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内外妇儿自习资料大全内外妇儿大纲完整原版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

2018-09-10 38页 doc 315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4826

暂无简介

举报
内外妇儿自习资料大全内外妇儿大纲完整原版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二OO五年五月 前 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各科、基础医学间的关系甚为密切。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
内外妇儿自习资料大全内外妇儿大纲完整原版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二OO五年五月 前 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各科、基础医学间的关系甚为密切。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顺应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实践(见习和实习),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支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本大纲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疗系五年制内科学教学用,亦可供销其它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及临床低年医师的参考。 通过内科学的教学,最终应使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提高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和应诊能力,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六年制)使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可参考应用。 医学系内科学讲课及其学时数安排 讲 学时 讲 题 学时 呼 吸 系 统 总论 2 循 环 系 统 心力衰竭 4 CDPD 1 常见心律失常(介入和手术治疗) 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 心脏性猝死 2 支气管哮喘 2 原发性高血压 2 慢性呼吸衰竭+ARDS 4 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 6 肺炎 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结核呼吸支持技术 2 瓣膜性心脏病 4 肺脓肿支扩 2 心肌疾病 2 气胸 1 急性心包炎 1 胸腔积液 1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肺间质疾病 2 肺癌 2 计 24 28 消 化 系 统 总论 2 造 血 系 统 贫血概述 2 胃炎 2 缺铁性贫血 2 消化性溃疡 3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 2 溶血性贫血概述 2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 肝硬化 4 白血病 2 原发性肝癌 2 淋巴瘤 2 肝性脑病 2 出血性疾病概述 1.5 急慢性胰腺炎 2 过敏性紫癜 1 上消化道出血 4 特发性血小板 1.5 减少性紫癜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2 计 25 20 泌 尿 系 统 总论 2 内分泌代谢疾病 总论 2 肾小球疾病 5 甲状腺机能亢进 2 肾盂肾炎 2 皮质醇增多症 2 慢性肾功能不全 2 糖尿病 4 间质性肾炎 1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 2 肾小管疾病 2 失常 肾病综合症 2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2 计 16 14 风湿性疾病概论 2 中毒概论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管炎 2 一氧化碳中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镇静催眠药中毒 2 有机磷中毒 2 计 6 6 共计 139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及其原因。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三、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四、了解肺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五、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预防和科研进展。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上升情况及主要原因。 2、讲述呼吸系统四大病谱:炎症、COPD、肿瘤、间质疾病及其在内科疾病中的地位。 3、简述过去十年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所面临严重的防治任务。 二、实践部分 1、痰和其它分泌物的细菌学、细胞学检查的正确取材方法和主要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胸部X线表现。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指征,禁忌症及术前准备。 4、皮肤过敏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5、肺功能检查中的阻塞型、限制型和混合型通气障碍、换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反应性阳性各所代表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因学时不够,自学为主;有问题在各论结合具体疾病提问,解答和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如不加防治最终将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 三、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慢支的定义,发病情况、病因、发病机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含义和概念。 2、分述慢支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着重阐述外因中吸烟对慢支的发生、发展的危害和内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3、简述慢支的病理特征。 4、临床表现主要阐明咳、痰、喘三大症状与炎症的关系;正确地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 5、根据定义临床表现,分型和分期、正确进行诊断的内容,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鉴别诊断的要点内容。 6、诊疗和预防的基本和方法。 二、实践部分 大致了解X线胸部检查、肺通气功能及痰脱落细胞,痰检查菌情况。 有条件试画出正常支气管上皮及纤毛运载系统示意彩图,慢支示意彩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阻塞性肺气肿 目的要求 一、了解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熟悉慢支等慢性气道阻塞所致肺气肿α1-AT缺乏所致肺气肿在病理上的差别。 四、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体征及主要并发症。熟悉肺气肿的肺功能改变。熟悉A型和B型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特点及二者的鉴别要点。 五、掌握肺气肿的防治方法、尤其是膈肌锻炼和缩唇呼吸。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与COPD的关系,各种肺气肿含义的区别。 2、阐述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在我国以慢支为主的慢性气道阻塞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多见,病理上主要形成小叶中央型肺气肿;α1-AT缺乏症在我国很少见,故全小叶肺气肿也较少见。 3、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分型和主要的病理生理,是临床症状,体征和诊断的病理基础。 4、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内容和临床特点。 5、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自发性气胸,下呼吸道及肺部急性感染,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 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要点是膈肌深呼吸锻炼、缩唇呼气和氧疗;如继发肺部感染,则用抗菌药物,解痉和祛痰。 二、实践部分 1、掌握阻塞性肺气肿胸部X线表现特点,但不特异。 2、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肺功能诊断条件:FEV1/FVC%<60%、MVV%<70%、RV/TLC>40%,7分钟呼气末N2%>2.5%。 3、当PaO2<8.0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则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4、课前画好中心小叶肺气肿与全小叶肺气肿示意图,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慢性支气管炎一次讲,重点放在阻塞性肺气肿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明确慢性肺心病是常见病,是呼吸系统重点疾病之一。发病机理复杂,病理和病理生理涉及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多,辅助检查多,用药涉及到众多方面,因此又是训练青年医师的诊断水平和处理复杂病最有代表性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学好。 二、了解肺心病发病的关键是肺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并发症。掌握肺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三、掌握肺心病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改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改善循环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定义、发病情况及近年来研究的成就。 2、阐述慢性肺心病的各种病因,指出在我国80%~90%是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现实。 3、围绕肺动脉高压的形成,阐明肺心病的发病机理,指出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水电失衡对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影响。从而阐明肺心病是以右心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心病的X线和心电图诊断。 4、从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阐明肺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各种并发症多发生在失代偿期,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5、详细分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方法和主要药物的选择。对各种重要并发症如肺性脑病、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水电酸碱失衡、休克、功能性肝、肾功能衰竭等的防治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方面。 二、实践部分 1、结合病史和临床,掌握肺心病诊断中的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条件。 2、熟悉血气和酸碱平衡常用参数的意义,结合病史能对肺心病并发单纯性酸碱失衡作出诊断。 3、课前画出肺心病诊断的X线胸片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示意图和心电图诊断示意图,以达到讲授时学生容易理解和加深印象的目的。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了解哮喘是多发病、常见病,尤其多见于青少年,影响他们的发育、健康、学习和工作;也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重要基础病之一。 二、掌握本病常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炎性本质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特点,从而为理解临床表现和抓住防治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控制哮喘发作的措施和防止复发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特征和发病情况。 2、病因和发病机理讲解中,应指出常见过敏原和非特异性因素,阐述哮喘的本质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讲解临床表现时结合实验室资料能对各型哮喘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阐述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在鉴别诊断中要强调与心源性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鉴别的重要意义。 4、在防治方面要特别强调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对哮喘持续状态、严重哮喘的各种处理措施详加叙述。在本节中重点讲述各种支气管舒张药物的应用问题。对缓解期哮喘的处理和寻找病因,病因治疗原则亦应掌握。 二、实践部分 1、使学生掌握血液嗜酸粒细胞,痰液中尖棱晶体,粘液栓和透明珠在哮喘诊断中意义。 2、使学生熟悉哮喘的病情与血液变化的关系,即PH增高,PaCO2降低,PaO2变化不明显,提示为轻度哮喘;pH正常,PaCO2 正常、PaO2降低,提示为中症哮喘;pH降低,PaCO2升高,PaO2明显降低,提示为重症哮喘。 3、使学生掌握肺功能FEV1.0%、PEF、气道反应性变化在哮喘诊断中的意义。 4、使学生了解皮肤过敏试验,特异性过敏原试验对哮喘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5、课前画好肥大细胞内cAMP/cGMP比值变化示意图和Fishman等的支气管收缩发病机理双重途径示意图,使讲解时学生易于领会。 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二、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病理生理、鉴别诊断要点。 三、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特别是防止感染的关键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阐述支气管扩张症定义、病因及发病机理。 2、详细论述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阐述支气管扩张的防治:防治感染的关键、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咯血处理的原则。 二、实践部分 1、结合临床病例及影像结果、体检湿罗音部位,掌握支扩体位引流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结合胸片讲述支扩的好发部位及肺分叶分段。 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着重领会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对各系统重要脏器的损害。结合病理生理掌握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要点。 二、熟悉急性呼吸衰竭中的ARDS常见的病因,主要发病机理,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抢救措施。 三、熟悉血气、酸碱、水电常用的诊断参数及临床意义。了解其在呼吸衰竭诊断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呼吸衰竭定义、分类、分型及诊断标准。 2.阐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系统分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主要阐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对各系统的影响和对重要脏器的危害,从而理解各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3.理论与实践结合分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和抢救原则、要点和具体方法。 4.重点讲授慢性呼衰。急性呼衰中重点讲授ARDS。 二、实践部分 1.掌握各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熟悉血气、酸碱诊断常用的参数及其意义。 2.掌握根据呼吸衰竭类型正确氧疗:熟悉呼吸机使用中潮气容积、频率与通气量的关系。了解通气不足、通气过度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在抢救ARDS时PEEP的作用及机制。 3.课前画好ARDS发病机理示意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肺 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肺炎是常见病,在我国各种疾病死因中肺炎居第五位。同时使学生了解肺炎的病因分类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治疗。 三、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大肠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药物的选择。熟悉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肺炎分类、病原学变迁。简要讲述抗菌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 2.