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

2022-05-06 3页 doc 14KB 1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艺心文库

教育信息咨询,网络信息咨询,互联网信息技术咨询,提供优质模板方便广大网友

举报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  探索新机制谋求新开展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开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开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开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开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根底,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  探索新机制谋求新开展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开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开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开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开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根底,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开展模式。回忆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1962年,42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开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48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奉献。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166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地厅级奖116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开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开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1998年4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开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根底,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开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二、强化科研是根底  近几年来,围绕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开展的思路,我们在科研方面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好选题立项,有的放矢地开展选题立项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中心所有的农业科研工程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开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选题立项。具体情况为:以优质种源为根底,面向市场和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研究优质"楚粳"水稻新品种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着力推进长荚大粒蚕豆新品种的选育,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高蛋白、高湿面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新品种的选育上档次、创优质,推动全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开展适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特种蔬菜、果树苗的引种与繁育研究,开发新肥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科研推广后劲。二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五次加强了根底设施建设。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在我所青龙桥基地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998年,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立项投资,在我所基地内建设高原粳稻原种扩繁基地。1999年,农业部将我所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给予立项投资,对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进行更新。20xx年,省政府投资建设组培中心。20xx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投资建设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以上工程的投资建设,使我所的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稳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三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了现有学术带头人中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同时在继续发挥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委年轻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时机,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底。  近几年来,以优质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见成效。如"楚粳香1号"、"楚粳22号"、"楚粳23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恢7号"、"楚恢12号"、"楚恢13号"、"楚粳优1号"、"楚粳优2号"、"楚紫优1号"以及引进的"云恢290"、"红优1号"等优质稻品种。"楚粳香1号"经农业部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本文档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