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讲行为动力教学PPT课件

2018-10-02 38页 ppt 25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讲行为动力教学PPT课件 第四章 行 为 的 动 力 机 制 第一节 行为动力机制概述 一、动机的内涵 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激活功能 引导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需要及其种类 (一)含义 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特征 对象性 动力性 社会性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
第三讲行为动力教学PPT课件
第四章 行 为 的 动 力 机 制 第一节 行为动力机制概述 一、动机的内涵 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激活功能 引导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需要及其种类 (一)含义 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特征 对象性 动力性 社会性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 (1)生理性需要 (2)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探究需要、依恋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基本内容 (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1、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需要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波浪式地推进,而非跳跃式。只有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越向下的层次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大,越向上的层次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小。 3、两种水平: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成长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 1、积极意义 (1)具有普遍性 (2)层级系统严格 (3)较客观地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2、缺陷 (1)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带有一定的机械性。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没有看到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辩证关系 (3)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抽象谈人性和人性的自我实现。缺乏实验证明 生理需要 食物、水、氧气、休息的需要,性欲表达的需要,消除紧张的需要 安全需要 安全、舒适、宁静、不害怕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信的需要,价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发挥潜力的需要,拥有意 义深远的目标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知识的需要,理解的需要,了解新奇事物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秩序,美感的需要 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1)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 -- 关心学生基本的生理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足够的安全感;热爱、关心学生。 (2)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3)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 --平等施教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5)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 三、内驱力和诱因 内驱力 是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诱因是指内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eg饥饿的老鼠 诱因对动机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只有当人的愿望或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诱因、期望). 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是由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两方面因素共同驱动的。 需要 动机 诱 因 诱因 内驱力 行为 四、行为发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五、动机系统 (一)动机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分为合理动机何不合理动机 3.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把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二)动机系统的静态结构 (三)动机系统的动态结构 1.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2.动机合成 3.动机转化 第二节 影响行为动力的因素 一、价值观因素 兴趣 信念 理想 二、情感因素 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效能eg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 情感具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eg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金斯的研究 三、认知因素 1.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个体的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前者表现为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表现倾向目标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害怕失败的意向,想设法逃脱成就活动,尽量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两种动机在个体身上同时起作用,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是两种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取决于两者的关系。 有三种变量影响个体追求成功的意向,即达到成功的内部动因、对成功的期望,以及诱因的吸引力。 1.追求成功 公式:Ts=MsPsIs 成功动机=追求成功动机强度某项任务成功可能性的主观估计成功的诱因价值 2.回避失败 Taf=MafPfIf 失败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强度某项任务失败可能性的主观估计失败的诱因价值 3.成就动机的合成 Ta=(MsPsIs)-(MafPfIf) 评价: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局限在于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对人动机的影响。 2.归因理论 海德:环境归因、个人归因 罗特:内控型的人(凡事操之在己) 外控型的人(凡事操之在人) 动机归因理论(韦纳) (1)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 (2)导致个人行为的原则均可归入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影响。 (3)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行为动机。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3.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从5个方面影响人的活动: (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4)影响新行为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5)影响活动的情绪。 人的行为 强化 期待 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源的基础上: 1个体成败的经验  成功的经验往往提高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  这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看到他人的成功会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 他人的解释、建议和激励可以改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4 情绪唤醒状态  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情绪会减弱自我效能感。 四、行为因素 1.对行为动机的强化作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即强化。 强化:理论认为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可称为强化 2.通过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行为动机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和激发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推力、拉力、压力)。 2.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需要和诱因 3.学习动机的作用: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4.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者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的因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区别: 联 系: 外部动机短暂易变 内部动机稳定持久 内外动机可以共同存在 内外动机可以互相转化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 二、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1 认知内驱力 这是一种探究,了解,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一种认识的兴趣。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获得知识),求知就是目的,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由学习本身来提供。是一种真正的内部动机。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学习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是一种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教师,家长的认同与赞许是重要的。这是感到丧失自尊的威胁而带来的学习动机。 3 亲和内驱力 学生为了保持长者和同伴的赞许或认同而表现出的想学习好的一种需要。 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的强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耶基斯与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学习活动也需保持一定的动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最高的学习效率。 (2)个体行动的质量(学习方法、策略、能力) 你喜欢学习吗?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二、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厌学: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 厌学的表现 厌学的原因: 客观: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教师) 学习的形式----枯燥、被动 学习的内容----繁杂、无价值 学习的环境----紧张、无归属感 学习结果----否定、无助感 主观原因: 1.动机缺失 2.兴趣转移 3.学习无望 4.恨屋及乌 5.情感饥渴 6.物极必反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设置设立不同的有效合理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师有效地教学(新颖性、启发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灵活的教学方式、新颖的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被动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使课堂活动本身引人入胜。例如准备充分,语言生动,雄辨与幽默的结合,抓住问题的核心,引入“问题情境”,巧妙的体态语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师有以下特征: 1热爱学生,始终能看到学生光明的一面。 2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 3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和学生沟通、互动。 4富有幽默感。 5言语丰富生动。 6遇到教育难题时沉得住气。 7能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事业心感染学生。 8自身富有人格魅力。 3、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 (1)可能使优秀学生压力过大,中差生更加丧失信心。(2)学生人际关系紧张,鼓励学生相互促进而不是看人家如何不如自己。(3)竞赛方式多样化,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4、合理运用奖赏 普雷马克原理: 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原理也被叫做“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有效使用表扬 (1)表扬要因人而宜。优生对惩罚敏感,差生对表扬敏感。 (2)针对具体的行为给予表扬,避免空泛。 (3)正确显示学生的成绩。需要公布分数吗?怎样公布? (4)把分数和成绩作为诱因。 (5)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参照,来评价学生当前的成绩。 (6)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在困难任务上取得的成功。 (7)对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的描述,教师要明确地表达对学生的期待。 (8)表扬不要只限于学习,而应有更多的领域。 6、引导学生的归因倾向 克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力感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认识上——消极期待 情绪上——冷漠抑郁 行为上——消极被动 归因训练 了解学生目前的归因倾向 创设活动使学生产生成败体验 让学生归因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7、提升自我效能感 接纳和关爱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如: (1)创设成功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2)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进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
/
本文档为【第三讲行为动力教学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