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说文解字注标点整理本

说文解字注标点整理本

2010-11-02 44页 doc 457KB 2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7027

暂无简介

举报
说文解字注标点整理本說文解字注 【漢】許愼撰【淸】段玉裁注 WORD版製作者:汉语言文学仙子 底本:《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1年版 校本:許惟賢整理《說文解字注》,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據以標點全文) 參考文獻: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據以注音字頭) 說文解字弟一篇上 金壇 段玉裁注 一  部 一 癅yī 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属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𢫾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
说文解字注标点整理本
說文解字注 【漢】許愼撰【淸】段玉裁注 WORD版製作者:汉语言文学仙子 底本:《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1年版 校本:許惟賢整理《說文解字注》,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據以標點全文) 參考文獻: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據以注音字頭) 說文解字弟一篇上 金壇 段玉裁注 一  部 一 癅yī 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属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𢫾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熹》及《凡將》、《急就》、《元尙》、《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爲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 虞、三代、秦 漢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𤰃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癆[弌],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爲質,而兼錄古文、籒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籒”也。小篆之於古、籒,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籒也,故不更出古、籒;省改則古籒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卽古文而異”者,當謂之“古文奇字”。 元 癇yuɑ́n 始也。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从“一”,“兀”聲。徐氏鍇云:“不當有‘聲’字。”以“髡”从“兀”聲,“䡇”从“元”聲例之,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爲平入也。凡言“从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爲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爾雅》巳下,義書也;《聲類》巳下,音書也;《說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顚也”是;㳄釋其形,若“从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天 癈tiɑ̄n 顚也。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無上,从“一”、“大”。“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从“从‘一’、‘大’”。於六書爲㑹意。凡㑹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校勘至此 丕 癉pī 大也。見《釋詁》。从“一”,“不”聲。敷悲切。古音在〖第一部〗。鋪怡切。“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爲“丕”,如“不顯”卽“丕顯”之類,於六書爲假借。凡假借,必同部、同音。○丕,隸書中直引長,故云“丕”之字“不十”。漢石經作“𠦓”,可證。非與“丕”殊字也。 吏 癊lì 治人者也。“治”與“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曡韵爲訓也。从“一”,从“史”。此亦㑹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必以“一”爲體,以“史”爲用,“一”與“史”二事,故異其詞也。史者,記事者也。史亦聲。凡言亦聲者,㑹意兼形聲也。凡字有用六書之一者,有兼六書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文五 重一 此葢許所記也。每部記之,以得其凡若干字也。凡部之先後,以形之相近爲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爲次。《顏氏家訓》所謂“檃栝有條例”也。《說文》每部自首至尾,次弟井井如一篇文字。如“一”而“元”,元,始也,始而後有“天”,天莫大焉,故次以“丕”,而“吏”之从“一”終焉,是也。雍熙校刊部首某字說解爲大字,己下說解皆爲夾行小字,絕非舊式。 𠄞  部 𠄞 騌shɑ̀ng 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𠄞”,故“帝”下、“㫄”下、“⽰”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𠄞”,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癎”,而𤰃“上”爲部首,使下文“从‘𠄞’”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𠄞”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𠄞”,“癎”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变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变例而別白言之。