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石国史研究_喀喇汗王朝前期史探微

大石国史研究_喀喇汗王朝前期史探微

2010-10-11 11页 pdf 630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3798

暂无简介

举报
大石国史研究_喀喇汗王朝前期史探微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 石 国 史 研 究 —喀喇 汗 王朝前期 史探微 钱伯 泉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历史记载和敦煌遗书 , 论述宋初葱岭 帕米尔高原 内外的大石 国 , 即是西方史 书所说的喀喇汗王朝 。 其国的统治民族为回鹤 , 早期并未迁都喀什噶尔 。 其人 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 产 。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和多数居...
大石国史研究_喀喇汗王朝前期史探微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 石 国 史 研 究 —喀喇 汗 王朝前期 史探微 钱伯 泉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历史记载和敦煌遗书 , 论述宋初葱岭 帕米尔高原 内外的大石 国 , 即是西方史 书所说的喀喇汗王朝 。 其国的统治民族为回鹤 , 早期并未迁都喀什噶尔 。 其人 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 产 。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和多数居 民虽然信仰伊斯兰教 , 但对佛教和基督教并不持反对的情绪和敌视 的态度 。 关键词 大石 大食 喀喇汗王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一 一 宋朝建立之初 , 在西域的葱岭 今帕米尔高原 一带忽然 出现了一个 “ 大石 国 ” , 有时它又 被称作 “ 大食 ” 、 “ 黑衣大石 ” 。 这个国家位于 “ 丝绸之路 ” 的中段 , 在政治 、 经济和 中西交通上 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 对当时中国 、 中亚和西亚的历史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我国历史文献 中的 “ 大食 ” 、 “ 黑衣大食 ” , 一直指阿拉伯伊斯兰教国 , 它始终立国于西亚地区 , 在地理位置上 , 与立国于葱岭一带的 “ 大石国 ” 、 “ 黑衣大石 国 ” 完全不 同 。 此一 国史 , 彼一国也 , 这个 “ 大石 国 ” 和 “ 黑衣大石国 ” 决非西亚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国 。 那么 , 它终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它的历 史情况又如何呢 本文试图作一些较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 错误或不足之处 , 敬请同志们批评和指 正 。 一 、 僧侣行记和历史文献中的大石国 大石国一名 , 最早 出现于宋朝初年的僧侣行记 中 。 中原有一名叫王继业的和 尚 , 他与众多同 伴去西天 , 始发于阶州 今甘肃武都 , 经灵武 今宁夏灵武 、 河西走廊 、 天 山南麓诸国 , 越葱 岭进人北印度 , 遍历五天竺佛教圣迹后 , 经泥波罗 今尼泊尔国 、 西藏 , 北返至阶州 。 回国后 , 他撰写了一篇行记 , 书写在他晚年主持的峨嵋 山牛心寺所藏 《涅架经 》的卷末 , 后被宋朝著名文 士范成大收录于 《吴船录 》中 。 该文记录王继业等人进人西域后的行程是 入伊吴 、 高昌 、 焉者 、 于 阂 、 疏勒 、 大石 诸 国 , 度雪岭 , 至布露州 国 。 “伊吴 ” 为 “ 伊吾 ” 的误写 , 当时称 “伊州 ” , 故址在今新疆哈密市 。 “ 高昌 ” 即高昌回鹊国 。 “ 雪 岭 ” 指兴都库什山 , 在帕米尔高原之南 。 “ 布露州 ” , 唐末宋初多译为 “ 布路沙 ” , “ 布路 ” 为地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 》 年第 期 名 , “ 沙 ” 同于 “ 杀 ” 、 “ 设 ” , 原是突厥汗 国的官名 , 后演变为王位 的称号 , “ 布路沙国 ” 意译为 “ 布路王 国 ” , 其国魏晋南北朝作 “ 波路 ” 、 “ 钵卢勒 ” , 唐朝称作 “ 勃律 ” , 清朝称 “ 博罗 尔 ” , 其故地在今克什米尔 。 根据王继业所撰 的行记可知 , 大石 国在疏勒 国 今新疆喀什市 和 雪岭 兴都库什山 之间 , 其地理位置约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 自治县一带的帕米尔高原 上 , 或者说 , 大石国的疆域至少包括今帕米尔高原 的大部分地 区 。 从 《吴船 录 》的有关记载可 知 , 王继业是乾德二年 年 起程的 , 走到大石国 , 约须两年时间 , 由此可见 , 至迟在公元 年 , 一个新的国家 —大石国 , 即已出现在帕米尔高原一带了 。 