扼要讲述肺炎球菌的生物学特征、分型和致病性;阐述发病机理中病原菌与机体免疫机能矛盾的转化;详述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其内在的联系和中毒性休克、并发症,阐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详述肺炎球菌肺炎特别是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和抢救。 3.对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等作一般性讲授,重点讲授它们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简要讲述肺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实践部分 1.熟悉引起肺炎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掌握收集痰液,各种分泌物及血液标本送检菌和培养的方法,能够在显微镜下分辨出真菌孢子和菌丝。 2. 对肺炎球菌肺炎的大片实变X线阴影、支气管肺炎的小片状阴影、间质肺炎的点状和网格状阴影,肺部X线表现能作出诊断。 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程序、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具体治疗方法。 二、熟悉肺结核的各种X线表现、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检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的方法及意义,并发咯血的处理。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肺结核的特征细菌学特点和三十年来防治的伟大成就。 2.详细讲授肺结核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包括基本病理变化、转归及体内播散)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包括诊断要点和诊断程序、程序)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讲述药物作用特点)。 3.简述或自学肺结核的预防原则和预防方法。 4.结核性胸膜炎部分并入胸腔积液内讲授。 二、实践部分 1.能够正确地搜集痰液及其它分泌物标本送检结核菌。 2.掌握OT试验的方法及主要临床意义。 3.熟悉肺结核各种X线表现。 肺脓肿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二、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了解肺脓肿的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肺脓肿的概念、病原学特点、病理特点、临床特点、好发年龄,发病有明显下降; [病因和发病机理]肺脓肿的发病主要有三个途径: 1、口腔与上呼吸道吸入:病原来自口腔或上呼吸道的病灶及分泌物。阐述熟睡、酒醉、麻醉、昏迷或口腔、鼻、咽部手术、受凉、劳累等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为肺脓肿发生的诱因。肺脓肿的好发部位及常见细菌。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性。 2、血源性肺脓肿:病原来自皮肤创伤感染,疖痈或全身某器官组织感染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特点常为多发性。 3、继发性肺脓肿:继发于肺部及其它疾病的基础上。 [病理]病理变化及演变过程。 [临床表现]症状:急性起病、高热寒战咳嗽、胸痛、以后大量吐脓臭痰等。体征:肺实变体征、空洞体征、湿性罗音;慢性病例杵状指(趾)等。并发症:大咯血、脓胸等。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痰特点:痰细菌培养和痰涂片检菌。X线检查特点。纤支镜检查及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典型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及典型X线表现。痰细胞培养纤支镜检查可明确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主要应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肺癌、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感染及肺囊肿继发感染等进行鉴别。 [治疗]抗生素治疗:首先青霉素、强调早治、足量、长疗程、如青霉素过敏或疗效不佳,可选用洁霉素或灭滴灵。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滴药;纤支镜抽吸脓液后局部注射药物。强调该方法明显优于全身用药,可缩短病程、空洞闭合早、炎症消散快。慢性肺脓肿的外科手术适应症。 [预防]消除口腔及上呼吸道病灶,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异物吸入,治疗皮肤感染等。 二、实践部分 1、要熟练采集病史、查出主要体征、拟定出合理的治疗并开出正确医嘱。 2、掌握收集痰液标本并及时送检的重要性。 3、熟悉肺脓肿X线胸片表现。 4、了解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 5、了解环甲膜穿刺的方法和治疗。 气 胸 目的要求 一、掌握气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熟悉气胸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气胸概念分型,气胸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简述临床气胸类型。本章论述重点是自发性气胸。 [病因和发病机理] 1、气胸发生的诱因。 2、特发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继发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4、血气胸的病因。 [临床类型]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2、张力性(高压性)气胸;3、交通性(开放性)气胸。 [临床表现] 症状:突然一侧胸痛、憋气、咳嗽、痰少。严重者可有气急、紫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速、虚脱、呼吸衰竭、昏迷等。体征:气急、紫绀、鼻翼扇动、气管向健侧移位,胸部有积气体征。X线检查可见气胸带或液气平面。 [诊断和鉴别诊断] 突然一侧胸痛伴呼吸困难和胸部积气体征,典型X线胸片。鉴别诊断:应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肺大泡等鉴别。 [治疗] 1、排气疗法:根据症状、体征、X线及胸腔内测压结果判断气胸类型,是否需要排气,采用何种方法: (1)闭合性气胸:一般气胸量少于20%,不需抽气。气量较多时可每日或隔日抽气。每次抽气不超过一升。 (2)高压性气胸:病情危重,需尽快抽气。可用气胸箱:测压并抽气;闭式水封瓶引流排气;危重时可用粗胸腔穿刺针尾部接橡皮管抽气。 (3)交通性气胸:闭式水瓶引流或负压吸引排气。如单纯抽气不能奏效者,可经胸腔镜行粘连烙断术。 2、对症疗法:卧床休息、吸氧、镇咳、治疗原发病。 3、抗生素防止胸腔感染。 4、并发症及处理。 (1)复发性气胸:可行胸膜腔粘连术。讲述胸膜粘连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2)脓气胸: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并插管引流脓液。 (3)血气胸:如出血量少,肺复张后可自行止血;若出血量大而不止,除抽气排液和输血外,还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血管。 (4)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如量少一般能自行吸收,若量大,影响呼吸时,纵膈气肿可经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皮下气肿可用空针抽气。 二、实践部分 1、熟练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能查出气胸体征。 2、熟悉胸腔穿刺或胸腔插管;熟练闭式引流装置及气胸箱的应用。 3、掌握高压性气胸的急救处理和一般气胸的治疗原则。 4、可安排学生见习或具体操作胸腔穿刺或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 5、熟悉气胸X线表现。 胸腔积液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腔积液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和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胸腔积液发生机理及病因:正常人胸腔内为负压。胸水中蛋白质可产生胶体渗透压。脏层和壁层胸膜均具有毛细血管中的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但二者处于平衡,故胸膜腔每天只有少量液体通过而不潴留。当胸膜腔发生病变或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静水压升高就可产生胸腔积液。 [病因]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2、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减低。 4、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5、外伤等所致胸腔内出血。 临床上胸腔积液中,分为两种:炎性渗出液以结核性胸膜炎最多见,其次为肿瘤性,漏出液以右心衰竭、肝硬化、肾小球肾病、低蛋白血症所致者常见。 [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可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胸痛、呼吸困难等。老年人胸腔积液应警惕恶性肿瘤,有心脏病史,肝病史及肾病史,并有全身浮肿者可能为漏出液,应重点介绍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 [X线表现]当有中等量以上积液时,表现为一侧呈外高内低弧形的大片浓密阴影。 [实验室检查] 1、胸水的检查:包括外观、细胞数、病原体、蛋白质、脂类、葡萄糖、酶及免疫学检查。 2、胸膜活检:可获得病因诊断。 3、超声检查:可鉴别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液气胸。并能探测胸水的部位和量,指导胸穿抽液。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症状,胸腔积液体征,X线检查,超声检查,胸水检查和胸膜活检,可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和病因。OT试验、血沉等。 2、鉴别诊断: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的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其它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鉴别。 [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应用抗痨药物、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射抗痨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等。 2、脓胸治疗:针对病原应用抗生素(全身及胸膜腔内注入)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胸腔生理盐水或者2%碳酸氢钠液冲冼,冲洗后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及链激酶。慢性脓胸为外科手术做胸膜剥脱术的适应证。 3、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并应用抗癌药物化疗。胸腔内注入粘连剂,使胸腔闭锁。 二、实践部分 1、熟练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要求能独立查出胸腔积液体征。 2、熟悉胸腔穿刺术:要求每位同学能在上级医师帮助下见习或具体操作1~2次胸腔穿刺术,收集胸水标本,细胞学和病原学检查。 3、了解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适应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检查的临床意义。 4、熟悉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5、能独立分析胸水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概念。 二、熟悉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分类,常见病因及其X线表现特点及肺功能特点。 三、熟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与预后。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讲述肺间质概念: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常见病因,分类及X线表现特点及肺功能特点。 2、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与预后。 二、实践部分 1、结合临床病例掌握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X线表现特点,熟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表现。 2、结合临床病人熟悉肺纤维化患者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比、两肺底吸气末出现的Velcro罗音及杵状指。 基本技能(附录) 一、氧疗 1、熟悉缺氧的原因:肺泡通气量下降,V/Q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心肺内分流及氧耗量增加。 2、熟悉低氧血症的分级:分轻、中、重度缺氧。 3、熟悉呼吸衰竭类型,并根据呼吸衰竭类型正确掌握氧疗原则。Ⅰ型呼吸衰竭可选用高浓度高流量吸氧,Ⅱ型呼吸衰竭则可选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4、掌握氧疗适应症:氧疗主要用于低氧血症性缺氧,如Ⅰ型、Ⅱ型呼吸衰竭。 5、掌握鼻塞或氧导管供氧方法、熟悉面罩吸氧,了解呼吸机供氧和高压氧仓。 6、了解氧疗的副作用和氧中毒发生及预防。 二、胸腔穿刺术 1、掌握胸腔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掌握胸腔穿刺的器械准备病人准备。 3、熟悉胸腔穿刺的操作方法、标本留送和并发症的处理。 4、熟悉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三、人工呼吸 1、掌握人工呼吸的适应证。 2、正确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腔挤压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3、掌握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勿用力过度以免压断肋骨。 4、熟悉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 四、呼吸机的应用 1、熟悉应用呼吸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了解呼吸机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3、了解呼吸机停用的指征、步骤和方法。 4、熟悉对应用呼吸机者的护理常规。 五、纤支镜检查术 1、熟悉纤支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了解纤支镜检查的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及操作方法。 3、了解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意义,用于肺部疾病诊断和治疗。 4、了解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和术后护理。 六、胸腔闭式引流术 1、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掌握术前器械准备和病人准备。 3、熟悉操作方法。 4、掌握术后观察和护理。 七、放射线 通过放射科及呼吸内科实习要求达到熟悉肺及胸膜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表现。如肺炎、肺脓肿、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肺癌、气胸、胸腔积液及各型肺结核。通阅片能初步作出诊断或拟诊。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总 论 要求了解: 1、心血管病的分类 2、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3、心血管病的诊断、防治方法和进展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类型及心功能分级 二、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掌握治疗方法,着重于洋地黄制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的用法及ACEI的用法,以及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方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1、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介绍其主要症状体征。 2、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介绍其主要症状体征。 3、全心功能不全:兼有左、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实验室检查]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检查意义 1、胸部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超声心动图检查 4、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及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测定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但必须包括病因、病变部位、心功能分级和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 2、鉴别诊断:右心功能不全应与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鉴别;右心功能不全与心包积液、缩窄心包炎,肾炎、肝硬化等引进的水肿和腹水鉴别。 [治疗] 掌握治疗原则、目的、方法。 1、消除诱因:去除、限制病因。 2、减轻心脏负荷:包括休息、控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着重介绍常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合理使用方法。 