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

2017-12-29 15页 doc 35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 效应word版下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再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各年领取的政府补贴部分的基本养老金在开始领取年份的总额现值即净转入额NT为: NT=P 0(1+f)b-a?m-1i=1(1+f1+r)i+ ?m-1j=1 T?b-ak=1(1+Ir)k m(1+r)j(3...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 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 效应word版下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再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各年领取的政府补贴部分的基本养老金在开始领取年份的总额现值即净转入额NT为: NT=P 0(1+f)b-a?m-1i=1(1+f1+r)i+ ?m-1j=1 T?b-ak=1(1+Ir)k m(1+r)j(3) 从(3)式中可以看出,新农保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主要取决于T、m、b-a、Ir、r、f。因此,下面分别分析政府缴费补贴政策、寿命长短、缴费年限、个人账户投资收 摘要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 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净转入额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140-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22 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那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这一制度安排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它是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推动社会公平,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理由,在国内,何立新用微观调查数据,分别估计城镇参保职工在1997年和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下的终生养老金纯受益,并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1,;彭浩然、申曙光采用对比养老金待遇和缴费精算现值的策略,分析了2005年新的城镇养老保险调整与过去方案相比可能产生的再分配变动,得出新制度明显减弱了代内再分配效应的结论,2,;王晓军、康博威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策略,测算和分析了不同就业类型、收入水平、性别、缴费年限、寿命的人群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3,。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非常少,仅有黄丽运用保险精算的策略,对中山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做出了测算,4,,但遗憾的是该文的研究对象是地方探索性的“农保”,还不是国家推行的“新农保”。可见,当前学术界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基本是个空白。因此,本文将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理由做 出分析。 1 概念界定与政策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参保人收入、缴费年限、性别、寿命的不同等理由,个人在其一生中得到的养老金的精算现值与本人一生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精算现值不一定相等,这其中的差额,即反映个人一生的缴费与受益关系的养老金纯受益。如果养老金纯受益为零,则不存在收入再分配,如果养老金纯受益不为零,则认为存在收入再分配,2,。 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制度模式。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对于集体补助,我们不予考虑,因为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非常薄弱,基本拿不出什么补助。新农保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是完全基金积累的,属于个人产权,在达到领取年龄后按月领取,也允许继承,因此其无论对代际还是对代内来说,都不具备收入再分配效应。若考虑到政府缴费补贴部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个人在一生中得到的养老金的精算现值会大于本人一生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精算现值,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一步分析,新农保个人账户中的政府缴费补贴来源于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同一时代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因此,新农保个人账户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为代内再分配。 2 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算与分析 新农保制度内几乎所有人群养老金的净转移额都是正的,反映 再分配转入;并且新农保的净转移部分便是政府补贴部分。下文采用“净转入额”的概念,对新农保政府补贴部分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做出测算和分析。 2.1 基本测算模型 2.1.1 前提假设 按照国发,2009,3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做出以下假设: (1)假定一个“标准人”,即2009年开始参加新农保的16岁的“新人”,他在2053年达到60岁,缴费年限为44年,领取年限(平均余命)为11.58年。将净转入的测算时点假定为开始领取养老金年份,即2053年。 (2)不考虑参保人未达到领取年龄就提前死亡的特殊情形。 (3)假定参保农民在每年年初按照自己所选择的缴费标准向个人账户供款,缴费标准所处的档次不变并且缴费不中断,国家依据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每年调整一次缴费档次。 (4)不考虑集体补助的数额,假定政府缴费补贴在参保农民缴费的同时记入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 (5)假定参保农民达到领取年龄后,在每年的年初按年领取养老金。 (6)假定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2.1.2 测算模型 设a为开始缴费年龄,b为开始领取养老金年龄,f为基础养老 金调整系数,P 0为新农保开始实施年份(2009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则参保农民在年满60岁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P 1为: P 1=P 0(1+f)b-a(1) 设T为政府对参保农民的年缴费补贴标准,Ir为个人账户的年投资收益率,m为个人账户计发年数,r为贴现率,参保农民各年领取的政府补贴部分的个人账户养老金P 2为: P 2=T?b-ak=1(1+Ir)km(2) 参保农民各年领取的政府补贴部分的基本养老金在开始领取年份的总额现值即净转入额NT为: NT=P 0(1+f)b-a?m-1i=1(1+f1+r)i+ ?m-1j=1 T?b-ak=1(1+Ir)k m(1+r)j(3) 从(3)式中可以看出,新农保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主要取决于T、m、b-a、Ir、r、f。因此,下面分别分析政府缴费补贴政策、寿命长短、缴费年限、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2.2 政府缴费补贴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政府缴费补贴包含了一般缴费补贴(?30元/人?年)、多缴多补、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的养老保险费三种情况。下面采用“标准人” 分别对这三种情况做出分析,此时a=16,b=60,m=11.58。