二十年后 , 有一批西域僧侣前至宋朝首都注京 今河南开封市 进 贡 , 《宋史 》卷 四 九 。 《外国传 》记载 雍熙 中 ⋯ ⋯又有婆罗 门 僧 永世与 波斯 外道 阿 里 烟 同 至 京师 。 永世 自云 本 国 名 利 得 , 国王姓牙罗五得 , 名 阿偌你缚 , 衣黄衣 , 戴金冠 , 以 七 宝 为饰 , 出乘象或肩典 , 以 音乐锣拔前导 , 多游佛寺 , 博施贫乏 ⋯ ⋯其 国 东行六 月至 大食 , 又二 月至 西 州 , 又三 月 至夏州 。 “ 婆罗门僧 ” 为婆罗 门教僧人 。 唐朝称聂斯托里派的基督教寺院为 “ 波斯寺 ” , 因此 , “ 波斯外道 ” 指聂斯托里派基督教僧人 。 “ 利得 国 ” 故址在今巴基斯坦西南的利得港周围 。 “ 大食国 ” 即大石 国 。 “ 夏州 ” 故地在今陕西靖边县 。 永世说 , 从利得东行六月至 “ 大食国 ” , 东行又二月至西州 , 可见这个大食国决非远在西亚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国 , 而是帕米尔高原的 “ 大石 国 ” 。 一百多年后 , 拂蒜 国 东罗马拜 占廷帝国 遣使向宋朝进贡 , 其使者也曾路经大石 国 , 《宋 会要辑稿 · 蕃夷 四 · 拂森国 》记载 元丰四年十月六 日 , 拂霖国贡方物 , 大 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 言 其 国 东至灭 力 沙 , 北 至 大海 , 皆四十程 。 又 东至 西 大石及 于 阂王所居新福 州 , 次至 旧 于 闻 , 次至约 昌城 , 乃 于 阂界 次 东至黄头 回 绝 , 又 东至鞋担 , 次至种祖 , 又至董毡所居 , 次至林擒城 , 又 东至青唐 ⋯ ⋯ “ 西大石 ” 当为大石国西部 , 看来当时的大石国已分为东 、 西两部分 。 “ 新福州 ” 又作 “ 新复州 ” , 在旧于闻国西方 。 回鹊人习惯把神山称作 “ 福山 ” , 首都称 “ 福州 ” , 所 以 , “ 新福州 ” 似指喀什 噶尔 今新疆喀什市 。 “ 约 ” 字或为 “ 灼 ” 的误写 , “ 灼 昌 ” 又译 “ 朱里章 ” 或 “ 车尔臣 ” , 指新 疆且末县的古城 。 “ 黄头回绝 ” 的原音为 , 元明两代改译为 “ 撒里畏兀儿 ” , 当时游 牧于罗布泊南 。 “ 种楹 ” 为 “ 仲云 ” 的异译 , “ 仲云 ” 又译 “ 众熨 ” , 为突厥语部族之一 , 曾长期 从属于回鹊汗国 , 五代时曾游牧于罗布泊东南的俱卢硫 , 自为一国 。 宋初已分散 , 其中一部分已 东迁至今新疆和青海交界处 , 与黄头 回绝和西迁糙靶杂居游牧 。 董毡是青海的吐蕃首领 , 当时归 附宋朝 , 西域人宋使者多经他的护送和传译 。 青唐城为董毡的首府 , 故址在今青海西宁市附近 。 将这条记载与上面引文进行对照 , 可知这个 “ 西大石 ” 即是 “ 大石 国 ” 或 “ 大食 国 ” 的一部分 , 位于疏勒国至帕米尔高原一带 。 二 、 敦煌汉文遗书 中的 “ 大石 ” 和 “ 黑衣大石 ”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一件宋朝初年的汉文文书中 , 即曾提及 “ 大石 ” 和 “ 黑衣大石 ” 这个国 家 。 这件汉文文书的编号为 “ , 内容为三件表疏 , 其中的第三件 , 内容是这样的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石 国史研 究 —喀喇 汗王朝前期 史探微 前缺 早者 , 都头 阴会宾至 , 伏蒙 皇帝陛 下 特 降哀翰 , 兼惠信物 , 不任感铭之 至 。 兼闻西 太子领 大石 兵 马来侵 大 国 , 动 天动 地 , 日 月昏沉 致 至 于马 甲人 甲 , 刀 枪斧钱 , 实填 镇 人怕 , 直回 鹅 、 葛禄及诸蕃部族 , 计应 当敌他不得 。 窃知 皇帝陛 下 , 天倍 培 天补 辅 , 圣得 德 神扶 , 若不 如斯 , 岂得万 民顺化 作张 良计教 , 设韩信机谋 , 不放管界之 中 , 逆头便施作略 。 如蛾扑 火 , 寻即灰烬 片时如蓬 , 风吹飞 出他方世界 。 贼军大败 , 兵马桃 逃 生 , 如此声名 , 传杨 扬 天下 。 昔时汉主口口 功 业 , 今 日恰 同 更有代代君主 , 趁 皇帝不 及 。 非论黑衣大石 怕怯皇威 , 直至唐 国以 来尚惧势力 。 凡在环 裹 海 , 忻跃倍 多 远近并闻 , 不任庆快 。 某泰为甥 舅 , 欢作极 深 兼及诸亲 , 皆增喜悦 。 必料皇基帝业 , 万 岁千秋 社极城惶 隆 , 如 同动 力劫 石 。 金枝玉 叶 , 琼等仙花 , 子子孙孙 , 永元 恶 弱 。 唯希 皇帝 , 开通 天 下 , 赋 普 施 生 灵 , 应是二州 , 皆同瞻晖 。 下缺 “ 都头 ” 为五代和宋朝中级军官的名号 , “ 阴会迁 ” 必定出身于敦煌豪族 “ 阴氏 ” 。 “ 雇翰 ” 指皇帝 的书信 , “ 信物 ” 为外交礼品 。 “ 西太子 ” 指西大石国王子 , “ 大国 ” 指皇帝执政的国家 。 “ 葛禄 ” 即葛逻禄的省译 , 为突厥族强部之一 。 “ 黑衣大石 ” 即 “ 黑衣大食 ” , 其国民众 因多穿黑衣而得 名 , 文中即指 “ 西大石 ” 和从前的大石国 。 “ 蚕为甥舅 ” 指双方结为姻亲关系 。 “ 二州 ” 指瓜州 今甘肃安西县 和沙州 今甘肃敦煌市 , 这里是宋初归义军曹氏割据政权的地盘 。 从这件表疏 的内容看 , 书写者和发送者必是归义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曹某 。 接受表疏者号称 “ 皇帝 ” , 从字 面分析 , 似为宋朝统治者 但从内容看 , 又决不是宋朝的皇帝 , 因为宋朝皇帝与瓜沙归义军割据 政权的统治者没有姻亲关系 , 不可能 “ 杀为甥舅 ” , 既未给曹氏下嫁过公主 , 也未曾娶曹氏姑娘 为后妃 。 