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信息资源管理

2017-09-27 49页 doc 95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 引入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定, 文献信息源 非文献信息源 义。 , 四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 感知信息源 再 , 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生信息源 集约信息源 , 《信息资源管理》讲义 现形式。 , 信息源的内容类别:自然信息源 社会信息源 , 目录 , 认识论:主体所感知的或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经济信息源 科技信息源 控制信息源 , 第1章 绪论 和运动状态。 , 信息源的运动方式:静态信息源 动态信息源 ,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 人具有感知能力+理解能...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 引入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定, 文献信息源 非文献信息源 义。 , 四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 感知信息源 再 , 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生信息源 集约信息源 , 《信息资源管理》讲义 现形式。 , 信息源的内容类别:自然信息源 社会信息源 , 目录 , 认识论:主体所感知的或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经济信息源 科技信息源 控制信息源 , 第1章 绪论 和运动状态。 , 信息源的运动方式:静态信息源 动态信息源 ,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 人具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目的性 , 信息源与信息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 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 1.1.3 信息资源的特征 ,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 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 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的特征: ,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可以用来创把信息资源作为一般的经济资源 ,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和和客观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比较 ,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存在形态。 , 信息资源同于经济资源的特征: , 第8章 知识管理 经济资源 非经济资源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 教材:马费成, 赖茂生. 信息资源管理. 高等 , 国内外对信息资源有各种不同认识 稀缺性 教育出版社, 2006. , 信息资源=记录型信息=文献信息=数据信息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 第1章 绪论 , 狭义:信息资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 1.1.4 信息资源的特殊性 , 第1章内容 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共享性 , 物质、能量、信息 的集合。 时效性 , 信息——信息资源 , 广义: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 信息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不同一性 ,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 动要素的集合。 驾驭性 ,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 信息资源包括: 累积性与再生性 最早研究信息——通信 有用信息的集合 , 1.1.5 信息资源化的背景与条件 信息是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自古就有 信息被看成是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 信息技术的集合 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使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其他信息活动要素 人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 信息技术领域——数据 , 本书的定义: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全球信息化 , 生命科学领域——信息 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 1.2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 社会经济领域——信息服务 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面临着管理问题。 , 哲学——普遍性和广泛性 的集合。 ,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 互联网 , 区分:信息源 Management, IRM),是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 由前述信息的概念的发展和演进可以看出,信 , 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息概念是十分复杂的。在讨论信息的定义时, , 信源 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利用必须注意定义的条件和范围。 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 1.3.1 传统管理阶段 , 2.1 信息资源的类型 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资源管理为核心 , 2.1.1 信息资源类型概述 , 管理更复杂、更困难 图书馆 信息资源的类型可根据多种来划分。 , 独特的研究领域 , 1.3.2 技术管理阶段 , 按表示的方式和载体划分,可分为: , 1.2.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流控制为核心 口语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计算机 体语信息资源 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 1.3.3 资源管理阶段 实物信息资源 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将信息看作资源,实施资源性管理 文献信息资源 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 1.3.4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 , 按信息载体划分: K B Levitan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印刷型信息资源 F W Horton ,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微缩型信息资源 M S White ,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声像型信息资源 C Wood ,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数字化信息资源 J Diebold ,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 按加工深度划分: D A Marchand ,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零次信息 制定信息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 复习思考题 一次信息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 ,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二次信息 协调各部门关系 件是什么, 三次信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 , 2.1.2 文本类信息资源 ,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图书 新的管理领域 ,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层次和内容, 期刊 开发使用信息资源 ,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会议文献 保障开发、利用机构的权利 内容, 学位论文 , 1.2.2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 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专利文献 宏观管理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研究报告。。。 中观管理 ,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政府出版物 微观管理 , 第2章内容 标准文献 , 1.2.3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 2.1 信息资源的类型 产品资料 技术手段 , 2.2 信息采集 文书档案 经济手段 , 2.3 信息组织 , 2.1.3 数据类信息资源 法律手段 , 2.4 信息检索 经济数据资源 行政手段 , 2.5 信息分析 ,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 2.6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微观经济数据: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基金、 债券、期货、行业研究、商品市场 , 2.2.4 信息采集的方式 , 资源类型Resource Type , 经济资源数据:自然资源、城市基础数据、企文献型信息资源的采集:购买、交换、接收、征集、, 形式或格式Format 业法人、人口 深情、复制、网络搜索 , 资源标识符Resource Identifier 科学数据资源 实物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 来源Source , 基础科学数据 鲜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交谈、采访、社会调查 , 语言Language , 基础地理数据 数据的采集 , 相关资源Relation , 空间数据 , 2.2.5 新的信息采集技术 , 覆盖范围Coverage , 地震科学数据 全自动电话访谈 , 权限管理Rights Management ,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 , 信息检索语言 , 2.2 信息采集 电脑柜调研 信息表示功能 , 2.2.1 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网络调研系统 信息/知识组织功能 图书的数量和来源 , 2.3 信息组织 词汇控制和协调功能 , 期刊的数量和来源 , 2.3.1 信息表示概述 自然语言 , 专利说明书的数量和来源 信息表示(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受控语言 , 技术标准的数量和来源 信息表示的来源 , 2.3.3 信息资源编目 , 其他文献的数量和来源 信息表示的生成方法:派生法 指派法 , 2.3.4 信息分类 , 数据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 2.3.1 信息表示语言 , 2.3.5 主题标引 数据量统计很难获得 置标语言Markup Language , 2.4 信息检索 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 2.2.2 信息采集的原则 , 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 HTML XML 系统性原则 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针对性原则 元数据Metadata , 2.4.1 信息检索的类型 及时性原则 知识描述型元数据 文献检索 可靠性原则 结构型元数据 数据检索 方便、经济性原则 存取控制型元数据 事实检索 性原则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格式Dublin Metadata Core Elements , 2.4.2 计算机信息检索 Set 预见性原则 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 , 2.2.3 信息采集策略 题名Title 70年代开始联机化、网络化 定向采集——定题采集 著者或创作者Author or Creator , 计算机检索系统的逻辑构成 单向采集——多向采集 主题词和关键词Subject and Keywords 信息资源采集与选择子系统 主动采集——跟踪采集 描述Description 内容分析与标引子系统 建立信息网络 出版者Publisher 数据库生产子系统 互联网信息采集 其他贡献者Other Contributor 用户接口子系统 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相结合 , 日期Date 提问处理子系统 词表管理子系统 语词轮排和对照技术 含义 , 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物理构成 基于受控词表的分析方法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硬件、软件、数据库 词干分析技术 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 , 2.4.3 联机检索系统 定义语法类 应用的过程。 联机检索中心 句法分析 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是多样的。 通信设施 结构分析法 , 意义 检索软件 , 内容分析的应用 现代资源观 , 2.4.4 联机检索方法 政治领域 经济变革动力 用户需求分析 心理学领域 核心竞争力 检索策略的制定 人类学领域 完善市场经济 联机检索的基本程序 语言学领域 提高政府效率 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位置检音乐领域 可持续发展 索、加权检索、多媒体、超文本 信息检索领域 , 2.6.2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 2.4.5 网络搜索技术 , 自动编目与文摘工作 我国信息资源状况 1993年2月Mosaic , 自动标引 优势: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物种丰富、Netscape Navigator , 信息过滤技术 经济活动总量大 Lycos, Alta Vista, Infoseek, Inktomi, Google , 信息提取技术 劣势:缺乏原创性,成果水平低,缺乏经济信息资源 , 搜索引擎的结构 , 2.5.2 情报分析研究 与文化信息资源,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 搜索器 情报分析(Information Analysis)是指对一个特定领域的, 原则: 分析器 大量信息进行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或者统筹协调 索引器 是为了某一特定任务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综需求导向 检索器 合,使之成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用的情报的过程。 