3、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介绍洋地黄类的适应证和禁忌征、用药方法、毒性反应及其防治。了解其他正性肌力药物适应征机理。 4、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及β-阻滞剂的用法。 5、了解收缩性、难治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强调某些“顽固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并非真正顽固难治,是由于诊断或治疗不当所致。对此类患者应积极寻找疗效不好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预后] 了解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主要讲授临床常见的急性心力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理] 常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塞、严重高血压、重度二尖瓣狭窄或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介绍其主要症状体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包括坐位、吸氧(可通过酒精)、吗啡静脉缓注或肌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强心剂使用等。 二、实验部分 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见习,包括问病史、体检、写病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要求掌握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1、要求课前预习有关内容,尤其是发病机理和常用药的药理作用,便于讲课时加深理解。 2、讲课时利用幻灯片和挂图示教,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与三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一节 心律失常概论 [心律失常的分类] 介绍激动起源异常及激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心律失常的诊断] 重点介绍病史、体检、心电图(包括常规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等),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及其方法,简要介绍信号平均技术和临床电生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的治疗] 1、学习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用药适应证。 2、了解心律失常(介入和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1、了解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 2、掌握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心电图检查及临床意义。 3、了解SSS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掌握房性早搏、房扑、房颤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原则。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重点掌握阵发性室上速,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了解室上速发作的急症处理及目前的进展,了解房室交界性早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改变及意义。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 重点掌握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的病因、临床表现,ECG特点及治疗。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1、掌握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 2、掌握各种传导阻滞的病因 3、掌握心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方法。 第七节 心律失常药物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实验部分 利用临床见习时间观看有关的心电图片或心电图幻灯片,并结合所见习的病例讨论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有机会时可见习心房颤动的电复律。 1、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心律失常的概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电复律及人工起搏治疗等内容,便于讲课时加深理解。 2、讲课时结合幻灯片或挂图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四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目的要求 掌握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诊断及抢救方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定义,直接致死因素(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主要病因及其它病因;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主要根据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表现。 [抢救方法] 强调分秒必争地抢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方法,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电复律、复律药物治疗,人工临时起搏。 [了解复苏后处理] [预防] 心脏骤停的预后及心跳骤停复发预防。 二、实验部分 利用课余时间,用教学模型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包括学习做气管插管)。利用到病房见习其它病种的时间插空观看除颤器的使用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 二、掌握高血压急症的抢救方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及高血压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钠盐摄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病理改变]介绍本病的病理改变特点,包括细小动脉从痉挛发展到硬化及靶器官脑、心、肾、眼受累的基本病理和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 1、一般的症状、体征。 2、并发症、分类分期、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1、强调必须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方能确定有无高血压。 2、确定高血压后应通过必要的检查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扼要介绍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及其临床特点,以便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 4、判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后,对其进行临床分期。 [治疗] 1、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对肥胖者还应限制热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等。 2、药物治疗 (1)简要介绍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α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抵抗剂。 (2)重点讲授用药指征、上述药物的合理选用与用法,指出停药时的注意事项。 (3)介绍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及药物应用方法 [预防] 1、开展人群普查,便于及早发现患者和进行有效治疗。 2、防止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用脑过度、钠盐摄入过多或肥胖等。 3、继发性高血压: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醛、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狭窄。 二、实验部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见习。通过问病史、体检,结合有关的检查资料和治疗经过。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诊断、鉴别诊断、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讲课内容的认识。 1、要求学生预习与本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病理改变、降压药的药理作用。 2、结合图表或幻灯进行讲授。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熟悉动脉弱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情况、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2、掌握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3、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介绍冠心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冠心病的临床类型。重点讲授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扼要介绍隐匿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心绞痛 [发病机制]结合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介绍一过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病的机理。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介绍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及临床类型,并指出不同类型的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介绍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所见及临床诊断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症状特点及必要的检查进行诊断及分型,劳累型心绞痛需给予严重程度分级。鉴别诊断包括:其它疾病引起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不典型胸痛等。 [预后] [防治] (一)掌握发作时的治疗:立即停止活动、含用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或用上述药物的气雾剂喷雾。 (二)缓解期治疗:避免诱因、使用长效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阻滞剂、中药等。 (三)其他治疗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外科手术;简要介绍其方法和适应症。 (四)介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处理特点。 心肌梗塞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引起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的情况 1)管腔内栓形成 2)心排血量骤降 3)重体力活动 [病理改变] (一)受累的冠状动脉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心肌梗塞。 (二)心肌梗塞发生后所出现一系列心脏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了解Killiip分级在急性心梗塞病人中的功能诊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心绞痛发作加重。 (二)症状体征:介绍胸痛的特点及某些不典型症状、心律、心率、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体征、以及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等常见表现。 [实验室检查] 1、重点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包括基本变化、演变过程及梗塞区定位)及血清心肌酶检查。无Q波心肌梗死。 2、简要介绍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1、根据胸痛特点、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变化来确诊。指出症状和心电图均可有不典型表现,对可疑患者应严密观察,注意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及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免漏诊或误诊。 2、应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腹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鉴别。 [并发症] 心脏破裂(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心肌梗塞后综合征、血栓栓塞等。 [治疗] 原则为及时控制严重心律失常,以防猝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来限制心肌梗塞范围,以保护和维持心功能;处理各种并发症。 监护和一般治疗:包括监护的重要性及监护方法、吸氧、饮食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以及卧床休息和早期逐渐活动的问题。 2、解除疼痛 3、限制心肌梗塞范围:心肌再灌注的方法(溶栓疗法及冠脉腔内成形术),降低心肌耗氧方法(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 4、消除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电复律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阿托品、人工起搏治疗。 5、控制休克:指出休克的原因除心源性外还可有血容量不足等其它因素促成。治疗上应包括消除其它促成休克的因素、溶栓治疗、拟交感胺类药物的使用、中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及其支持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考虑进行冠脉腔内形术和外科手术的可能性。 6、治疗心力衰竭:介绍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等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7、并发症的处理:简要介绍。 8、恢复期的处理:除一般治疗外,应在出院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以确定出院后易发生猝死、心肌梗塞再发或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并酌情给予适当处理。 [预防]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有心肌梗塞先兆的患者应住院积极治疗,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二、实践部分 对心绞痛、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见习,包括问病史、体检、阅读心电图及有关检查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讨论。可能时观看冠状动脉造影片或有关的超声心动图录像带。 1、要求学生预习有关动脉弱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化、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及有关药物的药理作用),以便讲课时易于理解。 2、结合图表、幻灯片讲解。 [使用说明]由于讲课时数所限,对隐匿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可只扼要介绍其临床主要特点及鉴别诊断。若时间不够,也可不在课堂讲授,由学生自习或见习时作适当介绍。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二、掌握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1、 理论讲授部分 第一节 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狭窄 [病因和病理改变]1、风湿性;2、老年二尖瓣环或瓣下区钙化;3、其它。 [病理生理]介绍左房代期偿,左房失代偿期及右室受累期的变化。 [临床表现]联系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介绍有关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介绍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体征和超声动图所见作出诊断。应与可闻及心尖区舒张期杂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 [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防止链球菌感染和风湿活动。 2、治疗并发症。如大咯血、急性肺水肿、心房颤动 3、机械缓解二尖瓣狭窄,如: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二尖瓣分离术、人工瓣膜替换术及其适应症。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改变]1、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见于风湿性病变、二尖瓣脱垂、冠心病所致乳头肌功能不全、老年二尖瓣环及瓣下区钙化。 