然后根据国发,2009,32号文件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假定: 以C表示年缴费标准,则新农保开始实施年份(2009年)C的取值范围为100-500元5个档次,P 0为660元,f为5%,Ir为4%,r为3%。 2.2.1 一般缴费补贴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对于普通缴费群体,缴费补贴不低于30年/人?年,下面T分别取30、40、50、60、70五个数值,测算出新农保的净转入额,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当政府缴费补贴为每年30元时,“标准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75 647元;随着政府缴费补贴数额的增大,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不断增大;当政府缴费补贴为每年70元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达到79 774元。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政府一般缴费补贴越多,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就越大。对于“标准人”来说,政府缴费补贴每增加1元,净转入额增加103元。 2.2.2 “多缴多补”政策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假定100元档次的政府缴费补贴为30元,此后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政府缴费补贴增加5元,即T取30、35、40、45、50五个值。下面测算出新农保的净转入额。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多缴多补”政策下,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政府给予的补贴就越高,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对于“标准人”来说,当期初选择100元的缴费档次时,政府缴费补贴为30元,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75 647元;当期初选择500元的缴费档次时,政府缴费补贴为50元,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77 710元。可见,在“多缴多补”政策下,新农保的收 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群体。对于“标准人”来说,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多补5元),净转入额增加516元。 有学者指出,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大都是高收入群体,而选择较低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大都是低收入群体,“多缴多补”的财政补助政策虽然可以鼓励农民选择较高的档次缴费,但可能会产生“嫌贫爱富”、“逆向收入再分配”,甚至会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下面对其检验。2011年1 2 3 下一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再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7月,笔者随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组对湖北省团风县、宜都市的新农保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用随机入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其中有效问卷605份,对农民的家庭收支、养老需求、参保状况等做出了全面的调查,可以说此次调研数据详尽、真实可靠。基于此次调研数据,将农民选择的新农保缴费档次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做相关分析,发现农民选择的缴费档次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14,但P值为0.76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民选择的新农保缴费档次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此,笔者认为当前“多缴多补”的财政补助政策不会造成“逆向收入再分配”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2.2.3 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根据前文假定,国家依据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每年调整一次缴费档次,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每年会发生变化。净转入额的计算公式变为: NT=P 0(1+f)b-a ?m-1i=0(1+f1+r) +?m-1j=0 T?b-ak=1(1+Ir)k+C 0 ?b-as=1(1+g)b-a-s(1+Ir)s m(1+r)j(4) 其中:g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C 0为2009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即C 0=100,政府缴费补贴T=30。下面假定g为4%-8%,分别测算出新农保的净转入额(见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缴费困难的“标准人”来说,其养老金净转入额大于普通缴费群体,当g=4%时,缴费困难群体的养老金净转入额比普通缴费群体高出21 238元,当g=8%时,净转入额比普通缴费群体高出53491元。这说明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缴费困难群体,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越高,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缴费困难群体的程度就越高。 2.3 寿命长短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11.58年),参保人个 人账户储存额会在11.58年支付完毕。那么11.58年之后,参保人还可以领取到个人账户养老金吗,是肯定的。因为国发,2009,32号文件明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做法,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完后,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由提前死亡人员个人账户中未继承的政府补贴、基金投资收益等组成)继续支付,社会统筹基金不够支付的由地方财政保底,直至参保人死亡。 下面修正新农保净转入额的测算公式,分析寿命长短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当参保人60岁的余寿e?11.58年时,新农保净转入额的测算公式为: NT=P 0(1+f)b-a?e-1i=0(1+f1+r)i+ ?e-1j=0 T?b-ak=1(1+Ir)k m(1+r)j (5) 当参保人60岁的余寿e>11.58年时,新农保净转入额的测算公式为: NT=P 0(1+f)b-a?e-1i=0 (1+f1+r)i+ ?e-1j=0 T?b-ak=1(1+Ir)k m(1+r)j + ?e-1t=m C ?b-as=1(1+g)b-a-s(1+Ir)s m(1+r)t (6) 此时,我们仍以“标准人”为研究对象,不过其60岁的余寿不再是11.58,而是一组数据,假定为5、10、15、20和25年。假定参保人起始的缴费标准C=100元/年, g=5%, T=30元,其他参数与前文假定的相同。这样在不同余寿下,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到,参保人寿命越长,新农保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当参保人60岁余寿为5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30 824元;当60岁余寿为11.58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增加到75 647元,此时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已经发放完相关范文由写毕;此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会继续发放,养老金的净转入额急剧增加;当60岁余寿为15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107 273元,60岁余寿为25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达206 221元。