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_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_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2011-04-10 5页 pdf 186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6513

暂无简介

举报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_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18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 ———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方 放 【提 要】 本文多角度多层次地将莎翁作品中精心雕绘的艺术典型福斯塔夫予以全面、深刻、细致的剖析 ,文章从人物 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社会意义以及对当前投机现象的警鉴等方面均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 ,并从比较学的角度 ,将这一形 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笔下的阿 Q 进行了对比论述。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福斯塔夫 人物剖析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 士比亚不愧是各国人民公认的世界一流大作家 , 他 的许多蜚声文坛的优秀...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_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18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 ———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 □方 放 【提 要】 本文多角度多层次地将莎翁作品中精心雕绘的艺术典型福斯塔夫予以全面、深刻、细致的剖析 ,文章从人物 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社会意义以及对当前投机现象的警鉴等方面均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 ,并从比较学的角度 ,将这一形 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笔下的阿 Q 进行了对比论述。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福斯塔夫 人物剖析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 士比亚不愧是各国人民公认的世界一流大作家 , 他 的许多蜚声文坛的优秀剧本都是世界文坛宝库中不 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的进步观念出发 , 对封建 衰落、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 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和描绘 , 从艺术的角度予以 批判 ,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 愿望。在他如椽大笔的描绘之下 , 一些著名戏剧中 的主人公 ,如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罗密 欧、朱丽叶、安东尼奥以及夏洛克和福斯塔夫等 ,数 百年来 ,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生动深刻的印象 ,成为 欧洲文学史中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莎士比亚精心 雕绘的这些丰富多彩 ,栩栩如生的舞台角色 ,都是从 现实生活中高度概括出来的、个性鲜明、形象逼真的 戏剧人物 ,而不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式的概 念化人物”。