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公共伦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9-02-25 19页 doc 40KB 2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公共伦理学试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公共伦理 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 2.公共组织 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之一,非政府组织是最为活跃的一种组织形式,二者一起构成公共管理主体。 3. 非政府组织 是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以非权力手段为组织运作基础的公共组织,又称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等。 4.公共利益 是公众的、共同体的,以公共物品和公...
公共伦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4分) 1.公共伦理 用以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 2.公共组织 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之一,非政府组织是最为活跃的一种组织形式,二者一起构成公共管理主体。 3. 非政府组织 是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以非权力手段为组织运作基础的公共组织,又称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等。 4.公共利益 是公众的、共同体的,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表现出来的利益,是社会公众所必需的,个人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 5. 公共权力价值观 是公共管理主体对权力的意义和指向的伦理把握,在行为实践活动中,就是个人对于权力所进行的价值评价、判断、选择的内在主体尺度,是公共权力主体和对象对公共权力具有的意义的看法和态度。 6. 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就是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为保护社会和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持公共环境的可持续能力而实施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过程的体系。 7.群体 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生活,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的集合体。 8.社会组织(狭义) 是具有共同目标和规范,行为协调的社会团体,是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一切组织,也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9.公共项目 是指政府及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完成社会公共事务而实施的项目。 10.公共项目评估 是指评估主体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所设定的数量和质量,对公共项目满足公共需要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判断和预测的规范性过程。 11.公共责任(广义) 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的必然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实质是公共管理主体对社会公共利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12.公共责任(狭义)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表现为违反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时必须承担的责任。 13.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的综合、、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14.公共环境 是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是人类创造并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各种社会要素的总和。 15.公共伦理意识 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 16.实践伦理 是通过政策或制度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或要求。 四、简答题 1. 简述公共伦理的基本特征。 (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 (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 (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 (5)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其伦理的法则是为人民服务。 2.公共伦理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1)忠于职守 (2)遵纪守法 (3)廉洁奉公 (4)实事求是 (5)团结协作 (6)尊重人才 3.简述公共管理人格的基本内容。 (1)强烈的责任意识 (2)真诚的服务意识 (3)勤政为公的追求 (4)追求真理,主持公正、维护正义 (5)诚实守信 4. 简述为人民服务原则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具有确切含义,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群众这一整体及其利益服务。 (2)为人民服务,不谋个人私利和小集团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真正有服务精神必须以平等的意识为灵魂 (4)必须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 5. 简述政府组织伦理与个人伦理原则的区别。 (1)主体不同。一为政府组织系统和政府组织管理者,一为个人;政府组织系统虽是人组成的,政府组织管理者也是人,但身份却是非个人化的,在其担任管理职务期间,他不是个人的意志、动机的代表,而是社会利益和政府利益的代表。 (2)影响不同。个人伦理是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行为影响的只是少数人和有限的区域;而政府组织伦理则与所有人或社会的所有成员发生关系,政府组织系统和管理者的行为举止对社会公众都有很大关系。 (3)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起内在的约束作用;而政府组织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起作用外,还要靠制度的外在约束作用。 (4)评价不同。政府组织伦理与个人伦理处在不同的领域,对政府组织伦理的评价,主要是看这一政府组织系统的实际功能和作用,看它是否为社会公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个人伦理的评价主要是看其行为选择及其结果是否符合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不是对其行为进行组织系统层面的道德评价。 6. 简述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公益性:与其非营利性相一致,非政府组织本着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谋求政治平等,经济公平,社会正义。 (2)服务对象非主流化: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间差距大,被剥夺感强,弱势群体的关照能填补政府组织的不足,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施社会。 (3)自愿性:非政府组织是个人自愿结成的群体组织,成员有着共同的信念,目标和兴趣。 (4)非权力性:非政府组织并不掌握公共权力,而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通过协商与承诺的方式获取资源。 (5)非行政性:非政府组织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管理体制,而是民主,平等,自治依法开展活动。 7. 简述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具有的职能优势 (1)非政府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非政府组织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非政府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4)非政府组织为政府分忧解愁,具有承受风险的优势。 (5)非政府组织是扩大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新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6)非政府组织促进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8. 