创新开放 用户接口 , 2.5.3 竞争情报分析 确保安全 , 2.5 信息分析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是关于竞争环, 2.6.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 信息分析工作是内容管理的高级阶段 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 国外: , 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既是过程,又是产品。 美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 2.5.1 内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 2.5.4 数据挖掘 加拿大 内容分析是指识别某一信息的属性或特征,以达到准, 2.5.5 Web挖掘 欧盟 确推出该信息源的意义的过程。 Web内容挖掘 法国 内容分析一般指自动内容分析。 Web结构挖掘 德国 , 内容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Web用法挖掘 印度 词频和相对频率分析技术 , 2.6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新加坡 停用词表技术 , 2.6.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意义 , 我国: , 2.6.4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 3.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基础理论中提出一个三层模式: , 3.4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成的应用系统,作用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一 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 3.5 信息资源标准化 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二 建设各种专业数据库 , 3.6 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调节和控制。 三 建设各种信息系统 , 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占有越来越广义 , 国家科技部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模式 重要的地位 狭义 1 信息资源层——实物层 , 信息系统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创新手段 , 组成信息系统的四个层次: 2 揭示层——数据库层 , 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层 3 信息服务层——网络层 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处理层 , 国家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模式 , 信息系统管理已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应用层 1 多级资源保障 容之一 用户接口层 2 互联网上多级分布式结构 , 3.1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 信息系统的功能: 3 共建、共享、共管的面向教育科研的数字化集成信, 3.1.1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采集 息服务环境 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 , 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信息存储 信息平台 技术 信息管理 文献采购协调 可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 信息检索 实施信息服务与人才培养 , 按信息工作的基本流程,信息技术可分为: 信息传输 , 欧盟模式 信息采集技术 , 信息系统的类型: 三个行动线(Action Line) 信息传递技术 电子数据处理 提供信息的公众访问和商业化开发 信息存储技术 单项数据处理 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增强内容产品 信息检索技术 综合数据处理 提高数字内容市场的活力 信息加工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 , 2.6.5 关键技术 信息标准化技术 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采集技术 , 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的信息能力 专家系统 信息组织技术 感觉器官——感测技术 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检索技术 神经器官——通信技术 , 3.1.3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技术 思维器官——计算机技术 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安全技术 效应器官——控制技术 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知识的源泉、决策的依据和组织 ,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 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的保证 , 第3章内容 , 数据处理技术 ,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 , 3.1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 数据通信技术 想的物化形式 , 3.2 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 , 3.1.2 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类型 , 改变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 文字信息资源管理 , 3.4.2 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 信息系统项目的4关键因素: 结构化信息资源管理 运行情况记录 时间 智能信息资源管理 审计踪迹 资源 , 拓宽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 应急措施的落实 用户 信息安全 , 3.4.3 系统维护 目标 信息可靠性 硬件维护 ,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信息过剩 软件维护 目标不精确 信息配置不平衡 数据维护 用户需求变化 知识产权 , 3.5 信息资源标准化 智力密集+劳动力密集 信息职业 , 3.5.1 信息资源标准化及其作用 文档多,维护难 ,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信息资源标准是指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统,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6步骤) ,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规定 项目授权 ,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 需求分析 管理对象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项目选型 管理方式和技术 信息资源标准化是提高信息系统效率的保障 建设计划制定与实施 管理目标 , 3.5.2 信息资源标准的内容 项目评估及更新 , 3.2 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 内容标准 项目完成 , 3.2.1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信息描述标准 , 3.6.2 项目选型 规划的概念 , 信息资源的内容标准 信息系统模式的选择 规划的作用 信息编码标准 硬件平台选择 规划的内容 基本编码标准 系统软件选择 规划的组织过程 特殊信息编码 软件工具选择 , 3.2.2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信息结构编码 , 3.6.3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数据格式 项目经理 关键成功因素法 文本格式 过程管理小组 企业系统规划法 图像格式 项目支持小组 , 3.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音频格式 质量保证小组 , 结构化开发方法 视频格式 系统工程小组 , 原型法 内容标识 开发与测试组 ,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信息资源的描述标准 系统集成与安装调试组 ,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元数据及其作用 , 3.6.4 任务划分与工作安排及其方法 , 3.4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 3.6 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甘特图 , 3.4.1 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 , 项目管理 网络计划法 , 3.6.5 项目建设进度控制 交易方式的变化 资源组织:计算机部门的组织、分布式数据处理、计计划延误的原因: 信息密集 算机中心的监控、计算机部门的用人、计算机服务 任务委派不清 信息敏感 计算机处理的环境:计算机产业、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工作量估计不准 , 企业管理机制需要变革 影响、计算机与法律、系统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工作量增加 信息技术和设备促进企业变革 Horton. 信息资源管理。1985 CAD CAM MIS CIMS 需求变化 如何提高生产率 , 控制措施: , 4.1.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信息的生命周期 工作计划留有余量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 商业竞争分析与竞争情报阶段 Business-Competitor Analysis & Intelligence 征求用户意见 1986 Marchand&Horton五个发展阶段 关键路径上加班 , 文书管理阶段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Paperwork Management: The physical Control of 调整计划 , 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Information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3.6.6 系统建设文档管理 ,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20世纪50年代以前 始于世纪之交 , 第4章内容 , 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 也称“知识管理阶段” Management of Automated Technology , 4.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 4.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模式 革 20世纪60至70年代 ,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 , 4.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模式 管理重点——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是企 ,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业的重要资源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 4.4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 , 4.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新职能 革 信息看作战略资源 , 4.2.1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分类 ,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一种管理能力 广义的企业信息资源包括具有与信息相关的知识和技 D. Hussain&K. M. Hussain. Information Resource 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 能的人才,信息技术中的硬件和软件,提供信息处理 Management. 1984 , 最早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两大领域:企业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和机构。 和政府管理。 计算机资源:导论、计算机处理器、软件、外围设备、狭义的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数据和文献资 , 4.1.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数据 料,经济信息,竞争情报等。 ,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经济——信息经济 计算机资源的获取:选择供应商、财务与 , 企业信息资源类型 信息商品和服务,信息技术 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内部信息 , 工作性质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管理 外部信息 物质劳动——智力劳动 资源控制:性能评价、质量控制、隐私与安全、计算客观信息 数据信息成为劳动对象 机系统的审计 主观信息 质量和服务成为经营目标 处理与管理:处理与系统改造、计算机处理的预算、, 企业信息源 ,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 标准、变化的管理阻力 外部信息源: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地理竞争对 手消费需求商品销售国际市场 人员集成是指把公司内部各种管理团体、小组(包括善管理决策。 内部信息源:市场财务计划技术投资生产 高层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集成在一起,分担不企业设立信息技术主管负责整个信息资源规划 , 4.2.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同的管理功能,并共同控制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规划应当审查记录和文档、微缩存储、信息 , 基本目标 技术集成则是指将各种技术手段、设备集成在一起。 光盘等信息系统和设施。 建立和管理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结构,实现整个企业具体任务: ,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 中的信息共享,使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 人力资源最重要,其管理放在首位 第一步,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确定能否得到这样一值最大化。 • 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种系统。 , 具体目标 • 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 第二步,考虑信息资源管理成功实施的技术、组织和宣传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 进行项目管理 行为因素。 