2、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见于感染性心膜炎所致的瓣膜损害或腱索断裂、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乳头坏死或断裂、人工瓣膜替换术后的瓣周漏创伤。 [病理生理]介绍慢性者和急性者的改变特点。 [临床表现]联系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要求掌握有关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介绍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体征(二尖瓣区全收缩期杂音)、必要时结合其它检查作出诊断。应与能引起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生理性杂音、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并发症]慢性者与二尖瓣狭窄时基本相似;急性者较快出现左心功能不全。 [治疗] 一般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同于二尖瓣狭窄。外科治疗方面,介绍二尖瓣替换术及其适应症。 第二节 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病因和病理改变]1、风湿性;2、老年退行性;3、先天性。 [病理生理]介绍其特点。 [临床表现]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介绍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介绍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导管等检查所见。 [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主动脉瓣区出现Ⅲ级以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并结合超声心动图表现作出诊断。应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先天性主动脉瓣上和瓣下狭窄等鉴别。 [并发症]左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猝死、栓塞、胃肠道出血等。 [治疗]对无症状者,应结合病因、瓣膜狭窄程度、发展速度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来决定手术与否以及手术方式。对出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改变] 病因多。有的累及主动脉瓣;有的引起升主动脉扩张而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变进展也有快慢之分。 [病理生理]介绍急、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特点。 [临床表现]结合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介绍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介绍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的检查所见。 [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及超声心动图等作出诊断。应与肺动脉关闭不全相鉴别。 [并发症]左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治疗]进行人工瓣膜替换。病情进展快者应及早进行,进展慢、无症状者定期复查,适时进行。 二、实践部分 1、见习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体征,掌握这些瓣膜病变引起的心脏杂音特点、观看这些病变的X线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录像带。 2、对有关患者问病史、体检、参看有关检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讨论。 3、要求学生预习有关内容尤其是瓣膜病变时病理生理变化及心脏的杂音特点。 4、讲课尽量利用挂图、X线片、幻灯片等。 [使用说明]在讲课时数有限,联合瓣膜病变及三尖瓣病变、肺动脉瓣病变未列入课堂讲授,有关的内容可由学生自习或在临床见习时由带教教师简要介绍。 心肌疾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心肌疾病的分类及各类的病因。 二、掌握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心肌疾病的分类后,只讲授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型心肌病 [病因]不明,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常伴各类心律失常。 2、介绍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主要表现。简要介绍心肌活检的改变及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来诊断。应排除特异性心肌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主要应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进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 [病因]不明,常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可无症状 只在体检时发现,不少患者在活动时有呼吸困难、胸痛或头晕、晕厥。有的患者可发生猝死。 2、发生左室流出道梗塞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尖部可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3、介绍心电图的常见表现、超声心动图确诊。应与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主动脉狭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 [治疗]主要是使用某些松驰心肌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并控制所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心包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病因,了解其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介绍常见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介绍胸痛特点、呼吸困难等症状。 2、介绍心包磨擦音、心包积液体征及心包填塞表现。 3、介绍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特点。 4、介绍心包穿刺和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包液检查所见。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来诊断,应作出病因诊断。胸痛剧烈且有心电图ST段抬高时应与急性心肌梗塞鉴别;呼吸困难且心界扩大(心包积液发生时)应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鉴别。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必要时心包抽液或心包切开引流。 二、实践部分 见习心包磨擦音、心包积液等体征,观看患者的X片线、心电图片或超声心动图录象带。有机会时可安排见习心包穿刺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因,了解发病机理。 二、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理]简要介绍常见的致病菌、易患因素、基本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感染的全身症状、心脏体征、免疫复合物性微血管炎征象及栓塞表现。 2、血培养及其注意事项,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3、并发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确诊与拟诊标准 2、与风湿及长期发热的其它疾病鉴别要点。 [防治] 1、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手术治疗的指征。 2、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二、实践部分 见习有关体征。 [使用说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在课堂讲授,学生可自习有关内容。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二、熟悉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基本病理改变和预防。 三、了解消化系统疾病近年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复习消化系统主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发病的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4、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进展概况。 6、基本治疗原则与预防. 胃 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胃炎是一常见病.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熟悉鉴别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一般概念,分类。 第一节 急性胃炎 [概述]分类,指出以急性单纯性胃炎和急性糜烂性胃炎为最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理]外因和内因。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指出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及有毒植物致病者,可伴有肠炎表现,即急性胃肠炎。 [诊断和鉴别] 一、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 二、着重指出某些急腹症早期,少数急性心梗可酷似急性胃炎,应细心观察,以免误诊。 [治疗]及时去除病因,静脉补液,细胞感染所致者使用抗生素。 第二节 慢性胃炎 [概述]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两种分类法的优点及其联系。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着重指出幽门螺旋菌的发现及其致病作用。 [病理]慢性胃炎是从浅表逐渐向深扩展至腺区,继之腺体破坏和减少(萎缩)。 [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1、胃液分析 2、HP检测 3、血清学检查 4、胃窦胃炎的X线征象 5、胃镜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6、[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防治]去除病因,对症治疗,抗生素及胶体铋的治疗价值,手术治疗指征。 [预后]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要严密随访。 一、实践部分 1、示教慢性胃窦胃炎典型X线片。 2、放胃镜检查的幻灯片,幽门螺旋杆菌示教片。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并发症。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定义、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基本概念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机制和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而导致发病。 1、损害因素HP的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情绪应激、胃泌素和胃窦部的潴留、饮食不节、失调和药物不良作用,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最为显著。 2、削弱粘膜的保护因素 胃液-粘膜屏障的破坏、粘膜的血运循环的更新和上皮细胞更新、前列腺素的缺乏和胃十二指肠炎症的影响。 3、其它因素 遗传因素、某些疾病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病理]好发部位,溃疡的大体解剖和基本组织学改变。 [临床表现]特点是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15~35%患者可无症状。 1、症状 (一)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性。 (二)消化不良的表现。 1、体征:发作期于剑突下有稳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2、特殊类型溃疡:无症状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实验室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胃液分析的指征,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 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3、促胃液素瘤; 4、胃癌 [病发症] 1、大量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 指出并发症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致死原因。 [治疗]目的和原则 1、一般治疗 指出一般治疗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包括饮食调节、忌烟酒避免损伤胃粘膜药物、稳定情绪等。 2、药物治疗 指出治疗药物的某些进展,如根除HP治疗方案,抑制胃酸分泌药有H2RA和PPI两大类,前列腺素E2合成剂等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保护胃粘膜药物的作用抗理。 (二)NSAID溃疡的治疗的预防。 (三)溃疡复发的预防 3、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手术适应症。 二、实践部分 1、典型消化性溃疡病例示教。 2、示教典型的消化性溃疡X线片。 3、放映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幻灯片。 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三、了解病因和发病原理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基本概念、发病率、国内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可能与免疫、感染及遗传有关。 [病理]早期病理改变,随病程进展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病程、发作诱因,影响临床表现的有关因素。 1、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泻;(二)腹痛、便血;(三)其它症状;(四)体征。因类型不同及有无并发症而异。 2、全身表现:见于中及重型患者。 3、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 4、临床分型:根据病程经过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暴发型。 根据病情程度分型:轻型、中型、重型。 根据病因范围分: 根据病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5、中毒性巨结肠 诱发因素。 6、直肠结肠癌变 与病型轻重,病变累及范围及有无炎性息肉生成有关。 7、其他并发症 大量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等。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反复多种方法检查无致病病原体发现。 3、纤维结肠镜检查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气钡双重结肠造影及其征象。 [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无特异病理改变,需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综合分析,排除有关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一)慢性细菌性痢疾。 (二)阿米巴肠炎 (三)血吸虫病。 (四)克隆病。 (五)大肠癌。 (六)肠激惹综合征。 (七)其它。 重点介绍与大肠癌和克隆病鉴别诊断。 [治疗]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调节,水电平衡,支持治疗,慎用抗胆碱能药及止泻药,发作期间重症者避免X线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2、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 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 4、其它免疫抑制剂 一般不单独使用。 5、手术治疗指征。 [预后] 与病型、发作频度、有无并发症有关。 一、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示教典型X线片。 3、放映纤维结肠镜检查幻灯片。 Crohn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指征。 三、了解病因及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遗传有关。 [病理]病理特征、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 [并发症]肠梗阻常见、腹腔脓肿、癌变等。 [实验室和其以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3、胃肠X线钡餐检查,呈节段性肠道病变。 4、结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具有腹痛、腹泻、腹块、X线示回肠末端与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者、活检非干酪性肉芽肿、可考虑本病。 2、鉴别:应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盲肠癌、慢性感染性肠炎、淋巴瘤等区别。 [治疗] 1、药物治疗。同溃疡性结肠炎。 2、手术治疗,适应于完全性肠梗阻、瘘管、脓肿形成、急性穿孔、大出血。 [预后]多数反复发作、延期不愈。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示教典型X线片。 