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

2020-01-22 4页 doc 43K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祖辉

教育

举报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还是非常的浓厚的。每星期有两节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值很高。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所以,大部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二、全册教材简析:以造型部分为主,其实部分为辅,力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美术工具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在活动中感受美术的乐趣。(一)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二年级美术教学一、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还是非常的浓厚的。每星期有两节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值很高。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所以,大部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二、全册教材简析:以造型部分为主,其实部分为辅,力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美术工具和基本有所了解.在活动中感受美术的乐趣。(一)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造型、表现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每一课都要准备一些范画,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老师的画,或者也可以是网上搜集的世界名画。制作课要预先准备材料及制作好的范样。四、教学:1.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行和时代性。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的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一、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行和时代性。4.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5.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的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6.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育设备。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1.春天在哪里 2 第一周 2.盛开的鲜花 2 第二周 3.田园风光 2 第三周 4.我的爱心卡 2 第四周 5.折剪蝴蝶 2 第五周 6.小画框 2 第六周 7.笔筒设计 2 第七周 8.倒影 2 第八周 9.印印画画 2 第九周 10.纸版画人像 2 第十周 11.民间年画 2 第十一周 12.闪闪的星星 2 第十二周 13.美丽的丝巾 2 第十三周 14.做香囊,迎端午 2 第十四周 15.向日葵 2 第十五周 16.夏天 2 第十六周 17.可爱的猫咪 2 第十七周 18.潺潺的小溪水 2 第十八周 19.我们画我们评 2 课题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2.认识常见的色彩3.尝试用线、形及平涂着色的方法描绘身边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的互动中,体验画画过程的乐趣。难点:尝试让学生独立构图,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春天在哪里》,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课件学生准备:彩色纸﹑画纸﹑水彩笔或蜡笔﹑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生:听过,这是《春天在哪里》表扬学生,板书课题。师: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啊,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看吗?二,播放图片(课件),欣赏美景展示图片一、展示图片二、展示图片三、展示图片四。(1)教师重点介绍这四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2)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3)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师:同学们,春天美不美啊!大自然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下面就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里去寻找更美丽的景色吧!三,巧设活动,快乐学习活动一,到校园里去寻找春天的美丽。组织学生站队,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引领他们走出教室,让其进行细心观察,看看校园里的树是什么样的?被风吹动的树叶是什么样的?花是什么样的?空中的小鸟又是怎样的……它们都具有什么样的色彩?活动二,回教室用彩纸拼贴春天。允许学生自由结合分小组合作彩纸贴画。适时引导学生可以用撕的方法,也可以用剪的方法,鼓励自由想像创作,最后拼贴成美丽的图画。学生如果能自己用撕剪的花朵做成了小装饰品或者别的小东西,也要当众表扬。展示学生作品,并及时提出建议和表扬。活动三,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1、首先请学生欣赏几幅表现春天的作品,看看别人是怎样画春天的,但要提醒学生不要一味模仿,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大胆想像,尝试用线、形及平涂着色的方法描绘身边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并留意学生是怎样起稿、构图和设计色彩的。活动四,举办以“美丽的春天”为题的小画展。让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谁画的春天最美丽。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四,拓展教学内容,畅谈学习收获。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教学反思 课题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的表现春天。 教学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老师)平面或立体的拼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老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舞蹈、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综合材质的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2)立体作品欣赏。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体验环节(1)学生作业。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2)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课外拓展。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教学反思 课题 2.盛开的鲜花 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回话工具材料。(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回话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形状和颜色上。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1)同桌合作探究: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变色。③平涂深色打底,用浅色由浓到淡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5.评价与拓展。(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丽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3)总结: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课题 3.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先、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1)欣赏田园风光。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①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②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饿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2)交流表达感受。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2.开垦田园。(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3.田园拾趣。(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中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是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务造型表达的方法。)4.田园畅想。(1)作品欣赏。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耳朵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2)学生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表现:如何用大面积涂色、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3)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创作提示: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5.我们的田园。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1)介绍自己的作品。(2)互评作品,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乐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教学提示: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们作品中生动且自然的一面。) 教学反思 课题 3.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的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离开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见所想告诉大家。(1)名画欣赏。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的特点。(2)对比分析。①构图。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对比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②色彩。