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胃痛

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胃痛

2019-06-12 1页 doc 4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肥猫叫noah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胃痛胃痛【定义】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根据胃痛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疾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病因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寒性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2.饮食不节这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如长期过食或暴食生冷,耗伤中...
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胃痛
胃痛【定义】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根据胃痛的临床现,西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疾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病因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寒性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2.饮食不节这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如长期过食或暴食生冷,耗伤中焦阳气;或饮酒无节,损伤胃体;或偏食辛辣,蕴热伤阴或嗜食肥腻,积滞难消,酿生湿热;或饥饱无常,特别是空腹过劳或饱餐后用力过度而损伤胃气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发生胃痛。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4.脾胃素虚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互为表里,共主升降。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焦虚寒,失其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则均可导致胃痛。素体脾胃虚弱,遇有饮食失调、外感邪气、情志刺激,更易引起胃痛发作或加重。5.药物损害过服寒凉、温燥中西药物,伤胃体,耗胃气,损胃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而痛。2、病机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胃痛的病机演变复杂多异,归纳起来,主要是虚实、寒热、气血之间的演变和转化。胃痛的病理性质可分为虚实两类。胃痛初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属实证;若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可由实转虚。如因寒而痛者,寒伤阳气,可形成虚寒胃痛;因热而痛者,热邪伤阴,可形成阴虚胃痛。虚证胃痛,因脾胃功能虚弱,失于运化,又易受邪,形成虚实夹杂证,如脾胃虚寒者,易兼寒邪、食滞或湿浊等。从寒热来看,寒痛日久,过用辛热,可以郁而化热;热痛日久,过用苦寒或饮食生冷过度,亦可寒化形成寒证,都可致寒热错杂、寒热互结等复杂病机。从气滞与血病来看,气滞日久,气病及血,必见血瘀;瘀血阻滞,常使气滞加重。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可致出血。总之,胃痛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为基础,日久易出现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气滞、血瘀的复杂病理变化,甚至导致危重病证的发生。【诊查要点】3、诊断依据1.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可表现为胀痛、刺痛、灼痛、隐痛、剧痛、闷痛等。2.常伴有脘腹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食纳减少等胃失和降症状。3.以中青年居多,起病或急或缓,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常有明显的诱因,如与饮食失调、情志刺激、劳倦过度及受寒等因素有关。。4、病证鉴别6.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心痛的严重证候,《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多见于老年人,常有胸痹病史,一般为胸部闷痛、刺痛或绞痛,疼痛剧烈,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唇甲紫绀等症状,病情危急。其病史、病机要点、病变脏腑、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7.胃痛与胁痛胃痛与胁痛主要从病位、主症及兼症方面进行鉴别。胁痛病位在肝胆,与脾胃有关,以胁肋部疼痛为主,多伴有胸闷太息、口苦,或发热恶寒等症。胃痛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以胃脘部疼痛为主,常伴有脘腹痞闷胀满、吞酸嘈杂等症。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8.胃痛与腹痛两者疼痛部位不同。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胃痛与腹痛在病变脏腑、临床特点等方面亦有区别。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此外,肝、胆、脾、胰病变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还应结合辨病予以排除。【辨证论治】5、治疗原则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旨在疏通气机,通而痛止,即所谓的“通则不痛”。