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2018-01-18 9页 doc 23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文学与传播——10 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通过考察洛神赋创作的具体背景,可证这一名赋的创作应该与诗歌赠白马 王彪密切相关,是曹植借题发挥,抒发对政治上拥戴自己,亲情上温暖自己的同母 兄长曹彰生死离别之情的作品. 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的主题与 创作动机歧说繁多,纷如聚讼.至今未有 众家趋向一致的说法,倒是新说渐有增 加,却也仍未得见中其肯綮并且非常周密 的解说.本文拟从《洛神赋》创作前后发 生的诸多事件入手,采用知人论世的方 法,力图穷究原委,为解决...
【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文学与传播——10 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 通过考察洛神赋创作的具体背景,可证这一名赋的创作应该与诗歌赠白马 王彪密切相关,是曹植借题发挥,抒发对政治上拥戴自己,亲情上温暖自己的同母 兄长曹彰生死离别之情的作品. 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的主题与 创作动机歧说繁多,纷如聚讼.至今未有 众家趋向一致的说法,倒是新说渐有增 加,却也仍未得见中其肯綮并且非常周密 的解说.本文拟从《洛神赋》创作前后发 生的诸多事件入手,采用知人论世的方 法,力图穷究原委,为解决这一千古谜题 提供一个新的观点以备商榷与参考. 欲讨论《洛神赋》的创作背景,首先 要确定此篇的具体写作时间.曹植《洛神 赋序》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 洛川,……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 斯赋."I.看似作于黄初三年.然李善注云 "魏志》及诸诗序并云四年朝,此云三年. 误.一云《魏志》三年不言植朝,盖《魏 志》略也."对于李注所引的三年之说,赵 幼文先生《曹植集校注》已经辩驳透彻 大意谓当时魏都在洛阳,而黄初三年夏季 曹丕一直在外巡幸并长居许都不曾在洛 京,故而曹植不会在皇帝不在京都时前去 朝拜】所以此篇只能撰写于黄初四年. 黄初四年五月曹植和其同母兄长任城 王曹彰,异母弟白马王曹彪,一起入洛阳 朝见魏帝曹丕.到洛阳后任城王曹彰暴 死.七月,曹植与白马王曹彪一同还国, 监国使者认为两个藩王路上不能同行同 住.于是曹植被迫又与曹彪诀别,写成赠 白马王彪》一诗. 《赠白马王彪》的撰写时间.逯钦立先 生考证道:李善注:"集日于圈城作.又 日:黄初四年云云,是本集原题于圈城 作].所谓圈城",也就是当时曹植的封 地鄄城圈"与鄄"音同通假.从诗 篇的结句"援笔从此辞"看诗歌应是曹 植在路上写出赠与白马王曹彪的,更具体 的时间是在离开洛京,渡过洛川,越过太 谷之后其诗中"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 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太谷 何寥廓.山树郁苍苍……"诸句可证.当 时他的心情极为愤激,咒骂监国使者诸人 为鸱鹗,为豺狼,为苍蝇,为谗言令色的 小人,自己对人生都充满了绝望.所谓于 圈城作",未必可信,因为这和诗篇序言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是相矛盾的.序中明言写作本 诗是赠别曹彪的,怎么会回到鄄城后再写 出来赠给对方呢7曹植求通亲亲》 文/刘玲 讲到曹丕为帝时期,诸侯王之间"婚媾不 通.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 废……"【4]不得往来,通信,曹植怎么能在 鄄城写出诗歌再赠送对方呢7当时的诗篇 题目多为后来编撰别集时所题,曹植生前 也曾亲自将建安时期的作品编录为"前 集".而其后的作品则是曹植死后由其侄 魏明帝曹教主持,整理,编辑的.题目也 当是他们所题的.因此出现这样的微小失 误也就可以理解了.退一步说.即使"在 鄄城作"是曹植的原题,也只能说是在鄄 城修改写定此诗罢了. 而《洛神赋》.根据其序言和开端诸 语,应撰于刚刚渡过洛川之后.当时监国 使者尚未传达不准曹植和白马王曹彪同行 同宿的指令.所以他的情绪尚未达到义愤 填膺的境地,但是赋中表现出的悲哀院伤 的情感已是清晰可见了. 因为曹彰的死并非是正常病死,虽然 陈寿《三国志?