简述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观念。 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是特定的价值观念,是非政府组织和成员在管理社会事务时的行为准则,也是凝聚组织成员,开展各种活动的导向。非政府组织的伦理观念主要有:公平、义务、非营利、廉明、忠诚等。 (1)公平是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中,向所有的对象提供平等的服务和公正的利益分配。 (2)义务是非政府组织在管理活动中对社会和公众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3)非营利是指非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增进公众利益的活动中不得谋取私利。 (4)廉明是非政府组织及其成员不得在社会公益活动和组织内部管理中以资源、信息等作为取得私利的手段。组织活动的决策、实施和结果都对公众公开。 (5)忠诚是指非政府组织成员对增进社会利益这个组织目标尽心竭力,热心组织活动,忠于组织目标,维护组织形象。 9. 简述阶级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1)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范畴。阶级是指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经济集团,具有其特定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要求,其实质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即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2)阶级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在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第三,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四,领得自己所支配的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第五,不同的阶级在公共权力的配置中的地位不同,其政治立场和利益要求也不同。 10.简述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群体又叫做社会群体,是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群体的基本特征: 第一,明确的成员关系。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获得相应的成员资格,成为该群体不可缺少 的主体,在群体内部形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行为互动具有相互性、依赖性。 第二,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临时性的,他们保持比较长久的交往。第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 第四,一定的分工协作。尽管在不同的群体中,内部分工协作的程度不一样,但是,群体内部的分工协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五,行动的一致性。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可以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 11. 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组织目标、规章制度、社会位置、行为模式和运行手段,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2)组织目标是组织通过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组织的活动方向,体现着组织活动的根本利益。 (3)规章制度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及规范体系,实质上是行为义务、职责规定、利益分配要求。 (4)社会位置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5)行为模式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也叫角色。 (6)运行手段即权威,是指组织具有的合法权力和领导人。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 12. 简述公共伦理客体的特征 (1)服务对象性。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指向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公共伦理客体就是公共伦理主体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实施服务的对象。 (2)社会性。公共伦理活动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伦理客体以其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复杂性、联系的广泛性而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性。 (3)从属性。一定的公共伦理的客体总要从属于一定的公共伦理主体,与这个伦理主体具有依赖性。 (4)独立性。公共伦理的客体虽然离不开公共伦理的主体,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特别表现在公共伦理客体活动的目标和指向与公共伦理主体活动的目标和指向并不都是一致的。 (5)系统性。公共伦理客体的系统性既表现在形式方面,也表现在内容方面。 (6)补充性。公共伦理客体的活动领域和范围与主体不同,在公共伦理主体不能起作用或作用不大的地方,公共伦理客体反而可以大显身手。 13. 简述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 (1)公共性。公共利益的公共性,是指不同的个人和共同体对公共利益的消费并不相互排斥;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某个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消费,因其不是私人物品,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影响他人消费以及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2)社会共享性。社会共享性是指社会的每个个体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消费享有同样的权利,即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 (3)多形态性。公共利益的多形态性是指公共利益有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多种形态。 14. 简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1)社会制度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社会制度一经产生必然要对社会成员有所约束。 (2)社会制度规范除了对社会成员约束之外,还有激励的功能。 (3)社会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说到底是一种利益调节功能,是为了规范社会各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15. 如何理解制度伦理。 (1)制度伦理可以具体理解为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 (2)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制度安排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伦理活动,但其中又无不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价值为基础。 (3)从制度的形式及类型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的制度,它与伦理是相辅相成的。 (4)制度本身就包含着伦理规范,因此,简单地说,制度伦理首先指称的就是“制度中的伦理”,它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 (5)制度伦理的另一个含义是“道德的制度化”,其核心是“道德立法”。 (6)从制度安排角度来讲,制度与伦理虽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它们虽然同是社会规范,但伦理道德是非正式的、非系统化的规范体系。 16. 简述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将德治与国家安危相联系,高度重视德治的作用和意义。 (2)公私分明,公忠是德治的核心原则。 (3)德治即爱民和施行仁政。 (4)君臣政治关系等级化、伦理化,以政治秩序制导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使社会关系有序化、道德化。 (5)将德治与官德相联系,以榜样的力量来感化人心,突出德治。 17.“黑堡宣言”认为公共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 (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3)贤明少数的角色。 (4)平衡轮的角色。 (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18.