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牛乳头状瘤病诊治

2017-12-26 3页 doc 13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牛乳头状瘤病诊治牛乳头状瘤病诊治 核心提示: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引起的一种以体表皮肤、黏膜形成乳头状瘤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疾病,又称为疣,其多数为良性。该病一般在1~12个月内自愈,通常无需治疗。牛乳头状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乳 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引起的一种以体表皮肤、黏膜形成乳头状瘤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疾病,又称为疣,其多数为良性。该病一般在1~12个月内自愈,通常无需治疗。 牛乳头状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状瘤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近20面立体对称,其内部存在属的共同抗原。本病具接触传染性,吸血昆...
牛乳头状瘤病诊治
牛乳头状瘤病诊治 核心提示: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引起的一种以体表皮肤、黏膜形成乳头状瘤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疾病,又称为疣,其多数为良性。该病一般在1~12个月内自愈,通常无需治疗。牛乳头状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乳 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引起的一种以体表皮肤、黏膜形成乳头状瘤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疾病,又称为疣,其多数为良性。该病一般在1~12个月内自愈,通常无需治疗。 牛乳头状瘤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状瘤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近20面立体对称,其内部存在属的共同抗原。本病具接触传染性,吸血昆虫、采血针、烙印、上耳标、挤奶、栏杆的尖锐物等造成皮肤、黏膜损伤时可引起发病,病毒可通过交配传播。本病毒是本属唯一能在鸡胚中生长的,但其不能在细胞培养中繁殖。皮下接种马、小牛、哺乳仓鼠等可引发肿瘤。根据BPV的致病特点,国外学者将其分为6型,分别为BPV-1、BPV-2、BPV-3、BPV-4、BPV-5、BPV-6,这些病毒具有一些相同的抗原成分,但不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性。 1 病因 人和牛、羊、马、猪、犬、兔、鹿等动物均可发生本病,其中以牛、犬、家兔及人常发。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牛均可发生本病,6~24月龄的牛对本病易感。病愈个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圈养牛发病率比放牧牛高。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此病可通过接触传染,如患病母牛通过哺乳途径感染犊牛、患病公牛经交配感染母牛并引发母牛阴道炎;锐利的物体,如钉子、有刺的金属丝、插销的末端造成的小创伤会诱使病毒定植于皮肤,使小牛群发病率增加;挤奶工具和易使乳头皲裂、易引起小擦伤的器械可传播此病;去角、打耳号及使用未消毒的刺纹工具或阉割器械等可诱发本病;放牧时,吃蕨菜类植物的牛群会感染BPV-4、BPV-2、BPV-1而发生膀胱瘤。 2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1~4个月,通常经过1~12个月后自行消退。病牛一般无明显症状,其体温、饮食正常,精神良好。肿瘤发生在食道或消化道时可造成食欲减退。发生于膀胱的乳头状瘤易癌化,可导致 慢性地方性血尿 ,患牛排尿困难或痛性尿淋漓,其对病牛有致命危害。 扁平、宽基部的灰色瘤有时会被误诊为有痂的损伤。不同类型的病毒可在不同部位引发不同的乳头状瘤,但乳头状瘤多为良性肿瘤,其常见于颈、颌、肩、下腹、背、耳、眼睑、唇部、包皮、乳房、尾根等部的皮肤及食道、前胃、膀胱、外阴、阴道的黏膜,乳头是本病的常发部位。肿瘤呈球形、椭圆形、结节状、分叶状、绒毛状或花椰菜状。滑突的灰色小结节初为高粱粒大至豌豆大,之后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呈褐色或暗褐色,其表面粗糙、角质化,成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乳头状或花椰菜状肿块,大者直径5~10 ,其下有狭窄的蒂和广基的皮肤相连。大的乳头状瘤易受损而发生出血、感染。 3 诊断 根据组织学特点,乳头状瘤可分为皮肤乳头状瘤和生殖器纤维乳头状瘤两类。 皮肤乳头状瘤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常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黏膜,其特点是表皮与真皮同时增生并呈乳头状突起,表皮的增生常占优势。显微镜下,在角化细胞上可见到圆形的病毒颗粒。增生的上皮表面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乳头状瘤常由许多绒毛状突起构成,每个突起都有一个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轴心,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生殖器纤维乳头状瘤常见于年青公牛的阴茎或母牛的阴道和外阴黏膜, 其主要由BPV-1、BPV-2引起。阴茎的纤维乳头状瘤不规则,常有蒂,难自愈,尤其是多发性乳头状瘤,即使手术也很难彻底根除。阴门上的乳头状瘤初期呈圆形、无柄,但随后逐渐变为花椰菜样。 4 治疗 多数乳头状瘤可自然脱落,不需治疗。为控制其发展,促其消退,可采取手术切除、烧烙、 液氮冷冻等方法去除。较大的肉柱可用细绳绑缚基部使其自行脱落,也可用冰醋酸、氢氧化钾溶液涂布,每天涂3~4次,连续数天。 另外可切除10个左右的疣体组织磨碎,1份瘤组织加9份生理盐水混合,过滤后,4 ?保存。牛每次皮下注射滤液1~5 L,每周1次,连注3次。也可在瘤组织的甘油食盐水乳剂中加0.4%~0.5%甲醛灭活病毒,每次皮下注射5~10 L,隔2周复注1次。 5 预防 加强治疗,阻止病原扩散。发现病牛,及时摘除疣组织。 进行兽医医疗操作时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挤奶卫生,挤奶时,要注意挤奶员的手、牛的乳房和挤奶机的消毒。夏季及时消灭蚊蝇等害虫。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牛发生机械性损伤。牛舍要宽敞、明亮,及时清除牛栏、圈舍内的尖锐异物,减少外伤的发生。
/
本文档为【牛乳头状瘤病诊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