3、放映纤维肠镜检查片。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发病机理、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本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 第一节 肠结核 [病因与发病机理] 1、结核杆菌的入侵途径; 2、肠结核的发病部位及其发病机理。 [病理] 病理分型(1)溃疡型;(2)增殖型。说明入侵结核杆菌数量、毒性、机体免疫状态与发病的关系。 [临床表现] 1、腹部表现 腹痛、腹块、腹泻与便秘交替。 2、全身表现 结肠毒血症和营养不良表现。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粪便结核菌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X线检查的典型征象。 三、纤维结肠镜检查。 [诊断]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肠外结核灶、有关检查资料,特别是X线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资料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克隆病、右侧结肠癌、阿米巴及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其它。 [治疗]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休息与加强营养。 2、抗结核药物治疗 传统的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三联长疗程治疗方案。近年来提倡的异烟肼与利福平二联短疗程方案。 3、对症治疗。 4、手术治疗指征。 [预后]主要取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 [概述]定义、发病率、年龄和性别。 [发病机理]多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结核病,感染途径以直接蔓延为主。 [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结核病毒血症及营养不良。 2、腹部表现 由于病理类型不同而使腹部表现多样化、常见症状为腹痛与腹部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等。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 2、腹水检查 有重要临床意义。 3、腹部B超显像。 4、X线检查。 5、腹腔镜检查 禁忌证与适应证。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不典型者可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2、鉴别诊断 从长期发热、腹水和腹部包块等方面考虑相应的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同肠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较肠结核更加强,一般用三联或四联,疗程适当延长。 2、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少症状。 3、手术治疗指征。 实践部分 一、典型病例示教。 二、示教典型X线片。 肝硬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肝硬化并发症的基本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肝硬化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特征。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基本概念 [分类]病因分类和病理分类。 [临床表现] 1、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乏力和食欲不振,可有肝脾肿大。 2、失代偿期 (一)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全身症状及消化道症状较明显,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二)门脉高压的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开放。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重点为有关肝功能的检查,免疫功能检查,腹水检查以确定腹水性质。 2、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意义。 2、食管吞钡检查以确定有无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3、内镜检查 酌情进行。 4、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若发现假小叶形成则有确诊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试验、食管吞钡试验、B型超声检查等一般可明显诊断。少数疑难者在掌握指征情况下作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鉴别诊断 肝大病例一慢性肝炎、肝癌;腹水病例一腹水型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水、肾病水肿、心源性水肿、巨大卵巢囊肿;出血病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肝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低血糖;肝肾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防治]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 目前无特效药,可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护肝药酌情应用。 3、腹水治疗 限制钠、水摄入;利尿药的合理使用;导泻;腹腔穿刺放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自家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颈静脉引流等。 1、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严格掌握指征。 2、并发症的治疗。 一、实验部分 1、典型病例示教 2、挂图说明病理性侧支循环形成;典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线X线片示教。 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二、熟悉病因和发病机理,我国的发病情况,本病与肝硬化的关系,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三、熟悉鉴别诊断。 四、了解手术切除是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应不失时机争取手术切除。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一般概念及发病率。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确定,可能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及食用水污染有关。 [病理]大体形态分型;组织细胞分型。转移途径。 [临床表现] 亚临床期肝癌的概念。中、晚期肝癌常见症状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发烧、发肝硬化征象、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转移灶症状。 [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继发感染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 2、血清酶测定;г-GT2、AP、AFU、AIF、ALD-A、5’-NPDV。 3、B型超声显象; 4、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 5、肝血管X线造影; 6、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 7、放射性核素扫描; 8、核磁共振显象检查(MRI) 9、肝穿刺活检和腹腔镜检查; 10、剖腹探查。 [诊断]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肝癌高危人群定期普查的重要性;普查的基本方法。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2、肝硬化。 3、活动性肝炎。 4、肝脓肿。 5、肝非癌性占位病变。 6、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治疗] 1、手术治疗 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 2、放射治疗 不敏感。 3、化  疗 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按细胞动力学原理进行联合或序贯方案治疗,可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4、中医治疗。 5、免疫治疗。 6、综合治疗。 7、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早期肝癌根治切除比例逐年增高。 [预防]肝炎防治;饮食卫生;注意粮食保管;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一、实践部分 1、典型病例示教。 2、大体标本展示。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概述]基本概念。 [病因]病因与诱因。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代谢障碍及氨基酸不平衡可能起主要作用。介绍各种学说; [病理]脑组织学改变。 [临床表现]各期的基本表现,扑击样震颤,病理反射,血氨检查,脑电图改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一体侧支循环;(2)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扑翼样震颤;(3)肝性脑病的诱因;(4)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2、鉴别诊断 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量。 3、部分患者以精神症状为唯一表现,应予警惕。 [治疗]目前无特殊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1、消除诱因。 2、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吸收,禁食蛋白质饮食;清除肠内积血;抑制肠菌生长。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4、某些药物的应用氟马尼等。 5、对症治疗。 6、介绍某些新疗法,如人工肝、肝移植等有一定疗效。 [预后] 1、典型病例示教。 2、实地观察肝性脑病临床征象组织讨论。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各种临床类型。 三、了解本病的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基本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理] 指出在我国最常见病因是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食所致者有升高趋势。 较少见病因为胰腺疾病、手术与创伤、急性传染病、某些药物和原因不明者。 [病理] 1、水肿型(间质型),可演变为出血坏死型。 2、出血坏死型。 [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与腹胀、发热、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体征 上腹压痛、腹壁紧张和壁腹淤斑。腹胀明显。 3、病程 水肿型病程较短,但可反复发作;出血坏死型病程较长。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 [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源性腹水。 2、全身并发症 ①消化道出血;②败血症及真菌感染。 3、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表现和急症处理,病死率极高。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重点说明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高糖血症和低钙血症。 2、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的鉴别诊断] 1、诊断 发病原因、典型症状与体征、血清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及Cam/Ccr%比值升高。 2、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各种急腹症、心肌梗塞等。 [治疗]水肿型一般数天可治愈,出血坏死型需积极抢救治疗。 1、内科治疗 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病情监护、抑制胰液分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休克、镇痛、防治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2、中药治疗 适用于水肿型。 3、外科治疗指征 [预后]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饮。 一、实践部分 1、典型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病例示教。 2、胰胆管解剖挂图,逆行胰胆管造影图阐述发病机理。 3、典型影像学检查照片示教。 慢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病理改变、手术指征。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基本概念、类型、发病率。 [病因和发病理]嗜酒、胆道疾病、营养不良、代谢障碍等直接或通过影响胰管的通畅引发胰腺的炎症。 [病理]大体的病理改变及镜下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病程数年或十余年,症状反复出现。 1、腹痛,多有诱因,位于上腹下中或左上腹,疼痛轻重不一。 2、胰腺功能不全表现。 (一)胰腺外分泌功能 不全的表现。(二)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 1、体征,轻度压痛,囊性包块、黄疸。 [并发症]邻近器官受压所致胃肠道梗阻症状,肝前性门脉高压。消化性溃疡、癌变等。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胰腺外分泌功能和酶测定。 2、X线腹部摄片,诊断的重要依据。 3、影像检查,超声、CT、ERCP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4、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可与胰腺癌鉴别。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有胆道疾病或长期饮酒者,有出现持续性上腹痛、腹泻、消瘦者应考虑本病,并伴有①胰区有钙化,结石影;②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③病理有慢性炎性改变;④肠道或胰腺实质造影示特征性损害。⑤上腹痛、压痛持续6个月以上。 2、鉴别:与胰腺癌区别最重要也最困难。 [治疗] 1、内科治疗,原则同急性胰腺炎、对分泌不足者用胰酶等替代疗法。 2、外科治疗,具备手术适应证者手术。 [预后]不易根治 一、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示教X线片及影像学照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二、掌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大量出血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病因] 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病、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其程度轻重随出血量大小和失血速度而异。 3、发热。 4、氮质血症。 5、血象。 [诊断]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2、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3、出血的病因诊断病史、体征、症状、有关检查、重点说明内窥镜检查的重要意义。 [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尿量、周围循环状态等。 2、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中量全血,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以恢复血容量与有效血循环。 3、止血措施:一般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止血,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纤维内窥镜直视止血。 4、手术治疗:根据出血原因,内科治疗效果及患者有关情况而定。 一、实践部分 1、典型病例示教,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粘膜损害等。 2、胃镜检查出血及止血示教。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防治原则。 二、了解肾脏病学科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扼要复习内科肾脏病学有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 2、重点讲述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理、诊断和防治原则。 3、简要介绍肾脏病学发展动态。 二、实践部分 讲课时可配合插图、幻灯、上课前后可选择肾脏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作示范。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型。 三、掌握肾小球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防治要点。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肾小球疾病的概念。 2、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免疫介导损伤、其它炎症介导过程和非免疫、非炎症肾小球损伤过程)。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 二、实践部分 发病机理部分可配合图表讲解,病理分类应配合幻灯片。 