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2017-12-26 5页 doc 1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我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读文化创意产业硕士。一个在国内接受了四年心理学研究训练的本科生,从北京飞越亚欧大陆来到伦敦,然后一头扎进了自己半年前刚刚听说的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里。 奔流的泰晤士河、一年两次的伦敦时装周 ⋯⋯没错,这就是一年我的伦敦风景——当中很小的一部分。看上去的确很美,但这其中的“爱恨情仇”和“苦痛羁绊”,几次三番让我憋出内伤,就写不完的长论文,说不清的高标准这点而言,说起来也...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 我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读文化创意产业硕士。一个在国内接受了四年心理学研究训练的本科生,从北京飞越亚欧大陆来到伦敦,然后一头扎进了自己半年前刚刚听说的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里。 奔流的泰晤士河、一年两次的伦敦时装周 ⋯⋯没错,这就是一年我的伦敦风景——当中很小的一部分。看上去的确很美,但这其中的“爱恨情仇”和“苦痛羁绊”,几次三番让我憋出内伤,就写不完的长论文,说不清的高标准这点而言,说起来也算得上是我十几年学生生涯里登峰造极的绝高水准了。 拧巴了一年的问题 本科的时候说起来我的课业负担也不轻,至少四年满满当当的课程里,门门科目都有论文要逐个攻破,我以为因为这个自己就会写论文了,来到King’s才发现,这样的自信的确有点儿没来头。这一年课程里,最重要的三个字儿仍旧是,写论文。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英国老师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非常让人找不着北,他们从来不希望看到一个标准答案,发散思维是你的义务。他们也不要逻辑简单一览无遗的答案,论文既要体现争议,又要站稳立场。复杂的理论要简单化,简 1 单的道理又蕴含着复杂的内涵……这些听起来似是而非的论文秘籍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只有“批判性的思考”才是最靠谱儿的。 什么叫做“批判性”,什么叫做“思考”,这个看起来最基础的问题,让我结结实实地拧巴了一年。我的本科是与实验设计和数据纠缠在一起的,讲究稳准狠,讲究“效果显著”。实验结果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则欢呼雀跃,反之,咱们试试别的门道,推倒重来。虽然过程往往也纠结得一塌糊涂,但总归是目标明确,在黑暗里还能看得到洞口那一点儿亮光。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个神奇的专业,所谓答案,所谓“证实”,永远是最不重要的。想想看,光“文化”这个词的定义就有几百种,英法德意的大师们在各种理论间不亦乐乎地争吵了好几个世纪还将继续下去,说白了,这就是桩永恒的悬案,书永远读不够,道理永远讲不明,新刺激层出不穷,这感觉有时候其实挺让人兴奋,但把你推入迷茫的泥淖,也绝对易如反掌。 看看我们“艺术管理”这门课的论文题目,“因为我,艺术家,认为这种事物属于艺术的范畴,它才是艺术,(Tracey Emin, 2010)——请批判性地分析某一特定艺术市场中,艺术家的影响力。”虽然我对每个单词都熟知,每个句子看起来也清晰明了,还是眉头紧锁地反复念了十多遍,想知道它究竟问的是什么。而这些仅仅是个开始。你如何从繁多的艺术门 2 类中选择需要分析的那一个,如何在卷帙浩繁的艺术家案例里找到恰当的证据,又如何在所有这些阅读理解中站稳你自己独特的立场,……写论文如何有一种能够把人逼疯的效果,只有试试才知道。 我把备受争议的英国艺术家Tracey Emin查了个底儿掉,为了知道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于怎样的考虑说了这句话。然后确定几个关键词,开始在网上疯狂地下载相关文献。一篇一篇读开去,基于这些阅读,准备把目光锁定在音乐这个领域。然后呢,动笔这件事仍旧显得很遥远。在图书馆精读总是最纠结的,在各种案例和理论当中,选择得稍不留神,写出来的东西就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就算你吭哧吭哧抓耳挠腮把论文搞了出来,行距、字号、文献引用等等这些琐碎但无比重要的小细节,仍旧能极大地左右教授评判这篇论文的结果。