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6层CT重建技术

16层CT重建技术

2011-05-25 4页 doc 39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6227

暂无简介

举报
16层CT重建技术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表现 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表现 作者:葛菁芳 魏弢 葛梅英 耿道颖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表现,探讨16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病人均经16层CT扫描,然后进行1.25mm薄层重建及MPR、MIP、3D、VR重建,并对38例乳腺癌重建图像的形态特征及其血管、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列表分析。结果38例中,形态不规则33例,分叶及毛刺32例,多灶5例,密度不均匀18例,12例显示钙化,8例囊变。肿块侵犯基底膜累及胸大肌9例。...
16层CT重建技术
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现 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表现 作者:葛菁芳 魏弢 葛梅英 耿道颖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乳腺癌在16层CT重建技术中的表现,探讨16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病人均经16层CT扫描,然后进行1.25mm薄层重建及MPR、MIP、3D、VR重建,并对38例乳腺癌重建图像的形态特征及其血管、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列表分析。结果38例中,形态不规则33例,分叶及毛刺32例,多灶5例,密度不均匀18例,12例显示钙化,8例囊变。肿块侵犯基底膜累及胸大肌9例。腋窝淋巴结增大21例,其中2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16层CT的薄层重建及后处理提供更多显示乳腺癌的图像信息,有助于病变定性。 【关键词】 乳腺癌;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诊断;图像重建   多层CT 应用于临床工作以来,以其较高的时间分辨力和多种重建技术等优势受到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的欢迎[1~7]。本文目的是通过多层螺旋CT对乳腺癌的显示及在诊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探讨多层CT 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38 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岁。38例乳腺癌病理的分类,浸润性导管癌18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浸润性腺癌7 例,导管乳头状腺癌1例,混合性黏液腺癌1例,导管内原位癌3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7 例。   38位乳腺癌病人全部经过16层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设备:GE 16层螺旋CT扫描机。常规俯卧位扫描,扫描层厚5~7.5mm,螺距1.375:1,获得轴位扫描数据,全部进行1.25mm薄层重建,然后在增强扫描的1.25mm薄层重建基础上全部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e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处理,MPR、MIP常规进行矢状、冠状、轴位以及斜位和肿块最大径线位重建(重建时兼顾乳头、病灶、及腋窝淋巴结显示),3D、VR重建的阈值在-100~+600HU之间,进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对38例乳腺癌由16层CT 重建前后图像对乳腺癌的病灶及肿瘤血管、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列表分析见表。   结果   经16层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薄层重建与后处理技术的应用,38例乳腺癌病人的在16层CT重建后表现详见表1。   大部分乳腺癌的形态不规则(占86.84%);并有分叶及毛刺(占84.21%)。病变可呈多灶性(占13.16%)。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匀(47.36%)可有囊变及沙砾状钙化;57.89%肿瘤显示结构扭曲呈星芒状改变;所有病变均有明显强化。MIP、3D、VR显示大部分病灶周围可见异常的肿瘤血管(占89.5%);病变可使Cooper韧带、皮肤、乳晕增厚;乳头凹陷、导管增粗;病变也可以侵犯基底膜及胸大肌;可以有腋窝、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肺、骨、软组织等转移。   讨论   多层CT 螺旋扫描器的旋转运动与扫描床的推进同步进行,而且球管旋转1周可以采集到多层图像,是一种容积扫描方式,可以提高时间分辨率,为增强扫描的对比剂分布显示和扫描后的图像后处理提供较大的空间,可以在原来容积扫描数据基础上,进行薄层重建、并进行多方向的平面再现(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和容积再现(VR),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等,显示肿块的血管情况及淋巴结情况,为影像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为临床医生治疗的确定提供更直观、更详细的影像信息[1~3]。   一、乳腺癌经图像重建后的CT表现   乳腺癌以形态不规则肿块为多见,由于肿瘤的浸润性、不均衡生长,肿块边缘可以呈分叶状,常出现毛刺;部分肿瘤密度不均匀,可以有沙砾状钙化及囊变;乳腺癌由于对导管及正常腺体的破坏,往往表现病灶处的结构扭曲呈星芒状改变;乳腺癌是富血供的肿瘤,表现为明显的强化,强化与平扫之间的差值往往大于45HU[8];并见有肿瘤血管形成;部分肿瘤向周围扩展,可以侵犯皮肤、乳导管、Cooper氏韧带、基底膜及胸大肌[9]。