𢫾事也。凡“𢫾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𢫾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𢫾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凡“𠄞”之屬皆从“𠄞”。時掌、時亮二切。古音〖第十部〗。〔丄〕癋,篆文“上”。謂李斯小篆也。今各本篆作“癎”,後人所改。 帝 癏dì 諦也。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王天下之號。从“𠄞”,“朿”聲。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癐,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𠄞”古“上”字者,明非𠄞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䇂”、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示”、“辰”、“”、“”、“”、“”皆从古文“上”。古文“示”作“𥘅”,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从“一”,小篆从“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𠄞”,六書之假借也。 旁 癑pɑ́ng 溥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曰:“㫄魄四塞。”張揖曰:“㫄,衍也。”《廣雅》曰:“㫄,大也。”按:“㫄”,讀如“𣶢”,與“溥”雙聲。後人訓“側”,其義偏矣。从“��”,闕。闕谓从“勹”之說未聞也。李陽冰曰:“‘勹’象㫄達之形也。”按:《自序》云:“其於所不知,葢闕如也”。凡言“闕”者,或謂形、或謂音、或謂義,分別讀之。“方”聲。凡徐氏鉉 鍇二本不同,各从其長者,如此處鍇作“方聲闕”。“闕”字在“方聲”下,於未聞从勹之說不瞭,故不从之是也。後不悉注。步光切。〖十部〗。癒〔𣃟〕,古文“㫄”。以許說推之,亦小篆从𠄞,古文从一也。癓𣃙,亦古文㫄。李斯改一爲二,則爲小篆。癕[雱],籒文。《詩》:“雨雪其雱。”《故訓傳》曰:“雱,盛皃。”卽此字也。籒文从“雨”,衆多如雨意也。毛云盛,與許云溥正合。今人不知“㫄”、“雱”同字,音讀各殊,古形、古音、古義皆廢矣。【㝑】 𠄟 𠄟 xiɑ̀ 底也。底也,指事,胡雅切。底當作“氐”。《广部》曰:底者,山凥也。一曰下也。許氏解字多用轉注。轉注者,互訓也。底云下也,故下云底也,此之謂轉注,全書皆當以此求之。抑此底字當作氐。《广部》“一曰下也”四字,疑後人所綴。何者?許書無“低”字,《日部》下昏下曰从氐省。氐者,下也,正與此下者氐也爲轉注。上,高也。下,氐也。高氐亦正相反相對。今本“氐”篆解云“至也”,亦當本作“下也”。如是正之,乃見許氏發揮轉注之恉。有好學深思者,當能心知其意也。从反𠄞爲𠄠𠄟。有物在“一”之下也。此古文下本如此,如“𨳌”字從古文“下”是也。後人改𠄠爲丅,謂之古文,則不得不改丅爲癘,謂之小篆文矣。胡雅、胡駕二切。古音在〖第五部〗。丅,篆文“下”。今各本篆文作癘,後人所改。 文四 重六 示部 示 癙shì 天𠂹象,見吉凶。見《周易·𣪠辭》。所㠯示人也。从“二”;古文上。三𠂹,謂川。日月星也。觀乎天文,㠯察時變。見《周易·𧶚彖傳》。示,神事也。言天縣象箸明以示人,聖人因以神道設敎。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古音第〖十五部〗。《中庸》、《小雅》以“示”爲“寘”。癚𥘅,古文“示”。所謂古文諸“丄”字皆从“一”也。𤓯𥘅 祜 癛hù 上諱。候古切。言上諱者五。《禾部》“秀”,漢世祖名也。《艸部》“莊”,顯宗名也。《火部》炟,肅宗名也。《戈部》肈,孝和帝名也。祜,恭宗名也。殤帝名隆不與焉。伏矦《古今注》曰:隆之字曰盛。亦當言“上諱”,明矣。而《五經異義》云:漢幼小諸帝皆不廟祭,而祭於陵。旣不廟祭矣,則不諱可知。此許沖奏上時,於“隆”字不曰“上諱”所由也。諱止於世祖者,記曰:旣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徇於宮曰:舍故而諱新。故,謂高祖祖之父當遷者。杜預亦言自父至高祖皆不敢厈言。計許君卒於恭宗已後,自恭宗至世祖適五世,世祖已上雖高帝不諱,葢漢制也。此書之例,當是不書其字,但書上諱,二字。書其字則非諱也。今本有篆文者,後人補之。不書故其詁訓形聲俱不言。假令補之,則曰“祜,福也,从示古聲”。祜訓福,則當與祿禠等爲類,而列於首者,尊君也。古音〖弟五部〗。 禮 癝lǐ 𡳐也。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𡳐,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𡳐,此假借之法。屨,𡳐 也。禮,𡳐也。𡳐同而義不同。所㠯事神致福也。从“示”,从“𧯽”。《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从“示”。“豐”者,行禮之器。𧯽亦聲。靈啓切。〖十五部〗。癟𠃞,古文“禮”。 禧 癠xī 禮吉也。行禮獲吉也。《釋詁》曰:禧,福也。从“示”,“喜”聲。許其切。〖一部〗。 禛 癡zhēn 㠯眞受福也。从“示”,“眞”聲。此亦當云从示,从眞,眞亦聲。不言者省也。聲與義同原,故龤聲之偏㫄多與字義相近,此㑹意、形聲㒳兼之字致多也。《說文》或偁其㑹意,略其形聲。或偁其形聲,略其㑹意。雖則渻文,實欲互見。不知此則聲與義隔,又或如宋人字說,衹有㑹意,別無形聲,其失诬誣矣。側鄰切。〖十二部〗。 祿 癢lù 福也。《詩》言“福”、“祿”多不別。《商頌》五篇,㒳言“福”,三言“祿”,大恉不殊。《釋詁》、毛詩傳皆曰:“祿,福也。”此古義也。鄭旣醉箋始爲分別之詞。从“示”,“彔”聲。盧谷切。〖三部〗。 禠 癤sī 福也。見《釋詁》。張衡《東京賦》曰:“祈禠禳災。”从“示”,“虒”聲。息移切。《字林》弋爾反。〖十六部〗。 禎 癥zhēn 祥也。从示貞聲。陟盈切。〖十一部〗。 祥 癦xiɑ́ng 福也。凡統言則災亦謂之祥,析言則善者謂之祥。从“示”,“羊”聲。似羊切。〖十部〗。鉉本此下有“一云善”三字,淺人所增。一書中此類不少。 祉 癧zhǐ 福也。見《釋詁》。从“示”,“止”聲。敕里切。〖一部〗。 福 癨fú 備也。《祭統》曰: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按:福備古音皆在第一部,曡韵也。鉉本作祜也,非。祜正世所謂福也。从“示”,“畐”聲。方六切。古音在〖一部〗。 祐 癩yòu 助也。