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2020-09-23 4页 doc 44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长颈鹿

暂无简介

举报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范文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目录1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亮点,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为加快蔬菜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目录1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亮点,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是“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为加快蔬菜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促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晋发改农经发〔2012〕227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1.83万亩,总产量136.53万吨,位居全省第六位。近十年来,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平稳,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43.50万亩,产量达到144.63万吨,为历年之最(见附图3)。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万亩发展到2011年的4.08万亩,主要集中在清徐县、晋源区、小店区和阳曲县,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近30个。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及交通运输线路的扩展,大量城镇及交通线周边的优质土地被占用,我市近郊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逐渐向远郊地区发展,2011年太原市各县(市、区)蔬菜种植分布情况见附图4,清徐县是太原最大的蔬菜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市的43%,依次是:小店区19%、阳曲县13%、晋源区9%、尖草坪区6%、古交市3%、娄烦县2%,万柏林区1%。近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的县(市、区)有: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及娄烦县,面积减少的县(市、区)有:小店区、晋源区及万柏林区。2、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良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北品种齐备,国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餐桌膳食供应。2011年,全市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24.62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58.9%,产量57.99万吨,占蔬菜产量的42.5%。太原市蔬菜供求状况可概括为“总量有余、旺淡不均,有出有进,余缺调剂”。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困扰多年的蔬菜均衡生产和供应问至今尚未解决,冬春鲜细菜缺口较大,品种单调,自给率只占23.2%,但7~9月份蔬菜总量有余,除部分蔬菜外销外,仍旧存在卖难的问题,6~11月份这几个月外销蔬菜可达60万吨左右。我市蔬菜播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有:番茄、甘蓝、大白菜、菜豆、大葱、黄瓜、茄子、西葫芦、辣椒、胡萝卜(见附图5所示)。主要外销品种有:甘蓝、胡萝卜、青椒、尖椒、茄子、番茄、菜豆、西芹、红皮葱头等,销往内蒙、太原、深圳、兰州、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甚至远销日本等地。3、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目前,在我市已形成多个具备一定规模的蔬菜集中产区:如清徐县东于镇、集义乡的大白菜基地,年产量14万吨;清徐县集义乡、徐沟镇、孟封镇,小店区小店街办、刘家堡乡、北格镇、西温庄乡,晋源区晋源街办、晋祠镇等地区的茴子白、青椒、小红辣椒、西红柿、茄子、热白菜、白萝卜、西芹生产基地,年产量30万吨;小店区、晋源区大葱生产基地,年产量4万吨;清徐县汾河以西的河西地区、小店区、晋源区的大中棚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0万吨;大运路沿线日光节能温室冬、春鲜细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1万吨;阳曲县旱地西红柿、茴子白、菜豆等夏秋菜生产基地;娄烦县、古交市红胡萝卜、红皮葱头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5万吨左右。全市“一村一品”初见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明显、效益较高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村、专业乡,同时还催生了一批知名品牌,成为特色农业的名片。清徐县集义乡蔬菜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娄烦县马铃薯、胡萝卜获得德国国际生态组织有机产品认证,并打造尹家窑村蔬菜、张家庄村大蒜、大圣堂村设施蔬菜等一村一品基地;小店区孙家寨村注册的“并州绿”牌蔬菜已叫响龙城,晋源区打造东庄营设施蔬菜、新庄韭菜等一村一品基地,古交的龙子村紫球葱头,统一注册了“净苑”商标,销路很好;阳曲县思西村注册了“思西蔬菜”,在农博会上大受欢迎;太原市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阳曲县东黄水镇致力于有机蔬菜、野菜的生产,是沃尔玛友好农业合作伙伴及生鲜直采基地。4、科技推广不断普及。近年来,太原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蔬菜生产技术集成组装和科技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制订了适合太原地区的DB140100/T036—2010《太原市绿色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和DB140100/T037—2010《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两个。日光温室结构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配方施肥、膜下暗灌、穴盘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5、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增强。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1.83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5.06万亩)的25.3%,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的34%,而蔬菜产值(13.78亿元)却占整个农业产值(37.94亿元)的36.3%。2011年全市蔬菜纯收入10.29亿元,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为988元,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888元的11.1%,蔬菜种植已成为全市种植业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存在问题1、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同全国省会城市一样,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展,近郊蔬菜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人多地少、土地紧缺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对蔬菜生产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化比例不高。