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跨文化传播(第四讲)

2021-01-26 4页 pdf 681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壹笑先生

致力于服务广大学子、教师、社考人员等一份学习的资料!

举报
跨文化传播(第四讲)第四讲从文化震惊到文化适应一、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CULTURESHOCK:AFishOutOfWater1、文化休克的心理演变过程(奥伯格,1960)情绪高涨情绪变化情绪低落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适应期文化休克心理演变过程2、文化休克的正面影响(如留学的好处)创造了变迁和学习的机会个人成就感磨练和加强个体的自我意识...
跨文化传播(第四讲)
第四讲从文化震惊到文化适应一、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CULTURESHOCK:AFishOutOfWater1、文化休克的心理演变过程(奥伯格,1960)情绪高涨情绪变化情绪低落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适应期文化休克心理演变过程2、文化休克的正面影响(如留学的好处)创造了变迁和学习的机会个人成就感磨练和加强个体的自我意识适当的高压更激起学习的冲动或愿望尝试-错误-尝试,促进当事人成长比较和新的产生,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使个体更具世界意识(world-mindedness),削弱原本可能存在的定势或偏见3、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我们已有的生活方式,曾经给我们安全感和使我们感到舒适的生活方式,现在被挑战了,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我们被要求的,关于它要进行辩论、要求解释和证明的东西,它不是自证的,所以,它看起来不再是安全的。——齐格蒙特.鲍曼(ZygmoutBauman)生理层面:时差、小病小痛反应强烈心理层面:紧张、焦虑、怕吃亏、孤独、沮丧、被东道文化疏远(可能长期或终身对异地文化产生错误认识)文化休克的症状(症候群)(1989,Thomas&Althen)过度关心饮水与食物的品质过度依赖来自同文化的人动不动就洗手惧怕与目的国的人们碰触心不在焉无故失神无助感容易为小事动怒拒绝学习目的国语言敌视当地人过度强调自己的文化认同乡愁常感寂寞和闷闷不乐萎缩与沮丧失去信心失去耐心偏执狂精神分裂4、文化休克的不同层级:轻、中、强(一)轻度的文化冲击比如母文化与异文化比较相近的学生,比如来华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比如其他文化维度与中国文化相距很远的留学生,也会因为社会经历等个人经验而只遭遇轻度的文化冲击现:某些时候情绪低落,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对教师的问不积极回应。有些学生也会出现生理反应,比如有时候会失眠,有时候会嗜睡,有时候会大吃特吃。例:轻度的文化冲击来自新加坡的交换生,在班上成绩很好,但有段时间常常迟到。老师问她原因,她说:我睡不着。失眠的情况一周会出现一两次,还很想吃家里的东西。她和同学打的横穿大半个杭州去麦德龙超市,只为可以买到新加坡产的凤梨干。她说常常会觉得心慌,吃了家乡的凤梨干会好一点。(二)中度的文化冲击更容易发生在文化距离远的留学生身上,如欧美学生来中国留学。对他们来说,到中国留学意味着远渡重洋、空间上的距离造成的时差就会折磨他们一段时间,更别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差异了!突然置身一个迥异的环境,周围一切都变得陌生、不确定,甚至难以理解。留学生们会觉得难以应付,不知该如何购物,不知该接受还是拒绝一项邀请,吃饭,交通也伤透脑筋,与人的交往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变得困惑,更有甚者会变得焦虑。中度文化冲击的表现:很难静下心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把这一切迁怒于周围的环境。烦躁易怒,对课堂学习丧失兴趣,担心被欺骗、抢劫或受到伤害,对同乡的过分依赖和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而沮丧或者气愤。找宿舍的管理员,抱怨走廊里的声音太大;去好多次药店,想买灵药治疗自己的头疼;很努力地用大量的时间抄写生词,朗读课文,做练习,可是成绩一直在刚刚及格的边缘,不见提高。例:一位来自阿富汗的学生纳吉布。非常聪明,来中国之前仅用6个月就学会了英语并且说的非常流利。汉语零起点班。学习极其刻苦,每天抄写汉字很多次,可是就是记不住。他非常的焦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成绩,他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国人的沟通也困难重重。他常常上课迟到,来了之后满眼血丝,因为他前一天学习到凌晨三点,之后也睡不着觉。他说很想家但是觉的没脸回去,因为没有学好汉语。他总是气愤地来找老师,说宿舍管理员听不懂他说的汉语。“他听不懂,老师!为什么?为什么?”他常常愤怒地问,觉得对方肯定是听懂了,就是故意装作听不懂,故意不和他沟通。纳吉布的文化冲击主要来自于跨文化传播障碍和学习压力。