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

2017-12-28 7页 doc 19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人物访谈, 吉 人 约4708字 每年五月,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都会举办为时一个月的艺术节。这是孩子们学校生活最快乐的时光。 在学校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班级小歌手比赛活动中,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规定:演唱本地童谣。这一规定使得每逢比赛便盛况空前,无论是班级选出来的小歌手,还是自愿现场登台的“编外”小歌手,纷纷参与表演,几十个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忘情地把闽南童谣唱了一首又一首„„这种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台下的家长们,他们由衷地称赞说:学校开发乡土音乐课程实在是太好了!用这种方式把家...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人物访谈, 吉 人 约4708字 每年五月,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都会举办为时一个月的艺术节。这是孩子们学校生活最快乐的时光。 在学校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班级小歌手比赛活动中,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规定:演唱本地童谣。这一规定使得每逢比赛便盛况空前,无论是班级选出来的小歌手,还是自愿现场登台的“编外”小歌手,纷纷参与表演,几十个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忘情地把闽南童谣唱了一首又一首„„这种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台下的家长们,他们由衷地称赞说:学校开发乡土音乐课程实在是太好了!用这种方式把家乡的音乐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中,他们长大后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乡音乡情都会伴随他们终身,形成浓郁的中国情结! 这个学校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喜爱家乡的童谣?这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都会唱本地的民歌?原来,伴随着音乐课改的进程,这所学校诞生了一个充满特色的校本音乐课程——闽南民间音乐。这是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这是一个包括了、专著、教材、等多方面成果的音乐教育研究。怀着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对课题研究人员的钦佩之情,本刊记者专访了该项课题的主持人——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特级音乐教师刘瑛。 记者:刘老师,你好!你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闽南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功结题,并在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家很想了解这个课题的一些情况,比如:这个课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要搞这样一项实验研究? 刘瑛:2000年9月,也就是课改初期,我幸运地参加了国家“园丁工程”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首都师范大学为“园丁班”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几十门课程,让我终身获益匪浅。授课老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师德风范,使我在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每天都有新的教育思想的火花在心中闪现。记得一位老教授讲课前让在场的每一位音乐教师用方言唱一首本地的民歌,可当时的场面令我们这些音乐教师们有说不出的尴尬,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用方言演唱本地民歌。而老教授却用方言韵味十足地为大家演唱了陕西民歌《走西口》、山西民歌《会哥哥》、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及我最熟悉的湖北民歌《幸福歌》。我从小在湖北长大,听着乡音,我顿时惭愧难当,因为自己竟然不能用方言演唱家乡的歌儿。 记者:你不是福建人,为什么会对闽南民间音乐的研究产生兴趣呢? 刘瑛:我在福建厦门工作好些年头,却连一首闽南的歌谣也不能唱。从老教授充满浓郁乡土韵味的歌声里,我领悟到,作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熟悉本地民间地方音乐,了解我国各地区民族音乐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用方言演唱本地民歌不仅是歌唱家的事,每一位对民族、民间文化有责任心的音乐教师,都要勇于承担历史的重任。 国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新课标的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老一辈音乐教育家的重托,成为我研究闽南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缘起与动力。 记者:作为外乡人,你对闽南民间音乐并不熟悉,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你并不熟悉的研究课题,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刘瑛: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碰到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闽南民间音乐资料的采集。因为没有人能提供一套现成的、有参考价值的音乐乡土教材给小学的孩子们。 三年前,我们开始采集适合孩子们唱的家乡歌谣,一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跑遍城乡,我们采集到的大部分材料是传统的念诵。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民间流淌的属于孩子的歌声,仿佛渗入地下,可以歌唱的歌谣少之又少,几乎每次都空手而归,当时我真有些灰心气馁。 记者:研究刚刚开始便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怎样才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刘瑛: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认识了一个道理:光靠我们自己瞎跑不行,得需要专家的指点和引领!我请教的第一位专家是吴宏才老师,作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指挥,他经常热心辅导我们学校民乐队的排练,支持小学教师弘扬民族音乐。当我向吴老师述说心中的困惑和苦恼时,想不到他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一大叠保存多年的音乐谱例材料对我说:“你们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要有信心!我给你介绍一位罗时芳老师,她离休前是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的编导,是研究闽南民间音乐的资深专家,这些珍藏的资料就是她研究的结晶。”我接过这几本纸质微黄的册子,《厦门民间歌曲集成》、《闽台民歌》、《白水仙锦歌唱腔选》等书名直入眼帘,真是如获至宝!当我见到罗时芳老师时才知道老人已经卧床多年,可她知道我的来意后用细弱的声音告诉我,歌仔戏以及闽南音乐中哪些材料最适合孩子们欣赏,最适合孩子们学习和传唱;闽南民歌的特点是音乐与方言结合得很密切,它的衬词非常有特点,风趣幽默、率真隽永„„她讲的内容正是我急需获得的专业知识。