范补充完善了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调整了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和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调整完善了后张法锚固区受压设计及间接钢筋、防裂钢筋的配置要求;增加了曲线预应力筋弯弧曲率限制和凹面防崩配筋计算及有关构造要求;为保证预应力砼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端部锚具封闭保护的要求。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一般规定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建筑结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相应于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为很严格、严格、较严格和一般。本规范加严了框架结构的高度分界,由30m改为24m,并使各个烈度的分界一致。对于不大于24m的低、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降低一级,但四级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对于与主楼相连的裙房,其抗震等级也做了明确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修改如下:结构构件类别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柱偏心受拉构件剪力墙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轴压比小于0.15轴压比不小于0.15γRE0.750.750.80.850.850.850.851.011.2材料新规范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延性做出了规定: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11.3框架梁新规范补充了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框架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的条件: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的规定修改如下:新规范删除了“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的上限。11.4框架柱及框支柱新规范补充了框架结构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情况下,弯矩、剪力设计值的要求。新规范增加了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受剪截面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的条件。新规范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其轴压比限值。11.5铰接排架柱与原规范基本相同。11.6框架梁柱结点新规范框架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包含了三级抗震等级,对框架节点的构造作了一些调整、补充。中间层端节点,增加了采用筋端加锚头的机械锚固方法。中间柱顶层节点也增加了机械锚固方法。改进了顶层端节点钢筋的搭接方法。11.7剪力墙及连梁、11.8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9板柱节点新规范补充了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规定。补充了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以及特殊配筋连梁的设计规定。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连接时的相关设计规定。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
/
本文档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2010对比Word 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