而文化冲击又会使学习压力加重,进一步阻碍交际,造成恶性循环。纳吉布在一年级的整整二十周学习期间,一直与自己的内心冲突不断,几乎没笑过。他不停的寻找自己与中国人的差异,自己与本班其他留学生的差异,希望融入却又觉得无法融入或者说融入的程度和方式让自己不满意。最后他痛苦不堪地说,老师我要回国。不过他后来搬到校外居住,与普通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慢慢地,就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成绩也开始上升。一年半以后老师在校园里偶遇纳吉布,他微笑着用流利的汉语打招呼。他没有放弃,他用积极的方式帮助自己最终达到了文化适应。(三)重度文化冲击与文化差异大小或文化距离远近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由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所决定的,与年龄、学习目的,社会经历,受教育程度等相关。例:某美国留学生,在国内成绩优异。到中国后产生严重不适,越来越多疑,甚至感觉到处都是恐怖分子。——两星期后被父亲带回家。某北大才女全额奖学金英国读硕士。到英国读后发现上课不容易理解,成绩不够理想,产生强烈不安全感,一学期后退学。5、文化休克的种类(一)语言理解:女对男:Doyouhavetime?指“你有时间吗?”(几点了?)同学见面说:What’sup?指“发生了什么”吗?(你好吗?)英语方言听不懂?(二)文化误读很多文化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在中国人生活中潜移默化、世代相传的,这类隐形文化被留学生误读的就更多了。比如有很多学生就问:为什么中国的小孩子要穿奇怪的裤子(开裆裤)?很多留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坐火车,在站台看到火车来了的时候要一拥而上,挤来挤去。“他们不是都有车票吗?!”很多中国留学生不明白西方人为何举起大拇指(二)教育体系差异:退学、转学、辍学、杀导师……(无颜见江东父老?)外国留学生不适应中国教师的授课模式和学习氛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也不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大班——小班讲授——对话权威——挑战书本——实践教材——好课本(三)文化距离:可以并排坐吗?可以眼睛对视吗?可以盯着老师吗?沉默是?中国教师在讲解文化时,是以中国的眼光看中国,与留学生用母文化的眼光看中国是有着明显差异的。有些留学生就觉得中国教师的文化教学是在对他们进行“文化洗脑”和“文化侵略”。(四)角色转换:留学生父母看不到原来的“孝子”了;教授变成了打工仔(妹)了;优秀生变“差生”了;主导文化边缘化了。例:欧美留学生角色转换困难由于思维定式影响,一些欧美学生自然的认为西方文明是一种强势文化,有文化优越感,尤其是国际通用语——英语在中国重要性的日益彰显也给欧美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西方文化在中国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认识让这些欧美留学生坚持我行我素,用自己熟悉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在新环境中进行“文化选择”,从而很快陷入困境。他们发现:中国的文化氛围浓厚,根深蒂固;面对中国老师和周围生活环境,他们不顾及中国文化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行不通。6、重返原文化休克(re-entryculturalshock)(JohnGullahorn,1963)更多转换:出过国的“才子”回国后,更不适应了。———回归适应1、自身因为跨文化交际和传播而改变了(文化休克的过程就是旅居者sojourner自身改变的过程)。2、所在地区发生迅速和巨大变化。3、对回归适应缺乏心理准备重返原文化休克三种状态:疏远(alienation)重新进入(re-entry)积极主动(pro-activity)(Adler,1986)PearlBuck,1932.中文名:赛珍珠7、“旅居者”主要存在的心理压力根源:挫折感frustration,不同的政治系统differentpoliticalsystems,认同的压力pressuretoconform,社会疏离socialalienation,经济困难financialdifficulties,人际间冲突interpersonalconflict。例:2009年11月20日,美国托管地塞班岛发生枪击案,造成4死9伤,凶手为42岁的中国国民。案件起因是他所工作过的射击场老板拖欠其工资。社会疏离的原因:种族观念和偏见1.强烈的种族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民族比较优越,所有或者某个其他民族都比自己的民族低下,价值也低。这种观念同时在行为上也会有所反映。2.象征性的种族观念(Brislin)。认为某个种族没有价值并不是基于遗传劣势,而是认为这个种族群体是造成本地社会问题的根源,比如破坏传统、制造混乱、改变习惯等等。3.人际间的偏见。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也许在与被他设定为劣势种族的人进行群体交往的时候会没有障碍,但是到面对面交往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不自在。