古衹作“右”。从“示”,“右”聲。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祺 癪qí 吉也。《周頌》曰:“維周之祺。”《釋言》曰:祺,祥也。祺,吉也。从示其聲。渠之切。〖一部〗。癬禥,籒文从“基”。基聲也。古其“基”通用,如《尙書》“丕丕基”,伏生作“㔻㔻其”是也。 祗 癭zhī 敬也。見《釋詁》。从“示”,“氐”聲。旨夷切。古音凡“氐”聲字在〖第十五部〗,凡“氏”聲字在〖第十六部〗。此《廣韵》祇入五支,祗入六脂所由分也。鉉所據《唐韵》:祗,旨移切。是孫愐“祗”入五支,遠遜於宋《廣韵》所改定矣。《經典釋文》於《商頌》上帝是祗諸時反,則又𨷻入七之。於《孔子閒居》諸夷反,則固不誤。此等學者所當審定畫一也。 禔 癮zhī 安也。本“安”下有“福”,今依李善《文𨕖》注。从“示”,“是”聲。司馬貞引《說文》市支反。此《說文》音隱所載也。《唐韵》切同。〖十六部〗。《易》曰:“禔旣平。”市支切。《周易·坎》九五:“祇旣平”。《釋文》曰:“祇,京作禔。”按:許《自序》所偁易孟氏,京房受《易》焦延壽,延壽𡮢從孟喜問《易》。虞翻自言:“臣高祖光、曾祖成、祖鳳父歆,皆治孟氏《易》,至臣五世。”翻注此爻云:“祇,安也。”然則孟《易》作“禔”訓“安”甚明。翻本作祇,謂“祇”卽“禔”之假借,與《何人斯》鄭箋正同。氏,是同在〖第十六部〗,得相假借。 神 癰shén 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天”、“神”、“引”三字同在古音〖第十二部〗。从示𦥔聲。食鄰切。 祇 癱qí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从“示”,“氏”聲。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則誤。〇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𠀌也。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形誤之字。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擬之。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〇《五經文字·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衹旣平。”《左傳》:衹,見疏也。《詩》:“衹攪我心。”《詩》、《論語》亦衹以異,字皆从衣,正用張參《字㨾》。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其字从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 祇”皆云“適也”,不畫一。《韵㑹》則从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與唐不合。 祕 癲mì 神也。《魯頌·閟宮》有侐箋曰:“閟,神也。”此謂假借“閟”爲“祕”也。从“示”,“必”聲。兵媚切。古音在〖第十二部〗。質櫛韵。 齋 癳zhɑ̄I 戒,絜也。《祭統》曰:齋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齋戒或析言,如七日戒,三日齋是。此以戒訓齋者,統言則不別也。从“示”,“齊”省聲。謂減𠫼之二畫,使其字不䋣重也。凡字有不知省聲,則昧其形聲者,如“融”、“蠅”之類是。側皆切。〖十五部〗。癴[𪗒],籒文“齋”,从“𥜹”省。凡籒文多䋣重。 禋 癵yīn 絜祀也。韋昭注《周語》同。《釋詁》:“禋,祭也。”孫炎曰:“潔敬之祭也。”各本作“潔”,依《玉篇》作“絜”。一曰:精意㠯享爲“禋”。凡義有兩岐者,出一曰之例。《山海經》、《韓非子》、《故訓傳》皆然,但《說文》多有淺人疑其不備而竄入者。《周語》:内史過曰:精意以享,禋也。絜祀二字已苞之,何必更端偁引乎,舉此可以隅反。从“示”,“垔”聲。於眞切。古音在〖十三部〗。《尙書大傳》以湮爲禋。癶𡫚𡫻,籒文从宀。〖𥛿〗 祭 癷jì 祭祀也。統言則“祭”、“祀”不別也。从“示”,㠯“手”持“肉”。此合三字㑹意也。子例切。〖十五部〗。 祀 癹sì 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从“示”,“巳”聲。詳里切。〖一部〗。発禩,“祀”或从“異”。《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按:“禩”字見於故書,是古文也。篆隸有祀無禩,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不識,但云當爲祀,讀爲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許乃定爲一字。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故異形而同字也。 祡 發chɑ́i 燒柴尞乃祭天也。此從《爾雅》音義。尞各本作“燎”,非也。《火部》曰:尞祡祭天也。此曰祡尞祭天也,是爲轉注冣較然者。“柴”與“祡”同此聲,故燒柴祭曰祡。《釋天》曰:祭天曰燔柴。《祭法》曰:燔柴於泰壇,祭天也。《孝經說》曰:封乎泰山,考績祡尞。《郊特牲》曰:天子適四方,先祡。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於上帝。从“示”,“此”聲。仁皆切。〖十五部〗。凡此聲亦多轉入〖十六部〗。《虞書》曰:《虞書》當爲《唐書》,說見七篇《禾部》。“至于岱宗,祡。”許《自序》偁《書》孔氏,知古文《尙書》作“祡”,不从“木”作“柴”也。《王制》、《郊特牲》、大傳同。𥚨,古文祡,从隋省。此葢壁中《尙書》作“𥚨”也。旣偁古文《尙書》作祡矣,何以云壁中作𥚨也?凡漢人云古文《尙書》者,猶言古本《尙書》,以別於夏矦、歐陽《尙書》,非其字皆倉頡古文也。《儀禮》有古文今文,亦猶言古本今本,非一皆倉頡古文,一皆隸書也。如此字壁中𥳑作𥚨,孔安國以今文讀之,知𥚨卽小篆祡字,改从小篆作祡是。孔氏古文《尙書》出於壁中云爾,不必皆仍壁中字形也。綴𥚨於祡下者,猶《周禮》旣从杜子春易字,乃綴之云故書作某也。隋聲古音在〖十七部〗,此聲古音在〖十六部〗,音轉冣近。𥚨之爲祡,猶玼瑳姕傞皆同字。癿 禷 皀lèi 㠯事類祭天神。《五經異義》曰:今《尙書》夏矦、歐陽說:禷,祭天名也。以禷祭天者,以事類祭之。以事類祭之何,天位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是也。古《尙書》說非時祭天謂之禷,言以事類吿也。肆禷于上帝,時舜告攝,非常祭也。許君謹按:。《周禮》郊天無言禷者,知禷非常祭。從古《尙書》說。玉裁按:郊天不言禷,而《肆師》類造上帝,《王制》天子將出,類於上帝,皆主軍旅言。凡經傳言禷者,皆謂因事爲兆,依郊禮而爲之。《說文》亦从古《尙書》說。从“示”,“類”聲。此當曰“从示類,類亦聲”,省文也。力遂切。〖十五部〗。禮以類爲禷。 祪 皁guǐ 祔、祪,祖也。見《釋詁》。祔謂新廟,祪謂毁廟,皆祖也。