①。 约翰 ·福斯塔夫正是这一系列、琳琅满目的人 物画廊中独具一格、并享有“最完美的戏剧性格”之 誉称的艺术典型。② 做为莎剧中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之一的福斯塔 夫不仅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喜剧性 格”, ③同时 , 也是近四百年来西欧莎剧研究者们热 衷争辨的焦点。尤其是自十八世纪以来 , 更是出现 了难以数计的有关福斯塔夫和各种考证评价和研究 文章。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 ,当莎翁还健在时 ,福斯塔夫 就已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 其名其事很早就在社 会上普遍流传 , 并被人民广泛地引用。福斯塔夫登 台现世后的一百年内 , 所有关于莎剧研究的典藉中 提到他的次数都超过了莎士比亚塑造的其他任何人 物。而且对此角色众说纷纭 ,毁誉不一。究竟应该怎 样客观全面地认识这一复杂的典型角色呢 ? 我们还 是先从这一人物在剧本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粉墨登场 后的所做所为来认真剖析吧。 (一) 福斯塔夫这一角色最早出现在莎剧《亨利四世》 中。 在这幕著名的历史剧中 , 占据前台的虽是王公 贵族 , 但做为配角的福斯塔夫却上与高贵的亲王太 子关系甚密 , 下与底层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息息 相通 ,诸如脚夫、侍从、仆役、店伙、酒保、盗贼、娼妓、 农夫等五花八门的市民群众都与他有着网络般的关 联。由此构成了一幅十六世纪英国动荡社会的生动 画面。“给在前台表演的贵族的国民运动”提供了一 幅十分宝贵的背景”。即恩格斯称的“福斯塔夫式的 背景”,而这一“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④中的核心人 物代表福斯塔夫正是旧封建体制崩溃时期一个破落 的贵族骑士 , 他身上深深印烙着没落阶级孑遗的道 道痕印。 福斯塔夫虽然不属于世袭贵族 , 但终究还有一 收稿日期 :1998 —11 —23 第 10 卷第 1 期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 . 10 - No . 1 1999 年 3 月 J OU RNAL O F GUAN GXI RAD IO AND TV UN IV ERSI T Y Mar . 199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9 第 10 卷第 1 期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 . 10 - No . 1 1999 年 3 月 J OU RNAL O F GUAN GXI RAD IO AND TV UN IV ERSI T Y Mar . 1999 个破落“爵士”的头衔 ,他是从瓦解的封建社会内部 分化出来的 , 旧营垒中积染的恶习还根深蒂固地潜 藏于身 ,在动乱不安、生活极不稳定、社会发生 急剧变革的环境中 , 残酷的现实使其一落千丈而跌 入社会的深渊 , 虽然他有机会长期和下层人民一道 生活 ,但那早已病入膏肓 ,并由阶级本质决定了的劣 根性遗毒在其身上不仅没有得到洗心革面的摈弃 , 相反 ,还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地步 ,而且局面越是混 乱 ,福斯塔夫这类蹩脚式的人物越是应运而生。 《亨利四世》这出戏问世时所展示的时代背景正 是十六世纪英国封建王朝即将解体、新兴资产阶级 竭力夺取和维护新的统治权 , 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 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福斯塔夫虽无能做乱世枭 雄 ,却也不甘寂寞。他上窜下跳 ,处处逞能 ,丑态百 出地扮演了一具活宝式的陪衬角色 , 成为病态社会 中怪胎式的畸形产物。 (二) 福斯塔夫在《亨利四世》中首先暴露出的丑恶形 象就是充当一个拦路抢劫的山林大盗 ,这时的他 ,显 然是一个目无法纪 ,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可是 ,当 亲王哈利和侍从波因斯假扮警士出面干涉 , 并出奇 不意地出现在作贼心虚的福斯塔夫眼前时 , 这个银 样蜡枪头式的窝囊废转眼间如惊弓之鸟 , 还没有看 清对方的真实面孔就吓得魂不附体 , 虚晃一枪便仓 促溃逃 ,一个方才还耀武扬威的狂徒 ,须臾间摇身一 变就成了一战即败的无能狗熊。 福斯塔夫作为不务正业的浪荡太子的亲密伙 伴 ,常常和太子哈利厮混 ,虽然他不时遭到太子的随 意奚落 ,但反过来 ,与太子混熟的他有时竟也敢大胆 地耍弄太子。在下集二幕四场中福斯塔夫讥嘲太子 “是一个浅薄无聊的小子”, 而当他被扮作酒保的太 子当面揭破 ,当场“穿了沙煲”并露窘态之后 ,他还能 凭借自己随机应变的混世经验去摆脱困境。当太子 的忠实随从波因斯斥责他不该“侮辱”堂堂王储时 , 福斯塔夫居然会以死皮赖脸的痞态和巧舌如簧的口 技尽力替自己狡辨 :“不是侮辱 ,奈德 ,一点也没侮辱 的意思 ,如奈德。我当着恶人的面诽谤他、为的是不 让那些恶人爱上他 , 这是尽我一个关切的朋友的忠 心臣下的本份 ,你的父亲应该因此而感谢我的 ⋯⋯” 这些地方最能显现他既胆大又怯懦的矛盾性 格 , 一方面不象趋附于亲王身边的那班卑躬屈节的 喽罗 ,对亲王太子奉若神明 ,禁若寒蝉。他敢当众轻 侮太子。另一方面 ,当他那令人可笑的“西洋镜”被 戳穿后 ,旋即又露出一副卑微低下的 包相 ,这倾刻 间突变出的两副截然相反的脸相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福斯塔夫作为没落贵族的遗孙 , 被历史长河淹 没的灭亡阶级的残存分子 , 他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基 本准则。只有急功近利的实惠哲学才是他尊奉的生 活信条。什么道德良心 , 什么仁义信用 , 在他看来 , 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一切皆空。因此 ,他在对待荣誉 的问题上也是自相龃龉的。他在上集五幕一场中自 白道 :“⋯⋯是荣誉鼓励着我上前的 ,嗯 ,可是我上前 的时候 ,荣誉把我报销了呢 ?那便怎么样 ?荣誉能够 替我重新装一条腿吗 ?不 ,重新装一条手臂吗 ?不 ,解 除一个伤口的痛楚吗 ?不 ⋯⋯什么是荣誉 ?两个字。 那两个字又是什么 ?一阵空气。” 是的 ,福斯塔夫寡廉鲜耻。他恣情纵欲 ,酗酒狎 妓 ,他贪财贪吃 ,欺诈行贿。他出乖露丑 ,作恶多端 , 他的一系列丑行败德似乎能证明他对荣誉的否定 , 可是 ,只要一有空子 ,他就决不会放过投机取巧的机 会 ,以其“聪明人善于利用一切”的口号作为行动的 指南 ,为此 ,这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 ,不惜费尽脑汁 窃取他人的荣誉 ,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 ,狗胆包天地 掮着霍茨波的尸体去冒领军功 , 这一滑天下之大稽 的荒唐行径 ,既可证实福斯塔夫无所谓忌的所谓“豹 子胆”,又可说明他对待荣誉的矛盾心理。 福斯塔夫的油滑乖张。他有一套逢场作戏 , 虚 以委蛇地应付各类人物的特殊本领。他一贯不守纲 纪 ,无法无天 ,到处惹事生非 ,因此一遇上威严的执 法者 ,便心虚气短 ,甚至望而生畏。但当他偶尔碰到 乡村大法官 , 而又避之不及时 , 他又胆敢戏弄敌手 , 对大法官的咨审 ,他要么公然装聋作傻 ,要么神经兮 兮地问东答西 ,搞得法界人士也啼笑皆非 ,奈何他不 得。这种装愚守拙 ,答非所问的伎俩虽顽愚低劣 ,但 也生动地体现了他怯懦与大胆兼并一身的双重特 性。 福斯塔夫在下篇二幕二场中 , 演了一出抓壮丁 的丑剧。剧中 ,他抓的壮丁都是老弱病残 ,个个都苦 苦央求他放行归乡。面对众丁的哀求 , 福斯塔夫并 不手软 ,只装模作样地欲放一个叫“肉瘤”的愣头青 回家 ,但当被留下的“霉老儿”和“小公牛”行贿后 ,他 便立即改变初衷 ,任意调换留去人员 ,说什么“肉瘤” 虽寒伧 ,但选兵主要重“精神”,并借助此类无稽之谈 来遮掩搪塞。他见利忘 ,贪得无厌 ,但又自始至终囊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 空如洗 , 以致连欠相好情妇桂嫂的钱也厚着脸皮抵 赖不还 ,真不愧有“无衣无食的雇佣的武士”之称。 