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投入不足,基地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蔬菜栽培设施发展缓慢,虽然供给总量有余,但冬春季自给不足,难以形成满季节供应,难以捕捉上市时间差,难以寻找市场价格波峰,蔬菜生产受市场的约束依然严重。3、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技术推广难度大。一是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其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难以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技术指导,与技术要求高、面广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二是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新老菜区差别较大,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不断下降,许多蔬菜新产区既缺少掌握一技之长的菜农又缺少懂蔬菜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成为蔬菜生产发展的“瓶颈”。4、分散经营占主体,质量安全难管理。我市的蔬菜生产绝大多数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值低,规模化、设施化水平不高,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难,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产品安全优质化水平与居民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5、蔬菜市场建设比较缓慢。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布局不相适应,大量蔬菜销售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马路地头的初级阶段,价格低,损耗大,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蔬菜加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精深加工比重低,品牌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优质、优价。6、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对蔬菜采后处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市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不足5%;与蔬菜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第二章市场前景与产业优势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国际市场前景分析。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进入本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自给率下降,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市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市蔬菜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后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改进,我市蔬菜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蔬菜出口空间较大。2、国内市场前景分析。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出于营养保健需要,人们的膳食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3、省城市场前景分析。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0.2万人,占全省比重的11.77%,同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4万人相比,10年间,太原市人口增加了85.7199万人,增长25.6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人口数量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500万人左右,按每天人均消费0.5公斤蔬菜计算,蔬菜消费近100吨。加上蔬菜加工,日需量约1万吨,全年约需360万吨以上,目前仅为140万吨,生产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二、发展蔬菜产业优势分析1、省城地域优势。太原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在全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导和“领跑”的重要作用。全市整体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实力较强,但农业资源禀赋不占优势,人均耕地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发展不能靠数量取胜,必须以质量谋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形成融产、加、销、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兼具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多种功能,为城乡提供鲜活农产品、涵养生态、休闲观光产品的都市现代农业路子。2、政策环境优势。国家连续出台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为“三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我省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太原城市圈的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太原必将得到国家和省里前所未有的政策、资金支持,在众多方面进行“先行先试”,能够率先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活力。随着产业转型的引导,农业农村较强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和广大农民积极的创业热情,极大地吸引了从事煤焦、建材等领域的能人志士在转型发展中投身农业,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蔬菜生产比较效益高,对农民增收作用大,带动就业能力强,对蔬菜生产驱动作用突出,蔬菜发展潜力大。3、生产潜力优势。我市露地夏秋蔬菜已规划在国家的四大优势产业带,即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产业带中。同时,发展设施蔬菜潜力巨大,可以提高本地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太原市冬季蔬菜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本市生产能力仅为需求量的23.2%,能为冬季和早春、晚秋提供商品菜的日光节能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产量仅为总产量的18.0%和5.1%。因此,露地夏秋蔬菜和设施蔬菜发展是我市蔬菜业的最大优势。第三章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省会城市的鲜明特征,背靠省会城市这个巨大市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后方保障基地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打破原有“近郊为主、远郊为辅”的生产布局,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中远郊区转移,优化品种和区域布局,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二、基本原则1、保障市场供给的原则。