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

2020-12-02 1页 doc 27KB 3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is_505960

暂无简介

举报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摘要分析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关键增产技术,以期为夏玉米在淮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夏玉米;存在问题;增产技术;淮北地区淮北地区是安徽省夏玉米的主产区,也是玉米生产潜力较大的地区。近几年,淮北地区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显著提高,今后依靠农业科技力量提高单产将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着力点。科技增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良种的增产潜力。品种的更新换代,使玉米单产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良法的增产潜力。通过栽培技术创新和技术...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及关键增产技术摘要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关键增产技术,以期为夏玉米在淮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夏玉米;存在问题;增产技术;淮北地区淮北地区是安徽省夏玉米的主产区,也是玉米生产潜力较大的地区。近几年,淮北地区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显著提高,今后依靠农业科技力量提高单产将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着力点。科技增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良种的增产潜力。品种的更新换代,使玉米单产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良法的增产潜力。通过栽培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充分挖掘了玉米作为C4作物的增产潜力。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从近年来的生产实践看,推广良种良法对玉米快速增产有明显效果。1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1.1优质专用品种少,布局不合理选择适宜的生态品种种群是挖掘良种高产潜力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玉米品种选育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审定的品种逐年减少。在淮北地区乃至淮海玉米区其品种单一化与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且优质专用玉米品种少;很多品种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度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不同品质品种混种混收,玉米商品质量一致性差;良种与良法难以配套。1.2土壤理化性状差,耕作技术落后少、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致使土壤容重尤其是下层土壤容重增大。土壤耕层浅,容重高,耕层仅15~20cm。淮北地区土壤调查结果显示,0~20cm土层容重平均1.43g/cm3,20~40cm土层容重平均1.57g/cm3,大大高于适宜容重1.2~1.3g/cm3的指标。土壤容重增大必然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造成根系分布浅,生长空间小;同时造成土壤渗水性差,储水能力降低,导致玉米易旱易涝,丰产性与稳产性下降。1.3夏玉米播种质量较差,缺苗断垄严重小麦机收后所留的高麦茬虽然增加了秸秆还田量,对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夏玉米采用人工点播或机械播种,高麦茬严重影响玉米播种质量,致使玉米的出苗率和植株整齐度大幅度降低。据调查,机械化麦收后直播夏玉米平均缺苗21.5%,整齐度下降30%左右。此外,土壤干旱质硬、免耕播种机械性能差、小麦种植方式与玉米播种行距不配套等也是造成播种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4水肥投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2009年春,一场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暴露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杂草丛生的水沟、垮塌淤塞的渠道、年久失修的排灌机埠等,作为农业“命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尽显疲态。同样,玉米播种期的初夏旱也是制约玉米生产的关键问题,遇旱难以及时补灌,丰产水变成了救命水,遇涝又无处排水。肥料以氮化肥为主,有机肥、磷钾及微肥施用少,施入养分不平衡;肥料投入增多,分次施肥被“一炮轰”代替,化肥深施变成了面撒施,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1.5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弃农进城,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年龄高,传统的精耕细作管理逐渐丧失,新型的现代轻简玉米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使玉米生产管理日益粗放。新技术推广实施的阻力增大、到位率低,使得实现玉米高产的成本高、效益低。1.6灾害发生频繁,玉米稳产性差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玉米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丰产稳产性差。如2003年因花期阴雨平均减产37%,2006年因病害阴雨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早收。淮北地区自然灾害主要有6月的初夏旱、7月的伏旱(卡脖旱)、6~7月的苗期涝渍和8月的花期阴雨,此外还有风、雹等灾害。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草害,如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等主要病害和玉米螟、蓟马、蚜虫、甜菜夜蛾等主要虫害。1.7玉米收获偏早部分农民不了解玉米正常成熟的标志,在玉米苞叶变色初期就开始收获,此时比充分成熟提早7~10d,减产10%左右。过早收获不仅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而且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脱水晾晒费时费工,也不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2淮北地区夏玉米关键增产技术2.1推广“两晚”(小麦晚播、玉米晚收)增产技术要保证淮北地区夏玉米适期收获,首先要选择适宜于该区气候条件的中早熟品种,确定合理的播期。即小麦播期由现在的10月1~10日推迟到10月15~25日,玉米收获期由9月15~20日推迟到9月25日至10月5日,即小麦播种和玉米收获各向后推迟7~10d。玉米完熟期收获产量最高,玉米完熟有3个可以判断:一是玉米苞叶变白,苞叶上口松散;二是通过乳线消失判断成熟,把玉米果穗剥开,从中间掰断,可以看到籽粒中间有乳线,即一条黄白色的交界线,表明玉米正处在腊熟期,乳线消失后表明玉米完全成熟;三是通过籽粒黑色层出现判断成熟,把玉米籽粒脱下后,再将籽粒底部的花梗去掉,如果可以看到一层黑色,则表明玉米已经成熟,这层黑色叫做黑层。2.2因地制宜选用生态适应性强、资源利用高效的抗逆耐密品种目前,淮北地区的玉米的种植密度平均只有4.5~6.0万株/hm2,增加种植密度的潜力很大。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依靠推广耐密品种是一条有效的增产途径。当前影响玉米合理种植密度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往往根据自己的习惯留苗,不考虑品种特性,使有些耐密植品种种植密度过稀,不耐密植品种种植则过于稠密;二是播种质量差造成密度下降,机械麦收、玉米机播大面积应用后,玉米播种质量普遍下降,导致缺苗断垄,密度下降;三是苗期病虫害严重,防治不及时造成缺苗。解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必须在大力推广耐密品种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并加强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使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到6.00~6.75万株/hm2。2.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建立专家平衡施肥系统,调整施肥模型,校对施肥系数,做到一地一卡一配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加工、供应、施肥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提高科学施肥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2.4推广节水补灌技术,重点是播种水和灌浆水为提早播种,一般在收获小麦后先播种玉米,然后再浇“蒙头水”,要保证“蒙头水”浇好、浇足,以提高出苗的整齐度和均匀度。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第2个关键时期,此期玉米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24.52%~28.36%,若此期干旱将导致严重减产。而灌浆期恰逢淮北地区秋高气爽,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如果此期遇旱,应及时浇水,以满足玉米正常灌浆的需要。2.5推广以机械化为核心的轻简栽培技术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劳动力价值一再升高,传统的耕作栽培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生产形势需求。以机械化为先导的轻简栽培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目前玉米机械化生产重点是研究推广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2.6推广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率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改良土壤、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大力研发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断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在草害防治方面,对于除茬地块,应用封闭型除草剂,免耕直播田块则应加大用药量,宜取药品使用推荐的最高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此外,目前市场上除草剂种类繁多,应注意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同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指导用药。除草剂使用时,应该以先浇地后喷药、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充分发挥药效,减少药害。对于前茬遗留杂草较严重的田块,建议结合定苗中耕灭茬,进行人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环保、及时、有效。
/
本文档为【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