福斯塔夫在另一出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 总算充当了主角。这时 , 他已经是一个奇丑的白头 翁 ,但老不正经的性格仍使他淫气未减 ,因而人们在 此剧中 ,又见其以一副老色鬼的面貌登台亮相。 为了觊觎当地绅士们的财富 , 福斯塔夫不惜费 尽心机去引诱两位绅士太太。头一回 ,他别出心裁 , 有意泡制一式两份的情书来勾引两位夫人 , 结果反 遭两位绅士夫人算计。两位“妇道人家”略施小计便 请君入瓮 , 让他四脚朝天地钻进塞满了脏衣臭袜的 猪笼子里 , 还将他抛进泰晤士河足足灌了满满一肚 子脏水。尽管他“差不多死了三次”, 并后悔莫及地 咒骂自己不该“去应一个傻女人的”, 可一转身便事 过境迁地去践约。结果又被弄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妖 婆而遭到福德绅士的一顿恶揍 ,吃此亏后 ,他虽曾痛 切表示“要是我在临终以前还来得及念祷告 ,我一定 要忏悔”,可惜 ,在色与利的诱惑下 ,他依然故我 ,屡 犯不改。言出不久 ,便旧病复发去赶第三次密约 ,结 果再次遭罪。这一趟 , 福斯塔夫挨两个诡谲百端的 娘们戏弄成一个“四不象”的怪物。在恐怖阴森的林 苑里 ,福斯塔夫惨遭一群顽童手拧、拳击、烛烙。被 活活折腾一阵后 ,他才在众人面前被迫低头认罪 ,供 认自己不断受惩是“贪欢好色的下场”,是“应得的报 应”。 福斯塔夫三次企图调戏温莎的娘儿 , 却三次反 遭调弄 , 结果是一次比次寒碜。这不仅充分暴露了 他那至老不改 , 发泄动物本能的纵欲主义本质 , 而 且 ,这也是他那肆无忌惮的“冒险家”的本能体现。 福斯塔夫在表演这一串肮脏勾当时 , 他一方面显得 象个大大咧咧的莽夫 , 另一方面又在福德绅士面前 表现得慌恐怯懦 ,活象一个失去精骨的孱夫。 从上述几桩事以及福斯塔夫平素的一些言行 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矛盾 性格的多重性。说他象个软弱无能的脓包 , 却又有 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 ;说他厚颜无耻 ,却又有惭愧追 悔的言论 ;说他不懂荣誉 ,却又有冒功领赏的荒唐行 为。说他笨如猪猡 ,却又不乏机巧诡诈之能 ,说他疯 疯颠颠 ,形同白痴 ,却又体魄健全 ,神志清醒 ;说他头 脑简单 ,语无伦次 ,却又油腔滑嘴 ,恰似一个毋庸置 疑的雄辨家 ; 说他奴颜卑膝 ,诌媚主子 ,却又敢放胆 犯上 ,辱骂亲王 ;说他四处招撞骗 ,谎言惑众 ,有时却 又直言不讳 ,爽快率直 ;说他老态龙钟 ,鬓发苍苍 ,却 又老不成器 ,轻佻浅薄 ;说他有皇家军官爵士头衔的 身分 , 却又混迹市井 , 满身俗气 , 既不庄重 , 也不儒 雅 ;说他心术不正 ,名堂十足 ,善搞恶作剧 ,却又每每 作茧自缚 ,算尽机关 ,自陷圈套 ⋯⋯所有这些截然相 反的对立因素竟如此惟妙惟肖地集其一身 , 形成一 个离奇古怪的复杂矛盾体 , 给人一种集奇丑为一体 的感觉。正是这种多层次的叠合 , 才能使这一角色 富有多重性而不显单一 ,致使人们见解各异 ,所释不 一。前苏联莎士比亚研究家阿尼克斯特说得好 :“如 同莎士比亚塑造的别的巨人形象一样 , 福斯塔夫的 性格也是多方面与多侧面的。除了贵族习气外 , 他 身上还有别的因素 , 那些因素决定了观众对他的态 度。”⑤ (三) 莎士比亚无愧是世界文坛上的天才艺术家。只 有象他这样一位出身低微 ,洞悉病态社会弊端 ,熟谙 各类丑角的杰出大师 , 才能挥舞大家手笔塑造出这 样一个古灵精怪的混世魔 , 使其成为世界文学人物 画廊中不朽典型。这是莎士比亚的“一种不可思议 的艺术”⑥魅力的精妙显见。 值得探究的是 :也正是这么一个吹、嫖、抢、骗 , 无恶不作的兵痞 ,二流子一样的下作东西 ,照常理来 说 ,人们本当憎恶他 ,但从实际感受来说 ,却又觉得 他颇有令人愉悦的吸引力 , 不仅不令人憎厌 , 相反 , 其猪八戒式的憨直历来还博得不少观众的“偏爱”。 只要这个滑稽小丑一出场 ,人们就会提起精神、兴致 勃勃地观赏他的表演 ,他一下场 ,观众就深感遗憾。 福斯塔夫是横跨历史剧和喜剧中的人物。当时 , 这 一人物一上场就受到了观众的狂热欢迎。“福斯塔 夫成了伦敦戏迷最喜爱的人物之一”。由此可知 ,这 个滑稽丑角就象一桌丰筵中最能调味的佐料 , 虽不 占主要位置 ,但却最能刺激观赏者的胃口 ,帮助人们 品尝其他“盛馔”。 事物的客观规律往往是物极必反的 , 极丑之物 也常常产生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福斯塔夫这 一艺术形象足以印证这一美学规律。 