例:象征性的种族观念欧洲多国右翼势力重新抬头,呼吁对非法移民采取强制性驱逐。美国在与墨西哥接壤的边境线上修筑“防止非法越境”的高墙。例:人际间的偏见。中国赴英国留学的学生群有特殊心理问题。中国驻英使馆发现:他们普遍反映英国人对外来者“很客气”,很讲礼貌,但实际却是无法深入交流,中国人被“敬而远之”。交往环境和交谈语境仿佛总在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回去?”故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极易患上“思乡病”。举例:英国求学留学生最难适应问题(英国学者调查。Furnham&Bochner,1982)与目的国同龄人交朋友对待那些粗鲁不讲理的人主动向人示好,以建立友谊关系。出现在众人面前与他人深交了解笑话或幽默的讽刺性表达对待那些双眼直视着你的人们主动启口并持续对谈和不太认识的人在一起公开抱怨或处理不满意的服务留学生异国求学十大适应问题(1989,Thomas&Althen)学业系统差异所导致的压力和困扰处理与导师、室友和房东等目的国人际关系身居一个比自己国家自由得多的国家居留身份和其他因移民局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生活上各种原有期待的落空经济来源短缺的忧愁自己族裔内部的冲突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国内亲人病故自己却无法赶回所形成的苦痛文化休克所造成的波浪般起伏不定的心理波动二、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adaptation)1.定义和模式文化适应是不同文化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动态调整过程,涉及学习某种文化的整体行为,能够帮助个体乃至文化群体从特定文化中获取能力以及重新定位,从而在变动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的能力和空间(孙春英,2010)U-曲线模式和W形模式:蜜月期/危机期/复原期/双文化适应期+返回本文化休克+再度社会化阶段(有些人并不会经历所有这些阶段,有些人则可能会经历多次)2、跨文化适应的几种理论传播涵化理论(YoungYunKim):压力—适应—成长互动涵化模式(RichardBourhis)东道国与移民共作用的结果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CharlesBerger)网络与涵化理论(RipleySmith)文化图式理论(HirikoNishida):自我约束和自我指导3、中国留学生“文化融入”三策略: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8边缘化:炼狱:不如国内,但为了父母和学费,熬到毕业就回国。同化:我终于彻底过了语言关:现在完全不与中国人来往,尽量让本地人感觉不到我是外来者。如鱼得水:文化整合:保留原有身份,但也同时拥有新的文化身份。第三种文化?具体的适应措施(Osland,1995)提前了解即将进入的文化和从事的工作找一位文化导师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接触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人选择舒适的地方居住为自己的喜好找替代物接受一定程度的边缘感不要对当地人作负面评价,尽量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利用新的环境能提供的一切,尽快融入当地文化中决定文化适应程度的因素(YoungYunKim,2000)人际传播在东道文化中的社会传播与本族群的社会传播东道文化的社会环境个人倾向YoungYunKim,BecomingIntercultural,2000,Sage例:浙大留学生的抱怨:一欧美学生说:他们每次都来和我们说英语,我们要学习的是中文,不是英语。一东南亚的学生说:学校的交流活动中,他们常常先找欧美人,没有欧美人才来和我们说话,很讨厌。有些中国学生喜欢有事没事地甚至不打招呼地跑去留学生宿舍交流,这不符合我们的习惯。课堂讨论问题:中国人与“他者”交流,会更有优势吗?比如我们没有强大的宗教信仰传统;比如我们没有侵略过他国,只有人家入侵我们的国土;比如我们特别回避公开的冲突;比如我们特别讲和谐思考问题:一种文化的人进入另一种文化时,常常像剥洋葱一样,要剥掉一层又一层的旧习惯。—卡尔.戴格勒《一个民族的足迹》,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联系文化休克和文化适应理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书目:GudykunstandKim(2002)CommunicatingWithStrangers:AnApproach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卡尔.戴格勒《一个民族的足迹》,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齐格蒙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周宁(2007)《世界是一座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文档为【跨文化传播(第四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