然在使用理气和胃之法时,还必须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如实证者,应区别寒凝、气滞、胃热、血瘀,分别给予散寒止痛、疏肝解郁、清泄肝胃、通络化瘀治法;虚证者当辨虚寒与阴虚,分别治予温胃健中或滋阴养胃。6、证治分类9.寒邪客胃证症状: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证机概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代表方:良附丸加味。临证加减:若病情较轻,可服生姜汤,结合局部热熨即可缓解。若寒邪较著,加荜茇、川椒、肉桂、厚朴等,以助散寒理气止痛;如兼见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可加苏叶、桂枝、防风等以疏散风寒;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宿食停滞,兼见胸脘痞闷,嗳气或呕吐者,可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半夏等,或加服保和丸以消食导滞,降逆止呕。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10.饮食伤胃证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代表方:保和丸加减。临证加减: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等以行气消滞;若食积化热,嗳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以清热;若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以通腑行气;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11.肝气犯胃证症状: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怫郁烦恼则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临证加减:若疼痛较著者,可加用金铃子散、青木香、郁金等,以增加理气止痛之效;若嗳气频繁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泛吐酸水者,加或加炙乌贼骨、川贝母、煅瓦楞子等和胃制酸;若痛势急迫,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乃肝胃郁热证,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以疏肝泄热和胃。郁热迫血妄行,吐血、便血者,宜加大黄、地榆、白及粉等以凉血止血。若病情反复久延,脾气亦伤,胃痛而胀,饮食不佳,神疲乏力,属肝郁脾虚证,宜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用逍遥散加佛手、香附、砂仁、郁金等。12.湿热中阻证症状: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治法:清化热湿,理气和胃。代表方:清中汤加减。临证加减:湿偏重者加苍术、藿香燥湿醒脾;热偏重者加蒲公英、黄芩、连翘清胃泄热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以清胃降逆大便秘结不通者,可加大黄(后下)通下导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兼有食积停滞,纳呆少食者,加炒三仙、莱菔子以消食导滞。13.血停胃证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屡发,食后加剧,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雍滞。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临证加减:若胃痛甚者,可加延胡索、郁金、九香虫、木香、枳壳以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若见呕血及黑便等出血现象者,当以止血为先,宜去檀香、砂仁,加大黄、茜草根、三七粉等化瘀止血。14.脾胃虚寒证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虚缓无力。证机概要: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临证加减:若泛吐酸水者,去饴糖,加吴茱萸、煅瓦楞子以制酸止痛;若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有振水音,宜加干姜、半夏、陈皮、茯苓,或配苓桂术甘汤以温化饮邪;若寒甚者,可合用理中丸或改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疼痛较著,加延胡索以止痛。15.胃阴不足证症状: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证机概要:胃阴不足,润降失司。治法:养阴益胃。代表方:益胃汤加味。临证加减:若胃中嘈杂,或有吞酸者,可加左金丸以制酸和胃;胃酸明显减少者,当酌加重乌梅、诃子肉、鸡内金等,以增强酸甘化阴之力;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者,宜加厚朴花、金铃子散等行气止痛;若便秘,可酌加麻仁、瓜蒌仁以润服通便;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山药、白术以益气养阴。【临证备要】1.治肝可以安胃。肝胃失调所致胃痛十分常见,治肝诸法在应用时应相互配合,疏敛有度,补泻适宜,方合肝睥疏运之性。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怡情适怀,方能达到预期效果。2.注意“忌刚用柔”。理气和胃止痛为治疗胃痛的大法,但久用辛香理气之剂易耗阴伤气,尤其肝胃郁热、胃阴不足患者,治疗时辛香热燥、苦寒清热的药物不宜多用,以免损伤胃气,耗伤胃阴,宜“忌刚用柔”。如治疗胃阴不足证,应在养阴清热基础上疏肝调气,如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山药等甘凉濡润之品以养阴清热;用乌梅、木瓜、白芍、山楂、甘草等酸甘之品以养阴柔肝;用玫瑰花、佛手、绿萼梅、香橼等辛平之品以疏肝调气。3.合理运用活血祛瘀药。慢性胃痛多兼有血瘀,即“久病入络”、“胃病久发,必有聚瘀”,治疗应重视活血祛瘀药的运用,常用药如郁金、延胡索、田七、莪术、红花、赤芍等。4.久痛防变。中年以上患者,胃痛经久不愈,痛无定时,消瘦无力,贫血,当防恶性病变,应注意及时检查调治。5
/
本文档为【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胃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