诚然 , 产生这一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作家在剧本中娴熟地应用了各种高超的写作技巧。 首先 ,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莎士比亚巧 妙地采用夸张的比拟手法去描绘人物肖像 , 他精心 地将这一人物丑化成一个肥胖到看不见自己的的膝 盖 ,腰围足有两码左右 ,肚子可扫地 ,所过之处 ,地上 方 放/ 著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1 第 10 卷第 1 期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 . 10 - No . 1 1999 年 3 月 J OU RNAL O F GUAN GXI RAD IO AND TV UN IV ERSI T Y Mar . 1999 象涂上一层猪油的“庞大肉山”。在其他角色的眼 里 ,他是一个“下流的烛油矿”、“水肿的脓包”、“臃肿 的大肉瘤”、“下流龃龉脂油蒙住了心窍的东西”, 舞 台上 ,只见他身着军装 ,脚穿马靴 ,腰佩宝剑 ,神气活 现 ,可是走起路来却两腿打颤 ,气喘吁吁 ,恰如一头 笨拙的大肥猪。 莎士比亚时而借助第三者的对话 , 时而通过人 物的自白来塑造福斯塔夫的形象。 请看一段大法官当面对他的评价吧 : “您的身上已经写满了老年的字样 ,您还要把您 的名字登记在少年人的名单中吗 ? 您不是有一双昏 花的眼 ,一对干瘪的手 ,一张焦黄的脸 ,一把斑白的 胡须 ,两条瘦下去的腿 ,一个胖起来的肚子吗 ?你的 声音不是已经嗄哑 ,您的呼吸不是已经短促 ,您的下 巴不是多一层肉 ,您的智慧不是一天一天空虚 ,您的 全身每一部分不是都在老朽腐化 , 您却还要自命为 青年吗 ?哗、哗、哗 ,约翰爵士 !”⑦ 这一席话 , 淋漓尽致地将福斯塔夫老而装嫩的 面孔披露无遗了。我们再听一下这个流里流气的老 淫棍的自我招供吧 : “哎 ,对了 ,来 ,唱一支淫荡的歌儿给我听 ,让我 快活快活 ,我本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绅士 ,难得赌几 次咒 ; 一星期顶多也不过掷七回骰子 ; 一年之中 ,也 不过逛三四 ———百回窑子 ,借了人的钱 ,十次中间有 三四次是还不清的 , 那时候我过着很好很有规律的 生活 ,现在却糟成这个样子 ,简直不成话了。”⑧ 纯粹是活生生一幅无赖自画相。作者的讽刺是 尖刻辛辣的。 福斯塔夫脸皮厚如城墙、, 他的吹牛术虽很拙 劣 , 但吹牛的形式则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他可 以当着主子之面象耍魔术一般地当场变幻数据。为 了吹嘘自己的勇敢 ,他可以任意夸大敌方的人数 ,本 来 , 他和几个同伴被乔装成警士的亲王和波因斯吓 唬得如鸟兽散了 , 过后这位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的 吹牛家则对亲王说遇了一百个敌人 , 为了突出他个 人 , 竟夸下海口说 :“我一个跟他十二个短兵相接”, 同时 ,一路对话中 ,公然层层加码 ,从十二夸大到“五 十二、三人 ,”而且还在转眼间将四个穿麻衣的“摇身 一变就成十一个了。”⑨ 由于作家大胆应用了这种荒诞绝伦的漫画式勾 勒技巧 , 并直接让人物来进行现身说法 , 这就更逼 真、更形象、更有情趣了。一个小丑就这样是活灵现 地活跃在舞台上 ,常令人忍俊不禁地捧腹大笑。《亨 利四世》中 ,这类妙趣横生 ,引人发噱的幽默场景不 胜枚举。这些 ,都收到了良好的喜剧效果。 莎士比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刻画人物 , 把一 个整日吊儿郎当 ,嬉皮笑脸 ,而又长于打诨插科 ,卖 弄嘴皮的轻薄之徒描绘得如此传神 , 所以这一个人 物不仅能在舞台上取悦主子和同伴 , 而且也能取悦 舞台下的观众 ,成为供人们嘲弄的笑料。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如前所述 : 福斯塔夫长 期沉沦在底层社会 , 有机会和平民阶级朝夕相处。 对社会的黑暗感触颇深 ,因而 ,每每在他幽默、俏皮 的言谈中 ,在他的胡闹逗笑中 ,也不时发出了对现实 不满的呼声 , 这就从客观上表达了下层人民的苦难 和不甘压迫的反抗情绪。