况且 , 这个皇帝执政的大国与大石国或黑衣大石国为邻 , 曾受大石军队的侵扰 , 当时又 取得了反侵扰的胜利 , 则这个皇帝的大国决非宋朝 , 必是地处西域 , 与大石国相邻 , 并且汉化极 深的国家 。 敦煌莫高窟第 窟画有一位帝王 的全身像 , 其面 目和服装与 中国内地的皇帝一样 , 但是 , 像旁的题记则为 “ 大朝大宝于闻国大圣大明天子 ” 。 原来他是于闻国的统治者 , 夜郎自大 , 竟然 自称 “ 天子 ” , 做起皇帝来了 。 莫高窟中画的是于闻国的哪代国王 《旧五代史 》卷七七 《高 祖纪 》 “ 后晋天福三年十月庚子 , 于闻国王李圣天册封为大宝于闻国王 。 ” 《新五代史 》卷七 四 《四夷附录三 》 “ 天福三年 , 于闻国王李圣天遣使者马继荣来贡红蓝 、 郁金 、 耗牛尾 、 玉 、 鱿等 , 晋遣供奉官张匡邺假鸿肿卿 、 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 , 册圣天为大宝于 闻国王 。 ” 因为于 闻国盛产美玉和黄金 , 李圣天 自称于闻的国号为 “ 大宝国 ” 。 又因唐代的于闻国王曾娶公主为妻 , 李圣天 自称 “ 李姓 ” , 夸耀 自家为唐代的宗属 。 当唐代覆亡 , 李圣天见 内地一些割据的基尔小国 统治者尚且 自封皇帝 , 自已为什么称不得皇帝 于是 , 他即大模大样地 自封为 “ 大朝大宝于闻国 大圣大明天子 ” 了 。 根据莫高窟供养人像的题记和众多的汉文和于闻文遗书可知 , 于闻王李圣天 曾娶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长女为皇后 , 又曾将一位孙女嫁给曹议金的孙子曹延禄为妻 , 双方世 代结有姻亲关系 , 因此 , 这件表疏的发送人与于闻国 “ 皇帝 ” 能够 “ 添为甥舅 ” 。 从上例汉文表疏可知 , 这个 “ 黑衣大石 ” 和 “ 大石 ” , 即是于闻国西南 , 立 国于帕米尔高原 一带的大石国 , 其国在宋初曾与于闻国发生战争 , 并在战争中被于阂击败 。 至于发送表疏的人是 不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 , 收信的于闻国 “ 皇帝 ” 是不是李圣天 , 或者他们另有其人 , 这里暂不 多说 , 且看下文分解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 年第 期 三 、 敦煌于闻文遗书 中的 和 敦煌发现的编号为 的于闻文文书 , 是于闻国王写给他的 “ 母舅 ” —归义军节度使曹大王的信 , 信中讲述的即是 于 闻和大石 国之间的战争情况 。 英国学者 贝利 曾将这件文书转写 后 , 刊载于 《和 闻文 书 》第二集 一 , 其内容 是 前缺 我们 已 于七 月进军 倍沙 , 为疏勒 国都城 , 该地居 民期 望 归顺 。 我们 的敌人 大石 人 宗亨 的 宝物 、 妻子 、 大 象 、 骏马及其他 , 还有 其部下 的财物 , 我们都 已 献纳 于王庭 。 从那 时到现在 , 我们 的兵马 一 直 留镇 于 西 冲大 关 , 至 于粮食 , 我们将不 断送往该城 , 因为 当地人 口 密集 , 粮食存童 不 足 。 今后 我们将再派遣三队护城军 , 每队 由 人组成 , 一名 大 臣统领 。 至于对方 , 则有 个特 勤的人 , 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驻扎在那里 , 因为 尚未到达 , 我们 不 知其统帅是 谁 。 我们 的 国威 已远震 西 冲大 关 了 。 因为 察格利 汗 和 大石人宗亨 已 占领 了通道 , 为 了使送往 不去沙 的物 资免受损失 , 我们 已派 出 了护送的兵马 。 他们 虽 然 占领 了通道 , 但并不 等 于 能截获 它 , 请大王你 不要为此担忧 , 我方人 员每天可 自由在那里进 出 。 自从我向该地发 出一道命令 后 , 最近有人从该地前来报告 , 说 察格利 汗 领兵 于 十二 月 廿七 日 来到 城郊 , 直至 正 月十 四 日仍驻扎于此 , 兵力 多少 , 至今 尚无确报 。 我们 已派军队 出发 , 我 们 的 大军正在 浩 浩 荡荡地前进 , 西 冲大 关 的 兵 力 也足 以 完成其任 务 。 作为外来之人 , 控制 已 占领的土地 , 扶植新的政府 , 虽是艰难的事 , 但请母 舅曹大 王 您放心 。 我将要颁发公告 , 到那时 , 该地将会有强 大的汉人实力 , 而 我们 的军队也将 长驻那里 · · 一如果这里扶植政府的 工作延续一 两年 , 该地实力 强 大 的汉人 尚不 能满足愿 望 , 我们 的赠礼不 能送到 的话 , 首先我们要声明 , 这是 由于我们 在 该地 的 工 作 困难重 重 , 以 致使 大王您和沙州的 民众对我们 不 满 ⋯ ⋯我们 为王族的利益 而 采取行动 , 至今 已 八年 了 , 如果说 , 我们没有一 次 能满足 大王 您 —我的母舅 , 这是 因为在该地扶植新政 府方 面存在许 多危险 ⋯ ⋯对于扶植新政府一事 , 在宫廷 中确 实未能得到王后 、 公主和王 子们 的 支持 , 时此我也无 能 为 力 , · · ⋯假如我们在该地的工作能做好 , 我们将送给 大王您 以 下 的诸 多赠礼 一等 中玉 一 团 四 十二 斤 , 三等籽 玉 共 六 十 斤半 , 胸 皮 甲一领 , 骨柄 锤 、 斧各一把 、 碗一 只 、 匣一个 。 至 于我们 的好王子 , 他是勇敢的人 , 为 此我们 王族对 您深表谢意 如果他 日 后 更 英 勇无 畏 , 我 们 将 对 您 更 为 感激 。 