可见,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寿命长的人,并且寿命越长,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 另外,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分年龄死亡率数据,利用国民生命表编制技术,可以生成农村国民生命表,进而可以得到我国60岁农村人口的平均余命:男性为16.92岁,女性为19.81岁,5,。性别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也会产生影响,在其他假定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经过测算发现,男性农民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125 461元,女性农民为153 509元。可见,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女性农民,理由在于女性农民的寿命长。 2.4 缴费年限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国发,2009,32号文件规定,“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我们称这项政策为“长缴多补”。由于这项政策不具有强制性,有的地方实行了,有的地方没有实行。下面分别从“不考虑长缴多补”和“考虑长缴多补”两方面来分析缴费年限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2.4.1 不考虑“长缴多补”政策 这里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标准人”,其2009年参保,2053年领取养老金,领取年限为11.58年,但此时“标准人”的缴费年限不再是44年,而是一组数据。对于“新人”来说,由于国家要求缴费年限不低于15年,我们假定缴费年限n取值为15、20、25、30、35、40、44年,并且缴费年限n是从2009年起算的连续缴费年限。此时需要将新农保净转入额的测算模型做出修正,具体如下: NT,P 0(1+f)b-a ?m-1i=0(1+f1+r)i + ?m-1j=0 Tm× ?b-ak=b-a-(n-1)(1+Ir)k (1+r)j (7) 假定政府缴费补贴T=30元,其他参数与前文假定的相同,对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进行测算,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到,在不考虑“长缴多补”政策的情况下,缴费年限为15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 74 227元;缴费年限为30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75 157元;缴费年限为44年时,养老金的净转入额为75 647元。可见,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即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长期缴费的人群。 2.4.2 考虑“长缴多补”政策 参照各地新农保的试点方案,将“长缴多补”政策假定为:参保人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月基础养老金加发2元。用T′表示每年加发的基础养老金,此时需要对净转入额的测算模型做出修正: NT=P 0(1+f)b-a ?m-1i=0(1+f1+r)i + ?m-1j=0 T′+Tm× ?b-ak=b-a-(n-1)(1+Ir)k (1+r)j (8) 假定条件与不考虑“长缴多补”政策时完全一致,计算出的新农保净转入额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考虑“长缴多补”政策的情况下,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比不考虑“长缴多补”政策时增加了,并且缴费年限越长,净转入额增加的就越多。可见,“长缴多补”政策使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更偏向于长期缴费的人群。 2.5 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新农保个人账户中含有政府缴费补贴,因此,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会对新农保的收入再分效应产生影响。下面仍然采用“标准人”来分析,测算模型为(3)式。假定T=30,不考虑多缴多补、长缴多补,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取3%-9%,其他假定与前文一致,测算结果见表4。 员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当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为3%时,净转入额为74 918元,当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为9%时,净转入额达到86 085元。另外,个人账户投资收益 率越高,其新农保净转入额的弹性就越大。当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从3%增加到4%时,新农保净转入额仅增加了 0.97%;当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从8%增加到9%时,新农保净转入额增加了4.36%。 2.6 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根据前文的假定,“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实 际情况,将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f取值为2%-8%,进而来讨论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 此处的分析仍然采用“标准人”,测算模3 下一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再分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EffectsofPublicPensionSysteminRuralZhongshan,J,.Chinese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 JournalofPopulationScience,2009,(4):81-90,11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 型为(3)式。假定T=30,不考虑多缴多补、长缴多补,其他假定与前文一致,净转入额测算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中看到,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新农保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并且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对新农保净转入额的影响程度非常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净转移额增加的幅度均在50%以上。 3 两种特殊情形下的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 3.1 捆绑式缴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国发,2009,32号文件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条款 学术界称之为“捆绑式缴费”。捆绑式缴费使得新农保制度具有了隐性的强制性,它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 表面上看来,捆绑式缴费不会产生任何收入再分配效应,因为“老人”(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的农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来自于国家财政,不是其子女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它不会使收入从儿子流向老子。但捆绑式缴费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老人”的子女不愿参保,“老人”为了能领取到基础养老金,替子女缴纳养老保险费。例如某地基础养老金标准为660元/人?年,某“老人”为领取到基础养老金,按100元/人?年的标准替不愿参保的3个儿子代缴养老保险费,这样他每年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实际只有360。