面对老人的真诚指点,我感动不已。而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她又推荐了邱曙炎老师,这样,我又认识了第三位专家。 记者:听说不止是这三位专家关注你的研究,你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专家,实际上,你的课题凝聚了许许多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是不是这样? 刘瑛:课题研究的需要,我走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不少文化部门、闽台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如厦门广播电台、电视台、戏曲舞蹈学校、南乐团、歌仔戏剧团、高甲戏剧团、群众文化艺术馆我都多次登门求教。我还就此专门请教了首都师范大学曹理教授,并聘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耀华教授、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厦门大学音乐系方妙英教授,以及厦门市音协副主席吴火荣、张乐老师等为顾问。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正是这许许多多专家的大力支持、热心指导,保证了课题的良好运作和进行。 记者:资料问题解决了,但你怎样把它们筛选、整理、组合成音乐教材呢?这个工作对于像你这样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不是也有相当的难度? 刘瑛:确实如此。因为编写一套地方乡土音乐教材,会遇到时间、精力、资金、统筹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遵照教材编写的以学生为本和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原则,撰写了音乐校本课程纲要,按照歌唱、欣赏、音乐实践活动三个板块进行设计,按小学音乐课程总量的20,编辑,每学期1分册,共12分册,每分册三个单元,每单元围绕一个音乐主题,用多种体裁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从多 个侧面感受闽南民间音乐的特色及丰富内涵。在教材呈现方式上力争做到:让小朋友一看就喜欢,一听就爱唱,学唱起来困难少一些,在学唱的同时了解本地的民俗和音乐文化。如:每一册前及每一课前,都以“给小朋友的话”的形式,用生动、精要、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文化知识,并配以富有想象力和浓郁地方特点的画图,使教材形象、直观、好看;用给闽南语难字难词加注和在音响教材范唱录音加歌词朗诵的方法来解决学生读认困难的问题,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易认、易懂、易学。 记者:有关方面如何评价这套音乐教材? 刘瑛:结题时,音乐教育专家们对教材的评价是:“在广泛收集闽南民间音乐资料基础上编写的乡土音乐教材,开创了将闽南民间音乐有、有步骤引进课堂的先例。教材编排较为科学,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即使是非闽南籍教师或学生也能通过CD或VCD的示范反复听、唱而逐步掌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目前,这套乡土教材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委托福建教育出版社申请立项为厦门市地方教材,还获得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项目成果一等奖。 记者:非常钦佩你和你的课题组的改革热情和探索精神,并祝贺你们成功地编写了《闽 南民间音乐》乡土音乐教材,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请再介绍一下教学方面的情况,比如,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并不熟悉的音乐教学内容,老师喜欢教吗?她们自己能唱吗? 刘瑛:我校三位音乐教师都不是厦门本地人,我来自湖北,魏幼琳老师来自新疆,吴洪晶老师来自三明,要是不说普通话,就成了南腔北调的“三重唱”。人过中年,再来学如同外语的闽南话,真是挺难的!我们尽量“挤”出时间,采取“多听”、“跟唱”的方法,笨鸟先飞。为了把采集到的音乐素材尽快熟悉和掌握,我们连半个多小时的上下班乘车时间都不放过。不熟悉闽南方言,大家采取“多问”的方式,平时身边总带个小本子,把会讲闽南方言的老师、学生、邻居都当成老师,像学外语一样,注上拼音或自创的符号,千百次的练习,千百次的请教,录音机录下的闽南乡音和民间艺术家们有韵味的歌唱,都成了我们宝贵的正版音带,跟着录音一句一句地学,朝着正统闽南派快步靠拢。 记者:你们的勤奋、钻研,到了忘我的程度,很感人! 刘瑛:应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抱着忐忑不安而又无比兴奋的心情,向全市的老师举行了多节本地乡土音乐的教学公开课。记得有关部门对课题组进行现场结题鉴定时,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二百多位来宾,都被我们执教的《水蛙仔仔》、《石头?女人》等歌唱和欣赏课所深深吸引,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感受到,这是大家对我们多年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的充分肯定。 记者:学生的情况怎样?一开始都愿意学吗?很多现象表明,处于现代音乐信息包围着的中小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民间音乐,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刘瑛:闽南童谣刚进课堂时,低年级的学生捂着嘴偷着乐,只觉得好笑而不敢开口唱,而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童谣太土而不愿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从培养学生学习本地音乐的兴趣人手。备课时,注重挖掘闽南童谣独特的审美情趣,如摇篮曲中的一首《摇婴仔歌》,为了让学生体验闽南方言的音调和节奏如何与乐曲的旋律密切结合,我们把词抄在与主旋律高低相吻合的长短高低的线段上,学生在与教师互动式的模仿学习中,不但明白了闽南方言音调的高低与音乐旋律的高低结合紧密的特点,还领悟到音的长短,克服了心理障碍,学起来就容易多了。歌唱中,用形象的动作和打击乐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歌曲节奏特点和旋律委婉动人的美。总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在愉悦,形成一种很有特色的系列性教学。这样,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本地民间音乐已成为深受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课程内容之一。他们渐渐地爱。卜闽南民间音乐,只要有一段时间没唱,他们就会主动要求老师教唱,大部分孩子还会主动把学会的歌谣教给家里的亲人。 记者:谢谢你们的研究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营养,再次祝贺你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后还有什么感想对我们的读者说? 刘瑛:每当校园里孩子们天真烂漫地唱着“闽南童谣”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感慨!我感激国家教育部启动了这场意义深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孩子们学习的音乐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闽南民间音乐的学习与传承过程中,我们增长了知识,磨炼了意志,使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我们要将成功的喜悦化做继续求索、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努力,让本地民间音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
本文档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