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二、熟悉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掌握肾小球肾炎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定义 2、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理 3、急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 4、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 7、预后 二、实践部分 发病机理可配合图表讲解,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或图片。 第二节 急骤进展性肾小球肾炎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急骤进展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相关特点。 3、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重点介绍强化治疗。 5、预后。 二、实践部分 病因及发病机理可配合图表讲解,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相关特点。 3、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着重介绍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在各种临床病理类型的使用问题,以及防止肾功能急骤恶化的相应措施。 5、预后 二、实践部分 在授课前后挑选慢性肾炎病例进行示教讨论,以加深同学对本病的认识。 第四节 隐匿性肾炎 一、理论讲授部分 1、隐匿性肾炎的定义。 2、隐匿性肾炎病理。 3、隐匿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4、隐匿性肾炎的治疗。 二、实践部分 发病机理和病理特点可配合幻灯片或图片。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病综合征概念。 二、熟悉肾病综合征分类、病理生理、并发症。 三、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2、在前面概述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的基础上讲授本病病因及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治疗重点讲授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应用,扼要介绍利尿药物的选择。 5、预后 二、实践部分 课前或课后选择一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剂治疗效果好的病例进行示教。 IgA 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IgA 肾病的概念 二、熟悉IgA 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 三、掌握IgA 肾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四、掌握IgA 肾病的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了解本病的特点、可能的发病因素。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的基本特点(包括免疫病理)。 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5、治疗:了解主要的治疗原则。 6、预后:影响预后不良多种因素。 二、实践部分 讲课时可配合挂图、幻灯帮助理解、或在讲课前后典型病例示教。 间质性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因、发病原理。 二、熟悉临床表现。 三、掌握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病因及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急、慢性临床表现。 3、诊断:急、慢性型的诊断依据。 4、治疗:急、慢性型的治疗原则。 二、实践部分 课堂配合幻灯、投影灯讲解或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示教,以帮助同学加深认识。 肾盂肾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二、熟悉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了解中医治疗及预后。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简介一般情况 2、详细讲授病因和发病机理(致病菌)、传染病途径及感染有关的因素。 3、扼要复习病理改变。 4、着重讲述急、慢性肾盂炎的临床特点,肾盂肾炎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复发与重新感染的特征。 5、熟悉肾盂肾炎的并发症(肾盂积脓、肾周脓肿、败血症及肾功能不全)。 6、实验室和其它检查,重点讲授尿常规改变特点,尿细菌学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熟悉尿白细胞计数、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和肾功能检查,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的适应征和临床意义。 7、着重讲授急、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依据。急性肾盂肾炎与发热性蛋白尿、腹部器官炎症引起的尿改变的鉴别要点。慢性肾盂肾炎与肾、泌尿道结核、单纯下泌尿道炎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感染,高血压病及泌尿道结石的鉴别要点。 8、治疗,急性肾盂肾炎重点讲授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疗效观察、疗程和临床治愈标准。慢性肾盂肾炎重点讲授去除与感染有关因素的重要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使用方法,疗程和疗效判定,控制复发的方法,复发和重新感染的治疗原则。孕妇及肾功能不全时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扼要介绍中医学对本病的论述和辨证论治。 9、着重讲授影响预后的因素。 10、重点讲授防止本病发生的要点。 二、实践部分 讲课时可通过挂图、幻灯片来帮助同学理解。讲课前后可以门诊或病房选择典型病例示教,以加强感性认识。 肾小管疾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小管酸中毒概念及分型 二、熟悉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掌握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肾小管酸中毒 一、理论讲授部分 1、肾小管酸中毒定义及分型 2、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4、各型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 5、各型肾小管酸中毒治疗 二、实践部分 授课前后选择肾小管性酸中毒病例进行示教,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期、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肾功能不全加重诱因、透析指征、非透析疗法的内容和原则。 三、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各系统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较详细的讲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临床分期。 二、简要介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介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基础治疗、饮食治疗、必需氨基酸疗法、并发症的治疗、透析疗法、肾移植指征。 实践部分 讲课时结合幻灯、挂图加深了解,见习时间让学生到血透室或透析病房看病人如何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第六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三、了解贫血的概念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讲述贫血的概念。 [贫血的分类] (一)按细胞形态学分类。 (二)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临床表现]根据发机理,分别讲述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诊断]具体诊断步骤:包括病史的采集,突出与贫血有关的家族史;理化因素接触史;急性失血和其他疾病史。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尤应指出与造血系统有关的体征,如皮肤粘膜、淋巴结、肝脾等,辅助检查:如血象、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等。 并应着重讲述常用的血片检查意义。 综合以上资料首先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病因、类型。然后作出诊断。 二、实践部分 1、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加深认识。 2、通过示教常见贫血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血片和骨髓片和幻灯片),掌握贫血的分类,结合病因作出诊断。 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 二、熟悉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正常体内铁的代谢。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病因和发病机理]阐述正常人体内铁代谢,包括铁的来源、吸收、分布与储存,铁代谢障碍及需要增多等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缺铁状态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发现;临床特征;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血象、骨髓象、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原卟啉,骨髓铁染色的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简要叙述缺铁性贫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如急性感染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治疗] 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一般治疗。 3、铁剂治疗:重点介绍口服铁剂的种类、用量、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种类、用量和副作用等。 [预防]强调卫生宣传、妇幼保健工作和积极防治原发病。 二、实践部分 1、结合挂图、幻灯片等示教本病的特征;血片和骨髓片的特点。 2、综和以上资料首先判断有无缺铁性贫血及其病因,最后作出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要方法。 三、了解本病的有关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介绍本病特点和发病情况。 [病因及发病机理]已知的发病因素有: 一、药物与化学品。 二、理化因素。 三、感染。 四、其他。介绍干细胞、骨髓微环境及免疫机制学说。 [病理]着重讲述急性型和慢性型的骨髓病理改变特点。强调骨髓改变的不规则性。 [临床表现]叙述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一、血象;二、骨髓象;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酶积分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型诊断标准,包括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急性型),重型再障Ⅱ(SAA-Ⅱ型)和慢性再障。 二、本病的鉴别诊断; 1、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脾机能亢进及MDS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支持治疗 三、急性和重Ⅱ型再障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 2、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菌素A等。 3、造血刺激因子:EPO、G-CSF及GM-CSF等。 四、急性再障治疗 1、雄激素:康力龙、丙酸睾丸酮及达那唑等。 2、改善微循环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实践部分 1、结合具体病例讨论本病的诊断、病因、治疗等内容,示教本病的血象及骨髓象。 2、综合以上实践,能通过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对典型的病人作出诊断并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溶血性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组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 二、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讲述溶血性贫血的特点。 [分类]按病因学分类。 [发病机理]介绍溶血的机理及部位。 [病理生理]介绍溶血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分急性、慢性两类介绍,并讲述常见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的证据。 (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2)高胆红素血症。 (3)粪胆原、尿胆原排泄增加。 (4)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5)铬标记红细胞测定其寿命。 2、血管内溶血的证据。 (1)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2)含铁血黄素尿。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进一步确定属于何种溶血性贫血。如红细胞形态观察,盐水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酶活性直接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2、鉴别诊断:注意与其他类型贫血、黄疸型肝炎、肝哽化、胆道疾病和败血症等鉴别。 [防治] 1、病因治疗。 2、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3、脾切除术,或脾动脉栓塞。 4、输血。 5、中草药治疗。 6、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三、实践部分 1、课前或课后示教典型病例和结合病例讨论示教本病的血片、骨髓片。 2、通过上述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讨论,对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检查步骤、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有一概括性了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综合征的FAB型标准。 二、熟悉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介绍本综合征的概念和同意词。 [病因及发病机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继发于化疗及/或放疗后数年发生。染色体检查,和白血病的关联等。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相似。 [实验室检查]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呈现病态造血。重点讲述本综合征的国际FAB分型标准。 [病程及预后]简要介绍各型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机会和生存时间。 1、加强支持治疗。 2、大剂量叶酸VitB6和康力龙治疗:用于RA 3、小剂量阿糖胞苷或小剂量三尖杉酯碱等治疗:用于RAEB、RAEB-T和CMML。 4、维甲酸口服以促进幼稚细胞的分化作用。 5、骨髓移植处于试用探索阶段。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及血片、骨髓片的典型改变,组织课前或课后的讨论。 2、通过课堂讲授和示教讨论,掌握本综合征的FAB分型标准、治疗原则。 白血病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一、了解目前对本病病因的认识与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三、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了解本病在化学治疗和中草药治疗上的进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解部分: [分类]分类的目的。根据病程、细胞类型、白细胞血象的分类方法。 [发病情况]发病率。常见类型的发病情况。 [病因与发病机理]各种病因、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目前的认识。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分类]FAB对各型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临床表现] 发病与感染、出血、贫血与浸润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象与骨髓象的特点,血液生化和染色体的改变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着重依据实验室的检查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细胞组织化学在区别常见三种急非淋类型的意义。 [治疗] 1、支持治疗 成分输血、层流室的应用。 2、化学治疗 治疗的原则。急淋与急非淋在诱导缓解的不同方案及疗效判断标准。在巩固维持期的不同方案。体外诱导细胞分化药物的治疗。 3、髓外白血病的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的方法与重要性。 