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

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

2022-07-10 2页 doc 318KB 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4643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PAGE专题16滑块—木板模型以“滑块-木板”为模型的物理问题,将其进行物理情景的迁移或对其初始条件与附设条件做某些演变、拓展,便构成了许多内涵丰富、情景各异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涉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和功能关系分析,是运动学、动力学、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等重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一大热点。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
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
PAGE专16滑块—木板模型以“滑块-木板”为模型的物理问题,将其进行物理情景的迁移或对其初始条件与附设条件做某些演变、拓展,便构成了许多内涵丰富、情景各异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涉及受力、运动分析、动量和功能关系分析,是运动学、动力学、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等重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已成为考查学生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一大热点。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m的关系,若f>f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3.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4.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5.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下面我们将“滑块-木板”模型按照常见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一.木板受到水平拉力类型一:如图A是小木块,B是木板,A和B都静止在地面上。A在B的右端,从某一时刻起,B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开始向右运动。AB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2,板的长度L。根据A、B间有无相对滑动可分为两种情况: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A受到的摩擦力,因而A的加速度。A、B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A、B的加速度相等,即:,亦即:。1.若,则A、B间不会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法可求出AB的共同加速度:。2.若,则A、B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A、B都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时:。设A在B上滑动的时间是t,如图所示,它们的位移关系是:即:,由此可以计算出时间t。例1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现用水平横力F=6.0N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1.0s撤去力F。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⑴撤去力F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大?[vm=2.0m/s,vM=4.0m/s]MFm⑵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1.5m]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⑴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⑵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1.2s]mFM⑶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4s]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5kg的物块A.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用一水平力F=60N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s,撤去拉力.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⑴拉力撤去时,木板的速度大小?[4m/s]⑵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长度至少多大?[1.2m]⑶在满足⑵的条件下,物块最终将停在距板右端多远处?[0.48m]例4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⑴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⑵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⑴F>20N⑵2s]二.木块受到水平拉力类型二:如图A在B的左端,从某一时刻起,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而向右运动。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B能够滑动的条件是A对B的摩擦力大于地对B的摩擦力即。因此,也分两种情况讨论:1.B不滑动的情况比较简单,A在B上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滑落。2.B也在运动的情况是最常见的。根据A、B间有无相对运动,又要细分为两种情形。A、B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即:⑴若,A、B之间有相对滑动,即最常见的“A、B一起滑,速度不一样”,A最终将会从B上滑落下来。A、B的加速度各为:。设A在B上滑动的时间是t,如图所示,它们的位移关系是:,即:,由此可以计算出时间t。⑵若,A、B之间相对静止。这时候AB的加速度相同,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共同的加速度:。F1F2例4(双选)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当物块和木板分离时,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物体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若F1=F2,M1>M2,则v1>v2B.若F1=F2,M1<M2,则v1>v2C.若F1>F2,M1=M2,则v1>v2D.若F1<F2,M1=M2,则v1>v2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4.0kg,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0。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2.0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18N,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0s后撤去该力。⑴求小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木板加速度a的大小;[1m/s2]⑵若要使小滑块不离开木板,求木板的长度L应满足的条件。[2.25m]三.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类型三:如图木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v0滑上原来静止在地面上的木板B,A一定会在B上滑行一段时间。根据B会不会滑动分为两种情况。首先要判断B是否滑动。A、B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如果,那么B就不会滑动,B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这种情况比较简单。⑴如果B足够长,A将会一直作匀减速运动直至停在B上面,A的位移为:。⑵如果B不够长,即:,A将会从B上面滑落。2.如果,那么B受到的合力就不为零,就要滑动。A、B的加速度分别:。⑴如果B足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A、B将会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设A在B上相对滑动的距离为d,如图所示,A、B的位移关系是:,那么有:⑵如果板长,经过一段时间后,A将会从B上面滑落,即:例6如图所示,长2m,质量为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kg(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要使木块在木板上从左端滑向右端而不至滑落,则木块初速度的最大值为()[D]A.1m/sB.2m/sC.3m/sD.4m/sMv0m例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以水平面5m/s速度从木板左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恰好没从木板的右端掉下,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求:⑴滑块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2m/s]⑵木板的长度。[3m]四.木板突然获得一个初速度类型四:如图,A和B都静止在地面上,A在B的右端。从某一时刻时,B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瞬间打击力而获得了一个向右运动的初速度。A静止,B有初速度,则A、B之间一定会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是B带动A运动,故A的速度不可能超过B。由A、B的受力图知,A加速,B减速,A、B的加速度分别为:,也有两种情况:1.若板足够长,则A、B最终将会以共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设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时间为,A在B上相对滑动的距离为d,位移关系如图所示,则:2.如果板长,经过一段时间后,A将会从B上面滑落,即:由此可以计算出时间。
/
本文档为【专题16-滑块、木板组合模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