提高自给保障能力,以满足和丰富城市供应为基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2、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则。以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基地为保障,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3、产业提质增效的原则。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化生产,坚持以优质、高效为主体,提高产品档次,促进效益持续增长。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有利于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首要条件。三、发展目标1、到201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2万亩,总产量137万吨以上,产值13.7亿元,蔬菜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1050元;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5万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11.9%,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2.3万吨,11月到翌年4月本地蔬菜占有份额为23.2%。2、到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3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45.3万吨,产值18.9亿元,蔬菜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1370元;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0万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3.2%,设施蔬菜产量达到46万吨,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46%,11月到翌年4月本地蔬菜占有份额为35%。3、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157.5万吨以上,产值23.6亿元,蔬菜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1780元;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5万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44.4%,设施蔬菜产量达到72万吨,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45.7%以上,11月到翌年4月本地蔬菜占有份额为50%(见附表1)。第四章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一、功能定位太原市农业的立地条件决定其农业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辖区内南部土地平整,水肥条件较好,是太原最主要的农业产区;北部和西部山岭沟壑纵横,夏季凉爽。根据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建设五大农业产业板块和“突出优势、扩大规模、区域集中、发展特色”的布局要求,要充分发挥三大优势,突出三种功能。1、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充分挖掘我市冬春季节光照充足的优势,发展设施蔬菜,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提高自给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二是充分发挥我市露地夏秋蔬菜的优势,区域生产,全国供应,全力增加菜农收入。三是走具有省会城市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之路,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基本建成产业成块、基地成片、辐射成圈、互为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协调推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突出三种功能:一是生产保障功能。农业在保障全市人口农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需求同时,又是农民转移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服务功能;二是休闲观光功能。以多样性的农业生态和特色化的农业园区,打造了都市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让城乡居民体验都市农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三是带动示范功能。省会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发挥省会城市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加强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等建立现代农业,辐射带动全省农业的发展,使太原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示范中心。二、区域布局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已初步形成的优势区域内,建设设施蔬菜优势区、露地夏秋蔬菜优势区、多功能都市农业区和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区等四个优势区域(见附表2、附图6),通过重点建设,抓大带小,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设施蔬菜优势区。选择清徐县、小店区、晋源区、阳曲县和娄烦县等9个县(市、区)43个蔬菜种植乡(镇),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合理确定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大力发展蔬菜高效园艺产业,提高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设施蔬菜耕地面积不减少,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2、露地夏秋蔬菜优势区。选择清徐县、阳曲县、尖草坪区、娄烦县、古交市等9个县(市、区)40个乡(镇)发展露地夏秋蔬菜生产,主要指,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并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多功能都市农业区。选择杏花岭、万柏林、晋源区、娄烦县等8个县(市、区)20个乡(镇)发展多功能都市农业区,主要指。在进一步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重点发展蔬菜市场、物流、加工区。4、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区。选择清徐县、阳曲县、小店区、娄烦县等6个县(市、区)选择11个乡镇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三、发展重点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区、五大体系”。四大功能区包括:设施蔬菜区、露地夏秋蔬菜优势区、“一村一品”地方名优特蔬菜区和多功能都市农业区;五大体系包括:技术支撑体系、安全生产体系、市场体系、冷链物流体系、蔬菜精深加工体系。