况且 ,福斯塔夫的造孽 ,既 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 , 也有着产生这一孬种的客观 因素 ,就连这位圆滑如鳅的混世恶魔 ,也对自己所处 的年代发出了无可奈何的诅咒的哀叹 :“眼前这种人 心不古的历史的时代 , 可怜的杰克 ·福斯塔夫还有 什么办法呢 ?”⑩ 福斯塔夫的确是一位具有多重性的复杂人物 , 因此 ,观众对他的感情自然也是复杂的 ,而且 ,莎士 比亚在塑造这一多重性格的多变人物时 , 也势必会 掺杂进自己的世界观和感情因素。 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无疑会打上时 代的烙印。尽管莎士比亚善于采用浪漫主义的高超 手法 , 以其诙谐的笔调塑造出的福斯塔夫这一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染上了一层离奇古怪、变幻莫测的虚 幻色彩。但只要我们冷静剖析 , 终可找到形成这一 人物的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 , 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重人生 ,反对崇神性 ;信科学、讲 实际 ,福斯塔夫做为过渡时期的社会一员 ,文艺复兴 的新风必然也吹拂着他。因此 ,在他的鲜明个性中 , 也或多或少地散放着时代的新气息。如他老而不 衰 , 精力充沛 , 而且有着不知忧愁的乐天性格。这 些 , 都和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进取精神有所类 似 ; 他无拘无束、敢做敢为的行径 ,有着个性解放和 冒险主义的因素 ; 他放纵肉欲的人生观和中世纪的 禁欲主义两相对立 ; 他毫无信仰的精神状态又和神 权主义大相径庭 , 而那种“即然大鱼可以吞食小鱼 , 按照自然的法则 , 我想不出为什么我不应该抽他几 分油水”,乘机大捞一把的动机又体现了早期资产阶 级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以强凌弱的贪婪性。 福斯塔夫虽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 但他毕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2 方 放/ 著 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 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先进分子。正如前面所提到 的。他是新旧社会变革时期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 物。他的心底 , 就象藏着一块凹凸不平的镜子 , 因 此 , 一切进步的因素 , 反映到他那里都遭到了曲变 : 提倡个性解放变成了无法无天的无政府主义 , 反禁 欲主义变成了及时行乐的纵欲主义 , 反神权主义变 成了丧失精神支柱的虚无主义 , 讲求实际变成了损 人利己的实用主义 , 顺应时代潮流的灵活机动性变 成了见风使舵、钻营进身的机会主义。 福斯塔夫是世界文苑中极为罕见的丑角 , 是丑 类群中的“集大成者”。《亨利四世》中和他一道鬼混 的有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的浪子亲王 ,叭儿狗式的波 因斯 ,酒糟鼻的奴仆巴道夫 ,夸夸其谈而又胆小如鼠 的流氓旗官毕斯托尔 ,坏蛋帮凶盖兹希尔 ,无用副官 皮多 ,呆头傻脑、耳背心愚的治安官夏禄 ,瘦骨伶仃、 两面三刀的野猪头酒店老板娘快嘴桂嫂 , 出卖肉体 的妓女桃儿 ⋯⋯福斯塔夫正是这群杂七杂八的乌合 之众的总代表。 (四) 福斯塔夫这个混世魔王生得突兀 , 死得也很古 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是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出 世的 ,”而且“一生下来就有一头白发和圆圆的肚子”λϖ这种带有荒诞色彩的出生首先就给这个与众不同 的角色增添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奇特味。混世魔王虽 能在动乱的年代里混世 , 但好景毕竟不长。社会一 转入安定 , 这类乌七八糟的乱世熊罴就没有市场 了。 《亨利四世》的结局是意味深长的。