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对比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③造型。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2)交流感受。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好人合作方式。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三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同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4.集体展评。(1)展示。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2)讲述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5.拓展整理。(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①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②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型之美。③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2)田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 4.我的爱心卡 教学目标 1.通过音响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难点:如何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2)学生互相合作爱心小游戏。2.探究。(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对爱心卡的认识。(2)组织小组讨论:你园艺把爱心卡送给谁呢?3.赏析。(1)相互讨论交流。(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4.创作。(1)课件演示制作贺卡的材料以及步骤。(2)构思爱心卡的内容。(3)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7.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课题 5.折剪蝴蝶 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难点: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彩纸、剪刀和纸蝴蝶范例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8.拓展: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教学反思 课题 6.小画框 教学目标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列欣赏。(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3)课题揭示:《小画框》。2.自主探究。(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5.课后拓展。(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 7.笔筒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笔筒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筒,初步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5.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各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6.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要求尽可能详尽地表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8.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合适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课题 7.笔筒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笔筒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各种纸盒、铁丝、胶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 教学过程 1.展示并表扬第一课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新意的学生作业。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笔筒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已有的物体进行改造、添加和装饰;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包括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各种装饰美化。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方法。4.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根据设计稿选取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只笔筒。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笔筒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教学反思 课题 8.倒影 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3.学会观察、欣赏、创作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倒影之美,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是的静物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倒影的图片,带好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美术课件。 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以变出无数张一样的画来等。(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2.探究不同的倒影。(1)出示平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图片和即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回忆。3、尝试倒影表现。(1)发给每位学生的一张作业纸,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并交流一下尝试中发现的心得,总结一下需要避免的问题,如颜色不能调得太稀等。(2)师生共同小结:1、确定表现主题;2、对折绘画纸张;3、调好所需颜色;4、先绘画,在对印;5、合理添加想象。4、欣赏倒影作品。(1)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的学生中,找出作品中上、下两部分的不同之处,并说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听取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白色油画棒和水粉色进行留白表现的技法。(2)童画欣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的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特别要引导他们在感受这些作品中,并说说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创作所带来的启示。(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采用添加、删减、模糊等艺术手法加以生动表现。5、创意倒影作品。(1)出示作品: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2)教师巡视指导。6、欣赏美丽倒影。(1)引导学生举办“美丽倒影作品赏评会”。说说自己或他人作品中的成功之处,进行互相赏评。(2)寻找利用倒影的美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例子。如用于建筑、绘画、雕塑等。 教学反思 课题 9.印印画画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的树叶,了解叶脉纹理的独特性。初步感受树叶拓画的美感。2、用不同的叶子进行拓印,通过联想、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新颖有趣的作品。3、在创作活动中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进一步体验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树叶的形状进行组合,形成创新画面。难点:印画时对蘸色颜料水分、时间的控制。 教学准备 (学生)树叶若干、水粉颜料、画笔、画纸、水桶、擦手用的小毛巾等。(教师)多媒体课件、代表性的树叶若干、树叶拓印画作品、水粉画颜料、画笔、画纸、水桶、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出示树叶拓印画的图片,提问:你知道上面这两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2)课题揭示:《印印画画》。2、欣赏分析。(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2)提问:还有哪些不同形状的叶子可以用来印画?(3)指导学生任选一种树叶在纸上按印。(4)师生对练习1中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找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5)提问:你觉得拓印好的叶子纹样像什么?(6)提问:通过简单的添画又可以变成什么?(7)结合课件中的步骤图,教师示范叶印画。(8)提示:瓢虫身上的小黑点是用手指印出来的。(9)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分析概括并掌握树叶拓印的一些创作手法。3、创作表现。(1)学习建议:用不同叶子进行拓印和添花。(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4、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课题 10.纸版画人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3.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板中撕纸人像的拼摆。 教学准备 (学生)画纸、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水粉逼或彩色铅笔等)。(教师)课件、纸版画人像范作若干、画纸、胶水、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油墨和滚筒、水粉颜料盒水粉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2)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画吗?(3)揭示课题:《纸版画人像》。2.探究。(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设计制作要点。(2)围绕纸版画人像底板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3.创作表现。(1)作业建议: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纸版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5.课后拓展: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 课题 11.民间年画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的色彩特点。