《說文》併祔字連引之,故次之以“祔”。从“示”,“危”聲。過委切。〖十六部〗。{偉案}祖:遷主。 祔 皃fù 後死者合食於先祖。《士虞禮》:卒哭,明日以其班祔。《春秋》《左氏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蒸𡮢禘於廟。《春秋·榖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士虞禮》注與《榖梁》同。从“示”,“付”聲。符遇切。古音在〖第四部〗。 祖 皅zǔ 始廟也。始兼兩義,新廟爲始,遠廟亦爲始。故祔祪皆曰祖也。《釋詁》曰:祖,始也。《詩》毛傳曰:祖,爲也。皆引伸之義。如初爲衣始,引伸爲凡始也。从“示”,“且”聲。則古切。五部。{偉案}𥘲,古文。 𥛱 皉bēng 門内祭先祖所㫄皇也。舊所下有以,今依《詩》、《爾雅》音義。㫄或作彳㫄、𠊓、彷,“皇”或作“徨”,皆俗。《詩》毛傳曰:“祊,門内也。”《郊特牲》曰:索祭祝於祊,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或諸遠人乎。祭於祊,尙曰求諸遠者與。此㫄皇之說也。“𥛱”、“㫄”、“皇”三字疊韵。从“示”,“彭”聲。補盲切。古音在〖十部〗。《詩》曰:“祝祭于𥛱。”《小雅·楚茨》文。今作“于祊”。皊祊,“𥛱”或从“方”。“彭”聲、“方”聲同部。 祰 皌kɑ̌o 告祭也。自“祪”以下六字皆主言祖廟,故知吿祭謂《王制》天子諸矦將出,造乎禰。《曾子問》諸矦適天子,必吿於祖,奠於禰。諸矦相見,必吿於禰。反必親告於祖禰,伏生《尙書》歸假於祖禰。皆是也。《周禮》六祈二曰造,杜子春云:造祭於祖也。當許時,禮家造字容有作“祰”者。从“示”,“告”聲。苦浩切。古音在〖第三部〗。 祏 皍shí 宗廟主也。《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祭有主者,孝子以主繫心,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今《論語》說:《哀公問》主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夏人都河東,河東宜松也。殷人以柏,殷人都亳。亳宜柏也。周人以栗,周人都豐鎬。豐鎬宜栗也。古《周禮》說:虞主用桑。練主用栗。無夏后氏以松爲主之事。許君謹按:從《周禮》說。《論語》所云,謂社主也。鄭君無駁。《五經要義》曰:木主之狀四方,穿中央以達四方。天子長尺二寸,諸矦長尺,皆刻謚於其背。《春秋·左氏傳》:典司宗祏。又曰: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又曰:反祏於西圃。皆謂木主也。主當同《宀部》作“宔”。“宔”字下曰:宗廟宔,祏也。“祏”字下曰:“宗廟宔也。”是爲轉注。《蓺文類聚》引作宗廟之木主曰祏。周禮有郊、宗、石室。《五經異義》: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於祖考,月薦於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終者,謂孝子三年喪終,則禘於大廟,以致新死者也。又《春秋》左氏曰:徙石主於周廟。言宗廟有郊宗石室,所以藏栗主也。玉裁按:郊宗石室,葢謂天子有之。郊宗,葢謂郊鯀宗禹、郊冥宗湯、郊稷宗武王之類,遠祖之宔爲石室藏之。至祭上帝於南郊,祭五帝於明堂,則奉其宔以配食,故謂之郊宗石室,《祭法》、《周語》皆言禘郊祖宗。此舉郊宗以包禘祖也。其餘毀廟之主亦附藏焉。至褅祫而升,合食於大祖,故曰禘及郊宗石室。云《周禮》者,說左氏家謂成周之禮,非謂《周官經》有此也。一曰:大夫㠯石爲主。《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卿、大夫、士非有土子民之君,不得祫享序昭穆,故無木主。大夫束帛依神,士結茅爲菆。許君謹按:《春秋·左氏傳》曰:衞孔悝反祏於西圃。祏,石主也,言大夫以石爲主。今山陽民俗,祭皆以石爲主。鄭君駁之曰:大夫、士無昭穆,不得有主。少牢饋食,大夫禮也,束帛依神。特牲饋食,士祭禮也,結茅爲菆。大夫以石爲主,禮無明文,孔悝之反祏有主者,祭其所出之君爲之主耳。玉裁按:異義先出,《說文》晚成,多所㪅定,故《說文》之說多有異於異義,同於鄭駁者。祏以宗廟主爲本義,以大夫石主爲或義是也。从“示”、“石”。許言《周禮》有石室,言大夫以石爲主,皆證明从石㑹意之恉。玉裁謂:宗廟本木宔,而字从石者,葢取如石不可轉意,石室自別是一事。《春秋》之末,大夫僭侈,作宔不可知。云反祏者,猶言反宔耳,不必以石爲之也。摯虞決疑注曰:“凡廟之主藏於戸外北牖下,有石𦥖,故名宗祏。” “石”亦聲。常隻切。古音在〖五部〗。 䃾 皏bǐ 㠯豚祠司命也。鄭注《周禮》曰:“求福曰禱,得求曰祠。”此祠與春祭之祠異。《祭法》注曰:司命小神,居人之閒,司察小過,作譴吿者,主督察三命。今時民家或《春秋》祀司命。《風俗通義》曰:《周禮》。司命,文昌也。今民閒祀司命,刻木長尺二寸爲人像,行者擔篋中,居者別作小屋。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䐗,率以《春秋》之月。按:䐗同豬,許所謂豚也。應說司命爲文昌,鄭說人閒小神,未知許意何居也。許君“𥨫”字下說《周禮》以𥨫祀祝融,用賈逵句𦬆祀於戸,祝融祀於𥨫,蓐收祀於門,𤣥冥祀於井,后土祀於中𩅸之說。鄭則云老婦之祭,報先炊之義,𣃔非祝融。然則許不必同鄭也。从“示”,“比”聲。卑𡳐切。《初學記》引俾利反。〖十五部〗。漢律曰:“祠䃾司命。”高帝時,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至孝武時,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祠 皐cí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上言“祠司命”,故次以“祠”。“辭”與“祠”曡韵。《周禮》:“以祠春享先王。”《公羊傳》曰:“春曰祠。”注:“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許與何異。从“示”,“司”聲。似茲切。〖一部〗。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此引《月令》證品物少,多文辭也。《禮記》“祠”作“祀”,《呂覽》同,《淮南》作“祭”。“及”,《禮記》、《呂覽》、《淮南》皆作“更”。鄭曰:“更,猶易也。”高誘曰:“更,代也。以圭璧、皮幣代犧牲也。”《說文》“祠”、“及”二字疑皆字之誤。或曰:漢時《月令》,鄭君謂之今《月令》,或與記不同。《說文》𩅧雨、舫人皆今《月令》也。〇江沅曰:“言用不用,代義已瞭。”或“更”字卽“及”字義,許據本作“及”也。鄭訓“易”,高訓“代”,寘“圭壁”、“皮幣”中間,似未妥。 礿 皒yuè 夏祭也。《周禮》,以禴夏享先王。《公羊傳》曰:夏曰礿。注:始熟可汋,故曰礿。《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𡮢,冬祭曰蒸。孫炎曰:祠之言食。礿,新菜可汐。𡮢,𡮢新穀。蒸,進品物也。