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的特点: (1)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标准高于一般人; (2)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要求严于一般社会成员; (3)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具有广泛的示范性; (4)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影响力大于普通人员。 19.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什么? (1)为公民服务。 (2)公正廉洁,勤政为民。 (3)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 (4)具有端庄正派的良好作风。 (5)具有诚实谦逊的优良品质。 (6)要正确用权,决不以权谋私。 20.公共管理者应具有的政治素质是什么? (1)正确的政治立场 (2)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3)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 (4)民主政治素养 五、论述题 1. 试述政府组织伦理及其构成 政府组织伦理是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公共伦理意识: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主要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它是完全由内化的伦理境界,形成主体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人生观,不需要他人,舆论,外力监督情况下自主自觉做出的一种抉择。(2)实践伦理:是通过政策或制度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或要求。它包括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制定和推广的维护公共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也包括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 (3)角色伦理:是管理者个人所担任的管理角色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实质上是管理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实现角色伦理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础:一是指导角色行为的公共伦理良心,二是实现角色功能的能力。 2. 政府组织伦理的功能 (1)导向功能:是政府组织的伦理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政府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对公众活动起到的鼓励或抑制作用。政府组织伦理具有社会的公共性和示范性使其能充分发挥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是通过公共伦理规范限定政府组织活动的范围,行为模式,使政府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政府组织伦理是作用于政府组织的从行为过程到结果的一系列伦理准则和价值判断,通过外在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体验及一定的制度约束,对政府组织行为起着事前规范,事后纠偏的作用。 (3)凝聚功能:是政府组织及其成员通过遵守公共伦理规范使公民对政府组织产生认同和拥护,是获取民心和民意的重要手段。 (4)选择功能:是政府组织按照公共伦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动机,意图,目的和行为方式,过程,结果的取舍及抉择。从根本上讲,利益和利益关系是影响政府组织主体进行政府组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并成为一切政府组织伦理现象的基础。 3. 试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总体和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又有区别,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统一的。社会稳定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这两种利益的和谐共生,同步实现。 (2)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公共利益作为个人利益总和的载体应当成为个人利益最集中,最权威,最现实,最直接的代表,但又决非代表各种简单相加的个人利益。 (3)个人利益是构成公共利益的因素,对公共利益有着过滤和导向作用。 (4)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4. 试述公共权力分化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1)权力分化主要表现在手段的分化和职能的分化两个方面。 在手段分化方面,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用行政手段来处理所有公共事务转化为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让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管理来共同处理公共事务。 在职能分化方面,政府的公共权力由单纯的控制型管理职能,向协调服务型管理职能转变。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把一部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工作交给非政府组织;二是政府通过授权的方式把部分公共权力转让给准政府组织,让它们来管理那些需要公共权力进行强制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 (2)公共权力的分化的具体原因有三个: 一是政府体制和内在运行机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需要。 三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需要。 (3)公共权力分化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首先,公共权力分化既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 其次,公共权力分化既是政企分开,改变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政企分开,权力分化要求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从而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政府保持廉洁自律。再次,公共权力分化既是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的历史必然,也是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的要求。 5. 试述公共责任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责任是普遍的义务。公共责任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约束下,表现为与普遍的伦理价值相一致的义务。公共组织必须对公民、对人民负责,其行为必须符合公民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2)公共责任是公共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职责。现代政府及公共部门的人事制度多以职位分类为主,每一职位是职务、职权和责任的集合体,其中责任即规定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政府及公共部门的管理制度、等都是与其相应公共事务解决相一致的责任规定。 (3)公共责任是可以以外在力量为支持的约束方式。相对伦理道德对公共组织及其成员的内化作用来说,公共责任是可以以外力甚至国家强制力为支持的约束方式。如用法律制度来制止政府及其成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或非政府组织及其成员的腐败问题等。 6.试述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1)由“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 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科学公平的规则,监督规则的执行,维护社会的素质的公共秩序,而不是参与具体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插手社会事务,做运动员。公共管理者更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2)由“实干家”向“战略家”转变 公共管理者管理的是社会的公共事务,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掌握的是公共权力,承担的是公共职责,因此,公共管理者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进行战略规划,高瞻远瞩,统领全局,为组织和国家指明前进的方向,成为战略家。 (3)由“控制者”向“激励者”转变 从前的管理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依靠权力的强制性控制局面。