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近代史背诵资料

2021-10-21 4页 doc 53KB 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顾歆晨boy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近代史背诵资料PAGEPAGE4二、中国近代史一、政治史1、随着的扩展,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2、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了,1858年6月签订,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被迫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背诵资料
PAGEPAGE4二、中国近代史一、政治史1、随着的扩展,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2、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了,1858年6月签订,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被迫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5、义和团掀起了一场“”的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6、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中国从此发生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巨变。(1)条件:民族危机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孙中山提出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2)功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②1912年3月,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7、五四运动(1)条件:①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原因: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②导火索:一战结束后,中国外交的失败。(3)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划时代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是中国的开端。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2)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9、国民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4年召开,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联合、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2)成就:1926年7月,出师北伐,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10、土地革命(1927—1937年)(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召开会议,史称,确定了和的总方针,决定发动。9月,毛泽东发动,在进攻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的星星之火,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的革命道路。(2)长征途中,1935年,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3)1931年,日本发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中共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936年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1、抗日战争(1937—1945年)(1)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8月13日,爆发;9月,国民党公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9年10月,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2、解放战争(1945—1949年)(1)1945年春,中共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内战爆发。经过战略防御阶段,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反攻。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4月23日,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二、经济史1.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抢夺中国原料。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是对工业革命的被动反应。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发展尤为迅速。5、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民国的成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1)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促进了经济发展。(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侵略者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三、文化史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著作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推行“商战”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起了启蒙作用2、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1)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2)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3)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结合起来。(4)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1905年,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变革,“平均地权”。(3)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新文化运动(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3、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时期代表作品、观点意义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毛泽东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社会生活变迁(1840年——1900年)1.物质生活的变化:西式服装、饮食、建筑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9世纪末世纪初社会生活变迁史(1900年——1919年)1.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近代后期社会生活变迁(1919年——1949年)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2.交通: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4.影视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
/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史背诵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