汋與礿曡韵,汋卽《說文》“𩱲”字。《王制》:“春曰礿,夏曰禘。”與《周禮》異。从“示”,“勺”聲。以灼切。古音在〖第二部〗。礿亦作“禴”。“勺”、“龠”同部。 禘 皔dì 諦祭也。《言部》曰:諦者,審也。諦祭者,祭之審諦者也。何言乎審諦,自來說者皆云審諦昭穆也。諦有三,有時諦,有殷禘,有大禘。時禘者,《王制》:春曰礿,夏曰禘,秋曰𡮢,冬曰蒸,是也,夏商之禮也。殷禘者,周春祠,夏禴,(卽礿字)秋𡮢,冬蒸,以禘爲殷祭。殷者,盛也。禘與祫皆合羣廟之主祭於大祖廟也。大禘者,大傳、小記皆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歲之正月郊祭之,《孝經》郊祀后稷以配天,配靈威仰也。毛詩言禘者二,曰雝,禘大祖也,大祖謂文王,此言殷祭也;曰長發,大禘也,此言商郊祭感生帝汁光紀以𤣥王配也。云大禘者,葢謂其事大於宗廟之禘。《春秋》經言諸矦之禮:僖八年禘于太廟。太廟謂周公廟,魯之太祖也,天子宗廟之禘,亦以尊太祖,此正禮也。其他經言吉禘于莊公,傳之禘於武公,禘於襄公,禘於僖公,皆專祭一公。僭用禘名,非成王賜魯重祭,周公得用禘禮之意也。昭穆固有定,曷爲審諦而定之也。禘必羣廟之主皆合食,恐有如夏父弗忌之逆祀亂昭穆者,則順祀之也。天子諸矦之禮,兄弟或相爲後,諸父諸子或相爲後,祖行孫行或相爲後,必後之者與所後者爲昭穆。所後者昭則後之者穆,所後者穆則後之者昭。而不與族人同昭穆。以重噐授受爲昭穆,不以世系蟬聮爲昭穆也。故曰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宗廟之禮謂禘祭也。禘之說大亂於唐之陸淳、趙匡。後儒襲之,不可以不正。从“示”,“帝”聲。特計切。〖十六部〗。《周禮》曰:“五歲一禘。”《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五年而再殷祭。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於祖考,月祀於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許君謹案。叔孫通宗廟有日祭月薦之禮,知自古而然也。三歲一祫,此《周禮》也。五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鄭君駁之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百王通義。以爲禮讖云:殷之五年,殷祭亦名禘也。玉裁按:此與《公羊》五年而再殷祭說正合。今閩縣陳氏恭甫名壽祺云。《初學記》、《藝文類聚》引許異義,文有譌脱,當作三歲一祫,五歲一禘,此《周禮》也。三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今脱四字,譌一字,陳說是也。 祫 皕xiɑ́ 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春秋》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公羊傳》曰: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毀廟之主陳於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兼上二者)五年而再殷祭。鄭康成曰:魯禮三年喪畢而祫於大祖,明年春禘於羣廟,自此之後,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春秋》經書祫謂之大事,書禘謂之有事。《商頌·𤣥鳥》:祀高宗也。鄭云:祀當爲祫。高宗崩而始合祭於契之廟,歌是詩焉。《曾子問》: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許言合祭先祖親疏遠近,正用《公羊》大事傳。禘之合食蓋同,而以審禘、㑹合分別其名,亦分別其歲有三年、五年之殊,分別其時有夏、秋之殊。禘卽《周禮》之肆獻祼追亯,祫卽《周禮》之饋食朝亯。夏殷有時禘,有時祫。《周禮》禘、祫皆爲殷祭,非四時祭。毛公傳曰:諸矦夏禘則不禴,秋祫則不𡮢,謂《周禮》諸侯禘在夏,祫在秋,則皆廢時祭,天子則不廢時祭。从“示”、“合”。㑹意。不云“合亦聲”者,省文,重㑹意也。矦夾切。古音〖弟七部〗。《士虞禮》今文祫爲合。《周禮》曰:“三歲一祫。”㒳云《周禮》者,以別於夏殷之禮。㒳曰字皆衍文也。 祼 皗guɑ̀n灌祭也。《詩》毛傳曰:祼,灌鬯也。《周禮》注曰: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尸求神時,周人先求諸陰也。从“示”,“果”聲。古玩切。按:此字從果爲聲,古音在〖十七部〗。《大宗伯》《玉人》字作果,或作淉。注兩言祼之言灌。凡云之言者皆通其音義以爲詁訓,非如讀爲之易其字,讀如之定其音。如載師,載之言事。族師,師之言帥。襢衣,襢之言亶。翣桺,桺之言聚。副編次,副之言覆。禋祀,禋之言煙。卄人、卄之言礦。皆是。未𡮢曰禋卽讀煙,副卽讀覆也,以是言之,祼之音本讀如果。卝之音本爲卵,讀如鯤,與灌礦爲雙聲。後人竟讀灌、讀礦,全失鄭意。古音有不見於周人有韵之文,而可意知者,此類是也。 䄟 皘cuì 數祭也。《廣雅》《釋詁》曰:䄟,謝也。《釋天》曰:“䄟,祭也。”“數”讀“數罟”之“數”,雙聲也。从“示”,“毳”聲,讀若“舂麥爲㯔”之“㯔”。凡言“讀若”者,皆擬其音也;凡傳注言“讀爲”者,皆易其字也。注經必兼茲二者,故有“讀爲”、有“讀若”。“讀爲”亦言“讀曰”,“讀若”亦言“讀如”。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故有“讀若”,無“讀爲”也。“讀爲”、“讀若”之分,唐人作正義已不能知。“爲”與“若”兩字,注中時有譌亂。“爲㯔”之“㯔”字从“木”,各本譌从“示”,不可解。《廣雅》:㯔,舂也,楚芮反。《說文》無“㯔”字,卽《臼部》舂去麥皮曰臿也。江氏聲云:《說文》解說内或用《方言》俗字,篆文則仍不載。䄟,此芮切。〖十五部〗。 祝 啊zhù 祭主贊䛐者。从“示”,从“儿”、“口”。此以三字㑹意,謂以人口交神也。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此字形之別說也。凡一曰,有言義者,有言形者,有言聲者。引《易》者,《說卦》文。兌爲口舌,爲巫,故祝从兌省,此可證虙羲先倉頡製字矣。凡引經傳,有證義者,有證形者,有證聲者,此引《易》證形也。之六切。〖三部〗。{偉案}𥘱,古文。 𥛽 阿liù 祝𥛽也。惠氏士奇曰:“《素問》黃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卽祝𥛽也。已,止也。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䄂’。”从“示”,“畱”聲。力救切。《玉篇》除𩅸切。〖三部〗。 祓 埃fú 除惡祭也。从“示”,“犮”聲。𢾭勿切。〖十五部〗。 祈 挨qí 求福也。祈、求雙聲。从“示”,“斤”聲。渠稀切。古音在〖十三部〗。音“芹”。此如“旂”字。古今音異。 禱 哎dɑ̌o 告事求福也。“禱”、“告”、“求”三字曡韵。