本来是“儿子给老子养老”,结果出现了“老子给儿子养老”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国民财富从老年人流向年轻人,是一种逆向的收入再分配,这与新农保的初衷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相违背,也是“捆绑式缴费”条款饱受争议的理由之一。3.2 新农保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收入再分配 2009年底,国家人口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衔接的通知》(国人口发,2009,101号),为落实该项政策,各地都纷纷制定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农保的鼓励政策。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其鼓励政策可以分为“补入口”、“补出口”和“两头补”三种类型。下面分别以安徽当涂县(补入口)、湖北团风县(补出口)、福建莆田市荔城区(两头补)三个典型新农保试点县为例,来分析新农保对农村计划生 育家庭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假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夫妻在2009年开始参保时的年龄均为30岁,其连续缴费3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净转入额的测算时点为2039年;假定代缴的养老保险费数额不变。下面计算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比普通家庭多出的新农保净转入额,其测算公式如下: NT=x ?m-1j=0T′+ T″+C 0m× ?nk=1(1+Ir)k (1+r)j(9) 其中:x为计划生育家庭中享受优惠政策的人数,取值为1或2;T′表示加发的基础养老金,T″表示增加的缴费补贴,C 0表示代缴的养老保险费,计发年数m取值11.58,个人账户收益率Ir取值4%,贴现率r为3%,则根据表6可以计算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高出普通家庭的新农保净转入额(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到,不管是“补入口”、“补出口”还是“两头补”,新农保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净转入额均高于普通家庭,即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另外,“两头补”的新农保净转入额不一定多,而“一头补”的净转入额也不一定少,即新农保的净转入额主要取决于补贴力度,而非补贴模式。 4 主要结论及启迪 (1)通过构建新农保净转移额计算模型,对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做出测算和分析,发现:政府缴费补贴越多,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就越大;“多缴多补”的政府补贴政策,使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群体,但它不会造成“逆向收入再分配”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代缴养老保费的政策,使得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缴费困难群体;“支付终身”的政策规定,使得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寿命长的人;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女性农民;参保农民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长缴多补”的财政补助政策使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更偏向于长期缴费的人群。 (2)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参保人员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因此,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目前我国新农保基金主要存银行、买国债,收益率过低。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新途径。倡议尽快实现新农保基金的省级管理;然后将基金一部分投资于国家重点项目,另一部分实行市场化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将基金的投资管理业务委托给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投资资金委托商业银行进行托管。 (3)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员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并且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对新农保净转入额的影响程度非常高。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笔者认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农村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的一定比例,但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不能高于经济增长率。 (4)“捆绑式缴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老子给儿子养 老”的奇怪现象,这是一种逆向的收入再分配,与新农保制度的初衷 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相违背,因此,倡议尽快取消“捆绑式缴费”。 相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 当前各地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农保的鼓励政策主要有“补入 口”、“补出口”和“两头补”三种,这三种模式无所谓孰优孰劣, 至于试点地区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编辑:徐天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立新.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 经济研究,2007,(3):70-80.,He Lixin.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Public Pension Reform in Urban China,J,. Economics Research,2007,(3):70-80., ,2,彭浩然,申曙光. 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 配效应比较研究,J,. 统计研究,2007,(2):33-37. ,Peng Haoran, Shen Shugu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n Income Re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in China,J,. Statistical Research,2007,(2):33-37., ,3,王晓军,康博威.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 应分析,J,. 统计研究,2009,(11):75-81. ,Wagn Xiaojun, Kang Bowei. Redistribution in the Current Social Pension System in China,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09,(11):75-81., ,4,黄丽. 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 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9,(4):81-90, 112. ,Huang Li. The Redistributive Effects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 in Rural Zhongshan,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2009,(4):81-90, 112.,3
/
本文档为【再分保险论文范文-阐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word版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