过 去 我 们 曾给 您 蜡 送 大石 人 宗亨 的有柄 、 有耳 、 带圆凸 盖 的银罐和一 个银盒 。 我们 还 将送给您有鞘的剑 , 这是一件 国宝 。 我们 将从 关释发 出此 函 , 时为幸福 时代 的 天 羊四 年 , 马年 , 一 月九 日 。 “ ’ 的汉字音译为 “ 怯沙 ” 。 玄类 《大唐西域记 》卷十二 “ 怯沙国周五千里 。 ” 慧立 、 彦 惊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卷五 “ 从此 指乌锹国 北行五百余里 , 至 怯沙国 旧 曰疏勒 , 乃 称其城号也 。 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 。 疏勒之音尚讹也 。 ” 可见 “ 怯沙 ” 既是 国名 , 也是城名 , 它就是疏勒国及其首都疏勒城 , 文书主要指 怯沙城 。 “ ” 即 “ 大石 ” 或 “ 大食 ” , “ ” 不像伊斯兰教徒或 回鹊人 的名字 , 而似汉文名字 。 古西域各 国统治者汉化很深 , 其统治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石 国 史研究 —喀喇 汗王朝 前期 史探微 者既有本族名 , 又有汉名 , 疏勒国也是如此 。 因而 , 这个 很可能是 怯沙 国统治 者 , 因为信仰了伊斯兰教 , 归附了大石国 , 所以称之为 “ , , 。 “ , , 显然是 “ 西冲大关 ” 的汉名于 闻文音译 , 此地是 怯沙国 即疏勒 国 西境 , 地处交通 冲要 的大 型边关 , 其遗址必在今新疆乌恰县境内 。 从文书内容看 , 这个关 口 已被于闻军 占领 , 在它以西不 很远的地方 , 则驻有大石国八个特勤的军队 , 若 以一特勤统领一千兵计 , 则有八千人马 , 为此 , 于闻国准备增派每队 人的三队护城军增援该关 , 由此可见这个战役 的规模不小 。 “ ’, 为突厥语 “鹰 ” 的意思 , 他既然称 “ 汗 ” , 虽不是大石国的 “ 大汗 ” , 也应是掌管大石国 大权的方面小可汗 。 从文书内容分析 , 怯沙 国除本 国军队外 , 尚 “ 有强大的汉人实力 ” , 这些汉 人一定是唐朝驻屯于疏勒的汉军后裔 , “ 疏勒军 ” 是安西大都护府所属的 “ 四镇 ” 大军之一 , 由 蕃 土著 、 汉 内地调防 兵马组成 , 根据有关记载 , 汉兵人数不会少于三千 , 加上家属子女 及多年繁殖 , 到宋初 , 其人数不会少于五千 , 这对蓑尔的怯沙国 , 实力确实不小 。 当地 民族可能 多已信仰伊斯 兰 教 , 但是 , 这 些 汉 人一 定仍信佛 教 , 所 以 , 在 这场 战争 中 , 他们抛 弃 , 劝迎于闻大军 。 于 闻胜利者正想利用他们 , 建立新的傀儡政府 , 但是 困难重重 。 从 文书内容还可知道 , 于闻与大石国及其附庸 —怯沙 国 疏勒 国 之间的战争 , 当时已进行 了 “ 八年 ” 。 从最近的一次大胜利 中 , 于 闻还缴获了大石宗亨 的宝物 、 妻子 、 大象和骏马 , 并将部分宝物赠给了 “ 母舅曹大王 ” 。 这件文书写于于闻国纪年 “ 天尊四年 ” , 该年 为 “ 马年 ” 。 据其他于闻文书可知 , “ 天尊 ” 是 于 闻王尉迟舒拉 时 的年号 , 该年号起 自公元 年 , 用至公元 年 。 天尊四年相当于公元 年 , 其年的干支为 “ 庚午 ” , 恰是马 年 。 由此年上推八年 , 为公元 年 , 其 时 尚为尉迟舒拉 的父 亲 , 于 闻名 尉迟逊 跋伐 、 汉名李圣天执政晚期 , 可知于闻国与大石国的冲突 , 早在李圣天时期即已爆发 。 无论是汉文表疏 , 还是于闻文信件 , 都谈到了于闻国军队战胜 “ 法沙 国 ” 疏勒国 及其宗 主国 “ 大石 ” 和 “ 黑衣大石 ” 的事实 。 关于这场战争 , 在 《宋史 》中也有所反映 , 该史书卷四九 《外国六 · 于闻 》记载 “ 开宝 四年 , 其国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 , 自言破疏勒国 , 得舞象 一 , 欲以为贡 , 诏许之 。 ” “ 开宝 ” 是宋太祖的年号 , 其四年相当于公元 年 。 由于闻文信件可 知 , 于闻国战胜 怯沙国 , 俘获 的妻子 、 大象 、 宝物 、 骏 马 , 是天尊三年 年 七月的事 。 于闻僧吉祥 自本国至宋朝都城汁京 今河南开封市 , 路途费时约为二年 , 可见 于闻国想要进贡给宋朝的舞象 , 无疑正是战胜怯沙国后俘获的 的大象 。 四 、 “ 大石国 ” 与辽朝的关系及耶律大石西奔 “ 大食 ” 令人惊异的是 , 大食国 此即大石国 与辽朝的外交建立得 出奇的早 。 《辽史 》卷二 《太祖 下 》记载 “ 天赞三年八月 癸亥 , 大食国来贡 。 ” 天赞三年为公元 年 , 这年八月之前 , 辽 朝的势力 尚局限于蒙古高原东部 , 大食国的统治者即已 闻风遣使东来朝贡 , 可见其国的地理位置 必离蒙古高原不远 。 同年秋季辽太祖西征 , 攻克了蒙古高原 中部的回鹊汗国 卜古汗城 其遗址在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哈尔和林附近 , 又征服或收抚 了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阻 卜诸族 , 于是 , 大食国 东遣辽朝的使者更为频繁 。 《契丹国志 》卷二十一 《诸小国贡进物件 》中 , 列有高昌国 、 龟兹国 、 于闻国 、 大食国 、 小食国 、 甘州 、 沙州 、 凉州等八个国家和地区 , 后文接着说 已 以 上诸 国三年 一 次遣使 , 约 四 百 余人 , 至 契丹贡献 玉 、 珠 、 犀 、 乳 香 、 琉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 》 年 第 期 角 、 玛瑙 器 、 宾铁兵器 、 抖合黑皮 、 揭黑丝 、 门得丝 、 帕里呵 、 剧 砂 、 揭里丝 ⋯ ⋯以 上 皆细毛织成 , 以 二丈为 匹 。 