当浪荡太子 以浪子回头的面貌继承王位登基后 , 这个多少沾有 一些伪性的新君主 , 便以重整法纪的姿态反脸不认 曾一块厮混的福斯塔夫了。可是 , 马大哈的福斯塔 夫却还傻乎乎地蒙在鼓里 ,始终执迷不悟 ,甚至想当 然地认为新君主亨利五世将他放逐不过是闹着玩的 儿戏 ,特意“遮掩世人的耳目”罢了 ,这个天真的活宝 竟妄想 :“今晚我一定就会被招进宫”。只可惜话音 未落 , 便被代表着新专制王权的大法官宣布锒铛入 狱了 ,这种自宽自解、愚不可及的精神和鲁迅笔下的 阿 Q 上断头台之前仍洋洋自得 , 愚昧无知的自胜精 神极为相似。两位大师虽不处同一时代 , 也不处同 一国度 ,大手笔之下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福斯塔夫身陷囹圄的下场 , 隐示着在时代的变 革中 ,人心思定 ,一朝天下太平 ,法制重申时 ,这号混 世魔王终将遭到法律的制裁。这和作者早期相信专 制王权能为资本主义进步势力扫清障碍的思想是吻 合的。 福斯塔夫的死很不正常。《亨利五世》三幕三场 中提到他“害着火热的隔日热”,浑身发抖 ,最后在生 活过的地方 ———野猪头酒店孤独地出汗而死 , 死时 众叛亲离 ,没有一个朋友在身边为其送丧。 福斯塔夫晚景凄凉、死于非命的结局 ,一方面说 明他不得人心 , 另一方面又说明他的存在已越来越 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同时 , 也暗示着无论是 封建贵族的遗老还是遗少 , 都将被迅猛奔涌着的历 史的洪涛巨浪所淘汰。 福斯塔夫这一绝妙无双的艺术典型在世界文坛 的问世 ,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而且还有着深远 的现实意义。 今天 ,在大改革、大开放、大变化的时代新潮中 , 警惕福斯塔夫那类唯利是图、见猎心驰的官场腐败 蛀虫和商界奸诈贪婪的投机分子 , 显然是很有必要 的。从这个角度来考察 , 深刻剖析福斯塔夫式的混 式魔 , 帮助人们以敏锐的金睛火眼洞悉复杂社会中 那些两面三刀 ,口蜜腹剑的机会主义分子 ,可以古鉴 今 ,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可见这一人物在艺术上 耐人咀嚼的美学旨趣不仅意蕴隽永 ,而且历久弥新 , 有较高的审美研究价值。 注释 : ①④见《外国文学五十五讲》上册 227 页、205 页 , 贵州 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2 月 1 版。②徐克勤《谈谈福斯塔夫形 象》, 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年第二期。③吴兴 华 :《亨利四世·序》。《亨利四世》12 —22 页 ,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57 年版。⑤阿尼克斯特《莎士比亚的创作》266 页 ,苏联 艺术文学出版社 1963 年莫斯科版。⑥莫尔根《论约翰·福斯 塔夫的戏剧性格》转引自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 册 92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79 年 12 月 1 版。⑦见《亨 利四世》下篇第一幕。《莎士比亚全集》(五) 134 页 ,人民文学 出版社 , 1978 年 4 月北京第一版。⑧、⑩见《亨利四世》上篇 第三幕。《莎士比亚全集》(五) 72 页、77 页 ,同上。⑨见《亨利 四世》上篇第二幕。《莎士比亚全集》(五) 43 —45 页 ,同上。λϖ 《亨利五世》中的一个人物 , 转引自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 编》120 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年 12 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 方放 ,广西艺术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 副教授。出版专著《文苑赏论》。南宁 ,邮编 : 530022。 [责任编辑 程里璇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_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