(一)四大功能区建设1、设施蔬菜生产区建设到2015年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0万亩,到2020年发展到15万亩,形成品种齐全、各具特色、质量过硬、规模效益较大的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清徐县、小店区、晋源区和阳曲县、娄烦县5个县(市、区)为核心建设设施蔬菜,重点抓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建设,打造优势蔬菜区域板块,提高优势蔬菜的聚集度,形成若干个以百亩村、千亩乡、万亩县为片区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①生产设施建设,包括日光温室、大棚、防虫网棚等,设施建设按照太原市颁布的设施建造标准执行;②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田间道路的硬化铺设,水、电配套等;③卷帘保温设备、滴灌设备、耕整设备、田间管理和植保设备、节约化育苗、物理农业设备、收获采摘设备等。2、露地夏秋蔬菜优势区建设到2020年发展到15万亩。目标市场为华北、长江下游、华南及港澳地区的夏秋淡季市场。主要产品为洋葱、萝卜、胡萝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莴笋、结球甘蓝、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等喜温瓜菜,上市期集中在7—9月份上市。露地夏秋蔬菜优势区主要清徐河东地区的四个乡镇、小店区南部的乡镇以及阳曲、娄烦、古交气候冷凉,非常适宜夏秋季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全国较有名的夏秋季蔬菜优势产区。主要品种是茴子白、大青椒、耐运输西红柿、红、白胡萝卜。主要建设内容为: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露地蔬菜要优良品种的选择,科学搞好品种布局;二是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模式的研究,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蔬菜;三是全力打造露地蔬菜特色品牌。加大名牌产品的认证和宣传力度,创建一批被社会广泛认可、具有较高声誉的蔬菜品牌,促进产品生产与品牌建设的有机融合,大力抓好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地域资源认证等,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四是以专业合作社、企业为主导,引导农民开展订单生产,增强抗风险、持续增效的能力。3、“一村一品”地方名优特色蔬菜区建设到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充分利用自然和地理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集义、孟封徐沟芦笋基地,东于的大白菜,王答的红辣椒,柳杜的白灵菇,范庄的葱,张家庄村大蒜、龙子村紫球葱头等20处特色品牌基地。在发展重点上,本着高端、高质、高效原则,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增效,突出规模扩张,突出品牌创建,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栽培设施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深入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以在省内外久负盛名及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搜集、整理品种资源,加大对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开发力度,培育一批蔬菜原产地保护产品,建立保护示范田,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放大品牌效应。到2015年,挖掘提升地方名产蔬菜10个,培育省内外知名蔬菜品牌20个以上。4、多功能都市农业区建设。主要指杏花岭、万柏林、迎泽区和尖草坪区。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太原市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全力打造规划的五条精品休闲观光路线,力争用2015年,在全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扶持打造5个省级、10个市级的宜看、宜居、宜游、宜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园和特色“农家乐”示范点,带动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省级多功能园区30个、市级园区20个,建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二)五大体系1、市场体系建设在现有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太原市城东利民果蔬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改建、扩建、新建由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构成的七大市场,按照《太原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进行布局建设,规划期内基本覆盖太原城乡,并建立生产基地和超市、社区对接,扩大直销。(1)东北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地区,规划面积13.32万m2,是以蔬菜、果品加工、储藏、组货、批发销售为主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再造一个河西市场。(2)古交蔬菜瓜果批发市场:规划面积20万m2,在现古交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形成覆盖古交、娄烦两地,流通太原城区的蔬菜瓜果批发市场。(3)晋源区绿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晋源区晋源镇南街村,规划面积6.6万m2,是一个包括畜产品、禽蛋、水产、成品活畜、蔬菜等销售在内的一体化的专业市场。该市场为畜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交易平台。(4)尖草坪金滩农产品交易市场:位于尖草坪区向阳镇南翟村,规划面积6万m2,是一个集蔬菜、果葡和农副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带动尖草坪区农产品生产,并辐射阳曲等县区,形成一个产地农产品集散的批发市场。(5)小店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小店区孙家寨村,规划面积6.6万m2,是一个产销两地结合型的专业市场,与晋源区农副产品市场形成互补联动。(6)清徐小武蔬菜瓜果交易市场:位于清徐县孟封镇小武村。依托小武村的蔬菜生产合作社,扩大精品蔬菜种植,以“基地+市场”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交易市场规模。规划改扩建现有市场,规划总面积14.32万m2。(7)市场整合与建设:规范发展山西吉昌信粮油批发市场,整合五龙口肉食水产批发市场,形成以万吉副食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交易市场,提升规模和档次,建成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功能的专业销地批发市场。(8)加强“农超对接”。推进“农超对接”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供应,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民生。到2015年,“农超对接”覆盖面力求达到30%。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中心城区可考虑建立鲜菜配送中心,在大厂矿、大学校、大医院、大酒店、大机关、大社区设立鲜菜配送点,通过直销、配送和蔬菜连锁超市等新型营销模式,推进产销对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者、营销者、消费者三方受益。鼓励和扶持大型商贸、餐饮企业开发建设“农超对接”生产基地,有效扩大田间蔬菜直供酒店、超市范围。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到2020年,在规划重点基地县和蔬菜批发市场,选建10个蔬菜采后处理及配送示范中心,每个中心配套建设5000吨冷藏周转库1个、100吨的预冷库1座、5吨可移动的真空预冷库1个、冷藏保温车5台等。分阶段建设任务:2012-2015年,选建5个蔬菜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同时进一步促进采后蔬菜商品化处理及相关技术培训、应用及推广,建立从产地采收到终端销售较为完整的冷链系统。2016-2020年,再选建5个蔬菜采后处理加工中心。