了解信息需求 许多企业把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界定为10: , 技术因素:软件、数据模型、数据处理、办公建立信息结构 • 制定公司信息战略 自动化、数据通信 人员重视 • 制定信息政策、标准和规范 , 组织因素:政策、人员培训 信息技术研发 • 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 行为因素:工作态度、工作环境改变 信息安全 • 信息、数据采集 , 信息资源规划内容: 设立CIO • 信息成本预算 管理层的理解和承诺 , 理解目标的关键点 • 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建设 计划集成 信息资源是宏观概念 • 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项目管理者 重视正式的信息流 • 向员工提供培训咨询服务 信息系统架构 CIO的重要作用 •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 支持信息系统的预算计划程序,资金 知识产权 •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完善信息系统规划 涵盖内部外部信息资源 , 现阶段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标准化工作 信息资产 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系统安全 内部信息网络 组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分布式信息处理 , 4.2.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运行管理 , 企业的信息政策和组织设计问题 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任务的认识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正在制定信息资源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 不同。 跟踪研究信息资源新技术和方法 这些政策关系到下列对象: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和软 , 早期人们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任务的理解 信息资源安全和保密 件、信息系统与服务、工作人员的责任。 20世纪80年代初 提供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和维护 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问题必定涉及规划、组织和任务:把各种科学技术、数据库和信息处理资源、设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高层决策 控制三个方面。 备集成在一起。 ,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对计算机资源的采购、开发、评价、成本控制涉及三个层面:规划、人员、技术。 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和设计进行规划。 规划层次:使公司的业务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集成在低成本,平衡人力资源,以及改善工作场所的气氛。 组织:将计算机资源组织成为有效的逻辑单元。 一起,以便使二者共同为公司目标服务。 其好处可以包括:加快信息流动,简化信息收集,改控制:维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息资源管理在组织方面细分为下列部门: 消除重复和失误 , 信息审计的作用 数据部、模型部、输出部、硬件部、软件部 确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正确方向 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流、过程和信息资源 , 4.2.4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 六步式 Robert A Duke 1973 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基本模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和资源 鉴别信息资源的成本和效益 式。 调查分析和评估这些信息需求的合理性 树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集中与分散不是指信息处理设备的物理状态,而是企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库 制定统一的信息政策 业决策管理机制。 建立信息管理功能——认可和责任 监督和评估信息标准、法律和政策 , 集中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标准 , 信息审计的方法 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 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 宣传启动阶段 集中式的主机系统 , 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几乎全部分散到各个作调查阶段 便于统一管理 业管理层 分析阶段 , 分散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 信息资源管理功能中现有的接口的数量和强会计核算阶段 分置于各部门 度决定了管理的有效性。 综合阶段 部门内信息设备规模小 , 接口:管理层的常设会议、不同信息处理职能, 4.2.6 环境扫描 降低通信成本 部门工作人员会议、信息处理部门之间的正式, 产生的背景 , 信息资源管理实施的流程模式 工作协调会、职能部门间的数据物理传递、设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 四步式 立一个正式的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 , 环境扫描的定义 战略管理 , 4.2.5 信息审计 对组织外部环境发生的时间、趋势和关系方面的信息运作规划 信息审计是指为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资源提供某种进行采集和利用,帮助组织规划未来的行动。 现期的战略目标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可传递项目之间的方法,目的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 对于商业机构,环境分6个方面:客户、供应商、竞具体链接 也是指发现、监控和评估一个组织的信息流和资源的争者、社会经济状况、技术、政府 信息资源管理的评价和认可 过程,目的是为了实施、维护或提高组织机构的信息, 环境扫描的层次和主要活动 , 四要素架构 管理。 环境扫描分高、低两个层次。 实施技术评估 , 信息审计的原因 高层环境扫描:监测整个环境 开发一个业务活动模型,一个业务实体关系模型和一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信息过载、对IM作用的底层扫描:检测特定领域 个业务组织模型 误解、信息定位工具的不足、信息与决策需要之间的主要活动:获取信息;信息的分析与解析;在战略决建立一个新的系统和数据资源目录 不协调、文本处理成本过高、无所遵循、信息流失或策中利用 制定一个战略规划和一个设施迁移计划 失真 , 环境扫描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 五步式 , IT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IT管理与公司业务竞争情报 建立一种关于如何制度化利用信息的科学 管理者之间的文化鸿沟;IT采购和制定操作职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鉴别现在的信息处理中所有功能性组织 能方面缺乏规章制度;难以衡量信息系统的效问题管理Issues Management 确定这些组织之间现有的接口 益;不同信息系统缺乏整合;IT投资项目与战社会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为每一个功能性组织制定相互协调的工作目标,以便略性经营不统一。 设计有效的环境扫描系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环境扫描应作为一种战略活动来规划和管理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 20世纪80年代 CIMS 环境扫描应作为一种正式的系统来实施 络传递到各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 MRPii JIT TQM OPT 用户应积极参与整个扫描过程 信息化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的效率与 信息资源管理应为扫描系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共享的范围上。 , 20世纪90年代 ERP ,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 4.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生产过程信息化:制造、设备、控制 , 4.3.3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研究开发工作信息化:工艺设计、产品信息化、设计,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建设 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市场与销售业务信息化 机制。 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 组织建设的原则:一把手原则;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信息化 集体领导;信息主管与信息中心具体负责。 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 4.3.2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和同时,也是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强企业运作企业信息化起源于制造业。 执行层。 控制,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电子数据处理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企业一把手和决策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重组 ,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和数据绘图等相继出现。 管理层: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资源配合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1952年MIT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投入航空工业使技术层:信息技术方案、开发、技术支持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中 用。 执行层:全体员工参与实施 , 目标和目的 1958年,我国开始研究数控机床。 ,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即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在管理方面,不同的时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管理方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贯彻“统一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发展目标 法体系和相应的软件。 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 , 技术手段 , 20世纪60年代以前 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即包括IT应用,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核心:成本 • 统一的信息平台规划 (引进)和实施 批量、库存控制 • 应用系统的规划 , 非技术手段 订货点法 • 信息资源综合应用规划 即包括规划和部署、业务流程重组或优化、专家指导, 20世纪60年代 此外,还要考虑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 实施、全员培训等。 技术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CAD 确定规划的时限、方法,实施顺序,工程成本等。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核心:速度 ,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策略 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物料需求计划 首先解决系统选型问题。 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 20世纪70年代 购买商品软件 CAD-CAPP-CAM 和工作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外包 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质量 自主开发 核心竞争力。 闭环MRP ,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甚至就是一个管理过程。它管理信息系统 , 企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 4.4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SCM的主要特征 • 提炼产品中的知识财富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识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 , 产品数据管理PDM , ERP CRM SCM VMB KM 横向一体化 利用软件技术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和过程集成到 , 4.4.1 客户关系管理 非核心业务外包 一起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竞争——服务竞争 合作竞争,多赢 主要功能 , 客户关系管理的涵义 以顾客满意度为管理目标 • 图文档管理 客户是最重要的资源 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统一 • 任务流和工作流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 产品结构与产品配置 一种新的管理技术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 零部件管理 , CRM系统的结构 , 实施SCM的主要技术 • 计划/项目管理 客户资料管理模块 计划优化技术 • 系统及权限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模块 预测与需求管理技术 • 更改控制管理 销售业务管理模块 调度排产技术 • 版本管理 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模块 ERP系统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 CRM系统的类型 物流管理系统 是PDM的延伸 呼叫中心 , SCM系统的主要功能 , 4.4.5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 网上协同 搜集和管理采购过程数据 销售自动化 记录供应商供货质量 美国管理界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 数据挖掘 辅助材料选购、运输和储存策略 MES在产品从工单发出到成品产出的过程中扮演生产 , CRM项目的实施 指导采购,降低资金占用 活动最佳化的信息传递着。 