而公共管理者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下属的责任心,鼓励下属创新,为下属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激励下属,鼓舞下属,通过下属发展推动组织的发展。 (4)由“官员”向“公仆”转变 在浓厚的官本位传统和现实条件下,人们常常认为公共管理者是大权在握的官员,而一些公共管理者也以“官”自居,要别人服务于他、依赖于他,听命于他,成为实际上的人民的“主人”。公共管理者必须转变这种“官念”,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人民的公仆,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管理就是服务,就是对社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才能。 (5)由“命令者”向“指导者”转变 过去的公共管理者,主要依靠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手段,对下属发布命令和指示,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而作为现代公共管理者,则主要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人格魅力、伦理修养,价值取向影响下属,通过组织文化、团队精神凝聚人、鼓舞人、培育人,是教练,是指导者。 (6)由“领头羊”向“领头雁”转变 过去提倡公共管理者要充当“领头羊”、“火车头”,通过公共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拉动组织的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今天,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公共管理者充当“领头羊”、“火车头”的角色,充其量只是一个劳动模范,而不是一个称职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因此,现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领头雁”。 7.试述道德素质对公共管理者的特殊意义。 (1)道德素质是公共管理者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手段。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内在的自律,它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惯例以及传统等力量来维持,其作用的范围更为广泛,其作用的效果更为根本和持久。公共管理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良心,就可以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道德防线,有效地抵御各种腐蚀与诱惑,祛恶扬善,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自觉认真地履行公共管理的各项职能。 (2)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管理者自身的价值。有的公共管理者虽然能力素质很高,但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素质,他就极有可能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损公利己,徇私枉法,危害人民,祸害国家。一个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他对社会国家人民的贡献的大小。公共管理者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其通向成功的基石。 (3)道德素质是公共管理者影响力的主要源泉。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指挥和监督控制行为,实际上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一个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具有超凡的影响力,能够有效地影响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获得下属和公众的信任与尊重。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公共管理者才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一个没有道德的管理者,必然是有权无威,很难取得下属的支持与信任,无法对被管理者施加有效影响,也就不可能胜任工作,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责任。 (4)道德素质是公共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根本保证。 管理者道德品质的好坏,对管理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道德有问题的管理者,在其下属犯同样的错误时,就不可能去纠正。“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组织就会乌烟瘴气,管理者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下属及其员工对管理者道德的期望是很高的,他们十分关注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关注管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加强群体或者组织的整合性,可以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休戚与共、荣辱相依,同心同德的关系。相反,一个管理者一旦在道德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声名狼藉,威信扫地,就不可能得到下属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管理者的指令就不可能得到认真地执行和遵守,也就无法履行管理的各项职能。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还会激起被管理者的厌恶乃至反抗。 (5)道德素质是管理者创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氛围的基本要素。在公共管理中,积极的、健康的组织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健康的组织氛围表现为组织成员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积极向上,共同为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共同为促进组织的发展而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只有管理者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这种良好的风气,使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氛围,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战斗力。有了这种健康的组织氛围,才能增强组织的合力,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6)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作用。公共管理者是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维护者,是社会道德的倡导者。他们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特殊的角色。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因此,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对社会对人民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8.试述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体制下,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公共伦理主体率先规范自身行为,调控社会关系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公共伦理建设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引导和规范,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内在依据。 (2)国外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化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革新及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外在条件。 (3)政府行政方式及组织职能的转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基础。 (4)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是由公共利益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一些公共组织对公共管理伦理的背离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5)公共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
本文档为【公共伦理学试题和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