契丹回 踢 , 至少亦 不 下 四十 万贯 。 “ 高昌国 ” 即高昌回鹊国 , 地处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 “ 龟兹国 ” 当时为葛逻禄 所统治 , 其地即今新孤库车县周围 。 于阂国在塔里木盆地南缘 。 此 “ 大食国 ” 必与于阂国 、 龟兹 国相邻 , 应是大石国无疑 。 唐朝称今新孤温宿县古城为 “ 大石城 ” , 今新疆阿瓦提县境 的古城为 “小石城 ” , 其居 民多是石国 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 移民 。 宋初该地也为葛逻禄人所据 , 后 又归属大石国 , 故被称为 “小食国 ” 。 “ 甘州 ” 即是甘州回鹊国 , 其国境包括甘州 今甘肃张掖市 一带 、 肃州 今甘肃酒泉市 。 “ 沙州 ” 指归义军地方割据政权 , 其国境包括沙州 今甘肃敦煌 市 和瓜州 今甘肃安西县 。 凉州 今甘肃武威市 当时为吐蕃及其属部 咀末的势力范围 , 以 上诸国与辽朝或者国境相邻 , 或者相距不远 。 “ 契丹 ” 即辽朝 。 “ 斜合黑皮 ” 当作 “ 斜合里皮 ” , 它是用砚砂棣制而成的红色牛皮和马皮 , 为西域特产 , 是做皮靴和鞍裕 的高级原料 。 “ 门得丝 ” 即今新孤和阂地区盛产的麦德莱斯花绸 , 系蚕丝织成 。 “ 揭里丝 ” 先后重 出 , 也是塔里木盆地的 一种丝织品 。 “ 帕里呵 ” 当作 “ 帕里阿 ” , 为新疆喀什地 区 出产的一种印花绸 。 以上三种丝绸产 品 , 其原料都为蚕丝 , 《契丹国志 》说是 “ 皆细毛织成 ” , 记载有误 。 “ 砚砂 ” 即础砂 , 它出产于 阴燃煤矿的火山 口 , 既是裸制高级皮革的重要原料 , 又是优质的矿物药品 , 对治疗腹疾有奇效 , 高昌回鹤国北庭城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古城 南的天 山是其主要产地 。 此外 , “ 玉 ” 是于闻 国的特产 , “ 真珠 、 犀角 、 乳香 、 唬拍 、 玛瑙 ” 都是西亚 、 欧洲和非洲的珍贵物 品 , 河西走廊 、 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并不出产这些东西 。 除了一般的政治往来和经济交流 , 大食国和辽朝还建立 了一种更为特殊的关系 。 《辽史 》卷 十六 《圣宗七 》记载 开泰八年十 月 壬 寅 , 大食 国遣使进象及方物 , 为子册割请婚 。 太平元年三 月 , 是 月 , 大食 国王复遣使请婚 , 封王子班郎君胡思里女可老为公主 稼之 。 “ 开泰八年 ” 为公元 年 , “ 太平元年 ” 为公元 年 , “ 册割 ” 即为 的汉字音译 , “ 王 子 ” 的突厥语为 , 汉字音译为 “ 特勤 ” 。 这个大食王子册割 即 , 与上引于阂 文信件中的大石国统帅 “ ’’ 不可能是一人 , 因为二人的生活年代相差达 代 。 “ 王子 班郎君胡思里 ” 必是辽圣宗的子侄辈 , 其姓名必为耶律胡思里 , “班郎君 ” 大概是其爵位的美称 。 大食国王两次遣使为子求婚 , 辽圣宗将侄孙女嫁给大食王子册割为妻 , 可见两国关系决非一般 。 辽朝末年 , 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 其名字取得十分奇特 , 他就是创建西辽帝国的 “ 耶律大 石 ” 。 《辽史 卷三十 《天柞皇帝 》说 邓律大石 者 , 世号为 西辽 。 大石 , 字重德 , 太祖八代孙也 。 通辽 、 汉 字 , 善骑射 , 登天庆五年进士第 , 摧精林应奉 , 寻升承 旨 。 辽以翰林为林 牙 , 故称 大石 林牙 。 “大石 ” 一名 , 恰巧与大石国的国名相合 , 这一定不是偶然的事 。 《契丹 国志 》记耶律大石的名字 又有另外一种说头 , 该书卷十九记载 大 实林牙 , 林牙者 , 乃其官名 , 扰 中国瀚林学士 大实者小名 , 北地 间无性 。 按 大实为辽朝皇族 , 姓 “ 耶律 ” , 《契丹国志 》说 “ 北地间无姓 ” , 这是不对的 。 “ 耶律大石 ” 又 作 “ 耶律大实 ” , 可见 “ 大实 ” 等于 “ 大石 ” 。 唐朝将 “ 大食国 ” 又译为 “ 大皇国 ” , 慧超 《往五天竺国传 》记载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石 国史研究 —喀喇 汗王朝前期 史探微 又从吐火 罗国西行一 月 , 至波斯 国 , 其 王先 管大 定 。 大 定是波斯王放驼 户 , 于后 叛 , 便杀彼王 , 自立 为主 , 然今此 国却被大定所吞 。 按 “ 皇 ” 字是 “ 实 ” 字的异写 , 慧超所说的 “ 大皇 ” , 就是 “ 大食 ” 即阿拉伯伊斯兰教国 。 由 上可知 , 大石 一 大实 一 大食 , 耶律大石的取名 , 必与大石国和大食国有关联 。 结合大石国王子册 割娶辽朝王子班郎君胡思老之女可老的事件进行考察 , 耶律大石很可能是班郎君胡思老的嫡系后 裔 , 大石国的王族经常与其家长辈互相往来 , 耶律大石诞生时 , 恰遇大石国与其家又有什么喜事 发生 , 其父为了志喜 , 所以才给他取了这个奇异的名字 。 耶律大石的家庭与大石国王族有亲密的关系 , 这决不是 “ 空穴来风 ” 。 因为当辽朝灭亡 , 他 复国之梦破灭后 , 所想的第一件事 , 即是想借兵大食以恢复祖业 。 