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使我市蔬菜冷链体系更加完善。3、蔬菜精深加工体系建设(1)速冻蔬菜:主要发展西兰花、青刀豆、毛豆、蚕豆、菠菜加工等。2012-2015年新建速冻蔬菜加工能力2万吨;2016-2020年新建速冻蔬菜加工能力3万吨。(2)鲜切蔬菜:主要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什锦盆菜加工等。2012-2015年新建鲜切蔬菜加工能力3万吨;2016-2020年新建鲜切蔬菜加工能力8万吨。(3)脱水蔬菜:主要发展香菇、木耳、小辣椒、胡萝卜、洋葱、甘蓝、菜豆加工等。2012-2015年新建脱水蔬菜加工能力3万吨;2016-2020年新建脱水蔬菜加工能力6万吨。(4)罐藏蔬菜制品:主要发展双胞菇、金针菇、白灵菇、芦笋、苤兰、芥菜、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加工等。2012-2015年新建罐藏蔬菜制品加工能力4万吨;2016-2020年新建罐藏蔬菜制品加工能力10万吨。(5)蔬菜汁及蔬菜饮料:主要发展胡萝卜、芹菜、菠菜、番茄、黄瓜加工等。2012-2015年新建蔬菜汁饮料加工能力1万吨;2016-2020年新建蔬菜汁饮料加工能力2万吨。4、技术支撑体系建设(1)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科技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敬业、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二是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机构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蔬菜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三是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利用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通过讲座、函授、现场、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育蔬菜专业大户,积极引进外地大户带动本地大户,本地大户带动一般户,重点培育本地大户。要有意识地引导专业大户向外地拓展,在外地发展蔬菜生产,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2)蔬菜标准园建设工程:“十二五”期末,建设20个蔬菜标准园。其中国家及省级蔬菜标准园10个,市、县级蔬菜标准园10个。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50个蔬菜标准园。蔬菜标准园建设主要内容: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五化”要求搞好建设。(3)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工程: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势在必行。“十二五”期间要在每个优势板块核心县(市、区)建设2~3个育苗中心,建设标准为6000m2/个,并配套农业机械、运输车和检测设备及附属设施。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集约化育苗中心50个。(4)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提升。名牌是高质量商品的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芦笋、胡萝卜、番茄等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行销市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加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促进蔬菜产品增值;要继续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标明品牌、规格、产地等,实行标准化上市场;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我市蔬菜特色的优质品牌,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以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真正做到瞄准市场创名牌、确保质量创名牌、面向国际创名牌,以名牌产品来全面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5、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进程,建立包括种子检测在内的质检机构,形成以市质检中心和县级质检站为骨干,专业检测机构和社会检测能力为补充,符合全市实际又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建成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10个县区市的质检站,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以检测为手段全面提升全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防堵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完善主要农产品及其投入品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制度,率先在全省构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保障体系。第五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蔬菜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保供菜田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协调和指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制定和完善蔬菜市场供应的,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市级和县(市)区级蔬菜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固定来源。强化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对划定的保供菜田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提高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蔬菜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要集中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逐步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特色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保供菜田保护、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蔬菜生产设施化、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产销对接等给予重点扶持。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在蔬菜优势产区,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蔬菜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完善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合理利益,鼓励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蔬菜种植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扶持蔬菜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的优质蔬菜品牌,建设品牌挂钩基地,抓好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引导蔬菜生产逐步向品牌企业靠拢;制定外观等级标准,规范包装标识,提高品牌信誉和消费者对品牌蔬菜的认识;鼓励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省内乃至国内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强化科技支撑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科技队伍的建设,培育一支敬业、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二是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机构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蔬菜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三是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利用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通过讲座、函授、现场、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育蔬菜专业大户,积极引进外地大户带动本地大户,本地大户带动一般户,重点培育本地大户。