成功实施CRM项目的四大要素:建立新的管理理念,监控产品质量 , MES的基本目标 营销体系重组,以ERP为基础,采用ASP模式 , 4.4.3 协同产品商务 支持精准的制造流程,对制造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 实施CRM的6个阶段 , MES的主要功能 • 考察和探索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管理体系 工序详细调度 • 确定CRM的实施目标和途径 以产品为核心 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 • 建立商业模型,组织机构调整 利用互联网连接设计、工程、采购、销售、市场、服生产单元分配 • 规划和定义解决方案 务 过程管理 • 系统开发 形成商务知识网络 人力资源管理 • 系统运行,实现CRM的价值 CPC以5方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生产力: 运维管理 , 4.4.2 供应链管理 • 实现跨企业协作,随处设计、随处制造 质量管理 , 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 提高市场反映灵敏度 文档管理 协调企业间的关系 • 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 横向一体化 • 见效较快 数据采集和性能分析 ,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内容上:政府内部工作,仅限于记录 领导必须重视信息工作 , 第5章内容 手段上:行政、法律 政府信息化规划 , 5.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信息技术管理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网络 , 5.2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 5.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办公自动化技术 , 目标 , 5.4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网络技术 资源管理,提高效率 , 5.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资源定位技术 减少重复,降低费用 , 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他通用技术:检索、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真实准确科学适用 ,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树立公众形象 动力 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 , 任务 , 各国政府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 信息技术悖论 增强信息意识 , 5.1.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政府信息资源=人员、设备、资金、信息及技术 提高开发利用能力 20世纪80年代,信息资源从其他资源中分离出来 , 电子政务 降低信息活动费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 5.2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保障信息安全 , 信息资源观的转变 , 5.2.1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 , 5.3.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信息带来变革 按内容: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 信息化政策的制定 信息量激增 文化信息 , 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 政府信息是政府治理状态和结果的反映 按信息源:内生信息、外生信息 , 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 信息又是公共行政的稀缺资源 按流通方式: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保密信息 , 政府信息的管理 , 信息技术的发展 内容:政策法规信息、行业管理信息、统计信息、日,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 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的动力 常事务信息 , 政府信息技术的管理 消除行政等级制 , 5.2.2 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 政府应用信息系统的管理 分权改革 数量大 , 政府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开发 政府公众沟通 价值高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经济信息化的推进 存储分散 , 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 信息化浪潮 搜寻难 , 5.3.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带头作用—企业支持、为企业服, 5.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 务 , 5.3.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决策层 , 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 为实现政府信息化保驾护航 执行层 信息源来自政府底层 , 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电子政务 , 5.1.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历程 , 为培养优秀的政务人员创造条件 电子政务的分类:G2G, G2B, G2C , 记录管理 , 5.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 1946年为分界线—萌芽期和发展期 , 原则 •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 电子系统 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 • [美]Hernon&Ralyen:是一个由信息的生命循环 •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政府公用网站建设及对外服务 圈的监视和管理的指导原则、法令、指南、规 •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5.4.3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则、条例、手续而构成的相关政策群体 • 电子办公系统 优势: • [日]浜田纯一:是包含了通信政策、信息通信 • 电子培训系统 政府倡导 政策、传播政策的全部内容,并且具有广泛射 • 业绩评价系统 资金支持 程的发展性的概念。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技术支撑 • [中]卢泰宏: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业的发展和信 • 电子采购与招标 劣势: 息活动的行为规范的准则,它涉及到信息产品 • 电子税务 管理模式与思维方式的惰性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及 • 电子证照办理 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当 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管理等综合性问题 • 信息咨询服务 各部门各自为政 , 中外学者对信息政策概念的理解不同,因为信 • 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 5.4.4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息政策本身的多元化与复杂化。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起步阶段80-90 , 信息本身是不确定概念,信息政策也多元化 • 教育培训服务 推进阶段90-99 , 信息政策的执行主体多样化 • 就业服务 发展阶段99-2001 , 信息政策的目标多样化 • 电子医疗服务 高速发展阶段2002- , 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在信息环境中,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 • 公民信息服务 , 第6章内容 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 • 交通信息服务 , 6.1 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下面从信息政策的原则、主体、目标以及内容四方面 • 公民电子税务 , 6.2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构建信息政策体系结构。 • 电子证件服务 , 6.3 知识产权保护法 , 信息政策制定的原则 , 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 , 6.4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美国: 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 , 6.1 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 税收减免原则 网络安全管理子系统 , 信息政策与法规是保证信息活动正常进行,促, 有限管制原则 信息发布子系统 进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文件、方针、条例、, 保护知识产权原则 公文运转子系统 法令等的总称 , 普遍教育原则 经济计划管理子系统 , 也是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 信息政策的主体 项目管理子系统 , 6.1.1 信息政策及其体系构建 国家或政府 , 5.4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信息政策的含义 , 信息政策的目标 , 5.4.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政策的含义有许多探讨: , 信息政策的内容体系 , 5.4.2 政府信息化的构成 • [美]Weingarten:一切用以鼓励限制和规范信, 信息产业政策 政府办公自动化 息创造、使用、存储和交流的公共法律、条例, 信息技术政策 政府办公网络化 和政策的集合 , 信息市场政策 , 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 , 6.2.2 信息公开制度与法规 著作权保护 , 国际网络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专利权保护 , 信息人才政策 企业信息公开制度 商标权保护 , 6.1.2 信息法规及其体系构建 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开制度 , 6.4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信息法规的含义及其与信息政策的关系 , 6.3 知识产权保护法 , 6.4.1 信息安全概述 本质:政府-国家 , 6.3.1 知识产权法概述 , 6.4.2 国内外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实践 性质: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18世纪德国 美国 功能:导向-制约 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 俄罗斯 , 知识产权的特性: , 中国 , 信息法规体系的构建原则 , 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从三个层次对信息安全做出了法律政策意义上的约束 , 时代性原则 , 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管理 , 开放性原则 , 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 6.4.3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可持续发展原则 的法律处分 ,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 国家控制原则 ,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 第7章内容 , 信息法规的内容体系 , 法律确认性 , 7.1 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 信息基本法 , 专有性 , 7.2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 信息产业法律制度 , 时间性 , 7.3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 信息技术法律制度 , 地域性 , 7.4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 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 知识产权法体系: , 7.5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 信息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 著作权法律制度 , 7.6 信息资源共享 , 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 专利权法律制度 , 衡量和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或者一种 , 信息产权法律制度 , 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效果,其基本的价值判断 ,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 商标权法律制度 标准就是考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法律制度 , 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 传统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设 , 6.1.3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 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 备等物质资源,信息被视为外部要素。 1 建立专门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机构 ,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信息要素、知识 2 实施科学规划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 , 6.3.2 著作权法律制度 , 7.1 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3 注重信息政策法规的计划性、超前性和兼容性 著作权:基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 7.1.1 资源配置的概念 4 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政策法, 6.3.3 专利权法律制度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规体系 , 6.3.4 商标权法律制度 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技术投入 , 6.2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商标:商品生产者使用在商品上用来区别他人商品的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 6.2.1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 一种特殊标记。 , 一般认为,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20世纪50-60年代形成 , 6.3.5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 发展中国家,市场基础不完善,不具备“一般 均衡”条件,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问题。 , 7.2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 信息活动是特殊的经济活动 , 所谓资源优化配置,是通过个别利润率与平均, 7.2.1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 7.3.3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利润率之间的差别,在资源投入方向上不断变• 无形资源是经济增长要素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 化,保持微观经济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宏观经• 无形资源不仅代替有形资源,更有效地配置有,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济的效率最大化。 形资源 , 公共信息服务 , 个别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异总会存在 • 信息资源配置属于资源配置范畴 , 制度建设 , 资源流动使差异缩小,同时又产生新差异 , 7.2.2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工具 ,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资源配置是动态过程。 横向:部门、行业、地区间的宏观布局 , 经济工具 , 7.1.2 效率与“福利边界” 区域配置:无均匀配置的需要 , 法律工具 效率——现有生产资源与其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行业配置: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 7.3.4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对比关系 , 纵向: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吸引资源流实践证明,多数时候市场的配置资源成本更低 对个别企业,效率是是否利用一定的资源完成了最大入 市场失效时,政府必要干预 产出,或一定产量时成本最小。 , 7.2.3 信息福利 , 政府配置的作用: 称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直接意义上,个人的信息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 X效率 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政府干预是辅助手段 , 对整个经济,效率是全部资源与总经济福利的最大限度的共享 , 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 比。 整体意义上,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可以带动物质产品, 通过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 , 各单位的技术效率给定后,关心资源是否得到的增加,也进入信息福利 行 了合理配置 , 7.3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流向 , 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 7.3.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 利用税收工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 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 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自动地以较低的成本合理, 维护法律秩序,明晰和保护私人产权 ,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地配置资源 ,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到这样的状况:无论作何改变都不能同时使一, 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 对教育和高新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 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敢冒创新风险,为信, 政府失灵的根源: , 7.1.3 埃奇沃斯盒式图 息生产提供动力 , 有限信息 , 7.1.4 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有效 ,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 对私人市场反映的控制有限性 , 契约线Contract Curve , 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 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 市场机制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 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 , 7.3.2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 7.3.5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 7.1.5 帕累托条件 一般均衡条件下,个别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引导调集功能 ,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 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生长功能 ,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 信息资源配置中不同: 辐射功能 , 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 , 一般均衡假设不成立 , 7.4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 对某种资源而言,不同的产权界定可能会带来, 又不是严格的公共物品 信息资源配置不是简单的微观或宏观的问题 不同的效率后果。 , 1 标准理论 一方面要实现总体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 , 7.4.1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 公共物品理论的结论:信息产品的外部效果,化的宏观目标 外部效应会导致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失灵,从而引起消费的非排他性,导致私有产权维护成本高 另一方面立足于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微观基础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 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产品不足 , 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要从宏观(总体)、 , 7.4.2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 公共产权安排更有效 中观(产业)和微观(生产者、消费者)三个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 政府出面干预增加信息生产的数量 不同的层次考察 成资源配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 例:天气预报 , 微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是信息产业资源有效资源配置的调节。 , 2 波斯纳的理论 R.Posner 配置的基础,两者又共同构成宏观有效配置的 , 设置产权既是一种配置 , 一定条件下,私人市场可以产出符合帕累托条前提。 , 稳定的产权格局形成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 件的产出数量 , 研究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能脱离信息行 , 产权的变动改变资源配置格局 , 例:天气预报——期货 业、信息企业的运行效率 , 7.4.3 产权制度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 3 自然垄断理论 Theory of Natural ,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 Monopoly 资源配置效率是所有资源耗费与所带来的效用的比本条件 较。 , 私人市场的竞争会导致过度生产 ,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资源耗费=生产成本+交易成本 , 政府限制竞争避免浪费 , 1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交易成本实际是产权制度的成本 , 自然垄断的市场保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是企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 , 假定生产成本和效用既定,交易成本的增加资源分配成本达到最小 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必须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减少)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提高)。 , 特许权、许可证、专有权 , 2 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 假定效用既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上, 4 简要总结 生产出的信息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升,不论交易成本上升多少,都对资源配置效, 以上三种观点均建立在资源配置效率的考虑我国信息市场:供给不足、生产能力闲置 率产生负影响。 上 , 3 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 假定效用既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下, 它们不能同时起作用,即对于一种信息,仅有信息商品能以适当的方式实现价值 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一个理论正确 信息市场必须高度发达 , 假定效用既定,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反向变, 信息分类 我国:市场无序、无效 动,可根据变化幅度大小分析 , 7.5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 7.5.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 , 7.4.4 信息产权的制度安排 , 7.5.1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资源配置的主要任务是各种投入要素在产业间进行合信息生产有成本 三个不同层次的效率: 理的调配,以确保有限的资源被用于能够带来最大收复制和传递几乎没有成本 , 企业经济效率 益的用途。 消费具有非消耗性 , 行业经济效率 通过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使其投入到增长性最强、次级信息传播点低价卖出 , 社会经济效率 收益率最高的产业和部门。 信息消费者搭便车 三个层次的关系 , 宏观层次上,信息资源配置必须服从社会经济 , 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效果外溢 , 7.5.2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效率的总体目标 , 其任务是合理安排信息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总的分配能够反映出当前产出于长期发展、信息, 7.6.5 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量,使其在数量和结构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效产品与信息利用比例关系的要求 , 第8章 知识管理 率最大化的要求 , 7.6 信息资源共享 , 第8章内容 ,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具有双重目标: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主, 8.1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 1)信息产业是新兴经济性产业,知识密集,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8.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 , 1 私有信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公共领域,, 8.3 知识管理的实现 , 2)信息产业是体系性产业(System‘s Industry),成为公共信息; , 8.4 CIO与CKO 重要的贡献在于服务于其它产业 , 2 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个信息产权租让的过, 随着知识逐渐成为各类组织中的重要资源,知 ,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目标的双重性必然要求配程,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免费的。 识管理已成为组织的基础管理工作 置效率衡量标准的双重性: , 信息资源共享有多种表现形式 , 8.1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 1)信息产业中的高效率行业是否有足够的投, 图书馆馆际互借、电子图书、网络多媒体、数, 8.1.1 知识 入,是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字图书馆、网络共享共建 , 知识的概念 , 2)信息产业对其它产业的经济贡献是否得到, 7.6.1 信息资源共享与帕累托改进 , Sveiby1997行动的能力 恰当的评价 讨论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基本模型是基于如下两个假, 达文波特1998”可以辅助我们作出决策或采取 , 7.5.4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 定: 行动的有很高价值的一种信息形态”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的任务是在信息总投入既定的条件1 信息资源足够多,并且都是有用信息资源,而所有, 达文波特与布鲁赛克《工作的知识》:知识是下追求信息产业产出总量最大化。 用户都只占有信息资源总量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种像流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其中混杂这里的信息产出总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最终产品数量2 每个用户都不希望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遭受了已经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和有特定含义的信的最大化,而且要求以下两种比例关系的最优化: 损失 息以及专家洞察力。 , 1 当前产出与发展潜力的关系 , 无成本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非垄断信息市场上, 彼得德鲁克: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信息活动不是简单再生产,不仅仅取决于投入,还取是帕累托改进 些事物的信息——这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决于知识积累 , 考虑共享成本后,成本超过某一阈值,会影响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现期信息活动所形成的社会信息存量又构成未来信息信息福利 个体(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活动的基础 , 共享成本的构成: 行为的方式。 , 2 产品数量与可利用程度的关系 , 技术成本 , 达文波特认为: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信息投入不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市场无法自动实现信, 制度成本 验、价值观、关联信息以及专家的见解等要素息产品的有效交换 , 监督成本 流动态的混合物。它起源于认识者的思想,并产品形式是否为消费者接受、产品利用的方便程度、, 在合理成本范围内的共享是帕累托改进 对认识者的思想起作用。在组织内,知识不仅信道是否通畅、信息产品的物化机制是否有效、知识, 7.6.2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存在于文档和数据库中,而且嵌入在组织的日产权保护对信息产品利用的作用 , 共享共建模式的信息资资源共享 常工作、过程、实践和规范中。 , 这两种比例关系表现为信息产业内各行业、部, 客户-服务端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 《辞源》:-相识见知的人—指人对事物的认识 门间的资源合理配置要求。 , 7.6.3 馆际互借的成本-效率分析 , 《辞海》: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 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稀缺资源在产业内, 7.6.4 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的成本-收益分析 , 《现代汉语词典》: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 获得的认识的经验的总合。 , 马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发展、选择、组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 ,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 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 标准以及社会的其它符号化产物,它不仅包括, 欧勒锐: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 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商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织业绩的目的。 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 乌家培: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它同信息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 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 艾莉: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 , 知识的基本特性 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显性隐 , 隐含性:主体、特殊、难以交流 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它性)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能进行创新,以赢 , 实体性:资产,产权 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得竞争优势。他指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 , 共享性 , 卡尔费拉保罗: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职能提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 , 主观性 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 , 价值性 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而如何识别、获资产的管理。 , 复杂性 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 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知识管理是对一个企业 , 变化性 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初期积累的知识的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和技 , 知识的分类 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德]舍勒:应用知识+学术知识+精神知识 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地方的策略与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最恰[美]马克卢普: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知识+精神知, 马歇尔,普鲁萨克:知识管理远非限于资料的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识+不需要的知识 利用、信息的存储和控制,它还要求努力认识以使他们做出最好的决策及实施。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深藏于组织成员大脑里的个人财富的内涵,并,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人力知识 通过杠杆作用,将其转化成能够为企业决策者,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来源:生产实践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科学实验知识 获取和运用的组织财富。 渊源关系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 克拉森: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它使用内涵范围 , 8.1.2 知识管理 或重复使用信息、经验和专门技能来实现特定目标功能 , 知识管理的定义 的商务利益、目标或目的。简言之,知识管理业务 , 众说纷纭 就是通过杠杆作用已利用知识来工作,并把事,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 巴斯: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情做得更好。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 莲花公司1998战略白皮书:把创新、反应能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 , 奎达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力、生产率和技能素质作为特定的商业目标和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相互促进 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目的是帮助公司自身适, 8.1.3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应知识管理的活动要求。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使信息 会。 ,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知识管理应该化和知识化的产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作用不断增加,知交流会和制定技术诀窍资源日等。 的东西,例如数学公式、规则、定义等。 识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对知识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 自1992年以来,由于实施技术诀窍共享计划,, 隐性知识是指难于形式化、难于间接交流的个 的发展,知识管理正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 节省了公司下游产品的开发成本1600多万美人知识,包括主观的知识、见识和直觉,来源, 美国得德鲁克、斯特阿斯曼、森格等许多管理元,5年间节省能源成本达6亿多美元。 于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往往和特定的情景相 学家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施乐公司一直很重视对员工知识的管理。 关。 , 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信息和隐含知识作, 1996年,施乐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公司,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属于不同层次的知识。 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积极投入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 把显性知识提升为隐性知识,需要很好地思索, 森格则将研究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即管的作用。 总结,是人们对表面现象认识的深化,是掌握 理知识的文化因素方面。 , 施乐公司还实施了“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事物运动内在规律的过程。 , 20世纪70年代,荣格在斯坦福关于创新扩散与该公司的“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以满足, 要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需要以实 的研究,艾伦在麻省理工学院关于信息和技术客户的需要”的长期战略紧密相连。 践为基础,掌握丰富的显性知识,才能从中总 转移的研究也为人们理解组织内知识如何产, 麦肯西、贝恩和波士顿顾问公司等一些著名管结出经验和规律。 生、利用和扩散做出了贡献。 理咨询公司都设有知识主管或类似职位,由他, 掌握显性知识是获得隐性知识的基础。 , 8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们负责推动知识的创新、共享、重用和传播。 , 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即根据新情况提 源的重要性;同时,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为, 微软、惠普、IBM、西门子、通用汽车等公司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办法的过程,是一个 基础的管理知识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了。 都通过实施知识管理而受益。 运用隐性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 ,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诸如“知识获取”、, 国内很多高科技企业也特别注重知识资本的, 隐性知识是人们进行创新的源泉,是创造新知 “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培育与建设。 识的基础。 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点。 , 华为制定了《公司基本法》,提出了“知本主,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有四种形式: , 到90年代初期,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了企义”的概念:知识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源和, 显性知识——显性知识 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一些著名的美国、欧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主张给创造价值的知识,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劳动以合理的回报,通过知识资本化和知识职,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 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项目蓬勃发展,这种权化实现知识的价值等。 ,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 发展归功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 在“知本主义”指导下,企业和员工形成了利, 这些形式都是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 , 另外,许多相关领域(基准管理、风险管理)的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使员工的发展融入企, 8.1.5 知识管理的核心 专业组织也都开始探索知识管理与具体专家业的成长战略中。 ,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领域的关系,这些专业组织有美国生产力与质, 方正集团,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充分实现了高,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 量中心APQC和美国信息科学协会ASIS等。 校知识的传播与应用。 学与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为越来越, 8.1.4 知识管理的对象 , 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主 多的组织和企业重视。 ,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要内容。 , 美国学弗隆石油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对类知识。 , 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企业技术诀窍数据库、,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很容易在个人和团体之间, 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 跟踪评估技术诀窍的效果、定期举办技术诀窍进行传送的形式化的知识,是任何能够被编码, 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保障 , 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 知识管理的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 ,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本身具有不 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和服务, 1 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 同于其它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力得, 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要素 , 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8个方面: 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 , 企业员工跨越时间和地理界限,献计献策、交, 1 新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人才成为最大的资产, 知识的宿主是人 流思想、共同创新 和发展的推动力 , 知识创新首先表现为个人的活动。