乳腺癌较常发生淋巴结转移,最常见部位为腋窝淋巴结,晚期可以转移至纵隔淋巴结;部分病例可发生肺、胸膜、骨骼、软组织转移。   二、16层CT各种后处理技术对乳腺癌肿块、肿瘤血管及淋巴结显示中的优缺点   薄层重建及MPR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有助于显示组织的细微结构,对乳腺癌的形态、边界及累及周围结构的显示较好,对乳腺癌的沙砾状钙化及囊变的显示尤为明显,对乳腺癌的诊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2);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较差,对于显示肿瘤血管不如MIP、3D、VR。   MIP重建是在MPR基础上根据需要扩大空间分辨率进行,重建方法简单能充分的显示肿瘤血管数量、走行,但较难区分动静脉,对于外科手术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图3,4);MIP对于乳腺癌破坏正常结构所显示的结构扭曲及星芒状改变显示较清晰(图5),有利于对乳腺癌的诊断。   3D可以显示肿瘤形态、肿瘤血管与淋巴结转移,但需要选择合适的阈值,对38例乳腺癌病例16层后处理技术经验,一般可选择在-100~+600HU之间,可根据显示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显示肿瘤、肿瘤血管及淋巴结。其缺点是在轴位上有乳腺上下组织的重叠、在矢状位上有两个乳房间的重叠及单个乳房的内外重叠和在冠状位上有胸廓、肺、纵隔、脊柱的重叠,乳房的上下、内外的重叠是无法避免的,而其他的重叠就需要用去骨法,去除不需要的组织结构,有时要进行切割,操作时要十分小心不能去除需要的组织,否则会产生假象。3D重建比较耗时,对于工作站不熟悉的人员尤为费劲。   VR重建同样存在重叠、选择阈值及重建比较费时的问题。但VR有投影功能,经过不同的阈值选择可以将病灶投影在体表上,可以显示病灶与肌肉的关系,可以显示肿瘤血管及淋巴结情况(图6,7)。VR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皮肤、Cooper韧带、基底膜、胸大肌侵犯不如其他重建方法。   所有的重建只有在增强扫描的图像上进行为最好。因为增强扫描可使病灶、血管与正常腺体、脂肪、皮肤之间产生较好的组织对比度,只有在良好的组织对比度上进行重建及后处理才能使乳腺癌的肿块形态、边缘、肿块内部结构、肿瘤血管、淋巴结及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得更好。16层CT后处理技术使乳腺癌的特征更清晰、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血管及淋巴结,为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 晋升网简介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 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标准 最便捷的晋升通道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丰富的医学文献 最权威的医学期刊 最专业的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伟,郭启勇,陈培青,等.多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显示及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3,10(1):31-34   2. 霍阜珍,李筎琴.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增刊):168   3. 苗华栋,深津博,稽鸣,等.多排螺旋CT对乳腺癌的术前评估.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3,12(2):98-101   4. Igarashi T,Tozaki M,Fukuda K. Evaluation of the ext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comparison of MDCT and high-spatial-resolution MR imaging.Nippon Igaku Hoshasen Gakkai Zasshi.2005,65(4):387-392   5. Fujita T,Doihara H,Takabatake D,et,al.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iagnosing intradutal extwnsion of breast carcinoma.J Surg Oncol.2005,91(1):10-16   6. Suga K,Yamamoto S,Tangoku A,et,al.Breast sentinel lymph node navig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interstitial 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ic lymphography.Invest Radiol,2005,40(6):336-342   7. Inoue T,Tamaki Y,Hanada S,et,al.Usefulness of three-dimensional multidetector-row CT images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umor extension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 patients.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89(2):119-125   8. Hagay C,Cherel PJP,de Maulmont CE,et al. Contrast-enhanced CT:value for diagnosing local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adiology,1996,200(3):631-638   9. 韩鸿宾,刘兴第,谢敬霞.乳腺疾病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27-31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
本文档为【16层CT重建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