4、免疫制剂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治疗。 5、干细胞 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自然病程。治疗可使病情缓解,在缓解的病例,生命有所延长。对预后不利的高危因素等。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变期。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和染色体的特点,血液生化改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的检查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组织化学和染色体检查在辅助诊断上意义。 [治疗] 1、化疗 治疗原则,常用药物的应用。 2、放射治疗 32磷的内放射,现已极少应用。脾区放疗。 3、其他治疗 如干扰素等。 ①白细胞去除术;②别嘌呤醇;③脾切除;④骨髓移植。 4、慢粒急变的治疗 急淋变,急粒变的治疗。 [预后]自然病程。治疗可使病情缓解,但与急性白血病不同,不一定能延长生命。 二、实践部分 1、通过白血病血象、骨髓象幻灯片,熟悉急、慢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结合具体病例讨论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能辨认血象中异常细胞,掌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标准和治疗原则。 淋 巴 瘤 目的要求 一、熟悉淋巴瘤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二、了解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解部分: [概述]:一般概念、发病率。 [病因及发病机理]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 [病理和分类] 1、典型淋巴瘤的淋巴结病理学特征。 2、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病两大类。 3、介绍该两大类淋巴瘤的新分类法和各分类的主要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1、阐明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原因和疾病的传播方式。 2、叙述两类淋巴瘤的首发表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全身症状。 3、简述淋巴瘤侵犯各系统或器官时的特殊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淋巴结穿刺涂片及病理切片、里一斯细胞形态特征;免疫学检查。病变活动期的生化等检查。 [X线检查]胸、骨骼等平片及淋巴管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肯定类型和分期,要与引起淋巴结肿大以及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淋巴结活检为主要诊断依据。 [治疗] 1、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大面积照射的适应证和方法。 2、化学治疗 适应证和常用药介绍,联合化疗如MOPP、COP、CHOP、BACOP等方案。 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手术治疗 Ⅰ期病例手术摘除和活组织检查。 二、实践部分: 1、课前或课后示教典型病例,显示特殊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其他浸润表现。观看幻灯片或显微镜下里一斯细胞等,结合病例示教有关X线片。 2、通过以上资料对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有初步了解。 出血性疾病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理。 二、熟悉本病的分类和诊断步骤。 三、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简单介绍出血倾向的定义。 [发病机理] 1、提出止血的三个主要因素:血管的收缩、血小板凝聚和粘附、凝血功能。 2、简单介绍凝血过程中三个阶段,指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3、纤溶过程在凝血平衡中的意义。 [分类] 1、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2、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3、凝血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1、临床诊断步骤,着重注意病史和临床症状,尤以家族史、药物与毒物接触史。 2、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过筛试验和特殊检查的临床意义。 3、指出在诊断过程中判断是否于出血性疾病,并以实验室检查鉴别系何种出血性疾病。并寻找其可能的原因。 [防治] 1、扼要叙述消除病因和预防出血。 2、止血药应用 维生素K、P、C,安络血,糖皮质激素,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剂。输血等。抗纤溶药物等的应用。 二、实践部分: 1、授课前后对病房中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作示范。讨论其诊断步骤,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要求: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病历的示范讨论,熟悉本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二、熟悉鉴别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病因和发展机理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明确定义、发病状况。 [病因和发病机理]过敏原有感染、食物、药物、寒冷、花粉等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 [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常见,可以分为五型。 ①紫癜型;②腹型;③关节型;④肾型;⑤混合型和少见类型。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与病因有关。 [诊断和鉴别]皮肤紫癜、血小板计数、出血及凝血各项试验正常是诊断要点,应注意与急腹症,风湿病,肾炎相鉴别。 [治疗] 1、消除病因。 2、一般治疗:抗组胺类药,Vitc对症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剂量与疗程。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严重肾病及上述疗效不佳者。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通过病例讨论掌握各型的诊断要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目的要求 一、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二、掌握诊断要点。 三、熟悉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介绍本病的定义和发病率。 [病因和发病机理]简述自体免疫(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生成障碍、毛细血管损伤在发病中的作用。 [临床表现]认识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临床特点,相互关系和病程。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束臂试验、Palg测定及骨髓象(重点讲述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诊断和鉴别] 1、本病临床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指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原因所致的脾功能亢进。 [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法和剂量。 2、脾切除的适应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3、免疫抑制疗法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浆交换治疗等。 4、其它疗法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浆交换治疗等。 5、支持治疗 止血药物,输血适应证和浓缩血小板悬液的输注等。 二、实践部分 1、课前或课后病例示教。课后结合临床实习讨论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利用幻灯或显微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和骨髓巨核细胞形态。 2、通过病例讨论和细胞形态学检查,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目的要求 一、了解DIC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三、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指出本病为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介绍本病的特点。 [病因和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DIC发展过程。 [临床表现]出血、微循环障碍、栓塞症状和溶血等四大症状。 [实验室检查]主要属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和继发性纤溶两大类。实验室检查可分为①有关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等可作为消耗性低凝期的指标。②有关纤溶亢进的检查。③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证实有微血管性溶血。 [诊断]诊断标准和重症肝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原发性纤溶症和鉴别。 [治疗]消除病因和诱因;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治疗(肝素应用的指征、用量、方法以及疗效判断);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纤溶治疗等。 [预后]DIC的死因。 二、实践部分: 1、课前或课后典型病例示范,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认识DIC的发病过程,能及早认识DIC的早期表现,充分应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确诊,给以合理治疗。 第七篇 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临床内分泌学的范围及其临床上的重要性,了解与临床各科的密切相关性。 二、熟悉神经内分泌系统生理及病理理论基础,特别是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与病理变化。 三、熟悉常见内分泌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四、了解目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的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一)概述内分泌系统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指出神经内分泌系统是调节人体环境稳定性重要环节。内分泌机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理机能方面起相互调节制约的反馈作用。 (二)概述内分泌疾病的分类 重点将阐明下丘脑病、垂体病、甲状腺病、肾上腺病、糖尿病、脱水、低血钙症是内分泌代谢病中常见病。 (三) 概述诊断依据、方法及内容 概述介绍目前常用的功能试验,强调以临床症状群为主要诊断依据。诊断内容分: 1.功能诊断 2.病理诊断 3.病因诊断 (四)概述防治原则 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治疗原则可按功能诊断分亢进及减退两大类,亢进者以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抑制功能的疗法为主,减退者以补充激素及病因治疗为主。 二、实践部分 挂图或投影仪或幻灯片。 1.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互关系。 2.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反馈作用。 3.典型病例的体征以及诊断。 甲状腺机能亢进 目的要求 1.熟悉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的病理生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药物的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同位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征,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及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定义与分类,本章主要阐述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介绍自身免疫机理的近代观点。 3.简述甲状腺的病理改变和浸润突眼的病理基础。 4.讲解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结合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讲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神经系统、垂体功能及周围组织代谢系统紊乱的表现。重点讲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所引起的症状,其他如眼征、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运动系统等的临床表现,可结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2)特殊表现:重点讲授浸润性突眼、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垂体功能及周围组织代谢紊乱的表现。重点讲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所引起的症状,其他如眼征、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T3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周期性麻痹、妊娠期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近年来进展很快,虽项目繁多,但总的可分为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和甲状腺功能间接检查两大类、可结合具体情况重点讲授一些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1)甲状腺激素测定:如血清总T4、T3、FT3、FT4、STSH等。 (2)甲状腺功能的间接检查:如BMR、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等。 (3)T3抑制试验。 (4)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测定。 6、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对多种病例,根据症状、体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 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神经官能症、结节性甲状腺肿、器质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的鉴别要点。 7、治疗 (1)一般治疗:镇静剂、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及维生素类等。 (2)抗甲药物治疗: ①硫脲类与咪唑类药物的作用、适应证、用法与疗程、副作用。 ②复方碘液的适应证与用法。 (3)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4)手术治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5)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防治。 (6)浸润性突眼的防治。 二、实践部分 课中、课后示教典型病例,可应用典型病人或幻灯片示教。 皮质醇增多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皮质醇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皮质醇增多症的治疗原则。 四、了解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及三基要求 1、绍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原发性肾上腺病变,主要为肾上腺腺瘤或腺癌。 (2)垂体病或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3)异位ACTH综合症。 (4)不依赖ACTH的肾上腺病结节性增生。 2、重点介绍皮质醇增多症的病理生理改变,重点介绍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代谢障碍和对感染抵抗力降低等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向心性肥胖、多血质貌、高血压、多毛、皮肤紫纹、血糖升高及感染。 3、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正确的体格检查、根据肾上腺皮质功能实验的临床意义,做出病因及病理诊断。 4、鉴别诊断 (1)必须与单纯性肥胖鉴别。 (2)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如增生性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及异位ACTH综合症。 5、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以下三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预后。 (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3)药物治疗。 二、实践部分 (1)典型病例的示教 (2)挂图或投影仪或幻灯,介绍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典型体征等。