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难点: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准确的简要评述。 教学准备 (学生)彩笔或颜料、画纸。(教师)课件、年画范作、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他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幅披挂,艺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和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座椅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2.欣赏年画,了解特点。(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驱魔、辟邪、祈福、保平安。(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学生讨论,分组表述。(要点:人物形象、色彩特点、内容寓意。)教师小结:在这些年画中,人物形象大多比较可爱、喜气、色彩鲜艳明快,通常不会超过五种颜色,内容大多含有喜庆、吉祥、祝福的寓意。所以在民间艺人中流传着年画的三句要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厌;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出示木板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板水印技法。(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如四川绵竹年画分“红货”和“黑货”,红货就是用各种颜色彩绘出来的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如《门神》。黑货就是用烟熏火朱砂拓印的木板年画。天津呢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如《十不闲》。苏州桃花坞年画,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如《花开富贵》。山东杨家埠年画,以木板套色为主,色彩艳丽、醒目,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十子闹春》。(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教师可示范画出人物的眼睛或嘴巴等局部。)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6.拓展延伸。(1)我国明清时期有很多着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尝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2)当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课题 12.闪闪的星星 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2.能根据同一制作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难点: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 教学准备 (学生)卡纸或信封、彩色笔、胶水或双面胶、小棒或铅笔。(教师)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1.激起导入。(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兴趣。(2)教师提问: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2.探究新知。(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出的。(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及步骤。①在一张对折的纸(或信封)上,分别画上星星及光芒。②将小棒或铅笔固定在画纸的中间。③转动小棒,就出现“闪闪的星星”。(3)师生共同研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方法。①教师提问:日和是玩具的正面和反面相互呼应。②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好方法。(4)教师讲解玩具设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3.创新实践。(1)教师提问: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你还能怎样设计这种玩具?(2)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说一说作品创意好在什么地方。(3)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小游戏,打开设计思路。(4)教师提出学习建议:运用“闪闪的星星”的制作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有创意的玩具。(5)教师巡视和指导。4.展示评价。(1)与同伴一块玩玩自己制作的玩具,体验成功的乐趣。(2)学生说一说自己玩具的创意。5.课外拓展。(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画制作的方法。(2)学生欣赏手翻动画视频片段。 教学反思 课题 13.美丽的丝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丝巾美的特点及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习丝巾印染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折染技法,提高配色和染色能力。3.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体验美术设计活动与创造生活美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颜料、宣纸1—2张。(教师)多媒体课件、丝巾实物。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认识丝巾后揭示课题,初步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丝巾的彩纸美与色彩美。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设计制作丝巾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总结并板书:一折二染三展开。4.引导学生创新多种方法,折出多种不同的效果。5.引导学生尝试多色染法,制作出美丽的丝巾。6.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的范例,拓宽设计思路。7.提出本课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条美丽的丝巾。学生在进行设计作业时,教师进行巡视和个别化辅导。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8.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丝巾的作用,并尝试用做好的丝巾装扮同学或自己。9.教师小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创造美。 教学反思 课题 14.做香囊,迎端午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选购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观看有关节日庆祝的报道。(教师)图片、课件、端午节过节用品等。 教学过程 1.说说端午节的来历。教师: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春节、中秋、端午、重阳、清明等)教师:我们马上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端午。教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名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的故事)2.说说端午的习俗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2)划龙舟(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3)佩戴香囊(实物观赏)。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4)插艾草(图片展示)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古时,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挂五端,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日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1.欣赏名家表现端午的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 14.做香囊,迎端午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教师)课件、香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1.观察香囊,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什么叫香囊?多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囊?2.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研究制作香囊的方法步骤。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4.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课题 15.向日葵 教学目标 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向日葵,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 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教师)课件或录像、范作和图片等。 教学过程 1.猜谜游戏,引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打一植物)(2)请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3)教师揭示课题。2.观察特征,引导表演。(1)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向日葵园,由远及近地观察向日葵的造型。(2)出示实物照片,分析向日葵的造型的色彩构成。3.佳作欣赏,情感铺垫。(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2)说一说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现实的向日葵有什么区别?(3)律动游戏:《舞动的向日葵》。(4)欣赏美术作品—伍必端的《葵花池》,想象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好像正做什么?(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1)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抓住向日葵的特征,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作品。(2)创作一幅有关向日葵的想象画。5.评价作品,课外拓展。(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技法、构思、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2)教师出示向日葵花语,引导学生像向日葵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教学反思 课题 16.夏天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画面特点,通过多角观察与思考,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夏天。