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2017-09-19 17页 doc 4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第23卷第1l期 (2008) 内江师范学院 JOURNAL0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No.1lVo1.23 (2008)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王伟萍 (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屈原作品中时隐时显地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态,即臣妾心态,这种臣妾心态的形成及存在有 着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屈原对于这种臣妾之道的执迷,除了自身个性及其所处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原因 ...
[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第23卷第1l期 (2008) 内江师范学院 JOURNAL0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No.1lVo1.23 (2008)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 王伟萍 (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屈原作品中时隐时显地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态,即臣妾心态,这种臣妾心态的形成及存在有 着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屈原对于这种臣妾之道的执迷,除了自身个性及其所处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原因 之外,也烙有极为深刻的中原传统文化心理印记. 关键词:屈原;臣妾心态;文化根源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08)11—0077—05 论及屈原,人们更多的是把他作为中国最伟大 的爱国诗人来关注,赞美与讴歌为主流;对他”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及以死殉国明志的悲剧命运,虽不 乏微词,但更多的是给予无限的同情与肯定.关于 此类种种,方家论述颇赡,恕不赘述.本文将立足具 体文本,通过对屈原作品的解读,探究诗人内心深处 一 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东西,以期对屈原和他的作 品有一新的认识.笔者在对屈原作品的研读中,时 时为屈原作品中显露出来的一种心态——臣妾心态 所震撼,关于这点,尽管已有学人涉及,但多语焉不 详,其词闪烁,今斗胆试以论之. 一 ,屈原作品中臣妾心态的具体现 何谓臣妾?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臣,牵也, 事君者,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妾,有罪女 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从女.春秋传云:’女为人 妾.妾,不娉也.’,,E13um.?《尚书?费誓》孔颖达 有疏:”役人贱者,男日臣,女日妾.-[23255臣妾二者地 位相当,均为事于人,依附于人的卑贱者.又,臣道 与妻道等同,《周易》有:”地道也,妻道也,臣道 也.”【2_1.妻与妾虽同事于,同从于一夫,但两者地位 有差等,妻为正,妾为偏,妾为正常夫妻关系之外的 附属物品:”女为人妾,妾不娉也”,妾既依附于夫且 受制于妻.总之,臣,妾与奴婢,仆婢相当.臣妾心 态即为一种受制,依附于人(君或夫)的心态,这种心 态在屈原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一)以夫妻(或男女)关系喻君臣之道 这是屈原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特殊表现手 法,人们往往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或写 作方式,而很少去探究这种写作方式背后隐藏的作 者深层的心理因素. 屈原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诸如《离骚》,《湘君》 (洪兴祖,朱熹之说),《湘夫人》,《山鬼》等,《少司命》 疑亦是女性_3].在作品中,屈原以女性的口吻述说 自己的心情,如《离骚》即以妻子的口吻述说其与夫 君(灵修)会合无缘,彷徨,怅惘,憾恨,哀伤之情: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 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怨灵修之浩荡 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 余以善淫……曾款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露余襟之浪浪.……闺中既 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 能忍以此终古. 在这些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当中,屈原又往往是 站在女性的立场,选择弃妇与怨妇的身份作为叙述 的视角.他笔下的那些女性,尽管她们竭忠尽诚,一 心不二地侍奉夫君,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中道见弃的 命运: “竭忠诚以事(君)”,”先君而后身”,”专惟 君而无他”,”疾亲君而无他”,”壹心而不豫”,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事君而不 贰”(《惜诵》)l4 收稿日期:2008—09—08 作者简介:王伟萍(1972一),女,广西宾阳人,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 系讲师,文学博士. ? 