《辽史 》卷三十 《天柞皇帝四 》 记载 明年二月甲午 , 以 青牛 、 白 马祭 天 地祖 宗 , 整旅 而 西 。 先遗 书回 鹤 王 毕勒 哥 曰 “ 昔我太祖皇帝北征 , 过 卜古罕城 , 即遣使至甘州 , 诏 尔祖乌毋主 曰 ‘ 汝思故 国邓 肤 即为汝复之 汝不 能返那 脱则有之 , 在脱扰在 尔也 。 ’ 尔祖 即表谢 , 以 为 迁 国于此十 有余世 , 军民 皆安土重迁 , 不 能复返矣 , 是与 尔国非一 日之好也 今我将西 至 大食 , 假 道 尔 国 , 其 勿里疑 。 ” 毕勒哥得书 , 即迎至 邱 , 大宴三 日 。 临行 , 献马 六 百 、 驼 百 、 羊 三千 , 愿质子孙为 附庸 , 送至境外 。 “ 明年 ” 指公元 年 , 此前一年 , 金国派耶律余睹 、 石家奴 、 拔离速率领大军西讨耶律大石 , 耶律大石估计 自已的实力难以抵抗 , 于是迁徙躲避 。 他出奔时首先想到的是 “ 大食 国 ” , 如果大 食国 即大石 国 与耶律大石的家族没有相当亲密的关系 , 他会这样贸然从事吗 五 、 宋初的 “ 大石 ” 、 “ 大食 ” 即是西回鹃喀喇汗王朝 根据上文列举的史料可知 , 大石国即是大食国 , 黑衣大石国就是黑衣大食国 。 因此 , 若要探 索宋初大石国的国别及其族属 , 必须先研究 “ 大食 ” 一词的渊源和含义 。 我国最早探讨 “ 大食 ” 一词的 , 是清末的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洪钧 , 他在 《元史译文证补 》卷 三十 《旧唐书大食传考证 》文中说 案 , 大食为阿刺 比人游收于西 里亚者 , 西 里 亚人称之若 曰 大希 , 继 而 阿昧尼亚人 、 突而 基斯单人称之若 曰 大抑 , 波斯人称之若 曰 塔起克 。 大抑 、 大希 、 塔起 皆与 大食音 近 , 故 中国有大食之称 , 非姓也 。 “ 阿刺 比 ” 今译为 “ 阿拉伯 ” , “ 西里亚 ” 今译为 “ 叙利亚 ” , “ 阿昧尼亚 ” 今译为 “ 亚美尼亚 ” , “ 突而基斯单 ” 今译为 “ 土耳其斯坦 ” , “ 塔起克 ” 今译为 “塔吉克 ” 。 由此文可知 , 大食人是阿拉 伯民族 , 西亚的亚美尼亚人和中亚的操突厥语族语言人们则称呼他们为 “ 塔吉克 ” 。 洪钧的观点并非他 自己的创造和发明 , 他主要是汲取 了多桑所著 《蒙古史 》中的研究成果 。 多桑是 世纪亚美尼亚的历史学家 , 他精通多种亚洲民族的语言 , 是他首先对 “ 大食 ” 一词进 行了细致深人的研究 , 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 《多桑蒙古史 》 页 《注一 》说 多桑运 用 突厥 、 阿拉伯 、 波斯等东方语种 , 专 门探讨 “ 大食 ” 一 词 , 他说 “ 西 里 亚 叙利 亚 人大致名 阿刺伯人 曰 , 此 多数也 , 单数则作 。 , 并曾将 以 是 称名 的 西 里 亚 沙磅 中最重要之 阿 利伯 游牧部 落 曰 者 , 古 人 则 名 之 曰 ·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 究 》 年第 期 , 古波斯人 曰 , 阿美尼亚人 曰 。 追至信奉伊斯 兰 教之 阿刺伯人侵略波 斯 、 河 中两地之后 , 细 浑河 东之 突厥人则称此种地域为 大食之 国 , 质言之 , 阿刺伯之 国 也 。 蒙古人又仿 突厥之例 , 名 穆斯林 曰 或 。 这就是说 , 一名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 的称呼 , 中国史籍译之为 “ 大食 ” 或 “ 大石 ” 。 又 因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 , 阿拉伯人又普遍信仰和竭力推广伊斯兰教 , 中亚阿姆河流 域的操突厥语人们即将 一名与 “穆斯林 ” 一词等同起来 , 所以也称统治者和多数居 民信仰 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西回鹊为 , 汉文音译即为 “ 大食 ” 或 “ 大石 ” 了 。 在宋朝 , 西亚也有一个大食国 。 在有关的历史记载中 , 这两个大食国总是不加区别 , 从而很 易引起混淆 。 若要分清两者 , 必须对照两者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 。 关于葱岭内外的大食国 大 石国 , 前面的文字 已经说得很多 ,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个大食国的情况 。 《宋史 》卷 四九 《外国六 · 大食 》说 大食 国本波斯别种 。 隋大业 中 , 波斯有莱贻者 , 探 穴得 文石 , 以 为 瑞 , 乃 纠合其 众 , 刹掠资货 , 聚徒窟盛 , 自立 为王 , 据有波斯之西境 ⋯ ⋯其王盆尼末换之前谓之 白衣 大食 , 阿蒲罗拔之后谓之 黑衣大食 ⋯ ⋯至道元年 , 其 国如主 蒲押 陀黎 贵蒲希 密表来献 ⋯ ⋯太 宗 因 问其 国 , 时云 “ 与 大秦 国相部 , 为 其统属 , 今本 国所 管之 民 才及数 千 ⋯⋯ 其 国在泉州 西 北 , 舟行四 十余 日至蓝里 , 次年乘风飘 , 又六十余 日 , 始达其 国 。 这个 “ 隋大业 中 ” 的 “ 架黯者 ” , 即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 “ 大秦 ” 又称 “ 拂森 ” , 指东罗 马拜占廷帝国 。 “ 至道元年 ” 为公元 ” 年 。 将这个大食与另一个大食相 比 , 两者的差异是 西方的大食在波斯国西 , 与大秦相邻 东方的大食 大石 在疏勒国西南 , 布露州东北 , 葱岭内 外 。 