魏书?曹彰传》写得含糊 其词:四年.朝京师.疾薨于邸,谥日 威".裴注引魏氏春秋云:初,彰问 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 怒暴薨."嘲这已经揭示出当时兄弟之间关 系何等紧张.政治情势何等险象横生.《世 说新语?尤悔篇》则揭示得更加触目惊心, 说曹彰是其同母兄魏文帝曹丕处心积虑毒 死的:"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 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 —j02——文学与传播 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 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 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 遂卒."【. 那么.曹丕为何如此仇视这位同母之 弟呢7其因有三:一是曹彰,曹植乃是一 党二是曹彰在曹操刚死之时曾有要发动 政变,拥立曹植为帝的想法:三是曹彰为 人剽悍骁勇.志大才高.难以驯服控制. 这三个方面都使得魏文帝对他忧忌极深, 必欲除之而后快. 曹操弥留之际,驿召彰,未至.太 祖崩."(《魏书?曹彰传》)当时贾逵负责 办理丧事,曹彰从长安匆忙赶来."问逵 先王玺绶所在."(《魏书-贾逵传))).这 时曹彰索取曹操留下的玺绶用意何在呢7 是否像康发祥所谓黄须儿力猛志大.非 无觊觎之心者J.想要野心勃勃自立为帝 呢7并非如此,裴松之注引《魏略》说, 曹彰匆匆从长安赶到洛阳,彰至.谓临 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 日: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对这一条史料.卢弼先生依据《太平 御览》卷二四一所录《魏武令》"告子文 (曹彰字):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止 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判定说 据此令,则《魏略》之言不足信也.好 像曹操临终才告知诸子曹丕是大家的新主 子一般.其实当时曹丕早已被正式册立为 魏世子.引据《魏武令》无以抹煞在曹操 死后人心动荡的情势下,曹彰曾经有过拥 戴曹植为魏国继承人的想法和言行.这些 言行,铁一般地印证了曹彰乃是曹植的死 党,是曹植集团在军事方面的极其重要的 得力干将.而曹彰的为人曹操在世时就 对他屡加赞赏,因为他"少善射御.膂力 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 志意慷慨".以至于曹操称许他说"黄须儿 竟大奇也".《《魏书?曹彰传》) 对于这样一位使得曹丕既恨又怕的人 物.即使是同母弟,与自己离心离德,刻 薄寡恩的曹丕也会千方百计地除去他,这 是情理之中而又理所当然的事. 那么,曹彰之死和洛神赋》的创作 有什么关系呢7 其实,《洛神赋》中的"洛神"形象. 和作者曹植的关系是很特别的.首先. 她曾与曹植朝夕相处,如胶似漆;其 次,"她与曹植有忠于和被忠于的近似于 君臣的关系:第三撰写此赋时二人已经 是生死离别,永远不能再次相聚相见了. 此即所谓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 王.对于句中的太阴"一词李善注 云:"太阴,众神之所居.五臣注云:太 阴.鬼神道."李善注不如五臣恰切,既 然是作为尊神又怎么会"潜处"呢7所以 此句透露出所谓的洛神所处的并非是 神界,而是暗无光亮的阴间.这一人物和 曹植现在是处于阴阳相隔,生死永诀的情 境.虽然两人永难再见,但对方却仍旧长 寄心于君王",可见对方对曹植的忠诚. 对这位长寄心于君王的人物到底 是谁.古今曾有多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曹 丕妻甄氏.这一说法自唐至今虽被许多人 津津乐道可从严肃的学术立场来看.毕 竟是游谈无根的俗说另外一种看似很是 正统的,说,从《文选》五臣注到清人何 焯义门读书记》,丁晏《曹集诠评》以 及近代黄侃的《文选评点)).都力主献忠 文帝之说.认为曹植在赋中把自己一分为 二.既是作者又是洛神.而洛神就是曹植 自己的代言人.君王乃是指魏文帝曹丕. 可是在曹丕已经残杀了自己的同母弟,曹 植的同母兄长曹彰的时候在曹丕同时还 要杀掉自己本人的时候,惊惧万分的曹植 竟然还能够说出"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 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 王"这样的话来.