78?内江师范学院第23卷第ll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 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离骚》)_4] 昔君余我诚言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 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幡吾以其美好兮,贤 余以其修婷.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抽思》)_4 见弃之后,她们不是没想过离开那无情无义的 夫君: “欲高飞而远集”,”欲横奔而失路”.(《惜 诵》) 欲变节以从俗.(《思美人》 余既不难夫离别.(《离骚》) 愿摇起而横奔.(《抽思》)_4 但最后仍无法改变对其夫君的痴心与依恋,选 择了留下: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所为.(《思关 人》)[]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怀沙》)_4 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惜 诵》)[] 她们真诚地期盼夫君回心转意,迷途知返, 但苦苦期待,等待的结果是”忠而见弃”,于是由失望 而绝望,于是由弃妇而变为怨妇,哀怨之情覆盖了依 恋之情.在屈原的25篇作品中,除《桔颂》,《大招》, 《九歌?(东皇太一)》,《国殇》,《礼魂》诸篇外,无一 不充溢着怨怼之情.表达哀怨情绪的词,如”恐”, “哀”,”伤”,”愁”(出现次数太多,不一一计),”郁邑 (3次)”,”佗傺(6次)”,”郁结(3次)”,”纡轸(2 次)”,”蹇产(4次)”,”惨郁郁(1次)”,”心郁郁(2 次)”,”永叹(5次)”,”太息(13次)”等在他的作品中 重复出现的频率之高,令千年而下的我们可以想见 他的哀有多长,怨有多深,每每诵及这些诗句,都不 禁为之潸焉出涕,诸如: 曾嘘唏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 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离骚》)l4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行不 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哈.纷逢尤以离谤兮, 蹇不可释.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余诧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因烦言不 可结诒兮,愿陈志而无路.退静默而莫余知兮, 进号呼又莫吾闻.中仡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 l『屯{屯.(《惜诵》)_4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 楸而太息兮,涕淫其若霰.(《哀郢》)l4j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 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不去……伤太息之愍怜 兮,气于邑而不可止.(《悲回风》)[]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 兮,莫知余之所有……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 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情,独无正 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怀沙》)l4] 哀情怨绪,何时才是个终了,有生之年已不可能 有什么快乐可言的了,就怀哀抱怨走向人生的终点 吧.司马迁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 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卷八十原列传 “怨”不仅是《离骚》一诗的特点,也是屈原所有作品 的特点. (二)香草美人之喻. 人们也仅将香草美人作为屈原作品中一特殊的 写作方法而已,殊不知香草美人背后另有深意.屈 原在创作中不仅自谓女性且自称美人.在《离骚》, 《湘君》,《湘夫人》,《山鬼》等作品中诗人自比美人且 以香花香草为自己美的象征. 美人如花,花与美人向来相携而行,屈原自谓其 美时也不例外,美人的衣,食,住,行无不香气氤氲, 花萦翠绕. 平常衣饰,香花作裳,鲜花为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揽木根以结笸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茵桂 以纫蕙兮,索胡渑之罐缆. 别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 骚》)[] El常饮食,花露为饮,折花当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蕊.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蘼以为根.(《离 骚》)[] 香花筑室而居,芳馨弥室: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 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撩,辛夷楣兮药房.罔 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 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 兮实庭,更芳馨兮庑门.