往往许多人, 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发现和培育新想,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主要资产 围绕着某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合作形成群法、新思维,形成新技术、新服务。 , 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体和组织,从而从整体方面表现出知识创新的, 2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集成化 , 2 新的管理成本投入:知识管理需要投入成本 能力。 , 集成化有三个基本要点 , 知识是一种资产,若要有效管理这些资产就需, 因此,知识创新表现为两个层次:个人知识创, 生产的各个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产品要投入。 新和组织知识创新 创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必须构成一个不, 许多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或劳, 以个人为基础的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对组织可分割的整体 动力,这些活动包括知识获得,开发知识分类 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管理实, 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处方法,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发展信息 现知识创新,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 理和传递的过程,最终形成产品可以看作是信技术,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 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息的物化表现 的教育等。 强组织的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根本途, 建立知识实践共同体 , 3 新的运作方式:强化人和技术的结合 径。 , 3 增强企业和组织的灵活性 , 知识管理需要人与技术结合。 ,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知识经济, 在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高, 一方面,人类擅长某些知识技能,如了解知识, 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的产生度灵活的学习型组织才能生存。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 就是知识创新的结晶。可是说知识经济的竞争, 增强组织的灵活性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 型的信息结合起来,将各种形式的知识综合起 实质上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 企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精良、敏捷和智能等来,这些是技术所不能代替的。 ,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几个方面 , 另一方面,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处 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 4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共享 理结构化强、变化快的知识方面,会比人类更 因素,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 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使其在现有有效率。 展的关键因素。 投入的基础上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降低成, 4 新的创新机制:注重组织的知识共享与创新 , 通过知识创新可以创造出比传统的生产活动本,开发新产品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要不同人的相互合作, 高出许多倍的经济效益。 , 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借助知识共享 需要不同知识的碰撞。 ,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引擎,是信息产业发展, 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组织的成功取决于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员工 的生命力之所在。 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到群体拥有的转变过集体的知识和智能来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 8.1.6 知识管理的目标 程。 能力,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 知识管理通过系统地利用信息内容和专家技, 知识共享是沟识与生产的桥梁,并有助于, 领导层必须重视组织工作人员的知识共享和 能,达到改进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提高企知识创新激励。 创新。 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 8.1.7 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 5 新的领导方式:强调组织工作人员人人参 与,集体领导 平管理,加强决策层与员工的对话与交流;同, 8.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相适应,要想充分使用时,要求领导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公平化、民,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资产的管理、人 知识,需要增强组织对知识的搜集、分析和传主化。 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学习与创新等。 播的能力 , 最后,知识管理注重加强全员的职业培训。 , 8.2.1 知识资产管理 , 每一位成员都高度重视知识管理 ,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一个员工的价值, 企业和组织的资源按其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6 新的激励方法:注重精神激励,组织创新的和作用,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着提高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主体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与责任 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问题,这必须通过创建, 知识——无形资产 , 知识管理要求赋予组织创新主体更大的权力学习型组织来实现。 , 企业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 和责任, , 2 知识管理对个人、区域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行协调管理,增强企业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 要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使管理者的一员, , 对于个人来说,知识管理就意味着终生学习,心竞争力。 , 培养共享知识资源的责任感, 在工作中学习,意味着与别人交往、交流、共, 1 知识资产的概念 , 认识到知识对所担负工作的价值 享知识。个人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实践知识,, 知识资产是只有企业和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可, 7 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 也包括见识、经历或体验等。 用于获利的、不具有实体性的资产。 , 劳动具有多种形态,知识的获得和创造也是劳, 对区域而言,知识管理就是要研究区域内知识, 它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的拓展。 动 资产的价值,并重视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将, 企业和组织的知识资产包括了有形资产之外, 知识经济时代,职权的提升依据知识和能力 鼓励创业和提高增值的知识工作岗位作为区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品牌形象、员工的专业, 8 新的法律规范: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域发展的核心。 知识、企业的商业模式、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 随着知识对组织的重要性增加,这类资源也受, 知识管理要求人们在全球化的视角下理解经特技术、客户以及供货渠道等 到法律的关注 济的区域性与区域的个性。 , 根据知识资产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资, 知识产权、知识使用的法律 , 对于国家来说,知识管理需要重新审视知识资产和隐性知识资产。 , 知识资产得到制度性保护 产的作用、布局与定位,加快教育、科研的市, 显性知识资产是指被归档和结构化的信息,存, 8.1.8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场化改革,使教育和研发的供给满足快速增长放在文件和数据库中,包括销售数据、计划文,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连续性、基础性、远景性和的市场需求,并代表纳税人加强对科技教育、件、研究结果、市场情报、人力资源数据、质 系统性的管理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量方法和生产预测等。 , 1 知识管理对组织管理变革的意义 益。 , 隐性知识资产是指没有总结成文的信息,存在, 首先,知识管理要充分发挥组织员工的创新自, 3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意义 于员工的头脑或笔记本上,包括会议记录、集 觉性和能动性,这就必须为员工能力的发挥创, 知识管理及其应用不仅对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体讨论结果、培训反馈以及平时的闲谈。 造条件,为组织中的员工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的发展, 2 知识资产的评估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环境。信息化变革 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 企业所有权应由资金投资着与知识拥有者共, 其次,只是管理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 现代社会正转变为一种高度知识性的社会体同分享。 和领导风格。 系 , 影响知识资产评估的因素有以下4个方面: , 传统组织等级森严,缺乏沟通。 , 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人类改变生活环境的能力 , 1)成熟程度 , 知识管理要求减少中层管理,变垂直管理为水, 知识管理还可以保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工业化程度越高,技术越成熟,该项知识资产 的评估价值就越高。如驰名商标 务和生产过程之中; , 内容包括技术、管理经验 , 2)无形磨损程度。 , 知识产权保护,如及时申请专利、对侵权行为, 这种知识转移的基础是良好的规章制度、通畅, 无形磨损由知识资产的自然寿命和商业寿命进行应诉或申诉; 的信息沟通渠道、集成的信息系统等。 组成 , 定期或不定期对知识资产进行确认和评估,包, 5)组织知识向组织外部的转移 , 无形磨损决定了知识资产的生命周期 括制定评估原则、方法与程序,选择评估机构, 一个组织向外界传播知识,如组织提高客户、, 更新换代越快的技术,其生命周期越短,评估等; 供应商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能力。 的价值越低 , 知识资产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等。 , 转移的方法包括帮助客户学习产品知识、加强, 3)转让频率。 , 4 知识资产的转移 客户对本组织的认识、召开产品研讨会、客户, 一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无形资产,只要生产需, 知识资产的转移是指由组织发起的、有明确目培训等。 要,就可以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多次转让。 标和确定提供者与接受者的知识传播活动。 , 此外还有技术转让。 , 多次转让和一次转让相比,市场机会和利润大, 知识资产转移有以下7种类型: , 6)组织外部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 小是不同的,因此知识资产评估时会根据转让, 1)个人知识之间的转移 , 员工从组织外部(客户、供应商、销售商)的 次数的多少来决定评估价值的大小 , 个人之间的知识转移包括水平转移和垂直转反馈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 4)市场供求关系 移。 , 也可能包括技术转让 , 与紧俏的物质商品相关的技术、商标等知识资, 水平转移是现任员工之间的知识转移,通常可, 7)外部环境间的知识转移 产的价值,在评估中可能向上波动。 以通过团队活动、工作轮换、师徒安排等方式, 于一个组织相关的个人或其他组织间的关于, 反之,与市场需求疲软的商品相关的知识资完成。 该组织知识的传递。 产,其评估价值下滑。 , 垂直转移是现任员工与其继任员工之间的知, 知识包括对组织的评价、对组织产品的评价、, 3 知识资产的管理 识转移,需特别注意,以防知识流失。 对组织技术能力的评价等 , 知识资产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涉及人, 2)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移。 , 这种知识转移有利于提高组织形象、确立组织 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公共, 把个人所有用的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成组织在行业乃至社会中的地位。 关系、技术及信息管理等诸多领域。 知识。 , 8.2.2 人力资源管理 , 知识资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这种转移主要是通过文档处理系统、数据库系, 1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和环境,以协调、支持员工对知识的创造、分统、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来实现。 ,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的载体 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组织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移。 , 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了人的核心作用 , 知识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是员工了解组织文化、掌握组织内部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 统一规划企业知识资产的生成、运用和转让的和规章制度、学会组织特有的工作习惯等,以, 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知识管理 组织制度和运作规范; 提高个人能力。 , 人力资源管理=招才+育才+用才+留才 , 知识资产的投资管理,如制定技术、信息及人, 常用的方法包括模拟和交互式学习环境、进行, 人员=员工+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营销网络和形象设计; 员工培训、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等。 , 1)招才 , 建立专家网络和客户的知识库,促进知识共, 4)组织内部之间的知识转移 , 吸引和录用善于利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员工 享; , 包括管理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母公司以子公, 2)育才 , 驱动创造性知识生产,并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司之间的知识转移、子公司间的知识转移等。 , 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 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 , 自主管理过程中,组织成员自己发现问题、选, 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育新的优势和增长择伙伴组成团队、选定目标、调查、分析原因、 的能力; 点,形成新能力、开辟新领域。 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定总结 , 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新思维能力; , 2 学习型组织 , 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 有脚踏实地、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 边界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的 谨的工作作风。 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基础上 , 培养重点是组织文化、交流合作、知识技能 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偏平化, 打破了职能或部门的界限 , 3)用才 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 考察素质 ,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 组织承诺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 , 发掘隐性知识 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 员工承诺对组织发展尽心尽力 , 员工间的合作 , 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8个方面的特征: , 个人与组织的界限模糊 , 4)留才 ,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 8)领导者的新角色 , 人才对组织的忠诚度 , 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来源于员工个, 设计师:设计组织结构、政策、策略、组织发, 组织文化 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展的基本理念 , 培训提高的机会 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使员工的共同理想。 , 仆人:实现愿景的使命感,接受愿景的召唤 , 新旧人才的关系 , 组织的共同愿景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 教师: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 3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 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 责任:人力资源部门+知识管理部门 ,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团体组成 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 8.2.3 组织学习与创新 , 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 , 从本质上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理想模式,是, 组织的学习已经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和创新, 团体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 组织追求的目标。 的最关键组成部分,是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源, 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 因此,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一种组织形态,而是 泉。 的努力来达到的 一种持续追求学习和学习效果的过程,将学习, 1 学习与组织学习 , 3)善于不断学习 行为有效地转化为创造行为,是一种暂新的现,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包括行为能力, 是本质特征 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和思维能力。 , 强调终身学习 , 3 创建学习型组织 ,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重塑自我,重新认识世界。 , 全员学习 ,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包含了对整个组织及其员, 组织学习并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 全过程学习 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个社会化、集体化的过程,是共同交流和协调, 团体学习 ,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要使组织的全体成员不断 的探索过程。 ,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地持久地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创新精神, 组织学习的对答特点是以共享的知识为中心 , 决策权下移,基层单位具有充分的自决权 和工作本领,整个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增, 可共享的知识是组织成员的共同规范、标准以, 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强,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作,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组织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别, 5)自主管理 , 不同的组织都有不同的特点,必须要针对组织 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符合实际的学习型组织。 , 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前提 , 知识 , 从战略角度看,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 知识管理技术就是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 技术基础 从以下7个方面: 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 组织基础 , 1)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的总和。 , 人力资源 , 观念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前提和灵魂。 , 知识管理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 , 文化 , Bernt J Bowman , 学习型组织本身即是科学的管理理念 , 知识管理技术并不是全新的技术体系,而是以 , 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终身学习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 外部信息 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 知识管理技术可以按照功能不同分成六大类: , 内部信息 创新的理念 , 1 知识信息的采集与生成技术 , 资源库创建于管理工具 , 2)管理者率先垂范 , 2 知识与信息的存储技术 , 知识库 , 3)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 , 3 知识信息的检索技术 , 元数据 , 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 , 4 知识信息集成与服务技术 , 知识检索工具 , Connie Moore , 4)塑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 , 5 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 , 学习风气、勇于变革、鼓励创新探索试验冒险 , 6 知识信息的安全管理技术 , 交互操作式计算平台 , 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持续改善 , 8.3.2 知识管理系统 , 用于生成知识的分析工具 , 5)建立培训体系 , 知识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能, 用于协同工作的群体工具 , 培训制度、考核晋升制度、培训的组织保障 够完成知识的生产、加工、存储与共享、应用, 网络内容管理工具 , 6)充分利用先进的组织学习技术 和创新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系统,是协助, 智能代理 , 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计算机、信息系统、互一个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 个案提取方式 联网 , 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式 , 可移植文件 , 7)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知识管理系统, 对象数据库 , 正确的人员安置、定位和发展 的模式: , 文件管理系统 , 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 , 基于层次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 , 进程管理工具 , 提供个人发展机会 , 基于一般系统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 , 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公平合理的奖励 , 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系统 , 可扩展的数据获取和导入功能 , 8.3 知识管理的实现 , 基于知识实践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 , 知识分类机制 , 知识管理面临着知识的特性困难。 , 基于资源的管理系统 , 强大灵活的分布式搜索功能 , G Sanctis & R B Gallupe , 无形性 , 分级权限管理功能 , 易于流动性 , 知识库子系统 , 多种发布方式 , 管理更加复杂 , 用户接口子系统 , 全面的知识展现功能 ,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 , 群组支持或知识转换子系统 , 实时的知识容纳功能 , 同时要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 用户/知识发生器子系统 , 协同工作功能 , Peter Meso & Robert Smith , 8.3.1 知识管理技术 , 8.3.3 实现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共享氛围、知识平台、, CIO的职责 , 有效管理知识资产 资金投入 , 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的信息化战略 , 科学管理知识工作人员 , 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 , 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 , 防止知识流失 , 微软 可口可乐 诺基亚 联想。。。 , 传播IT理念,建立并保持IT文化 , 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 , 管理信息化团队、维护信息化环境 , 知识管理工作规划 , 知识主管CKO ,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 推动知识管理理念 , 知识资源汇集、过滤、整理、存储、发布 , 专门负责知识管理的行政官员 , 建立共享交流机制 , CKO的产生背景 , 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 , 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协助解决知识资源需求 , 最高管理者不了解掌握的知识资源,不了解其, 员工培训 创造的价值 , 知识评价及奖励 , 企业认识到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 , 知识管理部门的三种设置模式 , CKO最先出现在管理咨询公司、财务咨询公司 , 集中式:独立的知识部门 , 国外许多大型企业也设立了CKO , 重点式:信息、人力资源或教育培训 , CKO的地位 , CEO-CKO-CIO , 项目管理式 , 8.4 CIO与CKO ,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交织在一起 , 企业中的新角色 , 处理对象不同 , 8.4.1 信息主管CIO , 职责不同 ,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 专业素质 , 组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产物 , 组织中的地位 , 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 , CKO的素质与能力 , CIO的地位 , 20%技术,80%文化 , 信息经理——高级技术人员 , 技术专家 , 信息主管——决策层 , 战略专家 , CIO的素质与能力 , 文化专家 , 合理的知识结构 , 协调专家 ,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 良好的个人品格 , 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CKO的职责 , 团结合作 , 知识管理规划 , 服务意识 , 基础设施建设 , 丰富的工作经验 , 企业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建设
/
本文档为【信息资源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