2.在对夏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和与同学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创作一幅以表现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3.积极展开对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和自由联想,在感受夏天特点、表现夏天绘画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在缤纷的夏天景象和众多的夏日活动、事件中,选取有趣的题材创作一幅体现夏天主题的绘画作品。难点:抓住对夏天景色、活动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天。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体现“夏天“特征的活动图片,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总体上叙说“印象夏天”。(1)你听到了什么?它在那个季节中出现?(2)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夏天》2.多角度探访“视觉夏天”。根据学生对于夏天的总印象表述,引导学生从“炎热夏天”、“干旱夏天”、“风雨夏天”、“舌尖夏天”|“画香夏天”等多个角度分别作探访,引导学生围绕 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夏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在进行探访,感受不同场景下夏天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以此丰富对夏天的视觉感受。3.名作中欣赏“艺术夏天“引导学生欣赏孙为民的油画《绿荫》、古元的版画《玉带桥》、博纳尔的.画《花园的休憩》等表现夏天的艺术作品,思考:画面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主题、表现细节上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夏天。4.童话里品味“童趣夏天”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绘画作品,引导他们边观看边思考:图画突出表现了什么主题?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的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5.创作中表现“心中的夏天“引导学生抓住夏天的景象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画画你对夏天的印象。要求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浮章、想象,表现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并注意突出人物活动的主题。6.赏评中分享“别样夏天“举办以“夏天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夏天味道的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教学反思 课题 17.可爱是的猫咪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生活习性、脸部结构特点及各种动态特征,了解猫的相关知识。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表现猫的形态及活动场景,培养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动态特征,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有创意地表现可爱的猫咪。 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纸(或彩色纸)、彩色笔(或油画棒)、颜料等。(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铅画纸、各种彩色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1)逐条呈现谜语,学生猜谜语。谜语:圆圆脸,耳三角,白天无事睡懒觉;长胡须,两边翘,夜行不用灯光照;爱洗脸,爱吃腥,开口总是喵喵叫。(2)揭示谜底:猫咪。(3)提问:你觉得猫咪可爱吗?(4)揭示课题:《可爱的猫咪》。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里见到过可爱的猫咪?你觉得猫咪哪些方面很可爱?(形象、毛色、动作、故事等。)(2)同桌交流后,指名介绍。(3)欣赏教师收集的可爱的猫咪图片。3.讨论分析。(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3)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5)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6)谁知道猫咪还有哪些动作?并学做猫的动作。4.欣赏感悟。(1)展示潘天寿、黄胄、吴冠中、韩美林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猫的动作、神态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2)作品中猫的动态和表现方式各有什么不同?(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4)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演示猫的头部及各种姿态的变化,引导学生表现猫的不同动态。(5)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的猫在干什么?姿态是怎样的?5.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表现可爱的猫咪。②猫的特征鲜明、姿态生动、动作有趣。(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动态、表情的猫,造型变化夸张,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小猫。)6.展示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2)介绍自己创作的猫咪。(3)说说喜欢展示板中的哪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7.拓展延伸。(1)欣赏有关猫的动漫形象。你在哪里看到过?知道这些动漫形象叫什么?(2)为自己画的猫咪编一个小故事。 课题 18.潺潺的小溪水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3.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记号笔、画纸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水笔或记号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1)播放溪水的视频,导入课题:《潺潺的小溪》。(2)思考:大自然的景色因水而灵动,你觉得有潺潺的溪流的景色会带给你怎样美好的感受?2.探究。(1)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溪水的形态变化。(2)欣赏二位画家的作品,思考:流动的溪水在画面上起了什么作用?(3)结合课件中《芥子园画谱》中的“平泉画法”,教师示范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3)佳作赏析,提示学生要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来组织先线条的方向、疏密变化。3.表现。(1)学习建议: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流动的溪水。(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评价。以“潺潺的小溪水”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5.拓展。欣赏用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小溪。 教学反思 课题 19.我们画我们评 教学目标 1.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分析介绍自己的画,认识儿童画的表现特点。2.初步了解、认识不同的绘画工具盒材料,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3.培养欣赏能力,技法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儿分析童画的表现特点,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了解不同绘画工具材料和不同表现形式的创作过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的意义和美感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经过了这一学期美术课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美术知识和技能,今天我们要把这一学期画过的作品展示,和大家分享你的创意和快乐。(1)课件展示学生欣赏作品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2)揭题:图片的小朋友在向他的伙伴的画,那你们想不想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呢?今天我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画,评一评别人的画。2.欣赏作品,学习方法。出示第一组六幅美术作品,包括《我的周末》、《快乐的聚会》、《聊天》、《植物种子、《安静的夜晚》和《大猫和小猫》。(1)哪一张画最吸引你?你最想解读那一张?课件展示作品,一一欣赏。(2)教师范例引导:①初读作品:观察作品画了些什么,了解作品表面所反映出的东西,如:题目、作者、绘画形式,画的是人、风景还是动物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点选的作品随机解读。如:《快乐的聚会》。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位罗马尼亚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雷扎伊,今年才7岁。画面用热烈而温暖的水粉颜料渲染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家庭聚会。你们看,老奶奶叼着一根长长的烟斗,微笑的表情和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刻画得非常生动。各个人物在画面上的大小、远近安排,体现了空间感。大家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漂亮的花纹细节让色彩的变化更丰富,明亮艳丽的颜色使画面氛围显得非常快乐、热闹。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水果和饮料,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个小弟弟早就忍不住偷偷地爬上去尝了一口,为了不让大人们发现,作者特意把他画得特别小,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童趣。窗外星空明亮,好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夜晚啊!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②再读作品:通过观察作品,回忆、联想生活中自己的体验、经验等,寻找共鸣与差异。(教师提示: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意让多数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要用肯定的评价,在他们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加以引导和启发。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适时给予心理上的激励。)③细读品味:观察分析、琢磨作者运用了哪些技巧、技法、材料(纸张、画布、颜料……)。讨论:观察这些画,他们,它们的表现形式一样吗?你能看出这些作品分别用了什么材料来画的,你喜欢选择怎样的画
/
本文档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