从“示”,“壽”聲。都浩切。古音在〖三部〗。唉𥛇,“禱”或省。哀𥜹,籒文“禱”。以眞致福意。疑下從攵,非從夊也。攵,陟侈切。 禜 皑yǒng 設緜蕝爲營,㠯禳風雨、雪霜、水旱、癘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史記》、《漢書》、《叔孫通傳》皆云:爲緜蕞,野外習之。韋昭云:引繩爲緜,立表爲菆。菆卽蕝也,詳《艸部》。凡環帀爲營,“禜”、“營”曡韵。《左氏傳》:子產曰: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許與鄭司農《周禮》注引皆先日月星辰,與今本不同也。从“示”,从“營”省聲。下“从”字,度他字下皆當有,後人𠛹之。爲命切。〖十一部〗。一曰:禜,衞,使災不生。此字義之別說也。上言禳之於已至,此言禦之於未來。鉉本此下引《禮記》雩禜祭水旱,誤用鍇語爲正文也。 禳 癌rɑ́ng 磔禳,祀除厲殃也。厲殃,謂厲鬼凶害,各本作“癘”,誤。《月令》:三月,命國難,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此月之中,日行歷昴,昴有大陵積尸氣,佚則厲鬼隨而出行。命方相氏敺疫,又磔牲以禳於四方之神,所以畢止其災。又十二月,命有司大難㫄磔。○此月之中,日歷虛危,虛危有墳墓四司之氣,爲厲鬼將隨強陰出害人也。㫄磔於四方之門,磔禳也。按:許與《月令》注合。《周禮》注曰:卻變異曰禳。禳,攘也。與許異。古者燧人禜子所造。未聞。禜子,爲其子禜災也。从“示”,“襄”聲。汝羊切。〖十部〗。 襘 蔼guì 㑹福祭也。《周禮》注曰:“除災害曰禬。”禬,𠜜去也。與許異。从“示”,从“㑹”,“㑹”亦聲。此等皆舉形聲包㑹意。古外切。〖十五部〗。《周禮》曰:“禬之祝號。”《周禮》詛祝文。 禪 矮shɑ̀n 祭天也。从“示”,“單”聲。凡封土爲壇,除地爲墠。古“封禪”字葢衹作“墠”。項威曰:除地爲墠,後改墠曰禪,神之矣。服虔曰:封者,增天之高,歸功於天。禪者,廣土地。應劭亦云:“封爲增高,禪爲祀地。”惟張晏云: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又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元鼎二年紀云:“望見泰一,修天文䄠。”“䄠”卽古“禪”字,是可證“禪”亦祭天之名。但“禪”訓“祭天”,似當與“祡”爲伍,不當廁此。時戰切。〖十四部〗。 禦 艾yù 祀也。从“示”,“御”聲。後人用此爲“禁禦”字。疑舉切。〖五部〗。古只用“御”字。 䄆 碍huó 祀也。从“示”,“𠯑”聲。古末切。《周禮》注:禬,刮去也。疑“𥙱”乃“禬”字之或體也。〖十五部〗。已上三篆疑後人所增。 禖 爱méi 祭也。謂祭名也。《商頌傳》曰:“春分𤣥鳥降,湯之先祖,有娀氏女𥳑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於郊禖而生契,故本其爲天所命,以𤣥鳥至而生焉。”《大雅》傳曰:古者必立郊禖焉。𤣥鳥至之日,以大牢祀於郊禖,天子親往,后𡚱率九𡣕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郊媒之前。玉裁按:據此則禖神之祀不始於高辛明矣。鄭注《月令》云:𤣥鳥,媒氏之官以爲𠋫。高辛氏之世,𤣥鳥遺卵,娀𥳑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爲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變媒言禖,神之也。注《禮記》時未專信毛詩,故說鉏鋙爾。鄭志焦喬之荅,回護鄭公,殊爲词費。从“示”,“某”聲。莫桮切。古音在〖一部〗。 𥚩 隘xǔ 祭具也。《山海經》、《離騷經》皆作“糈”。玉逸曰:“糈,精米,所以享神。”郭璞曰:“糈,祭神之米名。”疑許君所據二書作“𥚩”。从“示”,“胥”聲。私呂切。〖五部〗。 祳 鞍shèn 社肉,盛之㠯蜃,故謂之祳。《五經異義》曰:古左氏說:脤,祭社之肉,盛之以蜃。鄭注掌蜃、杜注《左傳》皆同。“蜃”、“祳”曡韵。經典祳多从“肉”作“脤”。《詩·緜》箋、掌蜃注徑用“蜃”爲“祳”字。天子所㠯親遺同姓。《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大行人歸脤以交諸矦之福。从“示”,“辰”聲。時忍切。古音在〖十三部〗。《春秋傳》曰:“石尙來歸祳。”《春秋》經定公十四年文。凡《說文》引《春秋》經皆𣪠諸傳,謂《左氏春秋》有此文也。 祴 氨gɑ̄i 宗廟奏祴樂。宗廟中賔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从“示”,“戒”聲。古哀切。〖一部〗。 禡 安mɑ̀ 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釋天》曰:是禷是禡,師祭也。《王制》注云:“爲兵禱。”《周禮·肆師》、甸祝皆作“貉”。杜、鄭讀“貉”爲“十百”之“百”,云爲師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十百增倍。許說不同者,許時古今說具在,《五經異義》今已亾。又賈氏《周禮》解詁亦亾,不詳其所本也。从“示”,“馬”聲。莫駕切。古音在〖五部〗。《周禮》曰:“禡於所征之地。”《王制》文。 禂 俺dɑ̌o 禱牲馬祭也。甸祝:“禂牲禂馬。”杜子春云:禂,禱也。爲馬禱無疾,爲田禱多獲禽牲。《詩》云:“旣伯旣禱。”《爾雅》曰:“旣伯旣禱。”伯,馬祭也。玉裁按:此許說所本。杜引詩者,以伯證禱馬。毛傳云:伯,馬祖也。重物愼微,將用馬力,必先爲之禱其祖,此《周禮》之禂馬也。又云:禱,禱獲也。此釋旣禱,《周禮》之禂牲也。杜本毛說,鄭君易杜說云: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爲牲祭求肥充,爲馬祭求肥健。鄭以上文旣有表貉釋爲禱氣勢之十百,而多獲不當禂牲,又云禱多獲禽牲,故必易爲侏大而後安。今本《爾雅》、《周禮》注馬祭之上皆脱“伯”字。从“示”,“周”聲。都皓切。《五經文字》直由反。又音誅。古音在〖三部〗。○鍇引《詩》曰:“旣禡旣禂。”《詩》無此語,鉉又誤入正文。按[䮻],鉉本作“𩦑”。或从“馬”,“壽”省聲。此字“从馬”則不該,云“𢏚聲”足矣,不當取“省聲”。 社 暗shè 地主也。《五經異義》:今《孝經》說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徧敬,封五土以爲社。古左氏說:共工爲后土,爲社。許君謹案曰:《春秋》稱公社,今人謂社神爲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鄭駁之云:“社祭土而主陰氣。”又云:社者,神地之道,謂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人亦謂雷曰雷公,天曰天公,豈上公也。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稷之神若是句龍、柱、棄,不得先五嶽而食。