宋朝初年 , 西方的大食国已经衰微 , 臣属于大秦 , 本 国所管人户仅有三千 。 东方的大食 则相当强大 , 与于闻交战时 , 仅屯驻于西冲大关的兵力 , 即有 “ 个特勤的人 ” 。 宋朝与西 方大食的交往都由海路 , 从泉州出发 , 船行至少须一百天 。 宋朝与东方大食 大石 的交往都由 陆路 , 由青海吐蕃地区西行 , 经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 闻 、 西缘的疏勒而至其 国 或经河西走廊 , 天 山南麓的伊吾 、 高昌 ,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焉誉 、 龟兹 , 再过疏勒而至其国二通过对比可知 , 东 方的大食 大石 无疑是喀喇汗王朝 。 六 、 大石国早期的政治 、 经济 、 军事 、 宗教 关于大石国 喀喇汗王朝 早期的历史 , 突厥文和 回鹤文的记载几乎是一 片空 白 。 晚至 世纪 , 一名喀什噶尔城的伊斯兰教人士 , 伊玛木阿不都 · 喀费尔撰写的 《喀什噶尔史 》中 , 才对 二百多年前的喀喇汗王朝兴起史作了简略的追忆 , 然而该 书也很快在社会上散佚 了 。 又二百年 后 , 满怀伊斯兰教激情的学者贾玛尔 · 卡尔西在其编写的 《苏拉赫词典补编 》中 , 将 《喀什噶尔 史 》中有关喀喇汗王朝兴起史的记叙又作了简略的称引 。 他们两人既偏重于宣扬伊斯兰教史实 , 又距喀喇汗王朝的兴起比较遥远 , 因此 , 所记叙的喀喇汗王朝早期历史存在不少错误 。 其中最重 要的一点 , 说萨曼王朝 出兵攻 占了喀喇汗王朝的白水城 ,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奥古尔恰克即将首 都迁至喀什噶尔 , 其侄儿萨吐克即在喀什噶尔阪依伊斯兰教 , 并利用其穆斯林亲兵从叔父手中夺 回宝座 , 成为汗国的统治者 , 这些史实即大成问题 。 《喀什噶尔史 》和 《苏拉赫词典补编 》都说萨曼王朝于公元 年左右攻 占喀喇汗王朝的白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大石 国 史研 究 —喀喇 汗王朝前期 史探微 水城后 , 可汗奥古尔恰克即将城迁至喀什噶尔 。 喀什噶尔 即是唐朝和宋朝 的 “ 疏勒 国 ” , 玄奖的 大唐西域记 》和 号于阂文文书则称 “ 疏勒国 ” 及其都城为 “ 怯沙 ” 。 由 《宋史 》及敦煌 文书的记载可知 , 即使迟至公元 年 , 疏勒国依然独立存在 , 其国王 宗亨 虽然 改信了伊斯兰教 , 被称为 “ ’’ , 但并未被大石国 喀喇汗王朝 所兼并 , 而且 曾在此后被于 闻国占领多年 , 所以 , 绝对不可能成为喀喇汗王朝的首都 。 关于大石国早期的政治 、 经济 、 宗教等情况 , 《宋史 》卷 四九 《外 国传 》的记载给我们透 露了不少有关的信息 雍熙 中 ⋯ ⋯又有婆 罗 门僧永世与 波斯外道 阿里烟 同至京师 ⋯ ⋯阿里烟 自云 本 国王 号黑衣 , 姓张 , 名 哩没 。 用锦珠为衣 。 每游猎 , 三二 日 一还 国 。 署大 巨九人治 国事 。 无 钱货 , 以 杂物 贸易 。 其 国 东行六 月至婆 罗门 。 “ 雍熙中 ” 指公元 年 。 “ 波斯外道 ” 指基督教 中的聂斯脱利派 。 “ 本国王号黑衣 ” 应为 “ 本国号黑衣 ” , 即 “ 黑衣大食 ” 或 “ 黑衣大石 ” , 指喀喇汗王朝 。 说喀喇汗王朝 的可汗 “ 姓张 ” , 很难理解 , 可能文字有错 。 当时的喀喇汗王朝可汗为阿里 · 本 · 木萨 。 宋朝按中原习惯 , 将阿里 的 “ 里 ” 音和木萨的 “ 木 ” 音摘取 , 简称他名为 “ 哩没 ” 。 “ 钱货 ” 指钱币 。 “ 其国东行六月至婆 罗门 ” , 据婆罗门僧永世所说 “ 其国东行六月至大食 ” , 则应作 “ 自婆罗 门东行六月至本国 黑 衣大食 。 因此 , 阿里烟向宋太宗讲述的 , 都是大石国当时的简况 。 阿里烟说大石国有国王 , 在其本国则称 “ 可汗 ” 。 结合敦煌 号于 闻文文书的内容可 知 , 其国还有 察格利汗 , 他应是分管部分领土 的小可汗 另有统兵 的 “ 特勤 ” , 指分管部落和军队的 “ 可汗子弟 ” , 相当于唐朝和宋朝的 “ 王子 ” 或 “ 亲王 ” 。 其国 “ 署大臣九人 治国事 ” , 与回鹊汗国设内宰相三人 , 外宰相六人 , 以宰相九人分治 国事的完全相同 , 可见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必属回鹊人 , 不是葛逻禄人或样磨 又译咽越 人 。 阿里烟又说 “ 大石国的可汗 ” 每游猎 , 三二 日一还国 。 “ 可见其国的统治民族 —回鹊主要仍从事游牧 , 将狩猎看得十分重要 , 经常从国都外出游猎 , 每次游猎二三天后 , 即返回国都 。 从 “ 无钱货 ” 看 , 大石 国尚未铸造和行用货币 , 贸易仍采用 以货易货的形式 , 商业不发达 , 其情况 与落后的游牧经济相符 。 当时的大石国立 足 于葱 岭 帕米尔高原 内外 , 多 山间谷地和 山坡草 场 , 适宜畜牧而不宜耕作 , 故而其人 “ 重游猎 ” 而 “ 无钱货 ” 。 从 号于闻文文书的内容可 以得知 , 大石 国屯驻在疏勒 “ 西 冲大关 ” 的军 力即有 “ 个特勤的人 ” 。 因为大石国的经济基础是游牧业 , 其民政的基层组织为部落 。 可汗以亲信子弟为 特勤 , 一特勤似管一部落 , 其壮丁平时游牧 , 战时出征 。 于闻国攻 占西冲大关后 , 即留有兵马镇 守 。 后因大石 国屯驻西冲大关的兵马多至 “ 个特勤的人 ” , 于 闻国又增派三支护城军 , 每支为 人 , 则三支合计为 人 , 若以原来留镇 的人数为 。