(《湘夫人》)[4 出行,驾花车,划香桨,穿行于兰皋水上: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 骚》)[4] 驾飞龙兮北征,遑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 总第110期王伟萍: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79? 蕙绸,荪桡兮兰旗.4j 桂棹兮兰牲,斫冰兮积雪.(《湘君》)_4j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山 鬼》)] 美人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香花,香草有关.美人 之貌已如花,更以花为饰,进而强调,突出其形貌之 美,锦上添花,然而,他的真正目的不在突出美人形 貌之美,为的是强调,渲染美人的内在之美: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 骚》)[] 令人叹惋的是,美人的美不为众人所识,反遭嫉 妒,谗言: “固无人莫我知兮”(《离骚》),”文质疏内 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 所有”,”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怀沙》),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 骚》)[] 众人无视,不美美人之美,美人唯有自美其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悲回 风》)[] 伤心,寂寞的美人于是上下求索,想要寻求知己 之人,可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 父》),”世溷浊而莫吾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情, 独无正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怀沙》)上下求 索的结果是世无知音,知己仍只得自己一个.最后, 美人”宁赴江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 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表现出一种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凄绝.随着美人轻举衣袂长赴清 流之时,她向人世间最后回眸中那无限依恋的一瞥 让世人千古而下仍为之深深扼腕. 二,屈原作品中臣妾心态成因探析 人们在提及屈原作品中的男女(夫妻)君臣之 喻,香草美人之喻时往往仅将它看作是一特殊的写 作方法(式),殊不知这一特殊的写作方式的选择背 后包隐的是诗人一种特殊的心态——臣妾心态,而 这特殊心态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 周代以来,中国就确立了以”家天下”,”家国一 体”为特征的宗族统治.在这种统治模式中,君臣, 夫妻都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尽管君臣,夫妻之 间名分不同,但道理则一,即如何统治与如何接受统 治,事君,事夫都是同一个”天理”,都须讲忠,顺,柔, 不能有所忤逆,被动,守势,依附是他们命定的地位. 在家的这一维中,妻以夫为纲,《礼记?效特性》云: “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 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 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2]1456里居出 入从夫,姓从夫,年岁从夫.夫可再娶多妻,妻须守 节不得二嫁,所谓”得意一人,失意一人”.不管所嫁 之夫品行如何恶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嫁就是 终身,不得有改,民间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了猴子满山走”;也不管丈夫如何朝三暮四,三妻 四妾,为妻的只能忍气吞声,稍有反抗的声音即被冠 予淫妇,荡妇的恶名,甚而至于被严酷宗法处死.较 之于妻,妾的地位更为卑微,”妾不如婢”,她的依附 性也更强,此不多言.在国的这一维中,为人臣者如 何?《礼记?郊特性》中说:”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 贰君也”,孔颖达有疏:”为人之臣既无外交,唯专事 君,既从君而行,不敢贰心于他君.”~z]1447在”家天 下”,”家国一体”的宗族统治下,国家政权家族 化,君视”天下”为家,以天下所有人为”子”,君臣同 于父子.父为子纲,人子以孝,顺侍奉为父者,同样 以此心来侍奉国君,君为臣纲.臣事君以忠,顺,君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庸君,臣都必须忠心不贰.君 一 言九鼎,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为人臣者,假如杀 其身有益于君的话也须为之,不得犹豫.君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臣子再如何志高品洁,满腹经纶,如 果没有国君的支持与理解,启用,任用,要施展他个 人才华,实现治国鸿愿只能是空想.如果贤臣遇上 仁君还好,如鱼得水,抱负得以一展;假如不幸遇上 个昏君,庸君,能做的只是一忠再忠,如稍起别念如 离开昏君另择明主或弑君自立,那可是万万不可,所 以臣只有一谏二谏三谏四谏五谏,最后死谏.事实 上,无论在社会还是家族中,相对于女子而言,男子 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也经受着更多的束缚:他既 是”父子”关系中的”父”,也是”父子”关系中的”子” 和”君臣”关系中的”臣”,同时是”夫妻”关系中的 “夫”.一生下来,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家庭的”父 子”关系中,”父为子纲”限定了他为人子顺从与谦卑 的地位.