又引司徒五土名,又引《大司樂》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土示,五土之緫神,卽謂社也。六樂於五地無原隰而有土祇,則土祇與原隰同用樂也。玉裁按:許訓社爲地主,此用今《孝經》說,而以地主也,从示土之云,先於《左氏傳》,則與異義从左氏說者不符,葢許君異義先成,《說文》晚定,往往有《說文》之說早同於鄭君之駁者。如社稷、昊天、聖人感天而生、三愙等皆是也。从“示”、“土”。鍇“土”下本無“聲”字,《韵㑹》所引是也。地主爲社,故字“从‘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爲社神。”《左氏傳》昭公廿九年:“史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后土,后土爲社。”許旣从今《孝經說》矣,又引古左氏說者,此與心字云土藏也,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一例,兼存異說也。鄭駁異義,以爲社者,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然則句龍配五土之神祭於社。《周禮》:“二十五家爲社,《風俗通義》曰:《周禮》說二十五家爲社,但爲田祖報求。許云《周禮》者,《周禮》說也。賈逵、杜預注《左傳》、高诱注《呂覽》、薛瓚注《五行志》皆同。《晏子春秋》桓公以書社五百里封管仲,《呂覽》越以書社三百里封墨子,《史記》將以書社七百里封孔子皆謂二十五家爲里,里有社,故云書社若干里。鄭駁《異義》引《州長職》曰:以歲時祭祀州社,是二千五百家爲社也。《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注云: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引《郊特牲》唯爲社事單出里。是鄭不用《周禮》說,與許異。各樹其土所宜木。”《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若以松爲社者,則名松社。《五經異義》:許君謹案:“《論語》所云‘謂社主也’,鄭無駁,注《周禮》從許義。”按:莊《周書》之擽社,高祖所禱之枌榆社皆以木名社之遺。《韓非子》云:社木者,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閒,堀穴託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可見樹木爲主之制。○社爲地主而尊天親也,二十五家得立之,故字不與祡禷爲伍。常者切。古音在〖五部〗。岸𥙭,古文“社”。各本從示,非古文也,今依夏氏竦《古文四聲韵》所引。從木者,各樹其土所宜木也。{偉案}䄕,𥙲,古文。 禓 胺yɑ́ng 道上祭。史游《急就篇》曰:“謁禓塞。”王伯厚曰:《周禮》注:衍祭,羨之道中,如今祭殤。从“示”,“昜”聲。與章切。〖十部〗。按:《郊特牲》:鄉人禓,孔子朝服立於阼。即《論語》鄉人難,朝服而立於阼階也。○禓或爲獻,或爲儺。凡云或爲者,必此彼音讀有相通之理。昜聲與獻儺音理遠隔,記當本是“禓”字。從示易聲,則與獻儺差近。徐仙民音禓爲儺,當由本是禓字,相傳讀儺也。 祲 案jìn 精氣感祥。“气”、“氣”古今字。《周禮》眡祲注:祲,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魏志·高堂隆傳》:“孔子曰:‘災者修類應行,精祲相感。’”从“示”,“㑴”省聲。子林切。〖七部〗。《春秋傳》曰:“見赤黑之祲。”是。《左氏傳》昭公十五年:“梓愼知爲喪氛。” 禍 肮huò 害也。“禍”、“害”雙聲。神不福也。从“示”,“咼”聲。胡果切。〖十七部〗。{偉案}旤,𥚍,𣨷,𥙯,古文。 祟 昂suì 神禍也。釋𤣥應《衆經音義》曰:謂鬼神作災禍也。从“示”、“出”。按:出亦聲。雖遂切。〖十五部〗。盎 𥜱,籒文“祟”,从“𥜹”省。瀆於鬼神則致祟,故从𥜹省。 䄏 凹yɑ̄o 地反物爲䄏也。《左氏傳》:伯宗曰: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亂,亂則妖災生。釋例曰:此傳地反物惟言妖耳。洪範五行傳則妖孽禍痾眚祥六者,以積漸爲義。按:《虫部》云:衣服歌䚻艸木之怪謂之䄏,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此葢統言皆謂之䄏,析言則䄏、𧕏異也。䄏省作祅,經傳通作妖。从“示”,“芺”聲。於喬切。〖二部〗。 祘 敖suɑ̀n 明視㠯筭之。从二“示”。“示”與“視”,“筭”與“祘”皆曡韵也。明視故从二示。《逸周書》曰:《藝文志》:《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也。劉向曰:葢孔子所論百篇之餘,故許君謂之《逸周書》,亦以別於偁《尙書》之《周書》,免學者惑也。“士分民之祘,今《逸周書》無此語,當在亾篇內。均分㠯祘之也。”此釋《逸周書》語。或曰:本典解均分以利之則民安,卽此句也。讀若“筭”。蘇貫切。〖十四部〗。 禁 熬jìn 吉凶之忌也。禁忌雙聲。忌古亦讀如記也。《曲禮》曰:“入竟而問禁。”从“示”,“林”聲。居蔭切。〖七部〗。“禁”當次“祘”之前。 禫 翱dɑ̀n 除服祭也。《士虞禮記》曰:“中月而禫。”○中猶閒也。禫,祭名也,與大祥閒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从“示”,“覃”聲。徒感切。古音在〖七部〗。玉裁按:《說文》一書,三言讀若“三年導服”之“導”。考《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喪大記》注曰:禪或皆作道。許君葢從古文,不錄今文禫字,且祘字重示,當居部末,如“𩔊”“聑”“聶”“驫”“猋”皆居部末是也。“祘”字下出“禫”字,疑是後人增益。鄭君从“禫”,許君从“導”,各有所受之也。 文六十三 重十三六十三,鍇本作“六十五”。“禫”下有“禰”“𥛜”二字,云:禰,秋畋也,从示爾聲。𥛜,祝也,从示虘聲。卽《犬部》之𤣔,《言部》之“詛”也。用此知《說文》多爲淺人增竄,部末凡數多非原文。《示部》鉉六十三,鍇六十五,可證。又鉉新附有“禰”“祧”“祆”“祚”四字。“禰”訓親廟,泥米切,據《五經文字·序》,若祧禰逍遥之類,《說文》漏略,今得之於《字林》。禰廟之字,許意葢欲以“爾”“邇”槩之。《周禮》故書祧作濯,鄭司農濯讀爲祧。或許君意在別裁,謂祧字不古,當從故書。祆則後人杜𢰅,祚則胙之俗也。然則今可用乎,曰祆於經無所用之,祚則用胙,祧則鄭時《禮經》固爾,呂忱已補入《字林》。“禰”字自今文《堯典》早有此字,何休云:“父死稱考,入廟稱禰。”舊說云雖入廟而猶冣近於己,故从示㫄爾。行之久遠,安可不用也。 三部 三 澳sɑ̄n 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爲三,成數也。此依《韵㑹》所引,《韵㑹》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从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爲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書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凡三之屬皆从三。