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2018-03-01 4页 doc 16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血淤论在皮肤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活血化淤治法在该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方面,而且在疑难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在具体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供同道参考。关键词: 血淤论 皮肤病 1 血淤证的皮肤表现和舌脉特征 许多皮肤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血淤的表现,因为经络阻隔,气血不畅是皮肤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所以活血化淤治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血淤证的诊断标准...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血淤论在皮肤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活血化淤治法在该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方面,而且在疑难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在具体应用中的一些问,供同道参考。关键词: 血淤论 皮肤病 1 血淤证的皮肤现和舌脉特征 许多皮肤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血淤的表现,因为经络阻隔,气血不畅是皮肤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所以活血化淤治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淤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血淤证的诊断 (1)固定性疼痛; (2)病理肿块、组织增生及新生物; (3)血管异常、出血、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肢端紫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 (4)舌质紫暗或舌体淤斑、淤点,舌下静脉曲张及脉涩或结代。 (5)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 (6)肌肤甲错。皮肤科血淤证有其特点,主要有: 1.1 紫斑、淤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淤积于肌肤之间,浅表者为紫斑,深在者为淤斑。如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静脉曲张综合征等。 1.2 色素沉着斑皮肤上的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部的或全身性的。局部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炎症后色素沉着等,主要与气滞血淤有关。全身性的如阿迪森氏病等,主要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1.3 色素减退斑色素减退斑病因较多,但有的病人是局部经络阻隔,气血不荣,使皮肤失养所致,如炎症后色素减退、花斑癣、单纯糠疹等。 1.4 疼痛 凡气血郁滞不通则痛。皮肤病疼痛者较为少见。皮肤焮红,灼热疼痛,遇冷痛减者,属于热痛,如红斑性肢痛症;痛而畏冷,遇风受凉则痛甚,遇热痛减者为寒痛,如雷诺氏病;痛处固定不移的属于淤血,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攻窜不定,喜缓怒甚,此起彼伏者属气痛,如皮痛症;痛时和缓,不胀不闷,按揉痛缓者,属虚痛,如某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5 盘状或固定部位的皮疹如DLE、慢性湿疹、斑块性银屑病等,常常与血淤有关。 1.6 增生肥厚性皮损如斑块、结节、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以及肿瘤性损害等,均与气滞血淤有关。 1.7 某些无名肿胀或慢性肿胀性疾患如血管炎、淋巴水肿等,与血淤有关。 1.8 某些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性皮肤病如MF、慢性荨麻疹、结节性血管炎、硬皮病、SLE、白塞氏病、结节性脂膜炎等与血淤或痰淤有关。 2 血淤证的治疗 2.1 治疗原则 2. 1.1 清除病源,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注: “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只有驱除导致血淤证之病源,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血淤病症。凡因寒凝血淤者,温散寒邪,则淤血自散;因热结而致血淤者,清热凉血,则淤血自消;因气滞而血淤者,疏畅气机,则淤血自行;因气虚而血淤者,益气补虚,则淤血自祛;因痰阻而血淤者,祛痰消浊,则淤血自化。若病因不除而一味攻伐,往往徒劳无益,甚者适得其反。若因血虚而致血淤者,不补养血气,只化淤攻伐,则血愈虚而淤愈重;因阳虚而血淤者,不益肾助阳,而孟浪投剂,往往徒伤正气,而于化淤无补。可见,治疗血淤证首当清除病因,病因除则淤易化。 2. 1.2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说: “治病必求其本”,抓住引起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同时,亦要根据疾病发展的具体情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治。善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治疗,有的放矢。 2. 1.4 整体治疗,统筹兼顾血淤证的立法论治,不能只单纯着眼于血淤,而应考虑到与气、精、津液的关系,不能只单纯治疗某脏的血淤,而应顾及该脏对其他脏腑和其他脏腑对该脏的影响。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或者治疗局部病变,以消除全身症状;或者通过调节整体功能,以促进局部病变得以消退,1,。 3 血淤证的治法方剂 3.1 和血法是指调和血气,疏通脉络的方法,所用之药必须活血兼养血,活血兼调气,不寒不热,不壅不破,即《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皮肤科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型银屑病、血虚型过敏性紫癜等。常用的药物有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藤等。代表方剂如四物汤等。 3.2 活血法活血法亦称行血法,具有活血行血作用,其活血作用介于和血法和破血法之间。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血行迟缓涩滞的“血涩”“血滞”等病证。皮肤科临床上常用于结节性红斑、皮肤变应性血管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常用药物有: 川芎、蒲黄、红花、五灵脂、郁金、三 七、乳香、没药等。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3.3 破血法破血法亦称攻逐淤血法,具有破血逐淤、攻坚消积之效。适用于淤血内阻,坚结难消,脉络痹阻等血淤重证。由于本法逐淤之力峻猛,易伤正气,故非血淤重证不可单独应用。皮肤科常用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瘢痕疙瘩、白色萎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常用药物有水蛭、三棱、莪术、桃仁、土鳖虫等。代表方剂如抵当汤、大黄虫丸等。 3.4 补气行血法亦称益气活血法,是一种以补气药为主,活血药为辅的复合活血化淤法,用于治疗因气虚所致的各种血淤病证。皮肤科常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代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 3.5 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是行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的一种复合活血化淤法。用于治疗因气滞而血淤或因血淤而碍气的病证,前者重用行气之品,后者重用活血之剂。皮肤科常用于慢性荨麻疹、痒疹、皮肤瘙痒症、血管炎、皮炎湿疹等。常用药物有枳壳、柴胡、香附、川楝子、乌药、郁金,川芎、丹皮、桃仁、红花等。代表 方剂如血府逐淤汤等。 3.6 温阳活血法是采用温阳散寒之剂与活血化淤之品同用的治法,用于感受外寒或因阳虚内寒所致的淤滞之病证。皮肤科常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红斑、SLE、白塞氏病等。常用药物有桂枝、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等。代表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淤汤等。 3.7 解毒活血法是采用清热解毒药与活血化淤药相配伍的复合化淤 。
/
本文档为【谈血淤论在皮肤科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