当他成人进入社会以后,”君为臣纲”又限 定了他为人臣的顺从与依附的地位,当然,同时”父 为子纲”,”夫为妻纲”让他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父”和 “夫”的主宰地位,但他的主宰地位是相对的,卑顺与 附庸地位是绝对的.由此说来,妻妾之卑微与人臣 之卑顺二者是异质同构的,因此向来臣妾并提,臣道 即妻(妾)道,妻(妾)道即臣道,惺惺相惜. 屈原不幸生为忠臣,行高品洁才大,怀治国平天下 之宏心伟愿.他的祖国楚国正处生死存亡之际,他的国 君(先是怀王后是顷襄王)又为党人壅蔽,昏庸无能.作 ? 8O?内江师范学院第23卷第1I期 为人臣的屈原当时可有几条路可走:一是离开楚国,另 事他君.这在当时的战国时代也不是不可能的行为.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称:”屈原以彼其才,游诸侯,何 国不容?”[]卷八十.况且以当时的时代风尚和士人精神 来看,并非要死守一国,固忠一君.所谓”良禽择木而 栖,贤士择主而仕”,且当时士子人臣中朝秦暮楚的不乏 其人,楚才晋用的事也时有发生.且楚国一向不乏贤 人,即与屈原同时,尚有忠臣,尚有圣贤智慧之人,救楚 于危亡,非少屈原一人不行.以屈原之才之智之德,楚 国不留,他国可是争着抢着,在他国建功立勋也不是不 可能,伍子胥即是其榜样,但是作为忠臣的屈原不愿作 出此种选择,他珍惜自己的出身,名望和传统.二是弑 君自立,以屈原之智之材,治一楚国当胜任,但作为忠臣 的屈原不可能作出此种选择,这不是他的人格所能允许 的.三是世人不避我,我自可避世人.所谓”君子得时 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 哉!”巷八扬雄传且当时屈原所处的楚文化圈就是道 家思想产生的温床,道家思想可以帮助屈原走出自身的 困境,摆脱这个小人当道,贤士遭忧,混乱不堪的溷浊之 世.他也不是没产生过避世的念头,他也欲”远游”,”欲 高飞而远集”(《惜诵》),”愿摇起而横奔”(《抽思》),但作 为忠臣的屈原选择了留下.四是继续做他的忠臣.但 楚王贤愚不分,听信谗佞小人,放逐忠臣,是个昏庸之 君,这屈原也没有否认.不过屈原认为这不过是楚王的 一 时之失,且”君有过失者,危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 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 也”[]卷正谏》.于是,忠臣屈原”惜诵以致愍,发奋以 抒情”,”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余固知謇謇之 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宁”伏清白以死直”,”岂余 耳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体解吾犹未变”, “虽九死犹未悔”(《离骚》).他一再表白自己对国君 之忠,真诚期盼”哲王”之”寤”,”待明君其知之”.他 真诚而无悔地选择了”我避世人”这条路. 正如痴情的女子(妻妾)热切地期盼负心的男子 (丈夫)回心转意一样,不管女子如何痴情,贤善,始 终无法改变见弃的命运,遭到抛弃的女子却痴心未 改.《诗?邶风?谷风》中那位温柔善良的女子,为 丈夫辛勤持家,千难万难度过贫苦的日子,家境稍见 好转,人却衰老,丈夫另结新欢,当丈夫把新妇娶进 门,把自己从后门驱赶,依旧难分难舍,割不断对往 事的追忆与留恋.作为忠臣的屈原,他的遭遇与这 些被损害的女子的遭遇有相似之处:他曾受到过楚 王的信任,”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 度之嫌疑”,经过他的努力,楚国”国富强而法立” (《惜往日》)l4屈原也享受了一段颇为美好的政治蜜 月期,殊不知中道有变,”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管 他如何”竭忠诚以事君”,”先君而后身”,”专惟君而 无他”,”事君而不贰”,”一心而不豫”(《惜诵》),但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惜往日》),”终 危独以离异”(《惜诵》),一放二逐.被弃之后,屈原 也未曾一日忘记楚国的安危,国君的得失,”羌灵魂 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返?”(《哀郢》)[4l’’魂一El而九 逝”(《抽思》),不管他如何努力但未能待来明君得醒 寤,所谓”忠君不成,罪君不忍,忠中含罪,罪中有忠, 这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8].忠君不成,以生怨, 罪君又不忍,只能”作赋以伤悼怨讽,自救,自证 明”l9].屈原思君,怨君之情,正如妇人之思夫怨夫 之绪,相同的境遇,一样的感慨,一样的心情,正所谓 “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卷六僧孺何生姬人有怨. 人们多以花来喻女子,女人如花.屈原也以香 花香草为自己之象征,自谓花一样的美人.自然界 里,花为人的欣赏对象,花,易见其开也易见其落,可 谓其生也灿烂,其死也寥落.花的命运其实就是中 国古代女子命运的反观.中国古代的女子,尤其是 那些美丽的女子,她们的命运与花一样,男子并未把 她们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男子往往 忽视了美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而更多的是关注她 们外在形体,形貌的美.男子眼中的美人无非华服 盛饰,螓首蛾眉,明眸皓齿,纤腰素手,莲步生香,一 切都被物化了,美人俨然成了被观赏的事物而非有 生命,有思想的人.花无百日红,人无干日好,好景 不长,欢愉难久,美丽的东西往往容易消逝.花开易 落,红颜易老,色衰爱逝,屈原之所以选择香草美人 作为自己的象征,是因为他在花开花落之间看见了 自己的影子,他从美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故 时常心存”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 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跟随其一生,时刻撕 咬着他那卑弱的心灵,使他变得敏感,哀怨,自恋,自 怜又自虐,直至悲剧一生的结束. 