人计 , 则于 闻投人西冲大关 的兵 力约为 人 。 大石国的兵力稍弱 , 则 “ 个特勤的人 ” 约为 人 , 每一特勤统率一个部落 的兵 , 约为 名骑士 , 特勤则相 当于军 中的千人长 , 其编制与早先的突厥汗 国和 回鹊汗 国 、 此后的大蒙古国相似 。 国内外的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根据中世纪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教的某些文学 、 史学和宗教学 著作反映出来的强烈宗教情绪 , 认定喀喇汗王朝 自萨吐克 · 布格拉汗改信和推广伊斯兰教 , 其子 木萨即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 , 国内不允许其他宗教存在 。 这些学者们甚至肯定 , 自公元 年至 年的于闻与疏勒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 , 属于宗教性质的 “ 圣战 ” 。 但是 , 从宋朝的历史记载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 》 年第 期 和敦煌发现的于闻文文书看 , 双方纯粹是政治和军事上的争夺 , 与宗教无关 。 在长达两千余字的 于闻文文书中 , 我们只见到于闻国出兵攻 占了改信伊斯兰教的疏 勒国土地 , 企图在其地扶植傀儡政权 , 但却受到疏勒国汉人的反对 , 于阂国的王后 、 公主和王子 们也不支持 , 看来于阅扶植的傀儡政府头 目 , 一定仍属伊斯兰教徒 即 , 可见于闻王 出 兵疏勒的 目的 , 并非抵制伊斯兰教 , 宣传和推广佛教 。 该件长长的文书 , 自始至终看不到一点宗 教之争的痕迹 , 由此可知 , 喀喇汗王朝早期 , 其统治者和人民的伊斯兰教情绪并不十分强烈 。 《宋史 》记载 , 宋太宗雍熙年间 , 大石国统治者 哩没 即木萨 · 木 · 阿不都 · 克里木 派至 宋朝的使者 , 竟是一名 “ 波斯外道 ” 阿里烟 。 “ 波斯外道 ” 指基督教盛行于波斯古 国的聂斯脱里 派 。 可见所谓 “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 的木萨 , 根本不排斥异教的基督徒 。 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 波罗记载 , 他从欧洲东来 , 约于公元 年途经喀喇汗王朝后期 的首都喀什噶尔城 , 看到的宗 教界情况是 “ 居民除回教徒外 , 述有 一些聂斯托利派 的基督教徒 , 他们按照 自己 的教规生活 , 在 自己的教堂做礼拜 。 ” 接着他又经过叶尔羌城 , “ 居 民一部分信仰基督教 , 一部分信仰 回教 。 ” 这里的基督教徒显然比回教徒多 。 后来 , 他又经过莎车 , “ 居 民中大部分是 回教徒 , 一小部分是 聂斯托利派基督徒 。 ” 以上皆见于 《马可 · 波罗游记 》第 章至 章 当时离东喀喇汗王朝灭 国仅六十年 , 可见 自喀喇汗王朝始建至国灭 , 境内一直没有排斥和清除基督教 。 公元 年 , 立足于喀什噶尔的玉素甫 · 卡迪尔汗击灭于 阂国 , 兼并其地 。 据一些阿拉伯 文和波斯文史籍的零星记载 , 此后于闻国的佛教受到了毁灭性 的打击 , 居 民全都改信伊斯兰教 , 对异教徒采取了严厉的排斥态度和杀伐行动 。 然而 当时的汉文记载却并非如此 , 前文 已经提到 , 世纪前期 ,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还为儿子册割求娶了笃信佛教的辽朝公主可老 。 又 , 《宋史 》卷 四九 。《外国六 · 于闻 》记载 “ 元丰 八年九月遣使人贡 , 使者为神宗饭僧追福 。 ” “ 元丰八 年 ” 为公元 年 , 远离于闻灭国 , 为喀喇汗王朝所兼并 已近 年 。 这时割据喀什噶尔周围的 喀喇汗王朝统治者总以 “ 于闻黑韩王 ” 的名义与宋朝发生关系 。 元丰八年三月 , 宋朝皇帝赵项去 世 。 九月 , 其宗庙和陵墓峻工 , 朝廷议定庙号为 “ 神宗 ” , 准备于下月人葬 , 因而召集佛教僧人 , 大建道场 , 设酿祈福 。 于闻国黑韩王的使者也跟随潮流 , 出钱 “ 饭僧 ” 请和 尚们吃斋念佛 , 为 宋神宗 “ 追福 ” 追加福 田功德 。 如果当时的于闻境内没有佛教徒存在 , 伊斯兰教的排他情绪十 分强烈的话 , 即使由于政治原因 , 喀喇汗王朝的使者也决不会出钱去请佛教僧侣做道场 , 诵经祈 福的 。 七 、 结 论 《宋史 》、 《辽史 》和敦煌遗书中所记载的大石国 、 黑衣大石国和大食 国 , 多指喀喇汗王 朝 。 喀喇汗王朝迁都喀什噶尔城 , 决非早期奥古尔恰克 、 萨吐克 、 木萨祖孙三代的事 。 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和居民虽然多信伊斯兰教 , 但他们的宗教观念和情绪并不严重和排 他 , 对斯督教和佛教仍持兼容并蓄的态度 。 作者单位 新疆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挥 刘 国防 责任校对 陈 霞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吻 , , 丫 一 , , , , , , 一 , , “ , , “ , , “ , , 已鬼 , “ , , 针蔑 “ , , 针蔑 “ , “ , , 针 扎 “ , , 针插
/
本文档为【大石国史研究_喀喇汗王朝前期史探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