艺术管理这门课的论文,作为我的第一篇正式论文,就吃了文献引用格式不标准的亏。教授表示案例分析虽然不够“丰满”但还算“有趣”,继而严重关照了一下格式问题,直言格式不规范可是非常减分的,必须好好补课。 向咖啡、红牛致以最亲切的谢意 一年的硕士课程科目并不多,但不代表压力就不大。每周的阅读材料,如果你打算认真一篇一篇看完的话,不仅仅是对于我们这些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的国际学生,就算对英国本地学生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偷点儿懒,后 3 果可能很严重。几门主课的考试,仍是写论文,但又不止于此,我们需要在两个小时内没有参考任何文献的情况下“限时盲写”,冷血的老师甚至这样告诉我们,引用某句话时,除了要写明作者之外,如果你记得年份,也一定要补充进去呦…… 我们的课程涉及文化分析、人类学、精神分析、性别主义、女性主义、权力论、阶级理论。在国内参加本科考试的时候想着老师期末能给划个范围,瞬间无压力,可在King’s参加的当堂“殿试”,范围真是无处可划,处处可划,绝对没有哪个恐怖片比这更惨绝人寰的了。能怎么办呢,硬着头皮上吧。这一年硕士,我们每个人都和咖啡与红牛厮守在一起,对于这样深厚的革命友谊,必须致以亲切的谢意。 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当属第三学期考试之前那一个月,两篇大论文加备考,没有比这更“爽”的了。每个人的焦虑水平都直线上升,寝难安,食无味。那个时候我和相熟的几个中国同学临时组建了学习小组,大家一块儿定好复习,但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觉得一个小时能一起复习完的,通常会变成一上午。就着咖啡和能量棒,似乎一瞬间,就从图书馆的开馆挨到闭馆,搞不好还要再转战谁家的宿舍或厨房。别人是“吃着火锅唱着歌”,我们是“吃着火锅聊学术”,这感觉真是要多拧巴有多拧巴。不仅如此,因为在考试中引用学者大师们的话必须注明作者,没有注明的话与 4 论文写作引用格式不标准同等看待,所以最好严肃对待各位爷爷的名字拼写。当时我心心念念的名字就包括Bourdieu、Foucoult、 Geertz、Adorno、 Frankfurt……等等等等。 论文面前人人自危,但苍白的生活里也会有一抹亮色。最逗的是,当时组里的一个男生为了能让自己早日结束论文好安心复习考试,豪情壮志地拍了30磅在桌上赌咒发誓,说如果自己这个周末还写不完两篇大论文,这30磅就全当送给我们。有这样的好事,大家自然欣然收下,看着这位已经被考试和论文折磨得蓄须留发不成人形的兄弟,心中即便带一丝鸡贼的侥幸,总还是默默祝福。这件事的结果是,这30磅最终还是贡献给我们考试之后的庆功宴了,虽然时间超了一点儿,但这位兄弟的论文和考试都一路绿灯。 努力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最好不要对成绩有太高的期待,能拿到B的成绩就已经很值得骄傲了。在英国的大学读书,拿高分非常困难。完美的答案,在英国教授那里似乎不存在。他们是这样的,与学生交谈非常亲切礼貌,脸上的微笑幅度都恰如其分,专注倾听,表达准确,言辞不失幽默,但是你留神他讲话内容,通常笑不出来,因为在非常客气和善的语气里,他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标准明晰不容辩驳,而见地通常精辟,我有意无意掩盖或无视的缺憾在他们面前,经常无以遁形。这种感觉可不是那么云淡风清的。每次我看论文的评语都看得一愣一愣的,诸如“我发现从您列举的 5 这个案例里还可以引发跟您的论点相悖的结论”,罗列那么多如此准确的缺点,还说得这么客气,您这是什么意思, 每次交完一篇论文,我想着该结束的终于结束了,却并不觉得兴奋,像刚打完仗浑身是土的士兵窝在战壕里,有时候饿得说话都嫌累,回家倒头就睡,感觉多么绵长的睡眠都不够。如今,那些看文献看得我想自戳双目的深夜,和怕睡着所以蹲在转椅上写论文,看着天空亮起来总觉得自己得报个晓才应景的清晨,又一去不复返了。倒是和大家挑灯夜战的那段日子,不可能被抹去。 要说从这些被论文憋出内伤的日子里我收获了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看待问题独立、立体、严谨的一种态度。不要害怕对立或者开放性的问题,话题越有争议,越具挑战,这其中能启发我们的东西有多少,在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自己负责。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论文得了A的时候,心情绝对是惊吓多于惊喜……这一年,如此想起来,写论文,其实也还挺甜蜜的。 编辑,陈思 6
/
本文档为【伦敦读硕-被论文憋出内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