屈原选择男女(夫妻)关系比拟君臣,香草美人 比喻君子为写作方式,正是他深藏心底的卑弱臣妾 心态的表现.屈原对于这种臣妾之道的执迷,除了 他自身个性与他所处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原因之 外,也烙有极为深刻的中原传统文化心理印记.自 屈原之后,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 友,师生等其他系社会关系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 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学表现手法.中国古代男 性文人喜欢用男女相悦,尤其是女子的感情作比喻 总第110期王伟萍: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81? 来表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慨,诸如功名富贵的得 意,仕途坎坷落拓的失意,往往都用女子的情感来形 容.他们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等待,企盼,被动,退 守与回避的”弃妇”与”逐臣”的位子上,时不时含蓄 地,合度地,温柔敦厚地表达一下他们或淡或浓的哀 愁,怨愤,或总是在仰视上苍,总希望天上掉下来些 什么,形成一种自恋,自怜与自虐的心态,这种卑弱 人格,依附心态的形成,可以说造端屈原.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23阮元.十三经注疏[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俞平伯.屈原作品选述[c]//扬金鼎,等.楚辞研究论 文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1985. [4]洪兴祖.楚辞章句补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I-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刘向.说苑[M].上海:上海书店,1989. [8]杜道明.试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J].中国文化研究, 2002,(3). [9]方铭.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屈原为中心 的考察[J].中国文化研究,2002,(4). 1,10]吴兆宜,程琰.玉台新咏笺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1999. OnQuyuan’SPsychologyofServilityandItsRoots ping WANGWei— (DepartmentofCultureandCommunication,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ning,Guangxi530003,China) Abstract:ThereisalwaystheoutpouringinQuyuan’Spoems,whichmakespeopleuneasy,i.e.psychologyofservility whichhasaprofoundoriginofculture.Quyuanisstubbornenoughforpsychol ogyofservilitybecauseofhispersonality,the timehewasinandtheregionalculture,alsobecauseofthepsychologicalimpri ntoftraditionalcultureincentralChina. Keywords:Quyuan;psychologyofservility;rootsofculture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上接第52页) 1,10]筹海图编:卷9[M].李致忠,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清)毛奇龄.蛮司合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6. 1,12]圣武记:卷14[M].韩锡铎,孙文良,点校.北京:中华书 局,1984. [13]胡挠.鄂西土司社会概略[M].成都:四川I民族出版社, 1993. [14]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15]黄现瑶.壮族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C0nfucianizati0nandUtilizationtoChieftainintheMingDynasty —— TalkingasanExampleChieftainofTujiaNationality MODai.shan (ResearchCenterofSociety,EconomyandCultureinWujiangValley,ChangjiangNormalInstitute,Chongqing408003,China) Abstract:TheCentralGovernmentoftheMingDynastyconfucianisnizedChieftainsofTujiawhohelpedtosetupschools, madefulluseoftheregionalofficials,dominatedtheChieftainsinlevyingmilitaryserviceandtribute.Confucianizationandutili— zationformedacorecontentforthegovernmenttOgovernChieftains,andalsoledtOtheprosperityintheMingDynasty. Keywords:confucianization;utilization;Tujianationality;theMingDynasty (责任编辑:王建平)
/
本文档为【[doc] 浅论屈原作品中的臣妾心态及其成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