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在了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熟悉本病的自然发展规律,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 2、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常见并发症和综合治疗的原则。 3、了解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和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扼要叙述本病性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病理经过。 介绍胰岛相对或绝对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分泌过多,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环节。扼要介绍遗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以及肥胖、应激等诱发因素与本病在发病上的关系。 3、介绍在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脂肪、糖、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基本内容,作为理解本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基础。 4、讲授其它临床表现 (1)糖尿病分期:按本病自然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前三期无症状,第四期为症状期。 典型症状:有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概括为“三多一少”症状。 (3)临床类型: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按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简述各型及各期临床特点。 5、并发症和伴随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 (2)感染、皮肤化脓性及真菌感染,肾盂肾炎,肺结核等。 (3)血管病变,以微血管病变为病理基础,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以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主要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肢端坏疽等。 (4)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最常见。 6、实验室检查:简述尿糖、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正常标准和临床意义。 7、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应根据家族史、现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强调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性。主要需与继发性糖尿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糖尿病相鉴别。 8、防治:阐述治疗的目的标准,强调综合性治疗以及患者长期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1)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2)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适应症、剂量及副反应。 (3)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治疗的适应证、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的基本原则,以及胰岛素抗药性和副作用。 (4)运动疗法的原理及应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学及讨论) 一、理论讲授部分 1、简略介绍导致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2、简述酮症酸中毒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3、强调早期诊断,对可疑患者及早做尿糖、尿酮等检查。扼要说明酮症酸中毒昏迷与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鉴别。 4、强调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扼要介绍胰岛素治疗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稳衡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实践部分 1、课前学生复习有关临床生化知识、并最好先进行临床示教。 2、教具准备,图表幻灯片等。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型脱水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掌握低血钾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理论讲授部分 1、概述正常体液组成成分,体液的电解质含量及其平衡机理。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理。 3、脱水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各型脱水的临床表现,结合致病因素的分析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做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出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的估计补液总量,正确的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方法,同时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及钾钠代谢失常。 4、低血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重点是摄入不足和失钾过多。低血钾症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肌肉、心及肾等。重点介绍低钾血症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失钾性碱中毒的发生原理和表现。根据病因分析、症状、体征、血钾测定及心电图改变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原则重点介绍补钾方法与注意事项。 5、高钾血症的病因,重点在少尿无尿和组织细胞破坏。在诊断时指出病因因素的重要性,血钾测定及心电图可确定诊断,急救措施和排出方法。 6、代谢性酸中毒,其病因主要为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除障碍,或碱性体液丢失过多。临床注意早期表现,脱水、深大呼吸及精神神经症状。注意病因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原则,指出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脱水和钾离子失常,要同时处理。正确选择补碱药物的种类,剂量、途径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实践部分 1、图表、投影仪或幻灯,介绍体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平衡,成人每日水分的排出和进入量的平衡。 2、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章节自学讨论。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本病有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血脂代谢及其代谢过程 教学内容与基本功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定义。 [正常血脂代谢过程]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脂蛋白的构成和代谢;血脂及其代谢。 [高脂血症的分类]表型分类、是否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分类、基因分类。 [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 [治疗]包括防治目标水平、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基因治疗。 二、实践部分 应用典型病例及幻灯片示教。 第九篇 结缔组织和风湿病 总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性疾病的概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3、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本病的概念。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重点弥漫怀结缔组织病。 [风湿病的诊断] 1、关节表现的特点。 2、系统症状的特点。 3、实验室及X线检查的特点。 [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理、联合用药。 2、外科疗法 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 3、其它治疗 物理、康复等治疗。 [风湿病学的现在和未来] 二、实践部分 示教关节照片和关节X线照片,或幻灯片。 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 [病因]生物感染及易感性。 [发病机制]病原体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类风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致病中作用。 [病理]基本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炎。 [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晨僵、痛、关节肿及畸形、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可累及务系统器官。 [实验室检查] 1、诊断:按1987年规定的标准。 2、鉴别:应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皮质激素、生物制剂。 3、手术治疗:指征。 [预后]与个体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二、实践部分 示教典型病例,X线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定义、发病状况。 [病因]遗传、性激素、环境等作用。 [发病机制]主要由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所致。 [病理]以血管炎或血管病变为突出。本病的病理学特征、狼疮肾炎的分类。 [临床表现]无固定模式、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累及各器官,起病可为暴发性、急性或隐匿性、单一器官或多个系统同时受累,重点掌握皮损特点、关节及浆膜炎、肾脏病变特点、神经及血液学改变学。 [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其它自身抗体出现意义及阳性率。 [免疫病理检验]肾穿刺活检,皮肤狼疮带试验。 [诊断]按我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诊断,应与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结缔组织病、多系统损害、药物性狼疮鉴别,并判断疾病的活动度。 [治疗] 1.一般原则:休息、抗感染避光、治疗并发症。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 [预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10年生存率达90%左右。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放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幻灯片。 血管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本病的概念。 [分类]根据血管类别、大小。 [病因和发病机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病理]①管壁细胞的浸润;②管壁的弹力层和平滑肌层常受损形成动脉瘤;③管壁纤维素样增生,坏死。 [临床表现]分别简要讲述各类的不同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要讲述各类的不同及诊断标准。 [治疗]1、一般治疗。2、药物治疗。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 2、放映幻灯片。 第十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中 毒 概 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中毒种类、诊断与处理原则。 二、熟悉常见中毒的病因、发病规律、中毒特征。 三、了解常见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为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病因和发病规律] 1、病因、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 2、常见中毒的发病规律及特点(引起中毒的因素、条件、环境、规律和特点)。 3、常见毒物的毒性特点。 4、毒代动力学特点(毒物的吸收,代谢和排出)。 [临床表现] 1、急、慢性中毒的特点(共性表现)。 2、常见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中毒特征累及的定位和靶器官)。 [诊断]中毒的诊断原则,隐匿式中毒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接触史、临床表现、现场资料、实验室检查)。 [治疗]中毒的处理原则(清除毒物、加速排泄、特效解毒、保护脏器)。 [预防]加强毒物原理、熟悉使用方法和防护措施。 二、实践部分 1、观察急性中毒病人的抢救过程。 2、常见中毒病例示教。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分级和治疗。 2、熟悉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3、了解有机磷杀虫药的分类、体内代谢。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 有机磷杀虫药性状、分类。 [病因]生产使用过程中及生活中污染、误服等进入体内。 [毒物的吸收和代谢]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吸收,分布全身、以肝内浓度最高。 [发病机制]主要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可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了解轻、中、重度中毒的表现。 2、局部损害。 [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及有机磷分解产物测定。 [诊断]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更可确诊。 [治疗] 1、清除毒物、促吐、洗胃、导泻、皮肤洗消。 2、解毒药的使用,胆碱酰酶复能剂(碘解酶定、碘氯磷定等)。 3、对症治疗。 [预防]普及防治知识。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及抢救过程。 2、放映示教图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发病机理。 3、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改变及实验室检特点。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概述]定义 [病因]CO的特性及产生场所。 [发病机制]CO进入体内后与Hb结合引起组织缺氧,脑心是易受缺氧损伤的器官。 [病理]脑组织充血、水肿、心肌损伤等。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实验室检查] 包括COHb测定、脑电图、头部CT。 [诊断和鉴别诊断]按国家诊断标准(CB8781-88),应注意与其它昏迷相鉴别。 [治疗]纠正缺氧、应用高压氧,防治脑水肿、感染,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止并发病和后发症。 二、实践部分 1、示教典型病例或病例讨论。 镇静催眠药中毒 目的要求 1、掌握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镇静催眠药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分类及实验室检查项目。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概述]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病因]生活中误服、医疗中误用及自服等。 [毒代动力学] 镇静催眠药均为脂溶性,经胃肠道或注射吸收,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中毒机制]苯二氮 类主要增强脑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的功能。其他类除以上机制外,还作用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引起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抑制性表现。 2、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和人格变化。 3、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神经精神病状。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中药物浓度测定,电解质、血糖、肝、肾功。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血或尿中检测出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可确诊。 [治疗] 1、清除毒物包括促吐、洗胃、导泻、血液透析或灌流。 2、解毒药的使用、苯二氮 类中毒可用氟马西尼。其他类可用美解眠、纳络酮。 3、对症治疗。 二、实践部分 1、参观急性中毒的抢救过程。 2、组织病例讨论。 PAGE 0
/
本文档为【内外妇儿自习资料大全内外妇儿大纲完整原版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