未免显得这位才高八斗 的文学家太过弱智了.第三种看法是詹镆 先生在1946年提出的认为是曹植追 念被诛的丁氏昆弟.情不自禁,发而为赋, 实为极可能之事.但此等事又为文帝所深 忌者故不敢明言,而出以隐约之辞,因 有斯作耳";丁氏昆弟虽处太阴,而忠于 一 己之诚未尝稍减.乃假拟其词曰恨人 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虽潜处 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f.] 上述说法中詹镆先生的观点最为近乎 文章中人物之间关系的情况,也最合乎情 理.只是有一点不易解释得通按照《三 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所谓文帝即王 位.诛丁仪,丁庾并其男口",丁氏昆弟应 均死于黄初元年而作为魏朝诸侯王的曹 植绝没有为这二位臣下服丧之礼,可是过 了三四年.却又突然莫名其妙地为他们去 进行追念和哀悼,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 如果说这篇名赋的结尾部分是作者在明显 地倾吐着哀悼死者的悲哀的话.那么当时 作者所致以念念不忘的深情并加以沉痛哀 悼的也只会是曹彰(因为当时曹植还未曾 料到不久监国使者会禁止他与白马王曹彪 同行同宿).曹彰死后.曹植给这位仁兄 撰写的《任城王诔》仅仅只有22句.88 字其行文之短促,不仅和他在此前后所 写的《王仲宣诔》《武帝诔》和《文帝诔》 等文大相径庭而且在这位才华横溢的文 学巨匠的文集里也都显得十分另类.赵 幼文先生说是"限于客观形势.不能直抒 胸臆,寄其哀愤,故词意含蓄而戛然中 止"【10】. 但曹彰毕竟是自己的同母兄长.也是 自己政治集团的骨干人物.还是曾经真诚 拥戴自己的英武将领,曹植对他的怀念, 哀悼是怎么也难以控制和压抑的,所以才 有了洛水之旁,借宋玉旧题加以仿写用 以抒发生死离别之哀的这首抒情名篇.赋 中所谓"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挡.虽潜处 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集中表达了对 胞兄政治上支持自己,亲情上温暖自己的 深情厚谊的理解和珍视,以及自己未能在 政治上抓住良机以致于受制于人,连丧友 朋的痛悔和悲哀. 还有一个可能在理解上产生分歧的地 方需要加以说明.那就是赋篇抒发的会不 会是曹植与曹彪分别时候的绝望情绪呢7 初看有点可能因为曹植生平很是笃于同 胞之情的,如《释思赋》云:家弟出养 族父郎中,伊予以兄弟之爱,心有恋然, 作此赋以赠之.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 白驹.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 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亮根异其何 戚,痛别干之伤心..,i1豫章行》云:"鸳 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 肉天性然.[12朔风诗》:昔我同袍.今 永乖别.…子好芳草.岂忘尔贻.繁华将 茂.秋霜悴之.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秋 兰可喻.桂树冬荣.…弦 歌荡思.谁与销忧.临川 暮思.何为泛舟.岂无和 乐.游非我邻.谁忘泛舟. 愧无榜人."1..这些篇章均 是表达兄弟之情的.但 《洛神赋》的主旨和曹彪 应该说是没有关系的.因 为《赠白马王彪》诗里讲 得极其清楚,曹植,曹彪 一 同出洛京一同涉过洛 水,越过大谷,然后才被 监国使者告知以后不能再 同行同宿了.而《洛神赋》 写于洛水岸边.二人尚未 料到要被迫分别的事情, 怎么会写到永久诀别呢? 文学与传播——103 怎么会哀痛"良会(即嘉会)永别呢7 杨柳先生在其《汉晋文学中的<庄子) 接受》里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 那就是感甄说等观点都不能解释为何主 人公在见到神女时还犹豫狐疑.惧斯灵 之我欺终于造成人神永隔的悲剧"【1. 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释清楚,洛神赋》中 的女主人公不管诠释为甄氏还是曹彰都是 难以成立的. 其实里曹植并非一见到神女就狐 疑,相反,他对于这位神女心仪已久,还 主动上前试探: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 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而要 之."