要有意识地引导专业大户向外地拓展,在外地发展蔬菜生产,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通过科技入户、重大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菜农的科学生产观念,提高菜农参与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经营等现代生产方式的自觉性。促进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引导科研机构与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鼓励科研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传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和技术到田率。组建由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市蔬菜专家顾问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协助制订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开展各种级别的学术交流。五、加强质量监管一是加强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监控,落实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责任,对太原市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二是进一步加强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速太原市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操作规程的修订完善;三是加强蔬菜产品检验检测,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与有关部门调协配合,联防联打,严厉打击销售、使用违禁高毒农药的行为,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四是进一步加强太原市蔬菜质量检测网点建设,实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全程监测检验网络体系,形成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无缝衔接;五是扩充检测队伍,发动市、区(县)、镇(街)三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保障质量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六、完善市场体系优化蔬菜批发市场布局,突出抓好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信息系统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创新蔬菜交易方式,积极推行农产品拍卖制、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制订统一的蔬菜分级分类标准,推行蔬菜流通标准化和分级包装上市。扶持蔬菜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推进连锁经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蔬菜电子商务。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改超”。建设蔬菜公共营销服务系统,加大政府对蔬菜营销活动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蔬菜物流“绿色通道”,降低蔬菜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积极培育场流通主体,为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科技、信息、营销、资金等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七、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在蔬菜重点产区,推广蔬菜政策性保险,将设施生产、集约化育苗和规模种植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提高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步全面实施商品蔬菜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建立蔬菜风险调节基金、最低保护价、灾害补偿制度,用于灾后恢复生产、蔬菜调运,以稳定市场、保护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附表1全市蔬菜生产分阶段发展目标     年份分类 2012 2013 2014 2015 2020 蔬菜总量 面积(万亩) 42 42 42 43 45 产量(万吨) 137 139.6 141.1 145.3 157.5 单产(亩/公斤) 3260 3325 3360 3380 3500 总产值(亿元) 13.7 15.4 16.9 18.9 23.6 蔬菜人均占有量(公斤) 260.9 266.2 269.4 274.5 283.5 设施蔬菜 面积(万亩) 5 7 8 10 15 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比例(%) 11.9 16.7 19.0 23.2 44.4 产量(万吨) 22.3 31.2 36.0 46.0 72.0 占蔬菜总产量的比例(%) 16.2 22.4 28.5 31.7 45.7 单产(亩/公斤) 4450 4460 4500 4600 4800 11月至翌年4月本地蔬菜占有份额(%) 23.2 25.7 30 35 50附表2太原市优势蔬菜区域规划表 县(市、区) 设施蔬菜重点乡镇 露地夏秋蔬菜重点乡镇 地方名优特色蔬菜重点乡镇 多功能都市农业重点乡镇 清徐县 集义乡、孟封镇、徐沟镇、王答乡、西谷乡、柳杜乡、清源镇、东于镇、马峪乡 集义乡、孟封镇、徐沟镇、王答乡、西谷乡、柳杜乡、清源镇、东于镇、马峪乡 集义乡 徐沟镇、柳杜乡、孟封镇 小店区 小店街道、北格镇、西温庄乡、刘家堡乡 小店街道、北格镇、西温庄乡、刘家堡乡 北格镇、刘家堡乡 小店街道、北格镇、西温庄乡、刘家堡乡 晋源区 金胜镇、罗城街办、晋源街办、晋祠镇、姚村镇 晋源街办、晋祠镇、姚村镇 晋祠镇 罗城街办、晋源街办、晋祠镇 阳曲县 黄寨镇、大盂镇、东黄水镇、泥屯镇、高村乡、 东黄水镇、泥屯镇、候村乡、凌井店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杨兴乡 黄寨镇、杨兴乡 黄寨镇、东黄水镇 尖草坪区 迎新街办、向阳镇、上兰街办、向阳镇、柏板乡西堰乡、柴村街办、阳曲镇 上兰街办、、迎新街办、阳曲镇、柏板乡、西堰乡、阳曲镇 柏板乡 古交市 河口镇、岔口乡、原相乡、邢家社乡 桃园街道、屯兰街道、马兰镇、梭峪乡、岔口乡、常安乡、原相乡、邢家社乡 娄烦县 娄烦镇、静游镇、杜交曲镇、马家庄乡、天池店乡 娄烦镇、静游镇、马家庄乡、天池店乡 娄烦镇、马家庄乡、米峪镇乡、天池店乡 娄烦镇、杜交曲镇、马家庄乡、 杏花岭 杨家峪街办、中涧河乡、小返乡 杨家峪街道 杨家峪街办、中涧河乡、小返乡 万柏林 王封乡 王封乡 合计 44个重点乡镇 41个重点乡镇 11个重点乡镇 20个重点乡镇附图3附图42011年太原市各县(市、区)蔬菜种植分布情况附图5附图6
/
本文档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范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