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西方教育比较

2017-12-28 3页 doc 14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方教育比较中西方教育比较 中西方教育目的比较 因好友留学于美国,深为关切,故借此之机以阐个人对中西方教育差别浅见。 教育,词典上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可见是一种获得性的理性活动。 凡理性活动都有其目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主要要从教育目的上去区分。 中华教育,自孔夫子以降都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臣民,君臣父子,这个臣民不仅仅是君王的臣民,更是这个封建系统的臣民,上至君王,下至寒士,莫能概外。这直接扼杀了中华先民的创造性。这一点可以从我们落后的文化,尤其是科技上看出来。近世我民族饱受落后挨打之苦,...
中西方教育比较
中西方教育比较 中西方教育目的比较 因好友留学于美国,深为关切,故借此之机以阐个人对中西方教育差别浅见。 教育,词典上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可见是一种获得性的理性活动。 凡理性活动都有其目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主要要从教育目的上去区分。 中华教育,自孔夫子以降都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臣民,君臣父子,这个臣民不仅仅是君王的臣民,更是这个封建系统的臣民,上至君王,下至寒士,莫能概外。这直接扼杀了中华先民的创造性。这一点可以从我们落后的文化,尤其是科技上看出来。近世我民族饱受落后挨打之苦,可以说早在两千年之前已然埋下祸根。倒是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到因为所谓的“礼崩乐坏”,涌现出许多的杰出思想家,军事家等,形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上“百家争鸣”的盛世,倒是至汉儒孔仲舒以后,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文化从此成了政治的点缀,再无这般兴盛过。但我们不必感到惋惜,因为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一贯的对创新的扼杀的继承,有其必然性。 典型的读书人应该算是时代的精英,但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 他们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并推动社会进步者,少之又少。君不见所谓的四大发明,皆出于工匠乃至宦竖之手。士大夫阶层,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他们是没有这个动力与精力。没有动力,乃是在于他们都是皓首穷经的书生,好不容易做了官,靠的是什么,不是奇技淫巧,而是经史子集,孔孟之道,那些对于科学的永恒的探索对于他们务实的短暂的人生而言,至少也是意义不大的。没有精力,乃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人际社会,无论任何时候,处理好人际关系,维持好形象,以保住地位乃至获得晋升成了他们最关切之事。不仅仅是士大夫阶层,整个民族都实际上排斥创新,而这种排斥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是愚昧,而是出于一种务实的考虑。中国人活着的目的之一,虽说没有宗教的强势外力,却也惊人地一致,那就是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至少也要衣食无忧,生活小康。而在一个社会中,个人的境况不可能超出历史的条件,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乃至斗争就层出不穷。出落为人上人,享受的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减轻了一切社会条件的束缚,包括法律等,这已是中国之特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人是更恶的,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对弱者的保护,上梁不正(由君权的不受限制程度为全球之最可见),层层欺压,使成为社会弱者变成一件极其令人恐惧之事,因而人人致力于社会地位的提高,至少那些更有天赋的人是如此,那么又有谁来从事研究创新呢,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中国人是穷怕了,也被人欺压怕了,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在接受教育之初,就已然不是一张等待着墨的白纸,那么发展其天性也就无从谈起。生活的条件与目的极大的影响力教育的目的,即便是我们当代的教育,仍然以考大学,好的未来为最终目的。教育资源的短缺,及前文所述的对人性恶的假设也对其有很大的促成作用,这势必导致了急功近利的,把人像车间产品一样培育的教育的盛行。而中国大学生之所以普遍没有创新精神,一是由于教育的死板,而是由于之前的基础教育早已耗尽了它们对于学习乃至研究的热情。而中国大学教育到最后也没有明白,那些所谓的毕业,也许基本与创新毫无关联,以拿到文凭为目的的大学生,以专家学者自居的老师们,谁不会耻笑那些注定幼稚的,要等待漫长时间去完善和检验的成果,所以真正的创新离我们很远,而根本原因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不 想,精明的中国人,谁愿意去当这个傻子,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吧。 反观国外,他们的教育目的可以说与我们就不同,一是由于教育资源充足(经济建设的成果,),更是由于他们理念目的的不同。自希腊罗马以降,西方人对于真理和永恒有一种偏好,这种偏好决定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而这种探索影身的基础是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崇高与温暖的东西,或者至少为其提供了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的信仰。基于这种精神,西方人对世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探索与征服。在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的价值体系上,他们有了对个体价值的推崇,有了真正的因材施教,这势必促成一个更具有创新力而非千篇一律的社会。也只有在这种国度的大学里,学生才可能真正发现并培育其所长。而西方的教育的目的,与其征服客观世界的目的一样,追求的是知识与独立人格的彰显,目的更在于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公民。而他们的大学也绝不仅仅是培养社会建设人力的工具,更是知识的殿堂。我们即便把这个殿堂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内,也是毫无裨益的,原因在于不需要。 至于中国家庭与社会教育,更多是一种长幼尊卑秩序的维护与社会的经验的灌输,为使其将来更好在社会立足,这又与其“合格臣民”的培养目的密不可分,实在区别与以“合格公民”为培养目的的西方家庭社会教育。 所以说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根本在于目的问,目的也决定了手段。而这个目的又深受社会经济条件与价值取向的影响。要是中国人哪天真的富裕了,由追求物质满足改为追求精神(教育)也未可知,但前提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足以净化人性,树立社会人格,我不敢相信在一个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拍马专营,裙带关 可以谋求成功,而为了这种成功又有足够多的人愿意放弃人格的社会里,会系就 有足够多的人愿意追求真理与崇高。反讽的是,中国向来是一个标榜德治与人性本善的社会,正与西方所宣扬的原罪和人性本恶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中西文化也在不断融合,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日益增强。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固然可以很容易地依样画瓢,所以这亦是我不在这一点上多说的原因。但理念的转变真的需要假以时日,我们热切地期待,正如共产主义理论所说的,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知识与人格的完善的那一天的到来。
/
本文档为【中西方教育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