而神女也很快作出了接受其情感的 反应:"抗琼娣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对于这样爽快的应答.曹植反而感到了恐 慌,他想起了同是水神的汉水精灵欺骗郑 交甫的故事,于是就又故作正经,面露严 肃之色给女神讲述了男女大防的道理: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 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 志兮.申礼防以自持."洛神感到惆怅哀 伤,于是呼朋引伴,在嬉戏之中又一次展 现出她诱人的魅力.并且直接倾诉对于曹 植的倾慕留恋之情随即飘然而去. 这一段情节如果与曹植,曹彰二兄弟 相互交往的史实对观的话,简直是若合符 节.《洛神赋》对神女才貌描摹的一段.应 该是在赞叹曹彰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和胆 识.在曹操去世,时局可能有变的时候, 曹植曾经向这位同胞兄长表达过自己的远 大志向.对此曹彰痛快地表示了自己极力 支持的明朗态度这也就是裴松之注里引 录《魏略》记述的"彰至.谓临淄侯植日: 先帝召我者.欲立汝也.…当然.作为 史书不可能将人物的话语全部记载下来. 当时二人交谈的话肯定很多只是在关键 时候.曹植想起了袁绍晚年因为接班人之 争以致于内乱不息,全家覆灭的教训,于 是正言厉色告诫曹彰"不可,不见袁氏兄 弟乎7"这和赋里所写的男主人公故作姿 态婉拒对方的迎合多么相似,只是曹植拒 绝曹彰发动事变,夺取大权的建议.并不 是出于对曹彰个人的猜疑,而是当时许多 因素制约着曹植,使他不敢下决断挑起政 变.当初曹操选立世子时,几乎没有一位 军方大员赞成废长立幼,树立曹植为世子 (《三国志》没有记载曹彰当时的态度,大 约因为曹操没有征求曹家人士的意见). 极力赞赏曹植作接班人的也就是几位文职 官员,如二丁和杨修等.现在仅靠曹彰一 人发动事变,曹植怎能没有顾忌7所以曹 植拒绝了这一想法. 可是后来的时局发展竟然到了让曹 植生不如死的地步二丁被杀,杨修被杀 曹彰被杀.对自己有赞赏,拥立之心和言 行的人物几乎全部被残害.而自己虽为侯 王,实际生活却形同囚徒.对于这样的结 局,曹植不免会后悔当初没能够拼死一 搏,所以才会有走出洛阳城,来到洛水边, 借题发挥,倾吐自己无限痛伤的这篇《洛 神赋》. 注释: 【l】【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十九)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96页 【2]I10]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二)【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92—293页,28页 [3]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3453页 【4】【12]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三)【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36页,415页 【5】【晋]陈寿撰,[刘宋】裴松之注三国赳M] 北京:中华书局1959556—557页 【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 局,1983895页 【7】【8】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 局,1982478页,478页 [9】詹镆.曹植《洛神赋本事说[A]语言文 学与心理学论集【G】9—10页济南:齐鲁书社, 1989 I1l】I13]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一)【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51页,173页 【I4】杨柳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M】 成都:巴蜀书社,2007206页 作者简介:刘玲,郑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李海潮
/
本文档为【【doc】曹植《洛神赋》与曹彰之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