穌甘切。古音在〖七部〗。芭弎,古文“三”。 文一 重一 王部 王 捌wɑ́ng 天下所歸往也。見《白虎通》。“王”、“往”曡韵。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見《春秋䋣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又引孔子語證董說。凡“王”之屬皆从“王”。雨方切。〖十部〗。扒𠙻,古文王。 閏 叭rùn 餘分之月,五歲再閏也。戴先生《原象》曰:日循黃道右旋,邪絡乎赤道而南北,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滿四分日之一,日發斂一終,月道邪交乎黃道,凡二十七日。小餘過日之半,月逡其道一終,日月之㑹,凡二十九日。小餘過日之半以起朔,十二朔凡三百五十四日,有奇分而近。歲終積其差數置閏月,然後時序之從乎日行發斂者以正。故《堯典》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正四时成歲。”言六日者舉成數。玉裁按:五歲再閏而無餘日。吿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从“王”在“門”中。《周禮》:“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此說字形也。《周禮·大史》:“閏月詔王居門終月。”注謂:“路,寢門也。”鄭司農云:《月令》十二月分在靑陽、明堂、緫章、𤣥堂左右之位,惟閏月無所居,居於門,故於文,王在門謂之閏。《玉藻》:天子𤣥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閏月則𨵵門左扉,立於其中。玉裁按:古路寢、明堂、大廟,異名而實一也,當云“吿朔之禮,天子居明堂。”如順切。〖十三部〗。{偉案}再,两次。𥹿,古文閏。 皇 吧huɑ́ng 大也。見《詩》毛傳。从“自”、“王”。依《韵㑹》補“王”字。自,始也。始王者,三皇。“王”,各本譌“皇”,今正。先鄭注《周禮》云:“四類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咸祀之。”《尙書大傳》:“燧人爲燧皇,伏羲爲羲皇,神農爲農皇。”譙周說同。《白虎通》曰:“三皇者何?伏羲、神農、燧人。”則改燧人居第三,恐非舊也。鄭依《春秋緯》,伏羲、女媧、神農爲三皇。皇甫謐說同。大君也。始王天下,是大君也,故號之曰皇,因以爲凡大之稱。此說字形㑹意之恉,幷字義訓大之所由來也。皇本大君,因之凡大皆曰皇,假借之法準此矣。“自”,讀若“鼻”。自下曰鼻也,則自鼻二字爲轉注。此曰“自,讀若‘鼻’”,言“皇”字所从之“自”讀若“鼻”,其音同也。今俗㠯作始生子爲鼻子,是。楊氏雄《方言》曰:“鼻,始也。嘼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許謂始生子爲鼻子,字本作“鼻”,今俗乃以“自”字爲之,徑作“自子”。此可知“自”與“鼻”不但義同,而且音同,相假借也。今俗,謂漢時也。鉉本無“作”字,誤。鍇本有,新刻𠛹之。胡光切。〖十部〗。 文三 重一 玉部 玉 笆yù 石之美,有五德者:“者”字新補。潤澤㠯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㠯遠聞,“專”,鍇作“尃”,音敷,布也。玉裁按:汲古閣 毛氏刊鉉本,初作“專”,後改作“尃”,非也。《管子》曰:“叩之其音清摶徹遠,純而不殺。”“摶”,古“專壹”字,今本作“搏”,葢非。此“專”謂“專壹”也。上云“舒揚”矣,則不必更云“尃”。智之方也;不橈而折,謂雖折而不撓。《管子》、《孫卿》皆作“折而不墝”。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忮,很也。絜之方也。“絜”,取圜轉之義,凡度直曰度,圍度曰絜。《管子》、《孫卿》皆作“廉而不劌行”也。已上《禮記·聘義》、《管子·水地》、《孫卿·法行》辭皆不同。象三玉之連。謂三也。“丨”,其貫也。貫謂如璧有紐,襍佩有組,聘圭有繫,瑬有五采絲繩,荀偃以朱絲係玉二㲄之類。凡“玉”之屬皆从“玉”。魚欲切。〖三部〗。八𤣪,古文“玉”。 璙 疤liɑ́o 玉也。謂玉名也。如毛傳鳧山也、繹山也之例,不言山名也。古傳注多不言名。从“王”,“尞”聲。洛簫切。〖二部〗。 瓘 巴guɑ̀n 玉也。《左氏傳》:“齊有陳瓘,字子玉。”从“王”,“雚”聲。工玩切。〖十四部〗。《春秋傳》曰:“瓘斝。”《左氏傳》昭公十七年:“禆竈曰: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 {偉案}竈字原作穴下黽。裨竈。 璥 拔jǐng 玉也。从“王”,“敬”聲。居領切。〖十一部〗。 琠 跋tiɑ̌n 玉也。从“王”,“典”聲。多殄切。古音在〖十三部〗。《玉篇》曰:古文作𤩴。 𤫕 靶nɑ́o 玉也。从“王”,“夒”聲。讀若“柔”。耳尤切。〖三部〗。 𤩯𡐊 把lì 玉也。从“王”,“毄”聲,讀若“鬲”。郞擊切。〖十六部〗。 璠 耙fɑ́n 璠與,逗。與,各本作璵。鉉本有篆文“璵”字,云《說文》闕載,依注所有增爲十九文之一。鍇本則張次立補之。考《左傳》《釋文》曰:璵,本又作與,音餘。此可證古本《左傳》、《說文》皆不从王。後人輒加篆文之“璵”,可勿補也。又各本作“璵璠”,今依《太平御覽》所引作“璠璵”。《法言》亦作“璠璵”。魯之寶玉。《左氏傳》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將以與璠斂。”今本《左傳》上“與”下“璠”,許君所據不同。从“王”,“番”聲。附袁切。〖十四部〗。孔子曰:“美哉,與璠。遠而望之,奐若也;文采之皃。《御覽》作煥。近而視之,瑟若也。“瑟”同“璱”。一則理勝,謂“奐若”。二則孚勝。”謂“瑟若”。此葢出逸《論語》,《御覽》引正作逸《論語》。 瑾 霸jǐn 瑾瑜,逗。美玉也。《左氏傳》曰:“瑾瑜匿瑕。”《山海經》:“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爲良。王逸注《九章》云:“瑾瑜,美玉也。”从“王”,“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瑜 罢yú 瑾瑜也。凡合二字成文,如“瑾瑜”、“玟瑰”之類,其義旣舉於上字,則下字例不復舉,俗本多亂之。此也字之上有“美玉”二字是。从“王”,“俞”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玒 爸hóng 玉也。从“王”,“工”聲。戸工切。〖九部〗。 𤦃 白lɑ́i 𤦃瓄,逗。玉也。《廣雅·玉類》有𤦃瓄。按:說解有“瓄”而無篆文“瓄”者,葢古衹用“賣”,後人加偏㫄。許君書或本說解內作“賣”,或說解內不妨
/
本文档为【说文解字注标点整理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